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心得吧。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1

暑假裏,朵朵老師建議我們讀《朝花夕拾》,我帶着對魯迅先生的敬佩讀完了這本書。文中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句句實話。他希望用文字來改變國民精神。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在前面一部分花大量的筆墨描寫百草園樂趣橫生的景象,油蛉在這裏低吟淺唱,蟋蟀也在彈琴奏樂,一派自然美好且輕鬆自在的景象,可見他的童年並不乏味,很天真爛漫熱愛自然。而這一切在“三味書屋”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生活變得枯燥、嚴肅、無味,與百草園形成鮮明對比,為此魯迅不得不自己找樂子,偷偷跑到花園玩,當先生讀書入神時,便在地下畫畫……隱藏在這之中的,是對教育制度的不滿,對扼殺兒童天性的批判。相比之下,我們如今的課程是如此豐富。

《阿長與山海經》中不覺陷入深思,總感覺作者筆下的長媽媽雖然迷信,有麻煩的禮節,但卻很偉大。別人不肯做的、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睡姿“大字形”卻表現了,長媽媽樸實,更體現了作者對長媽媽的特殊情感。

《父親的病》這一篇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文中提到了幾位“名醫”,而我對他們的行為很是鄙夷。魯迅的父親患水腫,請兩位名“神醫”來看病,診金出奇的高,開了許多“昂貴,無用”的藥,而他們看病時卻敷衍了事,並漏出貪婪的神態,就這樣,魯迅的父親最終走向了死亡。

而那位“神醫”騙人錢財,對父親的死,也沒有盡到職責,實在可惡。昏庸、無用,導致一個生命終結,害人的“神醫”還在貪圖享樂,絲毫不感到慚愧羞恥。

如此的社會,引發我們一些深思。魯迅用他的筆,拆穿假面,使生活在迷霧中的人們恍然大悟。

童年,本是美好的,而在那個腐朽的社會,卻是黑灰。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2

在回憶中拾起過去,在閲讀中收穫成長。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無意中看見一本封面淡藍而邊角已泛黃的小書,好奇地抽出這本書,原來是我闊別多年的好友——《朝花夕拾》。上次與這位好友遇已是數年前,那時尚年幼的我讀來只覺無味,更無心得可談,但冥冥之中又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感讓我對它念念不忘,再去尋時已不知去向,卻不曾想在此“重逢”。

現在讀來,與先前的感覺又有所不同,原來那種不可名狀的情感彷彿隨着我的成長一點點地清晰起來。或許正是作者在“狗、貓、鼠”中嚴謹而不失童趣的仇貓理由,喚起了我記憶深處那片沉睡的光陰,想起那時常戲弄吵鬧的小花貓,把小狗掉下的牙種在土裏祈禱着長出一樹小狗追着大狗。鵝在屋檐上又跑又跳的種種童年趣事,現在想起仍忍俊不禁。再讀到作者在百草園中的愜意與自由,又他讓我眼前浮現出當初那個在田間追蝴蝶、採野花、躲蜜蜂的小女孩來。我幾乎忘了,那就是童年啊!

又或許是“阿長和《山海經》”中作者對一本圖畫的迫切渴望,讓我意識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多麼幸福的時代。讓我想起那些被人們蹂躪後隨手一丟的書本,想起那些被人們玩厭後扔在一旁的圖畫,想起那些蜷縮在黑暗角落的被遺棄的玩具。先生曾經夢寐以求的一本簡單的圖畫書竟成如今我們不屑一顧的舊物。也許我不該用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衡量如今人們做法的對錯,但我們手是否正的在充裕的物質海洋中丟棄了我們的初心?一份關於求知,關於不棄的初心。我在先生的書中讀到閲讀的初衷,讀懂閲讀中收穫不止知識,真正的成長。

《朝花夕拾》中,作者無非想在紛擾的現實中尋找那些嫻靜罷了。而現實又是如此蕪雜,於是先生索性在回憶中抄出了這篇散文集。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朋友,如果蕪雜的現實令你無所適從,不妨造訪一次回憶,因為總有那麼一個片段,會撥動你最堅強又最柔弱的心絃,漾起一潭微波,告訴你只要舉步前進,希望就會從腳下延向遠方。

