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電影看駱駝祥子觀後感範文

校園1.4W

電影《駱駝祥子》是根據老舍的同名小説改編的,《駱駝祥子》無疑是成功的,它傳達了想表達的思想,引發深思。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電影駱駝祥子的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電影看駱駝祥子觀後感範文

  電影駱駝祥子觀後感篇一

偉大文學家老舍的代表作,通過一個人力車伕的際遇揭示舊社會人吃人的本質。整部小説字裏行間無不充斥着對社會最底層勞動人民的關懷和同情,以及對舊的制度和體系進行的控訴,儘管有時也會有戲謔和調侃的語境,卻也是以冷眼旁觀的姿態來加以描摹,透過表象發現本質,最終不可避免地體現出悲觀的情緒。小説中的祥子目睹老年車伕終於耗盡一生撒手人寰的時候,他發出了一種感慨,難道我也會像這個老人一樣拉一輩子車,到頭來什麼也得不到,就這樣死掉?祥子看着別人的一生而想到了自己的一生。祥子的一生,基本代表了那時候所有窮苦人的一生,卑微的生活狀態,渺小的理想抱負,在現實面前一次次撞得粉碎。如此鍥而不捨的結果是什麼呢?只能是一點點地在蜕變,在扭曲,最後走向自我毀滅。在那時候,你是看不到一丁點兒曙光的,哪怕剛剛感覺到黎明,那也只如曇花一現般稍縱即逝,微弱的光線尚未照射到你身上,黑暗轉瞬又吞噬了你,使你永遠走不出那個圈子,於是從迷惑到茫然,到順從,直到崩潰,宿命般的力量攫捕着你,無路可逃,無計可施,只能木然地走向毀滅。

影片拍出了老舍的風格,有戲謔,有調侃,有同情的目光,也有審視的思考,不遜於原著,是一部經典之作。不能不提斯琴高娃的表演,她將虎妞的蠻橫、霸道、狡黠、強悍乃至柔情的一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個角色不僅令人難忘,也很難再被超越。

  電影駱駝祥子觀後感篇二

看完名著改編片《駱駝祥子》,總覺得不大舒服,不是因為祥子的悲劇命運,而是因為這悲劇性由小説搬上銀幕後大打了折扣,除了比較忠實的記錄了老北京的生活外,這並不算是一部成功的改編片。

綜觀全片,從祥子丟車賣駱駝開始,相繼介紹了虎妞對祥子的感情;祥子努力掙錢但卻在第一次包月生意中失敗;虎妞誘惑祥子;祥子離開虎妞去一個老主顧家拉包月;虎妞以孩子威脅祥子讓他在爹大壽那天去提親;老主顧因革命運動而逃跑,探子要挾祥子並奪走了他的所有儲蓄;祥子去給老太爺祝壽,但老太爺拒絕了二人的婚事;虎妞與老太爺決裂,同祥子一起生活;在大雜院裏認識了小福子,從這兒開始側重了對小福子不幸生活的描寫,祥子的生活退於次要位置,其間還夾雜着虎妞對小福子時好時壞的態度,她與祥子的爭吵;最終虎妞難產而死;祥子因欠了棺材錢變賣家產一無所有,祥子與小福子惺惺相惜;祥子繼續拉車,但時代不同,拉車已無法維持生計,他去妓院找小福子得知了小福子上吊的噩耗;祥子最後遊蕩在街頭。

從一本長篇小説改編成電影,同一個故事不同的媒介,故事必要適應了媒介特徵才能最好的表現其主題。小説版的《駱駝祥子》寫得深沉悲痛,我們跟着主人公起起伏伏的命運一嗟三歎,而且文字的魅力使我們能沉靜的思考那個悽慘的社會。但是電影則不然,面臨着把一個書面上的,通過心理、細節和眾多生活流的故事段落構建起來的人物形象表現出來,不容易。

電影相比起小説來要遜色些,首先在人物塑造上,虎妞的形象遠比祥子成功,祥子自始至終給我們看的就是一個任勞任怨志氣高的苦漢子形象,最重要的在老舍書中祥子最後自暴自棄的轉變沒有表現出來,而這卻恰恰是原作中最讓人感慨生悲的地方,也是最能體現作者對於那個時代的深刻控訴的地方;其次在影片結構上,從前面對敍事的回憶可以看出,影片很難總結出一個適合於影視的完整流暢的故事線索,故事的整體性被分裂了,緊緊是對反映了祥子不幸命運的事件的堆積,而這些事件沒有形成一個連貫的體系,沒有發揮那種帶領觀眾一步步深入祥子這個人物世界的效果;由此引申出來的便是節奏問題,因為散亂,沒有做到詳略得當,影片的主要線索不明確,是要表現祥子?虎妞?還是小福子?後面插進來的關於小福子的過多描寫顯然分散了對於祥子的刻畫,而且她和祥子的關係也沒有交代明確,而影片最後祥子的落魄生活則交代的過於倉促,難以讓人產生心生憐憫。

