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通用20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敬老院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通用20篇)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

大年七年級,天氣寒冷,但院橋養老院温暖而充滿節日氣氛。今天,我們跟隨紅十字會志願者去喬媛養老院看望老人,為老人包餃子,與老人交談,傳遞新年的温暖。

到了養老院,看到幾個爺爺站在門口迎接我們,因為聽説我們要來,早早就在門口等着,熱情的和我們握手。當我走進大門的時候,我發現很多志願者都很忙,有的在拌肉,有的在洗菜切菜。我和姐姐們迅速穿上志願服,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水不好的時候洗菜的人太多了,我只能做個小搬運工,把洗好的菜搬到廚房給舅舅切菜。

等阿姨叔叔把肉拌好,準備好餃子皮,我們就開始包餃子了。剛開始我不會包餡,但是我不會聽我的命令。不是從左邊出來就是從中間跳出來。很難看。看着旁邊的阿姨們,都很漂亮。我很羨慕。我急了,謙恭地問阿姨:“阿姨,我不會包餃子。請指教?”“當然,”姨媽笑着説。在阿姨的悉心指導下,我做的餃子終於成型了,看起來還算像樣。我想要一些有創意的東西,所以我包了一些不同形狀的餃子,包括包子餃子,太陽餃子和小魚餃子,哈哈。旁邊的阿姨誇我想象力豐富。

熱騰騰的餃子從鍋裏出來,爺爺奶奶在餐廳裏排隊上餃子。有的老人背,有的老人坐輪椅,有的老人得了老年痴呆症。他們走得很慢,握手送餃子。看到這些場景,我趕緊跑過去拉着爺爺的手,幫他們到座位上吃餃子。爺爺説二樓有些老人癱瘓了,起不來牀。一個阿姨拿着餃子送走了。老人吃愛情餃子,臉亮如茶花。

大年七年級,老人有我們作伴,新年特別熱鬧快樂,有家的温暖。這一天,我們這樣過年,感覺特別有意義。我真的希望人們經常去養老院陪伴老人,這樣他們就可以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2

8月3日上午,我和吳哲浩、夏浩宇、王振宇一起去了養老院。我們帶了很多食物,分發給爺爺奶奶。我們還幫養老院撿樹葉拔草。

爸爸媽媽把我們送到養老院,先回去了。我們把帶來的食物分發給老人。看到幾個老人站在一起聊天,我就拿了一袋犁頭走過去。來到一位老人面前,遞給他一個梨,説道:“爺爺,這是給你的。很甜!”爺爺高興地接過來,親切地説:“謝謝你的梨。小姑娘真漂亮!”爺爺説着,旁邊的同伴也點頭贊成。聽完誇獎我的臉變紅了,我害羞的跑到一邊繼續分東西。

我遇到了另一個爺爺,他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把梨給他,他第一次拒絕,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拒絕。他對我説:“你自己留着吧。爺爺太老了,咬不了牙。不要糟蹋好東西。”當我拍拍額頭時,我責怪我的粗心。我趕緊跑到下一個朋友身邊,拿了兩個大香蕉塞進爺爺懷裏。爺爺沒説什麼我就跑了。

我也看到一個老人在走路,但是一點點走要花很長時間,每走幾步就要停下來休息一下。看到老人拼命掙扎,我趕緊去扶他。“爺爺,我陪你走一會兒。”老人微笑着點頭。我和爺爺來回走了十幾分鍾,然後幫他坐在石凳上讓他休息。

看到朋友去拔草,趕緊對爺爺説:“都去拔草了。我會幫助他們的,爺爺。”看到老人説好,我趕緊去接他們。

我們在門口的大草坪上撿垃圾和雜草。我負責把枯葉全部撿起來,收集到樹下,讓它們腐爛後給土壤增加肥力和養分,讓樹長得更快更好。

我們要走的時候,老人和老太太來給我們送行,看到他們臉上的笑容,我很開心。今天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下次有機會一定會再去拜訪這些可愛的老人。

我們應該關心老人,有時間多陪陪他們,不要讓他們總是那麼孤獨。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3

今天早上八點半,我們實驗國小的所有五年級學生,在各班老師和一些學校領導的帶領下,來到榮成鎮敬老院,向老人表示敬意。

我們浩浩蕩蕩的隊伍走了大約九英里,來到榮成鎮的養老院。位於五星村,風景宜人,空氣清新。這是一個居住和養老的好地方。走進養老院,迎接你的是小操場兩邊的一排排長椅,上面坐着一位60多歲的老人。他們臉上帶着親切的微笑歡迎我們。他們有的是瞎子,有的是聾子,有的是腿腳不靈便。我覺得他們這樣的衰老是歲月留下的無情痕跡。但現在他們有了安度晚年的好地方,我為他們高興。

活動開始了。首先,我們敬愛的程主席上台講話,字字句句地表達了他對老人的關愛。接下來學生代表發言,標準的普通話,清脆的嗓音,深情的深情贏得了觀眾的掌聲。我去每個班給爺爺奶奶送禮物。一些學生帶了蛋糕,一些拿出了水果,一些人給了手套來禦寒。雖然禮物不重,但充滿了我們的愛。同時,董主任還代表學校給養老院老人發放了1000元慰問金。

現在是表演節目的時候了。首先我和幾個同學上台表揚《寫給老人的詩歌》。這時候我心裏澎湃,激動不已。然後505班的同學都唱了《外婆的澎湖灣》,他們優美的歌聲贏得了觀眾陣陣掌聲。然後503班的兩個同學表演了相聲《手指頭》。之後王若瑄在我們班表演了二胡《賽馬》。悠長而委婉的鋼琴聲似乎讓老人想起了難忘的往事。最精彩的是幾個同學表演的拉丁舞,比如506班的方旋,節奏像詩一樣。他們用長眉,妙目,手指,腰;腰部用百褶裙;用她旋轉的舞步。有時它像輕雲一樣慢慢移動,有時它像旋風一樣猛烈地轉動。這讓我們瘋狂。最後,校長髮表了講話,感謝我們實驗國小的老師和學生對老人的關心。

通過這次活動,我瞭解到尊老愛老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道德價值觀的體現。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既是責任,也是義務。祝天下老人在我們的照顧下,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個普通的大學生,我總學得缺少一點什麼,總是呆在風平浪靜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今天,作為武漢理工大學一名青年志願者,我有幸跟隨大家前往陽光福利院,心中起伏不斷,有點顧慮會不會又是千篇一律活動,形式一下,然而整個上午的感覺,卻把這種無知的顧慮衝擊得雲消霧散,這確實是一次愛心之旅,更是對人心的洗禮。

20XX年12月2日,陽光明媚,一大早,我們志願者協會成員徒步去敬老院。這次敬老院之行在略表心意的同時,更旨在現實客觀地詮釋和諧二字的涵義,讓更多處於黃昏時段的老人感受到社會上最單純的温暖,讓我們更深刻的領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的確,創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社會經濟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更離不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構建。敬老院老人平均年齡超過65歲,其中年齡最高的一位有85歲高齡。我們全體職員者分成兩組,一組負責幫他們佈置重陽節日表演會場,一組專門跟老人散步聊天。分工完畢後,同學們就熱火朝天的幹起來。屋裏的老人也都笑逐顏開,與同學們聊了起來。整個大院裏除了同學們的幹勁還有老人和工作人員的歡聲笑語,溢滿温馨好似春花開滿園!

