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

一般來説,青少年在十五歲左右的時候,常常表現出非常叛逆,也就是逆反心理,希望自己獨立行事。心理學家把青少年在這一時期此類特別的心理變化統稱為“十五歲現象”。近來,心理學家發現:“十五歲現象”悄悄提前了,十二三歲是高峯期。這段時期,他們的情緒層面大於理智層面,做事不問後果,往往我行我素。

由於中學的年齡特點,對事情有時有點偏激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任其發展,對事情所作的反應跟當事人的意願或多數人的反應完全相反,別人反對的事他卻偏要贊成,越是不希望他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這種叛逆心理,中學生一定要自我警惕。

要避免逆反心理,首先要了解其成因:一般來説有三個方面:(1)具有強烈好奇心,對自己弄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去做的事情,有的中學生躍躍欲試或挺而冒險;(2)企圖標新立異、尋找自我表現的青少年容易產生躁動;(3)遇到失戀、挫折、受冤、父母失和的特異生活經歷者容易產生逆反心。

其次,在瞭解逆反心理成因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加強自我防護。(1)對不懂的事情或禁止做的事情有好奇心不是壞事,但不能貿然行事,要多想想為什麼不能做,實在搞不懂,不妨請教一下老師或他人,弄清禁止做的道理。(2)對事情有好奇心,想標新立異也不是壞事,同樣不能不假思索就行事,可以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跟同伴、家長或老師交流溝通,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再作決定,以免產生不好的後果。(3)遇上特異生活經歷,自己可能是痛苦的,此時,找一個最信賴的人去傾訴一番,或者在信賴的朋友面前哭訴發泄一下,都能使自己心情舒暢許多。若礙於面子不便在旁人面前傾訴,找一個空曠地方喊叫渲泄一番,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2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所有新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為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與素質全面提高做鋪墊。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還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進入大學生活後,覺得的自己格格不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的,不復從前的開朗與活潑。特別是學播音主持,看着比自己條件優秀的人,心中會不自覺地衍生出自卑感。有時候,看着別人扎堆的嬉笑怒罵,心中也想參與進去,又因為找不到共同話題,而顯得沉默。面對陌生的環境,看着別的孩子和父母一起來報道,自己一個人更顯寂寥,心中更加懷念以前。剛來學校,我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坐在窗户前,雖然看的是窗外,但心中想的卻是以前。就這樣默默地坐着,每次都能坐很長時間。軍訓那會,晚上一個人走在林蔭小道上,看着走在前方手拉手的同學,眼角會不自覺地濕潤。

我與室友因生活環境,價值觀念,日常接觸面和個性等方面的不同,在寢室裏我們甚少交流。我想和她們好好相處,一起共同走過大學四年。為了與她們相處融洽,我想出了另一種方法和她們交流——用行動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畢竟我們還是有部分共同之處的,希望能借此讓他們感受到我的善意。也許是時間太短,我們並沒有達到好朋友的程度,只是介於朋友和好朋友之間。每次看着她們三人的互動,我都會心生羨慕。現在的情況我也挺滿足的,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四人能真正走到一起,我堅信會有那天。

我也會向好朋友抱怨,畢竟是相當於半個社會的大學生活,哪有順心如意的。很多時候對別人的善意,會得到相反的饋贈。這種情況會讓我覺得難過,我一直覺得只要你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你好。直到上了胥繼華老師的課後,我才發現自己似乎進入了一個誤區。“不要認為每個人都是你的朋友”“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別人身上”,正是這兩句話讓我在心頭堆積許久的鬱結豁然打開,我想老師説的這兩句話,對我來説終身都會受用。以前我從來都沒想過自己心裏有問題,知道心頭瞬間寬闊的那一瞬間,我才發現自己其實已經病的不輕了。

現在的我,積極的活躍於校園。敞開自己的心扉去接納他人,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這使我重新樹立了信心,更好的幫助他人。對於不該在乎的事,我學會了忽略;對於難過的事,我學會了説出來;對於緊張的時候,我學會了注意轉移法。

