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集錦15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師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集錦15篇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1

各位老師*午好!我很榮幸能與各位老師一起探討和學習本次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教育工作,但是對於幼兒教育的認識還是有些粗淺的,希望通過本次“金點子”的探討,能吸收一些寶貴的經驗。

今天我將從一下幾個實例中説一下我的觀點:

剛剛進入幼兒園時,我發現每天早上小朋友與老師之間的相互問好,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樑。於是,今日我在我們班實行了”迎賓小禮儀“活動。來加強小朋友之間的相互溝通,以及禮貌教育。同樣,在進行此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另外的問題,有的小朋友很大方的和老師打完招呼後還會跟兩個執勤的小朋友打招呼,有的需要老師提醒後再打招呼,有的小朋友直接不説,然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針對這一現象可能會發生在膽怯的孩子身上。

膽怯的原因:

1、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要求嚴格,家規很嚴,家庭氛圍等原因。

2、家長們對孩子的保護措施或者灌輸安全意識的緣故。(不和陌生人説話,不要別人東西??)

3、家長們看不到的閃光點。也不善於表達對孩子的認可態度,不善於鼓勵孩子。

我覺得關於膽怯這一話題可以在班會活動上適當的點到。也可以有針對性的'舉例子。

針對剛剛我們班文明小禮儀例子中膽怯孩子教育方法我是這樣做的:

1、自我示範(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可能有些慢,等老師或者同學示範過後會明白)

2、渲染法(請執勤的小朋友在一次友好的表達,請周圍小朋友給予鼓勵)

3、在日常活動中多留意膽怯的小朋友並且安排活潑開朗的小朋友帶動。

前幾天,我在進行教育活動時,發現有部分小朋友對於蔬菜的認知能力比較差。後來我跟幾位家長了解了一下情況。由於孩子挑食問題嚴重,所以,平時吃飯時能喂進孩子飯

去就很費勁,沒空閒對孩子對蔬菜進行認知教育。有的家長那個能讓孩子安穩坐下用餐,不過是包辦似的,有的對着一桌子菜問小朋友”你想吃綠綠的那個還是黃黃的那個呀你想吃酸酸的還是辣辣的呀“根本不會教育孩子蔬菜的名稱。所以,每次,進餐前,我們會給孩子介紹今天吃什麼蔬菜。會給孩子儘量展示圖片或者事物,然後會小朋友們講解吃這個蔬菜的好處。及其他的蔬菜的用途。

很高興能與大家分享這麼多小故事,謝謝大家。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2

今天早上桌面遊戲時,我為幼兒提供了不同的建構材料:小紙筒、墊板、餅乾積木、雪花片等。我請一半幼兒嘗試做“堆高”的遊戲,當我提出要求後,成成小朋友馬上拿了一筐紙筒獨自堆高。他一會兒把口大一些的紙筒放在上面,一會兒把口小一些的紙筒放在上面,但幾次嘗試均未成功,小紙筒一次又一次地倒了下來。我問大家:“你們用小紙筒可以堆高嗎?”大都幼兒説不行,都説堆上去就會倒下來,只有成成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小紙筒可以做堆高的遊戲,並在一邊嘗試着將小口的紙筒塞到大口的紙筒中去。我在一邊沒有對他的做法做任何阻攔或提出任何建議,而是耐心地觀察。當我要求幼兒用各種輔助材料幫忙進行堆高時,成成好象沒有聽見似的仍然進行着他的做法,而不借用任何輔助材料。過了一會兒,成成用大口對小口的方法居然將3個紙筒連接起來並穩穩地站在桌上,他的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看着孩子取得的成功,我也笑了,但同時我也從孩子身上看到了一種可貴的品質。成成是我班上比較有個性,有主張的孩子,只要他認為自己是對的,他就會堅持做。

在這一次堆高遊戲中,他自始自終都堅持自己的觀點,沒有受到老師言語的影響。我想要是今天我阻攔他的話,幼兒的這種難能可貴的'個性品質就會給我扼殺了。因為在幼兒中,許多孩子有較明顯的從眾心理,今天成成的表現正是一個絕好的教育挈機,我對他進行了肯定與表揚,同時對其他幼兒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教師應耐心地,花大量時間去觀察、瞭解幼兒的行為,要有保護好孩子與眾不同的個性品質的意識,允許幼兒的個性存在。這一點對教師、對幼兒都是至關重要的。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3

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着他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時光荏苒,眨眼已過十二個寒暑,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從他出生到現在,我們儘量營造家庭的民主氛圍和輕鬆環境來對他進行教育。目前我們一家人感情融洽、溝通良好,孩子健康活潑,茁壯成長。

一、教育孩子要平等溝通,傾聽是良好的溝通的前提。

孩子的許多缺點都是能夠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教育孩子時先約束自己,規範好自己的行為,用良好的環境和榜樣去影響、薰陶孩子。比如,平時我們家長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説的一切,哪怕此時再忙、再累,也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每當我這樣問兒子的時候,他總是十分興奮的向我彙報一切,當他説出自已對事情的看法時,我也會尊重他的意見,與他商量,給了他足夠的信心和自信,我認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二、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行為習慣。

通過發生在身邊的事例向孩子灌輸競爭意識,在現在激烈競爭的時代,需要人們更強的適應能力,誰的適應能力強,誰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能邁向成功的彼岸。除了正常的零花錢之外,我們很少給他錢,他要買什麼都會事先徵得我們的同意。有時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孩子面前説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麼辛苦,賺錢是多麼不容易,這樣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自然而然知道珍惜為他所做的一切了。

