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師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15篇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1

為期兩天的數學教師全員培訓結束了,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這兩天的學習體會的話,那就是“實用”。在這兩天裏共聽了隋天龍、方運加、郭為民三位老師的精彩報告,並欣賞了隋天龍老師的《百分數的認識》、《圓的拓展》課堂教學,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同時也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課,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一.更新了教育理念

各位專家闡述了他們對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並介紹了比較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通過認真地學習,使我對如何有效備課和上課有了全新的認識。授課老師以鮮活的實例、豐盛的知識以及精湛的理論論述,給了我深深的理論引領,在一次次的感悟中,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

2.加強學習,促進專業化成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數學好玩”是每個數學教師都在努力去做的事情,至於怎樣才能使“數學好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隋天龍老師作了具體的闡述,提倡要長出一雙數學的眼睛,讓數學回歸生活。並做了詳細的講解及談了具體的做法:1.課前要在生活中發現數學,讓學生不要帶着空空的腦袋走進課堂。營造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只有營造出具有吸引力的學習背景,孩子們才能有興趣學習,在興趣的引領下才能高效地學習。2.課堂:要在體驗中學習數學。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利於學習能力的提高。3.課後:在實踐中應用數學。真正讓文本的“靜態”數學變成生活的“動態”數學。

郭教授講述了怎樣活用教材。1.關注學習起點。學生必須在已有知識的起點上才能更好地建構新的知識生長點,從而更好的獲取新知;2.巧設問題情境。學生只有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中,才能真正投入地學習,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高效地學習效果;3.組織好課堂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助知識的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師要堅持做到先學後導,把先學後導貫穿於課前、課中、課後,並要以建構主義教學為基礎,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經驗出發,幫助學生找準新舊知識間的切入點,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和衝突。使學習活動充滿生機活力。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反思是專業成長的法寶。

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才能逐步完善自我。我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教師職業的責任與神聖。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化作動力的是思想的延伸。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將採他山之玉,納百家之長,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風采!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2

體驗了一個學期的數學教學,我頗有感觸。在新課程的標準下,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説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而傳統的數學教學是學生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覆練習、強化儲存的過程,沒有主體的體驗。然而在新課程中,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我 發展 的引導者和促進者。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以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理解新知識的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所謂體驗,就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並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經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於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 規律 和方法。教師要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再創造”。實踐證明,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如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 科學 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第二、實踐操作——讓學生體驗“做數學”。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學做合一”的觀點,在美國也流行“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因為“你做了你才能學會”。皮亞傑指出:“傳統教學的特點,就在於往往是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做”就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

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供上課用,遠比帶上現成的鐘好,因為學生在製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或詢問家長,已經認真地自學了一次,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如:一張長30釐米,寬20釐米的長方形紙,在它的四個角上各剪去一個邊長5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圍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表面積各是多少?學生直接解答有困難,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驗長方形紙是怎樣圍成長方體紙盒的,相信大部分學生都能輕鬆解決問題,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係,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後,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係,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釐米,圓錐高几釐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説,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第三、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説數學”。這裏的“説數學”指數學交流。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 發展 。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達、爭辯,在體驗中“説數學”能更好地鍛鍊創新思維能力。

第四、聯繫生活——讓學生體驗“用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教師要創設條件,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和理解數學;要善於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於生活實際,既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切實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到數學的價值。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3

最近聽了優秀教師的講課,感觸頗深,他們的講課方法有很多是值得我學習的,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一、上課時老師教態自然大方,面帶微笑。有句話説的好“老師就是一本教課書,學生時時刻刻在閲讀”。這一點不假,當老師放鬆時,學生更會配合老師,這是值得我學習的。

二、講課時,老師們講練結合的很緊密,這也是值得我學習的。這就使老師從緊張的課堂講解中解脱出來,使學生變為課堂主體,學生積極性更高,記憶就會更深刻,課堂氣氛更活躍。

