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望江南原文、賞析[優選]

校園1.59W

望江南原文、賞析1

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望江南原文、賞析[優選]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譯文:

梳洗化粧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

過完了上千只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隻),只有日落前的餘輝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於白蒴洲頭。

註釋:

梳洗:梳頭洗臉、化粧等婦人的生活內容。

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

皆:副詞,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歸來之船)。

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默默含情達意的樣子,這裏是擬人手法。

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蘋;一種開白花的水草,蕨類植物。

洲:水邊陸地。

賞析

賞析一:

這是一首言簡意豐的閨怨詞,短短27字含蓄不盡地描摹出思婦的千般柔情,傾倒古今無數讀者。

開頭“梳洗罷”三字是略含喜慶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正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説,“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悦己者容。”古時交通不便,信息難通,思婦的心上人雖無歸期,但又有隨時隨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婦每日有此梳粧的功課,一絲不苟,理雲鬢,施粉黛,成此柔媚風流之體態。俗語説“久別勝新婚”,思婦不僅時刻盼望着丈夫回來,而且要在丈夫來到時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與青春魅力,喚醒其久違了的夫妻情愛,提高久別乍逢時的愛情質量!“獨倚望江樓”是上句“梳洗罷”之後心理及行為的繼續與深化,獨倚望江樓,天際識歸舟,其情殷殷,希望滿懷;又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一天,多麼不同尋常而富有美感。此句“獨”字也有特殊含義,思婦打扮得如此俏麗動人又怕人見,是她羞慚心理的寫照。故思婦眺望、企盼情人之舉動又有怕人識見的羞怯心緒,是思婦特殊身份的表徵,有一種悽清的美感效果。

從“梳洗”到“望盡千帆”是一個漫長難耐的焦躁時光,然而卻是迷離着玫瑰色夢幻的希望時期。接下來“皆不是”一語猝然將這夢幻扯破,重新將思婦拋向絕望的境地:看來今天又是白等了!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脈脈斜暉,這是最令人傷心的時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倍添思婦“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這無知的斜暉與悠悠江水每天此時相擁相戀,纏綿於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畫出一幅夕陽無限好的美麗圖畫,不正是人間夫婦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的某種象徵嗎。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讓思婦腸斷呢?”

“腸斷”是出自《世説新語>的故事,這裏形容思婦極度的相思之苦。“白蒴洲”也非等閒之筆,因“蘋”為水草,蘋、水相依而生,蘋失水則死。婦人不能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無水之蒴嗎!觸景生情,能不傷懷?

詩貴含蓄,温庭筠此詞深諳婦人心理,寥寥數語,寫盡思婦不盡情思,堪稱千古絕唱。

賞析二 :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是寫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來,匆匆梳洗後,獨自倚在望江樓上眺望。從這了了的八個字中,應該可以讀出幾層意思:

①“梳洗”點明瞭時間是早上,對下文的傍晚(斜暉)來説也是個伏筆。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詞簡釋》中説這是午睡後的梳洗,時間短去了半天,則下文的“過盡千帆”極言等待之久便無着落,似不可取。

②“梳洗罷”,隱含着女主人公盼歸的期望,如果不是有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會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中所説的“懶起畫蛾眉,弄粧梳洗遲”了。“女為悦己者容”,這容是為了心上人才有意義的,正因為她期望中丈夫會回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會認真梳洗。

③一個“罷”字之後,緊接“獨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她黎明即起,剛一梳洗完畢就匆匆的趕去江樓了。

④從她一早就急急去江樓眺望展開一點,就應該還會想到,她的思念應該不會是早上起牀後才突然產生的,她昨天夜裏可能是長夜不眠,一夜相思,受盡煎熬;抑或昨夜她夢見吉兆,所以她才急不可耐地早早趕去望江樓。

⑤再進一步,由今天而昨天,由昨天而前天,她是不是日日如此都來這江樓上盼歸呢?

⑥一個“獨”字,不僅説出了她的孤獨,隱含着她與心上人的分離,而且也與下面象徵分別的“白蘋洲”(詳解見下)遙相呼應。

“過盡千帆皆不是”,寫出了她希望與失望交替的過程。遠處每有一船現影,她便引頸長望,心兒隨着船的漸行漸近而漸漸緊張,希望也漸漸高漲,可是船到樓頭無情地繼續前行,當她意識到這並不是她等待的船兒時,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可是這時的她還沒有完全失望,幻想促使她把目光再次投向遠方……就這樣,在無數希望與失望的交替中,她內心的摧傷越來越慘重。同時,這一句也表明了她盼望的時間之久,她的痴情和執着。“千帆”是“千船”的代指,但是這又不僅僅是修辭方法的差別。船在水上,越向遠處,越是隻能看到帆而不是船。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寫的是去船,把它倒過來,不就是這位思婦盼望來船的過程麼?所以,一個“帆”字把讀者的目光引領到了遠處,使讀者也像詞中的思婦一樣極目遠望,企盼人歸。

“斜暉脈脈水悠悠”,已是夕陽西下的時候了,早上滿腔的期望都隨落日漸漸黯淡。這斜暉尚且脈脈含情,無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為什麼她盼望的人卻如此薄情寡義,棄她於不顧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盡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華,不也是她綿綿不絕的無限愁情麼?

“腸斷白蘋州”,在愁情滿懷、斜暉漸去的時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們當年分手的白蘋州,這怎麼能叫她不肝腸寸斷呢?朱光潛認為“把‘腸斷白蘋洲’五字刪去,意味更覺無窮。”因前幾句已寫出一個倚樓等待離人歸來卻一再失望的思婦形象。“斜輝”句景中有情,足以給人無限聯想的.空間,再以“斷腸”塗飾,便一瀉無餘,神形俱失,遂成敗筆。這是很有道理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望江樓”和“白蘋洲”都確有其處,望江樓在四川成都東門外的錦江河畔,白蘋洲是唐代的稱呼,今稱蓮花莊,在浙江湖州東南的苕溪之畔。但是在本詞中,兩者都不是確指。望江樓在這裏指江畔思婦眺望之樓,不能單單理解成一個地點。白蘋洲,是指江中長有白蘋的小渚。白蘋是水中一種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採蘋花贈別,故古詩詞中常用白蘋洲指代分別之處。

全詩的另一個特色是情感張弛的運用,①“過盡千帆皆不是”裏面藴含了千百個小的情感張弛;②從這一日來説,又是一個大的張弛過程--從早上第一帆滿懷期望的緊張眺望,到斜暉中令人斷腸的失落;③限於篇幅,詞人擷取的只是思婦一日的盼望鏡頭,但是思婦與情人的分別當不是一日,那麼她的思念自然也非一日。在這常年累月的思念中,她的情感不又是一個更大的張弛過程麼?

