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5篇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

美國巔峯潛能訓練公司董事長哈福·艾克不久前在Facebook的留言版上貼了一個問題:“如果不喜歡去做,為什麼去做呢?”看到這個問題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個問題太好了!為什麼去做呢?”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小時候的經歷。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5篇

我6歲的時候,母親要我去上鋼琴課。她不問我是否喜歡樂器,也不問我是否喜歡彈鋼琴,她只是替我做了決定——我要去學一種樂器,而且這種樂器一定是鋼琴。

所以,大約有兩年的時間,我每週六的上午都會去鋼琴老師家心不甘情不願地學琴一小時。這兩年中,我一共有過兩位鋼琴老師。第一位是年輕的女老師,非常嚴格,動輒訓斥我,甚至用尺擊打我的手掌。我恨彈鋼琴,更恨被打手掌。回到家,我有時會向母親報怨,但是我得到是再一次捱打。第二位鋼琴老師也是一位年輕的女老師,非常有耐心,即使在我反覆犯錯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我喜歡她,但是我仍然不喜歡彈鋼琴。兩年後,母親規定我每天在家彈琴一小時,雷打不動,毫無商量的餘地。我討厭這樣的生活,但也沒有辦法逃避。後來我上國小了,要學的東西多了,就更不能忍受彈琴這樣的事情。我哭鬧。終於,我得到了外婆的同情,她與我母親吵了一架。我的“音樂生涯”就此止住。那年,我8歲。

現在回想那段時光時,我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有那樣的兩年時光?”我過去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可是現在答案很明顯:我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我痛苦了兩年。

去年我在參加一位朋友的婚禮時認識了一位女士,一來二去,我們成了不錯的朋友。她對我説,她碰到了一件煩惱的事情。她的男友向她求婚了,但她還沒有答應他。我問為什麼。她説她沒有感到他就是她心目中的另一半。我然後問她是不是因為相處時間還不夠長。她説,無論與他相處多久,她可能都不會產生那種放電的感覺。她想離開他,交新的男友,但是她下不了這個決心。

“是什麼讓你下不了決心呢?”我問。她説她覺得自己沒有選擇的餘地。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問。

“他不會讓我離開他。”她回答説。當時,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沒有人能左右你,除非你允許他們這樣做。

她對我説,他是一個非常好的人,容易相處,也體貼人。他非常愛她,對她百依百順,言聽計從。但是,她總感覺到他們之間缺少一點什麼,而這一點恰恰應該是成為夫妻最重要的東西。

“如果你離開他會發生什麼事呢?”我問她。她回答説,他會不斷地來找她,央求她,而她則最終會心軟。感情的事,我不便妄加評論,但是我在心裏説,儘管選擇很難,但她並不是沒有選擇餘地,因為她不是小孩子。我們的命運有時就是因為一次選擇發生了根本變化,無論多難,也要敢於選擇。

曾經有12年的時間,我經常將自己關在家裏,足不出户,除了整天躺在牀上,我感到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做不出任何有意思的事情。我在憂鬱中變得更加茫然和消沉。我不知道上帝為什麼讓我來到這個世上成為一個行屍走肉,有時我真希望晚上睡下後第二天就再也不會醒來。

有一天,我的母親掀開我的被子,對我碌碌無為的表現一頓斥罵,然後扔給我一份廣告。我對母親的態度充滿了逆反,但是廣告的內容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這是某公司培訓推銷員的廣告。我覺得我挺適合做一名推銷員的,我不能因為與母親賭氣就放棄這樣的機會。就是從這則廣告,我開始走上了優秀推銷員的成功之路。

現在,我經常想,如果我當時不去接受培訓,還會有現在這樣的成功的事業嗎?在賭氣和接受培訓兩者中,我選擇了後者。我們的生活就是這樣由各種選擇構成。比如,你可以選擇讀我這篇文章,也可以選擇不讀;你可以選擇將整篇文章讀完,也可以選擇在任何一處你覺得無意義的地方丟下文章。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無數個這樣的選擇構成了你的命運。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2

