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中華精神演講稿

演講稿2.43W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為了讓您在寫演講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精神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中華精神演講稿

中華精神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主題是“中華傳統文化之尊師”。四度春風化綢繆,五番秋雨洗鴻溝。老師,在人們心中,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不是每個人,都能固守三尺講台十年如一日;不是每個人,都能誨人不倦到死絲方盡;不是每個人,都能默默無聞地培育一代又一代祖國的花朵。

上課時,老師口乾舌燥地授課,我們應做的,是認真去聽,而不是望着不知名的某處想入非非;下課時,老師走出教室前,我們應站起身説:“老師再見。”而不是沒骨頭一般軟在座位上;自己做得不夠好,老師語重心長地教導時,我們應恭敬接受而不是面紅耳赤地反駁。

我們應將心間鋭利的刺收起,去珍惜這美好的青春年華,而不是總是想着叛逆,每個老師都不願意看見學生的不服管教。因為,人心都是肉長的,即使如何堅強,老師看到了那種叛逆,心裏也會有些疼痛。很多人可能都想着:沒有叛逆的青春是不完美的。但這一時的叛逆也可能造成一生的悔恨。可能現在有人對這種説法嗤之以鼻,但時間會告訴我們每一個人,別在正確的時間裏做錯誤的事。

我此刻最想説的一句話——別讓老師們心寒。他們一直在付出自己的時間與精力,擁有的卻不太多,他們一直在將心血寄託在我們身上,但有時會被拋棄。

在人生中,除了時間與機遇,你更需要一個好老師,也許,那是你一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當歲月老去,你記憶裏的憂愁,歡樂,煩惱差不多快要散去——你還剩下什麼?希望是一段無悔的拼搏過的回憶。

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

蠶絲吐盡春未老,燭淚成灰秋更稠。

春來播那桃李三千圃,秋至看那碩果累累滿神州。

同學們,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作為一名學生,要樂學勤思,以發奮學習去報答老師的栽培之恩,用實際行動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精神演講稿2

縱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災難終究是客觀而不可避免的。一個民族的歷史越久長,其對抗災難的經驗越豐富,由災難碰撞而迸發的民族精神也越強大。這一點,在中華民族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在中華民族歷經的無數次災難中得到了明確的驗證。歷史畢竟久遠,戰鬥未有窮期,積歷史經驗和現實經驗之和,我們再來關照多難興邦語境中的中華民族及其精神,毋庸置疑的是,在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的支撐和推動下,我們堅信,中華民族一定能夠自強,一定能夠堅韌,一定能夠戰勝那些可預期的以及不可預期的災難,從艱難中奮起,在困境中振奮。卓越的中華民族精神,也一定會使多災的中國興邦,使多難的中華民族始終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多難興邦”這個成語,出自《左傳·昭公四年》。原文是“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這句話是從樸素辯證法的角度對災難的影響作出的判斷,説明一個國家多災多難,或能拓展疆土,而無難無虞,或可喪失國邦。實際上,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多難並不必然興邦,多難既能興邦,也可衰邦,甚至可以毀邦。是興邦還是衰邦,關鍵不取決於災難本身,而是取決於這個國家的人們在災難面前是不是發揮了主觀能動作用,這種能動作用是強大還是弱小,這個民族是不是具有敢於同災難抗爭、勇於戰勝災難、奪取勝利的偉大民族精神。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但是她能夠戰勝千難萬險傲然挺立一直到今天,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能夠歷經五千多年的風雨而不曾中斷。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正是靠着這種強大精神力量的有力支撐和強力推動,我們才能夠在數不清的災難面前不低頭、不氣餒、不沉淪,歷盡艱險不退縮,屢遭磨難不自棄,而且是愈挫愈奮、屢創彌堅。這次在汶川大地震中展現出的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再一次對中華民族精神在災難中的作用作出了生動的詮釋,再一次充分證明了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支撐和促進中華民族發展、繁榮、富強和振興的偉大力量。

一、中華民族精神是激勵和支撐中國社會發展與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的強大動力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共有的精神特徵,是這個民族民族意識中的精華,是這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為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支撐和促進民族進步和發展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規範、品格氣質、心理情感、文化傳統等精神因素的總和。

