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小城三月優秀讀後感心得範文

校園1.09W

閲讀《小城三月》這篇文章完畢之後,你的讀後感是?以下是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小城三月讀後感作文,以供參閲。

小城三月優秀讀後感心得範文

  小城三月讀後感1

三月的小城,萬物復甦,帶着懶懶散散的稀鬆氣息,小城像個剛睜開朦朧睡眼的孩子,迫不及待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麼樣的,草芽出土了,冰河發了,楊花滿天飛……春天,本是一個希望的季節,但是讀完蕭紅的《小城三月》,心裏浮出一絲的涼意,一個關於小城春天的故事,一個在新舊時代交替的哀曲,一段在喧囂過後凝視無語的情殤,一段埋沒在小城三月春光裏的戀情。

在《小城三月》的第一部分,作者就直截了當地告訴了我們——“我有一個姨,和我的堂哥大概是戀愛了。”前一部分對小城春天的肆意描寫,讓人在觸到這麼直白的一句話後,心裏不由為之一跳,不禁思忖這個“姨”的結局。而在這一句話的上一段話——“春天來了,人像久久等待一個大暴-動,今天夜裏就要舉行,人人帶着犯罪的心情,想參加到解放的嘗試……”這樣幾句帶着預示性的描述就讓我知道了這個“翠姨”必將不會從於她的現世命運。而且在第一部分的末尾翠姨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絨繩鞋而傷心,並且帶着哀愁地説出了“我的命,不會好的。”像這樣的伏筆,在《小城三月》裏比比皆是,作者也以一種平淡描述裏見波瀾的手法將這個故事向我們娓娓道來:春天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小城三月》講了一個關於“我”的姨——翠姨的愛情故事,翠姨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她受到了新文化的衝擊,同時又受着中國封建文化的束縛,她想愛而不能愛,她想反抗而無力反抗,最後只能用死來了卻她的一生,把它的祕密帶到墳墓裏去,然而她所愛的人——“我”的堂哥卻至翠姨死後也不知其為何而死,這對於為他而死的翠姨不失為一種莫大的悲哀……

翠姨死了,帶走了她的一片春天,小城很快又恢復了平靜,並沒有因為翠姨的什麼而動盪過,它依舊是它自己。三月春風是短暫的,短暫得讓人來不及遺憾,翠姨年輕的生命只能飄散在這小城的三月春風裏,原來,“春天的命運就是這麼短”,原來,春天留不住一個人。

  小城三月讀後感2

原野透綠的三月,楊花飄滿的小城,春吹到每個人的心坎,帶着呼喚,帶着蠱惑。柳絮撲面時,心中總會想起那個走路時都沉靜且漂亮的翠姨以及她那軟軟的,綿綿的心事。

《小城三月》中的主人翠姨是一個生活在新舊思想激烈交互年代的少女。但她本身是一個有着温柔嫻雅、大家閨秀般中國傳統氣質的女子。

她愛美卻愛的矜持,“喜歡的服飾必得等到所有的人都開始採辦,才稍稍露出動心的樣子。”因此她也失去了很多心愛的東西,正如很久之後她跑遍全城也沒有買到心儀已久的絨球鞋。奔馳的馬車載着少女對幸福的朦朧的期待,東奔西走,而終於沒有找到出路。失落之餘她那句:“我的命,不會好的。”是否也暗示了什麼?

“是的,她的戀愛的祕密就是這樣的,她似乎要把它帶到墳墓裏去,一直不要説出口,好像天底下沒有一個人值得聽她的告訴……”正如蕭紅所説,翠姨的戀愛正是她一生中無聲的痛。無人真正理解。

她的戀愛發生在殷實而舊式的大家庭裏——翠姨的姐姐家。他們家比較有勢力地位,,孩子們接受了新潮思想,在“鹹與維新”的氛圍裏翠姨找到了一種新奇的快樂。

男女之間比較開通,他們一起嬉戲遊玩。一起演奏樂器,一起看花燈,一起打網球。沒有了封建的男女授受不親的芥蒂。西化的男孩子,筆挺的西服,全絲全線花紋的圍巾,讓翠姨心裏起了波瀾,“翠姨覺得他們個個都很好看。哥哥也穿了西裝,自然哥哥也很好看。因此在回來的'路上她一直在看哥哥。”所以她更加在意自己的梳粧,所以她更加認真的聆聽哥哥講的故事。所以才有了兩人獨處時的尷尬無語。

也聽到了關於婚姻的種種説法,舊式與新潮。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把握在誰的手裏,所以她開始彷徨了。她一次次的問我“是不是一個人結婚太早不好,或許是女子結婚太早是不好的。”

正在這時,她婆家張羅婚事,她才記起自己還有一樁爹許娘配的婚事。矮小的丈夫,無愛的婚姻像一擊大錘砸在她的頭上,心裏。那剛剛萌芽的愛情還沒來得及生長就遇到了暴風雨。畢竟她是一個有着深深舊時代根基的女子啊!接受了新思想洗禮卻無力反抗禁錮自己幸福的枷鎖的女子是何等無奈?那恰似一江春水的哀愁向誰訴説!所以她立馬病了。

