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通用17篇)

在現實認知觀的基礎上,對其描寫成非常態性現象。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通用17篇),歡迎大家參考!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通用17篇)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

愛因斯坦16歲那年,由於整日同—羣調皮貪玩的孩子在—起,致使自己幾門功課不及格。—個週末的早上,愛因斯坦正拿着釣魚竿準備和那羣孩子—起去釣魚。這時,父親攔住了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説:“愛因斯坦,你整日貪玩且功課不及格,我和你的母親很為你的前途擔擾。”

“有什麼可擔憂的,傑克和羅伯特他們也沒及格,不照樣去釣魚嗎?”

“孩子,話可不能這樣説。”父親充滿關愛地望着愛因斯坦説,“在我們故鄉流傳着這樣—個寓言,我希望你能認真地聽—聽。”

“説有兩隻貓在屋頂上玩耍。—不小心,—只貓抱着另—只貓掉到了煙囱裏。當兩隻貓從煙囱裏爬出來時,—只貓的臉上沾滿了煙灰,而另—只貓的臉上卻乾乾淨淨。乾淨的貓看見滿臉黑灰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又髒又醜,便快步跑到河邊洗了臉。而黑臉貓看見乾淨的貓,以為自己的臉也是乾淨的。結果,嚇得其他的貓都四下躲避,以為見到了妖怪。”

“愛因斯坦,誰也不能成為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自己的鏡子,天才也許會照成傻瓜。”

愛因斯坦聽後,羞愧地放下魚竿,回到了自己的小屋裏。從此,愛因斯坦時常用自己作為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人生的璀璨光芒。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2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旁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説,“我和我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囱。那煙囱只有踩着裏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着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囱,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囱裏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着説:“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髒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裏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囱時乾乾淨淨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乾淨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説,“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羣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3

愛因斯坦的成功,首先應歸功於他正確的思考和創造力。

有一次,大發明家愛迪生滿腹怨氣地對愛因斯坦説:“每天上我這兒來的年輕人真不少,可沒有一個是我看得上的。”

“您斷定應徵者合格或不合格的標準是什麼?”愛因斯坦問道。

愛迪生一面把一張寫滿各種問題的紙條遞給愛因斯坦,一面説:“誰能回答出這些問題,他才有資格當我的助手。”

“從紐約到芝加哥有多少英里?”愛因斯坦讀了一個問題,並且回答説:“這需要查一下鐵路指南。”“不鏽鋼是用什麼做成的?”愛因斯坦讀完第二個問題又回答説:“這得翻一翻金屬學手冊。”

“您説什麼,博士?”愛迪生打斷了愛因斯坦的話問道。

“看來我不用等您拒絕,”愛因斯坦幽默地説,“就我宣佈落選吧!”

愛因斯坦從自己的切身體驗出發,強調不能死記住一大堆東西,而是要能靈活地進行思考。

愛因斯坦認為,正確地進行思考,是追求機會至關重要的條件。

小時候的愛因斯坦一點也看不出來有什麼天才,到3歲的時候,還不會講話。6歲上學,在學校裏成績非常差,一上課就是被批評的對象,老師還説他永遠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出息。大家一致認為他是一個天生的笨蛋。

但,愛因斯坦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獻身於解決“那廣漠無垠的宇宙”之謎。15歲那一年,由於歷史、地理和語言等都沒有考及格,也因為他的無禮態度破壞了秩序和紀律,他被學校開除。

愛因斯坦非常重視思考和想像。他説:“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包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16歲時,他喜歡做白日夢,幻想着自己正騎在一束光上做太空旅行,然後思考:如果這時在出發地有一座鐘,從我坐的位置看,它的時間會怎樣流逝呢?

從此,他開始了他的科學遠征。他設計了大量理想實驗,提出了“光量子”等模型,為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靈活地進行思考對一個人的成功是非常必要的。抱持“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思想,才能不斷地提出問題,並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逐漸邁向一個個人生的高峯。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4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這個當年被校長認為“幹什麼都不會有作為”的笨學生,經過艱苦的努力,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創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現代最傑出的物理學家。

1879年3月14日,一個小生命降生在德國的一個叫烏爾姆的小城。父母為他起了一個很有希望的名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看着他那可愛的模樣,父母對他寄託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就開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開始學説話了,已經三歲的愛因斯坦才“咿呀”學語。後來,愛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兩歲的瑪伽已經能和鄰居交談了,愛因斯坦説起話來卻還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後語……看着舉止遲鈍的愛因斯坦,父母開始憂慮。他們擔心他的智能是否會不及常人。直到10歲時,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學。可是,在學校裏,愛因斯坦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嘲笑,大家都稱他為“笨傢伙”。學校要求學生上下課都按軍事口令進行,由於愛因斯坦的反應遲鈍,經常被教師呵斥、罰站。有的老師甚至指着他的鼻子罵:“這鬼東西真笨,什麼課程也跟不上!”