海洋中生活着一種很小且殘疾的動物——盲鰻。它的體型只有鰻魚的半大小,而且眼睛是瞎的。但它對付海中霸王——鯊魚,卻很有一套方法。

盲鰻的口像個橢圓形的吸盤,裏面長着鋒利的牙齒。當盲鰻用吸盤似的嘴吸附在鯊魚身上時,鯊魚並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危險。盲鰻一點一點地向鯊魚的腮邊滑動,不知不覺中盲鰻已進入到了鯊魚的體內。盲鰻進入鯊魚的體內後,便開始大肆吞食鯊魚的內臟和肌肉。盲鰻的食量很大,每小時吞吃的東西相當於自己體重的兩倍。後院起火,在海底世界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鯊魚,這時候卻無法抵制體內盲鰻那兩排長長的利齒。就這樣,鯊魚被盲鰻從裏到外吃得乾乾淨淨。

啟示:這種小魚吃大魚的現象,在我們生活也反映在人的身上。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毛病、小缺點,不就是“盲鰻”嗎?這也啟示我們,一個人有了缺點,哪怕是極小的缺點,如果不引起重視,不加克服,發展下去,也會演變成大的缺點和錯誤。“一趾之疾,喪七尺之軀;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一個人墮落變壞,往往是從小事上打開缺口,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毀掉一個人一生前途的。因此,我們不能對小錯誤、小缺點抱無所謂的態度,必須防微杜漸,把壞思想、壞風氣、壞作風消滅在萌芽狀態中。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3

泰勒斯為觀察星星而掉進深坑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就必須有一心一意、心不旁騖的專注精神。

有一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見星空晴朗,便在草地上觀察星星。他仰頭看着天空,一邊慢慢地走着。不料,前面有個深坑,積滿了雨水。哲學家只 顧看星星而忘了腳下,一腳踩空,人便像石頭般掉了下去。待他明白過來,身子已經泡在水裏了。水雖僅淹及胸部,離路面卻有二三米,上不去,只得高呼“救人”。

當路人救他出了水坑,泰勒斯撫摩着摔痛了的身子對那人説:“明天要下雨!”那人笑着搖搖頭走了,將泰勒斯的預言當作笑話講給別人聽。第二天果真下了雨,人 們對泰勒斯在氣象學方面的知識如此豐富而驚歎,有的人卻不以為然,他們説:“泰勒斯知道天上的事情,卻看不見腳下的東西。” 泰勒斯對這種嘲笑不屑一顧,沒有説什麼。

兩千年之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聽到了泰勒斯的這個故事,他想了想,説了一句名言: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裏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裏。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4

山的最高處很多年以前,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一位老酋長病危了。為了選出新的`酋長,他派人叫來時裏三位最優秀的年輕人,然後對他們説:

“我就要離開你們了,大家為我做最後一件事吧。你們知道我畢生一直奉為神聖的那座高山吧,現在,我要你們儘可能地去攀登它。記住,一定要盡力爬到最高的地方,然後,回來告訴我你們的見聞。”老酋長的意思,三位年輕人心知肚明,所以一聽清吩咐就立刻上路了。半路上,第一位年輕人心想:“論體力,我不如他們倆,如果爬到山頂再折回去的話,酋長之位恐怕早就是別人的了。我這麼聰明能幹,怎麼能眼睜睜地把好位子拱手讓人呢?”想到這裏,他決定馬上回去。為了能跟老酋長交待,他還特意跑到山腳下張望了一番。

