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講鄉村振興故事做奮進有為青年心得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講鄉村振興故事做奮進有為青年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講鄉村振興故事做奮進有為青年心得

講鄉村振興故事做奮進有為青年心得1

近年來,在“三支一扶”計劃引領下,一批又一批高校畢業生走向基層、紮根鄉村,為偏遠落後地區注入了發展活力,譜寫出一曲曲奮鬥讚歌。希望田野,大有可為,廣大“三支一扶”人員要激揚青春夢想,在不同領域和崗位上矢志奮鬥、擔當作為、無私奉獻,用智慧和汗水澆灌一片片充滿希望的田野,用一個個動人的奮鬥故事書寫“青春答卷”,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紮根基層一線,踐行青春誓言。

回望最初立下的志向,腳下之路愈加堅定執着,響應“三支一扶”號召的青年們,要樹牢“條件越艱苦越能練筋骨”的意識,自覺踐行“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錚錚誓言,奔赴鄉村振興主戰場,紮根服務羣眾第一線,將自身追求匯入時代發展脈絡,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命運,在基層火熱的社會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增強攻堅克難的真本領,練就建功立業的硬功夫,爭做不畏艱險的奮鬥者,不當畏懼風雨的泥菩薩,滿懷激情幹事創業,以實幹篤行詮釋青春價值,扣好前行路上“每一粒釦子”,堅決破除過客心態和“跳板”心理,順利完成從“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者”的角色轉變,將青春和熱血跳動成時代之歌的最美音符。

深耕鄉村沃土,閃耀青春擔當。

四季輪迴不變的是對鄉村沃土愛的炙熱,“三支一扶”人員有才華、有理想、有拼勁,要堅定“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的自信,以百分百的熱情耕耘“支教”事業,撐起三尺講台,打開知識海洋,為孩子們點亮希望的燭光;以百分百的認真耕耘“支農”事業,守護綠水青山,推進農業發展,為美麗鄉村建設助力添薪;以百分百的專注耕耘“支醫”事業,不斷優化醫療服務,有效保障“病有所醫”,甘做守護生命健康的白衣天使;以百分百的努力耕耘“幫扶鄉村振興”事業,用所思所想所學改變當地面貌和百姓生活,紮實推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讓青春在不懈奮鬥中熠熠閃光。

澆灌羣眾心田,繪就青春夢想。

“三支一扶”計劃是年輕人放飛青春夢想的最好舞台,基層是服務羣眾的大本營,要將青春夢想融入服務羣眾始終,用辛勤汗水澆灌百姓心田,持續增強密切聯繫羣眾的能力,察民情、聽民聲,解民憂、紓民困,順民意、贏民贊,用沸騰的熱情化開基層治理難點、頑強的鬥志征服鄉村振興關隘,以沉入基層的“泥土味”換來黨羣連心的“親情味”,在為羣眾解難題、辦實事中讓青春夢想生根發芽、抽穗結果,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真正做到情繫羣眾“心連心”、貼近羣眾“面對面”、服務羣眾“實打實”,讓羣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享受幸福,不斷提升廣大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留下充實、温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

講鄉村振興故事做奮進有為青年心得2

如果你和一個村有緣,我想那或許是“命中註定”。和温泉寨的緣分是從一眼瞥見鎮域地圖上的村名開始的。温泉細流,石牆為寨,或許他本應有隋唐演義裏的瓦崗寨、雪豹裏的清風寨的英勇豪情、忠肝義膽。而追溯歷史,大概是明朝初年,先人為加強防禦隨軍而在此處設立巡檢司。而後夏、樑兩姓遷此定居,平整土地,選址造屋,而成今日温泉寨,一個鄉村振興進程下煥顏展姿、充滿奔頭的新農村。

