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人生的感言文章

每個人對於自己的人生都有一定的感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生的感言文章,歡迎參考閲讀!

人生的感言文章

  人生的感言文章1

人生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只順流,不反流。説真的,人真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人的一生就像是一首完整的歌,從起初到終止。歌的旋律連綿起伏,升騰跌宕,就像人生一樣,會遇到許多挫折和坎坷,當遇到挫折和坎坷時,我們應該勇敢的戰勝自我,不怕苦,不怕累。

生是短暫的,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和坎坷,當遇到挫折和坎坷時,有的人會永遠站不起來,但有些人卻臨危不俱,勇敢的站了起來。

人活在世上要有價值,要去創造價值,有價值人活着才有意義,光榮。

人總是要死的,但在這短短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應該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學習知識……給世界增添光彩。

人生豐富多彩,讓我們好好珍惜上帝給我們這美妙的而又精彩的短短的生活吧!

  人生的感言文章2

不要等到生病住院了,才明白健康是多麼的重要。

身體是自己的,不論好壞都得自己承載。健康的身體讓我們如魚得水,遊山玩水,不健康的身體可以讓我們度日如年,甚至於拖垮一個家庭。生活要注重細節,平時要善待自己,剋制自己,健康都是從一點一滴的好習慣中培養出來的。

不能等到年老無助了,才明白時間是那麼的重要。

隨心而動,想做的事情就抓緊時間去實現吧。一眨眼,我們就都要面對現實蒼老了。喜歡的東西,自己動手用腦努力賺錢去買;喜歡的人,學會珍惜擁有,用心經營好彼此之間的情誼。別等到老了,心有餘力而不足的時候,才遺憾時間都去哪兒了。

不要等到人心涼透了,才明白原來沒有學會珍惜。

往往擺在我們眼前的,現實的版本,我們總是不以為然,彷彿別人對我們的好都是理所當然,不懂得感恩。其實平凡的陪伴彌足珍貴,無聲無息的默默付出最偉大。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愛人,我們的孩子,我們的知已朋友,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施恩於我們,全心全意不求回報。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珍惜,回贈給他們同樣的關心和温暖…。

不要等到落魄、處處碰壁的時候,才明白誰是真正的朋友。

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不但要用眼睛辨別是非,還要更加用心的去體會,誰才是我們身邊真正的朋友,並不是每天陪着我們胡吃海喝的朋友就是真朋友,也許在你張揚、輝煌的'時候,他們像蒼蠅一樣圍着你轉,當有一天,你落魄不堪的時候,他們就離你遠去,形同陌路。

人生苦短,我們傷不起、賭不起、輸不起、也等不起。能真正爭取到手裏的東西舉止可數,所以,我們一定要努力去爭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最終的結果是失敗,至少我們盡力了,試過了,不要連嘗試去做的勇氣都沒有。

人生在世,有多少人都輸在一個“等”字上,總以為很多人,很多事都可以等到,等自己有能力,等自己有機會,等自己長大,等自己有錢,等自己有時間,等自己有工作,等自己退休後……。然而,握在自己手裏的幸福是經不起等待的。等沒了青春,等沒了健康,等來的是無窮無盡的悔恨和遺憾。

人這一輩子,真的很短暫,千萬別懂得太晚!太晚!太晚!重要的事情説三遍!

  人生的感言文章3

人到中年,漸漸的學會了獨處,學會了一個人行走,喜歡與人不遠不近的相處,懂得了慎言和自律,生活終是要有橋橋渡,無橋自渡,謹慎言論,不隨意去評判別人,不人云亦云,也是一種修為。有些心事,只適合安放在文字裏,有些話只説與懂得的人聽,有些事情只能自己來消化,茶涼了,自行續上,一個人的冷暖,終要自知,中年如茶,茶香自品,中年如水,靜水深流。