三、避免太看重分數,用肯定對待孩子。

每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分數僅作為參考,關鍵是將錯題充分理解、領悟透徹。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養上,放在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要求孩子上課要認真聽,不能受同學的干擾而影響聽課,放學後首先要把作業獨立完成,有問題先查字典,從進入國中就開始不要依賴父母的輔導,去領會解出難題時的那份快樂,讓小孩自己非常樂意去學,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充分肯定孩子的優點,培養其自信心。

説到孩子的教育,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話要説,雖然家庭情況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地健康成長。作為父母,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我曾經為此買了很多的書,買了很多的光盤,請教了許多同事。孩子一天天長大,成績也漸趨穩定,可是我心裏依然不敢有絲毫的鬆懈。

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非常必要的,它應該體現在生活的細節中。我們家每個人都有愛看書的習慣,孩子小的時候早早開發鍛鍊他的識字能力,為他今後的學習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孩子大一點後,我們就幫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他每天都抽出一點時間來看書。在我們家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幅畫面:一家三口人各自捧着自己的書在看。而且,只要有機會就從書店買各種圖書給他閲讀,“六一”兒童節、春節的禮物都是各類的有趣的或者有益的書籍。時間長了,孩子喜歡上了讀書。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從孩子上學起,我就注意培養他學習習慣,每天回家後先完成老師留下的作業。學新課之前,先預習一下後面的`內容。及時同他的老師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注意習慣的養成,玩過的玩具要收拾好,晚上睡前洗臉刷牙等等,有時候,孩子想偷懶,就給他講講道理,並且告訴他,那樣是不可以的。慢慢他就認可了這種行為,習慣也就自然而然的養成了。

教育孩子,我們這一代父母是需要學習的,需要學習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智慧,我以前心裏一直不踏實,就是我感覺自己內心沒有建立一個穩定的可信賴的整體價值體系來教育孩子,這一段時間在斷斷續續對傳統啟蒙經典的接觸過程中,一邊反省自身的行為道德規範,一邊省思孩子成長的種.種表現,我感覺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線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學習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成長。

不要給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給他一點自由發展的空間,在其中觀察孩子的長處和不足,再施加引導。我想我們都是做過孩子的,應該知道孩子喜歡什麼,過多的説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為來引導孩子的效果來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我兒子看電視的時候,一看到精彩的部分就不自覺地走到了電視機前,我就糾正他,他馬上就指斥説:“你也老是天天上網,一玩就老長時間,眼睛也要看壞的。”面對孩子的質問,我只有自己先改正,用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孩子,我告訴孩子:“你看媽媽改正了,只上一會兒網了,你也應該改正吧!”這時,孩子會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議。

為了開闊視野,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在課餘時間,給他報名參加了書法班。到現在學了幾年了,他很有興趣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孩子喜歡手工製作,我就給他提供材料,給他儘可能多的幫助。有時候,看他煞有介事地做成一個雖然不很精彩的“作品”,沾沾自喜地給我們看,神情中充滿了自豪。看到孩子敢於動手去做並從手工製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快樂,我從心底裏感到欣慰。

此外,我們還喜歡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孩子本來就愛跑愛跳,讓他多鍛鍊,既強身健體,又愉悦心情,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我們希望孩子不光是埋頭學習的孩子,我們更希望他好好學習的同時還能有自己的樂趣,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4

五月十二日、十三日,我參加了江油市教師進修校舉辦的幼兒園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學習。使我在思想上、業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獲益匪淺。通過培訓班的學習,讓我在專業理論知識上有了進一步的學習與提高,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

首先教師應樹立新的師幼關係觀,即轉變傳統教育工作者中“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幼觀,構建教學雙主體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關係。把兒童看成是一個具有歷史性又具備與兒童溝通、交往的能力。

其二教師應通過觀察記錄,熟悉每個兒童的個性特點,主動和兒童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動中促進兒童的個性特點,主動和兒童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動中促進兒童的'發展。

第三,做反思型教師。反思是教師着眼於自已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某種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手段。

二、教師要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注重個體差異。

我們要真正關注幼兒的活動過程,不要為了體現活動結果而只是提問能力強的孩子,忽視個體差異教育。如在觀摩活動中,我們要以平常的心態組織孩子活動,讓各種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甚至要讓能力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的能力,這樣能力差的孩子才有安全的活動環境氣氛,自信心十足,才會獲得成功和滿足。

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幼兒,儘可能讓每個孩子有着表現自己的機會,不要只追求結果而放棄過程中尊重幼兒發展水平與個體差異教育的統一。

三、教師應注重綜合性和課程的整合。

兒童的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兒童的多個發展領域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的,它們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發展整體,就像杜威所説的:“出現在兒童世界裏也並不把他的經驗按學科分門別類地呈現出來的,兒童也並不把他的經驗按學科結構來分門別類,而且兒童也並不足分門別類地去感受、去認識他所經歷到的事物。分科課程與兒童生活的統一性是衝突的。”

因此,幼兒園的教學內容應是綜合的,儘可能使不同的課程內容產生聯繫,以促進學習遷移。在教學實踐中,要綜合各領域的知識進行活動設計,力求幫助幼兒獲得完整的經驗。

四、教師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是個獨立人格的人,他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求、願望。老師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對孩子説話的音量要適中,不要大嗓門;儘可能蹲着和孩子説話,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

如“我認為你這樣做比較好”,並讓孩子明白這樣做的理由和益處,這時孩子會自覺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認識周圍世界的特點,接納孩子的錯誤,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應給於他們更多的獨立和自由,關愛和接納每一個孩子,使孩子不斷感受到和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喜愛、鼓勵和支持。

五、教師要學會終身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其次,教師應把學習貫徹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

再次,在豐富自身專業知識的同時,廣泛涉獵各種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學前兒童的需要,通過總結經驗,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最後,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通訊技術,不斷擴大學習資源和學習空間,及時瞭解專業領域以及其他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注重與其他教師和專家的合作探討,教師要秉承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浪潮。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5