合上書本後的千頭萬緒匯於筆尖,詮釋着我眼中的《朝花夕拾》。在先生的回憶中拾起我的童年,在怡人的閲讀中收穫成長。回憶固然珍貴,而現實是面向未來的,我們應活在當下,為日後夕拾朝花的美麗而不懈努力!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3

今天,我看了一本名書,叫《朝花夕拾》作者是魯迅,在魯迅先生筆下的文章都是赫赫有名的,比如我們學過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等,朝花夕拾是一篇散文,而且是唯一一本散文集,是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不同的生活經歷體驗的文字,是回憶性散文。

《朝花夕拾》其中有一篇叫五猖會,講的是魯迅先生小時候和小夥伴一塊去看戲,當時還沒有電視機,但是魯迅先生的爸爸不讓他去,要讓他背完書在去看戲,然而,魯迅先生現在只能記住那首詩的前四句,當時有人説讀,《鑑略》比讀《千字文》《百家姓》有用的多因為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消息,知道從古到今當然是好的,但是魯迅先生當時不是這麼認為的,因為魯迅先生一個字也聽不懂,魯迅先生過了一會去他父親的書房找他父親背書,魯迅先生就一口氣背完了,夢似的就背完了,他的父親就讓他和他的小夥伴去看戲了。

但是魯迅先生坐在船上很不高興,魯迅先生為什麼不高興呢?因為魯迅先生到現在還詫異他的父親為什麼要在那時候讓魯迅先生背書。

我讀了這篇文章之後深感大悟,魯迅先生當時還是很聰明,我們寫作文也一樣,要敢於這樣不顧利害,大膽的直?G胸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要害怕,現在也一樣,老師讓我們背英語單詞,為了讓我們瞭解外國語言,等着長大以後去外國就不用和外國人交談那麼困難了,老師讓我們背古詩,是為了讓我們瞭解作者當時的心理感受,老師讓我們背歷史知識,為了讓我們瞭解我們國家古代的時候為什麼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當時為什麼打不過八國聯軍?因為我們國家閉關鎖國,學習不到外國的知識,不懂什麼是洋槍大炮。當時,我們國家流行着這樣一句話:落後就要捱打,背古文,背古詩,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精髓。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4

暑假中,我讀了一本頗有趣味的散文――《朝花夕拾》,在不知不覺中,就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我最親密的朋友,一個似曾相識的老友。

《朝花夕拾》,聽名字就有一種很深奧的感覺。“朝花”,“夕拾”,分開來讀,“朝”對“夕”,“花”需“拾”,早晨的花傍晚拾起來,又反覆的去讀,一遍又一遍,好像漸漸明白了,這寫的是作者年輕時候的一些事情。從“朝”到“夕”,寫出了時間的遷移。

初讀《朝花夕拾》,只是對其表面有所感觸,細讀品味,便覺得另有一番風味。這本書主要寫了作者魯迅的童年生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字面上就覺得有一股仙氣,能夠讓人浮想聯翩,有一種遙不可及的感覺,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深刻的。

百草園是作者魯迅家的一個園子,不過早已賣給朱文公的後代了,但這可是作者小時候的樂園,充滿了童趣,你看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紫紅的桑葚,無一不是鄉下的田園風光,這或許就是作者所羨慕的一種生活吧,就像閏土那樣可以捕鳥的生活。

三味書屋,聽名字讓我想起了三昧真火,可想而知是多麼的“兇猛”,它是作者學習的書塾。印象深刻的是那教書先生,嚴厲的好像隨時就要噴三昧真火一樣,俗話説得好,嚴師出高徒,想必正是這樣,才成就了魯迅這個偉人吧。

三味書屋中的“仁遠乎哉我欲人斯仁至矣”“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上九潛龍勿用”“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芽橘柚”這些煩躁無味的古文使人感覺到了封建社會的那種私塾的嚴肅和教書先生對孩子們的嚴厲,在那裏似乎沒有一點樂趣,這完全是一個孩子所待不住的地方,沒人能想到像作者這麼一個讓人感到貪玩的孩子竟能承受得了,這也許就是毅力吧。

在百草園中還有一個人大家彷彿也會記得,誰呢?長媽媽。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説的美女蛇,那是一個神奇的故事,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葫蘆娃》中的蛇精,是不是和她一樣美呢?