那麼,民族精神是怎樣並通過何種作用發揮出來的呢?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物質決定精神、精神對物質起反作用,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對存在起反作用,物質生產決定精神生產、精神生產對物質生產起反作用。一個民族的發展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兩個方面。物質方面的發展在民族發展中起決定作用。因此,要實現民族的發展必須首先大力發展物質生產力。但是,光有物質生產力的發展,這樣的發展不但是畸形的而且是不可持續的,因此還必須有相應的精神生產力的發展,從而為民族發展創造必要的精神條件。既注重物質生產力的決定作用,又注重精神生產力的反作用,努力實現物質生產力和精神生產力的協調發展,才能使民族發展走上全面、健康、可持續的道路。這是從發展的角度來分析的。從生活需要的角度來分析,任何有作為的民族都需要和追求不斷充裕的物質生活和不斷豐富的精神生活,並在這一過程中實現着民族的繁衍和壯大。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同民族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過程。在合作與競爭中,不掌握先進物質生產力的民族不會佔據主動和優勢地位,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品格的民族也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

中華精神演講稿3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曰:“士不可弘毅,任重道遠。”中國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可以説我們這泱泱大國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明,對人類明作出了偉大貢獻,也是世界明上不朽的傳奇。我們要做的是——傳承。

《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這些都是中國浩如煙海的化典籍。中國的化在與其它各國化相比之下,有着不同的韻味。其中包含的是我中華的思想和千年的夢想與成就,這些思想、精神中所韻含的精華滲透在民族的性格與心中具有強大的能力,至今也有着重大的影響。

中國瑰麗的古代學。《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無一不體現出古代學的燦爛輝煌,就拿詩經説吧!《詩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00年間詩歌。《詩經》每篇都可合樂歌唱,按性質和樂調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可是現代的人都喜歡看些小説,還是言情小説,如此風格樸素貼近生活的《詩經》漸漸沒什麼看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就應多看一些中國古代學的書。外國要説孔子和孔子所寫的書是他們國家為什麼能如此輕易?是因為我們對我們的古代學不重視,沒有好好的傳承它。所以我們更應該傳承,發揚中華化。

正因為中華化如此異彩紛呈,絢麗多姿,我們就要保護它,不讓被別人爭奪去。而且要多看看中華化的典籍,多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才是一個傳承人,華夏子孫,應該做的事。我們的華夏明如此輝煌,我就應做到傳承,發揚,珍惜它。不能再不重視它了!傳承中華化共築精神家園!為了我們明天的幸福生活。中華化是我們幸福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份,擁有精彩的化生活就等於擁有了未的幸福生活!

中華精神演講稿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下午好!我叫龍旭陽,來自羅嶺中心學校五年級。大家都知道,悠悠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期間有多少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光輝。捨生取義的文天祥;孝悌友愛的黃香;尊師重教的顏回;更有誠實守信的宋濂。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一諾千金”。

在明代,宋濂小時候酷愛讀書,家裏很窮,只好借書看。他總會約定一個還書日期,總是準時歸還。這使書的主任很高興,便借更多的書給他。久而久之,他看的書越來越多,最終成為一代大文學家。

讀完這個故事,我心潮起伏:從小,爸媽就告訴我要“説話算話”,對任何事不要輕易許諾,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記得那是去年的中秋節前夕,住在安慶的弟弟打電話給我,説他中秋節那天回家看望爺爺奶奶,讓我和他一起玩,我高興極了,滿口答應。要知道,我和親愛的弟弟只有在逢年過節時才能在一起痛痛快快的玩,每次我們離別時總是依依不捨。接完弟弟的電話,我就開始籌劃着和他玩耍的遊戲,還給他準備了許多好吃的。只盼着中秋節快點到來。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中秋節的前一天晚上,爸媽商量着準備去外公家。我聽了十分失落,心想:我不能失約於弟弟,該怎麼辦?媽媽瞭解到了我的心思後,認真的對我説:知道要信守承諾了,如果你選擇留下來,就意味着明晚你一個人呆在奶奶家。媽媽讓我自己做選擇。説完,媽媽用信任的目光看了看我,就忙着收拾東西去了。

我坐在那裏,一邊是看望年邁的外公,一邊是對弟弟的承諾和獨自留在奶奶家的夜晚,怎麼選擇呢?忽然,書中的宋濂閃進腦海,我知道該怎麼做了。我快步走到媽媽身邊説:“媽媽,我要留下等弟弟,我給外公打電話,祝他節日快樂,並告訴他下次再去看望他”。爸媽笑盈盈的看着我。

中秋節那天,我和弟弟玩得很開心,儘管晚上獨自留在奶奶家輾轉難眠,好想爸媽,但我不後悔,我遵守了承諾,這比什麼都強,慢慢地我也就進入了夢鄉……

巴爾扎克曾説過:遵守諾言就像保衞你的榮譽一樣,我能做到,我相信,親愛的你也一定能夠做到!

