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研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15篇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1

20××年10月22日起,我參加了市組織的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在為期十天的學習中,我對做好教學設計、應用教學策略、進行課後反思等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體會。

在《如何做好教學設計》這一模塊的學習中,主講老師李百舟給我們進行了一個深入淺出的講解。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寫一篇簡單的教案,依樣畫葫蘆式的照着這份教案給學生授課,雖然在上課之後對前面的授課過程不滿意,雖然也常問自己教給學生的有什麼,雖然也常思考該如何上好一節課……但在拷問自己之後,在一堆各抒已見的教育書籍中理不清答案之後,我就一直在迷茫中繼續着自己不滿意的教學。這一次,在聽完李老師的講解後,我明白了一份好的教學設計並不等同於傳統的教案,要想發現學生,我們首先就得深入研究學生,而這個研究的過程並非是功利性的,並不是説研究學生就是為了教好了學生。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着獨特情感體驗、認知風格、有着獨特發展需要、獨特人生閲歷的完整生命主體,對學生的`研究過程是一個發現學生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從“成人世界”走進“學生世界”的過程。我之前就只是抱着“教好學生”的心態,一味的去強求、帶着“別人能學好為什麼你就學不好”這樣的心態去教,結果開得學生和自己都很累,效果卻並不好。今後,我會時刻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深入研究學生,讓自己成為一個能讓學生快樂學習的“快樂老師”。

在第二模塊進行的《如何有效應用教學策略》的學習中,劉貽珍老師告訴我們,有效應用教學策略上好一節課,老師需要三隻眼:第一隻眼盯着大方向,明確什麼是一堂好課和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不能把自己迷失在細節和忙亂中;第二隻眼盯着學生,要傾聽學生觀察學生,根據反饋信息及時調整;第三1

隻眼盯着策略方法,瞭解和掌握更多教學改革經驗和方法技巧,需要時可及時調用。此前,我只知道要上好每一節課,要多去接觸瞭解學生,還沒想過要怎樣去運用教學策略,甚至對教學策略也只是一知半解,從來沒有形成系統的概念,更不要説去運用了。

還有接下來的名師報告會,名師教學錄像觀摩、黃應勝老師的《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等專題學習,這些課程讓我懂得了怎樣去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又是一個層面,作為老師,今後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同時鼓勵自己不斷學習通過學習、吸收他人好的教學經驗,內化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教學策略,和學生一起快樂成長。

而令我深受教育、深受震撼的應該是譚襯老師主講的《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平時的教學,我都會在課前思考怎樣上好一節課,在上課中怎樣調整自己預設的教學方案,在課後想自己的失敗之處在哪,這也算是一種教學反思了吧。聽完譚襯老師的課我才明白,原來教學反思就是老師自覺地把自己作為研究對象。以前,我知道要研究學生、研究教法,卻不知道要研究自己,要不斷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看來“術業有專攻”並非易事,教師只有“愛”還不夠,只有“傳道授業”也不是好老師,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恪守師德,勇於探索、創新,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尊重學生,才能成為一位合格的老師。

這次培訓令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時刻提醒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努力學習和完善自己,擔負起“教育者”應負的責任。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2

家長們要明白,在學前階段,孩子關於學習的體驗應該是快樂的、美好的,遠比孩子掌握多少知識重要。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猶太人的理念值得借鑑。據説,猶太人把書塗上蜜給很小的孩子,讓孩子們對書建立第一印象:書是好東西,書是甜的,從而讓孩子終身愛上書。一個人的成功不光是需要智力,非智力因素往往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家長要充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家長才是最好的老師

隨着科學育兒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孩子的早教問題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但給孩子早教的機會並非一定要去昂貴的早教中心。專家指出,家長不要簡單寄望於某些早教機構、老師或幫助帶養孩子的人,對嬰幼兒的早期教育應體現在孩子生長髮育的方方面面,家庭是孩子終生課堂,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早教內容必須適齡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不過,專家也指出,早教內容必須適齡化,而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早教也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

專家提醒,早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適齡化早教,而適齡早教遠遠不是混齡的早教中心可以完成的。適齡教育需瞭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進行相關的教育。它需要家長的親自參與,與嬰幼兒之間形成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在愛和家的温暖中體會到歡樂的同時,輕鬆學到知識。

如0歲至1歲的孩子,要養成好的作息習慣,進行動作、語言訓練;1歲至2歲的孩子,則應在快樂的親子互動中,探索世界,認識自我,並鍛鍊體魄,促進語言發育;2歲至3歲的孩子,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培養寶寶對閲讀的興趣,強調親子互動。

