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通用20篇)

校園1.49W

反思, 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近代西方哲學中廣泛使用的概念之一。又譯為反省、反映。原意指光的反射,作為哲學概念是借用光反射的間接性意義,指不同於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下面就是小編分享的美術課的教學反思範文,一起來看一下吧。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通用20篇)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

美術來源於生活,發展於生活,提煉於生活。美術實實在在地存在於生活之中。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始終認為兒童美術教學不應侷限於教材,而應以教材為最基本的課堂素材,使得美術課堂融趣味化、遊戲化、生活化、知識化於一體。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教材,把美術教學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使學生懂得將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啟發想象與繪畫技法可兼得 。

在美術教學中,有不少老師或一味地啟發想象,過於偏重聯想;亦有老師只顧着繪畫技法的傳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兒童美術中應有的位置和作用。總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與想象之間,如果過於偏重某一邊,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會出現兩種情況:1 . 畫面題材枯燥無味,構圖形式教條、死板,失去童真。2 . 能夠聯想、想象,但想畫的內容畫不出來。即繪畫中常出現的眼高手低。我們在美術教學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將嫻熟的繪畫技法與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結合起來創作出的畫面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採用遊戲、表演、室外寫生、圖片欣賞等多種方式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並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不斷地提高學生“塗鴉”的技法水平:嘗試各種繪畫材料,研究不同材料的特點並善於運用這種特點,創作出五彩繽紛的畫面。學生看到自己的一雙小手是如此的靈巧,能夠創作出那樣精彩的畫面,便漸漸地喜歡畫畫,喜歡美術課,對美術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條條大路通向“美育育人”之路 。

美術並非只是畫畫,這其中囊括了諸多方面。兒童美術亦是如此。為此,我根據兒童愛動手的心理特點,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開展了豐富多采的剪紙、編織、撕紙貼畫、貼線作畫以及手工製作等特色課程。通過學生拼拼剪剪、撕撕貼貼等的活動,我們看到,學生無一不陶醉於自己精心製作的手工作品中。我們又將製作的手工作品分類彙總,在班內舉辦手工作品展,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不僅豐富了美術課堂活動,拓展了美術課堂的內涵,而且令學生享受到藝術的薰陶,使學生擁有一顆美的心靈,達到美術教育之情感目標——美育育人!

總之,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是學生不僅擁有嫻熟的美術技能與奇思妙想的綜合美術動手能力。同時更要使學生擁有一顆純美之心,在廣闊的天空下,盡情地展現童真、童趣的身影。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2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美育在培養全方面發展的素質人才的作用越發顯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徵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

寓教於樂的愉悦性,它的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為本,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老師對我説:“你們美術課老師輕鬆、好玩,沒壓力,課也最好上,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又喜歡上美術課。”我只好一笑,可心裏想,要是真的好玩又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就好羅,那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幾年的美術教學實踐證明,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除非你沒有責任心。

每次課後我都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主動在遠程教育裏找答案,看有經驗的教師(名師)上課,學習他們的實踐經驗。自己也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為此,通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為想上好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為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阿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藴。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為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説,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為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説:“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在評價作業時,可以採用開放的評價標準。我認為“老師肯定——學生滿足,樹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學習 ——再肯定、再滿足——渴望學習更新的有難度的東西。”美術教學評價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全面的美術教學評價不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心智及創造力的成長情況,及時給予學生啟發和幫助;而且使教師明確學生表現自我時的需要並給與激勵和支持。

在教學評價時改變傳統用“一個標準”去套學生畫的內容、形式,作品評價不作硬性統一,因人而異,實行學生自評、互評,體現主體地位。教師點評時語言要幽默、精彩、風趣,讓學生把你的點評聽進心裏去。在優秀作業上寫心靈手巧“、”魔幻色彩“、”獨具匠心“等給學生成功的喜悦;在表現一般的作業上寫上”別泄氣“、”慢慢來“、 ”相信下一張會很精彩“等激勵性語言,相信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的導向、激勵、反饋、調節作用。

以上所述,為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繪畫能力的同時,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3

本週進行的研討活動,我試上的是一節美術課《小詩人的家》,試想以往我上美術課總是先出示範畫再通過一些遊戲、故事、兒歌來化解某些美術技巧,這次我就想可否有意識地改變一下我的課堂程序,看能否先不給予幼兒指導只規範詩句的內容,讓他們組成小組共同創作合作作畫,然後將幼兒的畫集合起來,通過幼兒自己對同伴畫的欣賞、比較而提升自己,最後教師再將幼兒在畫中出現的一些美術技巧給幼兒講述從而化解難點,試上下來卻發現出現了許多問題,如沒有事先的指導和目的要求,幼兒整個一開始就全憑想象無目的作畫;欣賞評價時幼兒也主觀上憑自己的喜好,或者對某位幼兒的喜歡來評價別的小朋友的畫;教師的美術技巧的難點化解放在最後,已讓幼兒不感興趣,也難以出效果。這次嘗試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某些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是它引發了我對幼兒教育好課標準的深層思考:

1、好課應該充滿童趣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教師應該多瞭解幼兒心理多分析教材,關注幼兒生活的點滴,從而對教學環境創設設置研究如何運用充滿童趣的方式化解教學難點使複雜的事物簡單有趣化來支持幼兒主動地學習,讓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產生主動建構經驗。有效的師幼互動是如何在教育的節奏和兒童發展的真實節奏之間尋找平衡,如何支持幼兒的發展和學習。

2、好課應該着眼於為孩子的一生成長奠基。

教師應以兒童為本的兒童觀發展觀,幼兒教育要注重幼兒的可持續發展,為其一生髮展打下基礎;如學習觀、教育觀,幼兒教育要遵循幼兒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如質量觀,評價教師、幼兒的標準應是多元的。

3、好課應該在不斷的反思中加以完善。

教師根據幼兒發展的情況 ,分析班級教育目標是否恰當,瞭解教育內容、方法、手段是否適宜,是否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育過程是否能為幼兒提供有益的學習經驗,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從中教師發現自己成功方面和需要改進的問題,通過分析指導,提出改進計劃來促進幼兒的發展。

總之,幼兒的課堂教學是幼兒教育的重要陣地,課堂教學的質量關係到整個幼兒教育的成敗。在幼兒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明確了好課的標準,才能在實踐中上出好課,幼兒教育才能在我們的努力下不斷地發展、提高。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4

本學期期末,我接手了九年級的美術課,因為面臨期末,所留的課時不多,面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考慮上一節既能引發學生興趣,又能對前面所學知識有所深入的一課,所以選擇上一節欣賞課,所欣賞的內容是大家即熟悉又陌生的《最後的晚餐》。

如何更好的讓學生輕鬆愉快理解他們的作品,成了我備課的唯一困惑。總結老教師在上欣賞課堂時的枯燥乏味和學生的茫然,於是我設計了情境課。

這節情境課主要是以“再現《最後的晚餐》”為主,因為一些語文課外讀物和歷史書上都曾經提到過,而且,這幅畫是最適合作為情境教學的。畫面上人物較充實,且個性鮮明,通過畫面人物動態,可以設計人物的語言,使畫面中的情節在課堂裏更生動。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我決定將耶穌以及12門徒的動作簡單分析給學生後,讓學生自由組合,畢竟他們對身邊同學的性格熟悉點,而且避免了長久以來總是以前後四位或左右兩位為單位的小組討論形式。我本以為學生會很熱衷於這種沒有限制的自由組合,誰想,當我佈置下小組組合形式後,學生反而都茫然了,面對這種自由選擇,全然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有的小組組員不夠,有的還是以前後四人為小組,既不想跑下位置去找其他同學,也不願意被其他組找上;有的組就一人分演幾個角色;有的乾脆就算了。我問一些還差一兩個組員的小組,“你們怎麼不繼續找幾個呢?”“我們這麼多就行了吧,其他的也不是很熟。”我又問一些單獨的學生,“你們為什麼不參與到其他組呢?”“我不會演,就算了吧。”後來的表演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只能還是通過畫面將這堂課的知識要 點講給了學生。

課後,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我不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呢,或許他們根本還沒有習慣這種自主形式,尤其是他們其實對自己的同學根本還不是很瞭解,又怎能把同學定位到哪個角色呢。於是,我採用了反思後應用了第二種教學設計。

把整個教學過程分成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分組準備(角色分配).先分析這12門徒的神態和動作,並且確定哪些同學飾演哪個具體角色,分析的時候所屬角色就要重點看自己的角色內容。根據角色表演的難易,分到不同角色的學生數量也不一樣,分角色也是有秩序的從大組開始,1~6或1~4不等的重點看某個角色。這樣既不至於打亂課堂秩序,避免了自由組合中的隨意散漫;也使學生更加明確自己所要飾演的角色,不用再挑這選那,白白浪費時間。最重要的是,這樣使每個角色都有人來演,不會出現自由組合中某個角色沒人肯演的情況。每講解到某個角色,被安排到飾演的學生就看得很認真,甚至在台下比劃起了動作。

第二階段:現場活動(角色演練及劇情演出).我根據角色需要,去不同組的學生那再分析一下他們所屬角色的動作等,也確保了每個學生都要投入到角色演練中來。因為這樣的分組針對性很強,所以五至十分鐘學生基本就練習完畢。我讓學生把最前排的桌子並起兩張,並在桌子前擺放上足夠13人坐的椅子,表演者面對台下,然後讓每組推選出角色代表。當我喊表演耶穌的學生上場台時,台下的掌聲已經響起,而後一個個分飾不同角色的學生走上前台,各角色按位置坐好。每一位角色上場時,台下學生都報以掌聲。這種場景是我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因為這種不需要老師任何提示的鼓勵,是很令人感動的.