小朋友要去洗手了,聞一走到我跟前説:“老師,我跟你説句話行嗎?”“好啊!”我一邊看着小朋友洗手,一邊聽着她説。可是,還沒等聞一説完,陸續又來了幾個小朋友,都想跟我説句話。結果,你一言,我一語,教室裏的秩序一下子打亂了。看到這種情景,我馬上打斷他們説:“沛文可能也有話要對老師説,但是她就知道先洗手、喝水再來找我。你們能像她一樣嗎?”孩子們聽了我的話,都悄悄地離開了。但是我從他們的表情中明顯地看到了無奈,有的孩子還小聲嘟囔:“真沒意思。”

儘管我利用榜樣的力量平息了即將出現的混亂局面,但孩子的反應卻跟我敲響了警鐘。作為老師,我們有時習慣了用固有的思維定勢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要。中辦幼兒已經在幼兒園生活了一年,與教師和小朋友都建立了比較親密的'關係,自身的知識經驗也豐富了許多,因此,特別西化與他人交流。孩子西化親近老師,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老師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孩子傾訴的對象。但老師主要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很難照顧到每個孩子的需求。孩子又總是搞不清什麼嗜好該説,什麼是毫不該説。

我意識到孩子能夠與教師主動交流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勵的事情。於是,我和孩子一起商討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你們找老師説話,我感到很高興,但現在是洗手、喝水實踐,都圍着老師説話,洗手、喝水的事情該怎麼辦呢?”孩子們馬上議論起來,有的説洗完手、喝完水再找老師説話,有的説遊戲的時間再找老師説話,還有的説户外活動的時候也可以找老師説話。我用讚許的口吻説:“你們想的辦法真好,那現在我們就來試試看,好嗎?”“好!”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之後,我又對平時的工作進行了反思,發現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有許多時間沒有充分利用,完全可以用來進行師生間的交流。比如,造成孩子們陸續來元,比較分散,新鮮的事情又多,教師可以和孩子進行充分的交談。還可以請孩子把自己要喝老師分享的事情用繪畫的形式放進“我和老師説句悄悄話”中,通過另一種形式和孩子進行交流。户外分散活動的時間是孩子們最無拘無束的時候,他們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交流的內容自然也就變得更加廣泛了。還有生活環節中的過度,教師主動與孩子交流,傾聽孩子的訴説,也能更好的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看,和孩子一起發現問題、探討解決辦法,孩子們受到了鍛鍊的同時還能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對解決問題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是一舉多得。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6

“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 20xx年11月3日一羣“鍾靈毓秀”的安陽幼專人和來自河南四個地區的幼兒教師們集聚在國培的課堂,在通過一週的家庭教育系統培訓,結合個人生活中工作中對子女、對班上孩子的教育方式,深刻認識到了國家、河南省教育廳,在安陽幼專舉行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很是及時,非常必要,使我們老師心靈深處受到了震撼,同時更感到內疚,現針對本次學習談如下感想:

一、內容豐富

幾天的學習是這樣的緊湊而精彩紛呈現,有專家報告,有自我反思,有學習檢測,有網上教學,真的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專家中有等這些全國家庭教育理論研究方面一流的頂級人物,他們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師生互動、現場答疑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給我們每位學員——未來的家庭教育指導師上了生動翔實難忘的一節節課,對我們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教學方法等方面都給予了有益的培訓和精心的指導,使我們對家庭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做好家庭教育指導師這個工作更充滿了信心。學習結束還進行了成果展示,既檢驗了學習效果,又對學習過程是一個有力的促進。

二、思想上的變化

不論是作為教師身份還是家長身份,以前給孩子教育,都是根據以前老的傳統方式和語言,不講究技巧性和與孩子的溝通,通過專家老師的授課,學習了家庭教育的方式和作為家長應具備的素質,要求應不斷學習、保持良好心態、尊重學習的規律,我們學會了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進一步講,我們的思維方式應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的成長規律,進而為與孩子溝通,與孩子培養感情,與孩子平等的交流,對待孩子遇到生活中的問題我們作為家長、作為老師應予以積極向上引導的教育方式。專家老師的'課程,讓我們家長從思想上內心裏願意接受他們的教育理念,結合以前和孩子溝通出現的錯誤,及時地起到了糾正的作用。

 三、行動上的變化

家長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作為一名老師同時我也是一位家長,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提升,用自己的能力幫助無數困惑和迷茫的家庭,傳以他們科學的、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我感到,做一名教師,要學的很多,要做的事是很多的,但首先要從自己的家庭教育改變起來,要真正的和諧幸福起來!成長,必須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制定具體可行的計劃,最關鍵還是要將自己從前從事多年教育工作實踐中那些零碎的經驗真正化零為整,真正賦予專業知識及實踐操作的實戰靈魂;讓自己從事家庭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實處,做得紮實、到位,真正幫助到每個需要的人和家庭。

由於工作關係和自己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較少,與孩子談話、思想的交流、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的話語均沒有引起重視,從而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通過心理老師的授課,感覺到以前我們做的非常不夠,且思想上認識嚴重錯誤,為此,為了彌補對孩子以前失去的關愛,糾正錯誤的教育方式,每天給孩子一個小時的思想溝通,或談思想、或談學習、或談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或陪孩子玩、一起看電視,給孩子做飯,付出父母之愛,從而為與孩子心與心的接近,潛移默化地使家庭的氛圍更濃厚、更和諧,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容易溝通,孩子有了事情,就很願意給我談,還談學習、談論自己一些事情的看法,為構建和諧家庭,孩子更好的學習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要教育好別人的孩子,首先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才有足夠的説服力去指導家長的家庭教育。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7

最近,我發現孩子們特別能撕紙,好好的一片紙在他們手裏很快變成了碎紙片,有的小朋友甚至到了撕書的地步。終於,有一天張新宇的媽媽來到幼兒園,拿出她的書本給我看説:“老師,你看看這孩子把書都撕成這樣了。”我接過書一看,可不是剛發的書就被她撕的面目全非,怪不得她媽媽那麼生氣,我看了也很生氣。於是我説:“您先不要着急,等會我一定好好問問是怎麼回事?”

