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湯式的《慶東原·京口夜泊》閲讀答案附賞析

校園1.36W

《慶東原·京口夜泊》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湯式的一首雙調元曲。此曲寫夜泊思鄉,抒發流離飄泊的失意悵惘之情。

湯式的《慶東原·京口夜泊》閲讀答案附賞析

【雙調】慶東原

京口夜泊

故國一千里,孤帆數日程,倚篷窗自歎飄泊命。

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一夜夢難成,三處愁相併。

註釋

⑴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

⑵飄泊:流離無定。

⑶三處愁相併:三處,指城頭,江心和山頂。鐘鼓之聲容易引起人們光陰蹉跎之感。浪聲容易使人聯想起險惡的仕途人間:“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1.此曲前兩句是怎樣寫遊子與故鄉的遙隔的?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揣摩全篇可知,“一千里”是從空間上説的,“數日程”是從時間上説的,這樣開頭兩句從空間和時間上,極力描寫與故鄉的遙隔,從而抒發了作者流離漂泊的失意悵惘之情。

參考答案:前兩句分別從空間(一千里)和時間(數日程)上,極言遊子與故鄉的遙隔。抒發了作者流離漂泊的失意悵惘之情。

2.曲中的鼓聲、浪聲、鐘聲對錶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鑑賞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一切景語皆情語”,題幹中的鼓聲、浪聲、鐘聲,既是景語,又是情語,是作者心聲的寫照。

答案

(1)寫鼓聲、浪聲、鐘聲,既烘托出夜泊的環境,又寫出作者的鄉思強烈。

(2)鼓聲易使人生出光陰蹉跎的感慨,浪聲易使人聯想起險惡的仕途人間,鐘聲易激起淒涼惆悵的落拓情懷。(3)鄉思本在睡夢中才能解脱,可現在鼓聲、浪聲、鐘聲卻攪得人難以入眠,其悲其哀更深一層。(寫出兩方面即可)

3、出這首元曲的詩眼,並闡釋其具體含意。(2分)

答:“愁”,(1分)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流離飄泊的失意悵惘(愁苦也可)之情。(1分)

4、要賞析曲中“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三句。(6分)

答:這三名勝由近及遠的寫出了黑夜中傳來的種種聲意,(1分)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格(1分),句式整齊,節奏鮮明(1分);以動襯靜(1分),渲染了作才此時長夜難眠的孤寂(1分),深化了作者漂泊的慨歎(1分)(愁苦、愁思亦可)。

賞析:

遊子思鄉乃人之常情,古代交通不便,詠歎鄉情的作品尤為多見。這首小令,將思鄉之情寫得纏綿悱惻, 嗚咽低迴; 讀來令人哀愁如縷,一唱三歎。“京口”即今江蘇省鎮江市,作者是浙江寧波人,故開頭兩個對句,言家鄉路途遙遠;強調“孤帆”,愈見羈旅之寂寞與孤獨。第三句寫作者倚船窗自歎,悵然若失,鄉愁不絕,悲從中來。“漂泊”一語,與上文孤帆、下文夜深相呼應,愈見傷感。最終歸咎於“命”者,可見詩人無可奈何的情懷。寫到此處,愁懷本已無可復加,但作者筆鋒一轉,忽寫更鼓聲、波濤聲、晚鐘聲,既烘托出夜泊的環境,又使抽象的鄉愁有了具體的依託。睡眠,是人的一種重要的生理現象,然而心理活動過於劇烈,會使腦神經高度興奮,產生失眠。本來,鼓聲、浪聲、鐘聲日夜迴響,有節有序,對於正常人來説,就是一首輕柔悦耳的催眠曲。然而作者卻輾轉反側,難以成寐。“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攪得人不得安寧; 它們聲聲連接,此伏彼起,屢屢撥動思鄉的心絃。“三處愁相併”,混合成同一個旋律,編織成一首悲哀的鄉愁交響曲。

作品通過鼓聲、浪聲、鐘聲描寫心聲,手法新穎,氣氛濃烈。用因果倒置法,意藴深永,發人遐想。[3]

作者簡介

湯式

元末明初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字舜民,號菊莊。元末象山(今屬浙江)人。曾補象山縣吏,因非其志,後落魄於江湖間。明成祖朱棣為燕王時,待湯式甚厚。朱棣繼位後,亦常有賞賜。湯式性好滑稽,著有散曲集《筆花集》。另有雜劇《瑞仙亭》、《嬌紅記》,皆不傳。《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169首,套數67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