寨村確有一處“寨門”,也是路邊處的村大門。“寨門”是個“拱橋門”,由“兩柱一樑”構成,門額形似拱狀,有題字村名為上。從“寨門”沿水泥路一路北上,不到一袋旱煙的功夫,就到了村委大院。黃牆紅瓦,凹凸有致,有一蒼松翠柏矗立院內。院外置有長條石凳,總有行人歇腳、閒聊。村委大樓是由上世紀一所村國小改建而成,沿着旋轉樓梯,記憶彷彿回到了“千禧年初”。那時候,大多村娃都在村裏上國小,教書先生也大多是村內文化人。後來,合校運動開始,孩子們統一到鎮上上學。幸運的是,有不少少年就此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寨村”成為他們遙遠的記憶。

院內有一鄉俗記憶館,館內現存不少老物件,紡紗的梭車、打水的扁擔、老太太的煙袋鍋,翻地的犁、割木頭的鋸、做裙子的蘭花布……“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些老物件裏裝着人們的“鄉愁”,將人們拉回到那個再也回不去的年代。他們訴説着“寨村”的歲月變遷,藏着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傳統生活的喜悦。

要熟悉一個村子也並非易事,工作機會越來越多,和“寨村”打交道的機會也自然多了起來。一位村裏最駝的老人,年七十有餘,身體幾乎對摺成了一個直角。她砍燒柴、犁菜地、施肥料。累了,她就坐在馬紮凳上,斜靠着門框曬曬太陽。《拾荒老人》中寫道,當我們渴望着詩和遠方的田野的時候,老奶奶卻還在為眼前的苟且忙碌着。駝背老人只是“寨農”的縮影,村裏的人大都平凡地過了半生,卻依舊保持着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尊敬。他們用行動告訴我們,歲月雖摧殘軀體,心卻不改。

最近,由温泉寨籍作家樑曉聲《人世間》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可謂大火。我想,“寨村”也是劇中的`“光字片”,村內犄角旮旯裏,似乎藏着無數故事。鄉村振興讓村裏變了個樣,農田裏都是人,背扛肩挑密密麻麻的在田埂上來來往往,不少“土專家”也參與到“寨村”新生活裏來。生活起居、就業謀生、柴米油鹽,這裏有普通人最質樸、最真實的桃源生活。環境整治、移風易俗、老年餐桌,一幅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作為一個鄉村振興故事的親歷者、見證者、講述者,既為村民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足感而高興,也為我與鄉村能共成長、共奮進而自豪。故事不會就此結束,我與“寨村”的緣分還會續寫,就像村子裏發生的鄉村振興故事,也會口口相傳。

講鄉村振興故事做奮進有為青年心得3

五四青年節將至。李大釗先生曾説過,“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年身上朝氣蓬勃的青春氣息、矢志不渝的青春力量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勁動能。當前,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拉動了產業的發展、注入了科技的力量、促進了環境的改善、重塑了鄉村的發展面貌。目之所及,煥然一新;眼中所見,美不勝收。廣大青年要接續奮鬥,當好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上的“先鋒兵”,扛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在拼搏與奉獻中為鄉村振興注入生機勃勃的“青年力”。

“青年力”向“環境美”開始,塑造了鄉村發展“新顏值”。

建築的落成從基礎打起,一個地方的變化以環境為首要。從土路泥地到乾淨平整的道路,描繪着“良田美竹,屋舍儼然”的生活場景;從泥潭水溝的髒亂到如明鏡照形的湖面和綠樹連片的怡然,描繪着“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的古詩意境。環境美不美,是鄉村展示於外的“發展形態”,只有環境美了,才能留得住鄉愁,也才能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鄉村尋找心靈的“棲息地”,從而拉動鄉村的經濟發展。廣大青年幹部要積極投身鄉村實踐,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發揮模範帶動作用,在環境整治行動中爭做先鋒、篤行實幹,帶動羣眾參與到環境整治中,讓鄉村的“環境之美”精勾細繪、更加奪目,水清、天藍、景美,讓鄉村愈加美麗的“新顏值”更添秀色。