中年,是一個分水嶺,退去幼稚,走向成熟,一路走來,經過風雨,也賞過彩虹,走過寬闊,也爬過高山,慢慢的才知道,總有一些風景,註定要錯過,別太糾結,與其執着,不如隨緣,總有些事情,要自己來承擔,別太忙碌了,雖然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但也要懂得愛自己,也別總是抱怨,生活就是會有不如意,別想太多,就會快樂。走自己選擇的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覺得累了,就停下來抱抱自己,歲月漫長,終要冷暖自知

中年的山水,已不再是朦朦朧朧,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求的是那份真,中年的生活,不再追求轟轟烈烈,而是銀碗裏盛雪的清寧,開始喜歡穿舒適的衣服,飲食也不求多豐盛,更注重的是家人的健康,開始學會安享生活,流連於街市,能為愛的人煮一鍋湯,牽着孩子的手看看風景,就是幸福,其實生活的真味,就是平淡,過得庸俗些也無妨。開始放慢腳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向內修剪自己,去掉繁雜,只求一份簡單。

人到中年,更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覺得上有老,下有小,也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從前不管不顧,現在成了心甘情願的付出,盡力的強大自已,精心的呵護着家庭,風雨來時,能為家人撐一把傘,塵世浮沉,能做一面能依靠的牆,努力完善自己,越發懂得陪伴的重要性,外面的世界雖然很精彩,最暖的還是夜晚為自己點亮的那盞燈,季節的風,歲月的景都可以遠走,能留下的還是那份陪伴的暖。

人到中年,開始喜靜了,傾心於恬淡素雅,如深山的菊,不再在乎開的有多豔,而更注重內心的修養,安靜,是繁華喧囂外的一份領悟,是靈魂的救贖,閒暇時,看看書,喝喝茶,讓心靈得到舒展,茶能潤心,書能香我何須花,將所有的喧囂泛沉,都隔在窗外,把心安放在靜處,就會聽到花開的聲音,靈魂也能在獨處中昇華,人生最珍貴的,是經過世事沉浮,仍能和心靈深處的那個自己對話,便是最美的修行。

人到中年,一個悟字,濃縮了所有,中年如茶,細品,便會品出千般滋味,生活,總會有起落浮沉,你執着,你無奈,該來的也一定會來,該去的也留不住,有些時候,過於執着會傷心,過於奔波會傷身,學會和生活握手言和,安於當下,積極把握,坦然面對,有些事,不再耿耿於懷,有些人,開始學會放手,在時光中淬鍊自己,中年的心境,多了一份波瀾不驚,每一段歲月都是一種經歷,花開花落,柴米油鹽,一切,不過是生活

隔着歲月的雲煙,我們都在經歷着,等待着,遺忘着,生活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理解,學會寬容,學會與生活握手言和,最終改變的是自己,人生就是一個懂得的過程,默默的承受,暗自堅強,最經學會了拿得起放得下,踏上了重新開始的路,人生僅一程山水換一份懂得,沒有什麼是永遠,也沒有什麼需要過於執着,心坦然,則光陰安暖。

錢鍾書説: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並非全因為澡洗得乾淨,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人到中年,終於看清了時間,讀懂了生命。人生起起落落,有多少事我們能夠主宰呢,不如順其自然,總起風的晨,總有絢爛的黃昏,也總有雨露滋潤花事,一切皆是定數,生活其實不需要太多,你若只是一味的撿拾,而不懂得捨棄,人生便會負累,學會放下,難得一份輕鬆自在。

人到中年,滄海桑田,從前一直看不透的,慢慢的也就淡了,一直執着的,慢慢的就放下了,逐漸知道,手裏能夠握住的,才是最珍貴的,人到中年,最難得的是那份懂得。

  人生的感言文章4

曾經的我:

我知道你不曾料到未來的日子,你也一定想不到,多年後的我會想起你,並且給你寫一封信。

一個人的未來是不可預知的,但他的某些回憶卻永遠不變,也不曾隨時光淡去。不知為什麼,我總認為你的每一天都快樂温馨,也總覺得你不懂珍惜,讓許多珍貴的東西悄悄流逝。現在的我和你全然屬於兩個世界,但我有很多話要對你説。因為我想告訴你:每個人都會長大。

長大後,漸漸淡忘曾經的很多事。我不再翻着童話幻想城堡裏是否有公主,不再拿着氣球唱着歌,也不再用蠟筆在紙上描繪只屬於自己的世界。

每個人都做過這樣的事情,但每個長大的人都不會再做。因為我們知道城堡和公主只屬於童話,而童話並非現實;我們知道氣球飛上天不會帶去夢想;我們知道世界不屬於某一個人,我們都只屬於一個世界。

長大後,發現讀懂生活不簡單,夢想不會輕易實現。世界很大而我很小,我有太多的事情不瞭解,太多的選擇不能反悔。我們必須面對不能迴避的現實,接受改變不了的改變。命運總是和我們做各種遊戲,而遊戲的規則也越來越複雜。

長大了,就再也找不回那份純真。有時候在別人身上看到你的影子,回想你擁有怎樣的幸福,又是怎樣的盼望長大;有時候只是安靜,想在記憶裏找回被時光過濾得模糊不清的温暖,被成熟洗滌得蒼白無色的純真,還有那些始終如一的美好舊跡;有時候會如夢初醒,時光荏苒,我竟拋棄了那麼多。

每個人都會長大,每個人都會迷惘。我們真正需要的很簡單,快樂的理由也很簡單,只是懂得的越多,好奇的越少;面對的越多,盼望的越少。

人生的路開始不平坦,而我必須走下去,可以回頭卻不能轉身。我依舊相信,夙願會在希望與絕望交織的前方,但是走累的時候,我會想起你,因為有你,我的心才有了一個落點。成熟是值得自豪的,而我又時常羨慕你,擁有簡單的快樂,簡單的幻想。

路還很長,我會離你越來越遠。但我知道,你是我永遠的昨天。我會帶着那些美麗的曾經,走向真正的成熟。

  人生的感言文章5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奔走在喧囂繁華都市裏的“弄潮兒”,涉足於險風惡浪市場經濟的“下海”者,也需要有一個避風的港灣,要學會忙裏偷閒,擺脱文山會海、商務羈絆,在歌罷曲終、酒闌人散之時,不妨安靜地沏上一壺茶,或臨窗獨啜,或邀三兩知己共飲,品味人生的真諦,感受生活給予的美好享受。

錢鍾書先生曾經説過:“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這是人類文化又一進步”,“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這不求解渴的茶和不求充飢的茶點,是一種精神的物化形式,是民族文化的積累,它使生命情調、人生情趣、心靈律動和審美觀念,變得更加具體可感,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唐代詩人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唱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茶,天然沖淡的真滋味,使人在寧靜平和、舒適怡悦之中萌動蓬勃的生機,強烈的摯愛。茶詩化了生活,人們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有位哲人説:品着茶似乎是品味着人生。的確,中國茶道,不僅是藝術與生活的關係,而且藴含着人生哲理。品茶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薰陶,猶如淋沐着帶音樂的日光浴。杯茗在手,神馳八極,苦澀回甘的茶味,委實如綿長的人生之路,回味的是從艱難足跡尋得的人生哲理。

首先,茶性尚情,和愛茶人的性情相近。唐代詩人韋應物《喜園中茶生》詩云:

性潔不可污,為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

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詩人説,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潔,不得有半點玷污;其用滌煩,其功濯塵,屬通靈性之物,是山中精英,不失其高潔的本性。詩人在贊茶,也是在頌人,借茶而言志。