家長也是早教的主要對象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才是早教課上的.重點教育對象,所以即使自己留下來陪寶寶也不會集中注意力,經常隨意走動、接電話、刷微博、玩遊戲、聊天……

專家指出,家長也是早教課的主要對象,早教課的意義在於幫助父母建立科學的早期教育理念,瞭解育兒知識,及時把握寶寶的敏感期,協助寶寶一起感受新事物。同時讓家長懂得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興趣和能力。好的早教中心還強調親子互動,使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同遊戲,掌握一些教育的方法與技能。

早教≠早學習

很多家長喜歡用“會認多少個字”、“會背多少首詩”、“會數幾個數”這樣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一些家長還錯誤地認為:只要上了早教課,我的孩子就會更聰明。

其實,早期教育不僅侷限於智力開發,早教也不是培養“神童”。早教班並不是想象的神奇班,不是所有上過早教班的孩子將來就有所作為。一些家長攀比心太重,往往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因此期望值甚高,無形中剝奪了孩子快樂的童年。

專家指出,要做一個優秀的家長,必須要不斷努力學習早期教育的知識,提高自身的教育意識,根據自己的孩子情況進行獨立思考,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真正天才和真正愚笨的孩子是極少數,大多數孩子都是平常的孩子,但是他們各自身上的潛能都會等待着家長去發現並挖掘出來。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3

聽了陸愛幀和朱宏英兩位專家的講座以後,作為農村中學的一線教師,深深地感到教師“個人課題”對於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着重要意義。

在沒有參加培訓前,我總是羨慕一些擔任課題研究的老師,我覺得他們是最厲害的,而自己離他們是那麼的遙遠。現在,通過培訓的洗禮,我覺得每一位教師都可以做這樣的工作了。在教學工作中一邊實踐一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研究,對自己在教育教學專業方面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做一些貼近實踐工作的課題研究,它帶給我平時不太易得的體驗和反思。參與課題研究對我們一線教師有很大的益處。以下就這方面談談本人蔘與課題與學習課題研究的一點淺近的體會。

(一)注重理論學習,增強科研底藴。

作為研究者,我們要虛心學習,可以借鑑他人研究;我們還可以上網搜索教育信息,為我們課題研究提供線索。參加課題研究工作以來,自己的教研水平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因為參與課題研究,我常常利用下班時間學習理論知識,弄懂課題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基本的學術規範,掌握了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從做問卷調查開始,到進行學生基本計算情況的分析,提出研究的言論自由,形成研究思路。回顧自己過去的計算教學,是那樣的籠統,覺得自己就是“現代文盲了”。如今能對一些問題作出新的判斷,一步一步地向科研型,反思型教師的轉變。

(二)忠心課題研究,提升教學水平。

作為一線教師,工作任務繁重,在校時很難閒下心來讀一些理論書籍。這就要我們擠時間來學習理論知識,如果沒有理論知識來武裝自己,那你的課題研究如同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我們要把自身教學工作與教研工作結合起來,一方面在教學工作中關注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現象,借鑑其他地區成功的的模式和方法,這樣,我們可以積累更多的經驗,為結題做了充分的準備,從而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學會交流,培養合作精神

課題研究一般不是個人行為,它是一個有組織、有紀律、有督查、有反饋的團隊。我校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後,經常開展活動以便有機會交流各人的心得體會,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在課題研究中我們既發揮了各自的優勢,也彌補了各自的不足,既充分地貢獻了自己的實踐經驗,又不斷地吸收別人的優良成果,在實踐中增強了合作精神。

課題研究讓我們每一位老師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充分體現了研究課題的重要性。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4

通過教科研培訓,我對教科研有了更深的體會,現就以針對此次培訓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當前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教育科研的作用亦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許多學校也紛紛打出了“科研興校”、“科研強師”的口號,教育科研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令人欣喜的景象。但在這剛剛湧起的科研熱潮中,卻隱含着一些令人深思的問題。

一、教育科研被一些學校作為打造學校品牌的一條“謀略”。當前,一些中國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科研積極性,校校有課題、人人搞科研,確是一番令人可喜的景象,但也不否認,這其中也確有一些學校搞“教育科研”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更多的是把教育科研視為打造學校品牌,樹立學校形象的一條謀略。他們把興趣和精力主要用於課題申報,若課題申報獲准立項,就忙着為應付課題的檢查與驗收精心包裝所謂的顯性成果。有的學校還邀請眾多教育“名人”參加課題論證或課題鑑定,一次小小的課題研討會往往會被策劃成盛大的節日,一篇課題報告硬要擠進“教育大詞典”或出版發行。其實這裏面到底有多少真實、可值得推廣的東西呢?“教育科研”就這樣漸漸遠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而正在變味。

