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600字(通用13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600字(通用1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600字(通用13篇)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徵。北京時間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着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他們成為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第二批“入住人員”,這次全球直播的“天宮課堂”更為我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在太空失重的情況下該怎麼睡覺呢?”“太空看到的星星是否與地球看到的一樣呢?”……隨着課堂的深入,激起了我無數的好奇心。航天員的每一個回答都讓我感到不可思議。同時,也讓我更加了解太空,對太空充滿了嚮往。

而當我瞭解到宇航員前往太空前的訓練後,我深感他們的不易和那持之以恆的精神。為了能夠適應在太空的生活,他們每天不得不穿着重400斤的訓練服,一次又一次的模擬在太空失重的感覺,每次訓練就長達七八個小時。王亞平曾經説過:“每次訓練完後,吃飯時我的手都拿不穩筷子。”他們經受着常人無法忍受的訓練,忍受着各種苦難,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為之學習嗎?

然而成功飛往太空的一切一切,更離不開團體的協助,如果有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那麼整個飛天過程都無法實現,這就要求每一個工作人員足夠細心、足夠的仔細。而這也正展現了團體精神——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沒有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也不會有現在的《天宮課堂》直播,這些默默無聞,甘願奉獻的人,同樣值得我們去讚頌。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為現實”。的確,因為他們,實現了我們一直以來認為不可實現的事情,我們也不會看到如此多的太空趣事。用熱情探索太空,用知識瞭解太空。我們應好好學習,學習科學知識,為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2

斗轉星移,歲月如詩。中國航天的每一次發射、每一次飛行、每一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一過程看似輕描淡寫,但現實的征程卻刻骨銘心。昨天下午主題活動課時間的《天空課堂第一課》,由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3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他們在中國空間站的工作生活場景,向我們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了實時交流。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詩,自在遠方。”王亞平老師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祕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她向我們完美詮釋了“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讓我們更進一步地瞭解到中國的航天事業發展,體會家國成就。

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勛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將“中國印跡”深深烙在了全球各地。中國人已然從太空的“訪客”變成“房客”。這一份民族自豪感當在每一名中華兒女心中發揚滋長。

中國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標邁進,是對無垠太空的“心之嚮往”。相信這份以國之名的詩意告白,最終將凝聚成“奮鬥吧,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

王亞平説:“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着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複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祕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3

神舟十三號此次的“亮點”頗多:相比神舟十二號在太空駐留3個月,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過春節,地球上的我們將歷第一次收到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是中國女航天員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此次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將進行2~3次出艙活動等等。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2003年楊利偉作為中國首個講入大空的宇航員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到如今我國經有12人去過太空,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闊步前進。空間站建造的宏大項目將分步驟有序完成,我們堅信它將在未來圓滿順利進行關乎人類和平與進步的航天夢,會在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不解努力中成為一個個現實,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對中國人來説,在這份激動的背後,更多的是一份從容。幾十年的航天事業,其背後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我們親歷了自己國家的奮鬥歷程,我們也在日堂生活的變化中感受到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進步。

今後,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等的發射。每一次見證,都更加堅定了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日益雄廈的科技實力是不爭的事實,它是人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變化,而非只是一種幻想。所以,這不只是一箇中國航天人代代接力,傳承夢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們總是忍不住回顧過去,而越是回望歷史,越能理解當下。越回顧,就越珍視,我們會不斷回顧中國科技事業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尋找民族前行的動力。那些時刻,因為銘記成為永恆。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4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持續約40分鐘。這一天地互動過程是在我國中繼衞星的支持下實現的,它的亮相同時標誌着我國新一代載人航天測控網基本建成。

“地面上網課,最難的是網絡通暢,在天上這個問題更難保證。”楊宇光説,如何確保高碼數率、高保真視頻流的通信鏈路完全暢通,是太空授課過程中挑戰最大、難度最高、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

楊宇光進一步解釋道,太空授課的高清視頻傳輸,我國主要依靠居高臨下的天鏈中繼衞星進行支持,以地面測控站、海面遠望號測量船作為備份,但是地面測控支持比例不高,這是因為天宮一號、空間站多數時間不在我國本土上空。

