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2022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精選7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精選7篇)

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1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中國繁榮的今天,是他們的鮮血染紅了遍地的桃花。我們怎能忘記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壯史詩?我們怎能忘記那一張張曾經鮮活的面容?讓我們靜靜的追思,深深地緬懷,把最深情的思念和最崇高的敬意,寄託在這鮮花和話語中……憶往昔,訴不盡我們對先烈的無限懷念;看今朝,唱不完我們對明天無限的憧憬;展未來,我們信心百倍,壯志豪情。讓我們通過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積極參與道德行為規範的行為養成訓練,努力爭當“五小行動”的好少年。在家庭做孝順父母、關心他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尊重他人、善於合作的“小夥伴”;在社區和公共場所做個愛護公物、講究衞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衞士”;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於創新的“小主人”,以實際行動呼喚文明春風,告慰烈士忠魂。

同學們讓我們深切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明晰黨史,雙肩擔使命,心頭記責任,努力學習,刻苦鑽研,把握現在,為新世紀祖國建設貢獻力量。

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2

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們要緬懷故去的親人,也要向那些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戰鬥英烈們致敬。一句詩説得好:“猶有國人懷舊德,一腔熱血祭先人。”當年,多少優秀的中華兒女拿起槍,扛起炮,在層層硝煙中前行,趕走了外來的侵略者,保住了中華民族的土地。如今,我們面對着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向所有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而犧牲的英雄豪傑表達敬意和思念!

以前,外來侵略者來到了中原,他們放火燒掉了圓明園,搶掠了無數的金銀財寶,在中國的這片土的上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而就在這時,許許多多的中國人站起來反抗,以他們不屈的精神,告訴那些外來侵略者:中華人民的土地是不容侵犯的!我也瞭解過許許多多的革命先烈,如:劉胡蘭、黃繼光、雨來、歐陽立安等。他們做了許多有益於人民的工作,無限的熱愛黨,寧死不屈的品格和英勇機智的優秀品質,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毛澤東為劉胡蘭親筆題詞到:“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雖然犧牲了,但她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前進。

紅軍戰士長途跋涉兩萬五千裏,他們在艱難泥濘的路上行走着,不曾鬆懈,一生都在想辦法拯救祖國,保衞土地。如果沒有他們當年拋得頭顱、撒的熱血,哪來的如今美好的小康社會?哪來的'如今富裕的生活?他們百折不撓,奉獻生命,為了革命的鬥爭而光榮殉職,卻絲毫沒有怨言,一生默默地奉獻,直至為國捐軀。臧克家先生在魯迅逝世13週年寫過一首詩,説:“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是呀,不止魯迅,還有他們,還有精忠報國的優秀中華兒女,雖然已長眠於地下,但他們的精神卻隨着鮮豔的五星紅旗一起飄揚,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成為我們心中最美的太陽。

要學習先烈們,報效我們的祖國,讓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昇華我們的民族精神,讓烈士的鮮血滋潤國家的文化實力,成為我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內在力量。最後,我們不忘先烈拋忠骨,保衞祖國灑熱血。學習先烈報國恩,民族復興中華魂!我願將一束白花輕輕地放在烈士墓前,説:“我們,要向你們學習,創造中華民族最美麗的明天!”

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3

今天是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節日。在我印象中,淅淅瀝瀝的小雨是清明節必不可少的項目,當然今年也不例外。

每當這個時候,全社會都在做着有關祭祖的活動,各大媒體也毫無例外,只要我們打開電視機,就一定會看到有關緬懷先祖的報道,“我們要感謝他們,是他們的不懈努力,造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有沒有人想過,我們如此興師動眾地紀念祖先的目的何在?

當我們懷着無比悲痛和感激之情來懷念祖先時,你可否曾想過,當我們入土之後,會不會得到子孫們相同的禮遇呢?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將來能不能得到他們的認可呢?我想這也是我們在此刻應該考慮的問題吧。

不可否認的是,有好多人在祭奠祖先時,懷着無比虔誠的態度向祖先們祈禱神靈保佑,卻在祭奠過後,照常做着斷子絕孫之事。難道他們就不曾擔心過死後被子孫們唾棄嗎!

自古以來,名垂青史很難,但只要本本分分,忠厚老實,不做傷天害理之事,得到後輩們的認可也不是難事。然而卻總有些人違背歷史規律,挺而走險,做出傷天害理之事,最終導致身敗名裂,遺臭萬年。歷史上這樣的教訓比比皆是,我們千萬要引以為鑑。

最後,奉勸各位老老實實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以免在若干年後的清明節被子孫們唾棄。

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歡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以往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時間永是流逝,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一向被人們傳誦。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捨生忘死,前赴後繼、為他人謀幸福的高尚品德不應當被遺忘,他們的無謂和奉獻精神萬古長青。讓我們永遠記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真愛生活中一切完美的東西,為他人帶來歡樂,這才是青年人學習英雄緬懷先烈的真諦!