二、教育科研被一些教師當作換取功利的一種手段時下,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師也正在成為眾多教師的崇高追求,但也不否認,不少教師儘管在熱情高漲地搞“教育科研”,然而其宗旨和興趣並不在於使教育和教學獲得一些實質性的改變、學生的素質獲得一些實質性的提升,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些功利性的需求。

三、脱離實踐成為當前教育科研的一大誤區教師搞教育科研必須源於他們教育教學實踐的需要。只有當他們面對實際教育問題,卻無現成的,可以直接拿來享用的東西,而必須以研究的態度,審慎的對教育教學情境、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以及這種行為背後所依據的東西進行考察和反思時,才會投入到研究中去,以達到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目的。但從目前一些學校承擔的課題看,不少學校承擔的是高校或科研機構研究課題的子課題,還有有關管理機構確認的課題,確很少有自定或自為的課題。由於教師研究的課題並非自定自為,屬於被動選題,因此就很難同實際的教育教學實踐以及學校自身的利益相吻合起來,這種研究一旦脱離了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脱離了學校的利益,就失去了研究的原動力,就會出現偏差。

四、缺乏創新性成為當前教育科研的一大致命癥結教育科研的目的是創新,教育科學研究同樣如此。但若我們冷靜地審視一下中國小教育科研,就不難發現:假如從中國小的教育科研成果中抽掉了被“引述”、被“複述”、被“轉述”的“西方”或“傳統”剩下的即使不是虛無,也不會有多少實質性的東西存在,真正屬於研究者自己的創新性的觀點或見解少到近乎於零。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有教師急功近利的原因,有教育體制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現行的發表出版體制也直接拖滯、誤導着中國小教師的創新性的實現。傳統學術範圍對考證、轉述、解釋的片面重視,註定了創新性研究成果較難發表。眾多從事實踐的中國小教師,具有原創性、創新性的成果,被斥為“低層次”的“實踐經驗總結“,或者由於其內容過於有探索性而無法得到發表出版機構的認可。這就迫使廣大中國小教師在寫論文時不得不注重“理論的`包裝”,牽強附會到羅列一些自己也不甚明白的理論,“使用精心考慮過的詞彙來掩飾自己文章的空洞或論證的薄弱”,把簡單問題複雜化。

五、教育科研呼喚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教育科研本來是一件遠離喧囂,甘於寂寞的事情,真正的科學研究,其過程必然充滿曲折與艱辛,教育科研也是如此。但惟獨中國的教育課題實驗,無論其過程如何,結題報告總免不了“取得了預期目的成果”、“達到了預期目的”之類的“專家鑑定”。人們常説“春華秋實”,可我們的好些教育科研課題卻“華而不實”。由於評價的異化,導致了許多學校或教師不去傾心研究活生生的教育事實,只為“結題而研究”,這樣的教育科研,其實用性、科學性何在?

為了孩子和未來,為了教育科研真正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呼喚陶行知所倡導的“真教育”,讓實事求是之風迴歸教育科研。這,當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願。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5

在這次科研訓練中,我們小組做的課題是圖像處理技術在工業鍋爐監控中的應研究,我們小組通過查閲相關資料、進行市場調查、工廠數據採集、相關程序的編寫、進入工廠安裝及調試等步驟,最終完成了這一課題。在剛接到課題時,可能是由於我們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我們對課題感覺無從下手,但是經過大家的討論和老師的商量後,我們確定了工作的進行步驟,在查閲資料後,我們也對課題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這對我們接下來的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們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一步複習、鞏固。市場調查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們做的是工廠的'項目,因此經濟就必須要考慮在其中,我們要以儘可能低的成本完成項目,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也增長了很多見識,對採集卡的參數性能、價格等方面有了瞭解。在程序的編寫初期,我們遇到了想當大的難題,對一些算法不夠了解,如數字儀表不知道如何去實現特徵點採取,但是經過討論和搜索相關資料我們解決了這一難題,項目的正式開展需要我們團隊的良好協作,在這一方面我們分配各自的任務,在集中討論攻克相關難題,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最終完成了任務。我們進入工廠現場安裝相關儀器,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對工廠生產的一些情況也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在這次科研訓練過程中,我也明白了許多,做科研過程中要有毅力,遇到難題不能退縮,要迎難而上,這樣才能使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使自己在這方面懂得更多,同時團隊的配合非常重要,一個項目需要多個人去做,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還要保證團隊整體工作的順利進行。只有不斷地去探索、不斷去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才能讓自己在這方面成為突出的人才。