這次活動讓我從中學到很多,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學校把社會作為實踐的場所,讓我們參與社會,在公益勞動的實踐中有所啟示。通過志願服務,啟發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去了解社會、感受社會。這些都讓我們體會到了老一輩的孤獨、我們的幸福和自私。雖然我們滿頭大汗,但我們很高興,因為我們心裏都有一股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不是在學校裏能夠體會到的。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我們關心公共事業熱情的。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鋒。

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待一些人際關係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這次的集體公益勞動,使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而現在,由於一切向錢看的思想的影響,在一些人的頭腦中裝滿了金錢的利益,幹什麼事都講錢,幹活不講報酬認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勞動”也變相要錢。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有意識地組織了我們去參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對於抵制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腐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公益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公益勞動同樣培養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學校這次組織的公益勞動讓我懂得了公益勞動不僅能造福社會,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靈。而我們也該為了公共利益而自覺自願地參加勞動,因為那是我們大學生的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不記報酬也是我們大學生勞動態度的一個特徵。我們講的公益勞動,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是為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5

對於加入社團的第一次活動“走進福利院”,今天真的感觸很多。首先我們帶着服務於社會的宗旨,同學們興致高昂地前往漳州市福利院。當我們踏進福利院的那一刻,內心都是很激動的與高興,這些從同學們的笑臉裏可以看出來。在部長和各位學長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我們的這次活動。

一來到屋裏我們就先了解了一下這裏福利院的情況,我們男生志願服務者們先是幫助這裏的工作人員搬了雜物,女生就先去陪老人聊天。我們幫助阿姨搬完雜物後也開始自己組隊去房間裏陪老人聊天。與我們這組聊天老人有一位96歲的老奶奶與她的兒子,我們跟她聊了很久,發現老奶奶真的很健朗,但是通過與她的兒子交談時,我們瞭解到大多數老人他們真的很孤獨。當我們三人為她唱歌時,老奶奶真的很高興,她不停地在為我們鼓掌,這可能是由於她平時很少有這樣的機會,之後我們又去兩個房間與老人聊天。我們在其他房間裏都發現他們平時與自己的親人見面的機會都很少,在於同學交流中,我們瞭解到很多老人都很樂意我們找他們聊天,這也説明其實他們內心裏是很孤寂的。我覺得這些生活在這裏的老人家真的可憐。雖然他們的生活都不錯,但在精神上他們是空虛、孤獨的。我認為我們社團今天活動真的是很有意義。

我從這次活動中我得到了我在家裏和學校得不到的愛,這是一種志願服務無私的愛,它讓這裏的老人心中的那份寒冷的心得到了一點點温暖,我會繼續將這份心,這份積極保持下去,並將我們志願服務的事業繼續發揚下去,讓更多社會上和大學裏有這份心得志願者們能過奉獻出自己的那份温暖。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6

今天是我們班的社會實踐活動日。我們要去敬老院慰問那些孤寡老人。

去敬老院之前大家都很激動,想看看他們過着怎樣的生活。到了敬老院,才知道他們這裏有健身器材、餐廳等應有盡有。不過,他們缺少一樣東西,一樣很重要的東西,就是親情。他們的子女不管他們了,覺得他們是累贅。我覺得那些子女一點都不孝順,難道他們不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意思嗎?他們連自家的長輩都不尊敬,怎麼會尊敬別人家的長輩呢?這些老人這麼孤獨,我們一定要讓他們開心起來。於是我們準備好的節目一一呈現在老人們面前,他們很高興,笑得都合不攏嘴了。接着我們把禮物發給他們後,就扶着老人們散步或聊天等。我和劉恬辛扶了一位老人進房間,我和劉恬辛給爺爺收拾好房間,就和爺爺拉拉家常,捶背、揉腿等。劉恬辛還講了一個“武松打虎”的故事。很快我們就要走了,爺爺和我們依依不捨地分開了。

通過這次活動,我要告訴大家:“我們要尊敬老人!”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7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為老人做義工服務,以前一直想去的,但總是因為考慮到有其他的事情而去不成。此次終於有這個機會可以和我們義工聯盟的成員一道老年公寓,與很多老人面對面交流做活動。

此次敬老院義工服務活動之行,旨在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讓他們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温暖,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温暖。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社會經濟突飛發展,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卻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是敬老院及老年公寓這樣的場所,讓這些需要幫助的人重新找到了家,得到了家的温馨,愛的呵護。

看着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裏的第一個感覺是:難受!雖然去之前心裏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當我親眼看到時,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心酸,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如今卻在應該安享晚年時來到敬老院。對待老人最重要的是尊重他們。也許他們對我們愛理不理,也許他們對我們講話的口音不熟悉,也許他們在交談中老走神,也許他們耳朵不好使,我們都要耐心地和他們慢慢地説,關切地問他們的生活狀況,親切地叫他們一聲“爺爺、奶奶”。長時間的孤獨讓他們有一些封閉,要融化這層隔閡需要時間,也需要關懷。

通過此次敬老院義工服務活動,同學們的身心更加明朗,明白陽光是不吝嗇每個角落,打開心胸去接納敬老院中孤獨的老人,給他們歡樂,給他們祝福,陪伴他們去更好的生活。同時呼籲我們每一個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將“服務社會,快樂自己”的義工服務宗旨貫徹到底。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8

我們雖然是在校生,但作為一個人,我們都應該去關心幫助一些弱勢羣體,比如那一個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為他人服務,採納於一些社會活動,也是價值的體現。