一次工藝課上,老師從學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張做得很不像樣的木凳對大家説:“我想,世界上也許不會有比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鬨堂大笑中,愛因斯坦紅着臉站起來説:“我想,這種凳子是有的!”説着,他從課桌裏拿出兩個更不像樣的凳子,説:“這是我前兩次做的,交給您的是第三次做的,雖然還不行,卻比這兩個強得多!”一口氣講了這麼多話,愛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驚。老師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裏不知説什麼好。

在譏諷和侮辱中,愛因斯坦慢慢地長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盧伊特波爾德中學。在中學裏,他喜愛上了數學課,卻對其餘那些脱離實際和生活的課不感興趣。孤獨的他開始在書籍中尋找寄託,尋找精神力量。就這樣,愛因斯坦在書中結識了阿基米德、牛頓、笛卡爾、歌德、莫扎特……書籍和知識為他開拓了一個更廣闊的空間。視野開闊了,愛因斯坦頭腦裏思考的問題也就多了。

一天,他對經常輔導他數學的舅舅説:“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間裏振動着的電磁波呢?”舅舅用異樣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許久,目光中既有讚許,又有擔憂。因為他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的這個問題非同一般,將會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動。此後,愛因斯坦一直被這個問題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愛因斯坦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報考瑞士蘇黎士大學。可是,他卻失敗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後的他沒有氣餒,參加了中學補習。一年以後,他獲得了中學補習合格證書,並且考入了蘇黎士綜合工業大學。這時的他,已經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準備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課外閲讀和實驗室裏。教授們看見他讀和學習無關書、做和考分無關的試驗,非常不滿和生氣,認為他“不務正業”。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經濟危機爆發,由於他是猶太人血統,又沒有關係,沒有錢,所以只好失業在家。為了生活,他只好到處張貼廣告,靠講授物理獲得每小時3法郎的生活費。這段失業的時間,給了愛因斯坦很大的幫助。在授課過程中,他對傳統物理學進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對傳統學術觀點的猛烈衝擊。經過高度緊張興奮的五個星期的奮鬥,愛因斯坦寫出了9000字的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狹義相對論由此產生。可以説,這是物理學史上的一次決定性的、偉大的宣言,是物理學向前邁進的又一里程碑。

儘管還有許多人對此表示反對,甚至還有人在報上發表批評文章,但是,愛因斯坦畢竟還是得到了社會和學術界的重視。在短短的時間裏,竟然有15所大學給他授予了博士證書,法國、德國、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著名大學也想聘請他做教授。當年被人們稱為“笨蛋”,“笨東西”,認為無法成才的愛因斯坦,終於成了全世界公認的、當代最傑出的聰明人物。由“醜小鵝”變為“白天鵝”,這説明了什麼呢?

我想,愛因斯坦的話是最好的答案。當許多年輕人纏住他,要他説出成功的祕訣時,他信筆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並解釋道:“A表示成功,x表示勤奮,y表示正確的方法,那麼z呢,則表示務必少説空話。”許多年來,愛因斯坦的這個神奇的成功等式一直被人們傳頌着。從愛因斯坦的奮鬥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正是勤奮、正確的方法和少説空話使愛因斯坦由笨頭笨腦變為巨人的。

可見,一個人不聰明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先泄自己的氣。只要你肯為你的目標付出艱辛的勞動,並配合正確的方法,就一定會得到成功女神的酬勞。許多在事業上有成就的人,在童年時代、少年時代並不一定能顯出鋒芒畢露的優勢,相反,他們卻太平凡,甚至顯出遲鈍、愚笨的樣子,常常要被周圍的人嘲笑、譏諷。如果因為自己笨就灰心喪氣,不再努力,那不是將自己潛在的才華、能力都扼殺在搖籃中了嗎?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每一個人在生命的長河中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座。如果你覺得自己笨,那是因為你還沒有尋找到你自己的星座。正如愛因斯坦對別的事物遲鈍,卻對物理和數學特別喜愛一樣,當你找到自己的星座時,你定會放射出與眾不同的異彩。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5

