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有關袁隆平的演講稿(精選5篇)

演講稿1.69W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增多,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袁隆平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袁隆平的演講稿(精選5篇)

  袁隆平的演講稿1

大家好!

每次拿到好名次,坐在舒適的屋裏就着媽媽獎勵的豐盛菜餚,就着噴香的大碗米飯,總會不禁想起——曾經在電視新聞裏總播放着:“田地上有一個人,他時而觀望、搗襯或拿個本子記錄着什麼”。烈日下身穿一件寬鬆粗糙的白襯衣,一副老農民般的灰黃面孔是飽徑風霜留下的一條條溝壑。

小時候的我不情願地看着這名“普通”的種田“老農”,同樣是種田,為什麼我爺爺就不能上電視呢?是因為他更帥嗎?但也無奈,只能陪爺爺每天準時守着那唯一一台直播電視的《新聞聯播》。

好不容易熬過“老農”在田地裏的各種無聊的鏡頭以及花式誇讚聲,之後收看了對爺爺至關重要的天氣預報,就到了例行寫作業的時間,那時的我雖説成績不錯,但沉不住心學習,像數學題一眼想不出解法的一概跳過。

遇到困難挑戰一律退縮,日程月累,甚至開始動搖自己的目標:我為什麼要考以中山大學?為什麼還要學習呢?最後也是依着睏意和爺爺奶奶的叫喚趕工完畢。

直到四五年級我從《品德與社會》上看到這麼個“知識鏈接——袁隆平的生活簡樸”,榮獲無數名利的他平時農穿的農作衫不過是街邊十到五十不等的那種,就是在世界頒獎這樣的國際舞台上,穿過平生最昂貴的西裝也不過500元。有一回袁隆平在街頭一口氣買下十幾元的襯衣愛不釋手、合不攏嘴。“這種襯衣輕便透氣、結實耐用、又便宜,下地幹活再合適不過了!”

插圖中那位正微笑着撫摸被烈日曬得全黃耀眼的老人,正是曾見他多次在新聞上拋頭露面的“老農”。我開始在爸爸媽媽家的網絡電視上尋找袁隆平的身影。

袁隆平的世界那麼小,小到只有他實驗田裏的水稻,他一生與農結緣、與農相伴。從開始研究雜交水稻起,他把大半輩子的精力和心血無怨無悔地一心撲在稻田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但袁隆平堅定着為全世界人民温飽的信念,仍樂觀地期待着明天,更加努力地在烈日下、風雨中、稻田上埋頭工作着。

我不禁一抖,渾身直起雞皮疙瘩、淌冷汗,袁隆平為他人在巴掌大的田地裏奮鬥了五十餘載,而我讀書是為了自己將來更有出息,卻動搖了內心……

“搞研究的人就不要怕失敗,怕失敗的人就不要搞研究”。他一直秉持着自己的理念,“絕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換取優質”。一路走來,畝產700kg、900kg、1000kg……我國超級雜交水稻不斷取得了飛越性突破——正是田間那日漸佝僂瘦小的身影近六十載風雨無阻對夢想的追求、超越!許多人説中國的糧食夠多了、夠吃了,可他始終想:“世界這麼大,幾十億人要吃飯,糧食安全不可掉以輕心”。

我的臉滾燙,很清晰地感覺到熱血流徜,彷彿拿個雞蛋往臉上滾一滾馬上能熱熟似的,坐立不安。正是袁隆平廢寢忘食地在背後歷經一次次失敗、一次次攻關,才取得如今的突破,而我輕薄浮躁、放縱懈怠,遇到一塊微不足道的絆腳石,卻束手無措,畏畏縮縮,不敢於去挑戰自我……

本該頤養天年的鮐背之年,袁隆平卻依然堅持奮鬥在科研第一線,不忘初心,讓所有人遠離飢餓!“有志不在年高”,他還懷揣着更高遠的夢想:①“禾下乘涼夢”(“坐在大數般高的水稻下乘涼滿樹花生米般大的稻米清香撲鼻……”);②“鹽鹼地稻田夢”(“世界上還有好些地方吃不飽,這些不宜農作物生產土地豈不是浪費?……”)。於是他更勤奮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我的心一顫,似有萬根針直扎我全身,疼得淚流滿面:袁隆平至今已經90歲高齡了,還在努力地去實現夢想!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又以何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呢?

