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通用39篇)

作文2.1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鄉的風俗作文(通用39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我家鄉的風俗!

每當過年的時候,人們就會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門串親戚。那你知道我的家鄉過年時,小孩子們該怎麼過嗎?我們過得非常愉快,那就是……

小孩子們會早早的起牀,穿上自己的新衣服,裹得圓圓胖胖的,生怕凍病了。小孩子們會快速地吃完餃子,卻又盛了一大碗,這是怎麼回事呢?那是因為我們這是要給長輩們的。我們可不是跟着家長去送,而是自己端着這一大碗走街串巷的送啊!走到長輩家門口,有禮貌的説:“新年好,我來送餃子給您了。”長輩會立刻把孩子接回屋裏掏紅包送給孩子,而孩子説完“謝謝”便端的空碗往家跑,再盛一碗,繼續去敲下一家長輩家的大門。説着同樣的話,做着同樣的事,就這樣我們會忙活一上午呢,但我們並不喊累,只覺得開心快樂。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我愛這個風俗。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使我過年時開心不已的風俗。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使我最難忘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山東菏澤,那是個美麗的地方!

菏澤是牡丹之鄉,牡丹是我國的國花,牡丹有好多品種,好多顏色,據我所知,牡丹有綠的、紅色、粉色、白色……最常見的是黃色,各色牡丹爭相開放,爭奇鬥豔,十分美麗。

我的家鄉是個民風淳樸的地方,這裏的人淳樸善良,説到習俗,最出名的要數老鼠嫁女:在菏澤,老鼠嫁女是正月七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裏,家家户户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抹黑吃着用麪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了給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蹦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還有:石頭生日、龍抬頭、鬥雞……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有空你也來看一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我家在庵東,習俗當然有不少,但我明白的習俗並不多,所以就將一講過年吧。

雖然身在慈溪,但過年則有些地方與北京相似,但過年的習俗也沒北京多,北京要桌面大的年糕,逛廟會等等,庵東這一帶的習俗不是很多,但也不少,我就來講講這些習俗吧。

過年,必不可少的必須是鞭炮,過年那天,家家户户都放鞭炮,有的還在過年的好幾天前的晚上就放鞭炮了。第二,就是團圓飯了,那一天,家裏人都聚在一齊,開開心心地吃團圓飯,象徵着家裏人團團圓圓,像北京一樣,在那天,幾乎沒有人不到齊的。

還有,過年那幾天,家裏人要是住在外地,都要趕回來,這幾天必須在老家裏住,並且要照顧好在家裏的老人。也有許多家裏擺好了酒席,可是沒有吃,他們要幹什麼呢?當然是拜拜神仙、佛祖,祈求天上神仙保佑,讓家人健康、幸運!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山東菏澤,那是個美麗的地方!

菏澤是牡丹之鄉,牡丹是我國的國花。牡丹有好多品種,好多顏色,據我所知,牡丹有綠的、紅色、粉色、白色……最常見的是黃色,各色牡丹爭相開放,爭奇鬥豔,十分美麗。

我的家鄉是個民風淳樸的地方,這裏的人淳樸善良,説到風俗,最出名的要數老鼠嫁女:在菏澤,老鼠嫁女是正月七日的晚上。在這天夜裏,家家户户不點燈,全家人坐在炕頭上,一聲不響,只是抹黑吃着用麪粉做成的“老鼠爪爪”“蠍子尾巴”和炒大豆。不點燈,不出聲的意思是為了給老鼠嫁女提供方便,生怕驚擾了娶親喜事。吃“老鼠爪爪”表示人們期望老鼠的爪子發癢,好早些起來行動;吃“蠍子尾巴”即是為了老鼠嫁女出洞時不會受到蠍子傷害;吃炒大豆發出嘎蹦的脆響,似乎是給老鼠娶親放鞭炮。還有:石頭生日、龍抬頭、鬥雞……

我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有空你也來看一看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大家好,我是個漢族小女孩!我的家鄉在江西,對於家鄉的風俗,我非常瞭解。今天就讓我來跟你們説説吧!

