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七年級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校園7.03K

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歷史,重點是掌握好基礎知識,將課本知識理解透徹,成績就會提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七年級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漢武帝: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都長安(西安)。漢武帝(劉徹)時,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二、穩固大一統的措施:p57 1、北擊匈奴:

時間:公元前127年到前119年,漢武帝發動三次對匈奴的戰爭 統帥:衞青和霍去病

結果:漢軍取得了勝利,解除了匈奴對長安的威脅,北部得以安寧,並開通了西漢聯繫西域至中亞各地的通道。

2、河西設郡屯田:

漢武帝在河西設郡,興築邊塞,修築長城,開通河西走廊。

3、西南開發:

西南夷:今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居住着許多語言、風俗、習慣不同的少數民族,統稱“西南夷”。 如:夜郎、滇國。

4、東北拓展:

東胡:如東北地區的烏桓、鮮卑族。

東漢的盛衰

一、光武中興:

1、東漢的建立:公元25年,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因為在原都城長安東面,史稱“東漢”。 2、光武帝“柔術”:

1)多次下令釋放或禁殺奴婢 2)廢除苛捐雜税 3)提倡節儉 4)整頓吏治。

3、注重文治:

1)在洛陽建立皇家圖書館 2)擴大太學的規模 3)在地方興辦郡國學

4、光武中興:光武帝劉秀重建漢朝政權,結束了西漢末年以來長期混亂的局面,在位30年裏,社會出現比較安定繁榮的景象,史稱“光武中興”。 二、東漢衰敗:p66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歸納

漢朝的中外交流----絲綢之路

一、張騫通西域:

1、 西域的範圍: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葱嶺以東的地區,今新疆天山南北。 2、 張騫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聯絡烏孫國。

3、意義:促進了內地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絲綢之路”的開通打下了基礎。

4、 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5、東漢經營西域:明帝時,於73超出使西域。

二、兩漢時期的.外交:

1、“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翻越葱嶺,通向西亞和歐洲。另有“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漢與朝鮮、日本的交流:鐵器製造技術傳到朝鮮,在平壤出土有漢朝蜀郡製造的漆器。公元57年,漢光武帝贈給日本倭奴國使者“漢委奴國王” 金印。

3、漢與歐洲的往來: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羅馬帝國),到達波斯灣。公元166年,大秦人從海路到中國,這是中國與歐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4、絲綢之路路線:

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葱嶺(安息)----西亞----歐洲大秦(羅馬)

  七年級歷史知識

南方經濟的初步開發p84-87

一、 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1).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2).從東漢末開始,為了躲避北方的戰亂,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工具、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種子。 二、六朝古都:

六朝:吳、東晉、宋、齊、樑、陳。 古都:建康(今江蘇南京) 三、人口大量南遷:(由北向南)

1、 原因:①為了躲避戰禍(主要)

②江南地區比較安定

③北方戰亂不斷

2、路線:西線--巴蜀地區 東線--江浙地區 中線--兩湖和江西地區 3、影響: ①給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

②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

③刺激南方經濟增長,促進工、農、商發展。

四、江南能夠開發的原因:

1、客觀原因:南方自然條件好,雨量充沛,氣候温熱,土壤肥沃。

2、主觀原因:①江南戰事少,相對穩定

②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勞動力和生產技術經驗 ③南北人們共同開發了江南。

五、 江南經濟發展原因: ①北方人口繼續大量南遷。

②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 ③社會相對安定。

④自然條件優越。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

六、 南方經濟的開發:

1、 農業:①形成了巴蜀、江漢、江浙農業經濟區

②農業技術進步:興修水利,推廣犁耕,稻麥兩熟

③農產品商品化

2、手工業: ①造船、冶鐵、造紙、制瓷,制漆,絲織業發達

②六朝始,絲織業重心由北向南轉移

4、商業: ①長江中下游出現商業城市

②海外貿易港口城市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