説起長媽媽,又不得不提那本《山海經》了,它可是作者的寶書。你能想象的到一個不識字的人竟然能買來書?恐怕連記住名字都很困難!也難怪她把《山海經》記成了“三哼經”,這也可見長媽媽對作者真摯的愛。

讀了這本書,我才真正的明白了,為什麼人們稱魯迅為文學巨匠,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他的作品。就拿《朝花夕拾》這本書來説,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作者也暗寫了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這本書真實反映了作者在用筆和敵人作鬥爭的過程,在當時那樣的社會,能有這種勇氣的人也真是難得,他擁有大的力量――一種能夠傷人於無形的力量,他就是魯迅,人們心中永遠的文學巨匠。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5

《朝花夕拾》是魯迅對舊事的回憶,但卻同時夾雜着其他情感,他用尖鋭的筆觸去抗擊封建社會的一些現象,特別是《二十四孝圖》一文,它本為古代人民宣傳“孝心”的故事集,但是其內容卻又透露出封建時代人民思想的無知,愚昧以及對兒童的壓迫和殘害。魯迅幼年時期也是抱着“百善孝為先”思想,但是成年之後的魯迅也明白的“孝順”太難以達成,也慢慢接觸到了封建社會愚孝的虛偽和殘酷。

魯迅在寫“郭巨埋兒”時給我的觸動很大,孝是中國千百年的文化思想,生為子女,回報父母本是理所當然,但是郭巨埋兒卻顯得及其無知。就算是出於對母親的孝順,他對兒子的所作所為也是慘絕人睹,他的妻與母也沒有阻止他的所作所為,試問這是孝心的表現嗎?顯然不是,相反,這更像是一種自欺欺人,甚至説不定郭巨以後買能埋掉妻子與母親。

荒。唐的鬧劇在郭巨得到了上天的賞賜後結束了,不得不感慨,郭巨是何等的迂腐,縱然自己貧窮,但他扼殺的確實祖國的花朵,換句話説,他自己生為一個男人,不能養家餬口,反而以這麼極端的手段,這不是他卑鄙,陰暗的一面嗎?不會去努力,依靠上天的賞賜去生活,他這一生還有什麼可以被人傳誦的呢?説不定,等到他的兒子長大以後,回憶起當年父親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很難否定他不會實行一些極端的手段,而其後果難以想象。

再説到當時的孩童,魯迅也為他們充滿了憐惜和擔憂,生活在動亂的年代,沒有精美的書本可以閲讀。和歐美的孩子相比確實很可憐,但是不得不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愚孝沒有了,代替的確是無孝,孩子的困頓感沒有了,但是過於豐富的物質生活,卻使得他們開始空洞,如果《二十四孝圖》所反映的孝是一種過分的孝,那麼現在的這種思想讓其一去不復返,因為追名逐利的人忘記了孝的存在,這又是古今思想的矛盾。

作為2世紀的人,我認為我們既不要做一個無孝的人,也不能做一個一味模仿《二十四孝圖》的人,理智的去對待孝,相比才會最自然的表達出來。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6

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性敍事散文,選自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描述了作者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繪圖《山海經》的感覺之情,充滿了尊敬與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的時光的深切懷念。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

至今,作者回想起長媽媽的那些事情,還覺得很麻煩、很煩人。一開始,作者就不是很喜歡她,直到《山海經》的到來,竟使得作者對她有了敬佩之情。

書裏的長媽媽,不就跟我們自己的媽媽一樣嗎?在小時候,這也不讓動,那也不讓動的媽媽;喜歡嘮叨的媽媽;喜歡講道理的媽媽。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吧,那時候的我玩性很大,總是碰碰這,動動那,一點都不安分,媽媽為此都不知道説過多少次,為了不讓好動的我受傷,愛嘮叨的她定下了一堆規矩,如:開水瓶千萬不能碰;到別人家不能亂動東西;不要論人長短;不能在公共場合大聲説話……但那時的我對這些規矩是牴觸的,都不知道為此對媽媽發了多少次脾氣。到現在,我感到很愧疚

