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春季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演講稿1.99W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春季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豬年好!開學啦。祝福大家幸運地一起走進了充滿變革和期許的石巖公學收官學期和新學校轉接年!今天,是我們開學的第一天,又適逢中國傳統佳節——元宵節。藉此機會,我謹代表石巖公學黨政領導班子、校監、財務總監,向心系公學、辛勤耕耘的全體教職員工,向樂於學習、追求個性化卓越成長的公學學子們,並通過你們,向關心和支持石巖公學事業發展的各級領導、專家致予節日的祝福和新春問候,祝福大家節日快樂!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我們播撒“親和力”的種子;秋天,就會收穫教養、專門知識、使命感、行動力、脱離低級趣味等人的核心素養。説到“知識”,近一個時期在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出現了一種反“常態”,認為“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創新”。在學校,人們對學科課程學習產生了懷疑和動搖,一窩蜂地熱衷於“綜合課程”的開發與學習,夾雜着信息技術的參與,使人目不暇接,不知所向,使得學校原有的課程體系所承載的知識的系統性、專業性、科學性和實踐性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其結果最終必然會導致學生個體知識積累的缺失和應有的創新力下降。早在十四至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散文家、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發出過振聾發聵的聲音:“知識就是力量”。時至21世紀,“知識”究竟還重不重要?“知識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究竟應當如何進行?今天,我想利用開學之機,就這一話題談談我的看法,並期待就此與老師、同學們展開持續的深度對話,以理清和斧正我們的學習,提高學校學習知識的效益。

  一、知識教育仍應是基礎教育學校的重要使命

基礎教育,是一個人與時代相適應的知識與能力的最基本的心智系統訓練。從本質上來説,基礎教育主要包括教養教育、知識教育兩大部分。

教養教育是指個人基於所處區域和職業需要,在言談舉止、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待人接物、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安全應急、基本法規以及與他民族進行交往的禮儀規範等方面應當具備的常識。它主要通過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完成。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在教養教育的傳承、知識的整理、主體的參與等方面做得還很不夠,已出現了物質財富的增長與國家綜合實力的提高與國民的國際交往力極不適應的刻不容緩的地步。如在名山上刻字,古代的君王、現代的名人帶了一個很壞的頭,導致後人“到此一遊”亂塗亂畫等缺乏教養的現象有增無減。

知識教育是指按照經過嚴格科學驗證的用於應用、傳承、生產的知識體系。在學校領域,按學科課程體系進行分科教學,是知識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分科課程學習,不是要切斷、割裂世界萬物的聯繫,而是人們對世界萬物事理從學科的角度進行推理和演化,目的是幫助人們更好地把握規律,順應自然的發展。當然,分科課程學習容易導致個體學生基礎知識的偏食,可能會影響個體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為此,我國中國小課程體系建設一貫強調文、理課程和體藝課程的平衡性、發展性、差異性、實踐性。中國小實行分科課程學習,還是綜合課程學習,從課程編制的角度和實踐的過程來看,實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不過是我們對知識進行課程轉換時的價值取向不同而已。中國小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是一項極其嚴肅的事情。在基層學校,我們要防止分科課程學習而出現的學科之間“斷裂”現象的一個極端,走向綜合課程學習可能會出現學生個體知識體系缺失的'風險的另一極端。謹防學生出現連起碼的基礎知識體系都不牢靠,一般的技能都不能掌握,對世界萬物普遍聯繫的真理一知半解的可怕現象。

知識教育是建立在對知識的分類基礎之上的。知識的分類已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現有的中國小學科課程,就是知識分類的具體體現。不管是分科課程,還是綜合課程,不同類型的知識,必須採取不同的教、學、評的方式。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是區分會不會教學?會不會學習的重要標誌。學校要根據自身的辦學條件、培養目標和發展定位,建立和完善學校課程設置與研發、評價、保障機制,高質量遴選和培育課程教師,讓學生接受真正意義上的選擇性學習。教師要認真反覆研究學習國家、地方和學校的課程政策,並在這一基礎上,依照課程教材教法規律,形成和完善包括課標、教材、教輔、作業、試題、教法、教案、評價等內容在內的學科課程體系,真正地實現國家課程教師化。學生要根據自身志趣,遴選真正適合自己的學校,制訂適切的學習計劃,互動優化學習環境,讓自己的學習志趣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如此,學校知識的效用和師生生命的張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綻放。被保送到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大學聯考成績高達696分的姜遙光同學,無疑是一個渴求知識的學霸。他有一句很值得玩味的學習語錄:“學多了對知識也會動情,你學得愈多,便悟得愈透;悟得愈透,便愛得愈深。直深到不能自拔。因為用了心,所以動了情。”知識教育在學校學習的魅力由此可見。

  二、加強知識學習能有效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什麼説當下我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足了呢?主要是當前我國對人的素質測定方法的落後,導致人們對“應試教育”的崇拜,使人們服從服務於“書本知識”的馴化所致。這也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當前我國由温飽向小康社會邁進的有利條件下,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校長、老師和學生、家長的信心和決心。

一要正確認識我國考試製度改革評價工作。做到既要適應國家教育考試改革的要求,更要大膽探索建立以學生終身可持續能力培養為主導的學校考評機制,讓學生自由全面發展的能量在國家考試變革中同步協調發展。

二要正確認識知識教育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關係。知識教育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是知識教育的動力和源泉。2016年2月11日上午10點30分,麻省理工校長就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致信全校:“我們今天慶祝的發現體現了基礎科學的悖論:它是辛苦的、嚴謹的和緩慢的,又是震撼性的、革命性的和催化性的。沒有基礎科學,最好的設想就無法得到改進,‘創新’只能是小打小鬧。只有隨着基礎科學的進步,社會也才能進步。”在教與學中,我們既要防止陷入“課程迴歸生活”的認識誤區,又要避免死記硬背的“教條主義”,更要摒棄“生搬硬套”的所謂理論聯繫實際的考試、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程選擇上、在學習的機理上實現個性化知識與能力的建構,為發現、創造新知識、新方法提供不懈的知識基礎和智慧源泉。

老師們、同學們,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以知識的存儲、應用、加工和生產的時代;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人們從事知識經濟的生產與生活提供了工具性和價值性的便捷工具。知識,是人立身處世的命脈,是人類與世界萬物和諧發展的通靈石。讓我們攜手共進,擁抱學校、擁抱知識,謹慎地處理好分科課程學習和綜合課程的學習的關係,盡情地在知識和知識教育的海洋裏逐波踏浪,暢享知識和知識教育帶給你我的幸福和愉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