作者介紹: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飛卿,排行十六,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温庭筠少負才華,長於詩賦,然而生性傲岸,好譏諷權貴,因得罪宰相令狐絢而累試不第;又因長期出入歌樓妓館而為士大夫不齒。僅任過方城尉、隋縣尉、國子監助教等微職。

温庭筠為晚唐詩詞巨匠,其詩因多述個人淪落不遇及男女愛情,與李商隱齊名,號為“温李”。其詞與“韋莊”齊名,又稱“温韋”,人稱花間派詞人。温庭筠在語言風格上穠豔綺麗,細膩婉媚,有獨特的觀察力與表現力,格調高峻而常含悲劇色彩,風格卓著。有《温庭筠詩集》、《金奩集》傳世。

望江南原文、賞析2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O洲。

【註釋】:

1.梳洗:梳頭洗臉、化粧等婦人的生活內容。

2.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3.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

4.皆:副詞,都。不是:不是(自家夫君歸來之船)。

5.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默默含情達意的樣子,這裏是擬人手法。

6.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O;一種開白花的水草,蕨類植物。

7.洲:水邊陸地。

【作者簡介】:

温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温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及《金奩集》。

【朗讀節奏劃分】: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O洲。

【寫作背景】: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詞,這首詞主要表現了一位因心愛的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

【翻譯】:

梳洗化粧已罷,獨自倚靠在望江樓上(眺望)。

過完了上千只船兒都不是(心上人船隻),只有日落前的餘輝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讓人日日)愁腸寸斷於白蒴洲頭。

【翻譯二】: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着樓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過盡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餘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頻洲上。

【簡析】:

詞中痴情女子對愛人的思念,真摯感人。望江樓上悄然獨立,只為能找尋心上人的歸蹤。夕陽西下,萬舟駛過,仍沒有愛人的身影。中人那悠悠流水,緩緩東流。心中的愛與恨,相思與失望交織一起,怎不令人黯然神傷!

【賞析一】:

這是一首言簡意豐的閨怨詞,短短27字含蓄不盡地描摹出思婦的千般柔情,傾倒古今無數讀者。

開頭“梳洗罷”三字是略含喜慶的序幕,含有一派深情。正如司馬遷《報任安書》所説,“士為知己者用,女為悦己者容。”古時交通不便,信息難通,思婦的心上人雖無歸期,但又有隨時隨地、突然回家的可能性,故此婦每日有此梳粧的功課,一絲不苟,理雲鬢,施粉黛,成此柔媚風流之體態。俗語説“久別勝新婚”,思婦不僅時刻盼望着丈夫回來,而且要在丈夫來到時一展自己的照人光彩與青春魅力,喚醒其久違了的夫妻情愛,提高久別乍逢時的愛情質量!“獨倚望江樓”是上句“梳洗罷”之後心理及行為的繼續與深化,獨倚望江樓,天際識歸舟,其情殷殷,希望滿懷;又是一個充滿激情的一天,多麼不同尋常而富有美感。此句“獨”字也有特殊含義,思婦打扮得如此俏麗動人又怕人見,是她羞慚心理的寫照。故思婦眺望、企盼情人之舉動又有怕人識見的羞怯心緒,是思婦特殊身份的表徵,有一種悽清的美感效果。

從“梳洗”到“望盡千帆”是一個漫長難耐的焦躁時光,然而卻是迷離着玫瑰色夢幻的希望時期。接下來“皆不是”一語猝然將這夢幻扯破,重新將思婦拋向絕望的境地:看來今天又是白等了!一腔愁思又化成了悠悠江水,脈脈斜暉,這是最令人傷心的時刻,白日的.梳洗、眺望不僅未能解愁,反而使愁思加重。

“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倍添思婦“如之何勿思”的相思之苦。這無知的斜暉與悠悠江水每天此時相擁相戀,纏綿於暮色之中,不忍遽然分手,描畫出一幅夕陽無限好的美麗圖畫,不正是人間夫婦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的某種象徵嗎。物猶如此,人何以堪,怎能不讓思婦腸斷呢?”

“腸斷”是出自《世説新語>的故事,這裏形容思婦極度的相思之苦。“白蒴洲”也非等閒之筆,因“O”為水草,O、水相依而生,O失水則死。婦人不能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不正像那無水之蒴嗎!觸景生情,能不傷懷?

詩貴含蓄,温庭筠此詞深諳婦人心理,寥寥數語,寫盡思婦不盡情思,堪稱千古絕唱。

【賞析二】: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是寫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來,匆匆梳洗後,獨自倚在望江樓上眺望。從這了了的八個字中,應該可以讀出幾層意思:

①“梳洗”點明瞭時間是早上,對下文的傍晚(斜暉)來説也是個伏筆。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詞簡釋》中説這是午睡後的梳洗,時間短去了半天,則下文的“過盡千帆”極言等待之久便無着落,似不可取。

②“梳洗罷”,隱含着女主人公盼歸的期望,如果不是有這份心情在,她可能就會象温庭筠在他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詞中所説的“懶起畫蛾眉,弄粧梳洗遲”了。“女為悦己者容”,這容是為了心上人才有意義的,正因為她期望中丈夫會回來,希望他看到自己的美好容貌,所以她才會認真梳洗。

③一個“罷”字之後,緊接“獨倚”,反映了女主人公急切的心情DD她黎明即起,剛一梳洗完畢就匆匆的趕去江樓了。

④從她一早就急急去江樓眺望展開一點,就應該還會想到,她的思念應該不會是早上起牀後才突然產生的,她昨天夜裏可能是長夜不眠,一夜相思,受盡煎熬;抑或昨夜她夢見吉兆,所以她才急不可耐地早早趕去望江樓。

⑤再進一步,由今天而昨天,由昨天而前天,她是不是日日如此都來這江樓上盼歸呢?

⑥一個“獨”字,不僅説出了她的孤獨,隱含着她與心上人的分離,而且也與下面象徵分別的“白蘋洲”(詳解見下)遙相呼應。

“過盡千帆皆不是”,寫出了她希望與失望交替的過程。遠處每有一船現影,她便引頸長望,心兒隨着船的漸行漸近而漸漸緊張,希望也漸漸高漲,可是船到樓頭無情地繼續前行,當她意識到這並不是她等待的船兒時,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可是這時的她還沒有完全失望,幻想促使她把目光再次投向遠方……

望江南原文、賞析3

望江南

作者:温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

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字詞註釋

⑴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⑵梳洗:梳頭、洗臉、化粧等婦女的生活內容。

⑶獨:獨自,單一。望江樓:樓名,因臨江而得名。

⑷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風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詞。皆:副詞,都。

⑸斜暉:日落前的日光。暉:陽光。脈脈:本作“眽眽”,凝視貌。《古詩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後多用以示含情慾吐之意。

