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範文(精選6篇)

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1

今天上午的幼小銜接講座,園長主要講了幼兒園階段與國小階段的不同以及家長和孩子需要在家裏準備的相關工作,聽了以後覺得非常接地氣,受益匪淺。

幼兒園與國小階段完全不同,幼兒園教養並重,主題遊戲較多,小夥伴固定,朝夕相處,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學時間彈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對較寬鬆;而國小以學科學習為主,規範學科,限時課堂,格式作業,老師相對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沒有午睡,沒有加餐,相對較嚴格,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呢?

1、首先要給孩子一種期待感,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國小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為長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級驕傲的事情。

2、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時間,遊戲時間,閲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有句話説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先變成那樣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父母也早睡早起,這樣就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律。

3、家庭環境:在家裏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為共讀;在家裏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説謝謝,你好等文明語,和睦相處,關愛彼此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學習習慣:八個力的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閲讀能力,説的能力,做的能力。培養觀察力,可以多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找不同,擺積木,報些興趣班如音樂,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堅持力,多讀書。

5、其他能力培養: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鍊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聽完真心覺得家長的責任重大,育兒就是一場修行,期待我們都變得更好,再次謝謝幼兒園舉辦的這場活動!

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2

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而國小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的學習為主的教育,兩者的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兒童身心的調整來適應,這種適應的調整就是幼小銜接的主要任務,幼小銜接過程做的不好,在孩子入學後會造成孩子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種種問題,身體上的不良反應是,孩子會容易疲憊,食慾不振,精神狀態差,心理上壓力大,自卑,厭學,社會適應性方面表現出孤僻,不敢跟人説話,不愛與同學溝通。這些問題都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有很大影響。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可以讓孩子更快更好的適應國小生活。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裏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着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着,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國小後,則是相對獨立的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國小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我們知道幼小銜接對於家長、老師還有孩子們來説都是很難的,那麼如何讓孩子能夠很好地度過幼小銜接,對於老師們來説也是一個難題。但是根據國家的要求是不允許幼兒園教授拼音等內容,可是現實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家長對於幼兒園教授拼音是有很大需求的,那麼如何能既不違反國家的要求,又能夠滿足家長的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今天的專家直播中,蒲磊老師很全面的為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那就是運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接觸拼音、漢字、數學,這樣的方式既不失樂趣又能滿足家長的需求同時也不違反國家的要求,更符合幼兒的發展,老師們也會教得輕鬆。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能將這樣的方式運用到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真正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3

孩子們在幼兒園是最後一個學期了,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做好幼小銜接的一項最重要的工作。什麼是“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其實就是一種相對固定的積極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幼小銜接工作就是幫助幼兒形成一種適應國小生活規律的行為模式。而這項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僅僅是説教、檢查,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將其細化,具體的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點滴積累、培養、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一、關注生活細節促進培養幼兒的獨立、自立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的教育是保教結合的,老師會對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給予細心的照顧。而升入國小後,在僅僅幾分鐘的課間休息時間裏,孩子們要完成喝水、小便、放鬆調節自己等多項內容,容易出現下課了先去玩,等到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才會急急忙忙去廁所或是來不及喝水和上廁所就上下一節課的現象,久之對學習和生活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所以,在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時候,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雖然大班的孩子們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規習慣,但幼兒園裏教師不間斷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許多孩子如果沒有教師提醒的話,自己是想不起來該喝水還是入廁的,所以從本學期開始,我們的工作重點就不僅包括進一步提高孩子們的自我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師指導行為中細節的轉變來促進培養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識。

二、調節説話方式提高幼兒的聽覺理解能力

進入國小後,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還包括由於聽不懂老師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務的自覺性差。分析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國小教師與幼兒園教師的講話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會傾聽,不能夠抓住老師説話的重點。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調節講話方式是關鍵。

三、講話突出重點,忌羅嗦

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幼兒園的教師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都比較有耐心,會很細緻的説明要求,有的時候還會形象化、具體化的加以説明,這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説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對於大班教師來説,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羅嗦,不要怕孩子聽不明白而反覆強調要求,如:在集體活動前,我們就會提出好多相關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別講話,眼睛看老師等,其實一句“請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達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們聽話時只聽老師不讓做什麼而不明白老師到底讓做什麼,行為的自覺性必然會降低。所以説:教師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確自己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然後用最直接簡潔的語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師讓自己做什麼、怎麼做就可以了。也許一開始的時候幼兒會出現一些抓不住重點,無所適從的現象,但是,教師説話方式的改變一定會促進幼兒傾聽方式的改變,所以改變中的不適應和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而我們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這個適應過程提前到幼兒園而不是推到幼兒升入國小以後。