好,故事就講到這裏,再見。

中華精神演講稿5

文明的社會,需要文明的我們。

陽春三月,春風和煦,萬木吐綠,百花盛開,一切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這個季節的我們,也特別的活潑好動。然而,我們在活潑好動之餘,有沒有考慮過這麼一個問題:今天,我們的言談舉止,文明瞭嗎?禮貌了嗎?

我國素來就有“禮儀之邦”的稱號,五千年來一代傳一代。今年,一個對全中國人民來説具有特殊意義的年度,更應該向全世界拿出我們的文明禮儀,發揚我國傳統美德。

在我們高區第二實驗國小這個美麗的校園裏,文明禮貌也無處不在,它像綿綿細雨,滋潤着大地,像陣陣微風,吹進人們的心田。同學們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團結友愛,尊敬師長,文明之花常開放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但是在我們的校園中,也還存在着許多不文明的現象。

譬如,我們總能看到一些與我們美麗校園極不和諧的白色垃圾,總能聽到一些不堪入耳的'髒話,總能目睹到同學之間不該發生的指責與大罵的“脣槍舌戰”。有的同學甚至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給我們生活的空間埋下一顆顆地雷,有的同學甚至不注意愛護公共財物,在白色的牆壁上亂塗亂畫,在嶄新的課桌上刻字留念,殊不知留下的卻是臭名和唾罵,還有的還對“請愛護花草”的警告語視若無睹,為了少走幾步路,隨意踐踏草坪,竟深深踩出一條路來,正像魯迅先生説的那樣,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作為一名合格的國小生,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我們每個同學都能見到老師問聲好,見到同學打招呼,同學之間和睦相處,事事講文明,時時講禮貌,那我們便能生活在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中,別人也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正如老師們天天教導我們的一樣,只要我們努力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身邊的人,我們一樣可以為創造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此刻出發,做一個文明好少年。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讓文明禮貌之花開遍我們美麗的校園,也讓文明禮貌之花盛開在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中!

中華精神演講稿6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後天就是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關於它的來歷,民間流傳的大約有四、五種説法,但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是紀念屈原説,我想不少同學都有一些瞭解,老師再簡單介紹一下它的來歷。

據《史記》記載,戰國末期楚國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卻遭到其他貴族的反對和排擠,屈原被迫離職,還被趕出都城。他在流放期間,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憂國憂民的不朽詩篇,後來,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着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悲憤之下,於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後,投汨羅江而死,楚國百姓得知消息後,划船拯救,將飯糰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魚吃飽了,不要吃掉屈原,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被定為端午節,端即是"初"的意思,人們也以吃粽子,喝黃酒來紀念屈原。

也許,這古老的傳説你早已聽過無數遍,今天也無法讓我們非常感動,但是,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中韓端午節"申遺"之爭恍如昨日剛發生的事,最後以韓國成功申請為"人類傳説及無形遺產"而告終。雖然專家稱"人類傳説及無形遺產"是全人類共享的,我們的文化傳統被別國認同,並非壞事。但畢竟"端午節"一詞還是被別國搶先一步給端走了。

這件事情無疑給國人敲響了保護中華文化的警鐘,祖先留給我們的燦爛文化,有很多正瀕臨消失,有的甚至已經失傳,如世界三大藝術門類:西班牙的舞、意大利的歌、中國的戲曲。而中國戲曲現在有很多劇種已經失傳,我國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赫哲族目前只有4000多人,能掌握自己民族語言的已不足幾十人,整個赫哲族都在瀕臨消失,更別説民族文化了。我們的祖先發明瞭造紙術,而現在我們不得不向日本人購買高質量的宣紙。試問,將來我們連過節都是要過別人國家的節日,我們還有何顏面去見我們的祖先。

