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讀復活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復活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復活的心得體會

讀復活的心得體會1

曾幾何時,我熱衷於西方文學。那對細節深入肌理的刻畫,對人物本真性格的塑造勾勒,對社會的有力鞭笞,以及對嚮往光明的人卻最終淪落與泯滅的悲慼,如同在靜靜的時光中沉湎於一杯香甜濃馥的咖啡,既滿溢着濃烈熱切的情感,又在歲月喧囂的時光中多了幾分細細推敲琢磨的愉悦感。

無數的角色曾在那些黑暗動盪的社會中掙扎,卻在可怕的現實面前脆弱的如同一隻嬌小的白蝶,在烈火的灼烤中有如隨水漂零的桃花,縱使有敢於怒放的勇氣,最終卻也香消玉殞。我為他們的執着而動容,為他們的結局而惆悵。難道那些懷揣着希望與夢想的人們,最終只能成為社會的犧牲品,而不能在煉獄中重生、覺醒嗎?

被滿腹的心緒困擾着,輾轉於內心強烈的吶喊,我在迷途的恍惚之中邂逅了這本《復活》。或許這一次,人們才終是能夠追求自己之所愛,探尋內心真正之所想?想象過他們在絕境中逆風飛翔,因挫傷而如同死水般凝滯的心靈也在追尋後獲得復活與蘇生。

透過這本書,我認識到了另一個社會,另一個時代。聶赫留朵夫,曾和一位伊人,姑媽家的女僕,瑪絲洛娃,在禁斷花園的一角,怒放出了愛情的花朵。他們曾在那份年少青澀的熾熱中悸動,也曾在一絲眼神的觸動中訴説戀慕的言語。兩人如同相依的鴛鴦,在獨屬於自己的一方水萍嬉泳。沒人知道那時的他們內心有多麼幸福。

幸福的生活總是不能長久。聶赫留朵夫在貴族的生活中逐漸變得墮落而自私自利。他最終拋棄了她。這沉重的打擊,使得瑪絲洛娃不得不流落到社會的底層。多年以後,在一場平常的審判中,被誣陷的瑪絲洛娃作為罪人的姿態出庭。那份當初的愧疚與自責牽動了埋藏在聶赫留朵夫內心罪孽的餘種,萌發了赦贖的幼芽。

正是這份勇氣使他邁出腳步,見識了監獄裏人民的水深火熱,人民遭受社會的侵蝕而自私自利;見識過所謂上流社會暗湧的腐敗與黑暗。所謂的貴族階級,背後卻有嗜血成性,殘忍暴戾的一面。社會的動盪與黑暗喚醒了這位純真青年的內心。他突破了貴族思想的束縛,放棄貴族特權,和這罪惡的階級徹底決裂。他不僅勇於站出來,請律師為卑微的瑪絲洛娃辯護,陪伴她流放西伯利亞,同時還將自己的土地以極低的價格租賃給農民。縱使他放棄了自己原來的生活,但他卻收穫了一種全新的靈魂上的解放,令人感覺無比的舒暢。這樣,瑪絲洛娃和聶赫留朵夫,都通過這種方式過上了理想的日子,實現了精神上的復活。

曾經贖罪的種子綻放出善良的花朵,在如同淤灘般的社會中,心靈有如浴火重生的火鳳,洗盡滿袖鉛華愁塵,還原到人性本來的單純模樣他們在物質與驕奢縱橫喧囂的時代,獨自堅守那片心靈的淨土。

我為他們終能觸及幸福的碩果而歡呼雀躍,卻留下對自身無盡的思索。當我們理所當然地評判着社會不良風氣的理所當然,又是否常常種下一棵贖罪的草種呢?在我們無意中做了被人所不齒的事的時候,當我們曾在負罪與愧疚感的深淵中掙扎的'時候,我們又是否能用於堅守內心的方塘一畝,為內心注入道德的活水,澆灌出善良的花朵呢?牆角的紫荊花沐浴着大好的春光,馥郁正濃。放下書本,內心只剩下如細雨浥過輕塵的確,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青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己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己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己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為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首先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貴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曾經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犯錯誤不要緊,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最好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己,承擔自己所犯的過錯。其次我想瑪絲洛娃從妓女又重新轉變成以前善良樸實的姑娘也是一種復活吧。

讀復活的心得體會2

《復活》講的聶赫留朵夫在精神上的復活,使他最後開始過全新的生活。他在福音書裏找到了五條法則:對上帝要虔誠,不起誓,要忍辱,愛敵人,不反抗。他認為人們如果遵循這五條法則,並不斷改過自新,便能夠“獲得的幸福,地上的天國也會建立起來”。他的靈魂得救了。托爾斯泰是俄羅斯最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宣揚“勿以暴力抗惡”,“道德自我完善”為核心的“托爾斯泰主義”,《復活》也體現了這一點。《復活》的“種子”是托爾斯泰的朋友科尼的故事,成為感動世界的名著。