在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例如: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等許多節日暗示着團圓,但有一個節日卻讓人思念自己的親人,這個節日便是清明節。在清明節這一天,我們要去掃墓,要給逝去的親人送花,表示對他們的緬懷。想想這些,不免內心有些許感傷。

我們漢族的大多數建築,既簡單而又不缺失美觀。在我們這裏的縣城,大家同住在一幢大樓裏,我們把這個很多人居的地叫做小區。而在鄉下的話,就不是這樣的了。幾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幢屬於自己一户人家的房子,雖然沒那麼大,但卻顯得十分温馨。

在我們漢族的家鄉,美食也是不可缺少的。有龍蝦、螃蟹、貝殼、肉類、米飯……這些都是我最愛吃的食物,它們都十分的美味可口。唯獨遺憾的是沒有蒙古族那裏那麼新鮮美味的牛奶。哈哈,不過還是很喜歡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有特色的日子—端午。我的家鄉在河南南陽,家鄉有獨特的端午風俗,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喝雄黃酒,還有熱鬧的龍舟比賽。

每到端午,最有意思的是包粽子。媽媽會提前準備好粽葉和材料,我們自己動手包粽子,包粽子也不容易,看着媽媽熟練地包着粽子,我也想動手包一個,我拿了一個粽葉,放點米和紅棗,拿着繩子綁呀綁,費了好大勁才包好一個,雖然沒媽媽包的好看,但是這是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還是很高興。

每到端午的早上,我會早早的起牀,用媽媽提前準備的水洗洗臉,據説這水頭天晚上已被嫦娥下了藥,洗過臉後一年都不會得病。

餐桌上早已擺滿了熱氣騰騰的粽子、雞蛋、鴨蛋、大蒜等,我趕緊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

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給我帶來了許多喜悦和歡樂,我愛家鄉的端午。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春節的時候,有的人在家裏吃着團圓飯,有的人在忙着門上貼對聯,有的人趴在窗户上正貼着窗花……而我最期盼的就是放煙花。

我在外婆家過年,等去了外婆家,和那邊哥哥一碰頭,便急着去了外邊買了一點點的煙花,出去放。

等到天一黑,煙花便一簇接着一簇地從地方飛到天上去了。煙花在天空中非常燦爛,天空也被映得是五顏六色,非常美麗。

其實在春節這一天放煙花,還有一種開門炮仗的説法。説是每一户人,到了過春節這一日,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許個在新的一年裏以舊換新,過得更好的心願。

放完煙花後,我們就來到了外婆家裏,坐等着吃年夜飯了,每年的除夕夜裏,家裏面的桌子上總會少不了擺上豬肉、魚肉、雞鴨等等,所有好吃的,這一日都放在了桌子的中間。

映着窗外的次第盛開的煙花,吃着桌上美味豐富的吃食,就這樣,一年的春節便這麼過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春節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在春節這一段時間裏,我們要放鞭炮,吃團圓飯,掛燈籠,貼春聯,等等,這些都是春節習俗。

今天,姐姐來到我們家了,我和姐姐,妹妹,早上,很早就起來了放鞭炮,各種不一樣的鞭炮,放的效果也不一樣,有一種鞭炮叫天外飛仙,你點燃之後,它就飛起來,過了一會兒,才落下。

放好鞭炮,我們就開始掛燈籠了,我們三個人,一人拿着一包燈籠,比賽看誰掛的快,結果,當然,不用説是誰嬴了,不一會兒,我家院子裏的小樹枝上掛滿了紅紅的小燈籠。

晚上,我們一大家子人,吃着我的奶奶,妹妹的外婆和我姐姐的奶奶做的菜,可好吃了,在吃飯的過程中,我們還時不時的講幾個笑話,再猜幾個謎語,真希望時光能在這一刻停止。

今天,我過的非常開心,如果,天天都是春節,那該有多好啊!對不對?你覺得的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羣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唸咒,乞求神靈保佑,羣眾們則從左向右圍着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着一根長杆,杆頭上繫着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着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奶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唸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唸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我的老家十堰也有許多傳統風俗,我最感興趣的是除夕守歲。

大年三十,全家圍在一起吃過團年飯後,就開始守歲了。我們先在房門上貼上倒着的“福”字,再換上新衣服到院子裏發花炮,這是我最開心的時候,五彩繽紛的花炮把天空裝扮得格外美麗,我想:“年”早就被嚇得永遠也不敢出來了。然後,我們全家圍在一起邊聊天邊吃零食邊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晚我可以放開肚子吃零食媽媽也不會説我,也不會催我去睡覺。快到十二點,聽到外面“噼裏啪啦”的鞭炮聲響起,我跟爸爸就到院子裏點燃一長串紅紅的鞭炮。最後,回到屋裏,媽媽已經煮好了胖乎乎的餃子,這時,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