⑹腸斷:形容極度悲傷愁苦。白蘋(pín):水中浮草,色白。古時男女常採蘋花贈別。洲:水邊陸地。

白話譯文

梳洗完畢,獨自一人登上望江樓,倚靠着樓柱凝望着滔滔江面。上千艘船過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沒有出現。太陽的餘暉脈脈地灑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腸縈繞在那片白蘋洲上。

《望江南》賞析:

《望江南·梳洗罷》是唐代文學家温庭筠的`詞作。這是一首寫閨怨的小令。此詞以江水、遠帆、斜陽為背景,截取倚樓顒望這一場景,以空靈疏蕩之筆塑造了一個望夫盼歸、凝愁含恨的思婦形象。全詞表現了女主人公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後的“腸斷”的感情,情真意切,語言精練含蓄而餘意不盡,沒有矯飾之態和違心之語,風格清麗自然,是温詞中別具一格的精品。

詞中痴情女子對愛人的思念,真摯感人。望江樓上悄然獨立,只為能找尋心上人的歸蹤。夕陽西下,萬舟駛過,仍沒有愛人的身影。中人那悠悠流水,緩緩東流。心中的愛與恨,相思與失望交織一起,不令人黯然神傷!

這是一首閨怨詞,寫的是思婦樓頭,望人不歸。只有二十七個字,為詞中的小令。“詞之難於令曲,如詩之難於絕句”,“一句一字閒不得”(《白香詞譜箋》)。起句“梳洗罷”,看似平平,“語不驚人”。但這三個字內容豐富,給讀者留了許多想像的餘地。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來的洗臉梳頭,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婦),在特定條件(準備迎接久別的愛人歸來)下,一種特定情緒(喜悦和激動)的反映。

望江南原文、賞析4

[宋]王琪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雲落開時冰吐鑑,浪花深處玉沈鈎。圓缺幾時休。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作品賞析:

王琪的這首詠月詞,借景抒懷,託物言情:夜月的圓缺不休,象徵人事的聚散無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離愁,寫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全詞寫景生動,體物精微,意境悠遠,含蓄藴藉。

起句“江南月,清夜滿西樓”,寫一個天朗氣清的秋夜,明亮的月光灑滿了西樓。“雲落開時冰吐鑑,浪花深處玉沉鈎。”月升月落,月圓月缺,不知重複了多少次。上句寫天上月,雲堆散開之時,圓月如冰鑑(鏡)高懸天宇;下句寫江中月,浪花綻放深處,缺月似玉鈎沉落江心。前句“鑑”寫月圓,後句“鈎”寫月缺;“冰吐鑑”、“玉沉鈎”,句式新穎別緻。本應是“冰鑑”、“玉鈎”為詞,作者以動詞“吐”、“沉”隔開名詞詞組“冰鑑”、“玉鈎”,這樣冰、玉狀月色的皎潔;鑑、鈎描明月的形態,不僅句式有頓挫峭撥之妙,而且詞意上也頗具匠心。上片結句“圓缺幾時休”,既承接收攏了前兩句,又以月圓月缺何時了的感慨,十分自然地開啟了下片。

下片首句“星漢迥,風露入新秋”,寫斗轉星移,銀河迢迢,不覺又是金風玉露的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月中丹桂四時不謝,雖然它不會因秋而凋零;但月中嫦娥離羣索居,在無休止的'孤寂的生活中,肯定體驗到了離別的痛苦。素娥,嫦娥之別稱。丹桂,神話傳説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斫之,樹創隨合(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結句“天上共悠悠”,道出了人間離人和天上嫦娥,都為月缺人分離、月圓人未圓而黯然神傷。悠悠,憂思綿遠的樣子。一個“共”字,收到了“一石擊雙鳥”的藝術效果。

這首詠月詞,留給讀者的回味是深長悠遠的。那清麗瀟灑、簡約含蓄的風致,確乎是人們難以忘懷的。

望江南原文、賞析5

望江南·三月暮

宋代:吳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人去鞦韆閒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

懨懨醉,長日小簾櫳。宿燕夜歸銀燭外,啼鶯聲在綠陰中。無處覓殘紅。

譯文

三月暮春時節,花兒凋落後,情意反而更為濃厚。人離開後鞦韆在月光中靜靜地懸掛着,拴在楊柳樹下的馬兒疲倦得都不想迎風嘶叫。停駐在堤邊的畫船上空無一人。

小簾櫳中的人整日感到渾身無力,昏昏欲睡。歸家的燕子因為銀燭正亮着,不敢飛回巢中。綠樹蔭內,流浪的黃鶯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連那凋萎的花也無處可尋。

註釋

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懨懨(yān):精神不振貌。

“宿燕”句:借用温庭筠《七夕》“銀燭有光妨宿燕”詩意。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懷遠的豔情詞,在名家的筆下以雅秀的筆意和綿密的章法描摹而出,一點都不顯俗套,反而是曲曲傳出了戀人的真摯情感和深微心理。

“三月暮,花落更情濃”。暮春三月,這裏説的不是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的時節。“更情濃”,濃情密意,指的應是歡情。那麼,“人去鞦韆閒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幾句呢,初讀之下,很可能覺得是在寫“方留戀處,蘭舟催發”的分手情狀;況且“鞦韆閒掛月”,也容易使人聯想到韓偓的《寒食夜》:“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煙雨中”,或者夢窗自己的《風入松》:“黃蜂頻撲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但細細尋繹下去,便會知道都對不上號。

這裏繪製的絕不是雨橫風狂三月暮的淒涼圖畫。“人去”、“馬停”的筆墨,其間實在是隱去了若干具體的情事。一幕情深意密的“相見歡”,寫到如此隱約迷離,含渾藴藉,手法可謂高明極了。不去實寫柳陰搖出畫船來的情狀,也不去細摹仕女鞦韆會的場景,而是完全看不到人的活動,作者只是側擊旁敲,輕靈地烘托出一個類似“空鏡頭”的畫面:閒掛月中的鞦韆索、駐泊堤旁的畫船、拴繫於垂楊的馬匹。這一切都在無誤地牽引着讀者的神思,循着詞人的細密思路,順理成章地湊泊過去:倦馬嘶風、柳邊船歇——待人歸!夜已深沉,月已朦朧。全部的環境完全被一種靜謐、甜美、而又聖潔的氛圍籠罩着。這,就是詞的上片的不寫之寫。實際上,而今樂事他年淚,這種對歡情的描寫,其實是在為下片的悲感作鋪墊。