做項目時才是正真檢驗自己所學知識的時候,做科研項目是要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去解決相關實際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知識的瞭解才會更加深刻,真真正正的屬於自己,讓它能夠變成自己的工具,能夠去解決一些問題,做項目過後也能通過發現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的差距,然後再去改善。只有通過這樣的不斷髮現並改善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6

在這櫻花爛漫、海棠俏枝的春天,我們相約寧波,參加德育科研能力提升培訓,收益良多,不虛此行。

一、知+情+意+行

徐建平教授用親切温和的語調,給我們講授“中國小德育科研的意義、內容和方法”。不僅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親和力,也讓我們對德育科研有了更全面的認識。達爾文曾給科學下過一個定義:“科學就是整理事實,從中發現規律,做出結論。”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科學的內涵,即事實與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範疇、定理、定律等思維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各種現象本質的規律的知識體系。我們認為科學是應用系統的`方法處理問題,發現事實真相,並進而探求其原理、規則的學問。那麼如何接近真相,瞭解真相呢?停下腳步,蹲下身子,用最真實的眼睛去觀察,去比較,去記錄。不要用有色情感,在自己預設的前提下得出有偏差的結論。其實。開放的心態去接收最真實最接地氣的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規律,最終得出結論,以指導以後的工作。

徐教授還提出一個亮點,讓我們耳目一新。他説在知行統一的中間,還有情和意。情感的請,意志的意,有情感才會影響自己的行為,有意志才會堅持到底。知、情、意、行,讓德育更接地氣,讓班主任在以後的教育中更有了方向感。

二、意義+選擇+設計+規範

張林教授的講座讓我們瞭解了課題的研究意義,明白瞭如何選擇課題,如何設計。他從自己的真實範本入手,讓我們瞭解了一部好的課題寫作規範。説實在,真正要嚴格按照規範寫好一份課題是不容易的。但是沒有嚴謹的寫作態度怎麼會有高質量的作品呢?只有規範才可以有寫作價值和閲讀價值。

那麼課題選題從哪裏來?現狀調研——問題診斷——找準焦點——提出設想。我們可以從工作實踐中尋找課題靈感;從教育實踐中尋找課題,從現實閲讀中尋找突破點;從教育發展趨勢尋找掛鈎點;從教育理論中尋找支撐點;從文獻資料梳理中尋找課題;從成功經驗中尋找生長點;從課題規劃指南中尋找課題。是呀,其實課題就在我們身邊,要學會尋找、發現、捕捉,用敏鋭的眼光選擇高質量的課題。

三、熱心+温情+暖心+感動

本次培訓,徐建平教授是培訓活動的負責人,還有張麗蕾教授是班主任。這兩位教授對我們50個學員照顧周到,態度親切。學員有什麼困難有求必應。讓我們沒有了學習的緊張和壓力,有的是暖暖的感動!感謝這兩位教授的照顧,以及所有授課老師的指導。本次培訓完滿完成,受益良多!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7

聽了有關“教育科研知識講座”後,感覺受益匪淺,下面講座談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直以來,我總是認為課題的選題是學校領導,是搞教育研究的專家才能做的事,與我們這些每天站在講台上的一線教師關係不大,我們只需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通過講座我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想法是多麼膚淺,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才是科研課題的最基本來源。原來,“十一五”期間,市教育科研規劃部門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方面,確立的三大課題“小班化教學”、“構建生命化課堂”、“有效教學”,以及為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全市中國小開展的“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體育大課間”和“實踐與創新”三項主題活動的課題研究,都是從教育教學實際中提出的、急需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原來課題的選題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就在我們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講座對於我來説,不僅僅是一次科研知識講座,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一次知識與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種心理的愉悦與享受。這讓從來不喜歡聽理論講座的`我也聽得津津有味。

科研來自教育實踐,它往往從小處、從細微處着眼,科研雖然高深卻也並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領域,這就是我本次聽講座的最大的體會。當然聽完講座後,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理論水平的不足。今後,我一定要多學習與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同時從日常的工作中多觀察,多發現,多反思,隨時隨處記錄來自教學一線的素材,爭取讓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個全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由一個經驗型的教師向科研型的教師轉變。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8