所幸近幾年,國家也越來越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將一些重要文化遺產納入國家保護單位加以保護,20xx年國家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設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教育部還對中國小音樂課進行改革,在20多所學校嘗試京劇進課堂的做法。剛剛過去的6月11日也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日。但這些做法都還只是杯水車薪,甚至還引起各種爭議。

傳承中華文化需要廣大民眾的共同支持。在經濟日益發展的當代,傳統文化並非是已經過時的東西,相反更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必需的,它為提高整個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有着巨大的意義,是一個民族堅強的精神支柱,孔孟思想的指導價值對世界文明都有着巨大的貢獻,時下,一些消極頹廢的文化把人們引向歧途,道德缺失、人情冷漠、心靈空虛已成為社會的癥結,富士康員工連環跳、歹徒砍殺學生這些悲劇的發生更加向人們昭示社會精神文明的缺失。

後天就是端午節了,一起來好好度過一箇中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們非常簡單就可以做到的,節日除了是一種歡慶活動外,更代表着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因為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節日背後積澱的是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希望我們大家都能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優秀的中華文化滋潤我們的心靈,做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傳承和延續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永遠熠熠生輝。

最後,祝老師們、同學們端午節快樂!祝祖國永遠繁榮富強。

謝謝大家!

中華精神演講稿7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民族精神——祖國,我為你驕傲。

什麼是祖國?祖國就是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們,是每一箇中國公民,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祖國是我們大家的家。祖國在那裏?祖國就在我們面前,就在我們的教室裏,就在我們的校園裏,就是我們每天面對的同學、老師、家人。祖國的興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行為積累起來的。

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全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偉大的民族必定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麼?詩人艾青寫道“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着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我認為這是對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釋,那就是熱愛自己的祖國——愛國主義。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有着注重團結的悠久歷史和優秀傳統。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間相互融合,和睦相處,同舟共濟,共同進步,孕育、培養和形成了一種崇高而樸實的民族團結意識。正是這種民族團結意識,使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始終沒有解體,始終沒有屈服,始終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是幾千年來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這種共同願望,決定了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中華民族無所畏懼地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排除了一個又一個障礙,勇往直前。堅持民族團結意識,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

中華文明蜿蜒奔騰了五千年,讓我們在這裏回顧、反思、警醒。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要讓我們的祖國經過我們的努力,變得更加繁榮,更加勃發!

每當五星紅旗升起,每當《義勇軍進行曲》奏響,我們中華民族的每一個人,都會感到自己同莊嚴站在一起,同偉大站在一起,同勝利站在一起,同太陽站在一起!

中華精神演講稿8

此時此刻,站在演講台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天,我跟媽媽到公園遊玩,聽見一位小女孩問;“爸爸,紅軍爺爺長征時怎麼會沒有吃的,也沒有喝的呢?他們為什麼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寶呢?”

是啊,長征,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説,已經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着歲月的流逝,長征精神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眾多的人到長征路上去追尋、去思考。老師告訴我們在二萬五千裏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長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衞員,在過草地時,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裏還緊緊攥着一塊銀圓,這是他的第一次黨費,也是最後一次黨費……同學們,當你聽到這裏的時候,你難道不為我們的戰士那種對革命事業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念深深感動嗎?

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紅軍隊伍在艱難地前進,一位軍需處長被凍死在雪地裏,大雪覆蓋了他的身體,他因此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聽到這裏,你可能會想:既然是軍需處長,手裏掌握着戰士們的吃穿,在飢餓和寒冷麪前,他完全可以吃飽、穿暖,他怎麼會被飢餓和寒冷奪去寶貴的生命呢?難道他是傻瓜嗎?不,他絕不是傻瓜,在他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比金子還要寶貴的東西,這就是為國家、為民族,勇於犧牲、勇於奉獻、無私無畏的長征精神。

正是這種面對困難不低頭、遇到挫折不屈服的長征精神,半個多世紀以來,像涓涓的甘泉,哺育了我們千千萬萬的祖輩和父輩。在新時期取得了令人驕傲和自豪的成績。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筆直平坦,公路四通八達,高樓鱗次櫛比,住房寬敞明亮。安居工程、教師新村、金玉小區、花園城,一座座美麗的家園拔地而起;西苑開發區、柏香林開發區、西環開發區、文昌路開發區,讓古老的印江城舊貌換新顏。