一、走進敬老院

剛跨進敬老院,它給的感覺是平靜、安寧,在和煦的陽光下,老人們三三兩兩地在陽光底下,安安靜靜的,他們沒有孩子臉上的天真,青年臉上的憧憬,中年臉上的忙碌,他們像在思索些什麼?或許是對一路走來,點點滴滴的回憶吧?偶爾頭頂上飛過一兩隻燕子,但他們也從不抬頭看,只是默默地低着頭,沉溺於自己幸福的回憶。院子裏沒有太多的綠化,只是一些古樹,如同這些老人們經歷了幾乎一個世紀歲月的洗禮,沉積了太多的歷史。

二、敬老院生活

敬老院的生活是自由卻井井有條的。他們每天7:30分吃早飯,雖然每天的早點只是稀飯、饅頭,但他們卻露出滿意的笑容。聽敬老院的阿姨説:我們養了很多頭豬啊,一個星期就殺一頭的,老人們吃的很好。雖然是幾句簡短樸實的話語,卻藏滿了濃濃的幸福與關愛。他們還會評選文明老人,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就像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一樣的評比條件讓老人們生活更加規範,思想也更上進了。敬老院還有個寬敞的活動室,平時老人們在這裏看看電視,聊聊天,打打牌,他們其樂融融。

三、讓愛零距離接觸

給我印像最深的是一個看起來並不是很起眼的老人,當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正一個人孤單的低着頭坐在一個角落裏,我們走過去,給了一些水果,誰料,老人竟然簌簌的流淚了,那使被愛融化的眼淚嗎?一滴滴,落在了盛放水果的塑料袋上,毫無掩飾,那樣的真真切切。一直以來,我總以為這些沒有接受多少教育的老人是膚淺的,沒有涵養的,不料,他們是那樣的出眾,一位叫董淑貞的老奶奶,平時省吃儉用,在臨死之前,把1000的積蓄毫不吝嗇的捐給了敬老院,她不求名利,但求此生無悔,終於在前幾天安心地到了另一個極樂世界,我想她一定是快樂的飛向天堂的。

四、採訪院長

院長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對我們説:這裏的老人收入主要有三大塊,村裏、財政撥款,每個人每年500元,手機版街道每人每年180元,民政局每人每年2400元。老人生病時敬老院會報銷醫藥費,政府提供老人的衣着等,共有8名工作人員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生活狀況較好。

五、離開敬老院

離開敬老院的時候,我們的十佳歌手給老人們演唱了歌曲,或許他們根本聽不懂這種新潮的流行歌曲,但他們卻像是自己的孫女在唱歌一樣,眼裏充滿了慈愛。我們的學生會主席在與一位年邁的老奶奶握手道別時,那種依依不捨並不亞於親人之間的分別。他們太需要關愛了,點點滴滴的,哪怕是一句問候一個眼神。

六、感悟與收穫

收穫最大的是與老人們的心。雖然他們面對坎坷的人生總是一笑而過,但從他們的言語中,我真正體會到了他們的艱辛,一路走來有着太多的悲歡離合,有着太多的辛酸,是啊,他們已經很累了,他們需要休息,但更多的是關愛,是大家的愛。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讓我們在今後的生活中一起用愛心去裝點這個世界!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9

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繼承和發揚這種美德,20xx年12月6日上午8點35分,我們實驗國小五年級全體師生前往榮成敬老院慰問老人。

路上我們有説有笑,玩着接龍這個詞,充滿了我們的歡笑。九點半左右,我們到了養老院。我仔細觀察過這些老人居住的房子:白色的牆,光滑的地板,幾棵綠樹……我可以看出這裏的環境優雅舒適。這時,林老師輕柔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請排隊,活動九點四十開始。”“喂,我們不是來看望老人的嗎?你怎麼沒看見老人?”我有點疑惑地問。他身後的顏路責備地看了我一眼,説道:“那邊的老人不是嗎?怎麼沒看出來?”我剛剛看到那個老人坐在503班。我看到他們都心地善良,嘴角掛着發自內心的微笑,看起來更加和藹可親。這時,活動開始了。首先,程校長代表學校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我們都很激動。講座結束後,我們班的學生代表舒揚給老人祝福。隨後,楊主任代表學校向養老院贈送了1000元慰問金。然後,我們開始送人弔唁,才發現還有眼花繚亂的弔唁。最後開始了文藝節目的精彩表演,先是唱誦《寫給老人的詩歌》,然後是505班的合唱《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讓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她粗糙的大手能帶給我温暖。然後是501班的二胡獨奏《賽馬》,深深的吸引了我們,我情不自禁的跟着節奏跳動。然後是相聲《手指頭》,太搞笑了,連我旁邊的爺爺奶奶都忍不住笑了。下面還有兩個程序,每一個都表現的非常好,讓人身臨其境。

11點,活動結束。我們懷着告別的心情離開了養老院。因為來養老院要5公里左右,回去也要5公里,我們都很沮喪,沒有來的時候那麼開心,反而像以前一樣累。這時,孫士毅大聲説:“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累了,想想小飛虎。”她的話鼓舞了我們的士氣,我們鼓起勇氣走回教室。

回來的路上,我有很多想法:只要大家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老人也會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0

今天太陽很開心,藍天上飄着白雲。我和媽媽來到教堂的愛秀花園看望老人。

走進愛秀花園的大廳,很整潔。每個房間都有兩張牀,兩個衣櫃,兩個衞生間,和標準間差不多。我們隨意走進一個房間。有一位老奶奶,手裏拿着一頂羊毛帽子和枴杖。她似乎在尋找什麼,或者在等人來。“你好,奶奶!”我問候我的祖母。她很驚訝:“你是誰?”奶奶,我們是來看你的。”我回答道。老奶奶笑了笑,用慈祥的手摸了摸我的頭。”奶奶,你好嗎?”我關切地問我很好,但是我的耳朵和眼睛不好使。”奶奶露出甜甜的笑容,臉上掛滿了牙套和括號。

奶奶叫我們坐下,我們聊天,有説有笑。奶奶還説,她已經88歲了,和她一起生活的奶奶已經94歲了,但是她聽得見,眼睛還亮着。説到魔鬼,我看着:她的短髮梳得整整齊齊,像一層霜;兩隻眼睛深深嵌入眼眶;她不是很高,歲月的風霜在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她的青銅手背上佈滿了蚯蚓般的血管。“好奶奶!”我起身説。她也很熱情可親,所以請我坐下。我又問:“奶奶,你在這裏住得好嗎?”“我們玩得很開心。”説到這裏,他們可以開心地笑了。“在這裏,他們吃得好,睡得香,有專門的人照顧,經常有活動,一起吃飯。我們年輕的時候,還不如現在。以前一週吃一頓白飯挺好的。每天,我們都要砍柴、割草,還要照顧牛羊。現在生活就是天堂!”我認真聽着,感受着他們一路走來的艱辛,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奶奶給我講了很多,我們聊得很開心。我答應奶奶我會經常來看他們,祝他們身體健康!