第三階段:分析總結.這幅畫如果作為純粹意義上的宗教畫可能不是很扣題,但達芬奇以‘出賣’為突破口,展現了不同人物在那剎那間的動作神態,揭示了他們的性格,也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間劇’。這就是達芬奇繪畫思想的獨到之處。

雖然沒有充分給予學生自主,但學生的表演熱情和課堂秩序都大大的提高,而且我的課堂教學任務也非常好的完成了。

教學感受:這堂課最大的收穫就是把學生從平時的枯燥中解放了出來,雖然以前的鑑賞課也都會設計影音資料等,但學生的參與畢竟還是少的。沒有學生積極的參與,沒有學生熱情的眼神,我認為課都是枯燥的。有的課上也有活動設計給學生進行參與,效果都很好,但這次給學生自主的時間特別長,基本上我只需要講解10~15分鐘,其它的都讓學生在活動進行,並從中獲得了心靈上的感受。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5

一年級學生由於年齡較低,他們的興趣往往來自於自己的生活,我想,蛋糕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吃過,分蛋糕有些孩子也曾經參與過,所以設計讓學生欣賞歌曲《生日快樂歌》作為引題;引入故事讓學生聆聽故事關於“東東分蛋糕”的過程;然後提問,東東為什麼沒分到蛋糕呢?我們大家都吃過蛋糕吧?誰能給老師説一説蛋糕都有什麼形狀的?讓我們回憶一下你是怎麼吃的蛋糕?通過這一連串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設計蛋糕造型的興趣。

興趣是創造的原動力,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從而激發創造的慾望,促進創造力的發展。我利用教具激趣,讓學生觀看多媒體展示的各種各樣的蛋糕和多媒體制作蛋糕,學生通過觀察這些蛋糕的外形、圖案及色彩,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產生創作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作,是考慮到讓學生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創作可能設計出來的蛋糕比較單一,如果集體進行分蛋糕後再進行組合,這樣組合出的蛋糕就會又大又有新意。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也能滲透同學平等友愛的思想教育。在這節課中,學生先是繪製蛋糕,其次還要分蛋糕,分蛋糕又是本課的難點,該怎樣引入,我設計了一個情景“東東製作好蛋糕後,請朋友們來品嚐,意外的是東東沒吃到蛋糕,(因他的粗心大意,沒給自己分哪一份)”這一情景的引入,激發了學生繪製蛋糕後切割的興趣。同時,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設計了兩張範畫,其中一張是分割後重新組合的蛋糕圖(設計成蝴蝶形)以此來啟發學生。讓學生自由發揮,凸顯他們聰慧的想象。最後,我對部分同學的作品給予了評價,把作品展示全體學生欣賞。整間課,學生是在一個寬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習。學生興趣得到了激發,拓展了想象的空間,創造出了造型各異,富有個性的作品。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6

《我的書包》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美術課程標準》針對“設計·應用”學習領域,闡明瞭其課程應該“從形態與功能的關係,認識設計和工藝的造型、色彩、媒材”,進而體驗藝術設計是以不斷滿足人的需求為目的、不斷追求功能價值的實現,同時,以藝術與科學、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方式,來為人類的生活提供優質服務的。

本課在教授過程中,以問題引出同學們對書包的思考,請同學們發現書包在使用中的問題,並結合自身需求,説説希望書包擁有什麼功能。通過結合生活實際的提問,本節課的設計就有了需求點和出發點,學生也能夠更好的把握需求展開思路。在同學們思考討論一番之後,教師再出示別的學生和家長對書包的討論意見。站在不同的身份角度來發現新的問題,提供新的思路。

通過分小組一起合作學習這樣的形式不僅能促進學生交流,而且可以提高自學與互學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作為本課的重點就是如何設計書包的設計稿。我重點講解設計稿要點,讓學生進行修改。在新授環節中,我也利用了多媒體,出示了大量的書包的圖片,讓學生得到視覺的衝擊。我還搜索了一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書包和各個國家最常用的書包圖片來給學生欣賞。在整節課中,多以小組活動進行,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對於小組探究也非常的興奮。學生都非常積極的參加,但是還是有些問題,就是學生有的時候討論的時候容易偏題,所以在小組探究的時候,教師要把討論的問題一定要説清楚,強調一下討論的主題。例如我的書包設計重點是書包的功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圍繞利於學習這個重點來小組探究。在塗色的時候我比較注重學生的主觀意識,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進行設計、搭配。在最後一個環節出示作業,重在提出建議改進缺點。

整節課上完了,留給了我很多思考,如何讓自主學習完全融入美術的課堂,還得繼續摸索思考。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7