三、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就會把這些運用到我的教學中,使學生更為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另外,在今後我要在教學中,嘗試着用一種更為積極的教學手法。把成績好的學生利用起來,讓他們像老師一樣設計問題,去幫助那些學困生,這樣既能調動成績好的學生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困生的成績,這些正在嘗試中,也有一點收穫。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4

7月7日至8日,我參加了三亞市數學教研室舉辦的為期兩天的人教版國小數學新教材的培訓學習,通過王盛會與謝斌兩位教師分別對三年級數學上冊與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的詳細講解,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對我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優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下面就根據我自己這次的培訓學習,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隨着課改的不斷深入,教材也在不斷地整編。新教材編寫特點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精心設計了教材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重新研究知識之間的整合;加強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聯繫;注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培養。提倡新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要通過情境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得出有關結論。新課程國小數學教材一方面為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數學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創造了必要的條件;另一方面又為我們教師指明瞭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

這次培訓兩位教師向我們分析了教材中的編排調整,以及改動意圖,向我們闡述數學解題的多樣性,建議教師們多鼓勵學生用自己學會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因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鍛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自己原有的知識處理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解決問題都要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也要符合算理和數學邏輯,結合實際問題出發。

通過新課標新教材的培訓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要學習新理念、新方法,瞭解教材的設計意圖,鑽研教材教法,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學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更精彩。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5

伴着炎炎的夏日,我們開始了全縣教師的暑期培訓。我們純化鎮的國小數學教師可謂隊伍龐大,教師的年齡也相差很大,有年齡50多歲的老教師,有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不管培訓多麼累我們都堅持着,在堅持的過程中我們感悟到了很多。

在培訓安排中我有幸帶領我鎮的教師梳理三年級下冊的教材。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我真沒有認真的進行梳理過,更沒有在這麼多人的場合發言,我的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我根據今年的教學經驗,認真分析了每一個單元,不僅指出教材中的內容、目標、重點、難點,我更有針對性的分析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地方,特別是針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展開了與大家的討論,我更是抱着向大家學習的心態與大家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全體教師共同討論了:

1、428÷4中,“十位上不夠商1,怎麼辦?”你是怎樣講解的?

2、你怎樣講解“軸對稱”這個概念的。

3、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怎樣講解第二部分積的位置的?

4、怎樣引導學生區分周長和麪積的。

沒有想到我的發言帶動了老是這麼熱烈的討論,從中我受益很多,相信教師們也受益很多。

藉着暑期培訓的東風,把我以前沒有做過的事做了,我有這麼一個機會來展示自己,同時來解剖自己,改掉以前的惰性心理,重新看自己,在痛苦中蜕變。

我感歎:我參與、我收穫、我快樂!

今天是國小數學暑期培訓的第十天,回想這十天的培訓生活,不管是在鎮校培訓還是在縣裏的培訓,可以説都是:緊張、忙碌而又很充實,有累並快樂着的幸福感!

想想這些天,有好多難忘的事情,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感動着我,激勵着我,也讓我真正讀懂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含義。面對一羣努力學習,積極發言的“老花鏡”,這些團隊中的老教師不正是我學習的榜樣?再看剛剛畢業充滿活力的年輕教師,我真的沒有理由不學習,因為他們就給了我一股股動力。

幾天的培訓,雖談不上教學道路上突飛猛進,長進多快,但確實對教材梳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技巧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教研室韓老師的精彩發言,培訓團隊每位老師的專題報告,還有來自各鎮及縣直各學校的教師代表的發言……都在迫使自己多一些思考,盤點一下自己十幾年的盲目。我想:學習的腳步不能停止,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路學習,一路探索,一路提升!力爭讓每一堂課都會演繹更多的精彩!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6