季節,由春入夏;情感,也由似酒如密的濃情過濾到神態懨懨的如痴如醉。世事猶如春夢,失去便不可復得;人也如同飛鴻離去後也不再復回。密約幽期不可復得,峽雲無跡各自西東,剩下的只有無窮的悵惘和不盡的憶念,她也許只會獨自守着窗兒,整日價在情思昏昏中打發日子罷了。“宿燕夜歸銀燭外”,用的是温庭筠《池塘七夕》詩“銀燭有光妨宿燕”的旖旎字面,而指的卻是人此時的`孤棲處境。下一句“流鶯聲在綠陰中”綠陰內流鶯啼囀,更是使人傷春不忍聽,加倍烘托出主人公彷徨寂寞的心境。最後以“無處覓殘紅”歇拍,對應上文的“花落”,也點明景情迥異聚散匆匆的無奈,哀婉的歌聲裏傾注着作者對不幸的主人公的綿邈深情。夢窗詞擅長以離合吞吐之法抒寫感懷舊遊之情。

比較而言,長調慢詞的篇幅更易於酣暢鋪排,直抒哀樂,而《望江南》這樣的小詞,要傳出虛實相生,悲歡迷見的韻調,實有相當的難度,而作者卻巧妙地將上下片屬於兩段時間的情事加以比照,悲歡相續,構成了全詞的渾然整體。尤其是他詠寫豔情而用的那種隱去情事,虛處傳神的獨特技法,造出了一個格調高雅、情意醇厚的空靈境界,這不能不令人擊節歎賞。

賞析二

開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濃”兩句即點明時節,在暮春三月,紅花落去,春光將盡,詞人對春天的喜愛愈加濃烈。在這裏,詞人沒有描寫對春天草長鶯飛、奼紫嫣紅的喜愛,而是通過殘花飄零來強調自己對春天的不捨。越是生離死別,感情就越是濃烈,詞人深諳其中道理,僅僅“花落更情濃”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畫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憐”等膚淺字詞雕琢詞表的詞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鞦韆閒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佳人離去,鞦韆空掛,唯見一輪明月懸在朗朗星空中。系在岸邊楊柳旁的馬兒,可能因為等候主人的時間太長了,不禁迎着緩緩的春風嘶鳴起來。岸邊的畫船空寂無人,隨着水波上下起伏。這三句刻畫了一幅春夜湖邊楊柳圖。

“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房中銀燭明亮,宿燕徑直飛到檐下休息,綠蔭中黃鶯的啼鳴婉轉動聽。這裏化用了温庭筠《池塘七夕》詩中“銀燭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卻不歸的孤獨悽寂。流鶯啼囀,讓孤獨的人兒更加心傷,這裏烘托出佳人孤棲獨處、彷徨憂傷的心境。

最後一句“無處覓殘紅”,落花流水,殘紅難覓,對應上闋的“花落”。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難定的無奈,最後以佳人的無邊悵惘哀愁收束全文。

從整首詞來看,詞人以寫暮春花落開始,以殘紅難覓結束,首尾呼應,結構完美。另外,上闋寫暮春空景,卻暗含男女情事。下闋寫空閨獨守,卻又穿插春景。整首詞詞句雖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歡女愛兩不誤,最後,以悲春傷時寓意歡愉易逝,猶有餘情未了,回味無窮。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詞。所懷者誰已不可確考。細味本詞所寫時間為暮春,所寫之地:楊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説,為夢窗傷悼杭州亡妾之作。

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望江南原文、賞析6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

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

南北各天涯。

腸斷裂,搔首一長嗟。

綺席象牀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

和淚捻琵琶。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官方館舍裏十分靜悄,夜晚難眠一直坐到明自西斜。漫漫長夜裏陣陣角里,淒厲悲涼好像是在自語;這亡國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膽正在日夜思家。可是南方北方各自是天涯。

愁苦的肝腸斷裂,心中煩亂不禁搔首一里長歎。想那舊日宮殿裏綺麗的席子、象牙牀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陽何處與臣下醉飲黃花下。只好和着淚水彈琵琶。

註釋

望江南:詞牌名,此體雙調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幽州:古九州之一,轄境在今河北、遼寧一帶。這裏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九日: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

官舍:官方的館舍。作者初到燕京時,被拘留於會同館內。

自西斜:指拂曉時分自將落。

永夜:長夜。角里:軍中號角里。

搔首:用手撓頭。嗟(jiē):歎息。

綺(qǐ)席:華麗的卧具。象牀:鑲有象牙的牀,牀的美稱。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頭。

黃花:指菊花。

捻(niǎn):彈奏琵琶的一種指法。

賞析

每逢重陽節,人們都要懷念遠出在外的遊子,異地做客的遊子也思念家鄉的父老兄弟。中國古代詩人也屢屢在詩中表達重陽節思親的情懷。如杜甫《九日》:“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也是膾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陽節感發的就不僅僅是對故鄉親人的懷念,更為深情的,是對故國的無限眷戀。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對思念故國的情緒和氣氛的渲染。開頭:“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夜深人靜,萬籟俱寂,而作者心緒如麻,不能成寐,面對一彎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汪元量舉頭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僅僅是故鄉,而要廣泛、深沉得多。“永夜角聲悲自語,客心愁破正思家”。這兩句緊承上面,進一步表達一種悲痛的情懷。長夜漫漫,角聲時起,給人一種絕域蒼茫的肅殺氣氛,在這陰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憤地喃喃自語,聊以排遣內心的痛苦於萬一。這種悲痛的來源就是對“家”的無限思念。這個“家”主要是指已經淪喪於鐵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個大“家”,當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南北各天涯”。從南宋臨安到元大都,重山疊水,遙距數千裏,真可謂天各一方。即作者對故國、對家鄉的懷念,正是在這樣的近乎絕望的境地中,才顯得更加悲壯,更加沉重。

詞入下片,作者對故國、對家鄉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緒變為具象的行為。“腸斷裂,搔首一長嗟。”作者雖有迴天之願,卻無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國家、以至肝腸寸斷,卻只能以搔首長歎作結。“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這只是一種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的舉動。“綺席象牀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這兩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體內容。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宮中那些擁金枕玉的美女們,在重陽節總是開懷暢飲,醉賞菊花,盡情歡笑。而今國破家亡,她們就不能象往年那樣了。即使她們陪着征服者飲酒賞花,強顏歡笑,但由於物是人非,她們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淚捻琵琶”再次把內在感情化為具體行動。悲憤交集,熱淚長流,但又不能躍馬揚鞭,奮戰沙場,只能捻動琵琶。彈上一曲曲悲歌。在這如泣如訴的琵琶曲中,會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語言表達的情感。

後人在評價汪元量的詩詞時説:“唐之事記於草堂,後以‘詩史’目之,水雲之詩,亦宋亡之詩史也,其詩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鬱,又可復伸,則又有甚於草堂者也。”(李珏《書汪水雲詩後》)確實,汪元量詩詞中對國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因為,南宋滅亡這段歷史,比起安史之亂來更為沉痛。