在那裏,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到達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資料的嚴肅性是相貼合的。在那裏,應對人類的苦難,作家持續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為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那裏的挖掘比以往要深。能夠説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到達可作為一面"鏡子"的程度。偉大的真實!正正因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如同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一般。然而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偉的紀念碑。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方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學生……裏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無恥、欺詐、放蕩……那裏,作者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為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

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許多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在大學時期是一個善良,充滿活力,有着崇高志願的少年。但當他擔任上官職後卻完全改變了,整日沉寂在享樂之中,早已忘記自我的狂熱理想,變得腐朽,落魄,成為了一個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見到瑪絲洛娃,他回想起許多往事,從而使他覺得自我是那麼的可惡,便對於自我以前過的生活產生怨恨。為了贖罪,他給一些無辜的犯人起訴伸冤,將自我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給了農民,他徹底的改變了自我的生活,將自我從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來。這本書名叫《復活》,我想“復活”的就是聶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復活。而我從他的身上學到的最珍重的一點就是他的自我改變,雖然他以前也墮落過,但當他良心發現後,做了許多好事來彌補過錯,這是任何人都值得擁有的。我想當一個人犯下錯誤時,不論這個錯誤是大是小,的辦法就是深刻的檢討自我,承擔自我所犯的過錯。

我想起了董必武説過的一句話:惡風縱使推千浪,正氣終能懾百邪!

讀復活的心得體會3

這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和一個贖罪男生的故事。“復活”即是指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解脱與釋放。

馬斯洛娃是備受折磨與損害的下層婦女的典型。從年輕時的天真浪漫到如何一步步地被社會逼上絕路,但她同時又在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的喚醒下,得到了精神上的復活,從而成為了新女性的代表,這也證明了民眾的覺醒。

涅赫柳多夫是一個走在時代前緣的人物。雖然年輕時對馬斯洛娃犯下了不可磨滅的錯誤,但在法庭上再次見到馬斯洛娃時,他的心沒有片刻安寧,他開始走上了為自我贖罪的道路。他的許多舉措,在旁人看來都是那麼地瘋狂,他要同馬斯洛娃結婚,他要把她從牢房中救出來。他到底是為了彌補過錯,還是內心真實的情感?我想兩者都有,因此他才如此矛盾。他認為馬斯洛娃此刻所遭受的痛苦都就應由他來承擔,是的,那是一個改變馬斯洛娃生命的夜晚。但每每回憶起青年時他們,涅赫柳多夫又會激起異樣的情感。

這一杯具的`造成,不僅僅是涅赫柳多夫一個人的過錯,也是這個動盪社會的產物,而馬斯洛娃正是這動盪社會下的犧牲者。馬斯洛娃入獄後,涅赫柳多夫經常去看她,並同她講:我要娶你,不管結果如何,哪怕你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我也會跟隨着你。馬斯洛娃對此態度很冷淡,她不太堅信涅赫柳多夫會一向遵守他的諾言,正因涅赫柳多夫是伯爵,而她只是一個入獄的苦命女子,但她又不拒絕他對她的好,也許是在她生活的那個圈子呆久了。

涅赫柳多夫不僅僅為馬斯洛娃的案子奔走,依馬斯洛娃的要求,也幫忙了許多獄中其他的犯人。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很長時刻,馬斯洛娃對涅赫柳多夫的態度也逐漸有了好轉,但馬斯洛娃的案子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最終被髮配到西伯利亞。涅赫柳多夫把自我的土地交給了農民,這在當時是一個先進的思想,他認為土地不該由個人所有,之後他就準備前往西伯利亞。

馬斯洛娃在去往西伯利亞的火車上認識了一個男子西蒙鬆,他也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囚犯,西蒙鬆愛上了馬斯洛娃,雖然他知道她與涅赫柳多夫的關聯,但他還是提出了要與馬斯洛娃結婚,涅赫柳多夫知道後也很震驚,但他還是想要徵求馬斯洛娃的意見。與此同時,由於之前涅赫柳多夫的發奮,馬斯洛娃最終被釋放了,但她還是同意和西蒙鬆結婚,雖然她真正愛的並不是他,但是她不能跟涅赫柳多夫結婚,正因她不想讓他永遠活在贖罪的陰影裏,只有這樣做才能讓他們兩個得到解脱。