本想安靜地度過這個暑假,卻迎來了一次全員暑期培訓。原以為會是一次枯燥無味的形式培訓活動,實際與我想象的大相徑庭。從來學校培訓的第一天開始,我就感覺到了這次培訓的魅力,從組織形式到培訓內容。先是一年級的老師精心製作的課件交流材料影響了大家,然後是組織的者的用心鼓舞了大家,每分析完一個單元后的問題質疑到大家的熱烈辯論,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令我收受益匪淺,對這次培訓充滿了期待。今天上午,是我這幾天體驗最深的一天,經過幾個晚上的努力,靜下心來對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材作了深刻地研究梳理,老師們給予熱情的幫助和支持令我非常感動,特別是對我提出的困惑:“為什麼很多孩子畫布出準確的垂線?”這個問題的討論,使我對今後的教學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問題的出現歸於老師自己,由於在平時的教學中忽視了自己示範作用,自己的不規範操作導致孩子也隨便一畫就完事。

通過這次培訓,我感覺很充實,很有收穫。祝願這次培訓對每個教師都有新的收穫,切實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使教學質量邁向一個新台階。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7

在這次全市數學教師專業發展集中培訓中,通過聆聽羅小偉教授深入的講座,我很有感觸,也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以往的數學教學工作,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尤其在方法上還存在許多不足,但通過這次學習,我堅信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一定能取得更大的進步。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數學理念的提升

我自己雖然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有二十餘年,但面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進步,吸取營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羅教授為我們總結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這讓我在數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想:我們正是缺少了這樣的一些理論基礎,才使得在實際教學中缺乏高度和深度。羅老關於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係論述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這也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公開教學中面臨的最為頭疼的環節。除了教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外,更要汲取豐富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對於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講座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些後進生,教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如何去細心備課,又如何去認真鑽研教材,尤其是像我們這樣缺乏經驗的教師,就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內心來説實在讓人堪憂。羅教授的講解為我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鑑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緻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三、讓數學融入生活

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生活經驗。《標準》中強調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改變教學方式,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生活經驗。寓數學知識於學生的活動之中,使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形象,豐富多彩的的客觀事物為載體,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豐富的數學問題。

總之,經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只有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真正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經過學習,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鑽研,才能有不斷的提升。

  20xx年12月19日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8

什麼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體現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講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教師自身的能力。我覺得我們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明確課堂所要實現的目標

明確課堂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現這些目標,從而把目標落到實處,就更為關鍵。對於課堂所需實現的目標,教師要從知識與技能,態度與情感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去思考,明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才能在設計教案時有個總體的思考方向。

二、心中始終有教學整體框架

由於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動態過程,出乎意料的情況時有發生,或者每個環節的進度並不完全在教師的掌控之中,這便需要教師心中始終有個教學的整體框架,對課堂的教學進程有個清楚的定位,從而為實現整體的教學目標隨時進行調整

三、要了解學生,教學設計合學生胃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出發點,實現教學目標是終點。這個實現的過程如何進行是由學生現有知識和興趣以及教師的實施水平綜合決定的,這便需要除了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之外對學生還應有比較充分和全面的瞭解,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堂來。

一旦課堂對學生產生了吸引力,有效性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了保障。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這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當然教師對教案的實施能力也非常重要,有一個好的設計,不一定就能教得好。很顯然,如果你的設計中所創設的環境不能吸引學生,或學生不感興趣,那一定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放開手腳,一“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善於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去探索知識的奧祕:用心去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充分培植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以活躍、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狀態去積極參與學習情景。除此之外,設計的各個環節的流暢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學生的思考、探索、求知過程,逐層誘導深入,理解鞏固,深入淺出。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9

一、激情導入,體驗數學課情境之美

學生的情感總是在老師的感染下逐漸萌發的,教師一定要用激情點燃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充滿自信、充滿熱情地學習數學。因而教師要融洽與學生的關係,通過創設情境,將師生的感情融入認知活動中,使學生在愉悦、寬鬆的環境中學習,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一位老師教學“圓”,從童年時代的推鐵圈到現在的呼啦圈,從奧林匹克的五環旗説到蘇軾筆下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老師充滿激情的配樂感懷,使全班學生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老師的“俠骨柔情”感染了學生,他們對生活中的“圓”感到不再陌生,並且有了急切瞭解更多的關於圓的知識的願望。於是老師請大家動手製作圓的模型,不失時機地講授了“圓心”、“半徑”、“直徑”等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教室裏始終播放着《春江花月夜》的音樂,把客觀的“圓”演繹成人間情感的故事。