通過這次學研究,使我受益匪淺。我們進一步瞭解到了一些以前從沒有知道的內容和好處,瞭解到在國小進行教科研的意義,認識到課題研究就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有目的、有計劃地用科學的態度認識教育現象提煉教育經驗,探索教育規律的一種創造性實踐活動。

即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總結工作,找出一條有利於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合格人才的科學方法。教師參與教育科研,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學業務水平。整個課題研究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學習理論進行研究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提高分析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收集文獻資料和篩選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歸納和概括研究資料的能力等等。

這些能力,對於新的教學任務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也是我們教師自身專業化的急需。歷來人們都把教師當作一種職業,認為只要有點文化知識就能夠做教師。不認識也不認可教師的專業地位。教師參與教育科學研究,提高了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研究能力,適應社會發展對教師的專業要求。教師參加教育科研,也是教育科學事業發展的'需要。教師參與教育科研,不僅可以為教育科學提供大量的實踐經驗,為教育學提供源頭活水,而且可以吸收各種先進的教育理論,把這些理論轉化為實踐操作,發展應用教育技術科學,為教育學填補這方面的空白。

綜上所述,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培養人才的需要,是發展教育科學的需要,也是我們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要用這種正確的觀念來看待教師的教育研究,消除浮燥心情,從實際出發,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點,開展好教育科研工作。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9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在國小階段,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個課題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那麼,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在教學中我有以下體會:

一、質疑問難,誘發創造個性。

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切實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火花,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起學生求知的強烈願望,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去探索規律,給學生更多的想象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例如:在教學《小攝影師》一文,讓學生讀課文提問,高爾基為什麼一直記得小男孩?為什麼不喜歡大記者的採訪,卻喜歡少先隊員的採訪?這説明了什麼?讓學生在疑問中去探索,在不斷探索中去創新、發展,從而瞭解這篇課文的寫作意圖和中心思想。

在教學《奇怪的大石頭》,學生在學習時會提出,這塊石頭從哪兒來的呢?李四光怎麼解開這塊巨石的來歷呢?李四光明白了什麼?通過質疑,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閲讀教學的效果。

發現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創新,首先要善於發現問題,而要發現問題,要有質疑習慣。質疑問難本身就藴含思維的火花,也是創新的起點。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經常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題。我們要善於激疑,以啟發他們的思維,使之茅塞頓開。由於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有時思維的觸角達不到隱含在課文中的疑點。教師應引導學生從隱含疑點處質疑,投石擊浪,撥動學生思維的琴絃,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繫。

二、自主學習,促進創新思維。

《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學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輔體。良好的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從輔”。學生的自主學習對理解課文的意義有着舉一反三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找駱駝》一文中,讓學生根據課文閲讀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閲讀課文,然後找出問題的答案,並談談對文章的理解。

其次,現代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傳統教育上教師處於學生之上,其思想統治束縛着學生的思想。如:要聽老師的話,要按老師要求的去做,不容許學生對自己去懷疑甚至批判,這些都不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因此,我們要勇於擔負起打破這種傳統教育思想束縛的開路先鋒。要培養學生懷疑、批判精神,教師要超越自我,敢讓學生向自己挑戰。主要從我做起,做好自我批評,為學生做好示範。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説自己的想法,出題時多出些主觀性試題,在評價時不要求統一,尊重個性差異。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10

參加北京師範大學“同一起跑線”課題研究已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就學習以來感受作學習心得如下:

城鄉教育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兩級分化現象嚴重是普遍存在的事實 。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城鄉學校之間在資金投入、辦學條件改善、師資水平和教學水平諸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學生都往城裏跑,農村學校生源日漸減少。我校也不例外,且矛盾日趨突出。為了促進教育的公平,逐步實現縣域內學校間均衡發展,必須創新探索新的理念和模式,創造新的教育增長點,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步縮小城鄉學校間教育教學質量的差距。因此我校確立了《同一起跑線》這一課題,試圖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有力的促進我校語文學科教學的跨越式發展。

一節課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達標率。如果目標合理而適度,學生就應當堂達標且要人人達標,只有少部分學生達標的課不能算是好課。有些教師在”達標測試”環節上往往流於形式,主要表現在:① 只檢查好學生。教師隨便提問幾個好學生,這幾個學生會了教師就以為全班學生都達標了。這種檢查有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在一節課上,教師要儘量檢查到每類學生,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單靠教師的'提問很難做到這一點,可通過合作小組相互檢查的做法來實現。② 雖然全部檢查,但對落後學生沒有補救措施。有些教師在下課前也搞全班檢測,做對的舉手,但對沒有舉手的同學教師沒有問錯在什麼地方,課後誰來給他補課,何時彙報結果。沒有具體的補救措施,這些學生就會逐步變成落後生。