除夕的“福”字,除夕的花炮,除夕的餃子……都是那麼有趣,我愛老家有趣的風俗習慣。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1

我出生在一個美麗的城市,泰州,泰州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梅蘭芳,施耐庵,鄭板橋等名人也是泰州的,今天讓我來向你們介紹介紹泰州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節日。

除夕夜,人們通常叫它30晚上。這一天,一家人會團聚在一起,要吃團圓飯,説到團圓飯可真讓人垂涎欲滴,雞鴨魚肉一個不少。吃完飯後,一家人會坐在沙發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看完後已經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我們會相互道一聲新年快樂,變隨着窗外噼裏啪啦的爆竹聲入睡了。

大年七年級早上,早上人們早早起牀,穿上新衣,坐在飯桌前,品嚐着美味的乾絲。吃完飯就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時候了“拜年”,孩子們會向長輩們拜年,因此他們就會得到許多壓歲錢。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和“祟”諧音,晚輩們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拜完年後就可以出去玩了,晚上一家人又團聚在一起吃晚飯,晚飯後,孩子們拿着事先準備好的爆竹和自己兄弟姐妹們玩了。

初七初八春節就應該結束了,孩子們收心上學,大人們好好上班。

這就是我們泰州春節的習俗,聽到這裏,你想來我們大泰州嗎?我們會張開雙臂歡迎您的!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2

每逢端陽,家鄉那條裕溪河總是會和往常不一樣,五顏六色的龍舟在各自着裝統一的劃手們的驅動下,在河面上風馳電掣般地遊着,紅的、白的、藍的……猶如一條條彩龍,很好看。平時冷冷清清的河堤上變得人山人海,那是鄉親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自己村的龍舟隊加油喝彩。這就是我的家鄉蕪湖市二壩鎮的端午習俗——裕溪河賽龍舟的情形。

小時候,我就聽村裏的老大爺們説,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屈原投江後,許多人划船打撈他,為防止魚兒啃食,投下粽子餵魚。後來,端午節划龍舟就成了一項習俗,流傳了下來。

別看龍舟普通,可製作起來卻很講究。首先要製作下龍(底樑),要用直徑約40釐米的老杉木加工而成的條木,用巨大榫頭嚴密拼合而成。杉木一定要乾燥,以防船身變形。然後將做好的下龍木料放到大凳上,在木料的兩頭各掛五六百斤的石頭,並在靠兩頭的位置用大而硬的木板向上頂,使船頭和船尾形成翹狀。再在龍身兩邊釘上三四釐米厚的光滑的木板,每隔15釐米左右就要打個三角形小孔,在木板下方用十幾釐米長的“草釘”固定木板。做完下龍外框架,就要接着做龍舟的座位、船槳、龍舟架、鼓架、鑼架和龍舟舵。最後,由油漆工拋光,上桐油,打蠟,使龍舟表面更加光滑,行駛起來速度更快。

我們家鄉流傳着一句俗語,“一舵,二鼓,三頭槳”。大家都知道,龍舟的舵手可不是誰都能當的,這可是一門技術活,他控制着整條龍舟的方向;鼓是龍舟的靈魂,鼓手打得越激烈,劃手們劃得頻率就越快,力度就越大;劃頭槳的人就好比羊羣中的領頭羊,經驗最豐富。不過,就算“領頭羊”再厲害,如果沒有後面劃手幫持,龍舟也不會有多快的。所以,划龍舟講究的是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

賽龍舟承載的是炎黃子孫的美好品德。我相信,家鄉的賽龍舟精神一定會流傳下去!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3

我的家鄉在濟南的西郊,雖説都是濟南人,但,有一些習俗卻不一樣。我們這,除夕那天要去買個豬頭,魚、雞、肉等,還要買好多鞭炮。

除夕下午3點鐘,就開始包餃子了。在5點左右,要去請家堂(祖先)。小的時候。我不喜歡過年,請加堂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我5、6歲時,弟弟還沒出生,我就代替。有兩根筷子,插在胡蘿蔔上,再用燒的黃紙,寫上字。有一個是“先父李學善之位”,後來我才知道,他是我爺爺。還有三個,我也不知道是誰。把寫好的堂位放到個盤子上,帶上一小掛鞭炮,就去村頭請去了。