本週美術課的內容圍繞“鳥”展開,從鳥的寫生到鳥的製作。《鳥的紋樣》是對鳥進行設計裝飾,引導學生創造出新穎美觀的鳥的裝飾紋樣。為了擺脱枯燥的美術技法的講解,我用故事的形式帶學生進入想象的世界。

圖案課教學涉及到的技法特別多,如果對三年級的學生上成純粹的技法課,比較枯燥、單調,學生一定很不感興趣。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關於鳥的心路歷程,以多個情景故事為載體,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聯繫學生上一節課學習的知識點,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融入故事情節之中,貫穿於整堂課的教學。激活了學生的想象和思維,使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積極地為鳥設計紋樣。有效推進了教學各個環節的順利開展。

單純的教師示範在很多時候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因為學生的向師心理,覺得和老師畫得一樣就是好的。結果學生的作品難免出現千篇一律的現象。所以在本課示範孔雀紋樣的環節中,我將學生嘗試和教師示範相結合進行設計,先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孔雀紋樣,説一説自己的創作思路,並自己嘗試一次如何運用點線面來添加設計紋樣。教師在學生髮言、學生嘗試之後再示範,使得整個示範過程有了層次和遞進,不僅使學生清楚地瞭解整個孔雀紋樣設計過程,而且為接下來的學生創作打開了思路。

反思整節課,我覺得還期待實現小組活動和個體發展的有機結合。在組織學生分組活動的環節,發現小組內真正參與討論的只有少部分學生,最後導致形成的總結歸納也只是個別的看法,使得教師設計的小組活動留於表面形式,丟失了小組合作的本質。教師往往將問題放下去以後就放手不管,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去討論解決,顯然這種合作交流也是不對的,教師非但要“管”,而且當學生確實無法解決困難的時候,應適時疏導。特別是針對弱勢羣體,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與觀點看待問題,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層次上進行引導發現,可以允許每一個同學先在小組裏先進行交流,彙總後再在班級裏討論,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小組活動中來,最終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使得個體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既有個體的展現又反映了小組的整體水平。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8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本套教材中陶藝系列中的一課。本課課題是“有人臉的器物”,從課題上可以理解成,在器物上用人臉來裝飾。這裏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器物造型的基本技能,器物成型的基本技法主要有捏塑成型、盤條成型、泥板成型、綜合成型等。學生必須在掌握了一定的器物成型技法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本課的教學,否則在時間上不允許,學生在作品的質量及多樣性上無法保證。

在人臉的基本結構方面,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基礎,教師無需多講,對於如何在器物上進行人臉裝飾則是本課的重點。首先,本課教材提供了兩件古老的人臉裝飾的器物造型,旨在瞭解人類用人臉裝飾器物的古老歷史與文化外,還間接的敍述的線刻與浮雕裝飾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課從中國燦爛歷史文化的角度進入新課,首先讓學生欣賞中華民族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人臉裝飾器物,簡單瞭解其中的傳奇故事,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提高學習興趣。緊接着出示現代陶藝中部分經典的用不同風格的人臉裝飾裝飾的作品圖片,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為學生後面的創作思路進行必要的拓展。

接下來就是人臉裝飾方法的探究。在前面的陶藝課中,學生已經零零散散的掌握了捏、壓、搓、挖、粘等陶藝造型基本方法,瞭解了泥條、泥球、泥板等陶藝造型的基本語言,所以在方法探究這一塊,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欣賞,觀察分析,主動探究出人臉裝飾造型的適當方法,以及誇張變形、美觀實用的設計理念。另外,選取的這些人臉裝飾的器物作品,除了人臉裝飾方法各異外,器物的造型方法也各不相同,涉及泥條盤築、泥板拼接、捏塑造型、泥板捲曲以及綜合成型等多種,這對學生後面的創作思路也有着必要的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不同成型方式的器物與臉部的裝飾方式也有一定的關聯。所以選取的這一組作品圖片十分講究。在欣賞的作品臉部裝飾中有學生喜歡的,但對其製作方法還不太清楚的部分,教師選擇了泥板成型的筒狀器物,進行了普遍認為最難的鏤空裝飾的嘴巴進行演示,剖析鏤空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項以及鏤空後的裝飾處理等,局部演示講解後,整體呈現完成了的該作品,並進行必要的簡單介紹。選擇重點進行局部演示,避免了知識技能的重複教學,節約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整體呈現,又讓學生感受到完整作品帶來的美的震撼,全面激發了學生自己動手創作的興趣。

最後給學生提供一個創作構思的空間,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互相啟發,取長補短。必要的簡充滿激情的創作,或獨立進行,或同桌合作,教師穿行其間,巡迴輔導。整個教室都被濃濃的創作氛圍籠罩着,沒有一絲一毫的雜音。短短的二十分鐘之後,一件件各具特色的人臉裝飾器物便躍然於每張課桌之上,成功的喜悦充斥在每個孩子的臉上。

