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500字

幼兒2.37W

很喜歡中央電視台的《朗讀者》節目。不同的朗讀者,用聲音講述悠悠歲月裏的故事,表達着內心深處的情感。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朗讀者觀後感,歡迎閲讀

朗讀者第十期味道觀後感500字

  【1】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500字

電影《相愛相親》導演張艾嘉近日登上《朗讀者》舞台,講述女人與味道的故事。節目現場,張艾嘉造型典雅,笑容自如,被網友稱讚“太美太優雅”。談及愛情,張艾嘉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表示“愛情不能太依賴對方給你什麼”,這一觀點引起觀眾共鳴。

張艾嘉《朗讀者》優雅氣質感染觀眾 分享愛情觀被贊為“精華”

節目中,張艾嘉以温潤典雅的造型亮相,為所有人朗讀了《走出非洲》。除了明朗且柔情的聲音獲贊“太迷人”,其輕鬆自如的笑容及坦然的人生態度也感染了諸多觀眾,不少網友盛讚張艾嘉“太美太優雅”, 更有網友稱“看張艾嘉感受到了女人的優雅味道”。

談及愛情,張艾嘉大方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感悟,“我先生娶我的時候跟我説‘我們兩個不要一直黏在一起’,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們不應該把自己所有的幸福都依賴在對方給你什麼上”。這一愛情觀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收穫現場如潮掌聲之餘,也有不少網友點贊“好棒的愛情觀”、“簡直是精華!”更有網友直接稱讚張艾嘉“確實是有想法有沉澱有頭腦的女人!”

新作《相愛相親》講述三代女人情感故事 探討話題具社會共鳴

除了在節目中分享女人的味道及愛情觀,張艾嘉的新作《相愛相親》也將提及這些話題。該片講述三代女人的情感故事,探討“現代社會環境下愛的感受與表達”,其中不乏具有社會共鳴的觀點,如“放下手機,多去交流”等。影片還融入了張艾嘉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希望能讓有困惑的人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電影《相愛相親》由張艾嘉執導並主演,田壯壯、郎月婷、宋寧、吳彥姝聯袂主演,譚維維、耿樂特別演出,將於今年上映。

  【2】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500字

很喜歡中央電視台的《朗讀者》節目。不同的朗讀者,用聲音講述悠悠歲月裏的故事,表達着內心深處的情感。濮存昕、張梓琳、徐靜蕾、麥家……一個個朗讀者為我們展現了生命中最動情的時刻,讓情感在某一個瞬間凝固。

我以為,朗讀的妙處在於把故事和情感用真情演繹一遍,以便於我們更深刻、更豐富地體味人生的種種況味,讓生命更加豐盈和厚重。朗讀,讓我們深深銘記,讓我們懂得珍惜。朗讀,讓記憶永存,讓生命昇華。

記得有一段時間,我遭遇了人生的重創,以為自己永遠也走不出那個幽深的黑洞,再也飛不起來。這個時候,朋友送給我幾本書,對我説:“每天早晨起來,你就大聲朗讀裏面的文章。朗讀的同時,心中的濁氣會慢慢消散,文字的清氣會瀰漫心間……”書裏面的文字,充滿了陽光的味道和向上的力量。我想,生命除了磨難和痛苦,還有那麼多值得珍惜的。即使磨難和痛苦,翻開它們的背面,依稀可以看到它們帶給生命的深度和廣度——無論如何,生命都是值得珍惜的。每天,我大聲地讀那些智慧而美麗的文字,就如同沿着陽光的指引,終於抵達了春色無邊的彼岸。

走出了困境,我依然喜歡朗讀,把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用聲音演繹出來。我成為了生命的朗讀者,人生悲歡離合,語調抑揚頓挫,把生命的各個章節朗讀出來,我收穫了一份沉澱着生活百味的禮物。生命如酒,散發着醇香的味道,而且愈久彌香。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生命的朗讀者。即使你的生命再平凡卑微,人生的歷程也不可能波瀾不驚。人生中總有一些濃墨重彩的片段,是我們用盡心力來完成的,值得銘記;也有一些不期然的喜與悲,毫無徵兆地來打破寧靜,這些記憶甚至成為了人生的分水嶺,左右了生命的走向,所以需要我們回味。