二、在操作中學知,滿足兒童好動的心理

國小階段的孩子好奇、好動。動手操作活動具有具體形象,便於建立表象,有利於理解知識等特點。它需要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動腦思考,動口表達,並獨立、自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總之,使學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動中掌握抽象的數學知識,既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我先請學生準備完全一樣的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拼成一個學過的圖形。學生很感興趣,積極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長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還有的拼成了平行四邊形。然後讓他們觀察拼成的圖形與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積有什麼關係,從而得出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教學,比看老師拼、擺,聽老師講解獲得的知識牢固得多。這樣既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又能發揮學生的數學潛能。

三、創設爭辯環節,讓道理越辯越明

有經驗的教師都懂得,在沉悶的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只會是“情緒低落”“一籌莫展”。他們在激發學生創新學習的情緒方面,並不墨守某種固定不變的模式,而是營造生動活潑的情感氛圍,抓住國小生喜歡爭論的心理特點,通過爭論有效地刺激興奮點,一步步地把學生情緒推向高潮,進入角色,這無疑能收到較佳效果。一位數學老師把數學課上成語文教材裏的口語交際,課堂上,給學生提供了下面的爭論話題:三分之四是不是最簡分數。甲方觀點:三分之四是最簡分數。乙方觀點:三分之四不是最簡分數。一場激烈的爭辯開始了,雙方利用最簡分數的概念展開舌戰。乙方認為,三分之四,分子與分母是互質,符合最簡分數的命題,但考慮到三分之四不是真分數,所以一直強調三分之四不是最簡分數,而甲方抓住最簡分數只要符合分子和分母互質這個必要條件,不考慮最簡分數是否是真分數或假分數,向乙方展開攻勢。最終,乙方敗在甲方有理有據的事實面前,雙方最後握手言和,教室裏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師評價了甲方不僅對數學知識把握得很好,而且能通過機智的提問幫助同學理解概念,稱讚甲方才思敏捷,能言善辯。接着幽默地誇獎乙方,告訴他們許多事實都是約定俗成的,如果你們發明一項規定:只有真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互質時,才叫最簡分數,説不定以後教材就變了。並鼓勵乙方積極動腦筋,不斷探索,數學這門功課就是奇妙無窮,只要你們不懈追求,耀眼的奧數明星也許就會從我們班上誕生。教室裏始終洋溢着輕鬆、快樂的氣氛,學生的情感如同決堤的江河,直瀉千里,他們的思維在碰撞,激情在燃燒。

四、從生活出發,充分利用生活原型進行教學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只有讓它紮根於生活的土壤中,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國小數學的內容大部分都能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學這些內容時,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原型,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促使他們喜歡學習數學。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可以嘗試先讓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小紙箱,讓學生自己測量、計算所準備的小紙箱的表面積,並交流計算方法後。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很快就會掌握計算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整節課學生都興趣高漲,就連下課鈴響了似乎都沒人聽到。一旦讓數學回到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它就會張開飛翔的翅膀,躍入學生渴求知識的腦海中。

五、充分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為間接知識

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它來自生活,而高於生活,最後又迴歸生活,而且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與靈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只是自己不能把這些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知識,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利用好這些經驗,學生就會對數學由熟悉而變得親切,由親切而變得喜歡學習數學了。通過一些有效的教學環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直接經驗轉化為間接知識,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一些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使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幫助學生樹立表象意識