採辦嫁粧期間,男學生們殷勤的體貼的尊重的招待更加重了她的恐怖。對於出嫁得不熱心,對於讀書的強烈要求,長輩只認為貪玩只認為是羨慕“我們”。礙於面子便答應了她。“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讀書的翠姨用沉默掩飾自己的感情。她不能説出自己的心聲,“自己已經訂了婚,是一個人的未婚妻:二則她是出了嫁的寡婦的女兒,她自己一天把這個背了不知多少遍,她記得清清楚楚。”所以“她不能不想哥哥大概是那樣看她的”。於是她緊閉心扉。婚期將近,她只求快死。無路可選時,死亡或許是種解脱。

可悲的是,至死也沒人能解伊人心。自始至終只有她一個人痛苦的愛着。我哥哥來看她時她激動的心緒使她禁不住拉住他的手。她像要把心哭出來的悲痛絕堤了。而她心中的他卻退縮了,害怕了。不知道她是懷着怎樣一種感情這樣對待他。看到殘存的希望破滅後翠姨平靜抑或冷漠的苦笑:“我心裏很安靜,而且我求得我都得到了……”

從此他再也沒有去看她。

一直到她死去。

她真的得到她所求得了嗎?如果有人能解她的心事,是不是會多一個春光燦爛的日子?

花自飄零水自流。

春光依舊。

  小城三月讀後感3

《小城三月》是蕭紅最後的一部作品,當有人問我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時,我只會説不過一場忸怩畸形的苦戀罷了。

我時常在想,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到底想傳達給讀者什麼?是我們反覆推敲的字詞,還是直擊心靈的語句,亦或是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如果作者當真如此創作得出的不過是一本語錄或一個故事,而並非一部作品。但每每拜讀蕭紅的文字時,我總能感覺到她是用她堆積的心血一氣呵成的創作。她的飢餓並非一時的飢餓,她的寒冷並非一刻的寒冷,她寫一件事也並非光寫一件事,她寫翠姨並非只寫翠姨。

“哥哥後來提起翠姨常常落淚,他不知道翠姨為什麼死,大家也都心中納悶。”是的,翠姨為什麼死呢?翠姨定完親後不是還身體硬朗的到處逛街置辦嫁粧嗎?然而讀了書後,反而整天悶悶不樂,開始咳嗽,嫌棄自己的未婚夫,但是假如他們説,一定不願意嫁,不嫁也可以的,那又為什麼,到最後竟然就這樣死了呢?哥哥不知道,我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可能翠姨自己也不知道。

有人説她死在了封建的,腐朽的束縛裏,有人説她死在了憧憬愛,追逐愛的路途裏。然而翠姨不是念了書後才開始害病的嗎?翠姨死在了書裏,死在了知識裏,死在了自己的懷裏。

翠姨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而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的帶着一種平靜的感情,她伸手拿櫻桃吃的時候,好像她的指尖對那櫻桃十分可憐的樣子,她怕把它觸壞了似的輕輕捏着。梳頭梳的是很慢的,必定梳的一絲不亂,擦粉也要擦了洗掉,洗掉再擦,一直擦到認為滿意為止,這樣的行為舉止也好,似乎準備把所有的祕密都帶到墳墓裏,永遠都不説出口的性格命運也好。無處不滲透着一種東方古典女子的氣息。難怪伯父説她是林黛玉,但是在經歷初春到盛夏到晚秋再到寒冬的林黛玉怎能比在早春就被扼殺的翠姨更為悽婉呢?沒有心靈的撞擊,沒有拆散的苦楚,窒息於心底一顆春種隨着生命之火的泯息而悄然去逝。翠姨活倒了四季,在春後就和林黛玉一切長眠於冬。但林黛玉是因無法愛而死,她因不敢愛而死。

翠姨就如《沉淪》中的他一樣卡在東西文化的夾縫中一樣。封建桎梏是一隻鳥,翠姨還給它關進了自由解放的籠子中。她一面毫不抵抗的訂了親,一面説女子結婚太早是不好的。她一面清清楚楚的記得自己是出了嫁的寡婦的女兒,一面要像一個女學生一樣去學文化。一面注重着和“我的哥哥”的名分大小,一面又拉住他的手。

翠姨憧憬愛情,但卻不敢去愛,因為她知道自己不配。只有擺脱迷信和封建的牢籠,讓自己煥然一新她才有膽量去愛別人,去表達自己的愛。但是她就算讀了書,接受了新文化,卻更無法從自身下手。因為她骨子裏就是一個封建的產物,所以她羨慕那些有文化的人,他們説的都是對的,所以當她知道迷信中説,病新娘娶過來一衝,就衝好了時,拼命的糟蹋自己的身體,想死的越快一點兒越好。因為她獲得愛的資格的唯一辦法就是死。她一生沒有抗拒過別人,抗爭過現實,只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這樣的翠姨連她自己都知道“我的命運不會好的。”

翠姨連名字都沒有,她代表了千千萬萬個像翠姨一樣的人,她們想要愛時就渴望自由,不想要愛時一樣平常的過着腐朽的生活。現在一些人在某些方面又何嘗不是如此。那些真心或假意但都披着光鮮外殼的傢伙,到底又有一個怎樣的核呢?

她是我的一個姨,她居然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戀愛了。

就如春一樣,似乎是到了的時候已經是立夏了。春天的命運就是這麼短暫。也只能這麼短暫。

我的命運不會好的“我母親……這在中國是很充分的理由了罷,他這麼略一躊躇,她已經走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