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冬牧場》讀後感

校園3.01W

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牧場》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冬牧場》讀後感

《冬牧場》讀後感1

這是一部描寫阿勒泰遊牧民族在冬牧場生活的非虛構小説。作者把自己與哈薩克牧民一起轉場、安營紮寨、共同在冬牧場生活勞作的場景,以作家的心境、當事人的感觸、用質樸無華的文字細膩入微的,一樁樁一件件娓娓道來。讓我恍惚如臨其境,不由深深的為之動容…這對於出生並生活在新疆,時而會和哈薩克族人打交道的我來説,感覺很親切又感歎那鑿鑿差異的深刻!

在寒冷冬季到來之前,哈薩克牧民局麻一家帶着一冬的生活所需,騎着馬趕着牛羊駱駝,緩緩的前往冬牧場,開啟了又一年艱辛而又傳統的遊牧生活。在那荒野貧瘠的土地上,生命遠比所看到、所瞭解的更結實,更頑強。人也罷、動物也罷無不竭盡所能。生存條件的惡劣,“美食”就可以慰籍,吃飽穿暖就是幸福的時刻。比之更無奈的是荒野裏的靜寂無聲,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無聲,無聊至極。(這讓我多少理解了哈薩克的嗜酒者 )這個等孩子們放假回家了也就可以慰籍。他們的迴歸趕走了靜寂與辛勞,帶來愛和温暖,也帶來了對以後生活方式轉變的思慮。

這蒼穹下,還有人必須承受着那些難以承受的苦。當你在為自身物質生活非常不滿時,這本書或許可以化解你過剩的慾望,開闊你能釋然的眼界。這個社會總有多種多樣的差異,在高曠的星空下,那些靜默的存在,能不緊不慢,不慌不亂,誰也不比照誰,誰也不笑話誰,誰也不可憐誰,各有各的活法。多好!?

《冬牧場》讀後感2

休假時,利用空閒時間讀完了幾本書,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當屬李娟的《冬牧場》,這是李娟第一部長篇紀實散文,她以飽含深情又不失節制的文字,呈現出阿爾泰最後的“荒野主人”在冬季轉場時的獨特生存景觀。

該散文集講述了李娟跟隨新疆哈薩克斯坦牧民居麻一家深入冬牧場生活的經歷。在荒野中,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冬窩子是唯一躲風避寒的地方。李娟所在的家深陷大地兩米深,面積不到二十平米,裏面集卧房、廚房、客廳所有功能於一體。主人依靠勤勞的雙手,把這個温暖的小窩打造得乾淨、整潔,加上自創的獨特的民族刺繡裝飾,簡直可以稱得上賞心悦目了。在我看到後面作者附上的冬窩子照片時,深刻感受到身處一片荒野的生活環境中,作者與主人一家積極、樂觀、向上而生的生活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讓我的內心在震撼中,久久不能平靜。

關於寧靜,作者在平時忙碌的勞作之後,總會懷着特有的心情,行走在一片荒蕪的曠野之中,觀察着天地之間的一切生物與景象。這些內容使我感受到一種與世隔絕的空曠幽靜,黃昏日落、羊羣、牧羊人的.孤獨身影……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副落日餘輝下的人、畜、自然渾然一體的和諧景象。這是我很喜歡的部分,天空下最大的靜不是空曠的靜,不是歲月的靜,而是人的靜啊!人終究是孤獨又無法泯滅希望的……

讀着作者描繪的在冬牧場的生活場景及生活細節,我時常會心一笑。惡劣的天氣和物質的匱乏對冬窩子的人們並沒有太大影響,他們的生活總是充滿着歡樂、幽默、學習與分享,每個人都努力地參加勞動,盡力地維護整個牧場的正常運轉,一切看似忙碌、充實近乎超能力的勞作,其實都是為了美好的生活,因為有人的地方就是希望之源!

《冬牧場》讀後感3

《冬牧場》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李娟在20xx年到20xx年的冬天跟隨一個叫做局麻的牧民一家子進入新疆阿勒泰地區南部的沙漠中為期三個月的遊牧生活,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這種生活中去,與牧民一家子愉快地度過了三個月的遊牧生活。

書中很詳細地向讀者們講述了他們如何搭建冬窩子、如何放羊、殺馬、嫂子如何泡茶等等生活的細節,這是我覺得整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它讓我們領略到了草原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之處,同時也知道了草原生活的艱苦以及牧民們的艱辛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熱愛冬天牧場的生活。

但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作者筆下栩栩如生、描寫極為細緻的大自然。作者在書中曾經數次提到自己有個照相機,並且寫自己會不停地拍照。在書的最後還附上了自己所拍攝的照片。大部分拍的都是雪地的景色以及局麻一家和自己搭建的冬窩子。體現了作者對冬天的牧場、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