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一些知識沒有辦法直接利用實物進行演示教學,但如果不進行操作演示,學生又很難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尋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幫助學生樹立表象意識,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如在教學解決“行程問題”時,因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就可以找來兩輛遙控玩具車,讓兩位學生分別操縱,在教桌上進行演示,學生很快就理解了該如何解決。在教學“認識圓柱”時,可先在課前讓學生每人設計一個“圓柱”。全班同學放學後都積極行動,用硬紙板、包裝盒、彩紙等材料製作起來,不懂的地方向老師請教。在親自動手製作的過程中,學生髮現了很多問題,學到了很多知識,課堂上的踴躍表現讓前來聽課的教師至今難以忘懷。

七、充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探究數學規律

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規律性極強的自然科學,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在數學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尋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探究、掌握並運用數學規律,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而且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如在教學“加法的意義”時,可以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綿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隻?學生肯定立即回答是13只。這時再請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然後順勢引導學生理解加法的意義。又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可以設計一個“騎圓形輪胎的自行車”比賽(其中甲騎的車軸在圓中心,乙騎的車軸不在圓中心)的情境。先讓學生猜一猜,哪種自行車騎得快?為什麼?接着用課件展示比賽,結果,乙雖然使出了渾身解數還是落在後面,甚至幾次摔倒,而甲卻輕鬆獲勝。這一生活情境的設計,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認識圓的特徵――“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做好了鋪墊。

八、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創設教學情境

數學教學是一種有意義的活動,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訓練,從學生感興趣的實物、日常生活中的實例入手,才能使學生“願學”、“樂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採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遊戲、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課堂的生活情境。設置引人入勝的懸念,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使抽象的數學問題具體化,更便捷地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把4根小棒用線捆成一個長方形,在帶領學生測量、計算出長方形的面積後,隨手一掌把這個長方形打歪了,有的學生肯定先是一愣,然後就會突然醒悟(長方形一歪,不就成了平行四邊形嗎),很多學生立即聯想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以用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接着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這樣使得整節課學生學得輕鬆而有效。這些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真實再現了現實生活,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增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來自生活、迴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要讓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讓教學回歸實踐,迴歸生活,那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而且能很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10

在xx公益慈善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在xx縣教育局領導的重視下,我有幸參加這次培訓。通過培訓使我感悟很深,使我在理念上、教法上有了一個認識。我將以這次培訓所學到的知識兢兢業業地引萬道清泉澆祖國花朵,傾一腔熱血鑄人類靈魂。

通過在xx國小和xx實驗國小的兩節課感受頗深。這兩位數學老師都是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讓學生自己設法解決問題,老師絕不能代替,只充當一個引導者的角色。鼓勵方法和形式多種多樣,讓學生得到不同發展,又兼顧個性差異的學生。

通過xx教學《心理學》和《教育學》學到很多東西。一是在評價學生時一定要多表揚少批評;一定要從學生點滴進步入手,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在鼓勵下滋養自信。

通過xx老師教學《教育政策法規》,學到了怎樣保護未成年人的基本權利和學校意外事故發生的處理。保證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讓學生在健康中成長。通過xx老師教學的《教師藝術修養》學到了怎樣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愛國的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xx兩位老師教學,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感,怎樣評課,説課的方法和步驟。

通過xx老師教學,讓老師瞭解教師的職業使命是什麼?瞭解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問題。教研的基本步驟是什麼?實現教研的有效途徑是什麼?如何在教學中體驗幸福人生。總之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我將用我所學到的知識,帶到大山去,在大山發光;我將用學到的知識,編織成我摯愛的教育夢想,用知識和生命融匯於我心愛的教育事業;用生命之火點燃事業的激情。

今年暑假前夕,在學校劉校長的邀請下,請到了銀川市教科所教研員胡明老師給我們做了數學專題講座,聆聽了胡老師的關於高效課堂、教師的實踐學習與成長的報告,深受啟發。我現在將這次培訓學到的東西和感受總結如下:

一、教育理念的改變。

通過培訓,使我認識到傳統教學的一言堂要摒棄,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起主導作用,要引導學生動起來,教師提出問題,要讓學生去分析,去探討,去解決問題;教師“一桶水”的理念已不能滿足職業要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使自己向“學者型,鑽研型”的教師靠攏。通過集中理論學習,使我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明晰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優化課程改革、調整課程門類,更新課程內容、改革課程管理體制和考試評價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課程標準應當是一個基本的標準,是絕大多數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現代化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選拔教育,其課改內容和要求應該是基礎的、有限的和具有發展性的不能任意擴大、拔高;學校教育不是終結性教育,其課改要給學生全面而豐富的發展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應有利於學生自主、多樣、持續地發展。通過學習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科學基本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客觀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穿到學科教學過程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時,應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會在計算時進行估計的策略,養成對數值做判斷的習慣。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數的相對大小關係,不僅是理解數的需要,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數的實際意義的理解,使學生在比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當於這樣的幾倍的認識,使數感得到發展。因此,在學生對數有了初步的體驗時,通過情景才會使學生加深對數的理解,體會到數的大小、多少不同,能夠以小數感知大數,以及辯證地看待一個數,從而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重視設計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傳授,更是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在備好課的同時,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好課堂,如先解決什麼,後解決什麼呢,以什麼方式解決,如何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活躍起來等,這些問題,在以前的課堂教學是不太考慮的,通過這次培訓,我明白了設計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感到以前的教學的不足和改進的方向。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互相啟發、互相學習、互相借鑑,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學生在交流對數的感知時,拓展思維,豐富自己對數的認識,體會數學的價值,從而促進數感的形成。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人人蔘與學習的全過程,它不僅能發掘個人內在的潛能,還能培養集體合作的精神,人人可以嘗試成功的喜悦。同學之間的語言最容易理解,數感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例如,在實際測量中,我讓學生測量教室的長和寬,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測出了教室的長和寬。在課堂交流的時候,展示了多種多樣的測量方法。有的學生直接用捲尺量;有的學生先測出1米長的繩子,再1米1米的量;還有的學生使用步測的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將自己的想法與別人進行交流,同時體會別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從不同角度感知一定的長度,發展了距離感,也增進了數感。

三、給學生創設自由發展平台。

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突顯其個性發展,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一個思維,創新的平台;通過選修課的教學,使學生的興趣,個性等得到發展,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作好鋪墊。這也是培訓學習給我的啟示。

《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指出:“能對含有較大數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和推斷。”如果像傳統教法那樣,把概念灌輸給學生,就割裂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那麼,在學生的頭腦中,這些概念只是一種符號,使知識失去了其真實的生活意義。

四、教育教學理論掌握得更為系統。

這樣的培訓非常及時,平時忙於教學,很少有機會靜下心來讀書,聽了胡老師的講座,使我對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統,使我感到比原來站得高了,看得遠了,使我對一些教育觀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對教學理論的認識更加明晰;對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更加明確;對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對於培訓給予的清泉,我要讓它細水長流。我明白,“數學教師”這一稱謂帶給人的不會有太多的榮譽,卻有無盡的責任,係數學教育之重任於肩。數學教師培訓使我補了元氣、添了靈氣、去了驕氣,煥發出無限生機。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寫在紙上的.是思想的足跡,化作動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們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昇華。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11

今天上午我們在縣進修學校聽了兩節數學課,又聽了城西國小的程向琴主任講的“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研討教學。聽完這麼好的數學課,讓我真的收穫多多,感受頗深。

第一節是一年級的數學課,講的是《找規律》。王老師那種教學設計方法,以及那別具風格的課堂教學過程,真是讓在座的同行們大開眼界。讓我也親身享受了她們課堂教學的風采。王老師不但課設計得好,課上和學生們交流互動的也非常多,並且恰到好處。最值得學習的是王老師講的課,從開始就和生活聯繫在一起,自始至終都把數學和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規律,以及在自己身邊尋找規律。這樣的安排不恰恰是我們新課標中所規定的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尋找數學嗎?