假若沒有孜孜追求的一種志向,假若不去探求客觀世界裏那個在藝術和科學領域裏永遠達不到的境界,那麼在我看來,再長的人生也是沒有意義的。

俗世之人所努力追求的一切——財產、虛榮、奢侈的生活,我都不屑一顧。我從來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的唯一目標,這種倫理的基礎,可以説與動物無異。

指引我前進,並且不斷地鼓舞我去創造生活和正視生活的,是真、善、美。

生活百味來源於自然界,而堅強的個性卻來自一個人的自我努力。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我自己的本性使然。現在經常有一些品格高尚的人憤然棄世,以致我們對於這樣的結局不再感到震驚和奇怪了。然而要做出死別的決定,一般都是由於無法適應新的生存環境,感到內心絕望而了結自己的生命。今天,在精神健全的人中間,極少發生這種事情,偶然出現的例外發生在那些最清高、道德最高尚的人身上。也許我們並不知道,什麼才是生活中最有意義的,正如終生都遊蕩於水中的魚兒,不是對水的世界也一無所知嗎?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6

愛因斯坦對學生説:“有兩個從煙囱中爬出來的工人,一位很乾淨,一位很骯髒,請問,他們當中誰會去洗澡?”

一位學生説:“當然是骯髒的工人。”

愛因斯坦反問道:“是嗎?乾淨的工人看見骯髒的工人,他的確會覺得很骯髒;骯髒的工人看見乾淨的工人,就不這麼想了。我想再問你們,他們中的誰會去洗澡呢?”

另一位學生信佛知曉了答案:“因為乾淨的工人與骯髒的工人對視,以為自己也是骯髒的;而骯髒的工人看見乾淨的工人很乾淨,就會以為自己也是很乾淨的。所以,乾淨的`工人會去洗澡。”

在場的學生都贊同這個答案,然而愛因斯坦卻笑説:“答案仍然是錯的。理由很簡單,兩個工人從煙囱裏爬出來,怎麼可能一個工人乾淨而另一個工人骯髒呢?”

如果人們一直都在預先設定的框架下運用表面的邏輯思考問題,那麼社會將根本無法獲得發展,人類亦將止步於當下。

探尋真理的人們,讓我們把思索變得更加膽大吧!

真理是超脱一切現象而存在的,要尋求到真理,往往需要從預先假設的思路和習慣中脱離出來。

然而人們往往被很多最為簡單和表面的邏輯所矇蔽,不願意花心思多想,向事情本質進一步靠攏。

那些發現了真理的有識之士,往往就是多了那麼一些思考,大膽地拋開了一些常規邏輯。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7

1900年,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郎克和兒子一起在自己的花園裏散步,他神情沮喪,很遺憾地對兒子説:“孩子,十分遺憾,今天有個發現。它和牛頓的發現同樣重要。”原來,他提出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

他沮喪的原因,是因為這個發現推翻了他一直崇拜井虔誠信奉為權威的牛頓理論、為了不侵犯權威,他終於宣佈取消自己的假設。

人類本應因權威而受益,卻不料竟因權威而受害,普朗克教授自己也許沒有想到,他這一猶豫,使物理學理論停滯了幾十年。

與普朗克教授不同,愛因斯坦卻敢於衝破權威聖圈,大膽突進,讚賞普朗克假設並向縱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假説,奠定了量子力學的基礎。那一年,他才26歲。隨後,愛因斯坦又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了一個更偉大的權威。

兩種人,兩種性格,兩種表現,造成兩種結果。如果普朗克能像愛因斯坦一樣,不迷信權威,而是勇敢地向前人挑戰。那麼,愛因斯坦所取得的成果,或許應該記在普朗克名下了。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8

我在經濟學界交往的人中,名氣最大的是何廉。何廉原來是農本局的局長,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國際知名。何廉後來在美國去世,去世前用英文寫了回憶錄,中文翻譯了,我的一個朋友好不容易找來拿去複印。這裏面有講到我,很好玩。他説:我們在四川成都成立了一個大辦事處,派周耀平(我的原名)任副經理,周耀平是一個很能幹的人,大學畢業在上海的銀行工作過,富有經驗。這個事情我都忘掉了。

打完仗,何廉到美國,我也到美國,他到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教授,愛因斯坦也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教授。他跟我説:“愛因斯坦現在空閒得不得了,想找人聊天,你高興跟他聊天嗎?”我説:“當然很高興。”這樣就兩次去訪問愛因斯坦。我們是一般的談話,當時的國際形勢,當時美國發生的情況,隨便講講。為什麼我會把這個事情忘掉呢?因為談話內容沒有特點。這是一個遺憾的事情。也不可能有特點,因為他的研究方向跟我不一樣。