課堂小結階段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的平台,同學們之間有秩序的相互評論,交流創作心得,使課堂教學得到再次昇華。關於作品的保存與運用則是課後拓展。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9

這節課我認為主要是激發學生運用橡皮泥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發揮豐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原有的物體形象加以變形、誇張或改變,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勢,積極主動地運用色彩的對比、相間或重疊,創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來。這一理念在學生説老師示範製作蝴蝶的過程中得以體現與融匯貫通。在這一過程中,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又不留痕跡地導入了本課的要求:造型與色彩可以突破常規,進行大膽的誇張、變形、想像和創造;色彩搭配要鮮明,對比要強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這為學生的創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沒有過多的限制,只要自己覺得漂亮好看、有趣就行。

在這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製作比較好。這樣的話,在製作過程中,既是個體又是小集體。因在討論的時候,四個人可以分工合作一幅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然後再拼貼添畫成一幅完整的有內容的有趣作品;也可以在討論中相互知道各自最喜歡、最有趣的、準備製作的是什麼,在製作過程中可以相互學習借鑑,最後把各自的作品拼在一張卡紙上,形成一個整體,相互欣賞,在欣賞中自然會相互比較、評論。同時,也讓他們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種合作的意識,不但可以自己獨自創作出有趣的形狀來,在拼貼中也會感受到合作的樂趣。 在展示評述過程中,讓學生把自己或本組的作品放在投影儀下進行展示,對此學生很感興趣,也很興奮,做完的學生幾乎都想在台上説一説,表現表現。我想,這可能就是一種成功的體驗吧。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0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觀察瓢蟲,能夠説出它的外形特徵;並能用2-3種方法來製作瓢蟲。教學重點是:能表現出瓢蟲的外形基本特徵。教學難點是:學舌感能用自己的方法來製作表現瓢蟲。從教學目標就可以看出本節課表現的方法比較多,是一節綜合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加以想象設計表現瓢蟲。

一個有趣的導入能吸引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先將畫有兩片樹葉的背景掛圖粘貼到黑板上,學生看到後產生了好奇心,我再接着説“今天有兩位客人要到這裏來做客”引出瓢蟲(將瓢蟲作品粘貼到樹葉上),再引導學生説出喜歡瓢蟲的原因(喜歡它的顏色、斑點等)自然的導入到新課,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將課題中“瓢蟲”兩字用畫的方式體現。整個導入部分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欣賞了作品。課前我就組織學生收集瓢蟲的有關資料,這樣鍛鍊了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的能力,有助於他們學習。課堂上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瞭解到的瓢蟲,即能豐富其他同學的知識面也能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並能讓他們體驗到一種成就感。

教學中為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瓢蟲的知識我還彩印了許多瓢蟲的圖片,在展示圖片同時加以簡介瓢蟲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對這些知識記憶更深刻,並及時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瓢蟲。在本課教學中我沒有做範畫,而是用教材中的作品指導學生欣賞並鼓勵學生向作者學習,鼓勵他們大膽的展開想象。組織學生評比作品時,我還讓學生針對作品大膽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學生在學習他人制作優點的同時看到別人製作中的不足之處,會起到警示作用,對自己今後的製作或繪畫也有幫助。

我的教學設想得很好,但在具體實施中也存在着許多不足。首先在準備方面我認為做的就不夠。我準備的瓢蟲圖片不都具有代表性,有的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顏色也較少,如果找到幾種花樣特殊點的圖片就更好了。由於查找時網上沒有標註瓢蟲的名稱所以使學生欣賞時心中會留下疑問。我的鼓勵性的語言少且平淡。課堂隨機應變的能力還需加強,學生在介紹自己瞭解的瓢蟲時注意到讓他們展示帶來的圖片就更好了。學生在製作前應先強調先畫一隻瓢蟲,就會避免學生在課堂中作品完不成。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中優缺點的簡評。在教學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我會虛心接受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並在今後的教學中糾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以 “看”“想”“説”為教學主線,通過大量直觀的鞋子圖片和作品實物,引導學生了解鞋子的特點,使學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裝飾美,從而把視覺經驗轉化為實踐經驗,並通過動手“做”,創造出了各式各樣有趣的鞋,達到了教學目標。本課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課堂上的興趣很高,製作鞋子時小組之間合作得很好,許多學生在裝飾鞋面時採取了很多種方式,如粘貼、繪畫、染色、印小印章、貼小飾物等方法,製作的鞋子造型獨特,色彩和裝飾美感很強,學生學得開心,做得更開心!