“青年力”由“特色美”領航,提升鄉村發展“多元色”。

鄉村之美是多元的、豐富的,有外在之美,自然也有內在之美。鄉村之美不僅是乾乾淨淨的阡陌和鮮花綠葉的點綴,還要將鄉村原有的歷史、特色、文化融合到產業發展中去,讓美的“層次”更為豐富,方能讓內外兼具的“美”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廣大青年要着眼科學發展路徑的探索,加快特色產業建設、特色手工藝、茶文化的展銷……充分挖掘鄉村本土特色,大力推動產業發展,以調整結構、推進升級為主線,主動對鄉村歷史文化、故事的收集與歸整,注重對特色農牧業方案的規劃與實施,主動運用好鄉村獨具特色的“老元素”融合與時俱進的“新元素”,在“三個融合”中讓鄉村的底色更豐厚,讓鄉村的發展“引擎”更強,以百業興推動產業興,以“特色美”繪就鄉村的獨特美。

“青年力”向“民生美”匯聚,提升羣眾生活“幸福度”。

鄉村振興的發展,歸根到底的目標是造福於民,提升羣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青年要扛起使命責任,以民生的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打造了鮮活樣板。青年幹部要以特色產業發展為突破口,以羣眾的實際技能水平的提升為有力抓手,創造更多靈活就業機會,不斷拓展着羣眾的致富增收路。要從羣眾的現實需要出發,深入羣眾、感同身受,與羣眾親如一家,從深入生產基地,幫助田埂泥地的村民插秧灌水、整地拓土到生產車間裏瞭解羣眾的收入情況,從幫助羣眾辦成一件件實事到為羣眾的“產業地”裏增品種、增規模,在初心與使命的踐行中增進“魚水情”,讓美好新生活帶給廣大羣眾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講鄉村振興故事做奮進有為青年心得4

圍繞進一步加強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綠色發展、加強鄉村人才建設、提高鄉村民生保障水平、推動我市鄉村振興工作全面提升。6月13日,全市青年幹部培訓班鄉村振興工作調研組通過實地走訪、查看資料、與農户面對面溝通、組織座談等方式對我市_縣、_縣部分鄉村進行調查研究,認真思考,結合我市實際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現報告如下。

一、我市鄉村振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必須以問題為導向,找出鄉村發展的差距所在,補齊短板,才能不斷縮小城鄉差距,逐個問題逐個環節地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目前,我市鄉村振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體還處於起步階段,鄉村建設的歷史欠賬仍然較多,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鄉村人力資源匱乏。

人力資源匱乏制約我市鄉村振興發展。

一是人才隊伍結構欠佳。我市鄉村實用人才存在老化、弱化和退化的“三化”現象。從年齡結構上看,45歲以上的佔比較多,35歲以下的鄉村實用人才較少,缺乏後備力量。文化程度不高,我市鄉村人實用才學歷層次較低。人才分佈不均衡,有的鄉鎮街道人因為政府最近幾年大力支持推動了工業、農業經濟的較快發展,導致人才集中於幾個鄉村。

二是人才隊伍總量不足。我市鄉村存在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勞動力以自發進城務工或經商的方式大量外流,有許多在外闖出天地的人從此留在了城市,基本不回村裏,同時,隨着城鎮化建設的迅猛推進,城市的發展理念、生活環境、基礎設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等要素不斷吸引年輕的大學畢業生,鄉村的資源要素已不能滿足現在年輕人的發展,導致人才資源、人力資源雙要素匱乏,致使鄉村發展中人才短缺的問題日益顯現和突出。

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鄉村實用人才和優秀的村書記是我市農業經濟的直接推動者,應充分發揮典型作用,通過政府正向獎勵、正向宣傳,讓優秀人才特別是創新能力強、對周邊農户有較大帶動作用的鄉村人才被社會所認可,最大程度調動農村實用人才的創業創新智慧和熱情。但是,當前鄉村已有的很多實用人才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優秀的鄉村實用人才沒有得到相應的獎勵。同時,電視、網絡、微信、報紙等各類媒體對鄉村實用人才的典型報道較少,影響了鄉村實用人才的積極性。

