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有關端午節作文集錦七篇

作文2.13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端午節作文集錦七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是今年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粽子,它們繫着白色腰帶,穿着綠色襯衫,笑盈盈地躺口袋裏,好似對我説:“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肚子已經唱歌了,我趴桌子上呆呆望着那香噴噴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我們心思,笑呵呵地説:“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嚐嚐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脱下粽子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糯米糰,糯米上還鑲嵌着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於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台,拿起一根牙籤,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嘴裏,太甜了。最後,舔一舔嘴邊白糖,實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粽子,今天為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台,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粽子。我用可憐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給我嚐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嚐嚐鮮呢)於是,她大口吃下了粽子,直喊好吃。我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着田老師手裏剩下最後幾個粽子,田老師笑眯眯地説:“誰還沒吃粽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説:“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湧上講台,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粽子那名男同學也被我們遠遠地擠後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於到了,剛剛把手往裏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牙籤刺到了,我急得似熱鍋上螞蟻。只剩下最後一個粽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粽子被我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我失望時候,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裏塞了一團粽子,我又歡又喜,捂着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裏有説不出甜。粽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粽子吧。

這個開心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佳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佳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佳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粽球,制粽,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鬚水——因為傳説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抬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葉門——因為艾葉能僻邪,這一天插艾葉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採青——因為這一天是龍抬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食粽——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夏天,氣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粽,表示食後寒天過去温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種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製成的食物,一邊甜一邊鹹,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糰子。它的由來是由中原傳來的。是中原水鄉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佳節前後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佳節的傳統風俗。藴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佳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 篇3

“小懶蟲,快起牀了,今天是端午節,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呀!”我在睡夢中被媽媽叫醒。媽媽還説:“包粽子是為了愛國詩人屈原而發明的,同時還可以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聽了媽媽的話,我一骨碌爬了起來,因為我早就想親手體驗一下包粽子的樂趣了。

剛走進廚房,便看見一個大盆子裏放着一大堆碧綠的.葉子,還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媽媽説這是粽葉。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起一片粽葉,並把它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錐體,這倒不難,我也學着捲了一個,下一步可就非同小可了。媽媽熟練地拿勺子舀了一些糯米和陷放進去,包好。而我卻不是上面漏,就是下面漏。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好不容易闖過了這一關,接二連三的麻煩又來了。要穿棕針,媽媽先把棕針穿進粽子,再把棕葉尖子插進棕針孔,然後輕輕一拽就把粽子收得緊急的,一個漂漂亮亮的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也學着媽媽的樣子,把棕針插進粽子,可不是把粽葉戳破,就是把粽葉拽段,就這樣連續包壞好幾個,好不容易才包好了一個。可累死我了。但我心裏卻樂滋滋的—終於學會了包粽子。

粽子包好了,開始煮粽子,媽媽先在鍋裏放一些水,再放入粽子,然後開始煮,過了一會兒,粽子煮開了,我迫不及待地就想拿粽子吃。媽媽説:“粽子還沒有煮透呢”。我只好在一旁耐心地等着。這時,鍋裏熱氣騰騰,整個家裏都瀰漫着粽子的香氣。“終於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了。”那種喜悦和興奮真是無法形容。

端午節作文 篇4

家鄉的端午節又到五月初五,端午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艾。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艾插於門楣之上,據説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小布包,可增強免疫力。

我的家鄉由於缺水,所以並不像江南等地划龍舟。在我家鄉,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將糯米洗淨,並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乾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端午節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華藏寺,每年過端午節,爸爸媽媽都要提前準備過節的東西。爸爸到河邊摘來柳條,和我一起將楊柳插在門上,楊柳輕輕擺動,在我們進出是掠過頭頂,爸爸説“柳葉像劍,能辟邪驅鬼”。媽媽到農貿市場精心挑選糯米、大棗、還有粽葉,他將粽子包成三菱形狀,放在鍋裏煮上十幾分鍾,香噴噴的粽子就端上桌子,爸爸媽媽爺爺和我,邊吃邊説誇獎媽媽的手藝好。這時爺爺會用手指沾一點薰黃酒,擦在我的額頭和耳朵上,他説“小孩擦一點薰黃酒,蚊蟲不來找你”。

最高興得要算和姐姐搓花繩,姐姐把紅的'、黃的、紫的線繩搓成五顏六色花繩,再穿上金色的小鈴鐺,戴在我的手上,腳上,走起路來發出悦耳的鈴聲,我高興得摟住姐姐的脖子,親她的臉,表示謝謝。

“端午節,戴花繩,擦黃酒,吃粽子。”這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啊!

端午節作文 篇6

每一條彩繩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題記

前兩天大連一直陰雨連綿,太陽也沒露一下。昨天總算碰上了一個晴天。

今天,從補習班回家,一個人底着頭,漫不經心的走着,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根已被剪斷的彩繩。據分析判斷,這裏前一陣子應該是一個小水凼。(端午過後的第一個雨天,要把手上的彩繩摘下來,扔到水凼裏。算是一種習俗吧!)這才突然反應過來。端午傳統佳節已經過去很久了。望着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國小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那時的自己那麼無邪,那時的日子那麼温暖。

那時,在端午傳統佳節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温,和她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的聽着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後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的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麼温暖,卻那麼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天真的問奶奶,為什麼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莞爾一笑,不予回答。現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歷無數風雨坎坷的見證。繫好後,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傑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裏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暮靄時夕陽與水面的輝映。奶奶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彷彿還能感覺到奶奶的體温和目光。

只是後來,我回到大連,回到媽媽身邊。她的工作總是那麼忙,忙到無暇顧及節日的到來,更不要説為我係彩繩了。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日。只是當看到同學手上帶着五顏六色的彩繩時,我雖然會不屑一顧,説那是小孩子的東西罷了。但心中,還是會想起奶奶,想起那童年用愛編織的端午的彩

端午節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提前幾天,奶奶已經準備好了粽葉、糯米、乾菜、肉等。這時,開始包粽子了,看上去簡單,做起來有點難,我好不容易包好一個粽子,看來看去都不像粽子。

奶奶一看,哈哈大笑,“寶寶,粽子這樣包可不行哦!”奶奶拿起粽葉教我“包粽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粽葉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粽葉靠近葉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鬥裝,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分,其餘四指在粽葉下面拖住,先放肉、乾菜,把尖的地方堵嚴,再放入糯米,蓋住肉、乾菜,再把粽葉長出來的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拿繩子捆好紮緊,多餘的粽葉和線剪掉。”

我照着奶奶的方法去做,三下兩下就把一個粽子包好了,哈哈!一位勇士誕生了,我給它繫上皮帶,它更加帥氣了。

中午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好像吃了蜜一樣,這次端午節包粽子可真有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