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精華】國小教學計劃彙總6篇

校園1.04W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教學計劃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國小教學計劃彙總6篇

國小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們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們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們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閲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着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們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説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國小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二、訓練目標

1、使隊員能堅持訓練,認真刻苦,服從指揮。

2、鞏固排球基本技術,紮實掌握排球戰術,熟悉排球進攻與防守戰術體系。

3、進一步提高隊員的身體素質。

三、訓練方案

1、訓練時間:

2、訓練內容:

發球(有能力的`練上手發球)、接發球、前排兩點進攻(重點)、教學比賽(重點)、身體素質訓練。

3、訓練措施:

隊員每天摸球一千次以上,包括傳、墊、扣、發。鞏固排球各項基本技術,熟悉進攻與防守戰術體系。着重進行教學比賽,為本學期縣比賽打下堅實基礎。進一步加強隊員的身體素質訓練,包括滑步、交叉步、前進步、後撤步、仰卧起坐、俯卧兩頭起、原地摸高、後蹬跑、雙手過膝移動、左右快速移動、“矮子”跑、聽哨音連續來回跑手觸地、墊上腰腹肌練習。

4、訓練方法:

第一階段:恢復性訓練:熟悉球性,恢復球感。

A、墊球:

重點初步掌握正面墊球技術要領,提高墊球的質量。

練習方法:

1)對墊、自墊(各100次)

2)三人一組三角形連續墊球

3)兩人一組,一人拋,另一個人移動墊球

B、傳球:

練習傳球

初步掌握動作的要領。

(1)對牆傳、自己傳(各100次)

(2)兩人一組,一人拋,一人傳

(3)兩人對傳。

C、扣球:初步掌握扣球的最後擊球動作要領。

方法:個人對牆扣球、原地扣固定的吊球、教師拋球學生在網邊做助跑起跳的扣球練習。

D、發球:重點提高發球的準確性。有能力的初步掌握正面上手發球的技術要領。

方法:近距離對牆發球練習

兩人一組隔網較遠距離的發球。

專項素質訓練:主要以發展上肢力量為主。

身體素質訓練:主要以靈敏性練習為主。

第二階段:

發球訓練、前排兩點進攻訓練以及接發球的訓練。

A、墊球:重點掌握正面墊球技術要領,提高墊球的質量。

三人一組跑動墊球

B、傳球:糾正傳球時不正確的手型及全身的不協調,進一步掌握動作的要領。

糾正方法:反覆做傳球的模仿練習,按傳球的手型接住拋來的實心球,然後做傳球的蹬腿、伸臂動作體會全身的協調用力。

C、扣球:掌握扣球的最後擊球動作要領。

方法:個人對牆扣球、原地扣固定的吊球、教師拋球學生在網邊做助跑起跳的扣球練習。

D、發球:重點提高發球的準確性和攻擊性。

方法:在發球區反覆進行發球練習

E、前排兩點進攻訓練以及接發球的練習。

專項素質訓練:主要以發展下肢力量為主。

身體素質訓練:主要以靈敏度和移動速度為主。

第三階段:

繼續掌握前排兩點進攻訓練以及接發球的訓練,並且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開始接觸教學比賽,使隊員瞭解自己在場上的位置與職責,明確場上意識。

A、練習墊球、傳球、發球。

方法:站在六號位跑動墊兩邊的球

站在五號位接扣球和吊球

定位發球

B、扣球:改進助跑起跳時早跳和晚跳,以及全掌包不住球的錯誤動作。

方法:起跳扣固定的球,自拋自扣,連續對牆扣球。

C、“一攻”

提高接發球組織進攻的能力

比賽:通過六對六,三對三,四對四比賽提高臨場防反應變能力。

專項素質訓練:主要以下肢和移動的配合為主。

身體素質訓練:主要以上、下肢的協調配合為主。

第四階段:

正式進行比賽,提高場上的應變意識以及比賽的積極性。

方法:

可以與各兄弟學校進行比賽。

專項素質訓練:主要發展身體的協調性。

身體素質訓練:主要以力量和耐力素質為主。

第五階段:

本階段為調整階段,主要對隊員的身體和心理進行調整,為比賽做準備。

四、排球隊員

每天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並在訓練結束時及時進行總結。在每次訓練之前都要點名,保證訓練時人數、時間、訓練質量。

注意事項:

1、每次訓練隊員都必須準時參加,遲到必須接受懲罰。

2、每次訓練都無條件服從教練的安排與指揮。

3、在訓練時懂得自我保護,防止受傷。

國小教學計劃 篇3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下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我會保護自己”“我嘗試自主學習”“我和我的朋友”“我們生活在一起”。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説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 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國小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面向全體孩子,體現孩子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小孩子的年齡特點及現有經驗出發,通過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活動,培養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開放科學課程,進一步改進評價激勵機制,幫助孩子逐步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逐步培養和提高孩子的科學素養。

二、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的小朋友,紀律良好,學習習慣初步養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於女生。男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課堂反應都明顯高於、優於女生。

2、已有知識、經驗:參差不齊,部分孩子有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平時注意對各類事物的觀察,表現出對大自然、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部分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出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但課外書閲讀貧乏,無法建立起必要的學習聯繫;部分孩子對大自然、對科學陌然應。

3、兒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孩子,表現出對科學學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動手做小實驗,這種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必將成為孩子在國小階段科學學習強大內驅力和學習動力。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家,喜歡看科技書籍和影視作品,感受和體驗科學不神祕,科學就在身邊。

2、知道收集證據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説出周圍常見植物、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珍愛動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能清晰表述自己的問題,知道自然界水資源的分佈,意識到水與生物的密切關係,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4、知道在探究過程中,要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5、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對科學、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喜歡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解決生題。

能提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能清晰表達自己的問題,能從問題中篩選出自己能夠研究的問題,能夠想出一定的辦法研究問題。

國小教學計劃 篇5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通過學習,要能達到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紮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

一、學生情況分析。

根據我與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廣泛交流,瞭解到本班學生思維相當活躍,個性張揚,學習興趣比較濃,主動性較強。但是孩子們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習習慣不夠好,心浮氣躁。據前任老師給我講:本班孩子打上課鈴以後遲遲不回教室,上課時忙着各説各的,不善於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對最基礎的知識點不放在眼裏,協作精神差,集體觀念不夠強,缺乏最基本的紀律觀念……看來,教學的着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語文教學上,更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該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二、本冊教材的基本結構。

本冊教材仍以專題形式組織內容:導語,課例(精讀課文,略讀課文,思考練習,閲讀鏈接,資料袋),詞語盤點,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習作,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展示台或成語故事等)。

三、本冊教材的教學目標。

本冊通過精美的選文,在語言學習過程的薰陶和感染中,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價值觀。在識字寫字,課文閲讀教學,口語交際,作文,綜合性學習等學習和活動中,達到中年級的上階段教學目標。

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敍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於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蒐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落實教學目標的基本措施。

(一)營造自主學習的情境。

本冊教科書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了具體的學習情境,這種學習情境的創設主要是通過“對話”的方式來實現的。

1、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閲讀課文,通過想象文中的描寫建立生活影像,通過對照文中人物的心靈來淨化自己的心靈,實現有意義的閲讀。通過對文章結構形式的揣摩和推測,理解文章的內容,達到和人物心靈溝通的境界。

2、學生與文本作者對話。作者寫文章是和讀者交流,學生邊讀書邊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過引導使學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達成一致,讀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學生與學習夥伴對話。人教版教科書,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兩個學習夥伴。其實,學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個想象成自己,另一個就是自己現實生活中的學習夥伴。學生通過閲讀這樣的對話,能夠進入學習情境,也能激發自己的想象,能通過學習夥伴的對話,碰撞出思維火花,從而點燃學習語文的熱情。

4、學生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別人有的感覺我有沒有呢別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教科書的編者就是用這樣的閲讀提示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環境,給學生一個心靈的啟示,讓學生去問問自己。教科書通過具體的語言,為學生營造了學習環境。最終使學生達到和周圍人和自然萬物的對話,啟迪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進而掌握語文學習的規律。

(二)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

語文學習有其內在的規律,語文學習也有一個基本的步驟。教科書的呈現方式就是讓學生從內心觸摸到語文,在實際的語文學習中能習得方法,慢慢找到學習規律。

人教版教科書有着自己的教科書話語表述系統,這是不同於教師教學的話語系統,同時又指導着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學生容易接受的是親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語言。人教版教科書在這一點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設計,給學生更多關注,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每個單元前都有“導語”,課與課之間有“鏈接語”,精讀課文中“泡泡語”,有的導入學習活動,有的指導學習活動,有的提出學習目標,有的提示學習方式,能引導學生自己閲讀。教科書通過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學生應該逐步建構起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