大學生應該樹立心理健康意識,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健康的心理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新環境、自我管理和學習成才,還能提高我們的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能力。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3

這次參加了學校教師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健康與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不健康症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為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着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説明常態與變態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狀態。

教師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健康的人。

教師的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4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和了解,對心理健康也越來越重視關注了。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不同年級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的性格特點,所以就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起來簡單看看國小生的健康教育特點。

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對身體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趨重視。"心理健康"的術語和內容也通過各種途徑為人們所逐步認識和了解,特別是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已被納入到正式的學校教育中去,為孩子的健康,順利成長奠定良好基礎。對此我談一下我的淺顯認識。

一、氣氛和諧,方法靈活。

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的年齡小,感知、思維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力爭做到深淺適度,精講巧練,符合兒童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經驗。語文教學,關鍵在於一個“活”字,作為國小語文教師,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於為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絃,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為平等、和諧、圍爐夜話般的温馨境地,在輕鬆和諧的氣氛中,讓學生想説就説,敢於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從國小生的心理髮展上來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還不能自覺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於對物體進行綜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確,無意性和情緒性明顯;在注意上,國小生是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此階段,他們的有意注意也在發展,但還達不到完善的程度。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方法上,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無意注意交替出現,教學中可採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也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例如多媒體電腦等,化抽象為形象,幫助學生理解。我們還可以推出課本劇,讓學生對課文進行創造、加工並演出,合適的篇目讓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自評,從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語文實踐中。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取了知識。

二、樹立榜樣,陶冶性情。

在國小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章。同時也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科學家;有為保衞祖國,忠貞不屈,拋頭顱,灑熱血的民族英雄、鋼鐵戰士;有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勤勤懇懇的農民;有熱愛學習,人小志大的紅領巾;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民總理等等,古今中外,無所不包。這是一條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榜樣,樹立在心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或是具體、明確,或是間接、潛移默化地教育了學生,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心靈得到了淨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5

這次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對我來説,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通過參加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讓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懂得了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此次的心理健康培訓就像夏日裏的一陣涼風,掃去了我心頭的煩燥;就像高山上的一股清泉,滋潤了我幾度迷惘徘徊的心靈;就像衝破曉霧的第一道陽光,使我豁然開朗!我相信在此次的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很多心理學理論知識,而且學到了正確對待生活的方式,學會如何恰當有效地應對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它讓我建立了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工作、學習、生活,碰到問題不消極對待,而是想辦法解決,學會了情緒調節,使我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

當面對消極的生活事件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當面對殘酷的生活現實時,我學會了換個角度説服自己;當工作受到挫折時,我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增強抗挫折的能力,做情緒和壓力的主人。並學會做出客觀的分析,正確的判斷,哪些方面是不可改變的,哪些方面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以改變的,對於那些不可改變的事情,説服自己愉快地接受,對於可以改變的地方,儘自己能力做出改變,樂觀對待發生的心理衝突,做到胸懷坦蕩,樂觀開朗。如果我們是樹,那麼心理健康就是陽光,只有擁有陽光燦爛的心態,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播撒快樂,收穫幸福!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對我來説,永遠受益,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為了孩子們能夠真正健康快樂地成長,我會繼續學習,繼續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並將所學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6

最近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各個老師的講課都通過不同案例結合理論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過去自己一些百思不解的案例變得眉目疏朗了許多。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教師首先要具備健康的心理。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他不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很神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温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中國小階段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常常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負面的事例,有學習方面,也有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方面的因素。這表明,當代青少年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有待提高。在這些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教師應力求“對症下藥”,給予學生鼓勵,幫他們重拾信心。要對學生不良心理的成因多加了解,是學校因素,還是家庭或社會因素。

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就要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是素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和具體實施者。除了要有淵博的知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還要針對學生關鍵時期的心理變化進行教育。才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這是我們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通過學習,無論在理論知識還是方法技巧上我對心理教育有了進一步瞭解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好後面的培訓課程,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7

