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徹悟大師説過的經典語錄

徹悟大師是中國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説過不少很經典的語錄名言。以下是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徹悟大師説過的經典語錄,供大家參考!

徹悟大師説過的經典語錄
  徹悟大師説過的經典語錄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

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唸佛。憶佛唸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唸佛非明心之要乎。

複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唸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唸佛非淨心之要乎。

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要之道乎。

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

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

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

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

況輪迴未出,難免墮落。

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

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

此個人身,最為難得,最易打失。

一念之差,便入惡趣。

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

七佛已來,猶為蟻子。

八萬劫後,未脱鴿身。

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

久經長劫,何了何休!

萬苦交煎,無歸無救。

每一言之,衣毛卓豎。

時一念及,五內如焚。

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喪考妣,如救頭燃也。

  徹悟大師的簡介

清夢東、納堂、徹悟、際醒大師,蓮宗十二祖也。姓馬,豐潤人。幼通經史,二十二病悟出家,遍歷講席,博通性相兩宗。參粹如禪師,明向上事,繼席京都廣通寺,領眾參禪,宗風大振。後以宿業深重,多諸病緣,因思教乘五停心觀,多障有情以唸佛治,且此一門,文殊,普賢等諸大菩薩,馬鳴、龍樹等諸大祖師,智者、永明、楚石、蓮池等諸大善知識,皆悉歸心,我何人也,敢不歸命。遂輟參唸佛,專修淨業,日限尺香晤客,餘時禮念。晚居紅螺山資福寺,歸者日眾,遂成蓮宗道場。為法為人,心終無厭,一以淨土為歸。每演如來救苦與樂之恩,淚隨聲下,聽者亦未嘗不淚流沾衣也。語錄二卷,尤為切至。臨終前十月,預告歸期,囑諸外護:“幻緣不久,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唸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

  徹悟大師的生平事蹟

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師二十二歲時,因大病而感悟幻質非堅,世事無常,由此而立出世志。待病痊癒,遂即往投房山縣三聖庵榮池老和尚披剃出家。翌年往詣岫雲寺恆實律師處受具足戒。次年,隆一法師於香界寺宣講《 圓覺經》時,師親往參學,晝夜研詰,精求奧義,遂悟圓覺大旨。復又依止增壽寺慧岸法師,研習法相之學,深得要義,其後,師就心華寺遍空法師座下,聽講《 法華經》、《 金剛經》、《 楞嚴經》等大乘經典,由是深入經藏,圓解頓開。從而博通性相二宗,尤其精於天台、三觀、十乘之妙義。此期的修學幫助他奠定了堅實的佛學基礎,為往後的修學與弘教鋪平了道路。

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冬季,師二十八歲。參訪京都廣通寺粹如純大德,因師乃上根利智者,而被視為禪門法器,得以印心傳法,成為禪門臨濟正宗三十六世,磬山七世。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因粹如純大德往萬壽寺,大師於是接任其職,領眾薰修,專精參禪。直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前後二十四年如一日地用功辦道,為眾樹立典範,策勉後學,樂此不疲,聲名遠揚四方,禪門宗風由是大振。然而大師在修禪習定之餘,每每憶念永明延壽禪師(淨宗六祖)與雲棲蓮池大師(淨宗八祖)悉乃禪門宗匠,尚且皆能捨去禪學歸心淨土,求生極樂。何況今時世道,眾生根鈍,尤宜遵承倡揚唸佛之法。於是,決定效法古德,轉禪為淨,誓以求生淨土為歸宿。這是徹悟大師在佛法修學上的一大轉折,因此淨宗史上又出現了一位大成就者。

自此之後,徹悟大師停止習禪,主修唸佛法門,專弘淨土。凡是對唸佛修淨有障礙者,悉皆摒棄不顧。信心之真,願力之切,實非常人可比。為專修淨土,儘量杜絕外緣,時有學者慕名來訪,則每日限定一支香的時間會客,其他時間唯是念佛專修淨業而已。曾作尺香齋詞雲:“生死事大,來日無多,道業未成,實深慚懼。尊客相看,午後炷香,非取輕疏,幸垂監恕。”如此則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唸佛習淨。

後來,徹悟大師前往覺生寺任住持,歷時八年之久,與大眾一道精進唸佛,以自身禪淨造詣,行方便法,教化眾生,廣設唸佛殿堂,以便學者用功辦道,遠近學人,聞風而至,受師影響,歸心淨宗者難以計數,蓮風隨之盛行。世人稱師為當時淨土法門第一人。

嘉慶五年(公元1800)已經年屆花甲的徹悟大師退隱紅螺山資福寺,本想避跡深山、靜心念佛,以安度晚年,然卻因弟子眾等依戀追隨,遂為法忘軀,誨人不倦。復收留大眾,隨着來山人數的.增加,逐漸形成一所叢林。值得一提的是,大師晚年所居的紅螺山資福寺,由於他弘傳得力,遂成當代淨宗重要的專修道場。1888年,時年十八歲的 印光大師也曾前往彼處,參修唸佛,得大受用。徹悟大師年事雖高,但仍與大眾一同出坡勞作,運水擔柴,泥壁補屋,一飲一食,均與大眾同甘共苦。至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二月前往萬壽寺禮粹如純祖塔,辭諸護法時囑咐説:“幻緣不久,人世非常,虛生可惜。各宜努力唸佛,他年淨土好相見也!” 可見大師已經預知世緣無多,將要往生西方矣。待至三月,大師回到紅螺山,自知時日無多,命眾弟子等預辦茶毗事宜,安排妥當寺務,傳接住持位次,告誡眾人説:“唸佛法門,三根普被,無機不收。吾數年來,與眾苦心建此道場,本為接待方來,同修淨業,凡吾所立規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轍,庶不負老僧與眾一片苦心也。”

標籤:經典語錄 徹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