我來到活動室,看孩子們都來了,就讓他們雖音樂做一下手指律動,我趁機把張新宇撕爛的書給它畫上兩隻大大地眼睛,在眼睛下面畫上了幾顆大大的淚珠,這樣幼兒容易看到。我把這本書掛到黑板上,這時孩子們的手指律動也做完了。於是,我拍了拍手説:“小朋友現在把你們的小手放在膝蓋上,請抬起頭來看看黑板上掛上了什麼?”孩子們大聲地説:“一本書,”我又接着説:“你們再仔細看看,這是一本怎樣的書,”孩子們認真地看了看都沒有説話,我繼續引導他們説:“你們看看這本書上畫有什麼?”這時文涵説:“老師,書上畫着兩隻眼睛,”“眼睛下面有什麼?”我接着問,“是淚珠吧!”志軒試探地説。我説:“對了,這是一本哭了的書,”聽了我的話,孩子們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於是,我説:“小朋友有誰能告訴老師,這本書為什麼哭了?”“它想家了,它沒有朋友玩了,它想媽媽了……,”孩子們説什麼的都有,我説:“你們説的都不對,現在大家來看看這本書是因為被一個小朋友撕爛了,它才哭了,因為書也是有生命的,它也知道疼,就像有的小朋友的手不小心被草劃破了會疼的哭,書也是一樣的,更何況書是讓小朋友看的,我們從書上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書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應該愛護它。”我説完這些話看了看張新宇,只見她不好意思的`看着我,從她的表情,我知道她認識到自己錯了。我趁機説:“這本書是張新宇小朋友的,現在我們一起來幫她把書補好,”於是我和小朋友一起把她的書補好,我又重新給她畫兩隻笑眯眯的眼睛。孩子們看了都高興地説:“圖書又笑了,圖書又笑了。”

從那以後,孩子們再也沒有撕書的了,張新宇的媽媽還告訴我,張新宇把那本書像寶貝一樣,每天都拿出來看看。這本書也許會成為她永久的紀念。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8

教師要成為研究者,這個概念提出來已有好多年了,剛開始覺得研究者和教師是兩個不同的身份,它們是分開的,如今卻把兩者聯繫在一起,似乎有點誇張。教師是要教書育人的,哪有時間去搞研究呢?搞研究那都是專家們乾的事。其實不然,可能是一開始我們把研究者定義的狹隘了點。教師要成為研究者不僅僅是表現在發表多少論文,開展多少課題,做了多少實驗,更多是體現在教師是否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傾向。

教師要成為研究者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是新《綱要》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實現的必然途徑。成為研究者不是難於上青天的事,也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我們必須學習,沒有專業理論的支撐不行,光靠死記硬背那些前人的學術理論也不行,這些理論都需要活學活用,理論聯繫實際,不能脱離我們的教育實踐。成為研究者的學習還應該是一種研究性的學習,不能只接收外部的灌輸,要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觀察、發現、研究、論證和分享吸收各種新信息。

教師教育的.對象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孩子們總是在不停成長、變化,無法預設的東西太多了。作為教師,也是一名研究者,只有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支撐下,不斷地對教育實踐進行反思,發現問題繼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教育實踐更有教育意義。研究的內容始於問題但不等於問題,他是透過問題的表現去探索出一些對教育教學活動有意義有實用的、先進的理念和方法措施,來改進教學,提高效率。

作為新教師,我們還不具備研究課題寫論文的能力時,不能誤把寫文章當作搞科研,但是寫文章正是新教師成為研究者的一個好的開始。成為研究者前,我們先成為研究性學習的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請教,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反思評價,在教育實踐筆記中記錄點點滴滴,慢慢積累經驗、研究技能,逐漸成長為合格的研究者。

我們年輕,即使不是很自信能夠成功,也不要給自己妄加無謂的壓力。不要把研究看得太過神聖、神祕,只要堅持做到在教育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進行教育實踐,就會逐漸成長。作為教師,我們研究的主要意義在於對教育實踐的改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孩子的變化、教育活動方式的變化以及教師自身的變化等等,在於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種基於理論的思考和行動。相信經過幾年的磨練,大家都會有所進步,成為研究型、反思型教師。

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道路上

來”。謹記這些話,在教育中尋找樂趣,在研究中獲得幸福。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9

不知不覺中,加入幼教中心這個大家庭已經有了一個月的時間。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在剛剛開始的工作中還有些手忙腳亂。對於新的教學環境,新的教學資料還感到有些陌生。有太多的東西等着我去學習,等着我去探討。

剛剛入園的第一天,張園長帶我熟悉園內的環境,讓我消除了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在我感到力不從心時,園長給我一次次的鼓勵。在我對如何上課感到困惑時,教研組長認真的為我講解。在我應對課堂上不受控制的孩子們時,保健組長耐心的傳授我經驗,如何讓幼兒安全的度過每一天。園內的每一位教師都毫無保留的幫忙我這個“新手”。 漸漸的工作進入了正軌,同事之間也由不認識慢慢變成了好友。從園長到普通的教師,我們總有很多共同的話題,我們是同事更是姐妹。上班了,談談工作;下班了,聊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的生活漸漸有了繽紛的色彩,而對於幼兒園的工作我也有了徹底的新的認識。