不可否認,人生中除了偶有大喜或大悲,大部分日子是平凡的。平靜如水的日子,正是最真實的幸福,我們仍然要做生命的朗讀者,好好品味歲月靜好的味道。做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溪,一路走,一路歌,輕輕吟唱着走向遠方。

做生命的朗讀者,你會把日子過得詩意和從容,每一天都充滿了希望。

  【3】朗讀者第十期觀後感500字

近日,最新一期《朗讀者》再度刷屏了不少人的朋友圈,這次的主角是一組以中科院院士潘際鑾為首的清華大學“朗讀天團”,他們的年齡加起來超過1200歲,但他們帶給觀眾的最強烈的感受卻是一個極為“少年”的詞--燃!

節目中,潘際鑾講述了自己從10歲開始歷經抗戰、異地求學,及投身焊接事業,為創造征服世界的中國高鐵與核電站工程的提供了世界頂尖的焊接技術的一生。整個過程中,年邁的老院士始終透着一股充滿少年氣的單純。而當十三位清華功勛級老院士、老師和校友一同朗讀起那封著名的《告全國民眾書》時,更是彷彿帶着我們回到了那個激昂的屬於他們的少年時代。

少年:從10歲到90歲不變的單純

作為書香門第家的孩子,潘際鑾先生自幼就非常自強愛學習。10歲時,一場盧溝橋事變,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生在那個時代的潘際鑾先生的命運。因為家鄉被毀,從那以後,潘際鑾開始了異鄉求學的旅途。在戰爭中輾轉,潘際鑾看遍了這個國家的悲愴與傷痛。在節目中,潘老先生説:“我們唸書的'目的,就是抗日、救國、回家,這麼三句話。”

抗戰勝利後,潘際鑾的家已經沒了。無敵可抗,無家可歸,但這個國家還需要他們這些科學家去拯救。潘際鑾回到清華,師從清華機械工程學系奠基人之一的李輯祥學習焊接工程,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這份事業。作為中國焊接技術學科的奠基人,在他的主導下,創建了哈工大和清華大學的焊接專業,並讓這一學科得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享譽世界的中國高鐵和核電站正是因為他所建立的焊接技術才得以實現。

他説,我這一輩子都在我的工作上,技術上的事全都清楚,家裏的事都不清楚。直到現在,90歲的潘際鑾還奮戰在科研一線,帶着四位80多歲的老院士以及一幫年輕的博士生繼續攻克焊接工程難題。

燃,代表一腔熱血,代表少年意氣。少年最容易燃,因為他們單純。而潘際鑾先生在朗讀中產生的那種熱血沸騰的少年感,就來源於對祖國、對事業的單純。

熱血:超過1200歲的“最燃”朗讀

在這場朗讀中,除了親臨現場的潘際鑾先生,還有十二位年過耋耄的老人。他們中最年輕的錢易先生,是國學大師錢穆的女兒,如今也已經81歲了,而最年長的王繼明先生,如今更是已經101歲。潘際鑾先生所經歷過的那些歲月,他們也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甚至更老一輩的人來説,抗戰都是存在於書本上的歷史。但對於這些老人來説,抗戰是他們曾切身感受過的經歷。這封《告全國民眾書》出自清華學生蔣南翔。沒有人比他們更合適朗讀這段文字,因為他們就是讀着這段文字成長的。在即將到來的清華大學106年校慶到來之前,這羣清華功勛級校友一同為母校獻上了這份特殊的禮物。這背後的故事和情感,足以讓人熱血沸騰。

在這期《朗讀者》中,潘際鑾和這羣老前輩,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已經快忘卻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展現了愛國的正確打開方式,不是在網絡上謾罵與叫囂戰爭,而是為了國家的強盛奮發圖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