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實用的環境演講稿3篇

演講稿5.68K

演講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環境演講稿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環境演講稿3篇

環境演講稿 篇1

同學們:

你們好!

當早晨第一縷陽光悄悄灑落校園時,我們身處鬱鬱葱葱的樹林,耳邊是悦耳動聽的鳥鳴,看到是碧綠的草坪,乾淨的走廊,潔白的牆壁,豔麗的花朵,你心中有何感想?當灰茫茫的天空瀰漫着塵土和黑煙,蒼蠅蚊子的“嗡嗡聲”,嘈雜的喧譁聲充斥着你的耳朵,樓梯過道上、操場教室裏,都有一些食品包裝袋、廢紙,花壇中還有飲料瓶、垃圾,你又會怎麼想?

這是個不必回答的問題,誰不想仰望藍天,俯看綠地,大口呼吸新鮮的空氣,身處優雅的環境?誰不想自己的家乾淨、清幽而充滿温馨呢?而我們的校園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每次看到整潔美麗的校園,我們彷彿看到了同學們辛勤打掃的身影,然而仔細地觀察,卻發現校園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學校的牆壁,不知是誰硬是在上面加了幾個腳印;教學樓上,有同學喜歡用垃圾來做“自由落體”的實驗;還有一些同學,喜歡在桌椅上刻刻劃劃。

望着眼前這些披上綠裝的樹木,望着腳下乾淨平坦的路面,望着一扇扇潔淨明亮的窗户,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校園充滿了渾濁不堪的空氣,花草樹木全都枯萎凋謝,牆壁和桌面被塗寫刻畫得傷痕累累,塵土四處飛揚,到處都是垃圾污物,在這樣的校園裏,我們又怎麼能夠安心愉快地學習、身心又怎麼能夠健康地成長呢?

優美的環境,讓我們懂得珍惜,學會關愛;優美的環境,讓我們知書達禮,更加文明;優美的環境,讓我們學習進步,道德高尚;優美的環境,讓我們寬容謙讓,學會做人。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應當切實地樹立起時代的責任感,心繫全球,着眼身邊,立足校園,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愛護校園環境做起:一片紙,我們撿起;一滴水,我們節約;一堆垃圾,我們打掃;一朵花,我們珍惜;一棵草,我們愛護。我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培養綠色意識,讓綠色生命激發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營造文明、整潔、優雅的校園環境吧!讓我們在校園這片聖潔的天空、心靈的淨土中放飛希望!那麼美麗的校園一定會因我們的文明而春風長駐,錦上添花。

環境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非常高興,因為我第一次站上了演講台,也非常的激動,因為台下有如此多的眼睛在看着我。不知過了今晚,大家是否還記得這個戴着眼鏡,留着平頭的男生。古人有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是什麼意思,我把它簡單的理解為五個字:從小事做起!我們雖然都是成年人,但不要望了我們也是學生,我們是大學生。來到了學校,就應該有學生的樣子,可我們有些同學就是眼高手低,大事幹不了小事又懶的去做。看一看我們周圍的環境,校道旁有隨手亂扔的垃圾,教學樓雪白的牆壁上有鋼筆留下的字跡,事故停電後的亂吼亂叫聲,等等。這些不文明的現象,這些不文明的作風,都不應該是我們這羣大學生的所作所為。這是大事嗎?

不,這不是大事,這只不過是些芝麻綠豆的小事嘛,可為什麼這些瑣碎的事兒屢禁不止呢?難道是因為這都是些小事兒?難道是因為我們都是大學生嗎?難道是因為我們都是知識分子嗎?我們這些自以為是天之轎子的大學生們,總認為自己是不平凡的,是高貴的。其實不然,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無不從小事做起,我們的大救星毛主席年輕時不也在北京圖書館當過義務管理員嗎?那時的他被人瞧不起受人輕視,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位可談,但他並沒有感到自卑,相反他更加認真工作,更加努力學習,以至後來投身於革命。説到這裏,我又想起了我們學校的圖書館義務管理服務社,這個社團對於有些同學來説可能還很陌生,它在整個學校中的地位也是很低的,同學們自認為義務管理員到圖書館去,不過就是幫忙打掃衞生,擦擦窗户而已,事實上並非如此!

環境演講稿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將面臨水荒。

北宋詞人李之儀在《卜算子·我住長江頭》一詞中,用“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詞來表達思念之情。如果是現在,李之儀決不會寫出“共飲長江水”的詞句了。因為長江源頭清澈潔淨的水,到了中下游由於挾帶大量廢水和泥沙等,已經沒有人斗膽敢直接飲用了。據報道,全世界每年有5000億噸廢水,其中我國約有350多億噸廢水排入自然水域,並逐年增加。江、河、湖污染日趨嚴重,全世界約有10億多人由於飲用被污染的水以致疾病蔓延。同時,缺水已成為世界性的問題。我國缺水的城市有近300個。水在生命的誕生、繁殖、發育和生存等活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角色。面對日趨嚴重的水污染和日益加劇的水資源短缺,有遠見與有責任感、正義感和危機感的人們,不能不發出這樣的憂慮:我們的'後代喝什麼樣的水?我們的後代有沒有水喝?

——《我們的後代用什麼》北大主任·劉民生

地下水下降,水質惡化,沙漠正以驚人的速度吞噬昔日的良田。

如果説,人類受到大自然的威脅,這多少有點“無可奈何花落去”之哀歎;那麼人類去“威脅”大自然,這豈不是莫大的罪過?曾經是中亞地區最大水域之一的羅布泊湖,在本世紀70年代還是一個大湖,但是到了80年代,一湖汪汪之水已被可怕的滿地鳥屍所代替,難怪彭加木找不到水!又如,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在1984年的春夏之際再次乾涸,波光粼粼的水面從此不見,白洋澱底黃沙朝天。這種人為造成的後果,怎不叫人痛惜?在對大自然的索取與探索中,作為“征服者”的人類,還未來得及歡慶自己的勝利,大自然就已經作出了無情的報復。

據某報載:中國目前的沙漠約16萬平方公里是人為造成的,目前正以平均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繼續擴展,若不能加以控制,到20xx年又會有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相當於一個寧夏,將淪為不毛之地!這一現象怎不令人擔憂,叫人着急?去年6月初,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報道了一則消息:由於掠奪性的地下水開採,使北京、天津、唐山的地下水已經是十水九空了。其中遼河平原已開採了近1/3,黃淮平原近1/2,海河平原更高達9/10。結果導致地面沉降,水質惡化,鹹水面上升,地下水枯竭,這個警鐘使多少矇在鼓裏的人幡然醒悟。請大家想想,我們究竟要給後代留下什麼?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北大系主任·張楷模

標籤:演講稿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