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幼兒2.13W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由巴茲·魯赫曼執導的愛情劇情片,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瑞·穆里根、託比·馬奎爾領銜主演。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歡迎參考!

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1】了不起的蓋茨比讀後感

本週看完了《了不起的蓋茨比》小説,今天又把電影版的小説也看了一遍,選擇這部小説,還是因為它是財經主持人芮成鋼在一檔節目中提及的,説這是一部不錯的小説。今天看完後,果真不假。

這部原著小説被選入美國高中語文教材。所以在美國,但凡受過中學教育的人,沒有不熟悉這個故事的。作者菲茨傑拉德(簡稱菲氏)創造了尼克.卡拉韋這一角色,他既是敍事者,又是故事中的人物。有了這樣一個“身兼二職”的人物,也使作品具大的客觀性,效果更集中。

1922年春天,尼克離開中西部來到東部,偶然住在了富豪蓋茨比的隔壁。他發現蓋茨比的巨型豪宅中日夜歡歌縱飲,而他本人卻心事滿腹,總隔水凝望對岸住所夜裏閃耀的綠光。因為那裏住着他初戀的愛人黛西。蓋茨比走過漫長的道路才站在這豪宅的草坪上,他第一次認出黛西家的綠光時,覺得自己的夢似乎近在咫尺,幾乎不可能抓不到。他沒想到,其實那個夢早已離他遠去,把他拋在後面,拋在這個城市後面那一片無垠的混沌中……

在故事開展的整個過程中,尼克只記事,而不作評論,他對蓋茨比本人及其生活態度一直抱着矛盾的心態,既吸引又反感。但是在故事結束時,他又站到了蓋茨比這一邊。他讚美他,認為湯姆等等一夥人都比不上他。蓋茨比所迷戀的黛西根本無力擔任起和蓋茨比一樣的夢想,她不過是一個以享樂為人生最高目標的資產階級小姐,沒有思想,沒有情操,淺薄虛假,百無聊賴,無所事事。她絕不可能為實現蓋茨比的夢想去犧牲自己的既得利益。

蓋茨比本人也是咎由自取,也許他並不是什麼上帝之子,有的只是某種了不起的品質,即為自己誤導的夢想頑強拼搏的意志。他和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都擁有財富,兩人的不同之處是他至少用他的財富去追求一種“美”,並竭盡全力得到它,然而並沒有贏得它。最後,喬治.威爾遜,也就是湯姆情婦的丈夫在黛西夫婦的合謀和挑唆下殺死了蓋茨比。多麼可悲啊!蓋茨比一心向往的未來已經不復存在,他那個在農業社會培育的夢想­-美國夢-已經煙銷去散。

雖然這部小説的結局帶有懷舊傷感的情調,但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菲氏所在的美國當時隨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完成,原來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準則都必須改變。不管他的夢想如何高尚,帶有“美國夢”的特色,但它是荒誕的,城市中無美可言,而出自蓋茨比的柏拉圖式自我觀念中的美也是不可企及的。

以前,我對美國夢都只有一個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了不起的蓋茨比》葬禮上,蓋茨比的父親小心保管的那張少年蓋茨比認真執行的日程表,我突然領悟到,所謂美國夢,就是隻要你努力,你就可以過得更好。自詡為上帝之子的蓋茨比,堅信自己命裏有非凡的安排。他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他是真正以夢為馬一路披荊斬棘的人,他當然了不起。

其實我個人認為,蓋茨比的思想很適合當今社會,給自己制定時間作息表,這是為了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但是可能在當時那個年代並不適用。

剛剛也看完了改編的電影,對比後你就可以在電影中隨處捕捉到漸行漸遠最終骨肉分離的差異之處。小説中很多內容包括人的心理特徵都沒有在電影中體現,所以還是看原著小説更有體會,更能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

  【2】了不起蓋茨比小説觀後感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傑拉德在1925年出版的一部短篇小説,二十世紀末,美國學術權威在百年英語文學長河中選出一百部最優秀的小説,《了不起的蓋茨比》高居第二位,傲然躋身當代經典行列。此小説的問世,奠定了菲氏在現代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被譽為美國“爵士時代”的象徵和”迷茫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了不起的蓋茨比》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社會中上階層的白人圈為背景,用第一人稱“我”所看到經歷到和感受到的一切構成整個故事。我,尼克,一個小小的窮職員因與大富翁蓋茨比比鄰而居,偶然間闖入了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在瀰漫着歡歌和縱飲的氣息中,驚訝地發現隱藏在蓋茨比心中巨大的祕密。沒有人知道蓋茨比怎麼成功的,沒有人知道蓋茨比如何發財的,甚至連蓋茨比的長相都不甚明瞭,可是沒有人不知道蓋茨比的名字和他所舉辦的宴會,夜夜笙歌下的蓋茨比心中所追求的卻是重複過去,追回往昔,他這一生中最愛的女人黛西。而黛西早已和百萬富翁湯姆結婚,卻婚姻不幸,丈夫外遇。當兩人5年後再次相遇,蓋茨比或許還是那個羅密歐,而黛西已不再是那個朱麗葉,當蓋茨比固執的追求心之嚮往,但現實卻以冷漠的姿態粉碎了他那虛幻而近乎天真的夢境。

作者以印象派的描述手法,用冷靜又熱烈的筆調,從第三者的角度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栩栩如生的蓋茨比,為我們勾勒了一副近乎完滿且觸手可及的美好夢想,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目睹人人豔羨的上流社會圖卷的機會,然而又用毅然絕然的姿態無情的擊碎了眼前魅惑人心的五光十色,故事的結尾,蓋茨比葬禮的冷清與宴會的喧囂,蓋茨比熱烈的執着與黛西冷漠的離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現實雖然打破了夢想,卻也讓活着的人看清了現實的虛偽與冷漠。

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蓋茨比之所以了不起是因為他可以為了實現夢想而奮鬥,是因為他成為百萬富翁後還抱有最初的夢想,是因為他可以為了夢想付出生命,雖然這代價在第三者看來太沉重,太不值,人不在,夢已碎,白髮人送黑髮人,無論是一滴眼淚還是一聲歎息在現實面前都顯得那麼虛弱不堪,愁之重,慨之多,奈何奈何奈若何!