五、具體教學內容及教學注意問題。

(一)識字、寫字。

完成認字任務主要靠學生自查自學,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檢查,少數字作指導。

要求寫的字,要把寫字任務妥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課內有比較從容的時間,不要把寫字作業留到課外。

(二)閲讀課。

1、要練習朗讀和默讀,注意檢查效果,不流於形式。

2、根據課外不同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應注意學生的自主閲讀。

3、還要注意領悟和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4、重視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和主動積累語言的習慣。

5、要向課外擴展延伸。

(三)口語交際。

要在聽與説的雙向互動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

(四)習作。

1、寫實習作要強調如實表達,寫想象習作,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2、注意激發興趣,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

3、重視習作以後的交流和展示。

4、注意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綜合性學習。

1、通過佈置,使學生明確任務。

2、在學生自行開展活動中,要時時關心,瞭解開展情況,及時表揚好的做法,幫助解決遇到的困難。

3、採用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六、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第1周:觀潮。

第2周:雅魯藏布大峽谷、鳥的天堂、火燒雲。

第3周:語文園地一5古詩兩首

第4周:6爬山虎的腳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第5周:語文園地二9巨人的花園

第6周:10幸福是什麼

第7周:11去年的樹12小木偶的故事

第8周:語文園地三13白鵝

第9周:14白公鵝15貓16母雞

第10周:語文園地四17長城

第11周:18頤和園19秦兵馬俑語文園地五

第12周:20古詩兩首21搭石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第13周:23卡羅納24給予是快樂的語文園地六

第14周: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27烏塔

第15周: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語文園地七

第16周:29呼風喚雨的世紀30電腦住宅31飛向藍天的恐龍

第17周:32飛船上的特殊乘客語文園地八

第18周:期末複習

第19周:期末複習

第20周:期末考試

國小教學計劃 篇6

  一、親情談話,真情導入

1.同學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遇到想探究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注意蒐集信息,利用相關信息進行研究,就能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撰寫簡單的研究報告,與別人交流,從小培養科學家的研究素質。

2.請大家閲讀一下課文,明確今天的學習要求。(課文125頁)

3.剛才,我們閲讀了課文,大家討論一下,説説課文有哪些要求。

【學生交流,要求有三點:①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話題。②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進行研究。③通過閲讀報刊、書籍資料、上網搜索等途徑獲取資料。④從蒐集的資料中,找出對解決問題特別有用的部分多讀幾遍,然後形成自己的觀點。⑤認真閲讀下面的兩篇研究報告,討論一下怎樣寫研究報告,然後分頭撰寫,和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親情談話以激發興趣,閲讀教材以明確目的,使學生消除畏難情緒,滿懷熱情地投入。

  二、討論交流、選擇話題

1.讀教材中的活動建議,看看可以研究哪些問題。

2.你們對什麼最感興趣?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你們喜歡的內容來研究啊!到底研究什麼呢?先商量商量吧!(同學商量)

3.設疑。你還有哪些感興趣的問題?你還想查閲哪些方面的資料?大家交流一下,感興趣的話題有哪些?

學生:家庭交通工具的變化。

學生:本班學生近視眼的情況。

學生:作業情況。

學生:成語故事中的名人故事。

……

4.學生按共同研究的內容自願組合成學習小組、討論確定研究專題和研究具體目標。小組內明確分工,組織協調。

5.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調查專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話題,把調查研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自己,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地投入,滿懷激情地參與。

 三、制定計劃,明確任務

1.教師導入: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國的森林資源每五年要清查一次,這就是調查。人口普查也是調查。調查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和裏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要做如實的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剛才,大家選擇了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也是我們要進行調查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進行調查呢?首先,要制定一個周密的調查計劃。“凡事預則立”嘛。怎樣制定調查的計劃呢?下面我們就以如何調查五年級學生近視眼為專題,進行討論和設計活動方案。

2.明確調查的對象和目的:

調查對象:五年級全體學生。

  調查目的:

①瞭解五年級學生近視的情況;

②瞭解五年級學生近視是否與年齡、年級、性別有關?

③瞭解五年級學生近視率的高低是否與優班和普通班有關?

④向全體五年級學生提出預防近視的意見和建議。

⑤調查材料和用具:調查表、筆。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制定好調查表格,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調查活動,為調查實踐活動做好了準備,確保了調查實踐活動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