每逢清明節這個時候,上墳祭祀的人成羣結隊,像潮水般湧上去,人們習慣用燒紙錢,放鞭炮的傳統方式寄託親人的思念,清明節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也寄託着整個民族的憧憬,承載着人們的完美期望和祝福,清明祭祀是個人情感的追求,也是中華民族高尚的品德。我們手握白花步入墓區,懷着崇敬的心境去緬懷死難的烈士們。一位位烈士的圖像出此刻我們的面前,彷彿在訴説着他們的鬥爭過程。為了人民他們拋頭臚灑熱血通往直前。為了解放中國,他們捨棄小家,聚在一齊,才換來了今日大家的安寧,我們把手中的鮮花獻給了烈士表達我們對烈士們那份崇高的敬意和緬懷之情,墳前的小草綠綠的,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氣息,好像烈士對我們説着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有仗不完的勁,最終我們繞了一個圈子,離開陵園,門口的柱子上幾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光彩奪目。這道光激發了我們心中的愛國信念。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爭的光輝業績令我們敬仰;您留給後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鼓舞我們進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種子,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帶領我們走向完美明天的旗幟。敬愛的革命烈士們,經過你們不懈努力和艱苦卓越的奮鬥,當年被帝國主義列強辱罵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今日,我們接過從您手中傳過來的接力棒,決心要更新觀念,擴大視野,掌握一技之長,全面完善自我,為中華民族的興旺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此時此刻,我們只想用一朵小花寄託我們的哀思,我們只想用一個花環證明我們的心意,我們只想用一座石碑表達我們的敬仰……可是,我們更明白,最好的方式僅有一個,那就是:繼承您的意志,弘揚您的精神,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我們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這來之不易的完美生活。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們看見了,會欣慰的説:“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5

今天是4月5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早上,我5、6點就被拉起來,胡亂套上衣服,還沒有來的及吃早飯,就被塞進車裏,向老家出發。

今天的天氣好的有一些反常,不但沒有下雨,還出了太陽。掃墓要去的地方多着呢!什麼老奶奶老姥姥老爺爺——有的地方非常遠,但是不管多遠,大家每一個點都去了。

一路上我問這問那,叔叔們都説我太小,什麼都不和我説,不過我自己倒是對“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欲斷魂”三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這些墓裏面,和我血緣最近的就是爺爺了。爺爺在我還沒有出生就死了,我從來沒有見過他,但是我很想知道他的樣子。奶奶那裏倒是有爺爺的照片,但我怕引起奶奶的傷心,從來不敢給她要。看到別的孩子和他們的爺爺高聲談笑,我心裏有羨慕,又傷心。

來到爺爺墓前,伯伯叔叔們開始拔雜草,清垃圾。沒一會兒,墳墓就煥然一新。爸爸媽媽麻利的從袋子裏取出帶印章的黃紙、冥幣,在墳墓前燒成灰,給在陰間的爺爺送去錢財;然後擺上圓鼓鼓的雞蛋,香噴噴的豬肉,紅彤彤的蘋果——大家把香點燃,雙手舉香排成三排向爺爺祭拜,隨後,大家又燃起了鞭炮。

清明節是緬懷去世親人的節日,每年大家都會回家掃墓。是啊,沒有先人哪有後。

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6

山清水明,天清地明。大抵以清明來形容的,似乎都給人以恬靜舒適的感覺。

刀耕火種,四季勤勞。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確定何時播種,又何時去收成。斯時,清明便成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然,清明又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清明節就與上元、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一同列為“八節”。“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看來,清明節自古就是很有分量的節日。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似乎多了一重特定的內涵。這在24節氣裏可謂特點鮮明。我佩服先人們對傳統節日,以及節氣的定位。能這樣讓人們擁有紀念、慶典、祭祀、以及憧憬融為一體,不可不説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龍江的清明節,其實還是有自己的習慣的。從鬆嫩平原到北國興安,此時色彩雖然不夠豔麗,卻也呈現出一派生機,多了些許希望。踏青習俗,大概就是源於此了。大地返青,春色正濃。故鄉把踏青叫做春遊,其實也和當地的習俗有關。小時候,每到這個時候,學校都組織學生們去八里外黃土山進行春遊,準備了好多寫有鉛筆、橡皮或者本子類的紙條,藏在山上,讓大家去尋找。找到後,就去老師那裏換得指定的禮物。那時,清明節不僅是我們放飛身心、投入自然的春遊,更是我們的尋寶節。每每想起,都感慨不已。其實,無論是節氣還是節日,給我們懷念的,不就是一種簡單的快樂嗎?