通過對心理學的深入學習,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學習心理學的重要性,心理學的發展正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人的能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業餘心理學家。

四歲的寶寶已經能揣度別人的心思了,他知道怎樣把玩具藏起來讓其他小朋友找不到,還會提供錯誤的線索去誤導小朋友;孩子會從媽媽的神情和語氣上判斷她在生氣。所以乖乖地不敢胡鬧,等媽媽高興時,就會乘機提出要求;父母知道怎樣正確地運用獎勵和處罰來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都是建立在對他人心理進行觀察和推論的基礎上的,也就是説每個人都能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和所為進行預測。這也正是心理學家想要努力説明的問題中的一部分。

心理學的.開設,不是為了讓人類去研究別人到底是怎麼回事。而是為了讓人類更瞭解自己,瞭解別人,理解別人,通過不斷的心理調整,讓人生達到更好的生活境界。社會進步,生產發展以及文化的締造,關鍵在於人本身。社會首先應該關注的是人心的嚮往和需求的發展。社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把人的願望與渴求引導到社會總目標的規範之下,這就需要認識人、瞭解人、認識人的心理活動。從這個角度來説,心理學研究的成果既可以直接服務於個人的成長髮展,同時也是社會整體發展的需要,使人不斷的自我完善,從而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也是一種生活本能的方式。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學。猶如人們如影隨形的朋友一樣,心理學已不僅僅是生活的調味品,而是生活的必需品,它滲入了每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對我們每一位開放教育學生來説,在職學習都是一段難以忘懷的人生體驗,在學校裏或工作中,當開放教育學生以極大的熱情去追尋自己的理想之夢時,會發現生活之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此時,以積極的心態、精心的準備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戰,將會成就新的美好人生。

現代社會,職業已不再是簡單的個人維持生計、養家餬口的手段,而是個人尋求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重要途徑。尤其是伴隨着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分工的日益精細、用工體制的變革,人們不再向往那種穩定而無創造性的職業,不再固執於那種從一而終的工作方式。崗位、職業的變動,不僅是人們實現工作理想的整個過程,更是人們不斷調整、不斷適應、不斷提高、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發展位置的過程。身在職場,要想獲得更多的成功,儘管會受到態度、細節的左右,但心理健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沒有對未來的規劃,沒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與角色認同,怨天尤人,成就不了職業發展。

因此,開放教育學生應當保持健康的心理,以積極的生活態度去適應社會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闊步前進,做一個健康的、自知的、快樂的人!

有人説:生活就是一團麻,不理自亂,理還亂。現代社會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精神壓力、心理疾病和亞健康正成為現代人最大的困擾。如何快樂健康的生活、如何提升生活的品質也前所未有地成為更多現代人的迫切心理需求。

積極心理學的代表人物馬丁。塞利格曼認為,除了減少人們的消極情緒,心理學還應該增加人們的積極情緒;除了幫助病患過上正常生活,還應該幫助正常人過上更好的生活。這一理論生動詮釋了心理學和生活的關係,探尋了個人心理的正能量對其積極人生的重要作用。

對於開放教育學生來説,緊張的學習、忙碌的工作、生活的重擔,身心俱疲在所難免,關鍵是要獲取開啟生活的金鑰匙,全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不在乎出發地,也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只是沿途的風景……

要在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處理好人際關係,讓溝通更加和諧;要管好自己的情緒,讓內心更清明;要處理好戀愛、婚姻、家庭,讓愛變得充實、温馨;要做到健康的休閒,讓生活更加精彩;要靈活應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將壓力變成動力,讓人生更加精彩!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通過對心理學的學習,我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了自身在為人處世方面存在的許多缺點與不足,今後,我將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這些壞毛病,提高自己!我相信,我的人生之路將更加精彩!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8

上週五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想我應該深入思考這幾個問題了“希望得到什麼成就、做好哪些準備、如何循序漸進的行動”!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擁有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

