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實用】課前三分鐘演講稿錦集8篇

演講稿1.62W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前三分鐘演講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課前三分鐘演講稿錦集8篇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每個人都會讀書,而且讀書的方式不同。有的囫圇吞棗,有的細嚼慢嚥,來看我的故事吧!

一次,媽媽臨時出差,我要自己煮方便麪。到了中午,我準備煮方便麪時,看了一下時間,才11:30分,離吃飯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呢!我想:乾脆看一會兒書吧!於是,我拿出一本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20分鐘,30分鐘,1小時…… ……等我讀完書,才發現現在已經下午3點30分了,我的肚子早餓得咕咕叫了。

這時,媽媽回來了,問我吃的飽嗎?我説:“還沒吃飯呢!”“那你在幹嘛?”媽媽問。“我在看書!”我大叫。媽媽問:“是什麼書呀?那麼用功!”我毫不猶豫的回答:“《銀頂針的夏天》是”國際大獎小説“哦”“那麼好看啊!也借我瞧瞧!”我依依不捨地把書交到媽媽手裏。

媽媽一直在看書,直到5:00,一直在看,我叫媽媽去做飯,媽媽不理我,到了6:00,我叫媽媽去做飯,7:00,媽媽看完了,問:“吃飯了嗎?”

這就是我的讀書故事,你也和我分享一下吧!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

著名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説過:“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想要改變現狀,就要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得改變自己的觀念。

一個黑人小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乾淨,然後一排排地整齊地放好。令他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親摸着小男孩的頭説:“孩子,不要哭,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征服風。”於是小男孩擦乾了眼淚坐在木桶邊想啊想,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從井邊挑來一桶又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裏,然後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覺了。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小男孩就匆匆地爬了起來,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個一個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也沒有一個被風吹歪的。小男孩開心地笑了,他對父親説:“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親讚許地微笑了。

是的,我們不能改變風,改變不了這個這個世界上的許多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給自己加重,這樣我們就可以適應變化,不被打敗!

人生如水,人只能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只是一味地埋怨環境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託在改變環境上,這實在是徒勞無益。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我們用愛心和智慧來面對一切環境。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3

同學們:

大家好!

作為剛邁入國中的學生,我們正前行在人生奮鬥的征途中,萬里長征,我們剛剛起步。就在這起步的階段,我們獲得過掌聲,也遭逢過挫折。月考與競賽後的幾家歡樂幾家愁,就是最好的證明。應對成績,無疑要勝而不驕,再接再厲;而應對失敗,我們則要堅定地説,切莫放下。

亞伯拉罕林肯先生,24歲經商失敗,26歲戀人死去,27歲精神崩潰,中年時代多次競選參議員與副總統,均告失敗。或許只有這些,才能算得上人生中真正的挫折。可應對這麼多挫折,林肯並沒有放下自己的追求,而是仍舊堅持不懈地努力。最終,他成為了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正是因為決不在挫折面前輕言放下,林肯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如今的我們,將理想分成了幾個小目標,一個一個地去奮鬥、去努力。比如説在月考中取得好成績,比如説在生活中成功進行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倘若我們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輕易説放下,那些目標又有什麼好處?上蒼賦予我們生命,就是要我們去不懈地拼搏啊。

同學們,決不輕言放下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用心的人生態度。我們無法創造命運,但我們能夠以實際行動改變命運,我們能夠向命運中的艱難困苦挑戰。不被困難所嚇倒,不言放下,終能歷經風雨見彩虹,譜寫精彩的人生。

桑蘭摔殘了肢體,張海迪高位截癱,海倫凱勒的生命中沒有光明與黑暗,可她們從未放下自己對完美理想的追求。正是不輕言放下,她們有了壯美的人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白駒過隙,流水無痕。在匆匆忙忙的塵世中,我們能做的只有不懈地努力,不懈地奮鬥,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才是我們生命的好處。