雖然對於需要拓展和提升的問題以及能力訓練和價值觀的問題,不可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對於每堂課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核心概念,應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掌握。這既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實教育公平的基本措施。我們一定要把課堂教學提高到促進教育公平的高度來看待。

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要做到”步步清”。如詩歌教學,第一步要求每個學生都要熟讀,這包括音義、斷句、熟練程度等。不要只檢查幾個好學生,而是分組讓每個學生都要讀,同學相互檢查、相互幫助,向老師彙報,大家都過關了就是”步步清”了。然後是翻譯課文,要求每個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合上書不看課本註釋、不看參考資料、不能相互討論,能夠獨立翻譯出來,這才是真會了。只有把課堂教學的每一步都夯實了,每個學生都檢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這樣做看似耽誤時間,其實是節省了重複勞動的時間和課後大量作業的時間。不然僅靠下課前的幾分鐘搞一個達標測試,不會的學生也沒有時間”清”了,只能放到課後,又加重了學生的課後負擔。

”堂堂清”的方法很多。如有的學校讓學生當堂練習,教師逐一批改。這樣做,教師的工作量比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另一種辦法就是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2人一小組、6人一大組,先由小組的兩個人相互檢查,大組長複查,教師巡迴檢查。這樣一個少不了,能夠覆蓋到全體學生,班額大點也不怕。2人小組不能解決的6人大組解決,大組不能解決的由教師來解決。個別不會的由本組同學幫助補課並向教師彙報。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教師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養和鍛鍊學生的能力。魏書生説的”只有懶老師才能培養出勤學生”就是這個道理。此時,教師在下課時才能自豪地説:”這節課所學的基本知識我班內的每個學生都掌握了。”這就是一堂好課,一堂高效率的課。

如果一名教師在課後能對以上四個問題做出明確回答,就知道自己的課是否高效,也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來評價其他教師的課。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11

9月18日,我有幸參加池店鎮教科研課題研究培訓會議,此次培訓邀請了XX市教師進修學校的資深教師---陳淑端,她作了《立足實際,實效開展課題實驗研究》的專題講座。通過這次的培訓,讓我茅塞頓開,收穫頗豐。

首先,作為一名基層國小的老師,對於“課題研究”這個詞總感覺一知半解。每次想進行一次課題研究,卻不知從何下手。而陳老師的這次講座就像一場“及時雨”給我們指明瞭方向。陳老師結合自身多年的研究經驗,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教育科研和課題的概念,並引用了大量實例,與全場教師探討了課題該如何形成,做課題的過程以及課題研究中會出現的種種問題等。在如何開展課題實驗研究、如何實施研究方案中,也做了詳細的解讀。陳老師激情洋溢的講解,深深地吸引着我們在場的每一位老師。

其次,陳老師淵博的知識讓我佩服,讓我更加明確作為一名老師就要“活到老,學到老”。記得一位教育家曾經有過深刻的論述:“學生可能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們不學無術;假如處處都可以看出你的不通專業,那麼,除了蔑視以外,你永遠得不到什麼。”你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無論在科學文化知識上,還是思想道德方面都是如此。當前的學生思維開闊,課外知識來源渠道眾多,求知慾旺盛;家長的`文化水平和素質的快速提高;社會對知識的需求轉變等等。所有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善於學習和終身學習,才能做到不誤人子弟。否則,死守着老觀念,用陳舊的知識去教學生,這不僅是誤人子弟,更是拖課程改革的後腿。

最後,要把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工作搞得有聲有色是離不開團隊精神。在當今社會,教師個人的學識和水平都是有限的,僅僅依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優秀的教師是學校的資源,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則是學校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教師的團隊精神就顯得至關重要了,這是因為:

第一,在現代教育理論上有一個很著名的教育思想——整體大於各部分之和。

第二,在團隊之中,各個成員之間可以形成優勢互補,相互啟發,相互激勵,共同提高。

第三,團隊獲得的信息量是個人信息量的數倍甚至是幾十倍,而豐富的信息量對於教師在教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在團隊的協作中,每一個成員都學會了與人相處。

總之,教師以團隊的方式進行教育教學和科研可以極大促進教師整體水平的提高,同時在科研中達到教師思想觀念和人格精神的不斷昇華。

本次培訓會,讓我大開了眼界,為我們今後的課題研究具有指導意義。我對自己的課題也充滿了信心,希望多參加這樣的培訓。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12

