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精選9篇)

演講稿2.23W

在當下社會,我們可以使用講話稿的機會越來越多,講話稿包括人們在工作場合當眾發表的口頭講話文稿,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所發表的講話文稿。你寫講話稿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精選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精選9篇)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每年的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我們國家將“世界糧食日”所在的一週定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宣傳週”。孔子曾説過“民以食為天”,食物在我們生活中扮演了一個多麼重要的角色啊。

下面,我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古詩《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們都學過了,是表現了農民種田很辛苦!可是我們真的做到節約糧食了嗎?

我們先來看看在我們學校用餐的同學,我們覺得絕大部分同學就做得非常棒,我經常看到一些同學,將所打的飯菜吃得乾乾淨淨,這種行為很值得稱頌。每位同學都像他們一樣,吃乾淨盤子裏的每一粒米,每一口菜。其實這不僅是一種節約,也是對農民伯伯,食堂工作人員工作的一種尊重!更是一個人文明素養的重要體現!

在節約糧食這件事上,每天每餐飯都要牢記在心!也許有同學認為,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場,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可節約2186萬斤,這麼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600多名學生吃100年,所以節約糧食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同學們,其實節約糧食,就是不浪費,做起來很簡單: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我衷心地希望每一位老師和同學從節約糧食做起,強化節約意識,節約學校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讓每一個人都快快樂樂地生活在藍天,白雲,綠水,陽光下!

謝謝大家!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五年級的張慧,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節約糧食,杜絕浪費》。首先我請問大家三個問題:

1、當你身體不舒服,但又要在學校用餐時,你會怎麼辦?

2、午餐時,看到自己不喜歡的食物,你又會怎麼辦?

3、與家人一起出外就餐,吃不完的食物,你是怎麼處理的?同學們,這幾個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折射出每個人對糧食的基本態度——珍惜或是浪費。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為這一點點不算什麼,也許你仍然認為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可是現實,卻給我們一個沉重的回答!由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大家心目中被日漸忽視和淡忘,要知道,我國是農業大國,雖然糧食近年均增產,但人均糧食佔有量長期處於較低水平。我國糧食緊張,成為世界最大的糧食進口國,因此,提倡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糧食有着特別重要的意義。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校園內:在我們身邊,每天的早、中、晚餐,均發生着難以讓人接受的浪費糧食的現象。同學們可以看到我們每天中午的營養餐,在伙房旁邊用來盛剩飯菜的桶裝得滿滿的。這都是大家浪費的結果。對比在報紙、電視,各類媒體上看到的因為飢餓面臨死亡的非洲孩子的瘦骨嶙峋,我們的行為是多麼的可恥。浪費糧食不但造成經濟的損失,對一個人道德上的影響更加深遠。一位著名的

作家曾説過:“我可以捨得用很多錢去幫助別人,卻捨不得把一個好好的東西或事物丟棄。我不是為了錢而節約,而是為了節約而節約。節儉是品德,是一種操守、品質和文化。”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從小就已經熟讀於心,也知道一粒糧食從播種到加工成糧食,要經過至少20道程序,多不容易啊!同學們,行動起來,愛惜糧食,杜絕浪費,讓我們再一次回顧一下幾點:

1、樹立正確的觀念,以節約為榮,浪費可恥。

2、珍惜糧食,適量用餐,避免剩飯,減少浪費。吃多少盛多少。比如:盛飯時告訴老師自己能吃多少,吃完了不夠再添,不要一次盛得太多,導致吃不完浪費。

3、不偏吃,不挑吃。要知道每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無論是否喜歡,都儘量把盛在自己碗裏的食物吃完。

4、看到浪費的現象要勇敢地勸阻。

5、做節約義務宣傳員,向家人、朋友宣傳節約糧食,杜絕浪費。在外出就餐時,儘量按食量點餐,實在吃不完就打包。同學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為艱。”希望大家行動起來,讓珍惜糧食,杜絕浪費成為共同的追求,讓節約這一傳統美德在小洋綻放光芒!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3

各位老師,各位小朋友:

早上好!