四是培訓體系不健全。我市鄉村諸多部門對鄉村實用人才進行培訓,主要有農業局、科協等,但相互之間又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合作,培訓內容又往往會存在重複性,培訓的針對性不強,不能適應當前三農發展的要求。

(二)鄉村生態環境欠佳。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鄉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近年來,全市鄉村環境、人居環境已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仍有存在不足之處。

一是部分羣眾的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隨意丟棄生活、生產廢棄物,到處排放污水等陋習短時間內難以改變,致使“髒、亂、差”現象難以徹底根除。

二是鄉村環保基礎設施落後的局面依然存在。鄉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總體上處於落後狀態,大部份鄉村沒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污水收集處理設施,部分水利設施老化失修嚴重,對水源地保護和生態環境改善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三是農業廢物綜合利用率低,畜禽養殖污染日益加重。大棚蔬菜、地膜覆蓋已在廣大鄉村大量使用,上述廢棚(地)膜長期滯留於土地中,對土壤質量構成污染。農作物秸稈利用方面,仍大量存在焚燒秸稈現象,是造成大氣嚴重污染重要來源之一。在畜禽養殖過程中,農户散養和小規模養殖佔主體,畜禽糞便隨意堆砌排放,基本未做無無害化處理及肥料化利用,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三)鄉村農業體系不完善。我市鄉村對於大規模健康養殖、水稻種植產業、鄉村旅遊都有一定的發展,但這些力度還不是很大,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產業轉型升級乏力。

一是農業不大也不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業發展不足,特色產業培育困難,農業產業鏈條不長,產品附加值低,農產品商品化率不高,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不深。二是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絕大多數農產品仍然以賣原料為主,即使是簡單的清洗、分裝、預冷、儲藏、加工也沒有,全市鄉村在傳統綠色產業、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實現產業升級重組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品牌建設嚴重滯後。農業品牌培育力度不夠,知名品牌總量少,銷售渠道主要以線下為主。對於鄉村電商、現代農業示範區、現代工業強鎮、新型經營主體等的培育和建設力度更是很小。

二、我市鄉村振興建設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不斷加強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幾點建議。

一是強化領導班子建設。把幹部資源向縣(區)傾斜,把精力、資源、力量聚焦到鄉村振興上。改善鄉鎮領導班子專業結構、知識結構,增強班子領導“三農”工作能力,把熱愛鄉村、有發展潛力的年輕幹部選調到鄉鎮領導班子。擇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加大黨員發展工作力度,加強三農工作隊伍的再教育、再培訓工作。

二是創新教育培育理念。要發展現代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解決“誰來種地,怎樣更好種地,誰來幫助種地”的歷史性難題,更加卓有成效的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就需要更好地培育鄉村實用人才和加快推動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所謂“培育”,雖然與“培訓”僅有一字之差,但與“培訓”有着較大的差別。“培訓”僅是傳授知識及技能,而“培育”則包括農村實用人才成長的全過程,這其中就包括技能培訓、思想培訓、市場培訓、思維培訓和政策扶持。如果不能有效實現從“培訓”到“培育”的轉變,鄉村實用人才的隊伍建設就無法實現更大的發展。

三是吸收各類實用人才。研究制定中長期“鄉村實用人才計劃”吸收和引進各類人才充實鄉村實用人才隊伍。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新形勢下,要抓住有利的時機,創造各類適宜的條件,大力吸收和引進各方面的人才(工商界、農業高技術高技能、市場推廣、機關黨建等人才資源,不斷壯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大量吸收涉農大中專畢業生,通過網上招聘會、人才交流大會、赴外招引人才活動等各種形式,鼓勵我市的涉農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吸收涉農院校畢業生為農村實用人才。

(二)不斷加強鄉村生態環境治理。

一是加強宣傳提高環境意識。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多形式、多層面地進行宣傳城鄉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意義。通過第三方服務建立村中的物業管理組織,加強垃圾中轉站、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全權負責管理村清潔衞生工作,逐步形成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及長效管理機制,使農村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