4月7日,有幸聆聽了東北師範大學鄧濤教授的講座。一整天的《教育科研方法》的講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穫是沉甸甸的,其中有領悟、有靈感、有激勵,也有反省。它使我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教師的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體會,尤其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如何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有效的教育教學的科學研究,提供的方法的操作性強,對我們今後進行教育教學的科學研究及論文寫作有很大啟發。

教育科研方法講座包含四方面內容:關於中國小教師參與教育研究的重要性;教育研究的選題、設計與論證;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成果的表達。講座幾乎涵蓋了教育科研的全部內容,壓縮到一天講,容量很大。但教授所做的指導細緻入微,他對任何一個細小的問題都沒有一帶而過。他列舉的一個個數字、一種種現象、一張張圖片,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他一字一頓地耐心講解正是對“科研嚴謹”的最好詮釋。

聽了鄧濤教授的講座,對於選題,我很受啟發。教育科研課題來自於教育的問題。教育問題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教育實踐中的問題;一是教育理論問題。當然,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不是截然分開的,只是研究時有所側重而已。對於教師來説,在教育實踐中選擇課題進行研究,可以揚長避短;然後再逐漸向理論深度發展。一旦確定選題後,接下來的工作是查閲收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這是研究的基礎,也是論文寫作的基礎。

此外,鄧濤教授還教會了我們如何創作有價值的學科論文:

1、對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並在研究和思考中有所感悟;

2、掌握論文寫作的要求和方法。

教學實踐是一座豐富的'寶藏,經常反思自己和別人的教育、教學實踐,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獲取寫作資料的有效途徑。鄧濤教授告訴我們,論文寫作應抓住一個選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在這個選題上寫深寫透,這樣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論文。

通過此次培訓讓我再次感悟到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必須做到:

首先,要勤於學習。平時要注意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瞭解教育、心理研究的發展動態,以便把握先進的教育思想。

其次,要勇於實踐和探索。理論知識只有運用於實踐才具有價值。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往往是善於把學習到的教育理論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理論的正確性,從而豐富和發展理論。

另外,要敏於思考。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又説:“吾日三省吾身。”都表明思考對於學習、對於實踐的重要性。學習不思考,不能把握理論的實質;實踐不思考,不會有新的發現。只有經常對自己的學習和實踐進行反思,才會不斷有所收益和創新。

最後,要善於記錄。平時注意及時記錄自己的學習所得以及對教學實踐的反思,為將來的寫作積累豐富而鮮活的素材,是教學研究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積極把這次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合理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使教育科研日常化。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13

週三有幸聽了××市教育培訓中心××主任的有關“教育科研知識講座”後,感覺受益匪淺,下面就×主任的講座談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主任首先用簡練的語言為我們講述了什麼是課題及課題研究、課題類型和選題原則。以前我也曾參與過學校的課題研究,但對課題理解得卻不是很到位,很多時候是為了完成學校分配的任務不得已而為之。聽了×主任的講座後,我有點茅塞頓開的感覺。一直以來,我總是認為課題的選題是學校領導,是搞教育研究的專家才能做的事,與我們這些每天站在講台上的一線教師關係不大,我們只需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通過講座我認識到自己的這種想法是多麼膚淺,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才是科研課題的最基本來源。原來,“十一五”期間,市教育科研規劃部門圍繞課堂教學改革方面,確立的三大課題“小班化教學”、“構建生命化課堂”、“有效教學”,以及為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全市中國小開展的“培養學生良好習慣”、“體育大課間”和“實踐與創新”三項主題活動的課題研究,都是從教育教學實際中提出的、急需探索和研究的問題。原來課題的選題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常規教學中,就在我們教書育人的過程中。