四、要求只講一遍,忌反覆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説話方式,我又發現了一個工作中常會出現的問題,就是雖然在活動前強調了要求只説一遍,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由於擔心孩子們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不斷的提醒孩子們注意這樣、注意那樣,結果孩子們會產生依賴性:我聽不清要求沒關係,反正老師一會兒還會説的。所以,在活動中我們還要學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覆提醒,使幼兒懂得老師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認真聽所造成的後果是不容易彌補的,從而督促幼兒形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我們的教育目標要着眼於幼兒一生的發展,但在具體工作上則一定要落實在每一個細節中。學前教育準備工作所涵蓋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而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的這些具體細節的訓練、培養和引導,來幫助孩子們積累起更多的生活、學習經驗,讓他們有足夠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現在他們面前的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4

幼小銜接教育,光靠幼兒園是難以實現的',必須實行家園聯繫,採取家園共育的措施。即幼兒園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經常性的雙向溝通,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發展,家長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視了。《綱要》中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銜接——家園合作激發孩子對校園的嚮往之情

孩子在進入國小前,既有對國小生活的嚮往,為馬上成為國小生而感到興奮,同時也擔心上了國小後老師要求嚴、受拘束、有作業任務而產生恐懼畏難心理,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保護和放大兒童前一種心理,讓孩子在興奮與期待中開始國小生活。

此時,老師應指導家長細心體察孩子的情緒和心態,和孩子一道,以滿腔熱情來迎接他們的新生活。比如,家長一起帶着孩子去挑選孩子自己喜歡的書包及文具,故意用羨慕的口吻對孩子説:“寶貝長大了,真了不起,馬上就要成為一名國小生了。”讓孩子產生當國小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着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這裏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裏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指導家長千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2、作息銜接——家園協調適當改變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兒園和國小在作息時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異。如幼兒園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園的時間是很寬鬆的,一般在7:30—8:30之間;但到了國小,學生必須在規定時間到校;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動是在25—30分鐘左右,而到了國小每一節課的時間是45分鐘;在幼兒園一般都能保證充足的午睡時間,而到了國小可能就沒有午睡時間或只有短暫的午休。上面種種差異就必然形成許多不適應,我們認為幼兒園應與家庭相互溝通,在作息時間上做出適當的調整。

(1)規定幼兒來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

為了使幼兒入學後能較快地適應國小生活節奏,在大班第二學期我園就對孩子來園時間作了調整,請家長配合務必讓孩子8:00前來園。在孩子來園時間的同時,教師引導他們對照活動室內鐘錶的時間,在“來園時鐘”記錄單上做好記錄;評選出“遵守時間的小明星”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逐漸形成了時間觀念。

(2)逐步減少睡眠時間,適應國小生活

針對很多一年級老師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難以集中的現象,適當減少了孩子午睡時間,有2小時調整為1.5小時以適應國小生活。我們利用減下來的時間組織一些安靜的區域活動,如:棋類遊戲、智力拼圖、搭積木、畫畫、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遊戲,讓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認真的進行各類活動。

3、“意識”銜接——家園互動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規則意識

幼兒心理學表明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完成指定任務的能力,因此,在幼兒入園初期我們就有意識的在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及規則意識,幼兒可採取自選的方式學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動,做活動的主人,瞭解活動與規則的關係。

我們還通過值日生安排小任務並設置情景的方法,讓幼兒完成各類任務,讓幼兒掌握完成任務的基本方法,記清小任務的要求,引導幼兒變被動完成為主動完成。同時還根據主題內容設計一些親子小任務,讓幼兒養成按時完成小任務的好習慣。剛升入大班的孩子沒有任務意識,時間觀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會把老師佈置的任務忘記了,還説:“是爸爸忘給我做了。”現在,大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還懂得了與同伴比較完成任務的情況好壞。另外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我們積極利用環境以及各個活動的準備環節,讓幼兒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問題要舉手,別人發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變練習為習慣。我們在設立學習內容時從幼兒感興趣的活動開始,逐漸延長活動時間,使幼兒注意的堅持性不斷提高,提高活動的堅持性以適應國小的生活。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和配合。

4、習慣銜接——家園一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幼兒生活學習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尤其在親人的關心、愛護、指導、鼓勵、教育和共同活動的影響下得到發展。為了鞏固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指導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還可以開展以下一些活動:

(1)親子新聞快遞活動。

每天利用一點時間,請幼兒向家長講一個小新聞,並每次讓孩子按時看新聞,並堅持不懈。意圖在於引起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培養其有意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為孩子入學後能主動按時地完成作業做準備。

