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幼兒園講故事心得體會

面臨21世紀的幼教改革,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深刻地認識到幼兒教育應該讓每一位幼兒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要尊重、接納每個幼兒,承認差異,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幫助幼兒樹立競爭的自信心,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講故事心得體會的相關資料,僅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講故事心得體會

  幼兒園講故事心得體會1

20xx年10月12日,我園全體教師進行了講故事比賽。整個過程,大家都很積極,氣氛很好。通過此次活動,我受益匪淺,下面説説我的感受。

一個好故事能增加你的影響力,然而,講故事和任何其他的藝術一樣,可以做得很好,也能表現得很糟。能否講出一個好的故事,最重要的不是你講的內容,而是你表達的方式。你的溝通行為不只是透過字句,還包括了你的語調、手勢、身體以及姿態。因此我們講故事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首先手勢方面:事實上,對大多數人而言,越細微的手勢越有説服力。適度地使用手勢能為你的故事增色,但手勢的感覺和樣子必須自然,否則它反而會成為干擾。

其次,適時停頓 :適當的速度能改變你故事的意義,沉默的語言時間節奏的掌握,可以產生超越口語的力量。有時候無聲反而勝有聲,停頓讓你有時間思考並處理你的故事,時間、節奏掌握得好,則能激起他人的心情。

再次,面部表情:語言是交流和溝通的工具,你可以在轉瞬間傳達情感內容。如果你的面部表情不能説服自己,自然無法説服別人。我們試着觀賞自己的面部表情,自己的表情傳達出什麼,培養有意識地使用情感和表情。能增進你的講故事的能力,你的表情有意或無意的,成為你的故事的情感溝通工具。所以我們在講故事的時候要做到:

教師繪聲繪色的為孩子講述故事。老師講故事不是普通的對着書念故事,而是繪聲繪色的講述,注意對每個不同情節描述的語氣,抑揚頓挫,有必要的加上體態、手勢、表情和眼神。教師“誇張”的表演將孩子帶入童話故事情節中,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用豐富的語言影響着他們那顆愛幻想的心靈。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觀看、聆聽老師講故事的同時,會將詞彙、句子、誇張的表情及有趣的故事情節銘記於心,然後在不經意中就能表現出來。

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在此基礎上,指導幼兒學會講故事,不僅能發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還可提高孩子的智力,豐富孩子的知識,並能培養他們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加強在眾人面前表演的自信心。

  幼兒園講故事心得體會2

年一度的幼兒講故事比賽結束了,為了給每個孩子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我們在班級進行一次殘酷的初賽,要在37名幼兒中選出一人蔘加全園的比賽,該如何慎重地決定和選擇這僅有的一個名額,這給了我們兩位老師一個大大得難題?

在經過家長們的大力配合下,班級的幼兒講故事比賽順利地進行着,孩子們也在一次次的鍛鍊中,不斷地成熟、進步起來。可是現實是殘酷的`,激烈的幼兒講故事比賽一個一個地進行着,作為老師,我們也對這次的活動非常的慎重,在每一位孩子講完故事後,都會詳細地記錄着每位孩子所講的故事內容,講述的完整性和連貫性,以及口齒的清楚和表情等等方面。最後,我們有六、七名幼兒的表現都不相上下,特別的“棒”,看到班級孩子們整體語言方面能力的飛速發展,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滿足。但是,一個大難題擺在了我的面前,該給誰去參加幼兒園的比賽呢?啊!一個名額,我們該怎樣做呢?如何幫助幼兒樹立競爭的自信心?

首先,教師要積極評價,保護個性。教師要給予每位幼兒積極的評價和肯定,並要讓幼兒逐漸地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在同伴間相互的評價中,使孩子們看到自己成績的同時,也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從而讓幼兒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參與的快樂,點燃幼兒不斷學習的願望,“我真棒!”這些激勵性的評價應該是我們的口頭禪,讓每個孩子們明白自己是很“棒”,但是每個人的優點都是不一樣的,在讓幼兒看到自己優點的同時,學習別人的優點,從而激勵幼兒繼續努力,向更高的目標發展。

其次,教師要挖掘優點,建立成就感。心理學家蓋茲説:“沒有什麼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麼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步的能力”。基於這一點,教師在幼兒講故事的比賽過程中,要善於根據每位幼兒的不同差異,個別對待,從而激勵每位幼兒的成就感,於此同時,教師在不傷害全體幼兒的前提下,慎重地和幼兒一起商量,“你認為誰故事講得好?”與幼兒一起來選擇參與比賽的對象,告訴幼兒老師的想法和為什麼要選擇“ⅩⅩⅩ”小朋友去參加講故事比賽,最後形成一致共識,讓幼兒認識到自己參加比賽,不僅是自己的光榮和成功,也是班級集體的榮譽。

再次,教師要調動羣體,共同進步。在幼兒講故事的比賽中,其實也是一種競爭,羣體中沒有拔尖,就像一潭死水。在一個班級裏,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教師要善於抓住每個幼兒的特點,給予積極引導,從而調動全體幼兒共同進步。因此,對於競爭來説可以激勵和促進幼兒的個性發展,將其變為內在動力,讓幼兒個個都能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潛在才能,增強他們的競爭觀念,而且激發了幼兒的創新精神,使幼兒在競賽活動過程中體驗快樂。

  幼兒園講故事心得體會3

我的孩子今年已經5歲了,正在上中班,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一手帶大的,雖然苦了點,但是苦中有樂,母子之間有一種永遠無法割捨的情感。我天生樂觀、開朗,我的孩子活潑好動,我與兒子之間有時不分大小,經常與他一起光着腳在草地上摔跤、翻跟頭。與他玩遊戲我還會耍賴,他的娃哈哈、果凍我會與他搶着吃。有時音樂聲起,我會情不自禁地舞起來,兒子也與我一起同舞,我們倆經常鬧得滿頭大汗。有時我們倆也鬧矛盾。比如我把兒子弄哭了,説話語氣重了,或不講理打了他,我都會抱住他吻幹他的小眼淚,認真地對他説一句兒子對不起。而每次兒子做錯了事,他也會對我説媽媽對不起,然後親我一口,就什麼都化解了。

我覺得做個快樂的母親很重要,儘管生活中有那麼多不盡人意之處,生活有那麼多酸甜苦辣,可是這個美好的生命會讓你覺得這個世界上什麼苦、什麼困難都是不可阻擋的。哪個母親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快樂得小眼睛放亮、食慾大增,帶着快樂的微笑入夢?

兒子小的時候,我經常牽着他的手步行送他上幼兒園,一路上我總是給他講故事,談天説地,他的心情很愉快,不知不覺就進了幼兒園。為了讓他學會與叔叔阿姨打招呼,有時我故意先爬上樓,然後再從樓上一本正經地走下來與他打招呼:“嗨!小朋友你好。”他也會很神氣地説:“你好!媽媽阿姨。”這種禮節就這樣很生動地訓練出來了。

做母親的我經常給孩子講他兒時的事,講他在媽媽肚子裏時,媽媽為了他每天要吃很多不願意吃的東西,講媽媽在夜裏抱着大哭不止的他不能入睡。孩子會感受到媽媽的辛苦,他會很心疼自己的母親。現在每當我身體不舒服或累了的時候,兒子都會説:“媽媽你休息吧,我來幹。”他會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好,有時搶着要自己洗衣服。一個孩子要讓他學會愛別人,為別人付出,就要讓孩子首先學會愛自己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