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塔鋪》讀後感

校園4.59K

當讀完一本名著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塔鋪》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塔鋪》讀後感

《塔鋪》讀後感1

相信中文系的學生都知道作家劉震雲,也大都讀過他的小説《一地雞毛》,這是他的代表作,而非成名作。他的成名作是《塔鋪》,寫得也不錯,讀後感受頗深。如果你是位即將面臨大學聯考的中學生,如果你是位從農村走出的大學生,如果你想了解剛剛恢復大學聯考時的情況,我強烈推薦你去讀一讀它。

説實在的,《塔鋪》在寫作技巧上實不算高妙。小説以順序的手法記述了“我”參加1978年大學聯考的全過程,似乎顯得平淡;在每個時間段前分別標上“冬天了”,“離大學聯考剩兩個月了”,“大學聯考了”,“大學聯考結束了”等話,又似乎顯得幼稚。顯然,小説不是以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取勝,也不是以高深莫測的敍事技巧取勝,它唯一打動人心的是建立在現實生活基礎上的真實性。真實而感人,這就是它留給我的最深刻的體會。作者劉震雲是在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的,他真正地為那場大學聯考奮鬥拼搏過,有着那一代人的辛酸經歷,所以在小説中無論是寫人還是記事,都給人以真實之感。但作者絕不是把經歷原封不動照搬進作品中的,小説中的“我”,也不盡然是現實生活中的作者,否則就把文學創作簡單化了,也輕估了文學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小説中的人和事,都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所以很有典型性和藝術魅力。比如説吃苦耐勞的李愛蓮,不學無術的“耗子”,脆弱的“磨桌”,寬厚的王全,愛挖苦人的老師馬中,他們的形象都被刻畫得非常成功,從而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外,小説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劉震雲把河南方言進行加工提煉,使它們很好地融進了自己的作品中,既明白曉暢,又生動形象,有時還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幽默,不過這種幽默是浸泡在辛酸之中的,很像果戈理的“含淚的笑”。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見天在一起,我們多了些相互瞭解。我給她講當兵,在部隊裏如何餵豬;他給我講小時候自己爬榆樹,一早晨爬了八棵,採榆錢回家做飯。家裏嗎挺善良,爹脾氣不好,愛喝酒,喝醉酒就打人。媽媽懷孕,他還一腳把她從土坡上踢下去,打了幾個滾。”這是對“我”和同桌李愛蓮談話的描述,談話中透露了各自的生活經歷:一個姑娘被生活所迫去爬樹,一個小夥子不得不天天餵豬,而且他們説起來是那樣毫不在意,讀來讓人發笑。但細想起來,也許除此之外,他們的生活再沒有什麼好説的了,窮人家的孩子,大多老早就參加了煩瑣的勞作,他們沒有富家子弟嬌貴,生活也沒有富家子弟豐富多彩。對他們來説,學習不僅是逃避繁重勞動的最佳藉口,幾乎也成了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然而學習也並非易事,它需要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付出,何況又是在文革後剛剛恢復大學聯考之時呢?

小説的結局是,除了“我”之外,其他四人全被大學拒之門外。“耗子”是因學習目的不明確,整天一門心思談戀愛,他缺乏學習動力,失敗是預料之中的;王全雖然用功,但他腦筋本記憶力差,再加上長期失眠的折磨,家裏老婆孩子的牽掛,結果沒有堅持到大學聯考就退了學;“磨桌”是最可憐的,他毛病多不受同學喜歡,性格又脆弱,結果暈倒在了考場上;李愛蓮也許不能稱為失敗者,她為給爹治病,不得不在大學聯考那天出嫁,可以説,她完全是被貧窮的家庭葬送了學業。然而他們大都和“我”一樣為大學聯考流過淚拋過汗,甚至比自己付出的還要多,為大學聯考他們經受了太多精神上的折磨,為大學聯考他們付出了太多的代價,“我”看在眼裏,時時地感到辛酸。是的,辛酸!《塔鋪》中直接提到辛酸二字的有兩次,相似的形容詞“難受”也出現兩次,另外便用“哭”來代替。文中共有四次寫到自己的哭或想哭:第一次是在廁所發現“磨桌”燒蟬吃;第二次是在過節時發現李愛蓮沒有錢改善生活;第三次是看到父親走了一百八十里路為自己借書回來時的一隻血腳,第四次是在得知李愛蓮出嫁的消息。在那樣的年代,對農村的孩子來説,要想上大學,真正如過獨木橋般艱難。作者在結尾時説:“後來,我近了北方的一所最高學府。玉階飛檐,湖畔桃李,莘莘學子。但我的眼前始終浮動着、閃現着塔鋪的一切,一切。我不敢忘記,我是從那裏來的一個農家子弟。”作者與其説不敢忘記自己是一個農家子弟,倒不如説自己不敢忘記自己是如何掙扎着從窮人堆裏爬出來的。還有家人的期待,李愛蓮的囑咐,一個窮人即便走出了貧窮,身上也總是沉甸甸的。