接着×主任為我們介紹了課題研究的方法,其中的反思這一環節尤為重要。反思中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對觀察到的、感受到的與制定計劃、實施計劃有關的各種現象加以歸納整理,描述出本循環的過程和結果。這一點正是我平時最頭痛的,×主任用了一個生動的事例——寫第一次坐飛機的感受來加以解釋。她當時的記錄中那僅有的兩句話“步入機艙,把生命託付給藍天;步出機艙,才知道自由的可貴”,讓我有了撥開雲霧見陽光的感覺。×主任強調反思非常重要,它是研究過程的一個原始記錄與積累,如果真的很忙,如果真的沒有時間,哪怕對當時的情形只做一句話的記錄,為以後的評價與解釋奠定堅實的基礎,也能為以後的研究以及整理總結工作帶來很大的益處。哦,原來反思就是對自己真實體驗的.一種歸納和總結,而不必一味地追求一些表面化的東西。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主任提倡課堂教學的觀摩與研討活動(如教研組的聽課與評課,參與市級學科教學競賽等)、教育理論與政策的學習活動(如專題學習本課題的某一理論依據、課程標準的學習、優秀教學方法的學習、電子課例的觀摩與學習等)、開展課題組內的專題研討(可由每個成員設計一次專題研討活動,定好主題、形式,並負責全程組織)、組織論文寫作、組織成果交流。她強調要注意積累研究資料,特別要注意積累過程中的一些原始資料,如:會議資料、學習與培訓資料、調查與分析資料、教案資料、課例(案例)資料、論文資料、研究數據等。而這些往往是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所缺乏的,所忽視的問題。想想自己對已經過去的十幾年的工作經歷沒有留下多少有價值的成果,心中深感不安。

×主任的講座對於我來説,不僅僅是一次科研知識講座,更是一次心靈的交流,一次知識與智慧的碰撞,更有一種心理的愉悦與享受。這讓從來不喜歡聽理論講座的'我也聽得津津有味,×主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原來科研是一項如此有意義的事情。

科研來自教育實踐,它往往從小處、從細微處着眼,科研雖然高深卻也並不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領域,這就是我本次聽講座的最大的體會。當然聽完講座後,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身理論水平的不足。今後,我一定要多學習與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同時從日常的工作中多觀察,多發現,多反思,隨時隨處記錄來自教學一線的素材,爭取讓自己在教育科研方面有一個全新的突破,努力使自己由一個經驗型的教師向科研型的教師轉變。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14

在教委教科所的安排下,於20xx年4月11日至7月5日之間我在璧山縣教師進修學校參加了為期5天的璧山縣教育科研骨幹培訓。通過傾聽學習重慶市教科院副院長王緯虹、教科院副所長張鴻、西南大學教授於澤元、教科所巫正倫老師的報告,使我受益匪淺。

我雖然已教書十幾年,從事教育科研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兩年,但在教育科研方面,有的時候在缺少理論和科研經驗支撐下還是感到力不從心。通過這次學習,瞭解到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內容和一些新的理念,我收穫頗豐。

王緯虹副院長的報告讓我對課題研究工作有了更深的瞭解。在選題上我知道了要從我們的身邊實際情況和問題中提煉出適合我們研究的課題題目。課題論證中要明確申報、論證的.目的和意義,課題論證的程序和關鍵。

通過傾聽張鴻副所長的講解,真正認識了中國小教育科研管理的六個”W”:即為什麼要管理(WHY)、管什麼(WHAT)、怎麼管(HOW)、管理的時間(WHEN)、管理的地點(where)、誰來管管理誰(WHO)。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問題和現象、揭示教育規律和本質的創造性活動,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領域,是人文社會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於澤元教授的《教育敍事研究》報告,用了生動、形象的教育故事,讓我明白作為一名教師要建立平等的學生觀,要放下教師的架子與學生平等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樣學生才會在不懼怕老師的前提下敞開心扉與老師真正的交流。學習才更有興趣,學習才更加優秀。

總之,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是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培養人才的需要,是發展教育科學的需要,也是我們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我們要用正確的觀念來看待教師的教育科研,消除浮躁心情,從實際出發,根據我們教師自身的特點,開展好教育科研工作。

科研培訓心得體會15

1、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這看起來是個小問題,但實際上很多人寫課題名稱時,往往寫的不準確、不恰當,從而影響整個課題的形象與質量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的不是很準確,比如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這個名稱,就沒有把研究的對象、問題説清楚,你是中學生或者説是國小生、大學生,是所有的學科或者是單指語文、數學等。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因為我們是在進行科學研究,要用科學的、規範的語言去表述我們的思想和觀點。有一個課題名稱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我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我認為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儘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這次學校課題申報表中,我看名稱都比較簡潔、清楚,就不再贅述了。

2、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不要都寫成是堅持黨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道德情操陶冶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的智力潛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以實現葉聖陶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建立探索性的.個體化的主體學習方式,改變一貫由教師講、學生被動聽的局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大語文學習活動中去,在廣闊的語文教育教學環境中,通過相互協作、探討、交流,讓學生在寬鬆、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中,自己發現知識、掌握知識,領悟知識的真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

3、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我們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我們這個課題具體要研究的內容,相對研究目標來説,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係。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

4、課題研究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