望江南原文、賞析7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與奴吹散月邊雲。照見負心人。

翻譯

遙望着窗外,朦朧的月亮就好像一團白銀。夜深人靜,身邊風聲漸緊。月亮被烏雲遮住了。風呀,請你吹散月亮邊上的烏雲,讓它照到我那負心漢。

註釋

更闌:更殘,即夜深。

奴:古代女子的謙稱。

負:原誤作“附”,王國維校改。

鑑賞

這首敦煌曲子詞,是一首失戀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間怨婦詞。但僅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夠的;還須體味詞中藴含的那一份痴情,須看到女主人公對“負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夠味。

前兩句寫景而兼比興。“天上月”一一是思婦隔窗所見。身處室內I也能見月,表明月已升高,時屆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轉來襯托思婦之無寐。夜深不寐,進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這三個字寫月亮,卻溶入了時間(深夜)、人物(思婦)以及人物的精神狀態(相思)三個連鎖意念。“遙望似一團銀”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雖不比太陽的亮度強烈,卻也晶瑩刺眼。而思婦所見的月亮,卻像質態渾貢、色調灰白的銀團。這是朗月通過窗紙透映出來的形象,表現人在室內隔窗視月所得的視覺映象。按照抒情詩抒發人物主觀感受的需要,高掛在天的月,通過人物感官的過濾,所以有如此的描寫。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來,是從隔窗所見的角度對月亮的進一步描寫,但它並不單純是對隔窗之月的描寫。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觀察,這就巧妙地帶出瞭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遙”字作空間狀語,一則前面承接“月”之遠掛高天,一則後面照應“負心人”之遠離自己。

從開頭兩句到下面兩句,詞意有個跳躍,形成一處空白,這就是夜闌天變,月被雲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風驅散“月邊雲”之語。詞中女子似未感覺到風起正是天變雲生的徵兆,反而寄望於風,求它“與奴吹散月邊雲”,痴態可掬。其所以這樣,是因為她急於讓明月“照見負心人”。然而“照見”又如何,卻不更説,意極含混,卻能啟發讀者尋思。“聽話聽反話,心愛叫冤家。”即便罵對方為“負心人”,也未必是決絕語,反而見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見此詞之妙,全在將俗語所謂“痴心女子負心漢”作了藝術的表現,且寫得很有特色。此詞表現手法之妙,在於將戀愛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渾然一體。而口語化的語言,又為詞作增添了活潑生動的情致。

創作背景

這首是敦煌曲子詞。這是一首寫於封建的詞。寫一個棄婦的悲吟,“痴心女子負心漢”,這是封建制度造成的無數悲劇。詞着重寫中的女子獨自望月懷人到深夜,而那男子卻變了心是為了反映出封建社會裏婦女的痛苦心情。

望江南原文、賞析8

望江南·多少淚

多少淚,斷臉復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説,鳳笙休向淚時吹。

腸斷更無疑。

古詩簡介

《望江南·多少淚》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亡國入宋被囚後創作的一首詞。此詞正面寫悲,通過描寫詞人思國流淚的情形,表達詞人對故國的追戀,抒發亡國之痛。全詞描摹細緻,語言直樸,有直入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翻譯/譯文

我有多少的淚水,縱橫交錯地流在臉上。我的心事不用拿來邊哭邊訴説,那笙簫不要在我流淚時吹起呀,我現在無疑已是極度傷悲了。

註釋

⑴望江南:詞牌名。《全唐詩》作“憶江南”,題注:一名“夢江南”,一名“江南好”,一名“夢江口”,一名“望江梅”,一名“歸塞北”,一名“謝秋娘”,一名“春去也”。《花草粹編》中注云:“一名‘夢遊仙’、‘夢江南’、‘江南好’。”

⑵斷臉:《全唐詩》中作“沾袖”。意思是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斷:擦斷。頤(yí):下巴。全句是説,淚水流在臉上擦斷了,但又橫掛在下巴上,形容眼淚縱橫交流的狀態。

⑶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唐劉皂《長門怨》詩之三:“旁人未必知心事,一面殘粧空淚痕。”將:拿。和:《花草粹編》、吳訥本《尊前集》中均作“如”。説:《全唐詩》、《花草粹編》中均作“滴”。和淚説:一面流眼淚,一面述説。

⑷鳳笙:相傳秦穆公時,蕭史善吹簫,穆公女弄玉愛慕他,穆公便將弄玉許配給他。後弄玉學吹簫,其聲清脆悦耳,引動了鳳,夫婦遂駕鳳飛去。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笙》:“《世本》:‘隨作笙。’長四寸、十二簧、像鳳之身,正月之音也。”後因稱笙為“鳳笙”。唐韓愈《淮氏子》詩:“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休:不要。向:朝着,在。淚時:傷心落淚之時。吹:吹奏。

⑸腸斷:形容極度悲傷痛苦。唐代白居易《長恨歌》有“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之句。更:愈發。

⑹沾袖:(淚水)沾濕衣袖。

⑺月明:月光明朗。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詩:“見底月明夜,無波風定時。”

賞析/鑑賞

李煜另一首《望江南》(多少恨)用的是以反寫正的藝術手法,以樂來反襯苦,筆意有曲婉之感。但這首《望江南》(多少淚)則不同,是直筆明寫,正見正寫,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藝術手法,因而有愈見沉痛之感。二詞可同讀,對作者的憂思愁恨則體會更深。

“多少淚”即“多少恨”之續寫,“一晌貪歡”(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後,悲情更苦,離恨更深,作者再也無法自制,只能任憑“多少淚,斷臉復橫頤”了。眼淚縱橫當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難收,也許有號啕之舉,但是,淚可流,“心事”卻不可説,一是滿腔悔恨無法説,二是故國情懷不能説,自傷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現,作者心中愁苦躍然紙上。不但“心事”不可説,連往日可以寄託情思的鳳笙也不能吹起,這種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殘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欲將心思付瑤琴”(岳飛《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之想,而這情此景,作者卻連這一點奢望都不敢有。況且,鳳笙向來為歡歌之用,於此時吹奏,對李煜來講,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憶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無奈中又多添了幾分不堪回首的痛苦。於是乎,“腸斷更無疑”但是惟一的結局了。這首詞正是李煜入宋後“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真實寫照。

全詞與“多少恨”同調,取筆不同但取意同。這首詞直接寫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細緻,語言直樸,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望江南原文、賞析9

《望江南》原文

望江南⑴

江南蝶,斜日一雙雙。身似何郎全傅粉⑵,心如韓壽愛偷香⑶。天賦與輕狂。

微雨後,薄翅膩煙光⑷。才伴遊蜂來小院,又隨飛絮過東牆。長是為花忙。

《望江南》註釋

⑴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夢江南”“江南好”。《金奩集》入“南呂宮”。廿七字,三平韻。中間七言兩句,以對偶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襯字者。宋人多用雙調。