愛因斯坦住在普林斯頓,我住在紐約,因為美國的交通方便,紐約火車站有五層,我就問火車站的人要一張火車時間表,他説沒有。我是外行,他們的火車像電車那樣開的,沒有時間表。那個時代,火車辦得非常好,我回來帶了一本美國鐵路地圖。美國有一個鐵路時代,後來才有公路時代。

我跟愛因斯坦談過兩次,只是隨便的聊天,沒有學術性的,所以我就不放在心上。愛因斯坦的學術我不懂,我的專業跟他又不一樣,就是普通的朋友。小輩就説:“你多少年都不講愛因斯坦的事情。”我説:“我忘掉了。”見愛因斯坦可能是1947年。

愛因斯坦的物理學我一竅不通。我的印象就是他的人非常好,生活也很隨便。我們在銀行界,穿衣服都很講究,他在大學裏,大學的風氣跟銀行不一樣,大學教授穿衣服馬馬虎虎的,他穿的衣服還沒有我講究。他沒有一點脾氣和架子,給我的印象非常好,我們侃侃而談,沒有任何架子。他不是講話滔滔不絕的人。

他在物理學上的創造,思想要跳過一個屏障,原來舊的公式不能限制他。許多人被舊的公式限制了,就不能發展了。能量怎麼變成物質呢?這個概念不得了,他從數學裏提出來的,不是從實踐裏提出來的。先有理論,後有實踐,這就改變方法了,在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説愛因斯坦是思想家。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9

1917年,愛因斯坦發現廣義相對論方程的宇宙解不穩定,據此宇宙要麼收縮要麼膨脹,這與當時天文學界流行的穩態宇宙説相牴觸。為解決此問題,他在方程中加了一個宇宙常數項,使其宇宙解變為穩定。不料美國天文學家哈勃在1929年通過天文觀測,發現宇宙是在膨脹。愛因斯坦在事實面前坦然認錯説:加入宇宙常數項是“一生中最大的失誤”。此事在他身後又有戲劇性發展,容後再議。

愛因斯坦完成廣義相對論後再接再厲,致力於探索萬物之理“統一場論”,終其後半生矢志不渝。在當時基本粒子實驗數據不足的條件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愛因斯坦知難而進,屢敗屢試。1929年他又提出一個萬物之理新版本。那時他的廣義相對論預言早就為天文觀測證實,頭頂諾貝爾獎光環的愛因斯坦聲譽如日中天,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明星。萬物之理新版本消息透露後,媒體大肆渲染。《紐約時報》頭版聳人聽聞的標題:“愛因斯坦將所有物理學歸結為一個定律”。《時代》雜誌進行專訪,以他的相片作為封面。其他報刊紛紛跟進,對愛因斯坦的崇拜達到宗教狂熱。但科學不是靠吹捧出來的,理論必須言之成理持之有據,才能為同行科學家所承認。具有“上帝之鞭”雅號的29歲青年物理學家泡利敢於挑戰權威,他對愛因斯坦説:你的這個理論是純數學的,與物理現實無關。他預言:“在一年內你會放棄。”愛因斯坦果然不到一年就放棄了這個新版本。但他並未死心,在1931年1月和10月又提出兩個更新版本的萬物之理,不幸也都以失敗告終。愛因斯坦終於公開認錯,他戲謔地對泡利説:“到底還是你對,你這個小淘氣!”那時泡利尚未得諾貝爾獎,愛因斯坦在這位年輕後輩面前坦然認錯,體現出虛懷若谷的大師風範。

在和玻爾等人的論戰中,愛因斯坦説過一句流傳甚廣的名言:“我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意思是他不贊成量子論機率解釋。在長述二十多年的論戰過程中,愛因斯坦堅持此立場。但越來越多的精確實驗證明量子論的結果正確,使之成為有史以來最精確的理論。在事實面前,愛因斯坦有所省悟,他在1953年10月12日致波恩的信中表示支持機率解釋。

人們盛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方程的真和美,殊不知他在十年探索過程中屢遭挫折,迷途知返,不斷改正錯誤,最終才得到正確的方程。“失敗為成功之母”,此之謂也。

語云:君子之過如日月之食。意思是君子犯錯無損其光輝,但有一前提,必須認錯改過。愛因斯坦深諳此理,身體力行。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0

有一次,愛因斯坦請教數學家明可夫斯基:“一個人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和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作出自己傑出的貢獻呢?”