從這次拜訪中,我體會到了老人的孤獨,我們的幸福,我們的自私。雖然他們在養老院過得很好,但是沒有比家更温暖的地方了,所以我們應該留出一些空閒時間去看望家人。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1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年輕人在新時代的天職。古人曾説:“我老了,人老了;年輕,年輕,還有年輕人。”我們應該像尊重別人的父母一樣尊重自己的父母。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了我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優越的學習條件,父母辛辛苦苦掙錢,日夜操勞。不都是為了我們嗎?生病時父母臉上的焦慮;當我們開心的時候,父母也和我們一起開心。當我們難過的時候,父母和我們一起難過。當我們成績好的時候,父母比我幸福。當我們因為成績不好而感到失落的時候,父母會安慰我們,鼓勵我們下次好好努力……我們會和父母同甘共苦。

父母為我們付出了所有的努力。然而,我們有沒有想過回饋父母?我們已經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即將進入國中的少年。我們在成長。"時光飛逝,日月如梭。"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父母變老了。為什麼我們不利用現在,幫助父母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老師曾經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作業,就是——給媽媽洗腳。當時同學們都不知所措,因為我們平時在家都是嬌生慣養的小公主或者地位高的小王子,媽媽平時也給我們洗腳。我們給媽媽洗過腳嗎?

回到家,我尷尬得説不出話來。我決定晚飯後完成作業。晚飯後,我和媽媽一起收拾家務。收拾完,媽媽突然坐在沙發上,大汗淋漓,腰痠背痛。我終於説出了讓我難以啟齒的一句話:“媽媽,我來幫你洗腳吧。”媽媽説:“不用。”我説:“媽媽,請讓我幫你洗吧。”我母親在我的強烈請求下同意了。

我鋪了一盆適合水温的水,放在媽媽面前。我開始幫媽媽脱襪子。我媽媽掙扎着自己脱下來。在她的爭執下,我無法與她抗衡,只好放棄。我看到媽媽的手,異常粗糙,裂開了幾個深深的洞。她的手不再光滑濕潤。我不禁鼻子一酸。洗完腳,我又開始幫媽媽打退堂鼓。我不小心,媽媽為了我日夜奔波,變老了。

媽媽,我愛你!從現在開始,我會用實際行動回報你,謝謝你!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2

雖然爺爺奶奶不在我面前,我也不能在他們面前做一些孝順他們的事,但我還是要以幫父母做一些家務為榜樣!然後我已經給他們打電話了,祝他們重陽節快樂!

既然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坐在冰冷的長椅上沉思。就在這個時候,我媽要洗衣服,給我帶了一雙鞋,我就想:既然我媽不讓我洗衣服,那我就幫我媽洗那雙鞋。説實話,其實是在幫我洗一雙鞋!

我覺得還是自己做比較好,就用實際行動來表現。我趕緊跑下樓,對媽媽説:“媽媽,我想幫你洗一雙鞋,好嗎?這樣我就可以幫爺爺奶奶做一次家務了!”母親猶豫了一會兒,但她同意了。我媽洗完衣服,我就開始洗鞋子。

我媽之前教過我,如果要洗鞋子,首先要把鞋子裏的襪子拿出來洗。我拿出襪子,感覺很臭。我想:爸爸媽媽那麼關心我。雖然我的襪子很臭,但它們仍然幫我洗。多棒啊。我要感謝他們!我洗完襪子,就把鞋墊拿出來,輕鬆洗了洗。兩邊放點洗衣粉,一起刷,一下就搞定了。

然後是鞋子本身。我穿鞋很久了。一雙曾經很白的鞋子現在越來越黑了。但是爸爸媽媽以前也不厭其煩的給我擦鞋。我真的很在乎我,我真的不應該每天都惹他們生氣,否則我也不會辜負他們對我的善意!

我拿了一些洗衣粉,先放在鞋外面,然後用刷子使勁刷,最後洗出了這款鞋的樣子。然後,我拿了些洗衣粉,放在鞋子裏面。然後我先把刷子放進鞋子裏。我用力刷了一下左右上下。洗這隻鞋花了我很多時間。我也覺得我爸媽洗鞋子不容易!

重陽敬老,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道德品質。説到這裏,我想起一句詩,“一個人在異鄉作客,每逢佳節,思念親人”!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3

20xx年x月x日,早晨的太陽早早的照射到我卧室的牀上,7點我的鬧鐘準時響起,立即起牀,感覺心情特別的好,因為今天公司組織我們去“xxxx敬老院”參加義工活動,雖然我起的很早,由於第一次去xx敬老院,乘車路線選擇順利,最終還是遲到了一會,當我趕到敬老院時,我一看見部分同事正在陪同老人一起聊天。當天我們去了14名同事,xxx負責和院方的接洽,分配工作,告訴注意事項及隊員分組,我被和xx分到一組,接着我們就開始投入工作。

由於當天氣温很好,我看到不少老人紛紛走出宿舍出來曬太陽,有爺爺奶奶自己緩慢走出來,有的自己用着枴杖,有的自己轉勱着輪椅,有的是敬老院工作人員推着輪椅出來,第一眼看到她們,當時我的內心有很多情緒,低落、高興、敬仰、羨慕,一切情緒都是為她們而高興,為她們這種可愛的生活敬仰,以前總想自己抽時間可以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由於工作生活原因,一直沒有實現,此次終於有這個機會可以和我們義工聯盟的成員一道去敬老院,和很多老人面對面交流做活動,此次敬老院義工服務活動之行,就是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讓他們感受社會大家庭,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温暖。

我很快遇到了一位出來曬太陽的老人x爺爺,x爺爺户籍是xxxx人,我們開始了相互溝通,老人和我講起了家鄉的美麗風景,還有豐富的海鮮資源和水果,説起他小的時候經常可以吃到海鮮,來到這裏2年多卻很少吃到,活動中,我開始和老人們交談,先相互熟悉,儘量不提及他們的兒女,儘量不問及來敬老院的原因,其實剛開始的談話都是很空洞的內容,無非是讓老人們談一談他們的過去,以前的成就等,我總是一個勁兒地找話題,只希望用自己的努力讓老人們的生活能多一些鮮活的色彩,讓老人們的生活少一些憂鬱,開始我是做一個好的聆聽者。