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在教師對學生眾多的影響中,心理素質的影響是最重要的,好的影響會形成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響可能就直接或間接地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首先教師自身得具備這些“同樣的東西”,即常説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師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響與培育就無從説起。甚至會產生一些不良影響,如教師情緒不好會影響學生心情;教師若懲罰、報復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等。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是獲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關鍵。

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會對學生產生人格上的影響,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利於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響會更加深遠。因此,教師不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還應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

有些教師缺乏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比如,仍有不少教師把中國小生的心理問題看成是思想品德問題;有的教師雖然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卻認為是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事,與自己無關,類似思想觀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對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認識的基礎上,教師才會有意識地培養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對學生教育管理時,我們要經常想到學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應該享受到老師給他帶來的,慈母般的愛,必要時給某個學生要有身體的接觸,比如説學生扭扣掉了,在教室裏幫他縫上,他會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學生面前感到很驕傲。別看我學習不好,看老師多喜歡我。

老師大部分,都有偏向心,有的學生的成績不好,我們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對待他,去挖掘該學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長處,比如勞動,體育,畫畫等,要用讚揚的語氣跟他説話,鼓勵他把學習成績搞上去。

做為教師要努力使教育適合學生的個別特點,教師要懂得的他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在教育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策略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9

這次參加了區教育局組織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膚淺的體會。

一、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少到多,由淺入深。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也包括心理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如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

二、懂得了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

我認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一名優秀的教師,會在課堂中營造出和諧與温馨的氣氛,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是構建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發點。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地完善品德修養,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其一生都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我們總能在報紙或新聞中看到學生自殺的事例,為學習,為人際關係等等,且有增長的勢頭,這就説明現代學生承受心理壓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人只能由人來建樹,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因此,教師要運用“同樣的東西”對學生“施加影響”。所以,在層出不窮的新現象、新問題面前,心理健康教師力求“對症下藥”,從心靈上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瞭解學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學校因素,如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包括家庭、社會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環境、撫養環境,社會風氣等。

當我們感覺無力擺脱社會風氣的困擾時,就應該會同學生家長採取較為科學的方法教育子女。例如,可以儘量創設健康的教育環境,可以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可以與學生家長溝通思想,相互配合,而且要將其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這一課程越是學習,我越是感覺自己對很多知識的瞭解還很膚淺,我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同時我也希望這樣的培訓能夠堅持進行下去,進一步提高農村中國小教師的水平。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0

通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在這裏,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感受和想法。

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説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説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着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1

一、開心是可以選擇的。

我印象深刻地記住了一句經典的閩南話語———————“甘願做,歡喜受。”是啊!也許你對教師這一職業有太多矛盾的地方,社會責任大,待遇一直很低,腦體倒掛嚴重……這些都是教師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但是,我們作為一名教師要懂得自我調適自己的心理,通過學習,我知道原來心情也是可以自我調適,可以選擇的。

“甘願做,歡喜受”意思就是説,這是您自己選擇的工作,就要培養對他的興趣,培養對他的感情,有高高興興地投入,才有喜悦的收穫,當您遇到困難時,你就會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對待工作、對待名利等等,就會不屑於較量,對待挫折,就會不悲觀喪氣,在工作中就能時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理。

當然,要做到性格開朗,泰然處事,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我們平時留意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行為的控制能力,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凡事都能想開一點,我們就一定可以做到樂觀向上,泰然處事。我的做法是:天天早晨洗漱完畢,面對鏡子進行心理暗示——————“今天又是嶄新的一天,開開心心是一天,愁眉苦臉也是一天,我為什麼不選擇開心呢。”