到了那,我看見幾個人也在請。我們必須跪下,爸爸又用木棍畫了個圈,把帶來了鞭炮放那裏麪點燃,説什麼是把祖先的魂請來。我那時很害怕,然後,還要讓祖先們先進去,還要用個長棍,把大門壓住,還説什麼別把別別的鬼引來。爸爸還讓我找個棍子,面對漆黑黑的院子,本來膽小的我,更害怕了。不過父命難逆,天啊!這麼大的院子,讓幼小的我上哪找去啊?!當時,嚇得我拿了把刀,又拿了個手電筒。小聲嘀咕:“鬼啊!我不怕你!我手裏有刀,你要敢來咬我,我、我、我就殺了你…。”邊説,還邊打哆嗦。好不容易容易找到了長棍,抓住就跑。心裏還挺害怕。耶!跑到了燈光下,鬼害怕嘍!我開心的笑了。我爸長棍給了爸爸,壓好後,又去屋裏磕頭。爸爸先磕的,然後是叔叔,最後是我。

除夕那天,我們這兒再吃年夜飯前還要拉上一掛鞭炮。晚上還不能關燈,我要守歲,不過我撐不過11點。大年七年級這天,還不能把客人吃剩的東西倒掉,不能把垃圾倒掉。好像全是“錢”。必須八年級才能倒掉。大年八年級下午5點左右,端着有家堂的盤子出去,把長棍拿開,又去村頭上拉上一掛鞭,把牌位放到鞭炮中,再磕上幾個頭,就完成了。

現在,我有了那兩個弟弟,我就不用去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請家堂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4

又是一年最熱鬧最喜慶的時候。

我獨自趴在窗前,望向樓下空無一人的廣場。原本灰白空曠的水泥柱上,因為節日的原因掛了幾隻紅燈籠,就連破舊的沒了板磚的石橋上,也應景的貼了張“福”字。一棟棟樓整齊排列,沉默地靜坐着,被風吹着搖曳的燈籠映出幽幽的紅光。

今年的年過的十分安靜啊!安靜的沒有年節的氣氛,也越發讓人懷念以前的情景了。

除夕本是個十分重要的日子,一家子人聚在奶奶家的小屋裏,其樂融融,滿庭院張燈結綵,好不熱鬧。在天空中綻放的一朵朵煙花,一閃一閃,似給天邊掛上了霓虹燈,墜落的星火照映出人們幸福的面容,一閃一閃,似永遠也不會停歇。耳邊被接連不斷的鞭炮聲充盈着,忽遠忽近,抑揚頓挫,此起彼伏。

推開門,一溜長長的紅炮仗靜靜躺在院中,大人拿着點燃的香頭觸及引線,火花立即沿着引線竄了過去,小孩們連忙捂耳後退。“嘭啪啪嘭……”,炸開的炮仗四處蹦跳,即使捂緊耳朵,也擋不住那隆隆的震動聲。當小孩們只顧捂耳逃竄時,原本一大串的鞭炮已燃到盡頭,只剩下紅碎屑四處飄散,和那還未消散的濃煙與火藥味。

我喜歡老家的年,喜歡它那獨一無二的氣氛,喜歡它那得天獨厚的環境。

在那黃昏太陽還未消逝前,陽光象破碎的蛋黃傾泄下來,金黃的濃汁流淌天邊。一望無際的田野與天在遠處合為一線,微風輕輕撥撩着人們的鬢髮,吹起黃河之水簌簌的波瀾。火苗在風間跳動,吞噬着金色的元寶紙錢,直到它化為一縷細灰,隨風飄散於天地間。村民們手拿香柱,在這廣闊的天地間,祭拜着自己的祖輩們。這一刻,他們就像那天地之子,融入那壯闊的天地中。周圍靜默下來,只有風還在輕輕撥動人們的碎髮。遠處樹林搖動,似是天地給人們的回聲……

風聲過去,一切又在眼底瞬息模糊起來,燈籠依舊散發着幽幽的紅光,漆黑的夜晚依舊冷冷清清。我離開窗台,默默回到了自己屋內。這麼多年沒有比在老家過的更好的年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5