你看,西環大橋像天上的彩虹,那是印江人民騰飛的翅膀;北環大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我們的祖輩和父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又一幅優美的藍圖,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動聽的華章。

同學們,當你沉溺於網絡遊戲,失去自我的時候;當你留連於武打小説,不思進取的時候;當你吃着肯德基,喝着非常可樂,為超級女生瘋狂的時候……想一想長征吧,想一想8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作為當代少年,我們應該有遠大理想,那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又是一次新的偉大的充滿艱辛的長征。

同學們,巍巍大石墩是我們挺拔的脊樑,滾滾邛江河是我們沸騰的熱血;讓我們重踏長征路,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拼搏,去追尋明媚的春光,追尋火紅的太陽,追尋金色的理想吧!

中華精神演講稿9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書寫着她永不停息的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她永不磨滅的對民主富強的探尋。她延綿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站在時代的今天,我們回望: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需要一種更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本文來自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我們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新一代。

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堅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天地無限寬廣。傳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我們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

未來屬於我們,世界屬於我們,讓我們在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薰陶下,刻苦學習,頑強拼搏,時刻預備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中華精神演講稿10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一句句勾起孩童時代的回憶,一句句凝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經典我們還記得嗎?面對流光溢彩、物質繁榮的世界,各種各樣的新事物讓我們目不暇接。快女快男式的文化快餐,韓國文化、日本文化的侵蝕,歐美文化的強勢來襲……傳統文化似乎漸行漸遠,華夏兒女幾千年不變的精神信仰,似乎已經被新一代的我們拋棄了,面對華夏文明千年的傳承,面對無數哲人奉獻終生才有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應該讓它漸行漸遠嗎?作為中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應該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先進的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它具有繼承性、延續性和強大的生命活力。張岱年先生曾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精神作為人生標語來激勵自己。作為新時代的我們更應好好傳承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教育,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達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境界,提升我們的思想文化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中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新青年,我們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味固守傳統,還要重視鋭意創新,經世致用,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我們應該以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為基礎,不斷學習新的優秀人類文明,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用傳統文化武裝自己並始終保持“順境不驕、逆境不餒”的人生態度。大膽創新、勇敢競爭,積極開拓,不斷進取。讓我們的中學生活更加絢爛多姿,讓我們的人生旅程更加豐富多彩。

謝謝大家!

中華精神演講稿11

尊敬的老師。領導。尊敬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學習奧運精神,立志振興中華”。弘揚名族精神,愛我錦繡中華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説:“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後,在一樁樁英雄事蹟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個在民族適應環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語言,習俗和人文傳統的長期發展歷程中,表現出來富有生命力的優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堅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養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後有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為祖國,為人民勇往直前,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精神,無疑更具有現實意義。

十六大報告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加以強調是對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也是對文化建設理論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應該從大小環境做起,大小年齡進行普及教育。大的環境,國家應該倡導,鼓勵這種精神,使國民具備這種精神,並使其變為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動力。而從小的方面來説,應該在各類教育中滲透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大力發展教育從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養。

當前,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鬥、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於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於時代而不斷髮展;不囿於陳規而勇於創新;不敢於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覆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精神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精神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聖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着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並再次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後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中華精神演講稿12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滾滾黃河,滔滔長江,翻湧萬年不息;巍巍中華,泱泱大國,沉浮千年不變。這就是我們可愛的祖國!一個響徹世界的名字——中國!

在華夏大地這片遼闊的土地上,豎立着一面千古流芳的旌旗,她,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精神,就是我們世代相傳的中華魂!