馬斯洛娃結束了原來的生涯和牢獄生活,在新的環境裏重新喚起了她對生活的期望。

馬斯洛娃的“復活”就是對涅赫柳多夫的最大寬恕,也是他的“復活”。迎接他們的都將是新的生活。

讀復活的心得體會4

我,是從四川512大地震中存活下來的幸運兒,因些對生命的理解與感悟,也越來越深。在512大地震後幾個月裏,我從人們的談話中、收音機裏、電視中,見到並聽到無數催人淚下的生死離別,和那些為了救人而光榮犧牲的英雄,是他們讓我明白了生命的價值。

而我又是一個愛幻想的人,對於自己不願意面對的殘酷現實,總是希望會出現奇蹟,比那些為了救人而犧牲的人,在醫生宣佈死亡的那一刻,奇蹟出現:那個人戰勝了死神,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我就抱着這樣的幻想過了很久,一天我在整理書籍的時候,有一本書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黑色的封面上用紅色印刷了“復活”兩個字。當時我就在想:這本書中的“復活”會不會與我先前幻想的奇蹟“復活”一樣呢?正當我準備打開書閲讀時,看到了這本書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據我對他的瞭解,他是俄國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列卡列尼娜》……並且他的文章大多數寫得比較現實,比較深沉,比較有教育性、哲理性和針對性。這一事實無疑給我先前幻想的答案一個重重地打擊,但我依然抱着一絲希望、一絲期待、一絲祈求看完了這本書,答案告訴我:這本書中的“復活”和我先前幻想的“復活”是截然不同的。

《復活》這本書的簡要內容是:純真陽光的聶赫留朵夫在他姑媽家短住的時候,見到了美麗純潔的.卡秋莎,兩人擦出愛的火花,但是聶赫留朵夫必須遵從父命去參軍,他在幾年的軍營生活裏,染上許多惡習,當他再與卡秋莎相處時,在一個喝醉的晚上,他欺侮了卡秋莎,而且沒有對她負任何責任,只是給了好少許的錢,就離她而去,卡秋莎也因此和其它一些原因而附落到人生最低谷,最後聶赫留朵夫終於覺悟,並對他做的錯事進行彌補,祈求他的精神復活……

其實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情緒波動很大,感受也很深。當我看到聶赫留朵夫欺侮了卡秋莎之後,卻沒有對她負任何責任,只是給了她少許的錢,就離她而去的這一節時,我真想揍他一頓,因為他的行為簡直令人髮指,同時也為當時的社會風氣、軍營制度感到十分的不滿;當我看到卡秋莎因聶赫留朵夫的不負責任讓她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又因為生活貧困的原因一再墮落這一節時,我真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卡秋莎的遭遇即讓我同情又讓我氣憤,因為她怎麼可以這麼不堪一擊,自己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是選擇終生受人侮辱,做個人下人;還是選擇自強自立,做個女強人,全都在你一念之間。儘管你身處逆境,只要有堅定的信念並堅持不懈地去追求,相信總有一天會成功的;當我看到聶赫留朵夫終於覺悟並想一切辦法,用最大的努力來彌補自己所做的錯事時,並祈求自己精神復活的這一節時,我感到很高興很欣慰,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嘛!

其實生命的價值不就是在危急關頭能夠捨身而出;在困難面前能夠勇往直前,迎難而上;在關鍵時候能夠及時覺悟,並對自己所做的錯事進行彌補;在逆境中能夠自強自立,不輕易放棄,改變現狀嗎?命運啊,命運!你是如此強悍,懼怕你的人,會被你吞噬掉靈魂,任你擺佈;而敢向你挑戰的人,卻能扼制住你的強悍,進而掌控你。

讀復活的心得體會5

聶赫留朵夫凝視着那盞油燈的火光,想得出神。他想到生活裏的種種醜惡現象,又設想是人們能理解這些箴言,咱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於是他的心充滿了一種好久沒有感受到的喜悦。

替主人公聶赫留朵夫寫出這話,我也是思緒了很長時刻的。這本書描述了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復活,尤其是男主人公聶赫留朵夫的精神復活。他大學期間是一個純潔、熱誠、朝氣勃勃、有完美追求的青年,在姑母家度假時,於美麗純潔的`少女卡秋莎戀愛。等他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以後,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並誘j了卡秋莎。這也是卡秋莎之後墮落,成為妓汝的主要原因。直到在法庭上相遇,聶赫留朵夫良心發現,在為瑪絲洛娃(卡秋莎)奔走申冤,上訴失敗後就陪她去西伯利亞流放。聶赫留朵夫的行為感動了瑪絲洛娃,她重新愛上了他。但為了不損害他的名譽地位,瑪絲洛娃拒絕和他結婚而同一個“革命者”結合。兩個主人公都到達了精神和道德上的“復活”。

