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張小嫻名人座右銘語錄(精選30句)

葉散的時候,你明白歡聚花謝的時候,你明白青春沉默是無法掩飾的失落。下面是小編特意為大家收集的張小嫻名人座右銘語錄,歡迎大家閲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張小嫻名人座右銘語錄(精選30句)

1、當你瞭解世間一切的空性,你就知道要學着不在乎。好多事情,不會因為你在乎而改變,也不會因為你在乎就變成你喜歡的樣子。不如把用來在乎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更有意思的事,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2、至於我身邊的男人,不過是陰差陽錯。而在我生命裏勾留的人,我無法愛他更多。《三月裏的幸福餅》

3、我們以為自己是一天一天地老,只是因為我們在失意和傷心時,沒有勇氣照鏡。

4、百分之三十的現狀和百分之七十的潛力,未免太危險了。

5、我們從來沒學會放下一個人,只是必須如此。然後你會發現,沒有了那個人你還是可以活得很好。世上沒有放不下的人,只有放不下的執著。凡有執著,就有痛苦。

6、安全感來自哪裡?有人説是錢,有人説是愛,有人説兩者皆是。男人的錢都是他自己的,只有他對你的好才是他對你的情意,他對你的好才是你的。可這些東西也是會變的。安全感終歸是來自你自己,只有自己的知識、智慧和夢想是別人拿不走的,可惜,很多女孩子只向外求,從沒想過向自己求。

7、愛情總是想象比現實美麗,相逢如是,告別亦如是。我們以為愛得很深很深,來日歲月,會讓你知道,它不過很淺很淺。最深最重的愛,必須和時日一起成長。——《相逢》

8、愛一個人,就難免為他受苦。愛你的親人或戀人也如是。牽掛是苦,思念是苦,失望和傷心是苦,得不到是苦,沒法相守是苦,生離死別也是苦。然而有一天,你會發現,那個人給了你許多痛苦,卻也是你的救贖。

9、雖然這一生這一世不可能圓滿,甚至最後一切也會成空,但我這輩子有過你。我有過你,有過你的歡喜、微笑和哭泣。我曾經深深地哺育過的愛,將永遠留在我心裏,直到死別,是光陰抹不去的。——《我這輩子有過你》

10、張小嫻説:他縱有千個優點,但他不愛你,這是一個你永遠無法説服自己去接受的缺點。一個人最大的缺點不是自私、多情、野蠻、任性,而是偏執地愛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暗戀是一種自毀,是一種偉大的犧牲。暗戀,甚至不需要對象,我們不過站在河邊,看着自己的倒影自憐,卻以為自己正愛着別人。

11、偷偷愛著一個人的時候,也會偷偷妒忌那些和他特別好的人,還有那幾個有可能愛上他或是被他愛上的人,明知道這樣很傻,明知道自己沒資格妒忌,可就是禁不住苦苦地妒忌。一切一切,只因為他不是我的;也許永遠不是。——張小嫻

12、當我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我們沒想過,當我們長大了,我們會為一些男孩掉眼淚。我愛的男孩為甚麼會讓我掉下悲傷和孤單的眼淚?為甚麼要留下我在長夜裏哭泣?

13、愛到卑微也是愛吧?只是,這樣的愛往往無以為繼,到了最後,也許會變成恨。你會恨那個曾經多麼卑微的自己和那個使你如此卑微的人。

14、這是一場未知勝負的賭博。

15、好女人,其實是一瓶衣物柔順劑,前提是,男人首先要是一件像樣的衣服,女人才肯做衣物柔順劑。

16、最深和最終的愛,必須和時日一起成長。

17、我們好不容易才克服了嬰兒肥,卻又明白,每個人終須一死。我們克服了退縮,卻被迫面對一些自己不願意面對的事情,然後,我們又學習去克服。長大,是一個妥協的過程。

18、男人是不會守候的。男人不一輩子懷念着一段消逝了的感情,同時也愛着別人的女人。守候,是女人的特長。

19、喜歡一個人和不喜歡一個人,都可以是因為同一些理由。——《雪地裏的蝸牛奄列》

20、這種愛情不需要回報,它自己回答自己,自己滿足自己。——《離別曲》

21、"你愛我嗎?"這句話不能説得太早,也不能説的太遲,説得太早會影響全局,説得太遲,已經沒用了。什麼時候該問?能問的'時候畢竟是不太多,也許該在他愛你愛得最深的時候問他:"你愛我嗎?"不能肯定的時候,問來幹嘛?——《謝謝你離開我》

22、你知道我一直都愛你嗎?愛到底是圓滿了彼此,還是一方的殘缺?

23、多少愛情,是用死亡來裝點?假使沒有了死亡這個限期,我們還會那樣相愛嗎?這一生,我們依然會對某個人情深一往嗎?

24、愛一個人,才可以原諒他。 不愛了,也就談不上原諒,也談不上很。 ——張小嫻 《謝謝你離開我》

25、是自身的圓滿,我不再缺少些甚麼了。

26、別離,是為了重聚。 —— 張小嫻名句

27、我們窮極一生的時光去尋覓自己所愛的人,本來就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天職。在尋找的過程中。縱使有多少的失望和傷痛,也同樣有恩愛深情。兩個孤單的靈魂,合二為一。愛情,就是自我復原的過程。

28、相對於我們想做的事來説,生命太短,也老得太快了。

29、我們總是這樣品味着即將拋棄的事物的苦澀。 —— 張小嫻《謝謝你離開我》

30、我只是覺得,我愛一個男人,就不能給另一個男人抱,縱使我愛的男人並不愛我,我仍然要忠於自己的感覺。 ——張小嫻 《荷包裏的單人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