其實,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表達愛的方式更不一樣。比如説我們身邊的媽媽,也許有的温柔,有的脾氣會有些暴躁……但是,不論她們是怎樣的性格,肯定都是深深的愛着自己的孩子,而我們呢,要去理解她,並且學會感恩,要讓她們知道,我們也愛着她們……

這就是我讀了這篇文章的感悟,好好愛自己的媽媽吧!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7

魯迅先生的文字,我一向認為晦澀難懂,經常淺嘗輒止,不求甚解。但他的《朝花夕拾》,卻給我一番別樣的美。

風景如畫的百草園,意趣盎然的五猖令,是魯迅童年生活不可磨滅的一部分,然而,這“美”之中,總摻雜着一些風波:美女蛇的故事使其忐忑不安,心情急切地去看五猖令卻無奈地被父親攔阻。在使人莞爾一笑之餘,更能感受魯迅那顆充滿妙趣的童心。

《朝花夕拾》中更深層次的方面,是引發了人們對人性之美的思考:原本因害死隱鼠被魯迅仇視的長媽媽,卻費盡心思地買來了《山海經》。儘管她睡姿醜陋、拘泥禮數……可她卻有如此“偉大的神力”,實屬難能可貴;那位留着八字須,戴着眼鏡的藤野先生,在那個國人被隨意欺凌的時代,卻踐行了崇高的師德;最為離奇的莫過於《無常》,地獄勾魂的使者白無常,因憐憫自己的寡婦阿姨,竟偷偷放她死去的兒子還陽半刻。這種只有聖人具有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卻出現在鐵石心腸的白無常身上,不禁讓人感到一種温情。

最扣人心絃的是《二十四孝圖》和《父親的病》,童年的魯迅看完《二十四孝圖》後,立志要像故事裏的孝子一樣報答父母,這顆無私的孝心,是無價之寶。最能給我震撼的,是魯迅父親即將逝去時,魯迅希望父親快點離去以免受痛苦糾結的心理,那一刻,我似乎跨越了百年時空,感受魯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份喜怒哀樂。

魯迅先生,似乎永遠緊繃着一張拘束而古板的臉,用犀利的筆鋒刺下一個個直抵人們靈魂深處的尖鋭文字,嚴肅得令人生畏。讀了《朝花夕拾》後,他那冷酷的形象瞬間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充滿童心、熱愛生活、甚至有些孩子氣的魯迅。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路上都是千奇百怪的小蟲子,“我”當時有特別的小,所以上課時都在想各種各樣的蟲子。同時給先生打的日子也是很難過的,先生又特別的嚴厲但先生自己讀書給我們聽的時候,我們則又開始做我們愛做的事情。

並且,長媽媽講的赤炎,美女蛇的故事,所以特別令我我害怕百棗園中的赤炎蛇。

讀完後,我覺得魯迅先生,雖然在回憶自己的往事,但依就寫得栩栩如生,表現以前孩子們的淘氣,愛玩,天真爛漫的心理,所以十分的吸引,讀者的眼球,讓人們不由自主的回憶當時自己的童年。又表現出當時人們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情感,不喜歡讓父母或別人束博自己。並且童年的那些瑣事,也是我們最愛温馨的事,讓我們有了,天天歡樂的心情。

所以童年,是我們永遠愛回憶的“時間段”。讓我們向着自由,向着以前那種温馨感覺,一起去回憶,一起去我們愛的童年,勇敢的去飛,勇敢的去自己的“百草園”。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9

我喜歡的中國作家,除去朱自清、三毛,就是魯迅先生了。這本書當年出版時擬訂的名字是《舊事重提》,想來是魯迅先生嫌題目太直白,便改成了《朝花夕拾》,在此書中,當然也有魯迅先生一貫的諷刺辛辣,但更多的`,卻是一種老年人回憶往事時的脈脈温情。

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藤野先生》,這故事,當時,中國在鄰邦日本的心中的確是一個弱國,可是,當我看到《藤野先生》中的那一段話,便沒有來由地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 讓我想起在郁達夫先生的《沉淪》中,那個在心中默默呼喚着“祖國啊,你怎麼不快點強大起來,你的兒女在這裏受苦那!”的留日少年。這種國人,希望祖國強大而不去努力,只是無助地祈禱,讓人不僅憐憫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頭,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裏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憐,而且,可恨!