“酋長,我到達山頂了,我看到了清泉潺潺、繁花夾道、綠樹葱蘢、鳥鳴嚶嚶,風景迷人極汲了。”一回到酋長身邊,他就迫不及待地描述道。

“孩子,這種鳥語花香的地方不會是山頂,只會是山麓。”老酋長搖了搖頭説。

第二位年輕人爬到半山時,心裏也開始嘀咕了:“這座山有兩千米高,爬到山頂至少需要半天時間。如果我稍有落後,肯定就得不到酋長之位了,所以我不如現在就回去。酋長如果問起來,我就把這兒的風景告訴他,反正半山跟山頂差不多。”於是他也轉身往回走去。

“酋長,我到達山頂了,我看到了高大肅穆的松樹林,山崖邊還有禿鷹盤旋。”他説。

“唉,孩子,那不是山頂,只是半山腰啊。”酋長像是自言自語似的説。

現在,就剩下第三位年輕人了,但是一直等到天黑,他也沒有回來。一小時、兩小時……正當大家都在為他的安危擔心時,他忽然衣不蔽體、發枯脣燥地撞進了酋長的家。

談起山頂的風景,滿臉疲倦的他立刻眼睛發亮了:“山頂其實什麼也沒有,只有高風悲旋、藍天四垂。我所能看到的,只有我自己,只有‘個人’被置於天地之間的渺小感。在那一刻,我忘記了所有的驕傲與滿足,併為原來的自以為是感到羞恥與不安。”

“好孩子!”酋長微笑着説道,“你到達的是真正的山頂,按照我們的傳統,我要立你為新酋長,祝福你!”哦,原來,山的最高處是一無所有。

大道理:“生有涯而知無涯”,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一個圓。圓內所容有限,而圓外空間卻無限。登高望極之後反觀自我,方知天地無邊而人獨小,自命不凡只是淺薄之行罷了。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5

道理勵志故事:把水燒開

經過多年苦讀,他終於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大學。大學畢業後,他躊躇滿志,既想考研繼續深造,又想快點兒找到工作,同時又羨慕那些出手闊綽的“土豪”……他給自己制定了很多目標,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垂頭喪氣的他來到一座寺廟前,想求佛拭去自己心靈上迷茫的塵埃。剛走到大殿門口,他看到寺廟裏那名德高望重的老和尚正準備出門。於是,他改變主意,請老和尚給自己一些指點。

聽完他的故事,老和尚指着旁邊一口大鍋,説:“你先把水燒開吧。”他馬上去外面撿來一些柴火,開始生火燒水。火剛燒旺,柴就用完了。於是,他趕緊去外面又撿了一些柴火,回來時,水已經涼了。他重新生火燒水,但水剛燒響,柴火又用完了。正當他準備第三次出門撿柴時,老和尚上去把鍋裏的水舀出了一半。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僅用灶裏的餘火就把水燒開了。他看到後,恍然大悟,拜謝過老和尚,心明目澈地走了。

要把水燒開,就要看看自己撿拾的柴火有多少、水有多少,要根據自身擁有的資源適時調整目標。

不顧及自身的優勢何在而盲目鎖定目標,並且追求目標沒有一個規劃,就像燒一大鍋水,只有一點兒柴火一樣,每次水都燒不開。

道理勵志故事:人生是一場修行

小和尚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小和尚:“那得道後呢?”老和尚:“砍柴,擔水,做飯。”小和尚:“那何謂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時惦記着挑水,挑水時惦記着做飯;得道後,砍柴就砍柴,擔水就擔水,做飯就做飯。”

我們大多數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心在另一件事上。上班的時候想着家裏的事,吃飯的時候還不忘看電視。放不下的事太多,心不靜,所以我們累。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就是把心打開,心打開了才能開心。世界這麼大,天空這麼深,都不如我們打開的心。羅大佑寫給三毛的一首歌裏有這麼一句唱詞:只是秋去春來中,分開我們的不是宿命的安排,而是心靈的隔開。把手握緊,裏面什麼也沒有;把手放開,你得到的是整個世界。

修行先修什麼?修心。心是人生旅行唯一能夠拿走的物件,而不是豪車或者別墅。修心的最好法門便是在人世的繁華中歷練,既享得入世的繁華,又耐得出世的寂寞。

修心,修什麼?