明人陸樹聲和徐渭都作有《煎茶七類》,又都在論述茶品之前先論人品,把“人品”列為第一。陸樹聲説:“煎茶非漫浪,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故其法得傳於高流隱逸有云霞泉石磊塊胸次間者。”徐渭説:“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故其法傳於高流大隱、雲霞泉石之輩、魚蝦麋鹿之儔。”與其説陸樹聲、徐渭愛飲茶,倒不如説他們更注重於飲茶人的人品。與他們同時代的許次紓在《茶疏》中有“論客”一節説:“賓朋雜沓,止堪交錯觥籌,乍會泛交,僅須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調,彼此暢適,清言雄辨,脱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茶品出於人品,一個道德和審美趣味低下的人,必然領略不到中國茶道的真諦。

中國茶道,還引入了儒家和道家的“內省”思想。孔子的“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老子的“致虛”、“守靜”(《老子·第十六章》),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都是強調通過內省這種獨特的思想修養方式,達到道德和理智的自我完善。歷代茶人追求的就是物我相合,並以外物陶悦我心,把深層的文化素養與人格薰陶作為根本。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也頌揚了這種精神與境界。

唐詩僧皎然有《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中描繪了一飲、再飲、三飲的感受,與盧仝的《七碗茶歌》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云: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詩人品茶的過程即是以“自省”精神參悟得“道”的過程。心頭鬱積的煩惱排除,心境趨於平和,情感得到淨化。

當代著名書法家費新我有一幅書法作品:茶話坐忘機。目觀茶的綠的本色,品嚐回味着苦的真味,智巧變詐的心計自然會得到盪滌。作家憶明珠説得好:“茶的綠,不但是茶的本色也是生命的本色;而茶的苦,不但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啊!”茶,性潔不污,是人生道德理想的象徵。人生似茶,品茶即是以審美的態度來對待人生,這是一種超越了物質需求的精神升化。

  人生的感言文章6

茶道由茶禮、茶規、茶法、茶技、茶藝、茶心這六事構成,稱作茶道六事。茶道修習就是通過茶道六事來證悟茶道精神。茶道修習的表面是“技”,但他的重點不是“技”,而是“心”。要修習茶心,又必須從修習茶技開始,所以明白這個道理,才可以談茶論道。

  (一)茶道之“苦”

茶是苦的,但苦的有味,品茶的人從茶的味道中品味人生之苦。人生有多苦?佛家認為,有生、老、病、死之苦、怨憎會苦、愛別離會苦、求不得會苦等等,凡是構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以及人類生存過程中的精神因素,都可以給人帶來“苦惱”,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與道家的返本歸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要看透人生,看破生死,才能求得對“苦”的解脱。茶性也苦,從茶的苦後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體悟做人的道理,節儉、淡泊、以苦為樂。

  (二)茶道中的虛靜之美

中國茶道審美文化中的虛靜之説,是指心靈世界的虛靜,而外界環境的寧靜,兼顧即可。只要自我心靈不失虛靜,則茗敍也罷、説笑也罷、聽曲也罷、賞戲也罷,皆無不可。在品茗之前,需放下心中的煩惱、執著,靜下神來,定下心來,開始走進品茗審美的境界,靜靜領悟茶之色、茶之香、茶之味、茶之形的種種美感,從而靜觀、反思人生,陶冶心性、達到心靈的空靜,怡然自得,體會虛靜之美。

  (三)茶道之“平凡”

日本茶道宗師千利休曾説過:“須知道茶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此話一語中的。茶道的本質確實是從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奧祕和人生的哲理。通過生活中一點一滴的“修和煉”,從平凡的小事中去徹悟大道。所以古人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四)茶道之“放下”

人生的苦惱,説到底是因為“放不下”,所以佛家講“放下”。修行須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則徒勞無益。那麼放下什麼呢?放下人生的苦惱,放下人生的名利情,放下各種各樣的執著、慾望,放下一切“放不下的心”。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輕鬆無比。品茶也強調“放”,放下手頭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閒,放鬆一下自己緊繃的神經,放鬆一下封閉的心靈。願大家都做個放得下、無牽掛的茶人。

標籤:感言 人生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