我終於瞭解了這位“老農”,也明白了電視台全國播報的用心良苦。開始不再畏懼退縮,戒驕戒躁,嘗試大膽地開始挑戰自我,追求卓越,勇敢地逐夢前行!

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卧榻三尺。種着中國的農田,心裏卻裝着全世界的温飽。他奮力逐夢的精神,不僅改變了雜交水稻,也永遠激勵着我在追夢路上奮勇前行。他就是我的偶像,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的演講稿2

大家好!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盤古開天闢地,人類呱呱誕生,從那一刻起,擺脱飢餓,奮力生存便成了人類歷史的不朽主題,滾滾歷史長河中的歷朝歷代,各君各王,雖處在不同國度,不同疆域,卻擁有着同一個亙古不變的夢想,解決糧食問題。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當歷史的刻度停留在21世紀,世界人口已經達到60億的眼下,卻依然有8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平均每天有24000人死於飢餓。在糧食問題日益凸現的今日,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片廣袤無垠的國度,耕地面積只佔世界7%,人口卻佔世界22%的第一人口大國。

面對冷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不僅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時事造英雄,20世紀70年代,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綠色革命”,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增產的糧食可以多養活7500萬人。英雄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英雄滿懷信心地向世界宣稱,中國人不僅可以自己養活自己,更能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作出巨大貢獻。英雄的名字從此響徹天際,被百姓們愛稱為“當代神農氏”,他就是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回眸奇蹟的誕生,竟源自兒時的一次郊遊。6歲在武漢園藝場時,當他看到滿園裏鬱鬱葱葱,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豔的果實,立即被這派美景所吸引。

心想長大以後也去學農。誰也不知道,那時命運已經開始悄悄安排奇蹟的發生。袁隆平沿着兒時單純的夢想一步步走着,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的袁隆平,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毅然從四川重慶來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峯山旁的安江農校任教,一教便是19個春秋。學生們都很尊敬他,視他為良師益友,更被他對稻田的專注精神所感動。這個從小長在大城市裏的知識分子,從來不怕臭,不怕髒,隨時都能彎腰赤腳下田地,觀察稻田的生長情況。颳風下雨也不能阻擋他的熱情,農民都打趣的稱他為“袁癲子”。正是這種外人難以理解的痴迷之情,在無形的支持着他,正是這種對夢想的執着信念在背後推動着他,精心進行着每一份耕耘,正是這種踏實嚴謹的治學態度,最終贏來了盆滿缽滿的豐收碩果。歲月不居,天道酬勤,穿越過十年風雨的艱辛,雜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為了一個“人類沒有飢餓的未來”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華,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為的惡意破壞,讓精心培養的秧苗毀於一旦;一次次的天災所難,讓科研進程舉步維艱。但是十年間的艱難險阻最終都在夢想的力量下低了頭,都在與夢想的較量中敗下了陣,這個剛毅的漢子,在一次次跌倒後依然不屈前行,在苦難面前他甚至安慰妻子説:“山谷越深,山峯越高。

我們眼前所經受的苦難,其實是對我們未來的祝福。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無不是從患難中走來。應該説,苦難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最好的禮品。”樸實無華的話語中透露着聖哲的光芒,平和的心態中預示着成功的訊息。袁隆平和他的學生們像候鳥一樣頻繁遷徙,春長沙,秋南寧,冬海南,南北輾轉,一年三地,不辭辛勞的奔波全都是為了給種子提供適當的.環境。他們還在南開北往的火車,輪船,飛機上浸種,甚至把珍貴的種子綁在腰上,利用體温催芽。從1946年到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經過了整整六年的時間,2190個日日夜夜,先後用了1000多個水稻品種,做了3000多個實驗,但最終都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心情沮喪的袁隆平並沒有繼續低迷,在得到黨和政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下,他迅速調整了研究方案,再次積極的投入到了又一次試驗當中。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973年,已逾不惑之年的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雜交水稻,成功將水稻產量從每畝300公斤提高到了每畝500公斤以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實實在在的解決了中華民族的吃飯問題,農民親切的稱他為“米菩薩”。這位大名鼎鼎的科學家,平日不拘小節,看上去就是一介農夫,面對笑他土氣的人,他只是淡淡一笑,説:“我現在是乾的農業活,穿得太講究會讓農民覺得生分,他們就不會同我交朋友了,再説,下地幹活也就不方便了。”這種平易近人的性格,讓他與鄉親們之間建立了一種血濃於水的真切情意。

