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中華,語錄集合36條

"仁則榮,不仁則辱。" 《孟子·公孫丑上》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語錄36條,歡迎大家分享。

中華,語錄集合36條

1、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劉禹錫《陋室銘》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 范仲淹《岳陽樓記》

3、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

4、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弟子規》

5、孝悌為先務,本立而道生。尊師以重道,愛眾而親仁。 《增廣賢文》

6、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與會稽山陰之蘭亭。羣賢畢至,少長鹹集。是日也,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王羲之《蘭亭集序》

7、修身。人情多耽安佚而憚勞苦,懶惰為萬惡之淵藪。人而懶惰,農則廢其田疇;工則廢其規矩;商賈則廢其所鬻;士則廢其所學。業既廢矣,無以為生,而殺身亡家乃隨之。因而懶惰,始則不進,繼則退行,繼則衰弱,終則滅亡。故曰懶惰萬惡之淵藪也。

8、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

9、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離也。

10、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易經·繫辭上傳》

11、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和,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易經·繫辭上傳》

12、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易經·同人卦》

13、原濁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墨子《修身》

14、君子之道也,貧則見廉,富則見義,生則見愛,死則見哀。墨子《修身》

15、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 墨子《親士》

16、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墨子《魯問》

17、順天之意何若?曰:兼愛天下之人。 墨子《天下志》

18、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孟子·盡心上》

19、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離婁下》

21、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22、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3、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24、道生之,徳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25、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同於己而欲之,異於己而不欲者,以出乎眾為心也。夫以出乎眾為心者,曷嚐出乎眾哉!

26、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

27、《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大學》

28、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中庸》

29、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庸》

30、"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 《論語·學而》

31、"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為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管子·牧民》

32、"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牧民》

33、"榮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體;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榮者常通,辱者常窮;通者常制人,窮者常制於人,是榮辱之大分也。"《荀子·榮辱》

34、"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論語·里仁》

35、"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

36、"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衞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