愛是教師最美的語言,每一天我都會摸摸他們的頭親親他們的小臉蛋,問問他們早飯吃的是什麼,路上都看到了什麼趣味的事等等。當孩子們親熱的喊着李教師,嘰嘰喳喳的告訴我時,歡樂洋溢在孩子們的臉上。我要把這份愛全身心地投入,愛護孩子們,瞭解孩子們,關心孩子們。 一天又一天,我感到孩子們已經喜歡我了,他們不但尊敬我,並且樂意接近我、親近我。每當我走進幼兒園或走在路上時耳邊總會想起一聲聲的問候,那一聲聲的“教師好”就如一陣陣的`暖流湧入我的心田;這使我受到啟示,那就是:誰把愛的種子灑向人間,誰就能得到收穫。想到這些,我下定決心,嚴格按一名優秀幼兒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我。相對這些而言我所流的汗水是十分值得的。

此時此刻寫到那裏,我的心境十分激動。幼兒工作的核心是“愛”,這是園長常常叮囑我們的話。我想説,我選擇了這個職業,我要投入全部的身心熱愛這個職業,無愧於這個職業。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10

我班幼兒在禮儀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經常大聲吵鬧,針對這一現象,在班級內實施了一系列培養幼兒“輕聲”意識的策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圖書角里,兩名幼兒爭着要同一本書:“我先拿的,我要看!”“我也要看,給我看!”兩名幼兒僵持不下,聲音越來越大。

、幼兒行為問題分析

(一)幼兒自控能力較弱

通過幼兒行為表現描述,我們能看出各活動環節中教師的“高控制”較少,幼兒的“自由空間”較多,這樣雖然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性,但活動秩序明顯降低。剛升入中班的幼兒,雖然能意識到“好”與“不好”、“可以”與“不可以”,但自控能力仍然不強,有時明明知道“聲音太高會影響別人”,但是當遇到感興趣的'話題時,時常會忘記自己應該怎麼做。

(二)幼兒缺乏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由閲讀中,當幼兒與同伴發生矛盾時,有時會用“大聲説話”來代表自己的“反抗”與“不同意”,這説明幼兒缺少處理矛盾和爭執的正確方法。

、引導幼兒“輕聲”的策略

尋找“輕聲”的方法

我們一直在引導幼兒注意“輕聲”,幼兒也確實能夠從一些歌曲和故事中習得“輕聲”的方法。但是有時幼兒會困惑地問老師:“我確實很想輕聲,但我又做不到,該怎麼辦?”這名幼兒在取放物品時能夠做到輕拿輕放,但是在説話和走路時就會變得很大聲,於是我們對他的引導重點便落在“説話輕”上:讓該幼兒與同伴説悄悄話、嘗試走近別人的身邊再説話、發現他人聲音大就走近提醒等。我們在引導幼兒學會自控的同時,也試圖引導幼兒同伴間的互動。

、在小遊戲中鍛鍊“輕聲”

教師可以多開展需要幼兒靜下心傾聽他人説話、捕捉關鍵信息的遊戲,如蒙氏手指小歌謠、傳話遊戲以及聽辨節奏跟隨拍打等。在這些遊戲中,教師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幼兒“要安靜”“不要吵”,因為遊戲的規則決定了幼兒必須安靜傾聽,一旦吵鬧就不能順利進行遊戲了。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自然地習得“輕聲”的經驗和方法。

幼兒在環境的薰陶和教師的引導下,已經有了“輕聲”的意識,初步掌握了“輕聲”的方法。教師需在一日生活環節中關注幼兒的“執行情況”,即幼兒是否能有意識地控制自己,幼兒是否能堅持“輕聲”的行為,幼兒是否真正掌握了“輕聲”的。我們會在區域遊戲、餐後自由閲讀、盥洗等環節中進行適當引導,採取集體引導、關注行為、提醒個別、表揚進步、提出希望的方式,即活動前引導幼兒“輕聲”;活動中關注幼兒行為表現,如果聲音很吵便提醒幼兒;個別幼兒有進步及時表揚肯定;活動之後集中交流有關“輕聲”的話題,並對個別幼兒提出後期改進和優化建議。這樣的方式便於教師階段性地關注幼兒的變化和進步,教師還可以將幼兒的點滴進步記錄下來,展示在主題牆上。

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我們從幼兒的行為表現中看到了點滴的“變化”和“進步:幼兒學着理解他人的感受,學會輕聲,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習得正確方法並嘗試運用。“輕聲”教育只是我們禮儀教育中很小的一個分支,我們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不同時期的突出問題繼續有針對性地引導和關注,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11

幼教工作是專門與孩子心靈打交道的工作。我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感觸頗深。教育孩子,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當看着孩子們一批一批走出幼兒園,我們老師是多麼高興呀。這正和徐特立所講的完全一樣。

我們每一個生命,都是從孩子成長起來的,然而成長的路卻各不相同,這是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孩子家長共同深思的問題。也就是説,孩子從小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養環境與幼兒期良好的受教育氛圍。才能從小給孩子打下一個良好的成長基礎。

我們現在的教育,已經完全不同於過去啦。對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僅是,具備唱歌、跳舞、彈琴、繪畫、普通話等等基本條件。從工作中感覺到,只有兩個字“愛心”才是一名幼教工作者的全部。

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從我們幼兒園實際工作中,我感覺,一個幼教工作者,又是一名心靈啟蒙者和心理工作者。