縱觀中國當代文學史,不難找出與《塔鋪》相似者,比如説路遙的《人生》。兩部小説都很有真實性,也都很能打動人心。小説中的主人公“我”都以作者本人為原型,都是奮鬥着的形象。他們有着出眾的才華和崇高的理想,不甘心下層人民的悲苦命運,努力衝出農民的狹小圈子。在奮鬥的過程中,雖然伴隨着血淚的揮灑,但他們都不是獨行者,總有個美麗善良的姑娘送來甜美的愛情和温柔的撫慰。有姑娘相伴,在艱難的行步,再痛苦的熬煎也會能加幾處美麗的風景,若干年後甚至還會化為美好的回憶。《塔鋪》中的`李愛蓮雖然算不上漂亮,但在交往中與“我”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文中有幾處對她的描寫是以朝霞晚霞為背景的,這説明她在我心中的形象很美好。他們彼此沒有説過一個“愛”字,沒有遞過一封情書,但在苦難的日子裏互幫互助,相濡以沫,真正是心心相印。由於環境所限,他們的愛情顯得有點蒼白,但彼此卻愛得刻骨銘心,難分難捨。所以在“我”大學聯考後,得知李愛蓮根本沒有參加大學聯考,而是在大學聯考那天嫁了人時,其反應是相當可怕的。

讀了《塔鋪》,我才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多麼幸福的時代。我們再也不必為大學聯考忍受那麼多來自物質和精神的折磨,我們今天所面臨的競爭遠遠小於那個時代的學生。當我們缺乏學習動力的時候,當我們埋怨學校的設備不夠先進的時候,當我們覺得父母在學習上不夠關心自己的時候,想想《塔鋪》中的學生是在怎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吧。相比之下,自己受的那些小傷痛又算得了什麼呢?

讀了《塔鋪》,你同時也會發現有時人的精神會很脆弱,像那個常鬧失眠後來退學的王全,還有那個平時腦仁疼最後暈倒在考場上的“磨桌”,他們失敗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大學聯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靠的多是一顆聰慧而堅強的心。人之一生,也許大學聯考只有一次,但大學聯考式的考驗卻有很多,我們應該把自己鍛鍊得足夠強大,無論面臨怎樣的挫折,永不倒下。

《塔鋪》讀後感2

都説女人為了愛情而活,我總是不太明白。讀過劉震雲的《塔鋪》之後,我才懂得這個道理。憑感性走入愛情,又憑理性放棄愛情的李愛蓮就是為了真愛,甘願犧牲自己的幸福。

男主人公和李愛蓮都是文革之後恢復大學聯考那一年的複習生,男主人公在生活上關心李愛蓮,李愛蓮在感激之餘也愛上了男主人公。奈何造化弄人,在大學聯考前夜,李愛蓮的父親因患重病無法醫治。村上暴發户呂奇趁機要求李愛蓮嫁給他。李愛蓮為了不影響男主人公便寫信告訴他,“哥,大學聯考就要開始了。我們大半年的心血不能白費,就要看這兩天考試的了。但為了照顧我爹,我不能回鎮上考了。哥,親愛的哥,我們雖不能坐在一個考場上,但我知道,我們的心是在一起的。我想我能考上,我也衷心祝願我親愛的哥你也能考上。”結果可想而知,男主人公考出了理想的成績,卻永遠失去了他的愛情。

兩人最後的離別無疑是全文的最高潮,“哥,上了大學,別忘了你是帶着咱倆上大學的。”“以後不管幹什麼,不管到了天涯海角,是幸福,是受罰,都不要忘了,你是帶着咱們兩個。”讀到這裏,我們怎能不為之心碎。可以想像大學聯考前夕的李愛蓮面臨抉擇時何等心痛。為了愛人的前途,她選擇了放棄大學聯考,嫁給自己不愛的人。當她提筆書寫善意的謊言時,字字滴血,句句斷腸,卻又為了愛奔湧而出。當她知道她的愛人實現自己的理想時,又為之歡呼,為之雀躍。那才是真愛啊,只要自己心愛的人獲得幸福,受點兒苦又算什麼呢?所有的海誓山盟不都是如此嗎?

反觀男主人公,他的愛就要遜色多了。李愛蓮的户口沒有在新鄉,怎麼能在新鄉考試呢?正因為他的生活裏除了愛情還有許多他感興趣的東西。比如名利、朋友等。這些都迷惑了他的雙眼。有了美好前程卻失去了自己的摯愛,苦受煎熬的心又何言幸福呢?

犧牲了愛情的李愛蓮的心是幸福的,肉體卻是痛苦的。得了前程的男主人公窮極一生也無法找到真愛。但他們畢竟相戀過、相依過。這就夠了,孤單時思量一下對方,苦澀的心也會劃過一絲甜蜜呢!

還記得這樣一首歌:

打南邊飛來了一羣雁,

有成雙也有孤單

成雙的歡天喜地聲嘹亮,

孤單的落在後頭跟不上,

不看成雙只看孤單

細思量你的模樣

和我是一般樣,

細思量你的模樣

和我是一般樣。

標籤:讀後感 塔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