前幾天是我的姐姐的新婚大喜之日,在這一天,我們家特別的忙,説到結婚,我到現在才發現,真的是好麻煩,事情好多啊,同時,我也覺得我們家鄉的風俗真的好多啊。

首先,在我的姐夫來接我的姐姐之前,我們家會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那就是:首先我得姐姐早上會在家吃點餃子,還是那種只吃餃子的邊緣,不能大口大口的吃,雖然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麼,但是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風俗,還有就是,我的媽媽要和姐姐共同的吃一塊糖,那就是,我的姐姐把糖放在嘴裏邊,然後,咬着一半,放在我的媽媽嘴裏邊,在姐姐上婚車之前,我這個做妹妹的還要給姐姐穿婚鞋,我給她穿鞋子的時候,鞋子裏邊要放着倆紅包,那是姐姐給我穿鞋子的紅包,一直鞋子裏邊放一個,我穿鞋之前先把舊的鞋子給姐姐脱下來,拿着新鞋子,我把紅包拿出來,説,謝謝姐姐,然後把鞋子給姐姐穿上,讓姐姐穿上新鞋子,開始走心的人生,媽媽給姐姐一面鏡子,這是讓姐姐自己在手裏邊拿着,在車上把鏡子翻一翻,象徵着,新的人生開始,人生翻翻個兒,待婚車行駛的時候,媽媽在婚車後邊要微笑的擺擺手,然後送出婚車百步,這是一個送女兒的儀式,這些就是我們這裏的風俗,我們的風俗好多啊,有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這些風俗象徵着什麼,但是,我覺得這應該都是一些好的象徵吧,能夠給每一個人帶來好的祝願。真心的希望姐姐可以永遠的幸福。

我相信每一個地方,每一個國家都會有他們自己的風俗習慣,這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我們要繼承,要發揚光大,這樣我們的生活就會很幸福,很和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6

我的老家在廣東肇慶,那裏的過年是非常隆重和有氣氛的,只是現在不可以放鞭炮了,現在的人也不包角仔和裹蒸粽了,這些東西滿街都有得賣,這個真是完全沒有了過年的氣氛。

首先,快過年了,還離春節一個月呢,家家就開始了辦年貨,全家人都買新衣服,買糖果、桔仔、水仙頭等,還有買好麪粉、花生、綠豆等。最好玩的就是家家都包角仔和包裹蒸粽(這個是肇慶特產),提前預約人手,一般都有十幾個人一起包。就講我吧,一個月都排滿了期,白天和晚上都約好了去哪家哪家包,我也好樂意去,因為有得吃嘛,自己親手包的,做個記號,一會就可以找回自己的作品吃,因為一班人在包,屋主就會一邊在油窩裏炸,哈,試食嘛。裹蒸粽就要放在自己用磚頭在路邊搞起一個大灶,用一個或二個大窩或大水缸煮裹蒸粽,要煮12個小時才行,不能斷火,好多人都要守到天亮呢。在以後的日子裏每隔一星期就要回煮一次,不然就會發莓。街上的行人多起來了,熱鬧起來了,特別是陰曆二、五、八是墟日,那種景象真是讓人開心,街上的彩燈、彩花、燈籠、紅旗全都掛出來,小孩子開始叫爸媽買好鞭炮煙花等着過年,有些小孩子已等不及,晚上出來放鞭炮煙花啦……。。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團年飯,吃完飯後就把長鞭炮掛起來,一到零點,家家户户都準時放長鞭炮,代表開始過年,那時候的夜晚真的象打仗一樣,“闢辟啪啪”聲,感覺整個城市都震耳欲聾。過年日子是不準掃地和不準説不吉利的話,大人也不準罵小孩子,這個要到開了年才行,開年每家都不同,日子可以在年八年級、四、六都行。放完長鞭炮家家户户都出去走大運,就是圍着城裏走一圈子,不準走回頭路,呵呵……那時候的人多得不得了,鞭炮煙花滿街都是,還有一些人就拿鞭炮煙花你扔我,我扔你,全都笑哈哈的,好開心。走完大運就回家或者跟朋友去玩,小孩子更是放鞭炮煙花一直到天亮,大多數人都不會睡覺的。大年七年級早上,家裏就要煮粉絲和湯圓吃,吃完就去街上玩,到公園玩,八年級以後都是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看到大人就要利是,那邊收到利是那邊就跑去買鞭炮煙花玩。