從心理學角度講,一個孩子獨立的離開父母,首先需要的是愛的滿足,我們作為教師,必須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消除孩子的生疏感,孤獨感與恐懼感,孩子們愛的需求,要從教師身上得到補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沒有血緣關係的情況下,付出等同於血緣關係的心,那就是愛心。才能使孩子情感轉移給教師,而順利度過幼兒期的學習生活。

我們教師,把孩子要當成自己的孩子,有時候要勝過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自己的孩子在家發脾氣,哭鬧的時候,我們可以説,可以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也未必計較我們家長。

幼兒園則不同,因為,幼兒和我們教師是由生疏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感情。如果某個孩子哭鬧,發脾氣,我們不但不能呵斥,責備,反而更應該去哄,去抱,去擦鼻涕,去摟着孩子,去愛為孩子,為的是瞭解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原因。這就是我們職業的特點。

我們要勤觀察孩子複雜的,面部表情,體態語言,所反映出的情緒變化,瞭解孩子的需求。從在生活上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關懷,甚至要勝過孩子的母親。這樣才能引導孩子去學習,去遊戲,去講故事,去唱歌跳舞,去繪畫、去做手工作業,去發揮自己性格的特長,才能使孩子把幼兒園作為他的第二個家。

人們常説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這個學期來了有一位叫甜甜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説:"姥姥,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説下,甜甜滿眼含淚地鬆開姥姥的手。甜甜的姥姥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説:"甜甜的鼻子不好,要靠嘴來呼吸,吃飯時要用嘴一邊呼吸一邊吃,這樣吃飯的速度就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甜甜。在活動區遊戲時,甜甜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甜甜,你喜歡玩什麼?"她説:"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甜甜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着講着,甜甜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説:"甜甜,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甜甜講故事,甜甜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為了減輕甜甜進餐的緊張心情,李老師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後,甜甜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她甜甜,你怎麼啦?""我吃不下","甜甜,彆着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甜甜,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甜甜和姥姥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姥姥手裏還拿着幾本書,她對我説:"饒老師,太謝謝你們了,甜甜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説,姥姥,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着甜甜姥姥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説,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説,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現在很多剛入幼兒園的孩子大多都不喜歡在幼兒園午睡。其實,幼兒在幼兒園入睡困難除了他們睡眠時間、睡眠環境變化帶來的不適外,還有可能是爸爸媽媽的錯誤教育方式造成的。午睡對於幼兒來説是很重要的。

睡眠可以緩解大腦的缺氧狀態,當人感到疲勞時,很自然就會產生睡眠的要求,但強迫孩子睡覺,往往適得其反。憑藉多年幼兒園的教學經驗:新入幼兒園的孩子中午總愛是用雙眼睛窺探周圍,凝視老師,我會常常在他的牀前停一下,給他一個温柔的微笑,孩子會感到十分親切,可以增加安全感。反覆幾次,孩子便能安靜入睡。對離開親人、對環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新入園膽小孩子,老師親切慈祥的笑臉足以給孩子帶來安慰。

就拿我班的徐硯靈小朋友來説,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她總是不肯午睡,一到中午就會哭鬧着要媽媽,我也從她家長口中知道平時午睡她媽媽都會抱着她陪在她身邊,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只有媽媽陪着她她才會午睡的習慣。瞭解到這一點,我開始主動的與她溝通,每當午睡的.時候我會陪在她身邊,摸摸她的頭,而她就喜歡來抱着我,這時候我也會很配合的去抱着她,這樣慢慢的她開始越睡越安穩也願意睡覺了,對我也越發的親近了。其實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不過大多在我悉心的陪同下,一個個都可以美美的睡上一個好的午覺。通過這件事也讓我更加確信只要用真心去對待孩子、教育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老師心中的好孩子。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的喜歡;有些幼兒調皮、穿戴不整潔,不討老師喜歡。記得有一年我在帶學前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孩語言表達能力差,看着這樣一個孩子,實在難以讓人喜歡。我剛接觸他的時候他連“老師”兩個字都叫含糊不清。導致了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不願與人溝通,再加上小朋友不喜歡和他玩。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應關心、呵護他。為了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我經常有事沒事的找他説話,一開始往往都是我一個人在説,他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呆呆地看着我,看到這種情況我真有點氣餒,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和他談心,找他説話,漸漸的他能和我進行簡單的交流了,上課也能專心聽講了,教的生字也能讀出來了。那時我的心情是多麼的激動,雖然工作很平凡,甚至是瑣碎的,但憑着對教育事業的執着,可謂心香一瓣、冰心一片,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終於換來了回報。

從教三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能有人會説:是紮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強烈的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12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是否具有對話意識和對話精神,是否與兒童堅持一種對話的關係狀態,都能夠在教師與兒童的共同活動中,在教師對兒童的態度中表現出來,在教師對兒童的有意和無意的行為中表現出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兒童面前,教師是會處於一種優勢地位,兒童處於弱勢地位。從對話的角度看,我往往會構成不利於對話的局面,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穿新鞋走老路

在新《綱要》頒佈以來,有些教師理解的不夠深度,停留在皮毛上,如:我們一再強調要蹲下來看幼兒,實際上就是指尊重幼兒,真誠的對待幼兒的精神情感世界。而有些教師的做法是:從動作上真的蹲下來了,但卻做着訓斥孩子的事,類似這樣,即使教師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兒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平等,從而影響到教育的實施。

二、家長的言行,對幼兒是暗示

如今社會,獨生子女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大多數父母忙於事業,部分是老人帶,還有的是請保姆帶,這對幼兒的教育也有必須影響,如我們經常聽到爺爺奶奶這樣説:你鬧,我就給你送幼兒園,讓教師好好管管你。有的會當着孩子的面説:教師,您的話就是聖旨,您好好説説他,他就聽您的等等。孩子在這種語言的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恐懼心理,這也是不利於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從而影響到教育。