由於老人的聽力很不好,和x爺爺交流我需要趴到他的耳旁大聲喊才可以聽到,我們的溝通還算比較順利,我問了他在這裏的生活,飲食住宿等條件,老人表示一切都還不錯,就是平時生活比較單一,顯得比較孤獨。看着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裏的第一個感覺是難受!雖然去之前心裏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當我親眼看到時,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心酸,老人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為改革開放做出了貢獻,如今卻在應該安享晚年時來到敬老院。

對待老人最重要的是尊重他們,也許他們對我們並不瞭解,也許他們對我們講話的口音不熟悉,也許他們會在交談中走神,也許他們耳朵不好使,我們都要耐心地和他們慢慢地説,關切地問他們的生活狀況,親切地叫他們一聲“爺爺、奶奶”,長時間的孤獨讓他們有一些封閉,要融化這層隔閡需要時間,也需要更多的關懷。此外我們還為老人們安排了節目,以此來給他們單調的生活送去一份歡笑、我們為老人唱了紅歌,打掃院子及活動室衞生,我們還為老人捶背按摩,活絡筋骨,雖然我的動作有些生硬,但是老人們還是非常開心,表揚稱讚我們想得真周到。

通過此次敬老院義工服務活動,我身心更加明朗,明白陽光可以照射到每一個角落,打開心胸去接納敬老院中孤獨的老人,給他們歡樂,給他們祝福,陪伴他們去更好的生活,自己也很快樂,我想我會慢慢愛上這種快樂,並且會堅持把義工做下去。同時呼籲我們每一個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將“服務社會,快樂自己”的義工服務宗旨貫徹到底。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4

三月的春風是和煦的,三月的春風是温暖的。在這樣美麗的季節裏,我們學校舉辦了一次學雷鋒活動。由全校十八個班級每班派一名學生參加。我很榮幸地被挑選上了。那一天,我們提着蜂王漿。果籃。麥片等上好的補品隨着隊伍出發了。

我們來到了浦東新區最負盛名的浦興敬老院。數百名爺爺奶奶們早已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等待着我們的到來。我們拿出自己精心準備的小禮品並與老人們聊天。談心。頓時,冷清的敬老院一下子熱鬧起來……我遇到了一位老軍人,他個子很高,足有一米八十多,穿着一身將校服,兩頰和下鄂的鬍鬚隨風擺動,目光炯炯有神,言談間仍然流露着當年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威武雄姿。當我把精心製作的手工品——朝鮮族小木人送給他時,他竟落下了淚。原來,他是抗美援朝中的一位陸軍上校,曾經與一位非常好的政委並肩作戰,這位政委也是朝鮮族人,當年只有二十幾歲,但在一次戰鬥中,他不小心被子彈擊中,不幸犧牲。……老軍人和這位政委的英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接下來,我們又進行了文藝表演。各個班級的表演節目各不相同,有古箏演奏,相聲快板,唱遊音樂,講説評書等,其中,最受歡迎的要數我的講説評書“北京保衞戰”了。我的開頭是這樣的:爺爺奶奶們,你們知道2008年中國的一件大事是什麼嗎?話音未落,一位老奶奶大聲説道:“當然是北京奧運會啦”。“對了!別看現在北京是一座繁華,美麗,和平的現代化大都市,可是當年卻不是這樣的……”爺爺奶奶們一邊翹起大拇指一邊為我大聲叫好。看到他們高興的樣子,我的心裏美滋滋的。

在我們的歡歌笑語中,爺爺奶奶們彷彿也回到了金色的童年。同樣,我們也是滿載而歸,因為我們更加懂得了尊老愛幼,奉獻愛心。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我和陳昕陽、徐欣怡以及張如歌來到了石橋頭鎮的敬老院,來採訪了幾位老人。

我採訪了一位頭髮有點白了的老奶奶我坐在一張用竹子做的椅子上,老奶奶坐在牀邊,我問:“老奶奶,你今年多少歲了?”老奶奶坐在牀上,微笑着回答:“我今年七十多歲了。”我接着問:“老奶奶,您住在這裏習慣嗎?有朋友嗎?您想您的家嗎?”老奶奶不慌不忙地回答:“這裏啊,在這裏我有吃有住,在這兒時間久了,也交了許多好的朋友,有事聚在一起擦擦麻將,一點兒也不無聊,也一點兒也不想家呢!”我又問:“那……那您晚上怎麼辦呢?”老奶奶,聽到這裏,快樂地指了指牆上的液晶電視機,説:“多虧了鎮政府給我們送來了一台液晶電視機我們看新聞,看電視劇,還有阿福講白搭,可悠閒自在了。”我聽了老奶奶的話,思索了一會兒,説:“那,老奶奶您有兒女嗎?”老奶奶發出了爽朗的笑聲,説:“當然有了,我有兩個兒子呢!他們為了掙錢,去外地工作了,但他們沒有忘記我,還是經常來看我的,所以我也感到特別的欣慰。”我説:“您覺得您的兒子送您到這個敬老院的地方好嗎?”老奶奶聲音加大了起來,自豪地説:“當然好了,院長把我們當成家人,我們不但有吃有穿,還可以在活動室裏鍛鍊,看電視,打打麻將等等。”聽了老人的話,我覺得敬老院真的很好。於是,我和小夥伴也想為他們出一份力。於是,我們決定為老人們擦玻璃,我們拿出毛巾,把窗户擦了又擦,還為老奶奶捶背,老奶奶笑得合不攏嘴。

離開了敬老院,老人的笑容依然出現在我的腦海裏,老人的笑聲依然在我們的耳邊迴盪。我真心祝願:隨着這個城市發展、提升,敬老院會越辦越火,越辦越好,讓更多的老人進敬老院安度晚年,讓他們子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投入到我們這個城市建設。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6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去敬老院做義工服務,以前一向想去的,但總是因為思考到有其他的事情而去不成。此次最後有這個機會能夠和我們義工聯盟的成員一道去敬老院,與很多老人應對面交流做活動。敬老院活動感想。此次敬老院義工服務活動之行,旨在慰問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讓他們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温暖,給他們送去一份關愛和温暖。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社會經濟突飛發展,競爭愈演愈烈的這天卻有越來越多的老人被冷落,是敬老院讓這些需要幫忙的人重新找到了家,得到了家的温馨,愛的呵護。

看着年邁孤獨的老人們,心裏的第一個感覺是:難受!雖然去之前心裏已經做好了準備,但當我親眼看到時,還是難以抑制心中的心酸,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如今卻在就應安享晚年時來到敬老院。