在我讀這本書時,一位律師的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看見他們不能不感激涕零,正因我沒有坐牢,您也沒有坐牢,咱們大家都沒有坐牢,那就的感謝他們的恩德。至於要唬奪咱們每人的特權,流放到不很遠的地方,那是在容易但是的事了。”其中的“他們”就是檢查官和有權引用或不引用法律的人。這話真是讓我深思,如果“他們”能夠為所欲為,那還要法院幹什麼呢?同時,聶赫留朵夫與卡秋莎的愛也讓我感動。她愛他,認為自我同他結合,就會毀掉他的生命,而她和西蒙一齊走開,就能夠使他恢復自由。她由於實現了自我的願望而感到高興。

這部作品具有高超的藝術性,高度的真實性,深厚的人性。反映了沙皇俄國社會的方方面面,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要克服使人們飽受的駭人聽聞的罪惡,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上帝面前承認自我總是有罪的,因此既不該懲罰別人,也無法糾正別人。當我遇到了一切追求精神生活的人常常遇到的狀況。那就是我起初覺得古怪、荒誕甚至可笑的思想,卻不斷被生活所證實,有朝一日我會忽然發覺這原是及其平凡的無可懷疑的真理。

讀復活的心得體會6

長篇小説《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的代表作,情節的基礎是真實的案件。貴族青年聶赫留道夫誘□姑母家中養女、農家姑娘卡秋莎瑪斯洛娃,導致她淪為妓女;而當她被誣為謀財害命時,他卻以陪審員身份出席法庭審判她。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當時社會卻有典型意義。小説一方面表現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題──精神覺醒和離家出走;主要方面則是借聶赫留道夫的經歷和見聞,展示從城市到農村的社會陰暗面,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過,作品的後面部分,漸漸突出了不以抗惡和自我修身的説教。托爾斯泰的力量和弱點,在這裏得到最集中最鮮明的表現。

托爾斯泰的晚期的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用宗法農民的眼光重新審查了各種社會現象,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他卻以陪審員身份出席法庭審判她。這看似巧合的事件,在當時社會卻有典型意義。小説一方面表現作者晚年代表性主題──精神覺醒和離家出走;主要方面則是借聶赫留道夫的經歷和見聞,展示從城市到農村的社會陰暗面,對政府、法庭、監獄、教會、土地私有制和資本主義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不過,作品的後面部分,漸漸突出了不以抗惡和自我修身的説教。托爾斯泰的力量和弱點,在這裏得到最集中最鮮明的表現。

托爾斯泰的晚期的世界觀已經發生激變,拋棄了上層地主貴族階層的傳統觀點,用宗法農民的眼光重新審查了各種社會現象,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芫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托爾斯泰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的全套國家機器進行了激烈的抨擊。

當卡秋莎想縱身跳到車輪下了此一生時,胎兒的蠕動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這時的托爾斯泰倒是意識到了女性作為母親的身份與偉大。這個傻瓜始終太偉大,最終原諒了聶赫留朵夫對她的傷害,並且竟為他打算起來,害怕自己的身份有損他的地位。“你今世利用我來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贖罪”,既100個盧布的傷害後,卡秋莎的這句話是看清了聶赫留朵夫的本質,也是想借此讓他打消這個會辱沒他身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卡秋莎認為,當年他的地位沒有如今顯赫,貪一時之快佔有了她拋棄了她,如今,他也是一時興起吧——種。種矛盾的糾結,讓卡秋莎亂了分寸。

人總是很難忘記自己第一個喜歡上的人,所以她還是選擇了原諒,並且選擇與西蒙鬆在一起。托爾斯泰徹底擺脱了貴族的氣息,創造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純潔而善良,勇敢追求愛情與自身解放,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在這意義上來説,卡秋莎比安娜更有魅力,更具有人性的光輝。

聶赫留朵夫始終是一個不討我喜歡的人。他的思想搖擺不定,不論是生活還是愛情,他到最後都沒有弄清自己想要的,最後居然要寄託於宗教中企圖得到救贖。“相信自己,他往往總會遭到人們的指責,——相信別人,他卻博得周圍人們的讚揚。”這句話倒是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今天由此而改變的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從卡秋莎那裏,得到過愛情與激情,也得到了原諒與救贖,他由始至終的自私,從來沒考慮過卡秋莎的感受。雖然,卡秋莎因為他而墮落,也因為他而恢復美好本性與人生態度,也算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在“復活”的過程中,聶赫留朵夫的層次遠遠低於卡秋莎。通過卡秋莎,他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看到了更多底層人民的生活,接觸到了革命者的思想,喚醒了自己內心的覺醒意識,在行動中碰壁矛盾,可愛而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