捨得。有舍方有得。試想:得非所欲,舍非所願,該是一種何堪的心傷。

承受。只有不斷地承受,我們才會不斷走向成熟,收穫生命的欣喜。承受,使我們走向美麗和成熟;承受,更加彰顯生命的輝煌。

堅持。沒有誰會知道明天的樣子,也許是今天的複製,也許是昨天的粘貼,但是既然你選擇了遠方,就風雨兼程吧!

包容。行包容他人之舉,是一種智慧,因為你在欣賞他人的同時,也在不斷提升和完善自我。

淡定。世界充滿誘惑,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我們有過成功,也有過失敗;有過快樂,也有過痛苦。面對這些,我們無須大喜,也不必大悲,因為這本是生活的一部分。

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網絡,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修行,是一條通往人類內心最深遠處的道路。

道理勵志故事:打敗你的不是蝙蝠

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的蝙蝠,它們是非洲野馬的天敵。它們用尖利的牙齒咬破野馬的皮膚,吸飽血後才會飛走。它們攻擊野馬的時候,野馬會不停地蹦跳、狂奔,想甩掉吸血蝙蝠,可怎麼都甩不掉。等吸血蝙蝠吸飽血後自行離去,野馬也奄奄一息,很快喪命。

動物學家説,這樣小的蝙蝠根本無法把野馬的血吸光,不足以致命。真正使野馬死亡的原因是,它們為甩掉蝙蝠長時間蹦跳狂奔,體力耗盡,引起心力衰竭。所以説,打敗野馬的不是蝙蝠,而是野馬自己。它們的內心不夠強大,把微不足道的小事當成滅頂之災,最終毀在自己的膽怯、恐懼上。

其實,人也會和野馬一樣犯同樣的錯誤。我的一位醫生朋友説,他見過很多患者,得知自己的病情後,因為心生恐懼,無限誇大疾病的危害。時間長了,形成心理負擔,既不積極配合治療,又不調整自己的心態。本來患者的病不至於影響壽命,可是有些人卻在短短几年內去世了。“他們不是病死的,是被自己嚇死的!”醫生朋友慨歎説。

真的是這樣,人很多時候不是被外力打敗,而是被自己打敗。因為內心脆弱不堪,就會把不值一提的小事一再放大,最終讓自己全面潰敗。

我認識一個人,年輕時在單位爭強好勝,因為評高級職稱的事和領導、同事鬧得不愉快,到退休時也沒評上。退休後,他總因為沒評上高級職稱這事而鬱悶,幹什麼事都提不起精神。沒幾年,他生了一場大病,鬱鬱而終。本來不大的一件事,卻成了他解不開的心結,總糾纏在過去的不愉快中,不能過好當下的生活,最終毀了自己。他就像可憐又可悲的野馬一樣,打敗它的不是蝙蝠,而是自己。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他的內心不夠強大。一個人只有內心強大,才能百毒不侵,遇到再大的事也會微微一笑説:“那都不是個事兒!”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首先應該有豁達的心胸,容得下事和人。大度謙和,忍讓寬厚,才能為自己贏得海闊天空。內心強大,還在於能理性睿智地思考問題,遇到問題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內心強大,還應該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無論遭遇什麼,都要向着陽光的方向前行。

打敗你的不是小小的蝙蝠,而是你自己。修煉一顆強大的心,你不僅會戰勝困難,還會戰勝自己,成為人生賽場上的勝利者。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6

一次孔子的弟子外出,路遇一人落水,將之救起,對方感恩以一牛相贈,收之。回來之後孔子稱讚他做得對。結果大家爭相效仿,民風得以改善。咱們不能不佩服大聖人的遠見卓識:付出有時也要有回報,這樣會激勵更多的人去做。