放風箏是龍江清明期間的一大習俗。我童年裏的清明,除了知道大人們要去給已故的親人上墳燒紙外,自己也知道用風箏同天空説話了。大平原的風箏其實在春節後就開始了。但清明節前後,放得相對多了一些,這也是事實。這個時候,天空與大地不僅是風箏,更是人們的心情了。所以,我説天空也過節,就是指這個時候的風箏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大平原的風箏始終飛得很高,獨清明時,卻顯得有一些惆悵。可小時候,自己卻感受不到這一點,只顧與風箏的影子一同逍遙罷了。

春陽照臨,春雨飛灑。清明時節,植樹也是清明節時的傳統。至於這個傳統多久了,不重要。我想,這時節的植樹似乎與“插柳”習俗有關。流傳來流傳去,流傳至今,也就有了植樹這一習慣了。卻有一點不可否認,清明時節,真是龍江大地植樹的好時節。從我記事開始,就知道家鄉有清明植樹的好習慣。想必,這就是為何有人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的原因了。當然,這和每年的3月12日的法定植樹節有着本質上的區別。從省城哈爾濱,到北部的大興安嶺,地域大,沿線長,氣候的差異還是較為明顯的。偏北地區,即使到了清明,也還是不能植樹。因為,這個時候天氣還是乍暖還寒時。較之現在去搞一些形式上的植樹,我還是懷念童年時的植樹,那不是一種形式、一種應付。那是一種希冀、一種祝福,也是人類對大自然的一種禮拜。

清明是一個節日,一個比較傷感的節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掃墓和迷信無關,和信仰無關。細細想來,叫清明節,其實,又不如叫掃墓節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小時候,讀古詩時,就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個節日氣氛有點沉重。我最早知道的清明,源於祖父在世時額頭上那一抹淡淡的愁緒,以及一卷黃紙。按説春天是希望的季節,可卻偏偏點綴出一些淒涼和傷感來。祖父在世時説過,清明節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為祭奠早年幫助過他逃亡的介之推而發明的。發展來發展去,就有了今天的清明節。逐漸演變和延續看來,這個掃墓習俗真的很早了。

掃墓掃的是一種哀思,一種心情,一種寄託。細細品來,清明節倒也是一種久遠的傷情所至。我不敢懷疑古人,他們對掃墓一定是由衷的吧。而今,掃墓掃來掃去,卻感覺到是形式重於了內容。變味的不是內涵,卻是從形式開始的。地方越大、人羣越稠密的地方,形式越突出。去公墓地的路途上,不再是古人的一把雨傘、一個提籃和幾張煙紙了,卻是浩浩蕩蕩的車隊。私家車有之,而公車私用則比比皆是。這樣的掃墓,除了讓人疑惑、迷茫、不滿外,更冠冕堂皇地變相助長了一些不正之風。我想,假如已故者真有亡靈的話,也不會滿意這種現象的。寫到這裏,自己心情沉重起來。母親去世近一年,自己也該回200多公里外的地方去為母親掃墓了。我的清明節,和古人一樣沉重。

清明節緬懷先烈心得體會7

每年的清明是紀念革命先烈與祭祖的日子,到了這天,農村的習俗是帶好蠟燭、香、紙錢和菜餚去他們的墳前掃墓,祭拜。有的學校領着學生們去烈士陵園或者紀念碑前向他們的墳前敬獻上一束鮮花或花圈向他們致敬。

狼牙山五壯士,他們為了不讓日本鬼子發現老百姓的行蹤路線,就把敵人引上狼牙山。到了斷壁懸崖上,戰士們走投無路,高聲喊着:打到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接着就一同跳下了懸崖。還有,為了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的郝副營長。他為了給後續部隊照明,點燃了一本書,結果暴露了自己,英勇獻身了。再有面對敵人視死如歸的劉胡蘭。這些革命先烈真是舉不勝舉……,這些大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些都是為了革命事業壯烈犧牲的勇士,我們應當永遠記住他們,默默在心底送他們一束鮮花表示致敬。

他們是美的,他們充溢着崇高的追求、莊嚴的允諾、智慧的思考、力量與信念的輝煌。他們是炬火、是活泉、是漠野與瘠地上的花朵,是節日裏歡騰的鼓聲與歌聲。他們的形象滋養着並啟迪着我們幼小的心靈。他們沒有遠去,他們是永恆的,他們依然活在我們的心中,他們閃爍在歷史的星空,組成一個美麗的星座。

我們一定要向革命先烈一樣,有骨氣,為祖國做貢獻。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發奮,要努力,要立志,將來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