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赴蘇州考察學結

2015 年 11 月 24日至12月4日,我們“國培計劃(2015)中西部(貴州)短期集中培訓項目蘇州大學國小校長班全體學員開始了為期10天的培訓學習。整個10天都沐浴在蘇州濃濃的文化雨露之中,10天裏我們先後參觀學習了蘇州市實驗國小、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蘇州市山塘中心國小、蘇州市姑蘇區彩香實驗國小。聽了成尚榮院長、夏駿教授等專家、學者關於學校管理、教學改革、校長專業化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校本教研等學術報告。所參觀學習的學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師生風采,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使我感觸頗深。所聽的各種學術報告理念超前,兼顧專業理念與順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發展,啟發收穫很大。現將培訓學習情況總結如下。

赴蘇州考察學結

一、學校參觀學習見聞

所有學校堅持以教科研為先導,以教育質量求生存,以教學特色、文化特色求發展,在務實,求真,完美,特色精神指導下,全面育人, 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

蘇州市實驗國小,校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教育設施先進,教室走廊的牆壁上,展示了藝術節、讀書節、雙 語節等活動的圖片; 科學實驗室的各種動植物標本是那麼精緻,琴房牆上世界著名音樂家和樂器的圖片介紹等,達到了讓草木勸學、讓牆 壁説話、讓石頭礪志的目的。充分利用每一處空間,從環境的小處着眼,將名言 警句、優秀的文化、做人的準則、各科知識都搬入了學生的視線,孩子們在潛移 默化中,學會了做人,提升了道德情操,拓寬了知識範圍。學生置身校園中,人 格,品德,知識時時處處受到校園文化的薰陶。

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校園環境幽雅、文化氣息濃厚。漫步在校園 中,學校的所有場所,各個角落,每一扇牆壁都書香四溢,沁人心脾;從教室、 興趣小組活動室、科學探索室、科技創新室、閲覽室的精心設計,到教室走廊、 牆壁的精巧佈置都顯得那麼地精雕細琢,那麼地充滿了文化氣息。這處處無不透 出

學校的構思巧妙、匠心獨具、真令人 駐足, 令人留戀。

蘇州市山塘中心國小、蘇州市姑蘇區彩香實驗國小小巧玲瓏。校園佈置巧妙大方,古樸莊重,辦學特色鮮明,將傳統文化、數學知識作為學校發展的巧實力。讓學生在張揚自己的個性中學習文化知識;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挖掘自己的個性特長。讓素質教育在學生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推進。

二、專家講座感受

江蘇省教科院成尚榮院長《在文化的進步中,有更大的追求》的講座,充分闡述了學校文化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影響和作用,闡述了文化軟實力對一個民族未來的影響。已使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校長怎樣用文化推動學校發展、推動教師發展;明白了文化是一門科學;明白了文化的實質是人化,文化的繁榮是學校發展的最高境界。

蘇州大學副教授夏駿《校長影響力提升策略》的講座論點鮮明,語言精闢為怎樣當一名好校長指明瞭方向。取得了怎樣當一名校長的真經,知道了作為一名校長應該怎樣處理和班子成員、教師、上級領導的關心,應該怎樣帶領全體教師實現學校的特色發展,讓教師快樂工作,學生快樂學習。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於維濤主任、陳國安博士、周興元局長等幾位專家的講座對新課程改革,校園突發事件的處理,傳統文化的發展,教師優化發展進行全面而深刻的闡述,讓我明白了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今後的工作方向和目標。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學習開闊了自己的視野,提升了自己的素質。在今後工作中將蘇大精神,蘇州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指導學校的工作,為山區教育托起一片藍天。

赴蘇州考察學結 [篇2]

=5月5日-23日,按照州黨委組織部的工作安排,伊犁州新型工業化及園區工作專題培訓班赴江蘇無錫、常州、蘇州進行了為期19天的培訓學習考察,通過集中學習和實地考察,大家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找到了不足,切身感受深,思想觸動大,具體收穫多。現將學習考察情況彙報如下:

一、學習培訓的特點

(一)組織協調到位。此次培訓班由州黨委組織部及州黨校指定專人帶隊管理,專門召開動員大會,進行了周密細緻的安排部署。班主任、跟班管理員、各班委認真負責,緊密配合,加強管理。學員都能夠按照要求,嚴格遵守各項規定,確保了學習考察活動圓滿完成。

(二)涉及人員範圍廣。此次培訓班有學員47人,來自各縣市、口岸的工業經濟口的人員,以及州直經信、發改、水利、農業等部門的業務人員。有縣級幹部18人、科級幹部24人;有少數民族9人、漢族36人;有女同志8人。