第二節是四年級的數學課《圍棋中的數學》。這節課也非常的出色。魏老師竟然把一節大多數老師經常忽略的一節”探索數學課”上的如此的生動有效,這是我們每個老師都應該學習的。首先,魏老師設計的這節課,也和生活有聯繫,他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們在平時的圍棋盤中學習數學,並且把圍棋教學和植樹教學聯繫起來,讓學生學到了好多解決植樹問題的方法。也體現了數學和生活得密切聯繫,課堂教學有效性很高,學生們都能在課堂中把知識學的紮實有效。這也是我們老師應該學習的。

最後,我們聽了程主任的研討課,讓我們學習了“怎樣提高國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程主任即把前兩位教師講的課進行了一番總結,也藉此來分析了國小數學課堂的現狀以及應該注意些什麼。讓我們在座的老師學到了很多的教學策略和一些合適的教學方法。

總之,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更加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從他們幾位教師的精彩講演上,我更加看到了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之處,也更加了解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怎樣做到紮實有效。我將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努力學習,再學習。以此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更加珍惜每次的學習機會,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上好每一節課!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12

這個星期二上午數學組進行了評教評學活動,我們三、四年級共有四個老師講課。兩個年級講課的內容都是口算乘法,只是內容難易不同。我聽了三位老師的課,又給了我一次精神的洗禮。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讓我佩服,也引起我不少的感觸。

三年級的王老師和冀老師講課時教態自然,温文爾雅、不緊不慢的課堂教學語言。顯得樸實、逼真、引人入勝,讓我親身感受到了她們的"自然而不隨便,規範而不死板"的課堂教學風格。

同年級帶課的李老師講課語言規範、嚴謹,她的課靈活的使用了自學---交流---練習這樣的教學模式。這堂課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了學生。開始上課時,李老師首先出示自學提綱,學生根據自學提綱自主看書,並對重難點進行勾畫。自學完後彙報交流,這時教師只在適當時候點評。交流完後教師設計了三類不同層次的練習,學生做題時,每個小組選一名學生上台板演。小組長在這個環節中發揮着很大的作用,不但要判閲組員的題,有錯的還要督促其改正。總之這堂課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

幾位老師教學藝術值得我們深思與追尋。他們精湛的授課藝術,使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新課程下什麼樣的課是一節好課。下面,談談自己的收穫和體會:

1、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

好的課應當有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上“板着面孔”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地參與熱情。寬鬆和諧的環境並不意味着只有通過遊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

2、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數學學習,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會數學。

3、為學生創設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

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思考的餘地。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於學生是否真正參與但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

4、一堂好課應該是自然的、生成的課。

評價一節課不應該只關注結果,更應該注重探究的過程。一堂好課中應該有教師和學生真實情感、智慧的交流,應該有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的許多新東西。

5、一堂好課應該注重學生有效學習,關注課堂效率。

有效學習一定是有價值的學習,對學生有用的學習,是針對學生普遍需要解決的問題及進行的學習。

當然,一堂好課並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我認為應該是真實、紮實、充實、平實的。這些説起來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很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在努力追求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真正享受到“教學作為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13

回顧這十幾天的學習培訓歷程,雖然感到很忙碌,很疲憊,但是也很充實。培訓又讓我接觸了許多新思想,新方法,我認為這次培訓後要改善自己,改善就是智慧,改善就是行動。

聽了成玉立老師的報告,使我認識到“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學生創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有思考、探索、創新、發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嘗試用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消除學生的,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敢問”。

2、精心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出問題,善於引導學生思考,創設機會讓學生問,使學生“愛問”。

3、指導學生每週寫一篇數學日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如:去商場、超市購物時,發現數學問題及時提出,並寫成數學日記,搞好積累,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會問”。

總之,只有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善於提出問題,並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化,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培訓感受頗深,縱有千言萬語也難表達自己的心情,這次培訓對我來説,不僅是業務理論的學習,也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心靈的盪滌!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14