⑵何郎全傅粉:此以“何郎傅粉”喻蝶的外形美,説蝶彷彿是經過精心塗粉裝扮的美男子。何郎,何晏,字平叔,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三國魏玄學家。《世説新語·容止》:“何平叔(晏)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皎然。”

⑶韓壽愛偷香:此以“韓壽偷香”比喻蝶依戀花叢、吸吮花蜜的特性。據《世説新語·惑溺》與《晉書·賈充傳》載,“韓壽美姿容。賈充闢為司空掾。充少女賈午見而悦之,使侍婢潛通音問,厚相贈結,壽逾垣與之通。午竊充御賜西域奇香贈壽。充僚屬聞其香氣,告於充。充乃考問女之左右,具以狀對。充祕之,遂以女妻壽。”

⑷膩煙光:在雨後的春光(陽光)照耀下顯得潤澤滑膩。

《望江南》原文翻譯

江南的蝴蝶,雙雙在夕陽下翩翩起舞。長得像何晏那樣美,心思像韓壽那樣愛偷香。在花叢中流連,吸吮花蜜,生性輕浮放浪。

下過小雨後,蝴蝶沾水發膩的粉翅在夕陽的照耀下,發出微光。它剛隨着蜜蜂飛進小院,又陪柳絮越過東牆,經常為鮮花奔忙。

《望江南》賞析

這首詠物詞開頭兩句寫雙雙對對的江南蝴蝶在傍晚的陽光下翩翩飛舞。“身似何郎全傅粉”,《世説新語·容止》。三國時魏人何晏皮膚白皙,就像敷了粉一樣,故曰“傅粉何郎”。此句以人擬蝶,以何郎傅粉喻蝶的外形美。蝶翅和體表生有各色鱗片和叢毛,形成各種花斑,表面長着一層蝶粉,彷彿是經過精心塗粉裝扮的美男子。“心如韓壽愛偷香”,典出《世説新語·惑溺》。韓壽為西晉大臣賈充之部屬,為美男子,賈充女見而悦之,偷其父西域奇香以贈之。事發,賈充不得已,以女嫁韓壽。此處也是以人擬蝶,以韓壽偷香喻指蝴蝶依戀花叢、吸吮花蜜的特性。典故隨意拈來,妙筆天成,運用得極其生動、貼切。“傅粉”“偷香”,從外形與內質兩方面概寫了蝴蝶的美貌與特性,這兩句為整首詞的詞眼。接着一句“天賦與輕狂”,挽住上片,又啟迪下片。“輕狂”者,情愛不專一、恣情放浪也。

下片就“輕狂”二字生髮,先寫傍晚下了一場小雨,雨一停,浪蝶便度翠穿紅地忙乎起來。“薄翅膩煙光”一句體物入微,狀寫精妙,選詞用字準確、熨貼。蝴蝶的粉翅是薄而有些透明的,當它沾上雨水之後,翅上的“粉”便變“膩”了。“煙光”指的是雨後的晚晴夕照。斜陽透過沾水發膩的粉翅,顯得朦朦朧朧,宛似籠罩在一片縹緲的煙霧之中了。

輕狂的`蝴蝶自有輕狂的朋侶“遊蜂”、“飛絮”相伴。蝴蝶伴隨狂蜂、飛絮到處宿粉棲香,“長是為花忙”。結句迴應了上片的“天賦與輕狂”,以“為花忙”的具體意象點出“輕狂”。“花”字意藴雙關,亦物亦人。全詞一縱一收,上下關合,聯密而自然。

歐陽修這首詠蝴蝶詞,既切合蝶的外形與內質,又不單單滯留在蝶的本身,而是以擬人化手法,將蝶加以人格化,亦蝶亦人,借蝶詠人,通過兩個切題典故——何郎傅粉與韓壽偷香,惟妙惟肖地把蝶與人的“天賦與輕狂”、“長是為花忙”的特點巧妙地綰合起來,將何郎、韓壽的稟賦一古腦兒傾注在專以粉翅搧情、以戀花吮蜜為營生的浪蝶身上,把自然的動物性與社會的人性融合為一體,在蝴蝶的形象中集中了風流浪子眠花卧柳、尋歡作樂的種種屬性,蝶就成為活脱脱的輕狂男子的化身。反過來,作者又含蓄地諷刺了那些輕狂男子身上過多的動物屬性。如果這首詞抽去了何郎與韓壽兩個典故,它僅止於表面的詠蝶而已,失去任何內涵寓意,自是淡乎寡味了。

五代毛文錫有《紗窗恨》雲:“雙雙蝶翅塗鉛粉,咂花心。綺窗秀户飛來穩,畫堂陰。二三月愛隨柳絮,伴落花、來拂衣襟。更剪輕羅片,傅黃金。”可以看到毛詞詠蝶僅止於蝶而已,雖然在藝術技巧上也有某些可取處,但比之歐詞,在思想藝術境界、審美情趣與價值上自然要遜色得多了。湯顯祖評《紗窗恨》詞雲“‘咂’字尖,‘穩’字妥,他無可喜句。”(湯顯祖評本《花間集》卷二)顯然,其所以“無可喜句”,主要不如歐詞之有寄託。蔣敦復説:“詞原於詩,即小小詠物,亦貴得風人比興之旨。”(《芬陀利室詞話》)歐詞詠物而又詠懷,這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望江南原文、賞析10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翻譯

春天還沒有過去,微風細細,柳枝斜斜隨之起舞。試着登上超然台遠遠眺望,護城河內半滿的春水微微閃動,滿城處處春花明豔,迷迷濛濛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千家萬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節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歎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剛採的新茶,作詩醉酒都要趁年華尚在啊。

註釋

超然台:築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護城河。

寒食:節令。舊時清明前一天(一説二天)為寒食節。

諮嗟:歎息、慨歎。

故國:這裏指故鄉、故園。

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節後另取榆柳之火稱“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採摘的“雨前茶”。

賞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台,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脱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詞的上片寫登台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

這首詞為雙調,比原來的單調的《望江南》增加了一疊。上片寫登台時所見景象,包括三個層次。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説,登上超然台遠眺,春色尚未褪盡,和風習習,吹起柳絲千條細。首先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徵:春意暮而未老。“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這一灣護城河水繞了半座城,滿城內皆是春花燦爛。其次,三、四句直説,直説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煙雨暗千家。”五句是説,迷迷濛濛的細雨飄散在城中。

三個層次顯示有一個特寫鏡頭導入,再是大場面的鋪敍,最後,居高臨下,説煙雨籠罩着千家萬户。滿城風光,盡收眼底。這是上片,寫春景。

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係緊密。“寒食後,酒醒卻諮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後”,一是説,寒食過後,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説,寒食過後,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盪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脱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着詞人難以解脱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脱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