二、工作也可以樂教樂育。

我們的工作是教書育人,當老師的,要真正把教書育人作為最幸福的事情。但是,假如我們始終處於自卑、自暴自棄的生存狀態的話,職業倦怠就不可避免了。應該説,每個人的人生一輩子,都會有低谷和高峯期,作為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頭腦清醒的人,都是要追求幸福的,希望過上幸福的生活。所謂幸福是人們對自己生活滿足程度的一種主觀感受。幸福感是由人們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以及人們的需求價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個體對自身存在與發展狀況的一種積極的心理體驗。從形式上講,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這種體驗並不是某種轉瞬即逝的情緒狀態,而是基於主體自覺或不自覺地自我反省而獲得的某種切實的、比較穩定的正向心理感受。就教師個體的生命而言,教育教學活動佔據了核心部分,假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尋找不到人生的幸福,那麼他就找不到人生的幸福。

做個幸福的教師,既是教育事業的要求,也是教師個體生命的要求,就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起幸福起來吧!自我認同和幸福感同屬於人的精神世界,無法外在強制,只能是內發的,只能起於自我認同,終達於內心幸福。樂教樂育在於你對幸福的認同,與有朝氣的學生在一起幸福快樂。

三、以古典的方式學習,探索教育教法可以看作成享受藝術人生。

心與書交流,是一種滋潤,也是內省與自察。伴隨着感悟和體會,淡淡的喜愛在心中升起,浮蕩的靈魂也漸回平靜,讓自己始終保持一份純淨而又向上的心態,不失信心地切入生活現實,裝點生活。當我們以古典的心態對待學習時,春日的香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殘陽,都將以更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完美的生活。教師教學藝術的能力取決於教學經歷、對教學模式的駕馭能力,更在於老師的精神修養。“運用之妙,存乎於心”就是這個道理。心在享受,藝術的造就就高。

學習後,有很多心得,想法也很多,希望可以自我調適自己以前心理問題和職業倦怠。我現在很清楚地知道,喜歡發現並讚美生活的人,總能發現生活中點滴的幸福,並善於把它傳遞給身邊人。這種人是真正的成熟的人。真正成熟是以一顆感恩的心去接納一切,包容一切,並學會重新去熱愛,熱愛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常言道“送人玫瑰,手留餘香”,讓我們教師的凝固的歲月生動起來吧!讓感動常駐心田,並努力向我們的學生奉獻一份讓人感動的思想和情懷,愛心和詩意。愛心本質上就是詩心!當我們內心蕩漾着詩意,生活也就變得無比清新明麗。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2

我有幸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説,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後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多位專家的理論課,還有課上與課下的交流,讓我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後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佔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佔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

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於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説,“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並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

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定地情緒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國小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建立國小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通過分析評價,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類型、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

這一階段國小生正處於兒童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信號系統活動日益發展並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為主的特點。通過心理諮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係不良、多動症和學習無能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國小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3

帶着一份憧憬,帶着一份喜悦,帶着一份期待與責任,我有幸參加了遠程教育的心理健康的培訓,不僅有理論的學習,充實我們的大腦,同時通過班級論壇學員之間的互動,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感受一: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感受二: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

通過培訓,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悦、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感受三:積極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説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要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積極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此次心理健康培訓的時間雖然短促,但在我的心理卻激起了層層漣漪。我相信這次培訓給與我的東西決不止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性,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它會讓我更為自信更為坦然地接受一次次的挑戰!

心理健康教育我們還處在初步的學習、摸索階段,但我相信它肯定能幫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難題。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一定會迎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燦爛明天!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4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後感

一直以來,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強烈的好奇與探尋慾望,學習了《中國小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使我感到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國小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開展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為此,我們作為教師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如:遇到了學生有自卑心理時,我們不能不關心他們,我們要多鼓勵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在班裏面也是有

用的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他們就會和同學們友好的相處。

二中國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國小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國小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那麼,我們就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來設計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如:我是教學二年級的學生,那麼我可以教會學生要善於和老師交流自己心理的想法,和同學們友好的相處,會與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就要時時刻刻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在和諧的校園裏,擁有健康的心理快樂的成長。

中學生如何從長輩的溺愛中解脱出來?