在描寫冬宰之後,李娟對羊的一生做了一個很經典的註解:“你不因有罪而死,我們不因捱餓而生。"雖然她説自己不忍心看冬宰的場面,但還是想看並且鼓起勇氣去看。從宰殺前的準備工作,到宰殺時牧人的禱告,到“一匹清晨還在曠野中自在奔跑的馬兒,中午見散成堆骨肉”,“這是馬兒留給我們最後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長冬的力量”。這種筆觸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尊敬和讚頌。

在《冬牧場》一書中,作者用詼諧而平實的語言將我們帶進了一個新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並向讀者們表達了自己對遊牧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生命的讚頌。

這個世界沒有變動,人們仍然往人多的地方擠,沒有幾個人走在曠野裏,除非自己甘願。

《冬牧場》讀後感4

翻到了去年看李娟的《冬牧場》的讀後感:

作者跟着哈薩克族居麻一家深入西北戈壁的冬季牧場,在“冬窩子”度過了一整個冬天。

那是和現代生活截然不同的一種生活,但是也並非全無現代生活的影子。

哈薩克族牧民的孩子們也都用着粉底液手機存儲卡,他們嚮往着城裏的生活,渴望着跳脱出父輩遊牧生活的循環。隨着“退牧還草”的政策,牧民們可以從政府那裏獲得幾十萬的賠款(TMD比我還富裕),也許遊牧的生活很快就要永久地結束了。對於定居牧民們無一不是嚮往的,然而作者覺得可惜,因為遊牧的種種傳統、冬窩子裏的寧靜時光、牧民之間長時間形成的禮節、荒漠之中陌生人之間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也許統統要消失在歷史長河裏了。但這種也許是文青們才有的情緒我看來有那麼一點殘忍,被浮躁喧囂困住的時候有些人會渴望迴歸到大地和星空裏去,但畢竟大多數人渴望的不過是富足安穩的生活罷了。

冬窩子裏的時間是寧靜的,是這個時代已經稀少的寧靜。然而他們的生活並非是無所事事的,牧民以及牧民的妻子總是很忙碌的。但是放羊的時候也許算是無所事事的,就像“看燈塔”一樣,好像也沒有什麼要做的事情,但是也沒有什麼能做的事情。其實也許沒有什麼無法忍受的生活。無聊和寂寞是能夠忍受的,忙碌和束縛到窒息到頭來也是能夠忍受的。

另外居麻真的好搞笑。

《冬牧場》讀後感5

“我説:‘家裏不是有狗了嗎?’他説。‘誰知道能活多久?’居麻給梅花貓吃肉時,嫂子反對:‘豁切!’嫂子給貓吃肉時,加瑪反對:‘行啦行啦!’加瑪給貓吃肉時,我反對:‘它已經吃了不少了!’我給貓吃肉時,居麻反對:‘它吃得比你還多!’總之一家人就這樣互相寵溺着它。”

每當我讀到這句話時,我總會想起七歲時,我在一個電話亭旁看到一個大哥哥,他揹着一個書包,你做夢也不會想到那裏面究竟有什麼?那裏面有貓,不是一隻貓,也不是普通的貓,而是兩隻全身金黃,剛生下來沒幾天的小奶貓!

怎麼才能説出《冬牧場》的有趣之處呢?如果説《雪域豹影》是一幅漫天大雪與一座山的水彩畫;《紅豺》是一幅青青草原地上一隻兔子與一隻鹿地相遇,那麼《冬牧場》則是一個人與一羣馬、一羣牛、一羣駱駝的合影。

在李娟筆下,如此凜冽的環境都能有着如此快樂的氣氛。

也許,你不曾在一個夜晚,一粒牛糞掉進了你張着的嘴裏;也許,你不曾為了打一個電話,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也許,你不曾因為冬天裏的牛奶,而只給小牛喝了幾口奶?

可是,這並不意味着你是一個遠離快樂的人。

如果,你曾經為了捉一隻小鳥,而扮成一顆假樹吸引鳥兒,卻招來了許多蜜蜂;如果,你曾經為了和小夥伴一起快樂的吃蛋糕,卻把臉上、手上塗得全是奶油;如果,你曾經捉了一條魚兒,卻被它的魚尾巴扇了好幾個耳光……

是的,寒冷的冬天雖然已經過去,但是它依舊在我的心中,告訴我沒有風雨地吹打就不會存活。

“每當我獨自走在暮色四合的荒野裏,看着輕飄飄的月越來越堅硬,成為銀白鋒利的月亮”。

標籤:讀後感 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