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地久天長》觀後感

校園1.31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久天長》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久天長》觀後感

《地久天長》觀後感1

最近在手機上看了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地久天長》,感動頗多,幾次落淚。

王導喜歡將鏡頭對準中國普通人,這是我敬重的。而這次對準的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男人和女人,在跨越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段上,真實而深情地講述他們的故事和命運,如同講述中國的故事和命運。

故事中的普通男女主人公,面對重大災難或困難,身處逆境之中,雖然惶恐過害怕過,卻從未屈服。這種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人生態度,不正是我們積極向上、從不服輸的民族精神嗎?不服輸,主要是指自己不輸給自己,自己不輕易放棄。我們更相信,除非自敗於己,否則別人很難擊垮你。我們更相信,“盡人事”之後,方到“聽天命”,如尚未盡自己最大努力,何以言天命!

電影展現的夫妻之間相濡以沫、不離不棄,朋友之間彼此牽掛、情深義真,不正是我們重德尚義、生生不息的文化傳統嗎?我們講的仁義,既有廣義之義,也有具體之義。仁義,廣義可指“泛愛眾”、“愛人”,具體可指“君臣之義”、“夫妻之義”、“朋友之義”等等。我們是如此的重情重義,以致將關羽的忠信比之“義薄雲天” ,更將情義與生死相提並論,作出“捨生取義”的艱難但正確的選擇!試想,如果不是無數中華好兒女捨生取義、前赴後繼為中華民族大義打拼,何來我華夏數千年文明延綿不息?!

男女主人公勤勉務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以恆貫之,終成正果,不正如同我們祖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接連不斷地迎來光明前景!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能靠自己走,別人不可能替你走,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人生的甘苦自己去品味,人生的責任自己去承擔,人生之路該如何走,自己最有發言權也只能由自己決定。“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我們的國家走什麼道路又何嘗不是同此理?!

王導執着地用電影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華文化,其電影藝術風格及成就已被廣泛認可。20xx該片包攬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並獲第28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編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還被“衞報”評為 “20xx年度十佳影片”。這或許從文化軟實力層面印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在來臨!

《地久天長》觀後感2

週日早上接着看電影,金星推薦的《地久天長》。加之前段時間説這倆主角紛紛斬獲柏林電影最佳男主女主,也想看一下獲獎的作品是什麼樣的。

雖不同於《老師好》能讓我那麼共情,但影片鏡頭從大工廠到計劃生育再到下崗再就業,自始至終貫穿着時代的烙印,讓人感慨造化弄人,替那失獨家庭心痛不已。不得不説男女主角的表演真的是很棒,細膩而不做作,感覺他們就是身邊的某個人,身上都是普通人的煙火氣。影片是兩個家庭的不幸生活,而這個不幸就是源於小孩子沒有輕重概念的過失。一個失獨家庭,不想活在過去,夫妻倆輾轉生活於陌生的地方。如女主所説:當地人的生活跟我們毫無關係,沒有認識的人,我們過自己的生活。這種感覺沒有遇到過挫折的人是想象不到的,那種物是人非的景象是最刺痛人的,選擇逃離不失為一種方法。撫養的繼子雖然名字繼承着故去的兒子,可終究不想成為替代品。而這過失造成的結果,也折磨着另外一個家庭。這種內心深處的自責我想其難過程度不亞於失獨家庭。雖然多少年不曾聯繫,在李海燕彌留之際終於見到了當年的朋友。此時,想她內心的愧疚會多少減輕一些。

影片中最令我難以理解的是茉莉,男主好友的妹妹。故意想犯了個錯,懷了男主的孩子,還問要不要打掉。不知道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人,還是導演出於男人的想法故意來了這麼一出。這種感情令我難以理解。不管是茉莉還是男主,看起來都是人畜無害,背地裏卻做出傷害女主的事情來。雖然最終沒有告知女主,但影片最後與茉莉視頻時,男主那一刻還是希望見到一個長得跟他相像的孩子來。但當看到一個混血男孩時,他眼裏是失望,是踏實。我真心不希望這情節是影片獲得好評的緣故之一,這個情節安排太狗血了。

看完影片,心裏説不出的滋味,難過的很。原來時常感覺我等蟻民是生活在偉人的歷史中,面對偉人造就的時代,沒得選擇,也沒得抱怨。如若稍微跨出偉人所畫的圈圈,就會同張新建聚眾跳舞一樣鋃鐺入獄。時過境遷,苦難終將遠去,可面對自己衰老的容顏、憔悴的心情,又有誰會為這一切負責呢!弱小而無助的蟻民,只能在時代的漩渦中奮力抓住一根稻草,獨自在上面暗自垂泣