(三)培訓教師規格高。江蘇方面根據伊犁州幹部的特點,在授課內容和主講陣容等方面做了精心安排。從招商引資、規劃、園區、信息化、服務型政府等方面,聘請了國內知名的專家教授進行授課。授課內容知識面寬,信息量大、感染力強,有理論、

有數據、有實例,學員們普遍感到提高很大。

(四)考察企業代表性強。此次培訓實地參觀考察了26個在國內位居行業領先地位的企業、園區。其中有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藥明康德公司、國電光伏、海瀾集團、常州科教城、蘇州工業園、科技園、吳江亨通集團等,涉及信息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等各各方面。

(五)學習氛圍濃厚。學員們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大家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各觀摩點,都能夠專心聽講、做好記錄、收集資料、認真思考,每天進行分組交流討論,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得到了江蘇方面的肯定。

同時,這次學習培訓還得了江蘇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學員飲食、住宿、乘車、行程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細緻周到的工作,並安排專人進行全程陪同。

二、蘇錫常地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成功經驗

(一)着眼長遠佈局,堅持規劃先行。工業園區作為產業聚集的平台和載體,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搞好頂層設計。如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與開發,從成立園區到現在,均照總體規劃的框架進行建設,只是在局部的功能區塊上做合理的調整,確保了園區的可持續發展,產業聚集效應突顯,成為江蘇重要經濟增長極之一。

(二)注重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蘇錫常地區通過推進技術改造、兼併重組等方式,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快轉型、上規模、

創品牌,打造了一批對產業發展貢獻突出、社會認可度高的行業轉型升級示範企業。如蘇州工業園電子信息產業佔到園區總產值的47%,精密機械佔20%,新材料佔8%。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順應市場需求,依託其國內特鋼行業首家綜合性研究院,先後完成多項冶金課題的項目攻關,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確保了在國內特鋼行業的領先優勢。

(三)堅持機制創新,實施人才引領戰略。通過長期的發展和積累,蘇錫常地區經濟發展模式從產業引領型向人才引領型轉變。如無錫藥明康德公司,其核心團隊由在海外知名企業工作15年以上的高級人才組成,80%以上的員工從事科技研發工作。再比如有東方硅谷之稱的江陰領軍人才創智園,通過引種子、建苗圃、育森林吸引人才,江陰全市人才總量達到25.5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近萬人。

(四)加強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蘇錫常地區高度重視企業自主創新,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引進研發機構,引用前沿技術,引入高新人才,努力培育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和產品。如國家級“感知中國”創新基地——中國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該中心形成了從研發、系統集成到典型應用示範的創新價值鏈,已成為國內物聯網產業大發展的核心技術引擎。

(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打造產學研基地。蘇錫常地區通過獨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提高了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也發揮出人才聚集的良好效應。如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的實驗區—

—常州科教城,該園區打破傳統模式,整合1所綜合大學和6所職業教育學院,構建起教育、科技和社會服務三大公共平台,成為全國產學研結合、高科技產業發展、科技自主創新的先導區。

三、幾點啟示

(一)必須堅定不移地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通過此次學習考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州黨委關於“堅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第一推動力”、“實現伊犁的大跨越、大發展,潛力、希望、出路都在新型工業化”的論斷決策完全符合伊犁的發展實際。這一觀念轉變的越早越快,伊犁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越早越快。

(二)必須堅持優勢優先。伊犁與江蘇這一類沿海發達地區情況不同,各有自身的優勢。蘇錫常發展模式雖不能照搬,但是在“搶抓機遇、發揮優勢”這一點上是相同的。伊犁有着豐富的煤炭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具備後發優勢,在發展“七大優勢產業”方面同樣大有可為。

(三)必須搶佔制高點。通過此次學習考察,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蘇錫常地區在產業轉型升級上成效明顯。無論是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產業,還是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服裝、機械製造、乳品加工為代表的傳統產業,都告訴我們,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就必須搶佔行業、市場、技術、規模的制高點,成為領軍人物。伊犁也應當如此,在明確發展七大優勢產業的基礎上,要始終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的要求,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

赴蘇州考察學結 [篇3]

=xx年x月x日至x月x日,按照省委組織部統一安排,我有幸參加了xx省組織的大學生村官赴蘇州、上海學習培訓班。培訓期間,蘇州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原蘇州市委副書記xx-x、優秀村幹部代表及農村幹部學院的有關領導對蘇州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功經驗進行了介紹,並實地參觀考察了蘇州新加坡工業園、蘇州保税區和華西市村等地,近距離、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蘇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視點、新思路,使我深受教育,深受啟發,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親身感受到蘇州經濟發展的滾滾浪潮,真切感受到蘇州人大膽試、大膽闖、敢為天下先的膽略和氣魄。這次學習培訓,雖然時間較短,但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對今後工作有很大啟發。現將我的學習考察情況和一些體會彙報如下:

一、蘇州經驗

一是解放思想發展生產力。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是蘇州破除障礙、引領發展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30年,蘇州藉助背靠大上海的區位優勢和悠久文化的人文優勢,看準時機,搶抓機遇,培育“不管東西南北風,咬住發展不放鬆;不闖官場闖市場、不比官職比貢獻,有作為才有地位”的新思想,形成“親商、安商、富商;幹部辦企業、老闆當領導,全部放開、全民創業”的新觀念,強化“小發展大困難,大發展小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的新意識,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道路--蘇南模式,誕生了“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和“園區經驗”三大-法寶。蘇州的實踐證明,思想活躍,發展才有活力;思想僵化,發展必然受阻。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搶抓機遇,才能高人一籌;只有在思想解放

上率先勝出,才能在加快發展上走在前列。

二是文化帶動助推發展。文化已成為蘇州城市競爭力和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蘇州從思想上認識到文化是一種經濟狀態,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堅定做優做強文化產業的信念,積極利用蘇州“文化高地”的優勢,發揮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不斷提高蘇州的文化競爭力,促進和推動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蘇州注重古城文化的保護,已經走出了古城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困局,以文化古城為基礎、為主體,打造新區、園區,形成了“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實現了新區園區對古城的反哺。目前,從蘇州老城區內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城內最高建築北寺塔,僅從這點就體現了蘇州在古城保護上的力度和效果。蘇州也非常注重現代文化的發展與張揚,近年來蘇州興起太湖文化論壇,為蘇州太湖確立了“文化新地標”,進一步推動太湖的保護和利用,推動太湖生態文明與區域內經濟、文化、旅遊等的互動互融,全面提升太湖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也建設性地推動蘇州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三是優化環境促進發展。蘇州視環境為形象與財富,視環境為經濟資源與生產力。一方面,加強硬環境建設,“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堅持把園區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核心,相繼高標準成立了崑山開發區、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一批國家級開發區,以及吳江開發區等一批省級開發區和一批鄉鎮工業園區。同時,加大園區周邊環境整治力度,讓蘇州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徹底改善了城區和園區的環境面貌,打造了秀美的園林式東方古城。另一方面,加強軟環境建設,發揮“以一帶十、以十帶百”的乘數效應。通過職能歸併、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壓縮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一站式”、服務體系、“電子政務”建設等措施,不斷提升辦事效能;樹立服務第一的觀念,倡導“辦

事高效,信守承諾,不講不好辦,只講怎麼辦”的服務理念,變“管理型”政府為“服務型”政府,營造與國際接軌的良好投資軟環境,以人性化服務、契約型服務等舉措吸引外商投資。

二、蘇州啟示

在學習考察中,我們深深地感到,蘇州有很多東西我們學不到,但也有很多東西我們是可以借鑑的,如在解放思想、招商引資、服務環境和狠抓落實等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是採取各總方法,解放村民思想,從黨員、幹部開始帶頭示範,幹出成效,取得村民認可。敢於創新,敢於進取,改變觀念,不斷地解放思想、激活內在動力,廣泛發動村民各顯其能,各盡所職,不斷縮小城鄉差距。

二是緊緊圍繞本村實際,牢牢抓住各種機遇,以時不我待的作風、向上爭取的產業發展等各方面的發展項目,形成一個爭項目、跑項目、咬定發展不放鬆、一心一意搞建設、保持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推進發展不放鬆,村民增收放第一的良好的工作風氣。

三是注重發展,挖掘集體經濟,以鄉村種養殖業為突破口,引導村民不斷做大做強做出成效,把精力集中在謀發展上,創新發展理念,做到發展一例,就要成功一例,特別是參觀了華西市村的鄉村成片種養殖業,使我看到了我們村的希望,有了學習的榜樣,更使我對XX村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通過學習了他們的一些好做法、好經驗、好理念的同時,結合自身的一些優勢,使我更有決心有信心把我村建設的更美好。

赴蘇州考察學結 [篇4]

按照黨校統一安排,6月12日到20日在蘇州農村幹部學院參加了為期 8天的培訓。培訓期間,蘇州市有關領導和專家教授對蘇州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功經驗的介紹,實地參觀考察了蘇州市新區、崑山開發區、張家港市和海瀾集團等,近距離、多角度地感受到了蘇州的魅力,接受了大量新視點、新思路,使我受到了強烈震撼,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對今後工作有很大啟發。現將我的學習考察情況和一些體會彙報於下。