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寬鬆的自由環境。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覺得不僅要教孩子們知識,還要尊重他們、瞭解他們,做他們的好朋友。在與孩子玩耍、交流的過程當中,逐步取得他們的信任,並與他們一起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新環境,同時選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事,帶他們去觀察,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在激發的同時,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表達方式,自由地隨意創作。保護孩子創作的多樣性,就是培養他們興趣的廣泛性,讓他們興高采烈的去畫各自樂意畫的形象,這樣孩子的興趣才會與日俱增。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2

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同時讓學生有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意識。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新的輔助教學手段,為美術教學帶來了“教”與“學”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它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等各種功能為一體,把教學素材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不僅讓課堂上充滿了兒童情趣,而且使課堂教學效率大為提高,就像為美術課堂,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提升了美術教學的品位。

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繪畫興趣。

布魯達説:“學習的剌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在課前準備了大量不同類型的資料,有視頻、音頻、文字、圖像、動畫等,被集成到軟件中在電腦多媒體任教師隨意使用,學生則可按教師引導收集信息,可任意選擇適合自己個性、興趣的素材。學生的抽象思維要有一定的感性材料支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給予學生大量的感性材料的支持,使學生容易對知識理解和產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教學二年級美術課《我和昆蟲》就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有了觀察各種昆蟲的形態美、色彩美、花紋圖案美等的直觀效果,以此作為很好的媒介,既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也為誘導學生愛護大自然提供很好的契機。

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

在傳統的工藝美術教學中,構思設計——鉛筆繪出草圖——定正稿一一上色一一整理畫面一一完成。學生從設計構思到繪製完成一幅作品所花時間較長,再加上對手工繪製的技術要求較高,花的時間和精力就更多。對學生來説,好的構思設計不但代表好的設計作品,它還包括有高超的技術表現能力,對此也是在應用設計課作業中經常出現的問題。現代電腦美術的出現,正好能解決這問題,因為電腦有強大的編輯、造型、上色和文字處理功能,可以直接按自己的設計指令,繪製出自己滿意的圖形、文字也為和色彩,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繪製質量。在以往如果在完成後的設計作品不滿意,需改動一下,那就等於重新繪製一張新的作品,而此時有了電腦,你就只要在原來的作品上用各種應用工具,就能輕鬆地解決問題。省時省力,而且可用更多的時間追求創意和效果。

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

一方面是指要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內容能保持新鮮感和參與熱情,一方面要有一個寬鬆的表達空間及治學的民主氣氛。新鮮感是吸引注意力和引起興趣的前提條件;表達空間是他們能力得到肯定、思想得到鍛鍊的場所,而廣闊的想象空間則是使他們暢所欲言、打破思想束縛、自由發揮想象力的肥沃土壤。這正是傳統教學模式所達不到的境界,也正是新的電教手段表現出旺盛活力的方面所在。由於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從知識點和新穎性、趣味性方面作了多方面的思考和精心的策劃,生動活潑的畫面以及多種媒體的共同參與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從而可以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接受知識。這樣,在多媒體技術下的學生美術想象能力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的創作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我們應在明確鮮明的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應用好現代化電教手段,設計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應用課件,來輔助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3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美術課教學反思。

課改後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教學反思《美術課教學反思》。

列寧説:“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

所以光有一個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之間存在距離,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架起橋樑——即心靈的溝通。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4

1、興趣是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

我認為教師要根據時令和季節的變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引導孩子們去觀察、認識、體會生活中各種美好的東西,開闊他們的視野,以提高他們對繪畫的興趣以及認識美和表現美的能力。教師還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引導幼兒多看,養成善於觀察的習慣,不僅能觀察單一的物體,還要引導其觀察物體的各個部分及其相互關係。如在畫《活動中的小朋友》時,幼兒以某一處小朋友玩的情況為主要創作對象,但在豐富畫面時還要再畫一些其他小朋友的活動,使佈局得以更加合理有序,內容更加豐富。

2、創造愉悦、寬鬆的心理環境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這些想法在幼兒頭腦中原本就沒有。如果成人不橫加干涉,我想他們會自己創作,自動調節自己的行為,從而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所以我們教師要正確面對兒童畫中的“出格”“錯位”的現象。兒童作畫時經常會出現一些有趣的現象:小孩的耳朵畫成小動物的耳朵,鴨子長成尖嘴巴;兔子尾巴細又長;白天時畫出個月亮……出現這種情況時,成人往往無法理解,有人甚至急於糾正,但我覺得我們教師不應打斷幼兒的繪畫活動,急於糾正其繪畫內容,應該在事後引導他去觀察、瞭解相關事物的特徵,讓他們在生活中通過觀察、學習積累起豐富的科學知識。所以,面對兒童畫中的“出格”,我認為教師要多加鼓勵。

