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實用的個人工作總結3篇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個人工作總結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個人工作總結3篇

個人工作總結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我們班全體師生在學校校長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和領導下,在各科任老師的積極配合下,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通過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個人工作總結 篇2

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我深切體會到這一學科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在七年級地理教學中,通過一學期忙碌的工作,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不但瞭解到了自己生活的大洲,中國亞洲主要鄰國等自然地理知識,並確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係,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説學習地理是很重要的,學生們都從思想上重視了地理這門學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學生對地理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並因此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一部分學生對地理知識瞭解的興趣遠遠超過數語外學科。他們懷着對世界和自然的瞭解,挖掘了地理知識的寶藏。通過地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民族素質。地理教學貫徹了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方針和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精神,要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就使他們具備所必需的地理基礎知識,而不是單純為了成績。

地理教學可以讓學生樹立了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識到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類通過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資源發展生產。在利用合理時,就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利用不當時,則會出現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環境被污染等危及人類生存的問題。在教學過程當中,用事實做材料,使學生認識不同地區和國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發展生產和社會進步,以及不同的國家所出現的程度不同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增強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啟迪學生的智能,也促進了學生參加地理教學實踐活動的意識。在教學時,我注意學生智能的發展,注意地理知識聯繫生活實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讓學生更多地瞭解到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國際事務及學生生活等方面與地理教學內容有關的事例,增加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瞭解了世界不同的國家,有的土地遼闊,資源豐富,;有的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特點,培養了學生從對比中更進一步認識世界,激發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現在就樹立起為社會主義祖國學習的志向。

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同班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本學期教學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教學現象,雖然在教學工作中嚴格要求了學生,然而卻沒有嚴格的要求自己,沒有做到以身為則。為了以後能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克服自身一些不好的現象,力爭使以後的工作更加進步。

我相信,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我會用自己的智慧,打造自己的的一方地理教學的天空。在今後工作中,繼續努力,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個人工作總結 篇3

XX 年6月11日星期五早上,我參加了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組織的三下鄉活動,兩百多位大學生志願者懷着激動的心情踏上路途,行程匆匆……

如果要給這一天定義一個顏色的話,我想用紅色來形容它,因為它是温暖的,二百多位志願者組成一家,彼此互幫互助,相互扶持、愛護、和諧相處,雖辛苦卻樂在其中,一路上歡聲笑語。

活動當天晚上,當看完晚會,車子載着我們緩緩返回校園,我們竟有點不捨,看着車窗外的夜景,一切都是那麼的和諧安靜,漆黑的夜幕上掛着點點繁星,銀灰色的夜光灑滿整個大地,晚風習習輕拂着我們隊員每一顆勞累卻愉快的心靈,相比車外的靜謐,車內卻沸騰了,志願者都在聊今天的心得體會:

“真沒想到做老師這麼辛苦,我們準備了那麼久的課,今天只上了半個多小時,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啊!”

“對啊,有幾個孩子還很調皮,老是不認真聽課呢……”

“跟着孩子們在一起真的很愉快的,什麼煩惱都沒有,雖然有時候他們很調皮搗蛋,但大部分還是很聽話的,而且今年的三下鄉支教活動比往年開展得好多了……”

説着説着我們都笑了,彷彿在講述那時年幼的我們自己,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純真的時代,那個最樸素最無憂無慮的過去……

這次支教,我們安排了數學、語文、英語、音樂、書法、體育、主題班會等課程,上課的時候,學生充滿對知識追求的目光,使我們每一個老師都不敢怠慢,熱情地授課,回答學生的問題……

現在,當自己一個人靜靜地想着這一天的支教活動時,總感到巨大的滿足,雖然有時候感覺很累,但是一想到自己是以園丁的身份在用自己的智慧澆灌祖國的花朵,是在給孩子們展現一個新奇而精彩的世界的時候,就打從心裏感到快樂,因為自己為他們帶來知識,帶來新的思想,帶來新的生活方式,看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開心之情充溢了我們的心。

這一次活動,是我在青年志願者協會當候選幹部期間準備的最大的活動,比起聾啞學校支教,平西支教,這次活動帶給我們的挑戰多得很,準備了兩個多月,當看到活動隨着一聲“萬歲”的呼喊中圓滿結束時,我們感到無比的驕傲……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