“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説“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着“超然”二字,至此,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這首詞從“春未老”説起,既是針對時令,謂春風、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滿春意,生機勃勃,同時也是針對自己老大無成而發的,所謂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見內心是不自在的。從這個意義上看,蘇東坡實際上並不真能超然,這種似是非是的境界,真是蘇東坡精神世界的真實體現。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暮春。蘇軾《超然台記》謂:“移守膠西,處之期年。園之北,因城以為台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放意肆志焉。”公元1076年(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詞。

望江南原文、賞析11

望江南·春未老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古詩簡介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台,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脱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秋,蘇軾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東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舊台,並由其弟蘇轍題名“超然”,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義。熙寧九年暮春,蘇軾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煙雨,觸動鄉思,寫下了此作。這首豪邁與婉約相兼的詞,通過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態的複雜變化,表達了詞人豁達超脱的.襟懷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人生態度。

翻譯/譯文

登上超然台遠眺,春色尚未褪盡,和風習習,吹起柳絲千條細,這一灣護城河水繞了半座城,滿城內皆是春花燦爛,迷迷濛濛的細雨飄散在城中。寒食之後,春意是該減了,酒醒後,面對這許許多多的無力與責任。

註釋

1.超然台,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

2.壕,指護城河。

3.寒食,古時於冬至後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兩日(亦有於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謂之寒食節。寒食與清明相連,是舊俗掃墓之時。遊子在外不能回鄉掃墓,極易牽動思鄉之情,故下文雲"諮嗟","思故國"。

4.諮嗟,嗟歎聲。

5.故國,指故鄉,亦可理解為故都。

6.新火,寒食禁火,節後再舉火稱新火。新茶,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四十六引《學林新編》雲"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則火前,謂寒食節前也;其下則雨前,謂穀雨前也。"此處新茶指寒食前採製的火前茶。

賞析/鑑賞

詞的上片寫登台時所見暮春時節的郊外景色。首句以春柳在春風中的姿態——“風細柳斜斜”,點明當時的季節特徵:春已暮而未老。“試上”二句,直説登臨遠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設對,以春水、春花,將眼前圖景鋪排開來。然後,以“煙雨暗千家”作結,居高臨下,説煙雨籠罩着千家萬户。於是,滿城風光,盡收眼底。作者寫景,注意色彩上的強烈對比作用,把春日裏不同時空的色彩變幻,用明暗相襯的手法傳神地傳達出來。下片寫情,乃觸景生情,與上片所寫之景,關係緊密。“寒食後,酒醒卻諮嗟”,進一步將登臨的時間點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傳為紀念介子推,從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過後,重新點火,稱為“新火”。此處點明“寒食後”,一是説,寒食過後,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説,寒食過後,正是清明節,應當返鄉掃墓。但是,此時卻欲歸而歸不得。以上兩句,詞情盪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對故國、故人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寫作者為擺脱思鄉之苦,借煮茶來作為對故國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隱含着詞人難以解脱的苦悶,又表達出詞人解脱苦悶的自我心理調適。“詩酒趁年華”,進一步申明:必須超然物外,忘卻塵世間一切,而抓緊時機,借詩酒以自娛。“年華”,指好時光,與開頭所説“春未老”相應合。全詞所寫,緊緊圍繞着“超然”二字,至此,即進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這一境界,便是蘇軾在密州時期心境與詞境的具體體現。

這首詞情由景發,情景交融。詞中渾然一體的斜柳、樓台、春水、城花、煙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燒新火、試新茶的細節,細膩、生動的表現了作者細微而複雜的內心活動,表達了遊子熾烈的思鄉之情。將寫異鄉之景與抒思鄉之情結合得如此天衣無縫,足見作者藝術功力之深。

望江南原文、賞析12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温庭筠賞析

遲來的晨曦漫過碧藍的海面,終於映出了坐在窗邊女子憔悴的身形。倩女獨自坐在梳粧枱的銅鏡前,桌上的銅鏡映出了倩女之u面,髻鬟之始掠,奈何再美的容顏也遮不住她面龐那抹不去的苦.倩女一抹硃紅,二上胭脂,以遮住憔悴的面容,她想要以最美的姿態出現在等待許久的人面前,是的,她在等待,她是一個思婦,但卻沒有古典思婦&ldqu;爐薰闔不用,鏡匣上塵生。綺羅失常色,金翠暗無精&rdqu;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她堅信,她美好的日子即將到來。

倩女梳粧完畢,獨自登上能望見載着她思念的人的船的樓上。從窗子向外望去,只看見浩蕩無邊的江面和蒼白無力的天空。每一艘船的出現都足以讓她欣喜萬分,足以牽扯出她跳動的心臟。但隨之而來的是更深的失望。那些船兒裏找不到她日牽夢縈的人啊!

船盡江空,人何以堪!希望落空,幻想破滅。夕陽的餘暉照耀在浩蕩的'江面上,一切顯得那麼柔情。斜陽欲落未落,對失望女子含情脈脈,不忍離去,悄悄收着餘暉;不盡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無語流去。

悠悠的流水,遠遠的小洲,白色的帆,在一片血紅的顏色中也染上了這一天中最後的一抹紅.倩女的思念也隨着夕陽的落下而

變得慘白無力。

千帆過盡,斜暉脈脈,江洲依舊,不見所思,能不腸斷!

望江南原文、賞析13

望江南·超然台作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譯文

春天還沒有過去,楊柳在和煦的春風中飄蕩。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見半溝護城河的春水,滿城的春花,煙雨籠罩着千家萬户。

寒食過後,酒醒反而因思鄉而歎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了,姑且用新火來烹煮新茶,趁著時光未老,借吟詩飲酒來自得其樂吧。

簡析

作者登超然台眺望滿城煙雨,觸動了鄉思而寫下了這首詞。詞中飽含着青春未過去而人將老的痛楚,強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樂景襯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對有家難回、有志難酬的.無奈與悵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詞表達思鄉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望江南原文、賞析14

原文:

望江南·春不見

清代: 賀雙卿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譯文: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幽恨莫重提。

春天你在哪裏?我尋你已過野橋西。淡淡的紅花如夢虛幻妄招粉蝶,蒼翠綠樹結着幽怨騙來黃鸝。那埋藏在心裏的深沉怨恨莫再提起。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如意人兒你在哪裏?恍忽瞥見又似是而非。拜月求福的祈禱毫無效驗,惜花飄零的淚水已無幾滴。凝望遠山殘陽越來越低。

註釋:

春不見,尋過野橋西。染夢淡紅欺粉蝶,鎖愁濃綠騙黃鸝(lí)。幽恨莫重提。

望江南:詞牌名。《望江南》有單調、雙調不同諸格體,把單調《望江南》擴大一倍,就成了雙調望江南。其上下片字數、句數、押韻仍同單調。幽恨:埋藏在心裏的深沉怨恨。

人不見,相見是還非?拜月有香空惹袖(xiù),惜花無淚可沾衣。山遠夕陽低。

是還非:似是而非。拜月:古代婦女祈禱幸福的一種方式。無淚:淚流完了,所以無淚。

賞析:

此詞上片女主人公感歎自己看不到人生的春天,在淒涼的身世中是沒有春天的,只有無限的“幽恨”;下片表述自己追求理想的幻滅,是説看不見自己嚮往的情投意合的人。這首詞寫的幽怨悽情,細緻入微,造景用語,不落俗套;如泣如訴,讀之催人淚下。

上片寫對春的尋找,春天,不是畫棟雕樑中的春天,而是山村草野中的`春天,所以是“尋遍野橋西”。“淡紅的花剛剛有了嫩芽還沒開放,所以是淺淺的淡紅的顏色。而“染夢”就很妙了。它是説,花雖然還沒開,但花如果有知有情,那麼在它的生命萌發之際,它該有多少希望、多少期待和多少夢想。蝴蝶飛來是要採花粉的,花開了才有花粉,但現在花還沒開,它的“染夢淡紅”就把蝴蝶引來了,所以是“欺”。

“鎖愁濃綠”是説,樹已經開始綠了,在那綠色的煙靄之中,好像有一種憂愁的氣氛在那裏。而這“鎖愁濃綠”騙得黃鸝鳥也以為春天已經來到了。這兩句,都是寫早春季節的景色,而在景色裏卻包含了一種對春天的憧憬和期待。花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與期待,粉蝶和黃鸝也有對生命美好的憧憬和期待,那麼人該對自己的生命也有過美好的憧憬和期待。賀雙卿説,她也曾像春天的花一樣對人生有過一個美好的夢,而她也像粉蝶一樣被染夢的淡紅欺騙了,像黃鸝一樣被鎖愁的濃綠欺騙了,她的的夢幻已經破滅了,她的期待已經落空了。所以是“幽恨莫重提”。

下片寫對人的尋找。西方哲學家馬斯洛説過,尋找歸屬是人的一種需求。人最好的感情投注,就是投向另外一個人的心靈。“拜月有香空惹袖,惜花無淚可沾衣”,中國古代的女孩子在月圓的時候有“拜月”的習俗,就是對着天上那圓滿的明月祝願自己也有一個圓滿的光明的歸宿與姻緣。拜月的時候是要焚香的。這兩句,她寫的是情。而下邊她説“山遠夕陽低”,遠山那麼遙遠,而且在山的那一面,太陽已經快要落下去了。這一句寫的是景。但她的所有那些盼望與期待落空的悲哀,都已經被糅進景物之中去了。

這首詞體現了作者對理想境界的執着追求。然而現實生活並不存在那種美妙的幻境,在理想之夢破滅之餘,她一腔幽怨無處傾瀉,只能面對山外斜陽惆悵歎息,全詞籠罩着一種若即若離、迷惘悽清的氣氛,如泣如訴,很是感人。

望江南原文、賞析15

原文:

春睡起,積雪滿燕山。

萬里長城橫縞帶,六街燈火已闌珊。

人立玉樓間。

譯文

春睡起之時,已是積雪堆滿燕山。萬里長城之上撒滿雪花,好像一條橫陳的玉帶,街上是燈火闌珊。而人,卻傾立在薊樓之間。何等的惆悵,何等的淒涼。

自己空空懊惱,他人或許更是如此,這身單影只的客人此時要歸去。這一身行頭絕塵而去。傷心的情意斷人腸,屹立在陽關依舊吟唱。

註釋

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後改此名。”《金奩集》入“南呂宮”。此詞為雙調五十四字。

橫玉帶:連綿的山峯上積壓着白雪,遠看就象一條玉帶。玉帶:《宋舊宮人詩詞》、《引司綜》作“縞帶”。

六街:北宋汴京有六條大街。《宋史·魏丕傳》:“六街巡警皆用禁卒。”後來以六街作為都城鬧市的通稱。闌珊:將殘,將盡之意。

人立薊樓:《詞綜》作“人在玉樓”。薊,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角。

錯落:交錯繽紛。班固西部賦汐:“隋侯明月,錯落其間。”

斕班:亦作“爛斑”,顏色紛陳燦爛。

陽關:一作“門關”。

賞析:

金德淑是南宋舊宮人。她和王昭儀、汪元量都是宋亡後入元的.三宮中人。公元1288年(元至元二十五年),汪元量因為道士而得南歸。諸舊宮中人為其餞行,賦詞相送。

金德淑這首詞即作於此時。這首詞具有很高的價值。詞的意境較為重、拙、大。寫亡國之哀,用筆不可謂不重。用筆樸素無華,此之謂拙。包舉積雪燕山,萬里長城,悲壯無比,是為大。詞為悼南宋而作,調寄《望江南》,別有一番意味。此詞堪稱亡宋之輓詞。

“春睡起,積雪滿燕山”。上句點明作詞的季節為春天。隨之描寫空間範圍燕山睡起,寫出女主人公(被俘至此之宋舊宮人)。縞素,是傳統喪服。白雪積滿燕山,如山披縞素。萬山縞素之意象,實已暗逗全詞哀悼宋亡之含藴。再回味春睡起,令人痛定思痛。起筆造境,沉痛至深。“萬里長城橫縞帶”。從燕山山脈望見萬里長城,如一條巨龍蜿蜒起伏於叢山峻嶺之顛,宛如縞帶。萬里長城,為歷史文化凝聚之一偉大象徵。縞帶,為傳統孝儀之一重要喪服。國破山河在。神州陸沉之痛,使山河披上縞素。在女主人公之心魂中,自己與大地山河一道為祖國之亡而服素戴孝矣。此句為全詞神光聚照之篇眼。人們常稱道吳梅村“慟哭六軍俱縞素”之句,以梅村詩句視此“萬里長城橫縞帶”詞句,着眼亦不同矣。“六街燈火已闌珊”。六街,指大都城。燈火闌珊,是燈火稀疏。闌珊燈火,反襯夜色沉沉。自春睡起至燈火闌珊,詞之意境無限遙深。暗淡的現境,透視出詞人暗淡的心態,也意味着同樣暗淡的現實。

“人立玉樓間”。結筆直接描寫詞人自我形象,總結全文。玉人獨立玉樓,從早到晚獨立久矣。丹心難滅,是素服縞帶亦難全表心腸。全詞曲已終,而悲傷無已。無怪乎後來金德淑對人誦其此詞,猶感泣下。詞人寫此,已至舉重若輕之地步。

這首詞是詞人沉鬱於腹中的愛國情思的自然發散。作為一個女性詞人。能有如此之筆力,高明之藝術,亦屬難能可貴了。詞雖用筆墨寫就,但猶如用血淚匯成。雖未痛哭,但卻讓人無比沉痛。詞中融攝雪山、縞帶、玉樓於一體,整合為悼故國之全幅莊嚴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