一、蘇州印象

蘇州是一個地級市,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傍無錫,北依長江,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下轄7個區和5個縣級市,全市人口630萬人。蘇州是一座千年古城,蘇州園林名揚天下,被譽為“東方威尼斯”、“上海的後花園”。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經濟總量高速增長,財政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飈升,發展速度飛快。現有外企超過萬家,世界五百強中有118家到蘇州投資,蘇州下屬5個縣級市全部進入全國百強前十名。5個縣級市都是國家級衞生城市,全部為國家級園林城市。蘇州發展如此之快,固然有着區位優勢、人文優勢、旅遊資源優勢等等,但也與蘇州人解放思想、大膽作為、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意識分不開。

二、蘇州經驗

一是解放思想引領發展。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是蘇州破除障礙、引領發展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30年,蘇州藉助背靠大上海的區位優勢和悠久文化的人文優勢,看準時機,搶抓機遇,培育“不管東西南北風,咬住發展不放鬆;不闖官場闖市場、不比官職比貢獻,有作為才有地位”的新思想,形成“親商、安商、富商;幹部辦企業、老闆當領導,全部放開、全民創業”的新觀念,強化“小發展大困難,大發展小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的新意識,走出了一條特色發展道路--蘇南模式,誕生了“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和“園區經驗”三大-法寶。蘇州的實踐證明,思想活躍,發展才有活力;思想僵化,發展必然受阻。只有在解放思想上先人一步,搶抓機遇,才能高人一籌;只有在思想解放上率先勝出,才能在加快發展上走在前列。

二是文化帶動助推發展。文化已成為蘇州城市競爭力和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蘇州從思想上認識到文化是一種經濟狀態,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堅定做優做強文化產業的信念,積極利用蘇州“文化高地”的優勢,發揮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不斷提高蘇州的文化競爭力,促進和推動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蘇州注重古城文化的保護,已經走出了古城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困局,以文化古城為基礎、為主體,打造新區、園區,形成了“一體兩翼”的發展格局,實現了新區園區對古城的反哺。目前,從蘇州老城區內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城內最高建築北寺塔,僅從這點就體現了蘇州在古城保護上的力度和效果。蘇州也非常注重現代文化的發展與張揚,近年來蘇州興起太湖文化論壇,為蘇州太湖確立了“文化新地標”,進一步推動太湖的保護和利用,推動太湖生態文明與區域內經濟、文化、旅遊等的互動互融,全面提升太湖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也建設性地推動蘇州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三是優化環境促進發展。蘇州視環境為形象與財富,視環境為經濟資源與生產力。一方面,加強硬環境建設,“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堅持把園區建設作為招商引資的核心,相繼高標準成立了崑山開發區、蘇州高新區、蘇州工業園區等一批國家級開發區,以及吳江開發區等一批省級開發區和一批鄉鎮工業園區。同時,加大園區周邊環境整治力度,讓蘇州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徹底改善了城區和園

區的環境面貌,打造了秀美的園林式東方古城。另一方面,加強軟環境建設,發揮“以一帶十、以十帶百”的乘數效應。通過職能歸併、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壓縮收費項目、降低收費標準、“一站式”、服務體系、“電子政務”建設等措施,不斷提升辦事效能;樹立服務第一的觀念,倡導“辦事高效,信守承諾,不講不好辦,只講怎麼辦”的服務理念,變“管理型”政府為“服務型”政府,營造與國際接軌的良好投資軟環境,以人性化服務、契約型服務等舉措吸引外商投資。

四是揚長避短善於發展。蘇州與上海各方面條件相比,明顯優勢不足,但是蘇州人能找準定位,沒有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上海力爭發展項目,而是充分依託上海及周邊便利的交通條件,和自己的人文、旅遊資源等優勢互補,真正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被譽為了“上海的後花園”。 今年,舉世矚目的世博會在上海舉行,“蘇州廚房”走進世博會、世博動漫宣傳片由蘇州打造、世博論壇登陸蘇州、世博會遊客中心落户太倉、世博會“水世界”簽約周莊等等,都可以看出蘇州發展的勃勃生機,可以説,善於最大限度地揚長避短也造就了蘇州的輝煌。

三、蘇州啟示

在學習考察中,我們深深地感到,蘇州有很多東西我們學不到,但也有很多東西我們是可以借鑑的,如在解放思想、招商引資、服務環境和抓落實等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發展觀念。縱觀蘇州經濟發展歷程,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利用機遇是蘇州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要加快發展,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達地區快速發展的實踐證明,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根本取決於領導幹部。要積極培養各級領導幹部的創新能力,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主動熟悉和掌握市場經濟知識,主動融入市場經濟的大海,爭做推動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的帶頭人。