無論前路多麼坎坷,“決不輕言放下”將永遠是我們人生追求的永恆動力。

謝謝大家!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前不久,我讀了一則童話故事,它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巨人的花園》。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裏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築起了高牆,將孩子們拒於牆外。從此以後,園裏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裏。一天,孩子們從牆洞爬進來,春天也就跟着孩子們來了,園裏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把孩子們再次趕出花園之後,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後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牆,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地幸福…… 王爾德的這個快樂故事,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那個巨人,他兩次的自私與冷酷給花園帶來了冰雪寒冬,讓孩子們失去歡樂的同時,他自己也同樣孤單寂寞,更享受不到花園裏明媚的景色!我們常説:“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其實,快樂也一樣,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我還記得這樣幾句名言:“把你的痛苦與人分享,你的痛苦將會減少一半;把你的快樂與人分享,你的快樂將增加一倍。”是啊,分享快樂不會使自己損失什麼,卻能讓這個世界充滿温情。相反,有了快樂,一個人獨樂,最終也不會快樂。與別人一起分享快樂是一種美德,因為快樂能夠傳染。其實很多時候,與別人分享快樂,既是給了別人一個機會,也是給了自己一個機會; 既給了別人一個好心情,自己也留下了一份好心情。既然這樣,那麼請打開你的心靈,真誠地與別人分享吧——自己是一團火,就要想法把別人點亮;自己是一盆水,就要想法把別人洗淨;自己是一粒米,就要想法長出更大的稻穗;自己是一彎月,就要想法給夜行人送去清輝……與人共享快樂,你也會更加快樂!

謝謝大家!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小事求大善,小節立大德”。

今天的這方舞台只給了我百秒的時間,不過,大家一定都注意到了,剛才,我用了將近10秒的時間整理了我的衣裝,並非常鄭重地向大家鞠了一個躬。的確,我害怕超時帶走我的得分,但我更害怕不甚整齊的衣領帶走我給大家的好印象。超時影響的是我的成績,但有失禮節的表現則會影響我作為一名中學生的形象。我從來自信是一個雄辯的人,但今天,我選擇了首先用行動來證明——小事也要求大善,小節也能立大德。

我們都曾讓苦思冥想尋覓到的解法葬身在計算過程中寫錯的一個符號上,我們也都曾將煞費苦心鋪排出的作文斷送在倉促而就的一個錯別字上,常常地,我們學會了高瞻遠矚,學會了從全局出發,卻不能夠做到對每一件小事都精益求精,何謂真正的“大善”?那就是挖掘小事中的小事,用全部的熱情與努力填補那些尚未完善的空缺,把小事的完美演繹到極致。就比如,下一次當你與我一樣走上這方舞台的時候,請你一定記得翻好你的衣領。

我們銘記着那些真正的偉人,只因仰頭給人一個微笑,抬手放好一張座椅,就讓人們對他的敬意油然而生;我們也歎息着那些一時的英雄,只因甩手一次揚長而去,下筆一段過激之詞,就讓昔日仰望的目光驟然消散。常常地,我們學會了忠孝仁愛禮義信,卻不能夠做到時刻記掛着每一個小節。何謂真正的“大德”?那就是講究小節中的小節,用全部的自律與自覺把握那些不被注意的細處,把小節的優雅詮釋到完全。就比如,一會兒,當這場比賽結束的時候,請你一定記得謙讓周圍的人,有序地離開。

剛才,我的同學提醒我時間快要到了,那麼,就讓我做好這最後大善的'小事,成就這最後小節中的大德——

謝謝大家。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6

XX年,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在美洲經歷了一場恐慌:在如今美國田納西地區東部,人們發現大量的蟬彷彿一夜之間從地底冒出,每公頃數百萬只蟬、一棵樹下約4萬個孔,這實在讓人害怕。幾個星期過後,蟬兒銷聲匿跡。不過,令人詫異的是,XX年之後,這段歷史又重新上演了一次;而再過了17年,“沒有改寫的劇本”重被搬出;直到XX年,正好是23次。由此得出一項結論,那裏的蟬生命週期就是17年。

這一現象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多年來大量的實際觀測數據表明,蟬的生命週期大都為質數。比如,科學家發現,在北美洲北部地區其週期為17年,而在北美洲南部地區都是XX年,亞洲的蟬週期為5年、3年。為什麼是17、13、5、3等質數,而不是偶數呢?