勤勞與奉獻的品質就是中華魂,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回首歷史,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兒時記憶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讓我們懂得了中華魂的流芳與不朽。

宋芳蓉這個名字應該不會讓大家陌生。她的家境貧寒,歷經苦難和艱辛,年僅15歲就走上山區國小的講台,做了一名鄉村教師,紮根山間十幾年。朋友們推薦了許多比教師職位好一百倍、一千倍的工作給她,可她不願放棄播種明天的花朵與希望,捨不得孩子們那一雙雙渴望知識和未來的眼睛。

雖然教學條件很艱苦,她執著地以勤勞度日,以奉獻為生,她種菜去賣為的是替孩子們交上學費,她放假打工為的是不讓孩子們輟學,她放棄優越是為了讓孩子們懂得還有一種精神:勤勞與奉獻。

宋芳蓉在艱苦的條件下,在家鄉的土壤裏用她的精神播下了一粒又一粒希望的種子,她用最好的方式為中華魂做了最好的註解。

像宋芳蓉老師這樣的人在我們的社會裏還有很多,但丟掉中華魂,丟掉勤勞品德甘心做寄生蟲的人卻讓我們蒙羞,為社會所不恥。

一篇報道讓我感慨萬千。一羣過着優越生活的城裏孩子參加體驗農村生活,他們一味嘲笑樸實的農民,他們看不起勤勞和樸實,嘲笑農民們老土、落後,竟然面對記者鏡頭毫無羞恥地説:誰叫他們是農民?是農民就得這樣!他們真以為自己是所謂的"純種血"、"上等人"嗎?他們錯了!

其實,輩兒往上翻翻,他們家也是地道的農民!雖説現在住在城裏,可農村有每個城裏人的根啊!他們眼裏只有榮華富貴,不知道勤勞和奉獻,他們丟了最不該丟掉的中華魂!一個丟掉了自己民族靈魂的人,還有什麼資格説自己將來可以做社會棟樑!

失去朋友,可以再交;失去金錢,可以再掙;但失去靈魂,卻永遠找不回來。一個沒有品質和靈魂支撐的民族與國家是悲哀的。

讓我們的中華魂世代相傳,讓我們的中華精神永存! 謝謝大家。

中華精神演講稿13

我是一名五年級的國小生,可能書上的“家國天下”對於我們這個年齡的孩子説理解起有一點難度。老師常常教育我們的話有時候也是似懂非懂,但我知道這些都是為我們好,長大了或許就能明白。

這學期我們學校為我們統一訂閲了一本書,叫《傳承中華化,共築精神家園》,看了它好似以前不太懂的東西略微明白了一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數介紹周恩的那篇。老師常説:“你們要好好學習,將用你們學到的東西報效祖國,為國家作貢獻”。偶爾也有一些大人會説:“好好學習吧,你看誰誰誰現在多風光,好好學習才能像他那樣有出息。”學習到底為了什麼呢?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國家呢?

周總理少年時代的一句話警醒了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2歲的周恩,那時的他與我們同齡,一次校長給他們上問同學們:“你們為什麼讀書”時,周恩清晰有力地説出了影響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豪言壯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同樣的年齡,周恩早已經樹立了目標,鼓足幹勁去為之奮鬥,而我們卻還在為為什麼讀書而迷茫,甚至不知道還要繼續迷茫多長時間。書中的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我不太懂,但周總理的精神卻讓我明白了一些傳統美的東西,不知道怎麼去描述,總之我們太應該繼承和弘揚了。

在今後的學習中我的目標明確了,學習的動力也就十足了。現在發現精神真是一個神奇的東西,在偉人精神的激勵下,學習是這麼有趣,每天學習得久一點也不覺得累了。

中華精神演講稿14

縱觀我國五千年來的文化發展史,有許許多多的文化寶箱,詩詞是這中間最有影響力的瑰寶和精華。詩詞一直伴隨着我的成長,陶冶了我的情操,也滋潤着我的心靈。詩詞可以説是我國的經典,也是我的精神家園。我在這裏可以汲取詩詞給予的精神營養。

教會我珍惜時間讀書的是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告訴我們年輕人要趁早努力學習,不要等到老了再後悔,那時已經是來不及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錢鶴灘的《明日歌》告訴世人們要活在當下,要過好每一個今天。今日事,今日畢。不要總想着明天再做。這指引了多少迷茫的人們啊,給了多少人正確的道路啊!