付出之後大家都渴望得到回報,物質或精神的回報,但是大家習慣把他們分開來,無私奉獻更高尚一些,殊不知這是人性的壓抑、心靈的扭曲。陶淵明先生被稱作靖節先生,多少人讚歎他的高風亮節,又有多少人讀懂他的心,耿耿忠心報效祖國,換來的卻是嘲笑與排斥,只能走進荒山野林,只能伴着青燈、殘卷。他不想得到回報嗎?想。

大慈善家陳光標走到哪裏都愛宣揚自我的慈善,這有錯嗎?沒有,相反還激勵了更多的人去做這件事。父母的愛是無價的但不能説是無私的,他們也渴望得到回報,一句問候,一個眼神往往就是回報。“鴉的反哺之義”、羊的跪乳之恩感動了多少人,但又回報了什麼呢?

【哲理感悟】:回報是為了你我他,大家的世界更完美,更和諧。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7

1858年,瑞典的一户富豪人家生下一個女孩。孩子出生不久,得了一種無法找到病因的癱瘓症,喪失了走路的能力,家人四處求醫也無濟於事。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長的太太向孩子講起船上有一隻天堂鳥,孩子聽得入迷,想親自去看一看。於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長。但是孩子卻等不及了,要求船上的服務員立即帶她去看天堂鳥。那服務員並不知道她不能走路,就拉她去看那隻天堂鳥。這時奇蹟發生了,孩子因為過度的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務員的手,慢慢地走了起來。從此,孩子的病便痊癒了。女孩長大後,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她就是塞爾瑪。拉格洛芙。

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只有在這種境界裏,人才會超越自身束縛,釋放出最大的能量。

人生課:忘我,就是一種執着。正是在奔向那輪金色嚮往的忘我追求、執着跋涉中,才能體味生命的鮮活,靈魂的則健。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8

20xx年6月6日,中央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做客北京師範大學英東學術會堂。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們講述了自己的工作經驗。

王小丫原就讀於四川大學經濟系,畢業後被分到一家經濟類報社上班。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報社領導竟然把她派遣至通聯部去抄信封。

當時,她感到很失望,甚至是絕望,大學畢業怎麼就幹這個誰都能幹的工作啊?雖然一時有些想不通,但她還是好好去幹了。3個月之後,她寫信封寫得又快又好,快到一個人能夠完成3個人的工作量。

領導看她表現十分突出a,就過來問:“想不想幹點兒其他工作?”

從此以後,她先後成了文摘版、理論版和副刊的編輯……這樣一路走來,王小丫最終成為了深受大家歡迎的主持人。

通用汽車公司的一位人力資源負責人曾經這樣説過:“我們在分析應徵者能不能適合某項工作時,經常要關注他對目前工作的態度。如果他認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我們就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他對目前的工作不滿也沒有關係。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如果他認為目前的工作很重要,他對下一項工作也會抱着‘我以工作成就為榮’的態度。我們發現,一個人的工作態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確實有很密切的關係。”

種子心態更可貴,它往往比金子擁有更大的能量,可以帶來更大的財富。金子可能被蒙塵,沙子可能被吹散,但種子總有一天會發芽。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的感悟】淘金者需要勇氣和冒險,方可有得;播種者需要耕耘和澆灌,必定有收穫。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閃亮的金子,但每個人都是希望的種子。金子是被動的,等待別人發現,如果沒有被開採,就會被永遠埋沒;種子是主動的,可以自己發芽,只要有空氣、陽光和水分,就能破土而出。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9

他出生在保加利亞,十來歲時,已經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土耳其民族的血。

他問父親,為什麼我們不回自己的祖國?