對待老人最重要的是尊重他們。也許他們對我們愛理不理,也許他們對我們講話的口音不熟悉,也許他們在交談中老走神,也許他們耳朵不好使,我們都要耐心地和他們慢慢地説,關切地問他們的生活狀況,親切地叫他們一聲“爺爺、奶奶”。長時光的孤獨讓他們有一些封閉,要融化這層隔閡需要時光,也需要關懷。

活動中,我開始和老人們交談,先相互熟悉。儘量不提及他(她)們的兒女,儘量不問及來敬老院的原因,其實剛開始的談話都是很空洞的資料,無非是讓老人們談一談他們的過去,以前的成就等,我總是一個勁兒地找話題,只期望用自我的努力讓老人們的生活能多一些鮮活的色彩,讓老人們的生活少一些憂鬱,組一個好的聆聽者。但其間的沉默也令人窒息,有些尷尬。

此外我們還為老人們安排了節目,以此來給他們單調的生活送去一份歡笑、一點温暖。舞蹈、唱歌個個都是我們精心編排的,邀請老人和我們同唱革命歌曲更是把氣氛推到了高潮。之後的摺紙活動,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拉近了我們與老人的距離。我們還為老人捶背按摩,活絡筋骨,雖然動作有些蹩腳,但是老人們還是十分開心,直稱讚我們想得真周到。

思考到老人的作息時光,活動的時光很快就結束了,在活動的最後我們和老人們合影留念,用相機記錄下我們此行的最後瞬間。道別老人後,我們踏上了回程。

透過此次敬老院義工服務活動,同學們的身心更加明朗,明白陽光是不吝嗇每個角落,打開心胸去接納敬老院中孤獨的老人,給他們歡樂,給他們祝福,陪伴他們去更好的生活。同時呼籲我們每一個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奉獻自我的一份愛心,將“服務社會,快樂自我”的義工服務宗旨貫徹到底。

在此次活動過程中,我發現有些同學在交流時不夠用心熱切、缺乏熱情,有些人不明白自我該做什麼,在聊天過程中會出現尷尬地沉默。對此,我認為以後活動應進行更加周密的計劃,把更多問題思考進去;對義工成員進行敬老愛老的相關教育,講解敬老的好處;有必要多組織類似的活動,從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敬老院義工服務活動的質量,讓老人們感受到更多的關懷。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7

在這週末,我們學習小組為了豐富大家的課餘生活同時也是鍛鍊大家的社會實踐能力,我們小組集體去了鶴童敬老院,看望那裏的老人。

十一月十三日下午一點,我們參加該活動的7名同學便在天津工業大學正門門口集合完畢。各個面帶笑容,身着樸素服裝,充滿着激情前往敬老院。大概8:23我們整裝出發。一路上懷着激動地心情來到鶴童敬老院。

進入敬老院,我們負責人相應安排人數,便開始了期待已久的活動。有的同學幫老人疊被子,擦桌子,打掃衞生,有的和老人聊天,攙扶老人下牀走路,一些老人對他們讚不絕口。還有的同學到“飲食房”幫忙擇菜,包包子,雖然有的人會顯得很吃力,但是個個都很認真的學着,幹着。

大概下午的三點鐘我們同學便把老人推到院中,攙扶到院中曬太陽。我們臨時出了幾個節目。有唱的,有跳的,現場的老人笑聲不斷,有的甚至感動的哭了。還有的同學提前帶來了指甲剪和頭梳,為一些老人剪指甲,梳梳頭髮。老人們安詳微笑的閉着眼睛,好像好久沒有享受過這般如同孩子班的“呵護”!後來聽説有一位老爺爺會唱歌,我們便跟他一起唱了首《濟公》主題曲,我們拍手配合。我們大家都非常快樂。讓我們不禁想起遠在家鄉的爺爺奶奶們是否現在一樣過的幸福安康,一樣暖融融的笑着,樂着!

大約四點半,我們所有的活動都結束了,和老人一一道別,把他們送回去,臨別是我們還和那些親愛的老爺爺老奶奶們拍了很多照片留念!看看老人們臉上開心的笑臉,我們的心裏也同樣的暖和,温暖起來!彷彿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年邁的爺爺奶奶樂呵呵的看着我們,盼着我們!

臨走的時候有的老人説:你們還要再來呀!我當時就被這句話感動了,我認為這是對我們最大的褒獎。

這是我第一次和這麼多老人近距離的接觸,盡我最大的能力把快樂與温暖送給了他們,我真的很高興;作為組織該活動的一員,活動這麼成功,這麼有意義,我又真的很欣慰。這次活動不僅給敬老院裏因各種問題而失去家庭温暖的老人送去了温暖,也鍛鍊了參加此次活動的每一位同學。

看着老人那落寞的眼神,那被歲月摧折的脊背,那被時光的車輪碾過留下歲月痕跡的臉龐,都激發了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同學的愛心。作為青年的我們把自己當作老人們的親孫子,與老人閒話家常,為老人們捏肩捶腿,儘自己的“孫輩”之孝。望着那羣因不幸而走到一起的老人們,那羣因孤獨而相伴終老的老人們,每一位同學心中都有一個希冀,希望我們能為老人帶去一絲温暖,希望老人能夠幸福的安度晚年。也希望天下所有的兒女永遠不要把老人拋下,讓生我們養我們的父母晚年那麼的孤苦伶仃,守着冰冷的房間落寞絕望!

本次活動既給了同學們一次鍛鍊的機會,又給老人們送去心貼心的温暖,讓他們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還與該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他們同意我們可以將他們院作為活動基地,定期去做活動。

但是整個活動仍然存在着幾點不足:

第一、有個別同學集合太晚,將近出發時才趕到

第二、一些同學表演時候不積極,也不太配合,總覺得拉不下面子

第三、前期準備不夠充分,攜帶的工具不夠。

不足之處有我們大家的過失,也有大家的過錯,我們會吸取經驗教訓,爭取下次活動辦的更加成功!我們也一定會再去敬老院看望那些可愛慈祥的爺爺奶奶們!