在過年一個月裏,每天都有鞭炮聲,開心的景象到處可見,天天都還在過年一樣,讓我想起都回味無窮,那時的好玩和開心,現在已感受不到了,今年北京已開始限期開放放鞭炮煙花了,不知什麼時候全中國都可以放呢?我想為了挽回往日的中國過年氣氛,可以放鞭炮煙花的日子不長啦。

我的家鄉春節的風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節,男女老少就都穿着漂亮的新衣,臉上掛着淳樸的笑容,迎接着新年的到來。每家每户都張貼着紅紅的對聯和年畫。到處都敲鑼打鼓。小朋友們都去拜年、送賀卡。到了夜晚,處處張燈結綵。有名的店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什麼走馬燈、官燈、冰燈、紗燈……各式各樣。一旁,鞭炮聲、擦炮聲,響個不停,火箭炮、煙花,火光沖天。出門在外的人,必寧要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呢!怎麼樣,我家鄉春節的風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鄉來過年嗎?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7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小的鄉鎮——張家港市合興鎮。但在這個小鎮中,卻流傳着許多風俗。比如新娘離開孃家時,一定要痛哭,意示對孃家的依戀;來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進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門口等候多時,表示對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過年時做饅頭與吃饅頭時的情景。

在我的家鄉,每逢過年都要做饅頭。饅頭做得越多越大就説明來年的運氣越好,財氣越旺。一般做饅頭會選在過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圍着一張圓桌坐在一起,會包饅頭的包饅頭,會做饅頭餡的做饅頭餡,分工明確,井井有條。只見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個麪糰,在手心裏來回的一搓一揉,然後兩手一合,就壓成一個扁扁的圓形,把餡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邊一拗一擰,一個饅頭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練的人,就連抓起一團麪疙瘩也要一段時間。做完了饅頭,就把饅頭一個一個地放入蒸籠中。大約蒸了一個多小時,饅頭就可以出爐了,一個個饅頭熱氣騰騰,那麼豐滿,活像一個個挺着大肚子耀武揚威的將軍。這時,我們就會衝上去,搶饅頭吃,不管饅頭燙手不燙手,搶到以後就一個勁地往嘴裏塞,喲,新出爐的饅頭又軟又香,別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長得矮小,還沒來得及擠上去搶就被別人搶光了,只能在一旁傷心地哭。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就會拿着一個大饅頭,逗他説:“你不哭,我就把這個大饅頭給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聲從大人手中搶過饅頭就吃,這時周圍的人看見那小孩狼吞虎嚥的樣子,都會忍俊不禁的大笑起來。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説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説,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裏,人們知道了,怕江裏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裏,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着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着:“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着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説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濕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8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為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説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説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廣州人叫“開門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時,到了交子之際,便打開大門説“開門大吉”,或者貼上紅底燙金的“開門大吉”單語,燒開門炮。此時各家各户,點燃鞭炮。有些人為了“搶炮頭”,提起幾分鐘把炮燒響。其他人聞聲接引,一時鞭炮齊鳴,,震耳欲聾,持續幾個時辰。兩三點後才逐漸安靜下來。四點多鐘,鞭炮又一次響起來,到天亮方止。開門出去,家家門口,大街小巷,都鋪滿了一層星碎的炮竹紅紙,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但是現在的廣州,由於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經沒有這樣的新年習慣了。雖然還是會有些“不怕死”的人會“開門炮”但是熱鬧的程度真是不及過去。少了這一活動,總是覺得,現在的過年與小時候相比,氣氛沒有這麼的濃厚。不僅是“開門炮”,現在的廣州人保留這些節前風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舉例,我自己覺得,相對其他家庭,我們家算是春節的習俗還是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廿三謝灶、、廿七洗嘢、廿九貼春聯、卅團年,這些活動還是有進行的,母親在年關有空的時候還是會蒸一些糕品。但是現在絕大多數廣州家庭都怕麻煩,或者是沒有時間,糕品都是用買的,三十的團年飯不再在家裏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團年。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9