二要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積極招商引資。進一步加大力度,把優化發展環境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建立政府與企業的聯繫機制,定期發佈關於審批、辦税等方面的政務信息,定期公佈招商引資政策,真正營造出公開公平公正的軟環境;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使關卡少下來,使門檻降下來,使程序簡下來,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生產領域;要創新招商方式,放寬進入領域,配套招商引資政策,同時政府繼續增加引導性投入,吸引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參與創業,推動我市經濟發展。

三要努力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轉型發展。經濟的發展歸根結底要依靠科技進步。要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觀念,加快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產業;要用先進、適應的技術提升我市傳統產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開展技術創新,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帶動產品、產業升級,提高企業和產品競爭力;要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建設

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蘇州人的認識是:所有競爭實質上都是人才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一個一流的國家,必定要有一流的教育。一個一流的城市,必定要有一流的大學,一個一流的地區和產業必定要有一流的人才作為支撐。

四是要找準市場定位,推動產業升級。在晉城,以煤炭、電力、冶鑄、化肥為主的傳統產業,佔到全市工業經濟的80%以上,這是優勢所在,不能丟了優勢找優勢,必須把傳統優勢發揚光大。在展方式上,我們必須要準確定位,大膽創新產業形態,推動產業升級、產業延伸、產業替代和產業拓展,指導各類產業按照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要從依託資源到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由黑變綠、由

重變輕、由粗變精、由大變強的根本性轉變,努力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發展新路;要堅持把產業轉型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謀劃,協調推動增長方式、發展動力、經濟環境、體制機制和社會建設全面轉型。

赴蘇州考察學結 [篇5]

為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提高素質,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社會管理的經驗做法,推動我鎮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2011年11月7日--12月1日,鎮黨委、政府組織全體鎮幹部和嘎查村支部書記、村主任共二百多人,分四批赴蘇州幹部培訓基地、華西村和蔣巷村進行了考察學習。

在蘇州市幹部培訓基地,重點聽取蘇州市加強城鄉統籌,破解三農難題的做法經驗,蘇州市建設新農村、蘇州市招商引資等方面的科學理念與成功做法,實地考察了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蔣巷村、蘇州工業園區等,在華西村聽取了老書記吳仁寶的報告,在蔣巷村受到該村黨委書記、黨的十七大代表常德盛的接待,並觀看了反映該村創業發展的專題片。在蘇州、無錫學習考察的短短5天時間裏,我們對蘇南模式的內涵和蘇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法寶”(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園區經驗)有了更深的理解;為他們現在的“轉型升級”的戰略所折服。蘇州、無錫地區那種“團結奮進,負重拼搏,自加壓力,敢為人先”、“不爭第一不罷休,位居第一不止步”的創業激情和精神狀態;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大開發、大建設的全新理念、非凡氣魄及先進經驗做法,給我們的鎮村兩級幹部留下深刻印象,使大家倍感震撼,深受鼓舞和啟發。蘇州地區的政策措施、體制機制及其運作發展,對在新形勢下推動我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積極的借鑑作用。

一、江蘇經濟近年出現的四個亮點

第一、江陰現象。這個現象是以華西村領頭人的創業精神和江陰縣資本運作的成效為代表的。江陰華西村在老書記吳仁寶的帶動下,華西村成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村;江陰市的資本運作最為成功,堪稱全國第一縣,小小的一個縣級市,海內外的上市公司已經突破了26家,9家都是上市公司,因此説,江陰是通過資本運作取得成功的典範。

第二、張家港的趕超經濟。其核心內涵就是“樣樣都要爭第一”。縣級市張家港原來很差,是不毛之地,現在發展挺快。“團結奮進,負重拼搏,自加壓力,敢為人先”就是張家港精神的全部,現在位列全國百強縣第三名。

第三、常熟的民營經濟。常熟的祕笈是藏富於民。這裏的民營經濟搞得最好,老百姓存款最多、觀念最新。這個縣級市,被稱為江蘇的“義烏”,7個人中就有一個老闆。我們參觀的蔣巷村就隸屬於常熟,是全國文明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村黨委書記常德盛懷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堅持“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創新發展新思路,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黨員幹部、村民員工,團結拼搏、艱苦奮鬥,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實現強村富民、共同富裕。

第四、崑山之路。崑山之路等於招商之路。縣級市崑山,過去最窮,現在發展最快,變成最富,最近兩年,擠掉了廣東順德,榮登全國百強縣第一名。江蘇經濟這四個亮點,發展方式各不相同,利用外資方面,江陰用的是股民的錢,張家港用的是全社會的錢,常熟用的是老百姓的錢,崑山用的是老外的錢,四個地方都是藉助外來力量成功運作的典範。