最後願全天下的父母,全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8

愛是責任,愛是力量,愛是精神。為了進一步繼承和發揚“關愛老人”的光榮傳統,發揮時代先鋒作用,增強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發揚互助友愛精神。20xx年12月26日上午,我們金谷鄉分團部分成員到敬老院開展“慰問孤寡老人”的主題教育活動,為老人們送去了生活用紙、水果、生活用品等物資,幫老人打掃,洗衣服等。

踏入敬老院的院子時,裏面是那麼的安靜和舒適 。 老爺爺們已經老了,再沒有年輕時候的激情了,他們都靜靜地享受着這一切。院子沒有喧囂,有的只是鳥鳴蟲叫。他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愛和關心。他們樂於享受他們那自由閒適的生活,雖然老人年紀大了,有的還生活不能自理了。但是他們有着一顆堅強的心。當我們一一的進了老人門的房間時,看到老爺爺們臉上都帶着陽光般的笑容,我們也很高興。

我們和老人們談談心,聊聊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通過聊天,我們發覺老人們很可愛,我們會問他們“您的子女來看您嗎?” “您們覺得這裏的菜好吃嗎?” “您們喜歡這裏的生活嗎? ” “您們每天經常做什麼呀? ” “您們覺得辛苦嗎? ”之類的話。他們有的笑而不答,有的則笑嘻嘻地説“好啊,好啊,這裏的一切都很好啊!” “你們好啊,希望你們可以經常來看我們!” “現在時代好了,國家經常幫我們,我們的.日子好啊,感謝國家呀!”等等。

當我們和老人們告別時,確實是依依不捨呀。 平時能夠多幫助老人們的衞生問題,這樣也是為了老人的健康做鋪墊。幫助老人我們開心,老人快樂。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辛苦了一輩子,他們養大了父親和母親,沒有他們,便沒有我們的爸爸媽媽,更沒有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孝敬他們,對他們特別講禮貌。

我們應該尊老愛老,盡力去幫助老人乾點什麼,行動起來吧!讓這些辛苦了一輩子的老人,讓他們的晚年過得快樂一些。

現在,我們需要的也有很多,至親,至友,不斷完善的自我;共同需要的,就是一個有責任感,友愛互助,團結一心的大家庭!

因為,一羣人,一個家!

子女是我們生命的延伸,這每個人都知道,但很多人忽視了父母,父母,是我們生命的前身。

這是一部以金秋的思念為主題的電視劇中的台詞。劇中描繪出一位為子女任勞任怨操勞一生的單親母親。當這位母親年華老去,不能為兒女們做任何貢獻且患上不輕的老年痴呆時,卻遭到了孩子們的嫌棄,但是不管母親怎麼老年痴呆,對孩子們的愛卻一直不變。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母親的偉大和深沉,最後當然是一家其樂融融。

這次去敬老院,我也是懷着極大的敬意踏上這片土地。因為我即將看到的每位老人都是一位父親或者母親,都毫無保留地付出過,都懷有極深沉而持久的愛。

他們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那些慈祥而寬厚的笑容一下子就打消了我們的小小緊張。在老人們和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這家敬老院。令我們感到很高興的是這兒的條件很不錯,房間大而明亮,老人們即使坐在房間裏也能很舒生日祝福 服地曬太陽,而且每間房間都有空調,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娛樂設施和運動設施,老人們在閒暇時也可以打打乒乓球,打打桌球,下下棋,打打太極,練練劍,看看電影,老人也喜歡看看書讀讀報,也喜歡音樂,甚至還有一位老人帶來了電子琴,時不時便自我陶醉一番,生活還是挺有滋有味的。

後來,在和老人們聊天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老人們大多子女都很忙,因為沒時間照顧老人,所以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同時也因為敬老院的條件設施都很好,所以也大概可以放心了。老人的孩子們都不常回家,所以老人們看到我們也很開心,很樂意跟我們聊天,對於我們的到來也很感動。

在表演完我們精心準備的節目後,老人們邀請我們跟他們一起活動活動,沒想到老人的乒乓球技術竟也如此精湛,沒幾回合我們便敗下陣來,這時老人的臉上也浮現出略顯小孩子氣的驕傲,讓我們感覺更加親切。

離開的時候,老人們都戀戀不捨,送我們上車的時候,老人們向我們揮手告別,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次過完春節回家時,奶奶站在路口向我們揮手告別久久不願轉身的情景,心裏有些酸酸的。

每位老人都曾年輕過,都曾韶華似錦過,可他們把他們最精力充沛最好的年華都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的孩子,而當他們年華逝去,容顏漸老,他們的孩子終於茁壯成長,能夠不需要他們的力量自己生活,他們終於可以停下來歇息,可以好好看看自己的成果,可是他們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孩子也一如他們當年一樣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孩子,他們努力工作,竭盡全力讓自己的孩子進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過最好的生活,卻忽視了自己當年的成長是依靠了什麼才有今天的輝煌,他們認為父母再也不能提供他們最需要的幫助,也不能很到位地理解他們,甚至還會經常有一些讓他們啼笑皆非的言語或舉動,他們或許還會認為父母影響了他們在別人心中的地位,會影響他們今後的發展,所以,他們並不太樂意跟他們曾經仰望曾經極其崇拜的巍峨的高山對話,不樂意分享他們的開心或者壓力,或者悲傷,不樂意再向兒時那樣親暱地挽着父親或母親的手出門,甚至,想要遠離他們。難道他們不曾注意背後那哀傷而眷戀的目光,那衰老而孱弱的身影,那張開了嘴還沒説出口的話?或許注意到了,但他們還是選擇忍心而狠心地轉身離開。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19

xx年xx月15日我們參加新學期第一次去敬老院的活動,首先我覺得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次活動,青年志願者們穿着整齊乾淨的校服迎着朝陽,舉着青年志願者協會會旗,邁着整齊的步伐向孫村敬老院和莊科敬老院進發了。在去敬老院的路上我滿懷期望,想象着見到那一張張慈祥的面孔就會覺得很幸福很開心。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們到了孫村敬老院,走進敬老院的第一感覺是有點破舊,我們分成幾個小組,去看望爺爺奶奶們。我們四五個人看見一位和善的老奶奶,她請我們進屋坐,走進屋子,心裏“咯噔”了一下,爺爺奶奶們就住在那裏嗎?我覺得好心酸,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生活的,那些被兒女們送進敬老院的老人們該有多堅強,他們既要忍受無人照顧的痛苦,還不能有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他們為兒女操勞了大半生,如今卻在就應安享晚年時來到敬老院。這時我發誓!以後絕不做不孝子,他們該有多心痛,我無法想象!於是我們和老奶奶交談,儘量避免有關家的話題。爺爺奶奶們看到我們這些有活力、有朝氣的小青年,有的會被我們感染也會開心的笑,有的卻會觸景傷情,在一旁偷偷的抹眼淚,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們。之後我們一起給爺爺奶奶們表演節目,有兩位老爺爺很有活力,他們也給大家表演節目,他們也唱唱跳跳,我多麼期望所有的爺爺奶奶們都能像他們一樣開心一些。對待老人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他們,也許他們對我們愛理不理,也許他們對我們講話口音不熟悉,也許他們在交談過程中老是走神,也許他們耳朵不好使,我們都要耐心,關心他們的生活,給他們受傷的心靈一些温暖,親切的叫一聲爺爺、奶奶。或許他們就會銘記在心,或許他們就會覺得温暖一些。很快到了離別的時候我們都依依不捨的揮着手跟老人們説再見。我覺得自己度過了很有好處的一天。