無線電通信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傳輸的數據碼速率越高,那麼傳輸的能量消耗及對傳輸設備的靈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課對音視頻的碼數率要求較高。”楊宇光解釋道,為此天鏈中繼衞星使用高增益天線,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證能量集中,順利傳輸高碼數率的視頻數據。另一端我國空間站上設置有蝶形天線,指向中繼衞星進行配合。這樣一來,理論上任何時候都有一顆中繼衞星能夠“看”到我國空間站,確保授課過程通信暢通。“太空授課的時延僅約0.3秒。”他説。

不僅如此,太空授課及授課前的全要素演練,均涉及廣泛的天地協同工作。

“2013年王亞平第一次太空授課時,教育部負責組織學生,中國科協負責設計準備課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航天員和通信系統。”龐之浩説。

“測控通信系統進行中繼星的切換也是重要的天地協同。此外,王亞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實驗,地面老師也在做相同的實驗,天地對比實驗幾乎同步呈現在視頻畫面中。”楊宇光表示。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5

今天,我們在教室參與了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首先,王亞平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天和核心艙的主要結構,先後帶我們參觀了居住區、衞生區和太空廚房。隨後,老師還介紹了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企鵝服”等運動裝置的用法,並解釋了太空中鍛鍊的重要性:空間站幾乎沒有重力,微重力的環境會使人血液上湧、骨骼疏鬆、肌肉萎縮,需要堅持鍛鍊以保持身體健康。葉光富老師還為我們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轉身,從而讓我們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

接着,就是最激動人心的太空實驗環節了。三位老師演示了太空細胞學實驗、浮力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製成一個水膜,再向水膜中緩緩注水。由於微重力環境下表面張力較強,水膜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老師又向水中注入一個氣泡,將臉靠近水球時,水球裏竟然呈現了一正一反兩個像。老師解釋道,這是由於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部分,使其分別成像。這樣一節別開生面的“天宮課堂”結束之後,我終於明白了“太空授課是物理課堂上最生動的實踐案例”這一説法。

正如王亞平老師在課程最後給我們青少年的寄語,“我們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們的夢想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綻放”,我們當今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6

宇宙海瀚無窮。我知道了,“宇宙的天空是神祕的暗黑”,“星星不會眨眼睛了,而是散發着耀目的光輝”……一切的一切洗革着我的認識,讓我的心裏也裝滿了星辰大海。

蜂蜜在天上如何流動呢?宇航員在天上如何轉身呢?他們怎樣休息?有怎樣的生活呢?那些困惑誘導着我看完了他們的介紹。那是屬於中國的空間站,是祖國的天和核心艙,是泱泱華夏孕育而生。那一刻,我為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驕傲。從神舟一號返回艙誕生,中國的科技發展之路就在滾滾向前。

艙內宇航員為對抗失重效應要保持健康,太空跑步機、太空自行車由此誕生,企鵝服用來對抗肌肉委縮。所以他們做了細胞生長髮育研究,看到了心肌細胞一跳一縮,知道了在太空的真空無引力環境下水的浮力會消失,水的表面張力大到可以製作一個水球,在水球內注入一個氣泡可以看到一正一反的像,產生的氣泡也只在水球內產生。太空上既無法像地面一樣行走,也無法像地面一樣轉身……多麼神奇啊!這是從未聽聞的寶藏,藴含着無限的探索。當聽到他們90分鐘繞地球一週,一天可以看16次日出時,我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無一為不之驚歎,這在短小的生命中起着驚天駭浪的意義。

核心艙的成功發射離不開背後無數航天技術人員的奮鬥;他們能夠登上太空離不開背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苦訓練的汗水;一項項實驗的結論突破離不開三位航天員背後半年的辛苦研究。你問我,為什麼連接前技術員那麼胸有成竹?你看見背後的滿腔熱血了嗎?成功絕不是偶然。

始於青春年華,滿腔熱血;醉於浩瀚星空,日月星辰。也成長在清風中,與光同在。國之棟樑唯少年,青春你我正當時!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7

2021年10月16日,隨着一聲巨響,託舉着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時隔1個月,天和核心艙又迎來新“太空出差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將在太空出差半年。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天宮課堂”第一課太空授課。

“天宮課堂”背後是無數航天人的職業自信。航天員王亞平曾寫給我國航天事業開拓者之一陸元九院士的信件:“是你們的高標準、嚴要求和無數個夜不能寐的堅持,成為了今天我們在太空的底氣!”航天之路雖然遍佈荊棘與淚水,航天人的夢想與信念卻一直堅定如初,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用堅守和付出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背後是航天強國的科技自信。從2003年10月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到實現我國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多項核心技術“零”的突破,再到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幾十年來,我國航天人同舟共濟、團結協作,艱苦創業,實現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偉大飛躍,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天強國和科技強國作出了巨大貢獻。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