三、教師缺乏對話意識

過去,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把幼兒看作是知識的理解者,而幼兒把教師看作是知識的傳授者,雖然其中存在着必須的人際交往,但作為精神整體的人的自覺的理解和溝通不存在,師生關係因而失去了教育意義。例如:在教育活動中,經常出現兒童跟隨教師提出的……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等問題隨聲附和――是!、對!、好這樣一來,兒童的回答成了他們不假思索的齊聲合唱兒童成了教師的應聲蟲,這説明教師所期望的只是兒童能夠跟隨自已的思路;並經過回答問題是、好、對來確定他們是不在跟隨自已的思路,教育活動成了告知性的活動,長此下去,兒童很可能構成一種惰性或對教師的依靠性,這種損害是任何此刻知識都無法彌補的。

此刻,多種形式、自由式的教育觀盛行,多種教育模式共存,如今的.教育活動是一種對話過程,它表現於教師與兒童在活動中的對話關係,而師幼間的對話關係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的體現。這就要求教師要從和幼兒者説接觸的每一句話入手,提高自身素質,把與幼兒交往的一句一字都看成是教育。

那麼,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在實際的工作中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呢我在實際工作中有幾點體會:

一、師與兒童的對話關係,是對以教師為中心以兒童為中心的一種批判

教師與幼兒在活動中應是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彼此投入,就像一家人平平常常的過日子一樣,從而把所有的教育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師幼間的對話不僅僅是指二者之間的狹隘的語言的談話,而是指雙方的敞開和接納是對對方的傾聽,是指雙方共同在場,互相吸引互相包容,共同參與的關係,這種對話更多地是指相互接納和共同分享,指雙方的交互性和精神的互相承領。

二、真誠的應對幼兒,是師幼實現對話的基礎

真誠就是認真、誠懇、關切、不欺騙、不虛假――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告狀,真誠的對待孩子的表達,甚至是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點變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毫不吝嗇的給予每個幼兒肯定的態度,關注的目光,鼓勵的話語,盧梭認為兒童具有不一樣於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三、重視一日生活中每一次與幼兒對話的機會

從早上的第一縷曙光到晚上的最終一抹夕陽,這之間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為師幼供給了對話的平台,這就要求教師有敏鋭的目光,有對話的意識。

(一)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幼兒園的教育是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尤其是在幼兒園這個特殊階段,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更為重要。例如在培養小班幼兒洗手常規時,我並沒有專門的去説教洗手的好處,應怎樣洗手等。而是該洗手時候我和孩子們一齊洗,開始孩子們會看着教師洗,之後我們會像家裏人一樣一邊洗一邊聊天。一天,小杜説:徐教師,你一會又不吃飯,為什麼也洗手呀我説:因為我要幫你們盛飯,如果小手髒了碰到你們的碗你們會生病的。噢!他的樣貌似乎明白了什麼,一會兒站在旁邊的朵兒説:教師你也是手心、手背、手指縫、小手腕都洗呀我媽媽就不像你這麼洗那一會兒你看看我這樣洗的乾淨還是你媽洗的乾淨好嗎好。徐教師,我們倆比賽吧,看誰洗的又幹淨又快!好!……如此生活式的聊天對話形式使幼兒更易於理解,也能夠引導幼兒思考與嘗試,更能引發出許多新的問題。

(二)教育活動中的對話

在教育活動中,如果師幼之間的對話激發出新的矛盾,產生出新的問題,則更加體現了對話的重要意義,這些新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進一步對話留下了空間和餘地。我們應儘量避免一般性的心不在焉的指導方式和話語,使教師對孩子的指導能夠切實引起孩子產生必須的感受。例如在主題活動《小手真能幹》中,請幼兒用小手蘸上顏料,印手印,班上的幼兒感到即新奇,又高興都大膽的印着。這時張雨恬哇的一聲哭了起來,説:教師,我不敢,這時坐在她旁邊的陳澳説:別怕,我來教你,印手印可好玩啦!我一邊向張雨恬投向鼓勵的目光,一邊説:好啊,陳澳哥哥可勇敢了,你來當小教師吧!過了一會當他們的作品完成的時候,我又用鼓勵的話説:恬恬的小手印真漂亮,象一片片小落葉。陳澳的小手印還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我的話剛説完,他們倆抬頭看着我笑了。我的話讓孩子們感受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和重視,我們的關係更近了。

師幼對話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關鍵是教師首先要樹立師幼對話的觀念。就像瑞吉歐幼兒教師們説的那樣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使每個幼兒在活動中都能夠獲得體驗和切身感受。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13

韓_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姑娘,每次上課時都能端端正正地坐得很好,認認真真地聽老師講課,因此,不管做什麼事情她都能完成得很出色,集體活動中能經常聽到老師對她的讚揚聲。但同時她還是個自信心、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一次數學活動中,老師要求小朋友把操作材料上的梯形找出來,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最先完成任務的前十位小朋友將會得到一個五角星,這個任務對於像韓_這樣能力強的孩子來説是最簡單不過的了,小朋友們一會功夫就做好了,十個五角星很快就被領走了,當我走到韓_身邊時,發現韓_還有兩個梯形的顏色沒塗上顏色,於是我驚訝地對她説:“韓_,你還有兩個梯形的`顏色沒圖好呢,五角星都被小朋友領走了哦!……”我的話還沒説完,自尊心極強的她“哇”得就哭了起來,之後不管老師怎麼安慰,她就是不聽,看着她難過的樣子,我想必須調整她的心態,不管成功和失敗都應讓她接受和承受。