溺愛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在親人的情感世界中,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們對孩子的溺愛屢見不鮮。

溺愛,危害極大。前蘇聯偉大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溺愛雖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孩子遭到毀滅。"其一,會毀滅孩子的志氣,使孩子喪失求上進的決心和勇氣,喪失要求做成某件事情的氣概。遇事畏首畏尾,依賴家長,依賴他人。其二,會毀滅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胸無大志,必然懈怠,與生俱來的天資會在懈惰中漸漸泯滅,這就是所謂嬌子難成才。其三,會毀滅孩子的情操。所謂情操,是指由感情和思想綜合起來的,不易改變的心理狀態。受溺愛的孩子,我行我素,頤指氣使,對社會對羣眾冷漠,難於形成高尚的情操,甚至會六親不認。中學生羣體中無論是否被長輩溺愛慣了,都應該記住馬卡連柯的箴言,使自己的頭腦更清醒些。中學生要理智的從父母及長輩的溺愛中解脱出來,很有必要知道一些溺愛的表現。

長輩對孩子溺愛的範圍很廣,在生活、學習、工作等多個層面都會有溺愛的温牀。凡是父母和長輩對自己百依百順、處處呵護、甚至明知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事還要百般袒護等等,都可謂是溺愛有加了,值得警惕。若自己仍無自知之明的話,勸君不妨從學習自立入手,或許更有利於自己從溺愛中理智地逐漸地解脱出來。

二、"留守孩子"怎樣排解孤獨和失落感?

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村剩餘勞力的轉移,成千上萬的下崗工人和農民工遠走他鄉打工謀生,在原居住地留下了一羣"留守孩子"。

"留守孩子"跟隨祖父母或其他親屬生活,往往一年或更長些的時間才能見到父母,難免有惆悵的心緒,孤獨、失落之情會時常襲上心頭。特別是生活上遇到不順心、學習上遭遇困難挫折的時候,思念父母、嚮往父母的情緒會異常激烈的湧動,年幼一些、脆弱一些的"留守孩子"會傷心落淚,情緒低落、學習開小差。而且一個"留守孩子"的情緒會感染其他"留守孩子",一人落淚,眾人陪哭。

對於"留守孩子"的心態調理,可從兩方面着手:

其一:構建關愛和諧的環境。學校、社區要充分關注"留守孩子",從生活、學習、身心健康諸多方面予以指導和幫助。尤其在學校,哪怕是老師一個細微的形體語言,哪怕是同學的一聲噓寒問暖,哪怕是學校領導一個關愛的小舉措,暖流都會在"留守孩子"的心中油然而生。

其二:"留守孩子"要努力學會自強、自立,要在內心呼喚自己:"我是一個留守孩子,我學會堅強,學會獨立,就是為家庭分愁解憂。我就是《紅燈記》中的小鐵梅!安徽省合肥市"留守孩子"全國十佳少年譚海美有過許多失落和傷感:出生不久媽媽離家出走,爸爸傷殘後還要外出打工掙錢以償還欠下的醫療費用……但她選擇了自強自立。她把學校的留守孩子組織起來,成立"留守中隊",生活上互相幫助,學習上互相鼓勵,節假日還相互支撐,幫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他們生活變得充實而豐富多彩,他們的人格綻開花朵而昇華,他們在留守中成長。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5

經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這段時間來,我們全體學員克服種種困難,認真學習,按時完成作業,集中精力參加培訓的各項活動,順利完成了培訓預定的各項任務。

在此期間,我們自學了網絡課程,對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的面授課程給我的印象最深。學習了專家的專題講座,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到了學校心理健康發展的概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實施途徑和方法,為以後更好的開展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

在這次培訓中,我們全體學員和老師都普遍產生共識:這次培訓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任務明確,安排得當,收穫很大,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了新的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自身素質的提高都很有幫助。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穫,感受頗多。

一、通過本次培訓,我對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從無到有,從淺到深。

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在專家們的講課中,很多都是具有實際操作方法的,更多的注重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培養。在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中,我們不僅學習到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還學習到了老師的人格的力量。

二、通過培訓,自身有了提高。

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悦、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教師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一)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二)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