《地久天長》觀後感3

這週四帶着媽媽在影院點映了一部《地久天長》,把那個年代國家獨生子女政策下的生活體現的淋漓盡致,觀影后媽媽只是歎了口氣:“那個年代,誰也怪不得誰。”

電影中,在星星死亡之前,麗雲再次懷孕。然而她的朋友海燕是工廠裏計劃生育的主任,勸她把孩子打掉。後來,這個未出生孩子帶來的傷痛,隨着他們孩子的`離世,來的更加強烈。

有句話是説“忘記過去,面向未來”。而電影中,過去始終縈繞在他們的腦海裏,它揮之不去,甚至鑄就和改變了他們的現在。而有些時候,我們不得不去面對過去的夢魘。對於耀軍和麗雲來説,失去兒子是一場始料不及的殘忍意外,它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並且使得他們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向兒子告別。

將近三個小時,我似乎也跟着劉耀軍夫婦走完了一輩子。可能時代不同,我真的無法理解沒有孩子對那一代意味着什麼,又是為什麼在一位女性失去孩子,最脆弱的時候反而要向丈夫説對不起,更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他們能夠一直撫養一個不是自己的孩子。這其中有很多點我現在還沒有理解,可能以後會慢慢的懂得裏面深層的道理。但是不理解並不意味着不能去傾聽,不能去感受。透過電影,我看到了人生失去精神支柱的荒涼感,就像台詞説的那樣,時間已經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變老。

感慨父母那個年代的生活不易。很少看到這樣的電影,見證了兩個家庭三十年變遷。特別是將已經停止使用的獨生子女政策造成傷害,通過赤裸直白方式呈現出來了。極度剋制隱忍,卻洶湧澎湃。時代流淌,計劃生育和失獨家庭,計劃經濟和改革開放。有些事可能永遠無法治癒,但你還是得活下去。

地亦久,天亦長,那個時代的傷痛濃縮到兩個家庭的集中表現,但是生活再難,也要堅持下去,初看電影時覺得悲傷,細想時卻覺得也能鼓勵人心。

《地久天長》觀後感4

《地久天長》展現的是我生長的年代,其中的許多場景(包括住宿、工作、生活等)、人物形象(那時的好人和壞人標準)、改制、下海、市場經濟等等,從小到大,再到中老年,這一切都是親身經歷和眼見為實的景象,歷歷在目,不是後來的80後、90後們一句感同身受能夠表達和體會的歷史。

質樸的年代,質樸的人們,質樸的生活,也充滿許多的無奈與波折。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平凡的人們身不由己的要被捲入這場變革當中,有一些人拍浪擊石、敢闖敢拼,成功了,致富了;而大多數的人依舊隨波逐流,任由命運的安排,還是過着平凡的生活。不過,不管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是繼續端着鐵飯碗吃飯,還是到處打工吃盒飯,只要一生平安度過,心安理得,吃得飽,睡得着,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

不要象沈家一家老少,為一生的欠疚而過着心裏始終有梗的日子,那樣,即便掙了再多的錢,生活也是有陰影的,不得安心。

想起那個年代的人們,其實需求真的不多。只要有份工作,不管髒不髒、累不累,只要掙的工資能讓一家人吃飽飯,能養活孩子,就沒有什麼非分的要求。他們當中在後來的時代成為暴發户的人,都是些當時不安分守己,或是有污點的人,是另類,不屬於正規單位喜歡的人。當然,後來的年代裏,人們的叢生觀和價值觀變了,評判標準也變了,原來的看法和對錯也就無關緊要了。

電影裏的劉耀軍夫婦對孩子的感情是真摯而深沉的,也不亞於現代人珍愛子女的情感;但是,他們對乾兒子沈浩的愛和原諒,是大愛,是善良,那是現代人很難做到的事情了。

有點好笑的是,昨晚我看了這部電影,睡覺時竟然夢到汪峯和華晨宇這兩個不同年代的歌星,他們要在我所在的地方開對抗型的歌唱比賽,我卻是支持華晨宇的,雖然,我也比較欣賞汪峯的歌和才華,可是,我好象喜歡華晨宇的風格和才華,他也沒有什麼世俗的緋聞和糾葛,可能這種藝人在當代比較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