我們參加了國小數學新課標新教材培訓會,感觸頗多;特別是於教授對新課標及教材深入的解讀,及真實的舉例,更讓我印象深刻。在這個活動中,我的體會頗多。

課改10年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曾經迷茫,但通過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 與20xx年版相比,2xx1版數學課程標準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都更加準確、規範、明瞭和全面。有如下幾點重要的變化:

一、新課標修改後最大的變化是:雙基變四基,雙能變四能。

20xx年版: “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2xx1年版 “四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並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 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課標》修訂中在繼承數學教育注重“雙基”傳統的同時,突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在強調發展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礎之上,增加了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力的課程目標。

我們能感受到現代數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

學習的靈魂,它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為創造能力。這對於學習數學、發展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我覺得,如何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是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潛心思考與研究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和數學活動經驗積累。

二、關於數學觀的變化

20xx年版《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技術,有助於人們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數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 2xx1年版《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作為對於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

三、四個領域名稱的變化

20xx年版:數與代數 、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 2xx1年版: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四、課程內容的變化

更加註意內容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如在數與代數領域的第一學段:增加了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綜合與實踐領域的要求更加明確和具有可操作性。

五、實施建議的變化

不再分學段闡述,而是分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利用和開發建議。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明確提出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

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舊的不能順應學生髮展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的瞭解自己的學生,鑽研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教研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國小數學現代教學的需要。特級教師吳正憲曾説過:數學教師要帶着思想走進課堂,給孩子們留出思想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才更開放,孩子們的思路才更開闊。今天的課堂教學最重要是讀懂學生。一個好老師要專業地讀懂教材,要用心地讀懂學生,要智慧地讀懂課堂,這樣的課堂一定會充滿活力。

數學教師心得體會15

20xx年1月21日,我有幸參加了高港區教研室組織的數學教研活動,學習了高港中學兩位老師的課,真是受益匪淺。最值得我學習的是他們站在講台上展示自己的那份勇氣,這是我最弱的方面。他們,給了我也想講課的慾望,有了想跟他們比一比,看看自己差在哪的想法。

兩節課的共同點是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打破了以往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的教學方式,兩位教師都具備紮實的基本功,有非常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藉助講學稿和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使課上得有聲有色,這些太值得我學習了。

這兩節公開課為我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大幫助,在此我想談談我的感受:

一、講學稿的使用

講學稿是我們高港區正在大力推行的"教學助手",我校七年級數學組正在使用講學稿,這個"新型的助手"帶給我們很多的幫助,讓我們覺得課上45分鐘更有緊迫感,更有效率。例如課前的預習。課前預習是學新課的前提。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不只重視學生學到什麼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良好的預習是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課前預習尤為重要。使用講學稿後,讓學生更有針對性的預習,完成好講學稿上的預習題,使預習效果更佳。高港中學的兩位老師都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二、知識點的延伸與拓展

兩位老師上的都是九年級的複習課,都注意到了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第一位老師由一個拋物線引出一系列的問題,將問題一拓展開,提出關於該拋物線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點的連貫性;第二位老師在講"求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的梯形的面積"時,問學生有哪些方法,還有哪些四邊形的面積可用這些方法。九年級複習課更是要注意知識點的相通,讓學生所學的知識形成一個知識網,將相關知識用聯繫的觀點來看待。

三、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葉聖陶説:"教育就是要培養習慣。"培根説:"習慣是人生的主宰。"可見培養學生愛動腦動口、勤思考的學習習慣是促進他們思維發展,協調個性差異整體發展的手段之一。從這兩節課來看,高港中學的學生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不斷引導學生如何探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教育是不斷髮展、改革着的。我需要更多的學習機會和學習時間,每天都要思索,怎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怎樣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怎樣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促進學習;怎樣適應教學改革和社會發展的新趨勢,達到共同提高,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