(2)親子模擬作業活動。

讓孩子在指定的時間裏完成一些小任務,如畫一幅畫,聽一個故事後複述故事的內容,寫幾行數字。在完成小任務的過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業的道理和怎樣快速完成作業的方法(抓緊時間,集中注意力,不能隨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業的興趣和完成任務的.意識。

5、行為銜接——家園共同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長、老師就更應該教孩子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説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要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我安全。於是,幼兒園每週都會安排一次專門的安全教育活動,每次活動都有內容、目標、以及過程,平時的隨機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導家長時這方面的內容也不含糊。

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5

近幾年來,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國小學習生活,幼兒教師、國小教師以及家長都應該作出相應的努力。而此次鎮托幼辦聯合國小,共同開展的幼小銜接活動讓我感受頗多。

銜接、銜接,就是幼兒與國小生、幼兒教師與國小教師的聯繫交流與溝通。國小教師經常走進幼兒園,面對天真活潑的孩子,喜愛之情充滿心中,對於他們的常規習性也會有充分的認識。幼兒也會對這些和藹可親的老師留下美好的印象,進而在幼兒升入國小時,教師與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適應。幼兒教師帶領孩子走進國小也是幼小銜接活動的重點內容,如何做到形式豐富多彩、效果明顯,這就需要國小幼兒園彼此之間,老師之間的溝通、配合默契。幼兒教師安全有序的帶領孩子進入國小,參觀校園,孩子與國小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許會在一年級的隊伍中發現曾經的幼兒園的好朋友。他們已經先一步開始了國小生生涯,在羨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馬上進入國小。看看他們的課間十分鐘,聽聽他們的上課,感受一下國小生活的氛圍。

這裏我想要説一下,幼兒與幼兒教師聽國小生的課,是要聽什麼呢?從兩點來説,幼兒“看”比“聽”多,看看國小生坐的多好,回答問題時站的多好,沒有亂下座位的、沒有説悄悄話的,大家都在認認真真的聽老師講課,仔仔細細的做練習。讓幼兒心中牢記國小的課堂形式,因而在幼兒園大班的課堂活動中儘量模範。幼兒教師聽看並重,聽國小教師的講課內容是什麼,方法是怎樣的,如何做到讓孩子穩穩坐在座位上,從而幼兒教師瞭解到在大班一個月的幼小銜接過渡期應該怎樣開展教學活動。看看國小生們的常規,比較自己幼兒的差距,進而改進。

幼小銜接研討會直接交流討論,國小主任、一年級老師直接提出建議,加強幼兒習性的培養,生活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例如:會排隊走、上廁所有序,會正確的拿筆、看書姿勢正確等,這些看似小而容易,卻是重要而繁瑣。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學習習慣會讓幼兒最快的適應國小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有助於在國小課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聽課,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後。而習慣養成需要幼兒教師不斷的重複糾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給以他什麼影響,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因而習性培養重於一切。

我們在講述幼小銜接這一主題時,主要關注幼兒園與國小這兩個方面,人們往往會忽略家長的作用。我一直認為家長的影響作用和教師作用是並重的,因而需要幼兒園學校進行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家校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幼小銜接國培心得體會6

非常幸運得到了本次參加鄞州區“幼小銜接”研討活動的好機會,本次研討活動的內容安排的較豐富,我分別聽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蜈蚣叔叔的襪子》、大班美術活動《帽子暢想曲》、一年級語文課學習拼音和美術課《新朋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美術組的研討,楊老師在研討中提到學前兒童做好進入國小階段學習的準備,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幼兒園和國小如何“為兒童作準備”,是幼兒園和國小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從幼兒園到國小,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轉換,更存在着教師角色、同伴關係、行為規範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

首先,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佈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遊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遊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國小,教室佈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衞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國小,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第三,同伴關係的改變。兒童進入國小,在幼兒園裏熟悉的小夥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夥伴。而且他們在幼兒園遊戲中的平行協作的同伴關係在國小的學習中增加了競爭的因素。

第四,行為規範的新要求。幼兒園以遊戲作為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鬆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國小,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有了新的規範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着教師的教學節奏,作業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對兒童的學習期望的變化。在幼兒園,孩子也要學習,但對他們的學業知識與技能還沒有嚴格的任務要求。進入國小以後,學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他們必須完成的,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的學習量大幅度增加,在質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並進行相應的考核評價。教師和家長又往往以學生學科成績的優劣來評價,並對其提出期望。

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幼兒園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為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採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為自己的一份來完成。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麼,該怎樣做。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週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幹”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開展遊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兒入學後能否適應國小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國小後,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採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説”,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創造性的認識特徵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遊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願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上學對孩子來説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