透過這次活動我學到了很多。對於父母,我告訴自己,父母也會有老的一天,自己要盡一切發奮照顧好他們,把他們留在身邊,不論他們的行動變得多麼遲緩,不論他們思考變得多麼困難,正因,我知道,小時候,是他們一步一步地扶着我走路,是他們一遍一遍地教我識字此刻,他們為了把我撫養成人,還在辛苦地工作。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我更就應報答他們。我還告訴自己,要把自己的職責感化作不間斷的行動,以後自己還要堅持去,不好吝嗇一個微笑,一個温暖的眼神,一聲“爺爺、奶奶”,雖然自己的潛質有有限,但勿以善小而不為。最後我衷心地祝福爺爺奶奶們能夠開心的度過每一天!

敬老院的心得體會 篇20

時隔兩個月,病牀上的張奶奶是否康復?去年因為不小心摔倒而變得行動不便的李奶奶是否徹底?還有愛説笑的周爺爺是否還咳嗽不停?我們的志願者團隊帶着滿心的好奇和關懷終於終於又可以走進養老院,看望在去年和我們結下緣分的爺爺奶奶們。本次活動由團長陶琳、副團長於募帆,王冠威、逄中慧帶隊。參與的志願者有鄭瑩瑩、王夢田、謝文慧、周文君、楊文藝、楊珊珊、羅廣玲、侯卓亞、邢玉坤。

我們到了敬老院的時候,因為來之前已經跟楊叔叔打好了招呼,楊叔叔竟然提前守在養老院門口等待着我們的到來,我們為此感到十分感動,同時也可以強烈感受到楊叔叔對我們志願者工作的肯定。進入了養老院,楊叔叔時隔隔兩個月後再次親親自待帶領我們在養老院裏轉了一圈,給我們大概的説明這兩個月來爺爺奶奶的情況,他們是如何過年,還告訴我們説李奶奶天天唸叨着説志願者麼怎麼這沒就沒來。我們聽後感到非常慚愧,由於寒假緣故我們能前來看望老人。之後志願者們便分頭行動,尋找他們一直思念的爺爺奶奶,詢問他們這兩個月來的生活狀況和身體情況。志願者們合夥湊錢為老人們買了兩箱牛奶並分發到每個老人手中,並督促老人們要每天喝牛奶有利於身體健康。在與老人們促膝長談之後,志願者們和老人在場的爺爺奶奶從我們的志願者中挑選出他們心怡的志願者作為搭檔,老少合作,進行生活知識小常識的競賽,因為題目涉及到許多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因此在此環節生活經驗豐富的老人們可以提示志願者,而當遇到生活知識與術語結合時,志願者可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幫助老人解釋分析。整個過程老人和志願者們配合默契,老少同樂。這期間團委李老師還親自來到了養老院來了解我們志願者的活動情況,李老師首先視察了養老院的所有活動間,瞭解了養老的大體情況後走進了我們志願者和老人們活動的房間,慰問在場的所有爺爺奶奶並與他們進行深切的交談之後,囑咐我們志願者們一定要這活動繼續開展下去,並且做精做細,真正地服務我們的爺爺奶奶,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志願者的關愛。接下來志願們自發組合兩組合唱小分隊,為老人們獻上了《最美不過夕陽紅》、《瀏陽河》等經典歌曲,志願者們和老人們在一片歡聲笑語中享受着這份愛。

通過此次活動我們發現,我國社會老齡化情況日趨嚴重,越來越多的孤寡老人缺乏細緻的關愛。他們不僅需要物質的滿足,更需要精神的慰藉。生活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更希望得到關心和愛護,安度晚年。因為在我們與老人聊天談心時發現,有些老人講了他們很多關於他們以前的事情,有的老人講着講着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眼淚,由此可以看出現在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有的老人已經在這裏住了幾年之久,沒有親人的關切問候,沒有兒女的噓長問短,他們每一個都有些迫不得已的理由才要住在那裏的,沒有至親的關懷,日復一日的那樣生活,他們是多麼渴望有人陪他們聊天,給他們關心,他們都沒説出口,只有在那時內心的真情才毫不遮掩的表露出來。從他們眼中看見的憂鬱,那是一種思鄉的憂鬱。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不禁的在想自己惹家長生氣的情景,不禁的暢想未來自己,我們以後會不會像他們一樣孤獨寂寞呢?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好好的對自己的父母,好好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讓他們感受到我的愛。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為敬老院的老人送去問候以及家人般的關愛,用我們的愛心去温暖他們。無愛的世界是無法想象的,當這個世界需要愛的時候,作為志願者便有了存在的價值。其實應該這樣説吧,是我們得到的愛很多因而有責任和義務把愛心傳播開來。如果每個人都吝嗇那麼一點點小小的愛心的話,那麼我們將面對的是一份苦澀的淚水,還有孤獨。以前自己很迷茫,人活着到底是為什麼?到底是為什麼而活?今天終於讓我體會到了,我想人活着是為了愛與責任,是為了感謝與愛。今天終於讓我明白這個道理,今天讓我明白這個道理是老人們的言語激勵了我,我要感謝各位老爺爺老奶奶讓我明白了這個道理。這次敬老院之行受益匪淺,不僅讓我們志願們學會怎麼付出愛,還讓我們學會了怎麼得到愛。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我們千萬不能自私,不能不顧及別人的感受。作為當今社會的一名大學生,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關心這些弱勢羣體,去關心這些需要臨終關懷的老人,因為他們曾用辛勤的勞動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他們理應得到這種愛。我希望會有更多的人加到我們的行列中來,讓我們愛的力量不斷的壯大!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希望能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呼籲社會關注,讓更多的人關注孤寡老人,為探索出完善的老年人社會保障機制出一份力。我們一米陽光將會不斷努力壯大我們的團隊,號招更多的志願者加入這個愛的行列,給老人帶來關愛、快樂和温暖。同時樹立榜樣,營造社會尊老、敬老、愛老的良好作風,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盡我們的微薄之力,傳遞愛心接力棒,給老人們帶去精神上的關懷,號召同學們為老年羣體帶去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