總之,小説《駱駝祥子》的精神,影片沒有傳達出來,感覺導演是在還沒有準備充分,沒有明確到底想要表達什麼表達哪個人物,便直接從小説中取材拼貼出了這部作品,內容龐雜混亂,最後只記得了扮演虎妞的斯琴高娃。

  電影駱駝祥子觀後感篇三

《天堂電影院》有一句台詞:生活原比電影難很多。

電影《駱駝祥子》裏的悲劇似乎在永遠的輪迴着。苦難永遠重複這苦難。受難者似乎是祥子,卻又像是每一個在生存着的人。

祥子將自己意外撿來的.的三匹駱駝賣了,回到縣城裏做車伕,勤勞的祥子奮力工作的目標就只有一個,湊夠一百大洋買一輛自己的車。卻無奈的被地霸搶了去,祥子無奈的哭着,我多期望祥子能夠反抗,哪怕放康氏徒勞的。可是,他沒有。又淪為劉三爺的車伕。在虎妞的色誘之下,老處男祥子還是從了虎妞。雖然已經是劉三爺的女婿了,祥子的屌絲命運卻沒有被改變,雖然結婚初期虎妞強勢的不要祥子去做車伕,她覺得自己的私房錢用完後回家向父親低個頭,依舊可以過上富二代的生活。後來虎妞難產死了,劉三爺的車場關了。祥子又得從頭開始,生命中愛情的女主角沒能等到騎士來接她便上吊了。似乎祥子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似乎又不是。到底那不一樣了呢?

這是1982年得電影,比我還大九歲。確實,我沒能認出飾演虎妞的便是斯琴高娃,祥子是張豐毅。只是覺得,這虎妞演的,是整部電影中最閃亮的人物了,她決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或許電影中有些醜化虎妞這一角色(並沒有拜讀過原著),無論是她勾引祥子的樣子還是婚後好吃懶做的樣子,都挺讓人噁心,真的,就是噁心,甚至快用鄙夷的眼光來看她了。可是將她至於現在的環境中來看呢?她談不上是真正的富二代,卻也算是成功的奔小康,肯為愛情而努力,還是一名優秀的會計,人家至少有能養活自己的生計。或許有人會笑了:哎~看不出來你還挺羨慕虎妞的生活了?確實,我是羨慕。您也許會説,你看她結婚那會,過着豬一般的生活,最後竟胖到難產。可是您沒有看到,她為自家車行工作的時候(雖然屬於剝削),她為愛情奴隸的時候,甚至是對於“小三”的態度······雖然某些手段為人不齒,但是不能否認,她確實是為自己謀幸福的女人,換句現在人的話來説,她便是那種“某生意某愛的女子”!哦!2B文藝了,因此我對斯琴高娃書裏的這個形象多是喜歡的。每個人都有他(她)應有的追求,請別用你的道德觀來評論我。

而張豐毅飾演祥子這一角色,似乎全被斯琴高娃的光芒所掩蓋。我不禁想到《霸王別姬》裏的段小樓,或許是經過了時間的沉澱,後者更讓人感動,年輕的祥子傻傻的笑,勤懇的工作,那樣的時代註定一輩子的屌絲命。從農民→車伕→壯丁→私家車伕→娶虎妞→車伕。我們看到祥子一輩子都是車伕命。虎妞讓他好好享清福別去拉車了,做些小生意也不錯,何必每天臭汗淋漓呢?祥子卻表示他只會拉車,也只願拉車。活該一輩子屌絲。假設後來祥子與小福子好了,兩人每天幸福的生活,祥子每天早出晚歸,小福子每天做好晚飯等祥子回家,生意好時,可以開葷了,生意差時,祥子也不打罵小福子,兩人相濡以沫。我承認,我會很感動,卻不羨慕。

話説回來,小説與電影表達的都是悲劇主題。我上面説的那麼多,都只是小插曲。虎妞死於自己的性格弊端——好吃懶做。祥子終究一輩子都只是車伕,而隨着年齡的增長,車伕不在適合他,他不會其他的生存方式,固步自封。他們的悲劇式輪迴性的,就算是時代變遷,輪迴的悲劇式不會改變的。

當我看着祥子,看着他的悲劇,感到極度無奈。除了祥子,我們的生活是否也是這樣?我想,或許吧!生活的經驗不一定要親身經歷。就像不一定要殺人才知道那是犯法的。

少年時代的痛苦是不自由,因為父母的管束;青年時代不自由,因為自身的能力不足或者是慾望無法滿足;中年不自由,因為家庭的束縛,面對上有老下有小,弱經濟收入不佳,更加痛苦;老年了呢?還是不自由,身體機能的限制。

呵呵!當然,這僅是我的謬論。

大多數人很難看破世俗的約束痛苦的生活(甚至只是生存)着。這何嘗不是痛苦的輪迴。當我們以為走出了混沌的怪圈,卻又邁入了另一個怪圈。

電影最後,電影終結於祥子坐在人力車旁邊,神情蕭索。可是,生活呢?我們不是祥子,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所以,生活終究比電影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