整個故事的最後可以感受到作為旁觀者的“我”,尼克的心灰意冷,在蓋茨比死後,東部在他的心中變的鬼影憧憧,面目全非到超過了自己眼睛矯正的能力,所以他又回了老家。不管這是逃避現實還是重新出發,如同烏龜遭到攻擊躲進殼裏,還是如同螃蟹全副武裝準備戰鬥,捍衞自己做人的原則和道德底線是永遠不能退讓的人生準則,當我們不願同流合污又不能改變現實的時候,保持沉默已是維持尊嚴最後的保護傘。

夢想與現實的距離究竟有多遠?就如同人心與人心的距離那麼遠。

人心與人心的距離是多遠?它可以很近也可以很遠。試看我們當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還剩下多少?80年代我們還在説學習雷鋒好榜樣,可惜他已經死了;90年代我們還在學習"當代保爾"張海迪,可惜如今她的國籍遭到質疑;進入21世紀,我們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可惜某些人只會把表戴在手上。看見有人攔車求助不能停,因為那可能是釣魚;看見老人摔倒不能扶,因為那可能是碰瓷;看見地上有錢不能撿,因為就算不犯法那也可能是螳螂捕蟬,你看,我們的社會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後,價值取向也在漸漸扭曲,讓富人帶動窮人最後實現共同富裕的初衷在哪裏?為什麼整個社會都陷入了信任危機?為什麼人心與人心之間的距離會如此遙遠?

小説最後寫道:我們繼續奮力向前劃,逆水行舟,不停的倒退,回到往昔。(So we beat on,boats agaisnt the current,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我不知該如何詮釋這句話,因為整本書的基調是如此悲慘與迷茫,然而我又不願妥協在這令人窒息的結局中,難道我們奮力向前的結果就是夢想的破碎?還是説我們奮力向前的方向錯誤了?或者説夢想本身就太過天真?再退一步説,夢想有必要存在麼?有必要堅持麼?一個人能夠在社會主流思想體系中保持獨立而完整的自我嗎?當一隻玻璃杯中裝滿牛奶的時候,人們會説“這是牛奶”;當改裝菜油的時候,人們會説“這是菜油”。只有當杯子空置時,人們才看到杯子,説“這是一隻杯子”。同樣,當我們心中裝滿成見、財富、權勢的時候,就已經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熱衷擁有很多,卻往往難以真正的擁有自己。

自我的實現

從浪漫主義的角度來看《了不起的蓋茨比》,它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蓋茨比為至愛而死;從社會倫理的角度來看《了不起的蓋茨比》,它講述了一個小三插足婚姻家庭的倫理道德故事,從現實意義的角度來看《了不起的蓋茨比》,他講述了一個百萬富翁生前門庭若市死後無人問津世態炎涼的故事。若故事如此簡單,那它就不能稱之為經典。在整部小説中,蓋茨比代表的是擁有夢想的暴發户,黛西就是蓋茨比夢想的化身,湯姆代表利己的上流社會,喬丹是脱離不了上流社會的新時代女性的代表,湯姆的情婦代表的是愛慕虛榮的灰姑娘之夢,湯姆情婦的丈夫代表着失去理智充當劊子手的社會底層,而我,尼克只是一個壁上觀的窮屌絲。故事的結局證明,蓋茨比的夢想已遠遠超越了黛西本身,他所追求的只是一個過去的影子,或者説只是為了實現自我的滿足,更積極地説是對自我實現的執着。

在這個世上,所有人都靠出賣自己來賺錢。有人出賣智慧,有人出賣時間,有人出賣勞力,有人出賣關係,有人出賣身體,有人出賣道德。你要賺一點錢,就必須出賣一點自己擁有的,所以“賺更多錢”和“活出自我”是截然相反的,偏向任何極端,都會讓你生活煩惱,最舒服的生活,就是找到平衡點。我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會遇到順境也會有逆境,總會有人事物的出現來打破心中的平衡,可是這個世界也是中立的,所有發生的事沒有一樣是絕對正面的或負面的,端看我們如何詮釋,把它化為正面或負面的經驗力量,而我們的因應態度決定了它的意義是正面還是負面,所以決定人生是“杯具”還是“洗具”的關鍵是心境,而不是遭遇。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人生百態還在我的心中翻騰,雅典娜賜予人類智慧是為了讓人類學會如何生活而不是互送“人蔘公雞”,雖然,蓋茨比最後被殺死了,但我仍不能輕易地總結道:他的人生是個悲劇。對我們許多人而言,蓋茨比所擁有的社會財富,是我們常人一生都不一定能企及的夢想。或許他過早地到達人生頂峯是他死亡的誘因之一,但我們很多人都還在上坡的路上,沒有會當凌絕頂,怎能一覽眾山小。

最後,期待年末李奧那多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