秋風在我們身邊盪漾,今天我們又迎來了新一週的學習和生活。讓輕鬆愉快的學習伴隨我們成材,讓甜蜜的生活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

建國60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小朋友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的確,節約一粒米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但它卻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素質。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請各位小朋友想一想,在家,在學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雪白的饅頭、包子扔在地上?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小朋友們,你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你們知道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小朋友們深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周恩來總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裏。我們應該向周總理學習。

小朋友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知道明天是什麼日子嗎?是“世界糧食日”。為什麼要在每年的10月16日設立這樣一個節日呢?很顯然,是呼籲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愛惜糧食,節約糧食。所以,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愛惜糧食,從我做起》。

先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鋤禾》——預備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背誦得很好!這首詩我們早就學過了,都知道農民伯伯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伯伯多少辛勤的勞動呀!可以説,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有的同學可能認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浪費一點糧食不要緊。但是你們是否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在全世界範圍,每年有數百萬人民,包括六百萬5歲以下的兒童,死於飢餓。在我國,每年有許多貧困地區、受災地區的老人、小孩沒飯吃,要靠國家救濟,靠大家幫助。由此可見,饑荒已經成為全球第一號殺手!所以,即使我們的生活條件再好,也不能丟棄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無數名人、偉人都是愛惜糧食、生活節儉的典範。北宋時的司馬光雖高居宰相,仍然以節儉為本,他認為穿衣能夠抵禦寒冷、吃飯能夠吃飽就足夠了,還教導兒子要“儉樸為榮,奢侈為恥”。我們敬愛的周恩來也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裏。

同學們,聽到這裏,請大家想一想:你是否做到愛惜糧食了呢?你有沒有浪費糧食的行為?在家裏,在學校,你是否將飯菜只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包子扔掉?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同學們,我們應該把愛惜糧食落實到每一天的行動中。不管在家裏吃飯,還是學校用餐,我們都應該不偏食,不挑食,吃多少飯盛多少,不要浪費。這樣做,既符合節約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身體的健康。

同學們,愛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而浪費糧食的行為是可恥的。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珍惜一粒米開始,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5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由於我家離學校較遠,所以中午只能在食堂吃飯。最近,我經常看見有些同學飯菜的四分之一還沒吃到就倒掉了,也許是不合胃口,可不管什麼原因,我都認為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現象。比如飯店裏,有些人為了擺闊氣,一下子點那麼多菜,也吃不掉,最終還是被服務員給倒掉了。我真想跟他們説:“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來之不易啊!”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正説明了農民伯伯種糧食的辛苦嗎?

我國是個人口大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但人均有糧食卻很少,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我國人口雖然很多,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卻很少。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所以我們更應當節約糧食。

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此刻做起,做一個節約糧食的好學生。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6

小朋友們:

早上好,我是大三班的錢老師,打個招呼吧!

今天天氣真不錯,又到了星期一升國旗的日子了。兩天前,10月16日,你們知道是什麼日子嗎?哈哈,大家都不知道吧,告訴你們,是世界糧食日。聽名稱小朋友猜,這是中國的節日還是世界的節日啊?對了,這可是世界性的節日哦。

1981年起,世界糧農組織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也許,我們的一些小朋友已經不太願意吃這些每天都能吃到的白米飯了,纏着父母要去吃肯德基、麥當勞。而就在昨天,今天,明天……地球上仍有很多人吃不飽、由於全球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糧食的數量卻沒有增加,所以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捱餓,許多國家,有很多小朋友沒有飯吃,也沒有面包、饅頭吃,每年約500多萬兒童因飢餓和營養不良而夭折,可是我們有很多小朋友們卻不愛惜糧食,你們覺得,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怎樣的行為猜是愛惜糧食的行為?

請小朋友回答。

小朋友説對了,我們要節約每一粒米,每一粒糧食,不能隨意的把飯菜倒掉,吃飯的時候也要把碗裏的飯粒吃乾淨,更不能挑食,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吃到糧食,我們要從小做起,節約糧食,讓世界上更多的小朋友都能吃飽。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7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糧食是我們補充體能的主要物質之一,可是浪費糧食的現象我們卻隨處可見。

此刻我們的生活富裕了,浪費也隨着生活的提高而增多了,吃了一半的麪包,吃了一口的饅頭,吃剩下的白米飯,喝剩下的湯,這些困難時期想吃都吃不到的食物卻都被扔進了垃圾桶。