二、蘇州基本概況

蘇州市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傍無錫,北依長江。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現轄滄浪、平江、金閶、虎丘、吳中、相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等8個區和常熟、張家港、太倉、崑山、吳江5個縣級市,總人口620萬人(其中流動人口300多萬)。蘇州在江蘇目前經濟發展水平最高,蘇州下面的五個縣級市,全部是百強縣,全部進前10名。江蘇是利用外資大省,55%的外資都在蘇州,外資企業突破25000家,其中有127家世界五百強;民營企業突破18萬家。蘇州還是我國非常有影響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it產業的生產重鎮(那裏的耕地不產水稻產電子管)。蘇州生產了全球70%以上的鼠標、35%以上的小型電腦攝像頭、13%的掃描儀、12%的主機板、10%的顯示器。縣級市崑山有四個一千萬:1000萬台手機、1000萬台數碼相機、1000萬台顯示器、1950萬枱筆記本電腦——全球每生產3枱筆記本電腦就有一台是在崑山生產的。去年,在全國大中城市排行中,蘇州交了一個123456的成績單:合同外資全國第一;工業總產值全國第二;進出口總額全國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全國第四;國內生產總值全國第五;財政收入全國第六。他們從上到下樹立了一個認識,經濟發展“四個不論”:一是不論什麼形式能搞活就行,不爭論。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二是不論私有公有有作為就行,初級階段發展起來再説。三是不論規模大小,能發展就行。四是不論歸誰所有,能交税就行。

三、蘇州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

(一)城鄉統籌是破解三農難題的良策。蘇州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優化城鄉資源配置,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工業化、城市化,一手抓新農村建設,使城鄉一體化走在全國前列。他們有許多敢為人先的做法和大膽的嘗試,其中最為創新令我們耳目一新的是土地股權置換:鎮政府成立“三社三公司”,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職能是通過農業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實現土地的增量與增值,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整理後新增的農業用地,一方面作為集體機動地、集體股參與分紅;另一方面根據掛鈎政策異地置換用於發展富民合作社,農民居住向新型社區集中,換房進城進鎮,節約的宅基地用於發展富民合作社。

(二)思想解放是高效快速發展的前提。蘇州之所以發展快,就是因為他們的思想解放程度高,創新意識強,敢闖敢試,敢想敢幹。一是起點高。體現了國際化、全球化、現代化的視野,他們關注的是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跟蹤的是世界最前沿的動向,瞄準的是國際一流的水準,自覺地把自己置身於全球發展的背景之中,以此為參照,來確定自己的目標取向和努力方向,從而不斷出現國內首創、全國第一的新舉措,成為發展的“領跑人”。二是定位準。蘇州地處上海近郊,他們把經濟定位在依託“龍頭”、甘當配角“龍頸”上,堅持以大力發展微電子等高新技術企業為目標,通過招商引資對老企業進行嫁接改造,實現了大步跨躍。三是膽子大。在發展問題上,他們敢於大膽實踐,摸着石頭過河,勇於第一個吃螃蟹。最典型的例子是崑山,1984年在國務院宣佈成立14個經濟特區時,當時的崑山縣委、縣政府就在沒有得到任何認可的情況下,自己圈出土地1.8平方公里創辦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走上了自費開發之路,直至1991年才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重點開發區,1992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開發區,這是全國第一家縣辦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崑山開發區先後投入30多億元資金,基本實現了“七通一平”,現規劃面積達到77平方公里,創辦了出口產品加工區、留學生創業園區。如果沒有當時的縣委、縣政府領導敢想敢幹,沒有全縣人民的理解支持,就不會有那麼多外資項目落户崑山,也不會有財政收入年增10億元的輝煌。

(三)黨建工作與經濟發展的關係結合緊密。太倉市璜涇鎮首創的黨員幹部“帶頭創業致富、帶領羣眾致富”的“雙帶”活動和“全民創業、實體創業、科技創業”的“三創”活動,激勵黨員羣眾“想創業、敢創業、會創業”,讓一切利於創業的思想活躍起來,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全力促進本地經濟健康發展。

四、幾點體會:

(一)學習借鑑蘇州人搶抓機遇的膽識和敢為人先的魄力。抓住一次機會迎來一次發展,失去一次機會落後一個年代,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一步落後步步落後。一個地方最大的封閉是觀念的封閉、最大的落後是觀念的落後、最大的進步和開放是觀念的進步和開放。觀念一變天地開,觀念決定出路,觀念就是財富,你可以眼前落後,不可以觀念落伍,你經濟可以暫時落後,但不能思想僵化落後。縱觀蘇州經濟發展歷程,不難發現,圍繞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行思維和觀念的創新,善於發現機遇,緊緊抓住機遇,充分利用機遇,是蘇州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祕訣之一。