進化論給了這個問題一個比較合理的答案。

生物學家們認為,蟬最初可能具有各種不同的生命週期,如1、2、3、4、5、6、13、17年等。但對於不同生命週期的蟬而言,其遭遇天敵的機率是不同的。如果蟬的生命週期是偶數,如12年,那麼它每次登陸地面的時候,都會不幸碰見那些生命週期為1年、2年、3年、4年、6年以及12年的天敵,使得種羣生存受威脅,這些生命週期為偶數的蟬就會因為在生存競爭中處於劣勢而被淘汰掉。

與此相反的是,生命週期是質數的蟬,則幸運多了,因為它們可以大大降低在地面與天敵遭遇的機率,從而一代一代頑強地生存下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剩下大量這些3、5、13、17年等質數週期的蟬就恰恰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極好證明。

對此理論,在XX年,德國馬普學會分子生理學研究所以及智利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給予了合理的證明。他們建立了一個“獵人-獵物”的數學模型———即將蟬比作“獵物”,其天敵比作“獵人”———用數論證明了蟬選擇質數作為生命週期可以穩定地保存種羣數量。

蟬的生命質數現象,説到底是一種躲避天敵的策略,是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導致的結果,是一種極為普通的生物現象。在漫長的流年歲月中,一代一代的蟬兒在“知了知了”的叫聲中逝去,它們不知道,神祕的大自然在為它們精確計算着各自的“天命”。這種“天命”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就是禪的哲學。

經商也好、科研也好、學習也好,必須注重“新、奇、特”。千人齊擠獨木橋,必定會有大-片落水者;萬人競上羊腸道,必定會有許多掉崖者。只有“新、奇、特”,才會像那些生命週期是質數的蟬一樣,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減少“天敵”,才有可能更好地生存。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7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文明是一個人品德的外在表現。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知識修養,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那麼,我們國小生怎樣才能做到文明禮貌呢?其實,文明並不是一定要有轟轟烈烈的舉動。文明是從點點滴滴小舉動中體現出來的。

早上起來,你穿上整潔的服裝,是文明;與家長説再見是文明;見到老師,大方打招呼,是文明;看到地上有張廢紙,你彎腰撿起是文明。小同學摔倒了,你伸手去扶;你不小心碰到別人時,真心地説“對不起”;別人幫助了你之後,你真誠地説“謝謝”,這些都是文明。升旗儀式上,你站直身體、莊嚴地敬禮也是文明。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

文明的表現還有許許多多:在課堂上表現為:坐姿端正、認真聽講、舉手發言;在課間表現為: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隨意翻動同學物品,不打架鬧事,上下樓梯靠右行;不踐踏綠草,不採摘鮮花、不留下雜物。聽從老師管理、接受批評勸阻是文明。同學相處也離不開禮儀,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協作精神,這樣才能使班級更團結、友誼更深厚。當你接過獎狀和獎金,向老師、向學校説聲謝謝也是文明。在得到獎勵後,懂得感恩,更積極地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為班級、為學校爭光,則是更高層次的文明。

同學們,讓我們全校上下,行動起來,講文明懂禮貌,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爭做文明的學生

課前三分鐘演講稿 篇8

不要讓昨日的沮喪令明天的夢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討論會上,一位著名的演説家沒講一句開場白,手裏卻高舉着一張20美元的鈔票。

面對會議室裏的200個人,他問:“誰要這20美元?”一隻隻手舉了起來。他接着説:“我打算把這20美元送給你們中的一位,但在這之前,請准許我做一件事。”他説着將鈔票揉成一團,然後問:“誰還要?”仍有人舉起手來。他又説:“那麼,假如我這樣做又會怎麼樣呢?”他把鈔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隻腳,並且用腳碾它。爾後他拾起鈔票,鈔票已變得又髒又皺。“現在誰還要?”還是有人舉起手來。“朋友們,你們已經上了一堂很有意義的課。無論我如何對待那張鈔票,你們還是想要它,因為它並沒貶值,它依舊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們會無數次被自己的決定或碰到的逆境擊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們覺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無論發生什麼,或將要發生什麼,在上帝的眼中,你們永遠不會喪失價值。在他看來,骯髒或潔淨,衣着齊整或不齊整,你們依然是無價之寶。”

感悟:生命的價值不依賴我們的所作所為,也不仰仗我們結交的人物,而是取決於我們本身!我們是獨特的——永遠不要忘記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