“天宮課堂”背後是大國的擔當自信。一切離不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戰略部署,離不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離不開中國共產黨堅強有力的領導和14億中國人民的'關心支持。中國人來到太空的背後,是一個國家數十年的付出與堅持,更是一個民族跨越千年的苦盡甘來、厚積薄發。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8

今天下午,我們在學校觀看了天宮一號的直播視頻。以前在新聞中看到過航天員們在太空中短暫的片段講解,今天親眼目睹這當時的情景,真的很激動。

視頻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是航天員們做的小實驗。其中有乒乓球實驗,先準備一杯水和一個乒乓球,如果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在水裏,球自然就會浮起來,然而在太空中,把乒乓球放在水裏,再用木棍壓一下這個球,他就會沉到水底。還有一個水膜實驗,首先用一個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裏,拿出來的時候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裏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的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球上,用一隻水管插進水球裏,可想而知,水球必然爆開。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它卻毫髮未傷,真的很奇蹟。但這就是科學的力量,它讓我們瞭解到失重的環境裏,物體的變化以及變化的原理。

通過這一次的觀看視頻,激發了我對太空生活的好奇,想去了解這個神祕詭異的太空,想去研究這個神奇的太空,它勾起了我的興趣,讓我充滿了對太空的幻想。所以作為國中生的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勤奮努力的去學習,豐富自己,強大自己,才能解答自己的疑惑。也許我們還會在那裏代代繁衍下去,開啟不一樣的生活。太空生活讓我充滿了無線憧憬,將來也會有更多的實驗空間站讓我們去探索。

也是通過這堂課,我瞭解到我國的航天技術,我為之而感到驕傲。也要向航天員們的不怕吃苦,做事認真、紮實,永不放棄的精神學習,讓自己成為國家有用之才,為祖國做一份貢獻!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9

“太空授課”開闢了科技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的新方式,這是一次嶄新的教育改革,這個改革必然激發出更多社會領域與學生面對的授課方式。比如文學家與學生面對授課,比如企業家與學生面對面授課,等等。做好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全社會所有領域的責任。這個責任我們都懂,但是都做的遠遠不夠,今天,太空授課邁出了偉大的一步,我堅信,這偉大的一步,必然引領處更多領域的社會授課之步,必然成為中國教育改革的一個嶄新內容,社會教育的神聖職責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實、

“太空授課”以一人主講兩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圓滿的教學。這是一個創舉,這是對課堂一人授課傳統的打破,筆者認為,這樣的講課方式應該在地面試驗推廣,一方面,我們的班級人數很多,一人授課,老師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講課,更加生動,立體,多元,必然給學生打造一個更加充實的學習氛圍。這是教育改革的一個創舉。

“太空授課”以身臨其境的感悟教學別具一格,教師與知識融為一體,與環境融為一體,教師身臨其境的教,學生身臨其境的學,真正創造了教師,課堂,知識的形象合成的。作為地面授課的課堂,我們應該好好借鑑,要根據現場的環境,現在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的個性融為一體,創造的課堂。只有的課堂才是最美的課堂。

“太空授課”是高科技的結晶,是教育現代化的碩果,必然對我們教育中國夢有無數的啟迪,必然引領教育中國夢更加精彩紛呈。

我期盼我們的教育中國夢裏有更多這樣的太空授課,有種類豐富的工廠授課,商場授課,軍艦授課,飛機授課,等等,教育的中國夢,是教育的立體化,社會化,現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網絡化的具體落實之夢。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0

《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正式開始了,應該説,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

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興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摩根和王亞平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為我們開啟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這次太空授課,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內心喜愛,這樣就可以轉化為愛祖國、愛學習、愛科學的樸素情感,讓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説教,多一些用心,激勵培養我們未來的接班人。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1

的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體驗,出生在新世紀的我,見證了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我看到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矯健的身姿,為祖國感到驕傲;我看到“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成功,掩飾不住對祖國科技發展的自豪和喜悦;我還看到互聯網已經觸及千家萬户,鼠標一點,指尖一觸,便無處不達……

我在這個發展迅猛的社會裏,回首過去,又展望着未來。如何在這大時代的浪潮裏求得發展,是我,更是未來的你,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抓準時代脈搏,根據時代需求來完善自我,才不會落於時代。世界的發展用“一日千里”來形容也不為過,這個時代正在走向智能化,講究高效,正在從注重簡單的實用性到滿足多樣化的精神需求發展着。身處科技人文發展不斷登上新台階的你我,唯有不斷學習本領,掌握高精尖知識,才不會淹沒在時代大潮中。

與時代同行的路上,我們需要一顆強大的抗挫折之心。人生實難,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面對着生活中的風浪,又何嘗不應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昂揚姿態去面對呢?