3、幼兒繪畫活動中的説是非常重要的

在美術活動中,把握好幼兒的“説”,對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在運用多種手段、媒體給孩子許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孩子進行自由的想像,説説自己的想法。這時要給孩子有充分説的自由,教師千萬不能説“不可能”、“這是不對的”等話語來否定孩子的想法,對具有創造性的、離奇古怪的想法,要給予肯定、鼓勵和讚賞。讓孩子感覺到這樣的異想天開是對的,從而使孩子養成發散性思維的習慣。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説的機會,我想可以採用自己説,和旁邊小朋友説、小組説、以大家説的形式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同時也吸取別人的想像力。

4、以開放的形式提問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豐富多彩的開放性問題,激發幼兒聯想、創造,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的不同答案。如在畫《手指造型想象畫》時,教師用手擺出幾種造型,然後讓幼兒發揮想象力,想像什麼,幼兒則可以根據自己生活經驗的積累,得出不同的答案。新穎有趣的提問,可使幼兒感到新鮮,促使他有興趣去探究,極大的調動他們投入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5、教師不能忽略的一種繪畫形式——意願畫

意願畫教學既能滿足幼兒表達的願望,又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縛,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才能,教師應把握好每一個教育的契機,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入手,達到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講過《龜兔賽跑》的故事以後,其中有一個小朋友問我:“老師,小兔子真有這麼笨嗎?他不會到終點時再睡覺嗎?”當時,我不知怎麼解釋才好。後來我根據幼兒的這個提問,設計了一個意願畫題目《龜兔的第二次賽跑》,讓幼兒展開想象,把龜兔第二次賽跑的過程和結果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結果,在這次的繪畫活動中,幼兒充分想象,不僅畫了出來,同時還編成故事講了出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認真欣賞孩子的每一幅作品,並恰當地加以評價

教師應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每一幅作品,即使發現幼兒表現中的錯誤,成人也不必大驚小怪、否定幼兒的作品,而應該在充分觀察和欣賞畫面後仔細詢問幼兒的畫法並作出具體的評價。事後,我們可以引導他去觀察、認知相關事物的特徵。成人過多的關心與干涉只能使幼兒失去創作的源動力,扼殺了幼兒的藝術創作潛能。

在美術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幼兒園美術教育並不是教幼兒什麼驚人之作,而是使他們能夠發現自己的潛能,建立大膽創造的信心,養成堅韌不拔的毅力,為將來無限的發展創造可能。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5

高一美術課的教學已接近尾聲,下面我就這一年的教學作一個反思。

高一從石膏幾何體到靜物素描再到石膏五官的課程設計我認為是比較合理的,學生有一個從易到難的學習過程,使得大部分學生都能夠較為容易的接受,輕鬆的學習。

通過這一年有目的的教學,我認為高一階段的學習主要的攔路虎還是學生的興趣問題,同時適當引入競爭機制,使學生在有適當的競爭環境中有興趣的學習,我認為這是比較理想的。

為了提高學生作畫的興趣,給學生一個競爭的環境,我的做法是把班級分為4個小組,每組由一個學習較好責任心較強的組長管理,同時設立適當的獎懲制度,並且學生的日常表現每次的課後考察直接與期末總評掛鈎,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畫室衞生變好了,上課遲到沒有了,最重要的是差生有人帶領了變的愛學習了,整個班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這一年的教學讓我認識到,適當的管理機制教學手段在日常的教學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想每位教師可以在這方面做點文章,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6

這是一節較為成功的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設計應用課。教師的教學意圖非常鮮明,為了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向全體學生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環節),讓學生閉眼聽、仔細聽、認真想、集體議、大膽做。

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中找到解決困難的方法。 《紙風鈴》是一節手工創作課,因為作業量大,所以學生在創作時,我先把學生按4人一組分成了若干小組,讓他們每個小組合作完成一件風鈴作品。開始製作時,我發現每個小組幾乎都是一兩個學生獨攬大權,忙於製作,其他小組成員卻無事可做,成了旁觀者。看到這種現象,我馬上讓學生停止製作,建議每個小組長根據本組的創作設想,對自己的組員進行明確分工,接着我又提出了下課之前要評選最佳學習小組的要求,所以在製作中每個組員要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積極與其他小組展開競爭。

中間,我又深入到每個小組調查了他們的分工製作情況,對個別小組不合理的分工,我又作了相應調整。在接下來的製作中,學生參與制作的熱情,是我未預料到的,在小組中每一位學生都有了自己的任務,有的拎風鈴支架、有的剪、有的折、有的畫、有的粘、有的穿、有的出謀劃策,他們各盡其職,充分表現着自我。做完後,我趁着學生情緒高漲之際,把紙風鈴掛到教室裏,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又體驗到成功感和滿足感。

但是,有些問題是我沒有注意到的。由於學生年齡較小,手腳協調能力差,也因為我的疏忽,我沒有及時幫助學生解決穿洞眼,繩子綁結都是難題,使得部分小組的風鈴製作落下一大截,在評比時結果不是很理想。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7