也許會有人説,浪費這麼一點東西無所謂呀!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每個人都扔掉那麼一點,那麼世界將會浪費多少糧食啊?諸葛亮經常告誡他的兒子;“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這句話告訴我們,生活簡樸,能夠培養一個人的美德,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僅有勤儉節約才能夠受到別人的尊重。

我們從幼兒園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因為我從農村裏長大,最能體會這句詩的含義了。在農村,夏天能夠隨處可見村民們頂着炎炎夏日還在地裏除草幹活,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精神啊,還有的弓着腰站在滾燙的水中插着秧苗,這是多麼辛苦的事啊。當我親眼看到的時候我完全被驚住了,才懂得一滴汗一滴血這句話的含義。雖然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可是家人卻很少讓我上地裏幹活,所以我不知這麼累。所有這一些,是我董事時,我的媽媽帶着我去趕集回來的時候發現的、明白的。

在偏遠的山區有很多孩子吃不上飯,吃一次餃子也算是很奢侈的了,可是我們呢,卻不明白珍惜此刻完美的生活,把糧食就像垃圾一樣倒掉,我們不覺得羞愧嗎?

所以説,讓我們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內容是:愛惜糧食,為國分憂。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但同時,你們有沒有為我們的祖國憂愁呢?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箇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着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所以,增產糧食,節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同學們都知道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週定為節糧周。所以我對同學們提出以下建議:

1.珍惜糧食,適量定餐,避免剩餐,減少浪費。

2.不攀比,以節約為榮,浪費為恥。

3.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

從今天開始,光盤行動從你我做起!謝謝大家!

2022糧食生產工作會議講話稿9

同學們:

你們知道嗎?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為促進世界各國關心糧食問題於1981年正式規定的。而我們中國,為解決目前糧食浪費嚴重的問題,也發出通知,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特別是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所在的這一個星期時間裏都是全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週。可能有的同學對於“節約糧食”不以為然,有的同學心存困惑:我們家從來不缺糧食呀?爸爸媽媽也從來沒讓我餓過肚子呢?那為什麼愛惜每一粒糧食這麼重要呢?

相信我們大家都通過唐代大詩人李紳的古詩《憫農》瞭解到農民耕種的辛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同學們有所不知,其實要把地裏的禾苗加工成我們每天碗裏香噴噴的米飯,可遠遠不光是農民們在田地裏頭頂烈日、拋灑汗水地勞作呀!告訴你們吧!糧食從播種、收割到加工成成品糧,這其中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得需要有多少農民和工人為此付出心血呀!正因為如此,每一粒糧食我們都必須要珍惜。

退一步説,雖然同學們每天都能吃得飽、吃得好,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食物吃。據聯合國最新統計,目前全球長期捱餓的人口達到了9億2500萬之多。而在我們中國的邊遠地區,由於經濟落後、交通閉塞等原因,還有許多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像我們一樣大的孩子連温飽問題都沒有解決,又怎能談得上讀書、上學呢?也許有同學認為,節約幾粒米沒有多大用場,讓我們一起來算筆帳:如果一個人一天節約一粒米,全國13億人口可節約2186萬斤,這麼多米可以救濟4000多災民吃10年,可以給我們全校學生吃60多年的時間。現在,同學們還覺得節約糧食沒有必要嗎?

雖然“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如此的重要,但在我們的校園裏,就在我們的身邊,卻令人遺憾地是常常有浪費糧食的現象。上學要遲到了,有的同學就把沒來及吃完的早點隨意丟棄;中午的飯菜不合口味,有的人就整碗整碗地倒掉;午餐過後,有的班級的飯菜筒裏還剩下一大半的飯菜沒有分完;學校的泔水桶內常常被剩飯、剩菜塞得滿滿的……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浪費呀!同學們,對照老師剛才所提到的現象,請仔細回想一下,在你們班級、你自己的身上發生過嗎?

同學們,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希望我們財大附小的每一位同學和老師,把每一天都當做“世界糧食日”,把每一週都作為“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宣傳週,在以後的每一餐裏都愛惜糧食,同時能告誡身邊的人節約糧食,人人從自己做起,個個養成愛糧節糧的好習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