明可夫斯基笑而不語,而是接着他朝一個建築工地走去,並且徑直踏上建築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築工人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導師弄和一頭霧水,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認真地説:“看到職馬,只有這樣才能留下足跡。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涉足的地方,你別想再踩出腳印……”愛因斯坦沉思良久,若有所悟。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後來終於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自己的閃光足跡:創立了相對論,成為現代物理學奠基人;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譽為“世紀偉人”。

對於自己的成就,愛因斯坦曾多次提到明可夫斯基的那一段話,表示了無限的敬意,並意味深長地説:“如果一生都只在模仿前人,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進步與發展根本無從談起。”

法國作家司湯達説過:“一個具有天才的稟賦的人,絕不會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無疑,愛因斯坦就是這樣的一個絕佳典範。其實,唯有敢於推陳出新,另闢蹊徑,才能讓你與眾不同,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1

1899年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就讀時,他的導師是數學家明可夫斯基。由於愛因斯坦肯動腦、愛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賞識。師徒二人經常在一起探討科學、哲學和人生。有一次,愛因斯坦突發奇想,問明可夫斯基:“一個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樣才能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卻被問住了,直到三天後,他才興沖沖地找到愛因斯坦,非常興奮地説:“你那天提的問題,我終於有了答案!”

“什麼答案?”愛因斯坦迫不及待地抱住老師的胳膊,“快告訴我呀!”

明可夫斯基手腳並用地比畫了一陣,怎麼也説不明白,於是,他拉起愛因斯坦就朝一處建築工地走去,而且徑直踏上了建築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築工人們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弄得一頭霧水,非常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

“對、對,歧途!”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專注地説,“看到了吧?只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然後,他又解釋説:“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步涉足的地方,別想再踩出腳印來……”

聽到這裏,愛因斯坦沉思良久,非常感激地對明可夫斯基説:“恩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從此,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着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説過這樣的話:“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裏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於是,就在愛因斯坦走出校園,初涉世事的幾年裏,他作為伯爾尼專利局裏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在物理學三個未知領域裏,齊頭並進,大膽而果斷地挑戰並突破了牛頓力學。在他剛剛26歲的時候,就提出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為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閃光的足跡。

那段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啟發了愛因斯坦的創新和探索精神。其實,在人類社會和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各式各樣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等待着人們踩出新的腳印、踏上新的征程。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2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3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稜角的後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説話。一天,家裏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説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裏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但這個小孩子也有讓家長得意的地方。他5歲開始拉小提琴,特別喜歡莫扎特,長大後,在四重奏方面很有造詣,甚至達到了藝術家的完美境地。三四歲穿過慕尼黑最繁華的大街時,第一次給他指明道路,第二次觀察他,他就能先看右方,再看左方,毫不膽怯地穿過去。不到10歲,就能一次用卡片搭起14“層”高的樓房,顯示了他的耐心與毅力。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4

愛因斯坦的拉丁語不錯,但希臘語和現代外國語言則很糟糕,有一次教授看了他的作業後,火冒三丈,斷定他一生絕不會有什麼作為。16歲時,他又受到班主任的嚴厲叱責,愛因斯坦忍無可忍,堅定地向班主任宣佈:我再不會來了。

這次他遇到了一所好學校——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在這裏,既聽不到任何一點命令的聲調,也看不到任何一點培養崇敬權威的痕跡。學生是個別對待的,獨立的、有充分根據的思考比博學更受人重視。戀愛:必須找到共鳴板

愛因斯坦一生有過三次戀愛。第一次是讀大學前,和房東的女兒相愛,發現找不到共鳴,很快結束。第二次和大學同學,這個女孩在受到的中學教育中包括物理學,這在當時的婦女中很罕見。兩人一有空閒就在一起,愛因斯坦稱她是自己思想的共鳴板,但由於父母反對,兩人在生了女兒一年後,才結了婚。1912年,愛因斯坦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堂姐開始戀情,雙方曾刻意中斷了一年的來往,之後,又按捺不住重新開始通信。對待異性,愛因斯坦始終需要的是思想的共鳴板。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5

在愛因斯坦書信中,有他與20世紀著名科學家諸如洛倫茲、薛定諤、居里夫人、普朗克以及其他領域的傑出人物弗洛伊德、羅素、蕭伯納、羅斯福等人的通信。但更多的是他與親朋好友的通信。幽默的語言,現在讀來都令人忍俊不禁。他把親愛的朋友稱為“你這個討厭的傢伙”、“但願今晚我能用魔法把你招來”。有一次,他稱一女士為老太太,那女士來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説用不着巴結他。愛因斯坦在旁邊注了評語,説“哦,哦,好像我是什麼大人物!”