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尊重”二字為何意,作者在此則中更着力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為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事實上,魯迅先生留日學醫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為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為目標,着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地“寫為‘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

其次,《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圖》,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原本培養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圖》,竟然在孩子心中留下可怕的陰影,使其覺得“白髮的祖母,是和我不兩立的人”!嗚呼,封建禮教毒害少年,何其之深!

《二十四孝圖》,和《風箏》(《吶喊》魯迅)所想表達的實際大同小異,這可以説是舊中國教育制度上的欠缺,但是,這難道不是中國的弱點所在嗎!

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以筆作槍,字字擲地有聲,這本《朝花夕拾》雖是回憶性的散文集子,但絲毫不改其風貌,對於作品中所指出的舊中國的弊端,我看過後猶觸目驚心,一面慶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國富強的年代,一面又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

在過往的日子裏,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為未來棟樑的我們,怎能不為了中國而去努力呢?從《朝花夕拾》中,我掠見自己的影子,那麼單薄,那麼堅定的影子!

魯迅先生,中國正在崛起!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10

暑假裏我細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鏡吾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

印象最深的情節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經》,三味書屋後面還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裏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蜕。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的無限樂趣。而《阿長與山海經》説的是兒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比如她睡相不好,“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給我講“長毛的故事”,謀害了我的“隱鼠”,給我買來了《山海經》等。刻畫了一位可敬可愛的封建女性的形象,她有着中國勞動婦女的傳統美德,她不僅質樸,而且善良,關愛別人。作者由原來的討厭她,變成敬她愛她。一切感受都是那麼的天真爛漫,令人回味,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份熱情,希望能自由自在的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不過,這正是兒童特有的。

閲讀着作者的童年,字裏行間不時流露出童年的天真爛漫,令人嚮往。這些文章是魯迅先生在逐漸老去的時候寫就的。人將老的時候,回憶起自己童年的點點滴滴,回憶起當初的味道,應該別有一番滋味吧!我們應當珍惜這些回憶、珍惜自己的童年,不斷地去回味,不斷地去領悟,相信有一天,我也會有屬於我自己的一本《朝花夕拾》,你更會有這樣的一本書。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11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我家屬於郊區,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時侯,總去那裏享受着和煦的陽光,秋日裏的習習微風,把那裏的油菜花摘得一朵都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我和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努力得讀書,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兒時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自由,也少了幾分對大自然的熱愛。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那時魯迅的美好童年,讓我們中學的生活得到莫多感悟!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12

今天呢,我欣賞了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魯迅先生的書籍——《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之所以“仇貓”,我認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在小的時候,魯迅先生曾經養過一隻很喜歡的小隱鼠,但是不久之後,長媽媽告訴他小隱鼠在夜晚的時候被貓給吃掉了,因此從那以後特別的討厭貓,儘管後來得知小隱鼠的真正死因——小隱鼠緣着長媽媽的腿要爬上去,被長媽媽一腳給踏死了,但還是很討厭貓,我覺得這件事情在魯迅先生的心裏烙下了印記,以至於他越來越討厭貓,過了那麼多年,在寫《朝花夕拾》的時候還記得這件事情。