教會我如何做人的,有《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頑強骨氣,有《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堅貞不屈,“要留清白在人間”的磊落清氣。更有《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崇高氣節。最令我有感觸的就是矗立在天地之間的坦蕩。上至南宋時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下至清末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兩位作者都有看淡一切,把事情想得很開的思想。其實,當我們真正放下的時候,就會變得豁達了。

教會我堅持的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磨礪,怎會有鋒刃?不經嚴寒又怎會有撲鼻香?不經風雨怎會有彩虹?不經困難怎會有成就?教會我無私的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春蠶吐盡最後一根絲後死掉了。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就像老師、環衞工人這樣的人都是可敬的。帶我領略磅礴邊塞風景的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鈎”的浩蕩,有“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的氣勢。中國的詩詞,不是我們三言兩語道得盡的,我不能説我懂詩詞,卻可以説詩詞懂我的心。因為它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懂了許多事。它讓我受益匪淺。

這些名詩佳句正是我的精神家園,我的精神支柱。就讓詩詞,中國經典植根於我們的心中,讓它流芳百世吧!

中華精神演講稿15

説中國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其實毫不過分。且不説她幅員之遼闊、歷史之悠久、文明之輝煌,單是新中國50餘年來的成就,就足以折人之心: 我們只用了20多年就走完了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在工業發展上用了半個世紀才走完的道路;我們用別人無法想像的時間和條件完成了“兩彈一星”的研製和開發;我們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製造出汽車、飛機、輪船,從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民族工業;如今,我們自己的祖國強大,興盛,能屹立於世界東方,是美好的願望。然而以上的種種卻顯然有些虛驕之氣和浮躁心態。翻開中國的近代史,可以發現,中國的整部近代史實際上是飽受外來侵略和威脅,人民奮起反抗的血淚史。一個被侵略被壓迫的民族,為了伸張正義,維護自身的人生權與民族尊嚴,高喊民族精神,高揚愛國主義旗幟無疑是進步的表現。改革開放後,我們更面臨許多機遇與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萬眾一心,致力於發展民族工業,弘揚愛國主義更是值得提倡。 這一切,緣於一種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緣於一種綿延數千年而沉澱於中國人民血液中的巨大神力——中國精神! 那麼,什麼是中國精神呢是“愚公移山”式的奮鬥精神,還是“羿射九日”的拼搏精神是“共工怒觸不周山”的不屈精神,還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忘我精神應該説,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然而,筆者以為,中國精神更為重要的體現還是那存在於國人深處的憂患意識。《易傳》之中“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條命題也許可以為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中國精神作一個大致的概括。 中國曾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自古就戰亂頻繁。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必須需要一種精神的支持。她的子民至少要團結、堅強、拼搏和愛憎分明,——這些素質絕不能少,否則只靠眾多的人民,如何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呢!而只有中國精神,則使得中國在漫長的歷史中得以存在、延續、發展。到了近現代,作為中國精神之主導的憂患意識,更成了中國的先進分子們拯救國家、救亡圖存的強大精神支柱。以拯國救民為己任的林則徐面對着洋人的欺凌和政府的腐敗,用他憂國憂民的赤膽誠心抒寫了中國人不甘屈辱的壯歌。“棄醫從政”、“棄醫從文”的孫中山和魯迅都以其傳奇色彩的經歷定格成了“中華絕唱”。新中國成立後,為了甩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振興祖國體育事業,更有多少體育健兒努力拼搏,汗灑賽場,為祖國贏得了榮譽;為了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面貌,又有多少優秀兒女兢兢業業,奉獻在自己普通的崗位上,從而創造了無數的奇蹟;而為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多少海外遊子毅然拋棄了國外的優厚待遇,學成歸來,甘願與祖國母親同甘共苦,把自己的激情與才智貢獻給祖國在不同時期、不同歷史條件下的中國精神表現了不同的形式和各異的內容。然而,其本質卻只有一個:為了中國的騰飛、為了中國人的中國!其心可鑑,其志可欽! “海不辭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方能就其高”,隨着世界進入全球化的趨勢加強,我們要逐步樹立一種“世界人”的思想,以“兼容幷蓄”的中國精神看待世界,融入世界,而不僅僅以“中國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在尋找民族歸屬感和民族精神的同時,別忘了把自己融入在世界的座標上,讓中國精神與之相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運用各種先進文化為祖國的“四化”建設做出貢獻!如何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振興民族精神無疑成了二十一世紀中國人的一個重大課題。中國精神,作為中華民族賴以強大昌盛的內在動力,作為中華文化賴以光大輝煌的民族靈魂,作為始終支撐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前赴後繼、為民族救亡和振興奮鬥不息的堅強意志。

標籤: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