於是,我圍繞“如果我失敗了該怎麼辦”這個話題在班級裏進行了討論,孩子們各抒己見,禎樹小朋友説:“失敗了不可以哭。”俊熙小朋友説:“失敗了會很難過。”建睿小朋友説:“失敗了請大人幫忙。”……於是圍繞這個話題我和他們講起了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告訴他們失敗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失敗了只有好好找到原因,重新再來……

在討論聲中,韓_漸漸地擦乾眼淚,慢慢地抬起了頭,我又重新走到她的身旁,蹲下身子,把她摟在懷裏,輕輕地拍了拍她的後背:“韓_,勇敢些,失敗了沒關係的,讓老師來幫你,幫你把失敗趕走好嗎?”韓_使勁地點了點頭。

在孩子們的成長曆程中會經歷許多的風風雨雨,作為老師和家長,都必須讓孩子懂得失敗是難免的,只有不怕失敗,正視失敗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14

昨天,在微信上,一位同行和我探討她的一節教學活動的設計,教案發給看了一下後,從自己的經驗角度給了些調整的建議供她參考。討論結束的時候,她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堂課成功的標準是什麼?我想了一下回答到:沒有什麼成功的標準啊,只能説有沒有意義或價值。

20xx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選擇了幼兒園這個學段,20xx年參加省第三屆幼兒園優秀教學活動展評,至此,各種比賽、公開課、交流等成為我工作中的一部分,也算是經歷了很多場次把,但我從來不敢説自己的課是所謂的示範課,更不敢説是所謂一節成功的課,不是不想,而是真的不是。在各種教研或交流場合,我更多的把自己的活動定位是研討課,是用為作為研討剖析的課。

20xx年,作為園所運動課程的負責人,和大家一起開始了基於園所文化理念架構背景下的課程變革之路的探究。在運動板塊第一個調整的領域就是把教研的重心從原來更多的關注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調整到了關注如何提高户外活動質量之上,原因就在於我們認識到每週一節的體育教學活動的.價值與意義遠不如每天户外兩小時的價值和意義更重要。20xx年前後,安吉遊戲的火爆流行,關於幼兒園要不要上體育課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記得在上海考察一所幼兒園的時候,園長滿心歡喜的對我説“我們已經不上體育課了,我們全部都是户外自主活動了”,但我們並沒有趕這個“時髦”,我們依然堅持體育教學,因為我們覺得還是要有的,因為有它存在的意義,至於是什麼,需要我們慢慢的在實踐和思考中去尋找和重塑。

不去盲從,這也許下是我近二十年工作的第一信條。專家也好、權威也罷,對於做教育的人來説,可以借鑑,但一定不可以盲從。教育的目標就在那裏,但路徑可以有千萬條。你的孩子和園所只有你最熟悉,只要方向不要弄錯了,有思考的去實踐,怎麼走才是真正的合適只有你最瞭解。

不走極端,這是我覺得當下需要特別注意的事。當下的教育,各種學術、研究的理念、觀點、聲音層出不窮,自然也會存在為各種利益而相互批判、抹殺的聲音,也會存在為迎合社會、家長、管理的各種“需求”的形式和內容,結果是東風東倒,西風西倒,定力不強的人自然被搞的疲憊不堪。

凡事存在自有存在的意義,改革並不是完全顛覆,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去優化、修正和調整,讓它迴歸到本質,讓人迴歸到初心。我昨天的回覆中談到“能否激發孩子參與的興趣,能否引發孩子的思維與學習,能否拓展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我們無需去追求所謂成功的課,但要追求好課。那麼怎樣的才算是好課呢?分享一下葉瀾教授認為的好課標準,以此為目標吧,一是有意義的課,即紮實的課。二是有效率的課,即充實的課。三是有生成性的課,即豐實的課。四是常態下的課,即平實的課。五是有待完善的課,即真實的課。

幼師教育心得體會15

韓x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姑娘,每次上課時都能端端正正地坐得很好,認認真真地聽老師講課,因此,不管做什麼事情她都能完成得很出色,集體活動中能經常聽到老師對她的讚揚聲。但同時她還是個自信心、自尊心特別強的孩子。一次數學活動中,老師要求小朋友把操作材料上的梯形找出來,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最先完成任務的前十位小朋友將會得到一個五角星,這個任務對於像韓x這樣能力強的孩子來説是最簡單不過的'了,小朋友們一會功夫就做好了,十個五角星很快就被領走了,當我走到韓x身邊時,發現韓x還有兩個梯形的顏色沒塗上顏色,於是我驚訝地對她説:“韓x,你還有兩個梯形的顏色沒圖好呢,五角星都被小朋友領走了哦!……”我的話還沒説完,自尊心極強的她“哇”得就哭了起來,之後不管老師怎麼安慰,她就是不聽,看着她難過的樣子,我想必須調整她的心態,不管成功和失敗都應讓她接受和承受。

於是,我圍繞“如果我失敗了該怎麼辦”這個話題在班級裏進行了討論,孩子們各抒己見,禎樹小朋友説:“失敗了不可以哭。”俊熙小朋友説:“失敗了會很難過。”建睿小朋友説:“失敗了請大人幫忙。”……於是圍繞這個話題我和他們講起了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故事,告訴他們失敗並不可怕,每個人都會有失敗的時候,失敗了只有好好找到原因,重新再來……

在討論聲中,韓x漸漸地擦乾眼淚,慢慢地抬起了頭,我又重新走到她的身旁,蹲下身子,把她摟在懷裏,輕輕地拍了拍她的後背:“韓x,勇敢些,失敗了沒關係的,讓老師來幫你,幫你把失敗趕走好嗎?”韓x使勁地點了點頭。

在孩子們的成長曆程中會經歷許多的風風雨雨,作為老師和家長,都必須讓孩子懂得失敗是難免的,只有不怕失敗,正視失敗的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