目前,我只欣賞了小引與第一篇《狗·貓·鼠》,在這一篇中,魯迅先生主要列舉了貓的罪行以及自己不喜歡貓的原因。我清楚地記得貓的罪行之一是它的性情和別的猛獸不一樣,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到自己討厭了,這才吃下去!!這一舉動使我深深的感覺貓和其他的猛獸不一樣,不,是比其它的猛獸還要兇殘一千倍!!其實,以前,我的觀點和魯迅先生不一樣,我那時認為貓是可愛的,是對人類有益的,而老鼠是可惡的,是讓人憎恨的,我聽我媽媽説過,我妗子是買菜的,每天都會發現一些本來很好的菜在一夜之間被老鼠啃得“漏洞百出”!!實在讓人生氣,而貓正好可以幫助我們去“逮捕”這些“逃犯”,豈不是很好?但是看了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瞭解了魯迅先生心中的貓的形象,我也漸漸的開始對貓產生一種討厭的感覺……

整篇文章都在説貓的罪行,而那些現實生活中的“貓”,又是多麼讓人討厭!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13

初讀魯迅先生的書就像品味一杯淡雅的茶,開始會覺得很平淡無奇,也許還會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可是,如若你反覆回味後,便會覺得齒脣都是餘香,感受到這其中的真諦。讀完這本書,我感受到的都是信念。

站在這樣的一個和平年代去看戰爭年代的魯迅的《朝花夕拾》,我覺得這書中滿含着無奈。一場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卻有些人醒了,他們希望讓周圍的人都能清醒過來然後一起逃出去,可週圍的人卻怎麼也無法喊醒。而魯迅無疑是這早醒的人,他也想喊醒周圍的人,但這卻收效甚微。

即使這樣,魯迅先生卻不願意放棄,從《朝花夕拾》中我看更多的信念。一種堅信着中國能站起來的信念,回顧往昔,也許會有那些惡象,會有那些在封建禮教中掙扎的人們,但這一切必然會過去,在那樣的時候寫出那樣書的人必定有着堅定的信念。

和平時代的我們也需要這種信念。這種信念也許與先輩們想要振興中華有所不同。但我們必需要有信念,因為信念是你一生可以堅守的東西,一生追求的東西。可以想象一個沒有信念的人必然是一個茫然的人,他眼中透出的是迷茫,不知道自己前行的方向,這必然是一件可怕的事。

想到這裏,使我不禁回憶起一件往事。

在國小時,我對數學的“24”點充滿了好奇的濃濃的興趣,可我怎麼也學不好,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可以的。於是,我便開始利用課餘研究“24”點。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學會了如何巧妙計算“24”點了。這證明了,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個目標,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朝花夕拾》中所傳遞的信念給了我很大的啟迪,讓我明白了很多。希望更多的人能從中領悟到更多的道理,指引更多的人在信念的光輝下前行。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14

回到家,從書架裏拿出從未看過一眼的的《朝花夕拾》,對着那個書名發呆。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豔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而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則更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小時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住在一起,那時我時常和樓道里的一些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嬉戲,每次都玩的很開心,以至於每次都忘了時間的匆匆流去,每次都要大人在窗口大喊一聲才會依依不捨的結束遊戲回家。每逢佳節,吃完團圓飯,我們又會聚集在那一片屬於我們自己的空地上,點燃我們早就準備好的小煙花,在火光中,盡情的奔跑着,歡笑着,舞蹈着,體驗着前所未有的快樂。如今,我搬了新家,不在出門和其他夥伴們嬉戲了,而是不停的為學業操勞。每封佳節,也不在出去和夥伴們一起放煙花了,而是站在窗口凝視着那些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的五彩繽紛的“鮮花”,獨自享受着……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書心得15

《藤野先生》中作者藉着筆墨回憶了自己在東京留學的片段回憶,對自己“棄醫從文”的決定做了簡單説明。最讓人感動的是藤野先生和先生之間的師生情。“但不知怎地,我總還時時記起他,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有時我常常想:他的對於我的熱心和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裏和心裏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只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得面貌,似乎正要説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支煙,在積雪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知識的傳授是一時的,態度與行為的影響可以貫穿始終。對魯迅先生來講,藤野先生是一種精神上的鞭策。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師,在我求學經歷中接受過很多老師的幫助,或嚴肅或和藹,或寡言或嘮叨,但是在我心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失去了導師便是失去了方向。

標籤:朝花夕拾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