有一次,郴州一個農民見到袁隆平説:“袁老師啊,我們要感謝你,又要埋怨你,你把產量弄得那麼高,現在糧食都不值錢了哦。”袁隆平若有所思的對鄉親説:“如今種糧食確實不賺錢,但是又少不得。你可以拿一部分田出來種高產水稻,騰出一些地方來種賺錢的作物,那不是又有飯吃又有錢賺了嗎?”過了兩年,又見到這個農民,他激動的對袁隆平説,袁老師,按照你的方法成功了,糧食豐收了,西瓜,蔬菜也賣了好價錢,現在我們是百分之百感謝你了。運用辯證的眼光,袁隆平為鄉親們解決了“穀賤傷農”的問題。如今,袁隆平已經不再是中國的袁隆平,他更屬於世界,屬於整個人類。袁隆平十幾次赴印度、越南、緬甸、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國指導推廣雜交水稻,為20多個國家培訓了300多名技術骨幹。1999年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還將一顆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這顆小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閃爍翱翔。兒時的夢想已經實現,這個不知疲憊的追夢人又有了新的夢想,他希望有一天到了秋收時節,水稻能長得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穀粒像花生米那麼大,幾個朋友能坐在稻穗下乘涼。

這便是人們津津樂道的“禾下乘涼夢”。一粒種子改變世界,因為這粒種子承載着人類的夢想,因為夢想的力量使這粒種子在悄無聲息的生根發芽,它以驚人的生命力,奮力破土而出。這粒種子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人類。小小的種子迸射出了前所未有的能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給了它無限的養料,沐浴在新時代的陽光中,這粒改變世界的種子還在欣欣的生長着,那些禾下的夢想,那些遠離飢餓的願望,也將隨着種子的茁壯生長而付諸現實。

  袁隆平的演講稿3

大家好!

中國,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古老國度。在如河的歲月中,有非常多的愛國英雄。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愛着祖國。

今年,我看了一本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書,看完以後,我心中思潮起伏,深受鼓舞。書中,袁隆平在小時候就萌發了長大要當一名農業學家的念頭,而他也為這個夢想而努力着。在那個時候,祖國母親備受戰亂之苦,親眼目睹了餓殍滿地的慘景,袁隆平患者自己童年的理想,他幾十年如一日耕耘在水稻研究的第一線。有一次,袁隆平培植水稻的地方地震了。明明他可以去安全的地方居住,但是他放棄了寶貴的機會。依舊在已變成了廢墟的房子旁蓋草棚,住了下來,他要看着芽長大。袁隆平幾經風雨,幾經考驗,終於以響噹噹地事實證明:中國人不但有能力養活中國人,而且,還可以昂住世界人民解決“吃飯”問題。他説:“我就是一位知識農民,我的根在中國。”

“袁隆平”這個名字已深深烙在我的心中,他救活了十三億中國人民。

我有許多的夢想:畫家,書法家,外交家,我從小就一直為了這些目標而奮鬥着。有人説:“人的夢想可以有許多,但實現一個就夠了!”但是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所有的夢想都實現了,人生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人需要夢想,因為有了夢想,人生才有動力,才有希望。因為有了實現夢想的過程,生活才會變得充實而充滿意義!

  袁隆平的演講稿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晚上好!