(二)學習借鑑蘇州地區招商引資的理念。一個地方要想迅速改變落後的面貌,兩個要素至關重要,一是要有人才。大量的人才,二是要有大量的外來投資。發展靠投入、投入靠項目、項目靠招商。招商引資是實現一個地區經濟跨越式發展和老百姓致富的戰略選擇。現在地區之間的差距,並不是農業之間的差距,而是體現在近年來由於招商引資和科技發展而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的經濟、社會、科技、財政的反差。

(三)找到適合本地的發展道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蘇州地區的經驗很多,發展模式不盡相同,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但不能照搬照抄,如果一味地模仿起來無異於刻舟求劍。考察學習回來以後,大家都經歷了一種衝動到落寞的情緒變化,感覺人家的東西學不來,也追不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猶如“盲人摸象”。通過分組討論,一致認為:一不能照搬照抄,二不能看到差距之後心灰意冷喪失激情,而是要立足實際,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赴蘇州考察學結 [篇6]

2012年7月,我有幸參加了以“加強基層黨建,服務科學發展”為主題的重慶市第30期組工幹部培訓班,並在蘇州市農村幹部學院進行了為期4天的培訓。這次培訓,對於豐富我的理論知識,拓展個人視野,提高能力素質,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考察學習的主要內容及特點

本次組工幹部培訓班分為兩段,在重慶培訓2天,在蘇州培訓4天。在蘇州農幹院培訓期間,主要採取專題授課、現場教學、座談交流與參觀考察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在課堂上聽取了蘇州市委辦公室綜合三處陸文明處長關於蘇州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踐與探索、學院副院長孫堅烽教授對於破解新時期三農驗證題的精彩講座;實地考察了太倉市城廂鎮東林村及現代農業示範園,學習了全國文明村蔣巷村的基層黨建及高效生態園的經驗,參觀了崑山市千燈古鎮、炎武社區及波司登集團;最後全班就蘇州推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經驗與啟示進行了交流探討。通過邊聽邊看、思想交流的方式,讓我深深感到沿海發達地區思想解放程度之高,機遇意識之強,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城市建設和環境之美。這都讓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同時也看到自身的差距,增強了立足豐都,發展雙路的決心和信心。

二、蘇州考察學習的一點體會

蘇州市位於長江三角洲中部、江蘇省南部。東鄰上海,南接浙江,西傍無錫,北依長江,全市總面積8488平安公里。現轄滄浪、平江、金閶、吳中、相城、蘇州工業園區、高新區虎丘區等7個區和常熟、張家港、太倉、崑山、吳江5個縣級市,是江蘇省設立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2011年,蘇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17億元,全市實現地方一般性預算收入1100.9億,農民人均純收入17040元。客觀上講,蘇州新農村建設發展得益於蘇州地處長三角,背靠大上海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區位優勢,得益於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經濟率先發展帶來的工業反哺農業的先發優勢。但客觀上講,蘇州新農村建設發展與豐都的差距不僅僅是在經濟實力上,更重要的是在人的思想觀念、創新精神上。

(一)不斷更新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蘇州人認為,在發展中最大的落後就是觀念的落後,思路決定出路、幹部決定勝負。在發展經濟上,不拘形式和內容,能搞活就行;不論規模大小,能發展就行。推行社區股份合作社和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之初,爭議很大,他們不等上級文件批示,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只要老百姓沒意見,大膽嘗試,埋頭苦幹,只幹不説,農村土地股份合作被稱為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現在,他們通過因地制宜推行“三大合作”:社區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鎮級收入靠税金,村級收入靠租金,農民收入靠薪金和股金的良性收益分配格局。依靠着觀念更新,蘇州人又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二)堅持發展為先,高起點規劃新農村建設。改革開放30年來,蘇州人始終堅持發展地方經濟,牢固樹立“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的發展理念。上世紀80年代,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創造出蘇南經濟發展模式。造就了一批跑供銷、闖市場的能人,用他們的話講,就是“踏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説盡千言萬語,排除千難萬險”發展鄉鎮企業。地方經濟的發展為解決發展的矛盾和困難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雄厚的經濟基礎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物質支持,工業反哺農業,蘇州新農村建設快速發展。