(三)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

(四)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

(五)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我覺得本次培訓的亮點就是突出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成長。

不足:時間短,專業知識和技能積累不夠,感覺在中心校實施心理健康課信心不足。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6

為了更好地瞭解我們在大學期間生活和學習的身心健康,學校特邀了各位心理老師對我們心理委員進行了心理培訓。

本次心理培訓不僅講述瞭如何發現以及處理心理問題,還講述瞭如何調節我們的情緒,緩解心理壓力,男生和女生的心理衞生,以及心理委員的職責,如何做好班級心理委員等。在為期一週的培訓中,讓我感受頗深的是對於一個人而言,心理健康甚至比身體健康還要重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有逐年升高的趨勢,校園裏經常發生自殺等不幸事件,而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和解決。畢竟大學是一個人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對父母的依賴走向獨立自主的階段,自然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的情況,然而對於這些情況,我們要做的就是先進行自我調節,如果問題解決不了就向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作為一名心理委員,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異常情緒反應,如果發現問題,我們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與對方交談,這樣更方便溝通。如果問題比較嚴重,我們應該及時將情況上報給輔導員。

再者,人際交往也是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於那些在與人交往和談話的過程中表現為畏縮、懼怕的同學,往往是自信心不足造成的。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不能忽視對自信心的培養,哪怕一次小小的成功,我們也要報以熱烈的掌聲,讓他感覺到一種自信。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助於大學生學習知識,個性完善和身心健康。

另外就是朋輩輔導的重要性。朋輩心理輔導技術在於傾聽、尊重、真誠和通情達理。傾聽不僅僅是為了瞭解情況,也是為了建立資訪關係。用心聽設身處地去感受,善於傾聽,要給對方適應的反應,讓對方覺得你是一位誠實和值得信賴的聽眾。而且,朋輩關係可以更好的促進彼此的交流順暢,班級心理委員正是充當這樣的角色,由此可見心理委員職責的重要性。

總之,在本次心理培訓過程中,有一點是老師反覆闡述的:心理委員,在幫助周邊同學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心理健康的提升。通過參加心理委員培訓活動,我對心理知識的認識逐步加深,也深刻感受到心理委員在班級裏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同時也讓我對心理學加深興趣。我會用我在此次培訓中所學到的和領悟到的去感染和幫助同學們,與同學們共同創建和諧健康的學習生活氛圍,共同進步。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7

短短2天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習,讓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現就對本次培訓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給學生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境,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真正的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頭上説説也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就能實現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常規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需要教師潛移默化的培養。所以學校日常活動就成為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學習回來後,為進一步加強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強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一、加強內部建設,創設良好良好育人環境

(一)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一個學生要在以後的生活中適應社會,就必須學會與人交往,溝通。因此,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們應該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學生性格發展、與人溝通以及學生的目標培養上。為孩子們營造好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這才是我們作為教師應該積極追求的。為此,我們也建起了我校的心理諮詢室,健全完備心理諮詢室的規章制度,並有兼職心理諮詢師解決學生的各類心理問題。

(二)創造環境,多樣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規教育外,還要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主要有賴於學生所處班級心理環境的狀況。老師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積極向上、平和開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積極開展班級文體活動,使學生們的過激情緒在文體活動中得到釋放,幫助一些學生克服自卑、焦慮情緒。對於他們在各種活動中取得成績,那怕是一點點進步,老師都要大力鼓勵,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國小生以鼓勵為主,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營造一個充滿信心積極向上的氛圍,激發他們看到自己的成績;長處,繼續努力,更加勤奮,力爭全面發展的上進心。經常開展集體主義的教育,讓學生樹立愛學校班級的集體榮譽感,發揚團結友愛的精神,良好的班級集體融洽師生、同學關係,對學生個體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使離羣獨處的學生感到集體的温暖,幫助其矯正不健康的異常心理。開展立大志創大業主題班會,消除一些人的虛榮驕傲狂妄心理等情緒,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增進人際交往,提高心理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三)教師要為人師表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範。國小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的發展。另外,作為教師就要“學高為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二、家校結合,共同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今天,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習、工作及思想的影響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但是,在與學生家長密不可分的家庭,對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尚是一片空白。有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只重視子女學業成績、只關心子女的身體健康,存在着重智輕德,重身體鍛鍊輕心理保健的誤區。個別家庭,不僅不能意識到孩子的心理需要,而且面對子女的反常行為往往採取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則在孩子成長中所面臨各種生理、心理問題時不能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導致子女產生心理障礙。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教心態可以理解。但事實上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與學習要求超過了子女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限度。並且,當孩子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如考試沒考好)時,“恨鐵不成鋼”的父母總是更加責難孩子不認真、不努力,甚至打罵孩子。結果造成的惡果是:子女怕學習、行為習慣也不好;在學校與同學關係不好,對老師的教育反感;在家裏與父母的關係更是一團糟。有些學生因此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與家長最初的願望背道而馳。我們將從幾個方面對家長進行教育:

(1)全面耐心地瞭解自己的孩子。家長應充分關注他們的成長情況,及時瞭解孩子的情緒、情感、思想等精神世界,給孩子充分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條件和機會,注重孩子的心理髮展。

(2)創造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父母對子女的錯誤採取嚴厲懲罰、無情打擊,往往沒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使自己成為孩子的模擬對象,並可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3)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精神。對子女的關心並不等於對其物質上的絕對滿足,也不是對其精神上的無原則放縱。

真正的關心和愛護是從小培養子女的自立自強精神,鍛鍊子女的受挫能力。家庭與學校都必須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與家長廣泛涉獵孩子保健常識,建立和諧的師生或親子關係,平等地同孩子交流,及時地發現並正確的指導孩子在成長期的行為變化。同時,我們學校利用家長學習、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途徑,堅持不懈向家長提出各種建議,指導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近期我們就“家校攜手,共話成長”“感恩我在行動”兩個話題召開了兩次家長會,效果很好。

學習已結束,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國小生心理健康心得18

根據當前教育環境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前不久開展了心理健康培訓,我充分意識到了當前學校心理教育重要性和必然性,作為一個老師,尤其作為一個班主任,必須加大對學生心理髮展的學習和關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才能為國家和社會真正培養身心健康的棟樑之才。

雖然,國家各大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建立心理諮詢室,全方位為中國小生的心理髮展提供幫助和指導。但是,畢竟,心理學的知識博大精深,不是所有老師都接受過正規的心理輔導培訓的,另外就是心理諮詢室,雖然各學校都有設置,但實事求是的説,一方面是普通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的配置都比較簡陋,另一方面,學生對於心理問題普遍認識不夠到位,缺乏主動尋求心理幫助的勇氣,有了心理上的問題,連主動向班主任求助的想法都很少,想要學生主動走進心理諮詢室更是難上加難。

這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主動自覺地遵循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發揮教師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但不得不考慮當前的中學教育環境,還是普遍講升學率作為衡量學校的第一標準,學校自然還是將教學成績作為評價教師的第一標準。

那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老師們對於學生心理狀況的關注,有的老師發現學生課堂有異常行為,無非就是兩種處理方式,要麼作為課堂搗蛋分子交由班主任作為違紀情況處理,要麼以擾亂課堂秩序為由直接訓斥學生,這些都不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學校固然也有不定時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但是由於場地、經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畢竟很少,而全體學生都能參與的機會少之又少,即使參加,羣體活動,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綜合來看,真正能夠為學生心理髮展挑起重擔的責任還要落到班主任肩上,還要落到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才是有效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最可行最有意義的方式。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班會的組織和開展,班主任在班會組織中積極開展心理教育課,合理加入心理素質拓展活動。

包括團隊建設、心理訓練、情景設計、角色扮演、團隊遊戲、心理情景劇,等等,將空泛的心理教育化為實實在在的學生親身參與其中,真實感受,自我內化提升的真正有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心理教育,同時,對學生長遠發展的意義是深刻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