一年級第三課《花地毯》根據低年級學生具體情況,要求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材料,在輕鬆、自主、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通過看看、説説、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運用彩紙等材料剪貼、繪製成一幅美麗的大地毯,從而體驗設計製作的樂趣。

一、課堂導入力求輕鬆,愉快

課堂導入力求輕鬆,愉快,時間不能太多。本課用了講故事導入的方法,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導入的也很精彩。起到了輕鬆,愉快的效果。

二、教師的示範要精彩

在教師示範這一環節,精彩的示範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圖案的製作,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樣。可是這樣卻出現了學生都用老師的方法,即使老師給他們提供了好多其它的方法,也擋不住他的心,教師的示範雖然起到了作用,卻也斷了學生的創新。這也是教師示範的缺陷。所以本節課我出示了範畫,只講了製作方法,而沒有一一示範,學生很容易接受,而且製作的圖案會有創新。

三、作業突出合作意識

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發揮學生的自主、協作能力的指導思想。最後,全班學生拼成大地毯,其展示的效果很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為自己的勞動成果而高興,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在學生的作業過程中,讓做得快的學生把作業先展示在預先準備好的大地毯上,隨時表揚有創新的學生,為其他的學生作榜樣,督促學生速度。這樣氣氛、作業效果會大大提高。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8

先説學生作業沒有我預期的那麼好,沒有達到我想要達到的效果,下課以後一直在想一個環節問題,孔雀的頭部是大家都覺得不好畫的一部分,我在中間專門做了板書,畫在黑板上了,可是發現真正動手畫的時候,學生還是有不知道怎麼畫的,這就是問題了。突然想起需要論了,學生不會,是因為他覺得我不需要,或許覺得這個很簡單,我會,而後發現不會,那是不是,應該讓他們西安試試,畫一畫,發現問題,找到難點,再來有我來解答會好一點呢?

工具決定學生的作業品質,當學生興趣盎然的時候,想自己動手的時候,發現自己手裏什麼都沒有,沒有卡紙,沒有剪刀,沒有雙面膠,最後無聊的看看其餘同學的作業。每節課都提醒,也試過用很多方法,可還是有部分同學不帶,不是家裏買不起,這一點我問過了,那是什麼呢?

今天,還是有一個問題,給學生展示了太多的東西,讓學生沒有了主見,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還是主次,和順序的問題,定得太高超出了學生的能力,應該作為課後拓展,卻放在了課的中間展示,結果孩子想做,第一時間不夠,第二難度稍大。

最後,關於這節課,還是要好好的推敲一下每一個環節,除我之外的因素先不説,先把自己的問題解決好,相信會把這節課上的很好的。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19

從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我認為比較清晰,課堂結構的設置也算緊湊,知識點的滲透比較深入,從組織教學、課題導入、課堂滲透、課堂秩序、學生的互動、多媒體的運用應該説較流暢,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了黑與白轉換的要領,欣賞到精美的圖片,提高了審美,但其中也有很多期待解決的問題。

教態方面,肢體語言還不夠豐富,表情有點嚴肅,課堂還缺乏生動性,顯得有點緊,僅有講解、知識點還遠遠不夠,不但老師明白,關鍵通過引導,還要使學生明白,從部分學生的表情看出,他們對問題理解得還不夠,雖然四年級的學生相對一、二年級理性的多,但還需要不同的方式激發他們的靈感、想象力。

照顧全體方面還不夠,課堂總感覺是老師和學生^對`話的多,學生與學生之間適當交流的少,有個別學生還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展示自己。

針對國小學生,知識點有些難,量有點大,在有限的課堂四十分鐘,如何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針對不同的年級、不同的課題、不同的課型,知識點的難易、量的大小很關鍵,否則課堂會變成滿堂灌,對激發國小生的想象力不利,這點有待進一步研究。這時可以把知識點分解講解,課堂一定留給學生適當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以便對老師講的知識進行消化。

本課蒐集的圖片雖不少,也很形象,但量有點大,應以精練為主,板書還有待進一步錘鍊,要完整。

美術課的教學反思 篇20

總體上看,這堂課的實際效果基本上體現出了預先設計的意圖:整堂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活動不錯,回答問題積極,思想活躍,精力集中。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造型能力,並進行了情感教育,效果不錯。

我對以下幾點還是比較滿意的:

1、教材的整體化處理效果比較理想。

2、倡導了自主參與、思考創造的學習方式。

3、課堂氣氛活躍,和學生配合默契。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小孩子們身上更是藴含了許多成人想象不到的能力,只是平時我們成人包辦、代替的太多,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學生,很多時候不是他們真的"不行",而是我們"不認為"他們行。讓孩子們從傳統的束縛中解脱出來,為他們更廣闊、更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盡情地舒展自己的枝葉,展開想象、創造的翅膀,這樣他們才能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