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元宵節又叫什麼節寫作素材

幼兒2.95W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這一天的慶祝活動集中在晚上,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元宵節的素材,歡迎參考!

元宵節又叫什麼節寫作素材
  【1】元宵節又叫什麼節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裏,其實也有一個很浪漫的節日。在那一天,不,確切的説是在那一天的晚上,明月懸空,華燈如晝,所有的年輕男女都相約成羣,或賞月、或觀燈、貨猜謎,總之是各種歡樂、各種眉目傳情、各種人約黃昏後……那一天,就是元宵節。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這一天的`慶祝活動集中在晚上,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代表着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元宵節又叫什麼節?為什麼元宵節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

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元宵節這新年的第一個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在門前掛燈籠,並且出門賞月、燃燈、放焰火、猜燈謎、吃元宵……可以説是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還是一個浪漫的節日,舉行時間長達數天的元宵燈會,給未婚男女提供了一個相識的機會。古代,社會風氣非常傳統,年輕女孩不能拋頭露面,不能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他們認識異性的機會,未婚的年輕男女可以藉着賞花燈順便為自己物色對象。

這個特別的盛會,還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有詩為證:“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眾裏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然,還流傳了很多風花雪夜的故事。在傳統戲曲中,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相遇而一見鍾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宇文彥和影娘也是在元宵訂情……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在台灣,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俗稱:“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可以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裏偷摘葱或青菜。

還未獲得美好愛情的女童鞋們,在2013年的元宵節可以試試,説不定就“桃花漸欲迷人眼”了。

在這裏,雖然沒有花燈供各位觀賞,但有着美麗的鮮花,希望可以為中國的“情人節”增添幾分浪漫和愛意。

  【2】元宵節又叫什麼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裏、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