父親説,還不到時候。

13歲時,父親將他送進舉重館。由於道路坑凹難走,父親一路揹着他。到了舉重館,父親説,孩子,等你練好了,爸就帶你回家鄉。

他第一次接觸舉重器械,在教練的指導下,試舉了幾次,因動作不到位,扭傷了手腕,再抓器械,徹骨地疼。

回到家裏,他對父親説,爸,我不練了。

父親問,為什麼?

他摸着自己的手腕説,太苦了,我受不了。

父親看看他紅腫的手,找了些鹽水,給他洗着,始終沒説話。

第二天早上,他還在睡夢中,就被父親拽了起來。他本不想去,但是父親背起他,就往外走。

到了舉重館,他只好忍痛訓練,練了幾次,就坐在椅子上休息,教練問起,他就説手腕疼,或者剛練過。接連幾天,他都這樣應付着,所以,一臉的輕鬆。

父親看出苗頭來。之後,父親將他背到舉重館後,就不走了。因為父親的存在,他無法偷懶。

父親天天來,他發覺了一件事。由於舉重館屬於開放訓練,平時也有不少觀眾,來參觀的人見了父親,都投來歧視的眼神。父親身材矮小,像個侏儒,他遺傳了父親的基因,雖然13歲了,看上去也只有七八歲的樣子。不過,他是孩子,不像父親那麼引人注目。

但是父親穩穩地靠牆坐着,對那些刺人的目光,視而不見。兒子走到父親身邊,低聲説,爸,你感覺到那些目光了嗎?父親“嗯”了一聲,説,你練你的,別管這麼多。

兒子本想提醒父親,讓他知羞,以後就不來監督了,他便可以得到自由,沒想到,父親看上去一點也不在乎。

兒子眼珠一轉,想了個主意。

那天,父親背兒子回家的路上,突然從旁邊蹦出幾個孩子來,他們圍着父親一圈圈地轉着。一個孩子説,瞧你,一個大人,個頭還不如我高,是不是和兒子一樣,現在還在吃奶?一個孩子説,這麼醜陋的父親,還拋頭露面,為什麼不在家裏呆着?一個孩子説,你知不知道,舉重館的觀眾都是為了看你去的?

他看到,父親臉上的肌肉顫抖着,渾身哆嗦,差點閉過氣去。回到家裏,父親蹲在地上,嗚嗚地哭起來。母親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説,有幾個孩子,侮辱爸爸。

父親突然跳了起來,指着他説,無論外人怎麼侮辱我,我都不難受,可是你……我從你們的眼神中看出,那幾個孩子是你叫去的,你這樣做才讓我傷心。

他低下了頭,的確,那幾個孩子是他喊去的,目的是刺激父親,以後不再留在舉重館。

母親聽後,將他拉到身邊,説,孩子,知道為什麼父母來到保加利亞嗎?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不堪忍受家鄉人的侮辱,你現在還小,等再大上幾歲,就能切身感受到了,父親把你送進舉重館,就是想讓你成為一個巨人,一生中不受到外人的歧視。

他的心驀地一震。不用再大上幾歲,他突然就感受到了。父親之所以用心培養他,無非想讓他用成就去彌補身體上的缺憾,他現在畢竟還是個孩子,一旦成年後,矮小的他會像父親一樣,難以在人羣中立足。

從此,他努力訓練,不斷增加着抓舉和挺舉的重量,小小的身軀內積蓄着無窮的力量。

l5歲時,他就打破了當時的世界紀錄,沒有人再輕視這個袖珍孩子,只要他一出場,觀眾便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他甚至成為無數家長教育子女的範例,而他的父親,也成為英雄的父親。

19歲時,他隨父親回到了土耳其。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21歲的他再次打破了抓舉和挺舉的世界紀錄,並輕鬆奪冠。雖然他只有1。47米的身高,卻被稱為舉壇小巨人。