中共十八大即將在北京盛大召開,各種問題將被討論解決,各種思想將被髮揚傳播,各種精神將被銘記昇華。我們要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學習馬列思想,深刻的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也要向優秀的榜樣學習。所以説,我們現在再來談談袁隆平院士是很有必要的。

眾所周知,雜交稻是世界級科技難題。而在中國首先取得突破得益於袁隆平的創新思維和一往無前的執着探索。起步於“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重大使命,袁隆平在失敗——探索——再失敗——再探索的反覆試驗中,實現了對既往理論的重大校正,突破了被認為是毫無可能的多種關鍵技術,艱難而執着的一步步走向成功。他的眼裏永遠有下一個目標,他的腳下一直在向上攀登。從異形稻到雜交稻再到超級稻,從三系法育種到兩系法再到一系法。袁隆平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創新、一直在突破。今天突破了畝產800,明天繼續突破畝產900。天梯不盡攀爬不止,難關未絕奮爭不息,永不止步的科學探索成就了袁隆平的偉大事業。

袁隆平的過人之處,還在於他的淡薄名利。初期探索,條件艱苦,既沒有優越的實驗室,更沒有方便快捷的資料傳遞。他仍然投入在研究之中,並未去下海經商掙大錢,也沒有消極怠工混日子。他不在乎他能得到多少利益,他想知道他能創造多少價值,能讓多少人吃得上飽飯,遠離飢餓的困擾。他的成就無私的貢獻給了全中國,他沒有從雜交種子種獲得任何分成。他只領着那份略顯微薄的工資,守着那幾畝試驗田,創造出一個個奇蹟去讓人人都能吃上一餐餐飽飯。

而這些精神不也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嗎?作為學習工科的孩子,作為武漢大學的學生,我們不更應該淡泊名利,潛心研究學術知識嗎?我們不更應該開拓創新,不斷探索未知領域嗎?我們作為未來的開拓者,這些精神更應該在我們身上發揚光大。

最後請允許我引用一段頒獎詞做結:“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荏苒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科技,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飢餓。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風流袁隆平!”

  袁隆平的演講稿5

大家好!

昨晚,我們觀看了電影《袁隆平》,袁隆平那種堅持不懈,毫不放棄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

袁隆平的故事使我深深的震憾,無疑,袁隆平是用他的一生鑿着“培育雜交水稻”這口井,並鑿出了滾滾泉源惠及了人類蒼生!

愛默生説:“相信能贏的人就一定會贏。”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紅衞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個稀巴爛時,他沒有放棄;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忌妒在心,趁着傾盆大雨之機,將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種毀了個一乾二淨時,他沒有放棄;為了尋找野株,身陷南沼澤地中,差點喪命,水稻專家的冷嘲熱諷,以及上頭的撤消項目,停撥科研經費,他依舊沒有放棄。這樣永不放棄的精神,能不震撼我們這些當代的大學生嗎?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到處解釋每天不能做這做那呢?很多的事情不是我們無法做到,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真正堅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正是袁隆平雜交水稻科研之路的真實寫照。袁隆平的故事使我深深的震撼,他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勤勞、堅韌、仁愛等品質,讓我感悟最深的還是該片集中體現了以袁隆平同志為代表的我國當代知識分子自強不息、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

袁隆平夠堅韌,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他最後獲得成功。他的堅韌體現在以苦為樂,逆境中也常開玩笑;他的堅韌體現在痴心不改,數十年如一日只想着雜交水稻;他的堅韌體現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沒有國家和別人的支持,他也要將雜交進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堅韌的,是他心中“為民謀食”的仁愛精神。

從袁隆平的事蹟中,我讀出了,做人要執着、勤奮。愛因斯坦説過“99份努力+1份聰明=成功”,他尚且這麼説,又何況我們普通人呢?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袁隆平每一次小小成功的背後,是無數次的失敗。如果沒有那份執着與勤奮,他早在中途就放棄了。

從袁隆平的事蹟中,我讀出了,心繫人民不僅要求我們做事要腳踏實地,同時也要勇於創新。作為兒子,他連父親去世了也不知道,也沒有回家送父親最後一行,這是不孝。但是,正如他父親所説的,他盡孝了,而且盡的是大孝,因為他兒子沒日沒夜工作是為了全中國的老百姓都能有飯吃。有人打擊他,認為他所研究的雜交水稻是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也有人嘲笑他,認為外國都沒有研究出來的東西就憑他袁隆平不可能研究出來。但是他就靠着他那股腳踏實地的勁兒,不怕苦不怕累,他相信“外國沒有搞成功的,中國人就不一定不能成功”。我們之所以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是因為他不僅是中國的驕傲,同時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袁隆平完成了他的使命,而我們呢?我們因該學習他的精神,繼續完成我們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