二是大力推進建設生態文明。積極推進農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綠色產業,培育觀光休閒、農耕體驗、健康養生等“美麗經濟”。培育一批集生活、生產、生態於一體的鄉村田園綜合體、村落風景區、旅遊風情小鎮,打造一批美麗小鎮、美麗村莊、美麗庭院、美麗田園,讓美麗鄉村成為農民幸福生活的宜居家園和市民休閒養生養老的生態樂園。

三是深入開展鄉村環境整治。鞏固農村環境衞生綜合整治,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進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完善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加強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實施碧水藍天工程,推廣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強重要水資源流域整治和保護,保護好飲用水源。

(三)不斷推進鄉村農業體系建設。

一是加快完善現代農業融合體系框架。繼續推進種植業、養殖業、園林特產業蓬勃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梅花鹿、東遼黑豬、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優化結構,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加快推進與企業合作,開展產業融合試點示範,整合集中連片原料基地、加工園區和物流配送基地,打造一批區域性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示範區,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及模式。

二是加快實施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框架。提高黑土地和高標準農田的保護和建設,發展科學施肥,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水灌溉工程建設,提高耕種機械化使用率,全面提升田地、水利、道路、山林、電力等設施建設和改造,提高耕種質量。按照各地資源稟賦特點,注重分工協作,避免浪費資源環境,禁止在不適合區域發展相應產業。藉助部分鄉村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民俗旅遊的發展契機。注入文化景觀元素,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遊,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田園人文鄉村旅遊產業鏈,創建一批特色小鎮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服務體系框架。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模式,加快農產品電商化和物聯網工程的建設,圍繞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基地、流通市場等地,建設一批可清洗、分裝、預冷、儲藏、加工的設施,擇優選擇和推介一批有基礎、有實力、有意向的中小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採購等方面開展合作,完善產業分工協作,促進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競爭力新優勢。

講鄉村振興故事做奮進有為青年心得5

不知不覺之間,我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風風雨雨,生命成長的意義也在不知不覺的生活之中體現出來,或許成長之中一直伴隨我的,是奮鬥!

詮釋着奮鬥的意義的正是我們的成長,人從降生到衰亡,都伴隨着奮鬥的過程,那或許偉大或許渺小的奮鬥。從年幼的咿呀學語,到現在的努力學習。這一切都伴隨着奮鬥的過程,滲透着奮鬥的腳步。似乎人成長的歷史,就是一部奮鬥的歷史。

小時候,奮鬥似乎是個很渺茫的詞。雖然身邊總是環繞着奮鬥,但真正要理解奮鬥的含義,似乎卻又無從説起。要想把奮鬥付諸於實踐之中,更是又顯得離我們那樣遙遠,只是在腦海中不知不覺印下了奮鬥的影像,但還是僅僅的一個模糊的剪影,沒有更深刻的含義。

後來,或許年齡的增長使得我和奮鬥的關係拉近了許多,過去遙不可及的奮鬥,似乎已不再那麼遙遠。但卻沒有切實的深入我們的生活,奮鬥雖然不算觸手可及,但已經或有或無的接近了我們,體現在了方方面面。奮鬥的意義似乎更加明瞭,只是還有一層隔膜橫在了我們之間。

而現在,奮鬥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更深入的鑲入了我們心中,表現得也更加真切。或許奮鬥正是生命的含義,詮釋着生命的意義。奮鬥的過程是滲滿着汗水的路,一條需要堅持走到底的路。

人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夢想的一生。之所以長久的奮鬥是因為有一生的夢想。人都是因為或許偉大或許渺小,或許很近或許很遠,或許簡單或許困難的夢想和目標而生存的。而動力,正是我們不懈的奮鬥和努力。

奮鬥伴隨着我們的長大而成長,他緊跟我們走過的每一步,給我們理想,給我們磨礪,給我們信心。更重要的不是理想和目標能否實現的結果,而是我們努力和奮鬥的過程。奮鬥需要我們用內心去感悟去聆聽。奮鬥是必須的,也是我們不可缺少的,真正的奮鬥是精彩的,是明豔的。

每個人都在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雖然路不同,但無論是誰,都在努力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