他就是土耳其舉重運動員奈姆蘇萊曼諾古。

奧運會後,身材矮小的奈姆,無論走在街上,還是出現在公眾場合,都會聚焦一雙雙欽佩和崇拜的目光。奈姆品嚐了被人景仰的感覺,也正因此,他更加深愛自己的父親,是父親忍辱負重,用半生的心血,把他背上了人生之顛。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的感悟】自卑是成功的絆腳石。一個人,無論先天條件如何不足,只要不看輕自己,不斷地錘鍊自己,就能奮發向上,成為人人崇敬的“巨人”。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0

美國科研人員進行過一項有趣的“傷痕實驗”。他們向參與其中的志願者宣稱,該實驗旨在觀察人們對身體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應,尤其是面部有傷痕的人。

好萊塢的專業化粧師在他們左臉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觸目驚心的傷痕。志願者被允許用一面小鏡子照照化粧的效果後,鏡子就被拿走了。

關鍵是最後一步,化粧師表示需要在傷痕表面再塗一層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化粧師用紙巾偷偷抹掉了化粧的痕跡。對此毫不知情的志願者,被派往各醫院的候診室,他們的任務就是觀察人們的反應。

規定的時間到了,返回的志願者竟無一例外地敍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比以往粗魯無理、不友好,而且總是盯着他們的臉看!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與平常並無二致。

這真是一個發人深省的實驗。原來,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1

一、抉擇

一個農民從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卻被淹死了。

事後,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説他做得對,因為孩子可以再生一個,妻子卻不能死而復活。有的説他做錯了,因為妻子可以另娶一個,孩子卻不能死而復活。

我聽了人們的議論,也感到疑惑難決: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應該救妻子呢,還是救孩子?於是我去拜訪那個農民,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

他答道:“我什麼也沒想。洪水襲來,妻子在我身過,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遊。當我返回時,孩子已經被洪水沖走了。”

歸途上,我琢磨着農民的話,對自己説:所謂人生的抉擇不少便是如此。

二、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

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

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

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三、鸚鵡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

另一隻鸚鵡前則標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

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

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説八門語言?

店主説:不。

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四、扁鵲的醫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説:“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

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管理心得: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而往往是即使請來了名氣很大的“空降兵”,結果於事無補。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2

有一位富人,傢俬豐厚,總想做神仙,偶得一位仙翁告之曰:“行善積德。”於是為表決心便自改其名曰“積德”。於平日裏做些好事、修蓋廟宇、設香壇,每日必跪於壇前祈禱數次,壇內香火未絕,且燃的都是九文一支的“馬蹄香”。轉眼三年過去了,把傢俬所剩無幾,卻仍虔誠地焚着馬蹄香。仙翁得知,便欲點化,於是化作一賣姜老者在其門前等候。積德欲買一斤姜。老者搓一盤問:“一斤否?”積德見是在三斤上,又覺老者不識秤,於是曰:“一斤。”見有如此便宜之事,便又買兩盤,九斤姜卻只付三斤姜錢。積德欣喜欲走,老者卻化為仙翁痛心曰:“僅僅九斤姜卻抵去三年馬蹄香。”積德聞言抱頭痛哭,悔之晚矣。

啟示:小與大”、“得與失”在一定的條件下都可以朝着對立的方向轉化,因小而失大,有得必有失。“九斤姜抵去三年馬蹄香”,艱辛的努力,只因一時的私慾,便化為烏有,再怎麼抱頭痛哭、懊悔不已,又有何用?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3

勵志心語:給一個明確的思維指向,讓人在了懸念,結局卻拐了個彎,背離了人們心中的願望或者潛意識中的目標指向。其實,很多意想不到的結局正是生活中極易發生的平常事,而不是想像中的奇蹟。

在一家海鮮館裏,一羣旅遊者正在進晚餐。他們一邊品嚐菜餚,一邊即興談天。魚端上來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講起一些關於在魚肚子裏發現珍珠和其他寶物的趣聞軼事。