(三)始終求真務實,樹立嚴謹的工作作風。蘇州新農村建設發展速度快、標準高是有目共睹的,不是哪個喊出來和吹出來的,是靠蘇州人一步步腳踏實地、艱苦奮鬥幹出來的。實幹是可以出成績、出經驗的,也可以戰勝困難、創造奇蹟。如全國文明村——蔣巷村,曾經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窮土惡水、交通閉塞、血吸蟲流行的苦地方,在村黨委書記常德盛同志的帶領下,懷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精神和“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堅持走“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創新發展之路,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鬥,變成了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村、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這種求真務實、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值得我們所有豐都人學習和借鑑,蘇州經濟的快速發展正是利益於當地的幹部羣眾共同創造的結果。

三、考察學習的主要收穫

在蘇州短短几天的考察學習,讓我一路學習取經,一路深入思考。我認為,蘇州基層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功主要得益於:

(一)解放思想,破舊立新。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之所以又好又快,除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當地人思想解放。多年以來,他們都敢於突破,敢於創新,敢於進取,在改革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同時,他們意識超前、思維敏鋭、善於捕捉和把握機遇。事實證明,觀念變則行為變,行為變則習慣變,習慣變則命運變。我們只有不斷地解放思想,不斷激活加快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不斷縮小與江蘇發達地區的差距。

(二)發展為先,緊抓不放。最近幾年張家港、崑山、江陰等幾個城市都發展的很快,許多工作走在了全國的前頭,但他們始終不滿足、不鬆懈,始終堅持發展不放鬆,聚精會神搞建設。即使現在已處於一個很高的平台上,他們仍然保持着強烈的危機感、緊迫感,奮力拼搏的精神絲毫沒有減弱。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必須時刻緊抓不放。

(三)立足根本,做大產業。在考察學習中,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江蘇地區在中國市場經濟大潮中能迅速崛起並站穩腳根,得益於他們立足自己特色,始終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放在突出位置來抓。經過多年的努力,做強了支柱產業,又迅速的挺進其它產業,開展多種經營。為此我感到,只有大力發展符合地方特色的產業,千方百計加快新經濟增長點的培育,才能駛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四、對自身工作的啟示

我所處的豐都縣雙路鎮,位於縣城長江南岸,東與興義鎮相鄰,南與三建鄉、龍河鎮接壤,西與三合街道毗鄰,北臨長江。區位優勢明顯,距縣城僅6公里,快速鐵路、高速公路、豐武路、產業大道縱橫交錯,交通便利。肉牛、果菜、林業、烤煙形成我鎮主導產業,既是三峽庫區移民鄉鎮,又是典型的城區集鎮、旅遊新鎮。

按照市第四次黨代會和縣第十三次黨代會要求,雙路鎮將按照科學發展、追趕跨越、提質上檔、民生為重的要求,朝“城市新區、旅遊熱區、工業強區”的發展定位邁步前進。一是要全力服務重點項目建設。縣上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橫五路、城市開發、天池苗圃等10個重要項目,涉及我鎮5個村15個社徵地拆遷安置農户900餘户、4000餘畝。在抓好協調服務的同時,注重化解羣眾矛盾糾紛,確保各個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二是要因地制宜發展城郊型農業。優化低山蔬菜、中槽苗木、高山畜牧烤煙的產業佈局,發展烤煙、肉牛、蔬菜、苗木等為主的農業產業,力爭實現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促進全鎮農民增收致富。三是要抓好城市開發建設工作。實施一批基礎設施項目,調整場鎮規劃修編,在馬鞍山、斷橋溝等低山區建成5平方公里“城市新區”,承接縣城輻射、補充縣城功能,力爭把雙路建設成為城市拓展的核心區。四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策劃包裝一批招商項目,引進1—2家規模化工業企業。打造一條2公里長的創業街,爭取建立全縣首家微企創業孵化基地,新增農業和餐飲等服務企業6家以上。五是要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在蓮花、安寧、楠木村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區,連片開發30平方公里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重慶蓮花生態旅遊度假區,今年完成項目評審立項,初步建成蓮花旅遊接待中心。六是要加強安全生產和信訪穩定。加大安全生產工作宣傳和督查力度,掛牌整治重點隱患,建立維穩新機制,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七是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以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紅心工程”為載體,紮實開展創先爭優、認真落實“三項制度”。完善4個村級標準化活動室,打造龍河流域示範帶、縣城拓展示範區、高山旅遊示範點,樹立2-3個市級示範典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短暫的蘇州學習考察,讓我個人的思想認識經歷了一次全面洗禮,視覺、心靈受到強烈衝擊和震撼。深感差距大、壓力重。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決心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樹立“學習蘇州先進經驗、建設雙路美好家園”的工作目標,以強烈的責任感和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基層工作中。

標籤:學結 蘇州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