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曾國藩名句語錄彙總(通用50句)

"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捨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而大;如有本之泉,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勿揚人過,反躬默省焉,有或類是,丞思悔而速改也。——曾國藩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曾國藩名句語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曾國藩名句語錄彙總(通用50句)

1、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2、忠信廉潔,立身之本,非釣名之具也。

3、有理義以養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苟為不然,則昏於豢養,敗於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志之士,可不戒諸。

4、古人愛人之意多,今人惡人之意多。愛人,故人易於改過,而視我也常親,我之教益易行。惡人,故人甘於自棄,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5、留心在危難的時候,默默觀察樸厚實在的人,則在識人上做得差不多了。

6、先哲説利益不十倍不變法,我説人員不十倍不改變舊制。

7、敬與恆這兩點,是貫穿一個人的始終的做人工夫。

8、君臣之知,須積誠以相感,而動疑主恩之義薄。——《曾國藩書信》。

9、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動謂無人可用。——《曾國藩書信》。

10、但很戰浪追,為我軍向來大弊。此次必須謀定後戰,切不可蠻攻蠻打,徒傷士卒。——《曾國藩書信》。

11、善莫大於恕,惡莫兇於妒。——《曾國藩家書》

12、每日飯後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祕訣。——《曾國藩家書》

13、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曾國藩家書》

14、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曾國藩家書》

15、年少無知,大抵厭常而喜新。——《曾國藩家書》

16、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曾國藩家書》。

17、凡發一謀,舉一事,必有風波磨折,必有浮議搖撼。堅忍力爭而後有濟。——《曾國藩家書》。

18、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那有空閒的光陰。——《曾國藩自箴聯》。

19、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曾國藩家書》。

20、舉止端重,則德進矣。——《曾國藩筆記》。

21、人必誠,然後業可大可久。——曾國藩

22、鄉間無朋友,實是第一恨事。——曾國藩

23、小人其心,君子其飾,名是而實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24、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曾國藩

25、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脱俗,不可矯俗。

26、好談己長只是淺。——曾國藩

27、凡事皆貴專。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而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炫彼奪,而大不可。——曾國藩

28、讀書如譬若掘井,掘數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讀書總以背熟經書,常講史鑑為要,每日有常,自有進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勿換彼書耳。

29、人初做事,如雞伏卵,不捨而生氣漸充;如燕營巢,不息而結構漸牢;如滋培之木,不見其長,有時大;如有本之泉,不捨晝夜,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

30、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貸而富者曰文。噫!吾將謂得時乎?尊而驕者不為矣,吾將謂失時乎?富而安者吾為矣。

31、有詩書,有田園,家風半讀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澤;無官守,無言責,時事不聞不問,只將艱鉅付兒曹。

32、微雨晴時看鶴舞;小窗幽處聽蜂衙。

33、巨石咽江聲,長鳴今古英雄恨;崇祠彰戰績,永奠湖湘子弟魂。

34、夢泛扁舟鏡湖月;身騎瘦馬劍關雲。

35、身體雖弱,卻不過於愛惜;精神越是用還越精神;陽氣越提越盛;每天做事越多,晚上睡覺時越快活。如果存一個愛惜精神的念頭,想進又想退,奄奄沒有中氣,決難成事。 ——曾國藩 《曾國藩家書》

36、百端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之法。——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37、受非分之情,恐辦非分之事。——曾國藩

38、罪莫大於好進,禍莫大於多言,痛莫大於不聞,過莫大於不知恥。

39、人只是怕當局,當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只沒了得失心,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何事不濟? ——曾國藩

40、輕信人不一定多疑,而多疑的人每易輕信。 —— 曾國藩

41、予人一分面子,人必予兩分面子。傷人一分面子,人必損十分面子。為人處世,面子不可不慎。

42、慎能遠禍,勤能濟貧。—— 曾國藩名言

43、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

44、覓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視之而不見,他日無事於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趨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於從容,而失之急遽。——曾國藩

45、得失有定數,求而不得者多矣,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未必不得,自多營營耳。——曾國藩

46、凡仁心之發,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

47、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則知之非也。今之所謂博聞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聞見。

48、養生以少憤怒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

49、常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力注在此一事,不行喜新厭舊。

50、爾不必求記,卻宜求個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