一位長者一直默默的聽着他們閒聊,終於忍不住開口了:聽了你們每個人所講的故事,都很精彩,現在我也人生感悟 講一個吧。我年輕的時候,受僱於香港一家進出口公司。象所有的年輕人一樣,我和一位漂亮的姑娘相愛了,很快我們就訂了婚。就在我們要舉行婚禮的前兩個月,我突然被派到意大利經辦一樁非常重要的生意,不得不離開我的愛人。

老人頓了頓,接着説:由於出了些麻煩,我在意大利待的時間比預期長了許多。當繁雜的工作終於了結的時候,我便迫不及待地準備返家。啟程之前,我買了一隻昂貴的鑽石戒指,作為給未婚妻的結婚禮物。名言網 輪船走得太慢了,我閒極無聊地瀏覽着駕駛員帶上船來的報紙,消麿時間。忽然,我在一份報紙上看到我的未婚妻和另一個男人結婚的啟事。可想而知,當時我受到了怎樣的打擊。我憤怒地將我精心選購的鑽石戒向大海扔去。

他沉默了一會,神情落寞地説:回到香港後,我再也沒有找女朋友,一個人孤單度日 説説心情短語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有一天,我來到一家海味館,一個人悶悶不樂,慢慢地進餐。一盤鹹水魚端上來了,我用筷子胡亂夾了些塞進嘴裏,嚼了幾下,忽然喉嚨被一個硬東西哽了一下。先生們,你們可能已經猜出來了,我吃着了什麼?

當然是鑽戒!周圍的人肯定的説。

不!老人淒涼的説,:我開始也是這麼認為的,飯畢才知道,是我一顆早就磨損得差不多的搖搖欲墜的牙齒滑進了喉嚨。

這一次輪到大夥張大驚呀的的嘴巴了。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4

誤會:

早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對年輕人結婚,婚後生育,他的太太因難產而死,遺下一孩子。

他穿着時尚服裝忙於生活,又忙於看家,因沒有人幫忙看孩子,就訓練一隻狗,那狗聰明聽話,能照顧小孩,咬著奶瓶餵奶給孩子喝,撫養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門去了,叫它照顧孩子。 他到了別的鄉村,因遇大雪,當日不能回來。第二天才趕回家,狗立即聞聲出來迎接主人。他把房門開一看,到處是血,抬頭一望,牀上也是血,孩子不見了,狗在身邊,滿口也是血,主人發現這種情形,以為狗性發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來向著狗頭一劈,把狗殺死了。之後,忽然聽到孩子的聲音,又見他從牀下爬了出來,於是抱起孩子;雖然身上有血,但並未受傷。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沒有了,旁邊有一隻狼,口裏還咬著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卻被主人誤殺了,這真是天下最令人驚奇的誤會。

注:誤會的事,是人往往在不瞭解、無理智、無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體諒對方,反省自己,感情極為衝動的情況之下所發生。誤會一開始,即一直只想到對方的千錯萬錯;因此,會使誤會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對無知的動物小狗發生誤會,尚且會有如此可怕嚴重的後果,這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則其後果更是難以想像。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15

從前,有個病人,病了近40年,一直躺在路旁,等待有人把他拖到有神奇力量的水池邊。然後他躺在那兒40年,仍然沒有往水池目標邁進半步。

有一天,天神碰見了他,問道:先生,你要不要醫治,解除病魔?

那病人説:當然要,可是人心好險惡,他們只顧自己,絕不會幫我。

天神聽了,再問他説:你要不要被醫治?

“要,當然要,但是等我爬過去時,水都乾涸了。”

天神聽了,有點生氣,再問他:“你到底要不要被醫治?”

他還是説:“要!”

天神回答説:“好,那你現在就站起來自己走到水池邊去,不要老是找一些不能完成的理由為自己辯解。”

病人聽了,深感羞愧,立即站起身來,走向池水邊去,用手心盛着神水喝了幾口。剎那間,那糾纏了他40年的病就好了!

標籤:勵志 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