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當尼采哭泣經典語錄

哲學、倫理、宗教、歷史類型的影片一直是人文知識分子的偏愛,或許是一種使命感,或許是希望從中找尋歸宿感。當一個人離真理越接近、當他掌握的知識越多,他也會感覺高處不勝寒,孤獨、寂寞。

當尼采哭泣經典語錄

lg買了一本尼采註疏集,還是學術巧匠劉小楓所編譯。哲學界將他列為學術江湖中的重要成員東邪:劉小楓,自然不辜負他的名號,作為西方古典思想的引進者,在國內的最高權威非他莫屬。曾經一部《沉重的肉身》,多次再版,依舊回味無窮。03年,我和lg才剛認識,他專程從好友處借來一部《拯救與逍遙》,雖然從未理清作品的含義,但卻激發了我對初次相識的他的好感,不知何故自己總偏愛有哲學家潛力的人、愛看哲學著作的人。他大概也忘了,我經常回憶起和初次相識時他對我提起哲學家伊壁鳩魯時的睿智神情。

搜索到一部關於哲學家尼采的影片,自然格外關注,只因關於哲學家題材的影視作品鳳毛麟角。往日除了從科教影片中獲取哲學家的信息,在媒體、視頻類型的文件中很少有哲學家的影子,因為在大眾看來,他們的思想是孤獨的、晦澀的、痛苦的,大眾關注的是娛樂、是被人包裝的完美、虛擬的華麗、虛榮的滿足、壓力的釋放....

早聽説存在主義哲學大師尼采的理論。他的“超人”、“上帝死了”理論,被我國引進作為揭露基-督教有神論謬誤之所在的理論武器。難怪80年代一股尼采思潮迅速蔓延,尼采也是最先為國人知道的存在主義哲學家。不過國內讀者也僅僅是“斷章取義”式地瞭解尼采。

《當尼采哭泣》被詮釋為是一部心裏推理片。改編自心理治療暢銷作家歐文.亞隆的同名小説。故事背景為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其中角色都是世界上著名的人物,尼采、布雷爾、甚至還有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人物真實,故事情節虛構。

在影片中,兩位大師都是脆弱的、孤獨的、無助的,儘管他們被後世人所知曉,但是他們的人生卻必需經歷無法迴避的'痛苦,他們都有心理學上所指稱的疾玻於是兩位大師布雷爾和尼采他成為了相互的醫生和相互的病人,布雷爾醫療尼采的身體,尼采祛除布雷爾的絕望。

作為已經有家室、孩子的成功心理醫師的布雷爾,愛上了自己的病人貝莎,他的內心有負罪感,夜晚常常從夜夢中驚醒。在夢中:他和貝莎發生關係,而這一幕卻發生在舞台之上,被觀眾所窺視。他和貝莎在草坪上追逐,最後從陷進中落入被密封的棺材上.....揹負罪惡感的同時,他同時享受着與貝莎纏綿的美好回憶和性幻想,他總是會不時的想起她的那句“你永遠是我唯一的男人”。。。。

布雷爾的病情在於,他不甘生活的平淡無奇、他從貝莎那裏得到了激情、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義,那一刻甚至可以讓時間消失,忘記痛苦的存在。然而他卻認為自己是不自由的不能敞開自己的心靈去完整地“愛她”。

影片設計了一段經典的“談話治療”。尼采如詩般的語言、理性的思辯、並在心理大師弗洛伊德的催眠療法下使布雷爾誠實地面對自己的人生,珍惜已經存在的現有幸福生活。

關於病情,並不複雜,布雷爾愛上的是慾望的本身,貝莎不過是一個載體,在她身上他巧妙地實現了自己的慾望,何況貝莎是一位善於撩撥男性慾望的女人,他會對每一個心理醫生説:“你永遠是我唯一的男人。”人要實現慾望必然背棄倫理、道德。當他失去妻子孩子時,他一無所有。沒有了心理大師令人尊敬的職位、沒有了賢淑善良的妻子、沒有了可愛的孩子們的幸福擁抱,與其美其名曰:得到了自由,不如説在落魄地遊蕩.....

存在主義哲學的確晦澀而深奧,由於我並沒有對尼采的著作進行過通讀和精讀,因此在故事情節背後,以及影片的經典台詞中,也許有更多沒有深刻挖掘出的思想內涵。僅有慢慢學習和領會了,按照尼采的話説,偉大的思想往往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探尋到偉大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