然而,與時代同行並不是做一顆隨波逐流的海草,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我們有着自己自由的精神、獨立的思考,不會人云亦云,更不會迷失自我,誤入歧途。待到你們18歲的時候,也希望你們在斑駁陸離的社會裏能夠明辨是非,守住底線的同時,更要擔起引領時代風向的大旗。

“後之視今,亦尤今之視昔”,無論時代如何變幻,總有一些東西值得追尋,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持,總有一些東西值得堅守......當我們都明確自己的使命的時候,當我們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達到統一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時代浪潮中奔湧向前了。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2

隨着科技的迅速發展,科學史上有着不可度量的成就。在古代,我們的祖先也許從未想過來到天上,來到月球,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後代竟有如此厲害的科技。如今,世界上唯一擁有自己空間站的中國,迎來了一次生動有趣的“天宮課堂”。

一直對太空感興趣的我,這次課堂,怎麼會少的了我?步入太空,許多不同的實驗讓我目瞪口呆!太空細胞學實驗,在與地球條件相差極遠的時候,依然可以養活種種生命。太空轉身,當你扭動身體時會扭在一起。像這樣有趣的事要有很多很多,都是人們一步一步踏出來的,就像魯迅説的一樣:其實地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看着浩瀚無際的宇宙,是什麼讓我們能學到如此知識呢?是那些勇於為國家做奉獻的宇航員。古往今來,中國人的“飛天夢”從未斷絕。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於2016年6月25日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成功發射,這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中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夢想變為現實,中國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創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艱難,都離不開祖國背後的強大支持,我深刻體會到生在新中國,長在五星紅旗下的幸福與驕傲。何其有幸生於華夏,見證百年,見證夢想成真!

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的中國,地大物博!

天宮課堂第二課心得體會13

啊!宇宙可真是太奇妙了,在太空船裏,既可以看到宇航員的自由娛樂,也可以看到在顯微鏡下一個個好似夜空中閃爍的星星,又好似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螢火蟲閃爍着朦朦的微光在飛行。晚上舒舒服服的睡在睡袋裏面,可以看到一顆顆在空中明亮寶石似的星星,也可以看到深黑色的天空裏鑲着他們日夜想念的星球——故鄉地球。

在太空船裏,他們還給我們展示了一下他們的運動、娛樂,因為在太空中,重力向上,所以人們沒法促成血液循環,而正是因為這個太空中水也有變化,水不會倒出來,會形成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球,在空中飄來飄去,他們還會把一個乒乓球放的水瓶裏,在水面上的那個乒乓球好像一個收到命令的士兵一樣,特別服從命令,沉入水底;還有更加厲害的是:

宇航員拿出一個似放大鏡的東西,在中間註上水,變成了一片薄薄的水膜,放入紙做的花朵,花立刻就變成了一朵盛開的櫻花!我把它叫作“奇花盛開”但是這只是小小的把戲,更精彩的還在後頭呢,只見宇航員不斷的在給小水膜加水,水膜漸漸變大,哇,小水膜竟變成了一顆好似水晶球的大水球!在對面看,他們都倒過來了,再往中間充水泡,中間看過再去又正了,真是太神奇了,他們對水球中的水泡染成了藍色,又放入半片泡騰片,哇,水球像煮開的水一樣,沸騰起來,但神奇的是這水球好似有一層透明的外層,水竟穿不破它,這時,水裏的泡泡越來越多,從藍色變成綠色,哇,這裏好似一片片魚鱗,一片疊在另一片上面,美麗極了,等泡泡散去,水還沒合二為一,好似一片藍藍的大海中透着一絲翠綠色,也好像我們那美麗的家園——地球

啊!大自然的,哦不,不僅僅是大自然,也是我們那讓人着迷的,美麗的天空都值得我們去一一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