他對女友建議他雨天游泳、晴天跑步不以為然。他説:我已下定決心,若大限一到,就是倒斃,也儘量少用醫療手段。在此之前,將按我罪惡之心的願望任意行動。我日常的生活是:吸煙像煙囱,工作像騾馬。飲食無所顧忌不加選擇,至於散步,只有真正有了愉快的同伴才願意進行。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6

愛因斯坦創立了相對論,其意義極為巨大,但卻沒有多少人弄得懂。他自認為當時真正瞭解相對論的只有 12 個人。

為了解釋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曾作了許多有趣的解説。一位婦女曾問他:“你是否真的相信你的相對論是真的?”愛因斯坦回答道:“我當然相信,但要等我百年之後了。”婦人問: “那又會怎樣呢?”他幽默地答道:“那時,如果我不錯,德國人就會説我是德國人,法國人會説我是猶太人;如果我錯了,德國人就會説我是猶太人,法國人就會説我是德國人。而這樣一來,他們便在使用我的相對論了。”

有一次,一位中年男子請求愛因斯坦解釋他那聞名於世的相對論。愛因斯坦很誠懇地用數學為這個人解釋,但不幸這人不懂數學,於是愛因斯坦只好換一種方式,用極淺顯的語言來説明相對論,但這人仍然不懂。最後,愛因斯坦問那人是不是有丈母孃,那人回答説:“有。”於是,這位天才科學家便很高興的説:“那就成了。假使你剛度過兩個星期的蜜月,到第三個星期你的丈母孃來了,在你那兒住了兩個星期。這前後兩個星期的時間雖然一樣,而你的感覺卻大不相同,這便是相對論。”

一位科學家去拜訪愛因斯坦,當訪客走進他的研究室時,愛因斯坦正匍匐於地,似乎正有所舉動。這位科學家以為他正在檢驗相對論的原理,於是不驚動他,只留神地觀看,那知愛因斯坦匍匐了一會兒,忽然向來客説道:“先生,你能幫助我嗎?我的一張鈔票丟了!”

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大學講課時,正值暑假放假前夕,一個學生問他最近有無新發現的學理,他被逼不過,只好説道:“我有一個發現,西點之間最短的距離是指暑假的開端到暑假的終點,請諸位善用暑假。”此話一出,全體同學鬨堂大笑。

愛因斯坦的勵志故事 篇17

愛因斯坦小時候曾經被老師認為是遲緩兒,所以當老師聽到愛因斯坦的母親希望兒子將來能夠做律師或老師時,都抱以無限的同情,他的老師認為這只是做母親,望子成龍的心聲,事實上這個願望是不可能有實現的一天。

他的老師説對了一半,愛因斯坦長大後,沒有成為老師或律師,而是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而這個成就也是他國小老師所始料未及的成就。

他的老師認為愛因斯坦是遲緩兒,原來愛因斯坦小時候有個習慣,就是每當大人問他問題的時候,他都等一段時間,才回答這個問題,所以大家認為他是心智遲緩的低能兒。但愛因斯坦之所以要過一段時間才回答問題,是因為他認為不能夠隨便回答,必須經過腦中先思考一遍,才能回答,所以大人問他問題,他之所以隔一段時間才回答,是因為他的腦中在思考如何回答,才能比較完整回答問題,而這個時候的愛因斯坦才只是5歲的兒童而己。

當愛因斯坦因為相對論的發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聲名大噪,有次記者問他問題,愛因斯坦回答説,他從不去記憶任何從書本上,就能夠找得到的答案,他的職責就是找尋書本上找不到的答案。而相對論就是書本上找不到的答案,也讓他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事實上愛因斯坦不應該稱為是很聰明的人,而應該説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

聰明的人是反應靈敏、思想敏捷、通權達變的人,而智慧的人卻是懂得作選擇,有化繁為簡的思考能力,能夠分辨事情的輕重緩急,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事情,這就是聰明與智慧的區別。

愛因斯坦無異是個很有智慧的科學家,因為他懂得集中精力,在最有生產力的工作。所以當他任職第一份工作之時,就把全副的精神花在研究相對論方面,所以才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