我的家鄉來自四川內江市資中縣的一個小鎮,有被稱為“小資中”的美譽。家鄉每年年底就會有做香腸和薰臘肉的風俗。每逢過年佳節,最想念的就是香腸的味道,特別是離開家鄉這幾年。

在我們四川,做香腸的材料都是要精挑細選的,農家養的豬最合宜。半肥半瘦的豬肉做香腸,豬排骨和五花肉可以做燻肉,小腸洗乾淨留着灌香腸用。

説到做香腸,也是一門學問。半肥半瘦的豬肉切小塊小塊的,放入適量鹽,味精,香油,芝麻,花椒粉,辣椒粉,把它們和勻,醃製一個小時。等肉醃好以後把洗乾淨的小腸尾端用線打好一個結,用小圓筒把小腸撐在內壁,豬肉一小塊一小塊的往裏面灌,灌到30釐米就用線打一個結,接着剛才的步驟繼續灌豬肉。直到全部肉灌完,香腸就灌好了。最後灌好的香腸拿到通風有太陽的地方曬,大概曬幾天以後準備煙燻。

臘肉是用五花肉做的,鹽塗滿五花肉全身就可以了,這個比較簡單。醃製幾天和香腸一起拿去煙燻。煙燻的材料是木料的鋸木粉和松柏枝葉。選一個天氣晴好的日子,搭一個簡易棚子,爐子上放香腸和臘肉,下面燒火,火上澆木料的鋸木粉,薰得黑黑亮亮的香腸和臘肉是最漂亮的成果。

四川過年的風俗和各地過年都差不多,大年三十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準備食材了,主要是因為特色的大菜工序比較繁瑣,比如説香碗,肉包豆腐,梅菜扣肉等等。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三十過年是吃中午,大多數地方是吃晚上吧!雖然香腸和臘肉過年的時候吃不了很多,但是在以前,奶奶那個年代,有香腸和臘肉就是過年,家裏來了客人,就切上幾塊臘肉,解解饞。現在市面上出現了廣式臘腸,和四川香腸差不多的,如果有機會,大家可以試試自己動手做的香腸,也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0

我們國家有着許許多多的節日,比如:重陽節,清明節,端午節,春節……這些節日在每個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風俗。

春節,在我們這裏的習俗可有着一大筐!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家的親朋好友都會紛紛來到我們家吃上一頓上好的年夜飯。吃完了年夜飯以後,我們小孩子便會拿着鞭炮自由自在的玩,大人冷着在家聊天,大牌,或者看電視節目,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直到很晚我們才睡覺,臨走時還依依不捨的告別呢!

大年七年級,我們一家人早早的便起了牀,然後便喝上一碗我最喜歡的雞蛋棗子湯,再搭配一碗香噴噴的水蒸蛋,一個早餐就這樣被我們吃光了,在一聲聲的爆竹聲中,新的一年便隨之開始了。我和爸爸就去親戚家拜年了,拜年是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因為可以收到大人們的壓歲錢,用來買我最喜歡的東西,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你想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的腰包也會隨時變得鼓鼓囊囊的,哈哈,相信你已經猜到了。因為大人們都給我壓歲錢,每人給兩百元,腰包就鼓鼓的吧!到了傍晚時分,夕陽隨着天空中那一朵朵五彩繽紛的煙花,慢慢的下垂下落,那一刻真是太美麗,太開心了!

我們家一般是臘月二十四開始打掃屋子,然後給灶王爺上好香,保佑我們一家人一年平平安安的,被上香的時候,要非常的嚴肅,要誠心誠意,這樣灶爺就會在玉帝面前説好話,保佑我們家平平安安。二十五開始做臘肉,奶奶做的可香了,我們狼吞虎嚥地吃,才五分鐘,一排五斤的臘肉就被我們吃光了,我們戰鬥力可是很驚人的!臘月二十七開始貼對聯,媽媽説貼福字要倒着貼,這樣就代表福到家了。大年七年級下午,一人託個盤子,盤子上再放一個“平安”——蘋果,寓意着平平安安。大年七年級走一走最親的家人家裏,八年級開始走親戚家,一直走到元宵節才能結束。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風俗,你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1

説到家鄉習俗,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過年包餃子時裏面包硬幣的習俗。

就是因為這枚硬幣的存在,我們幾乎都忽略了餃子的味道了。大家小心翼翼,細嚼慢嚥地吃着,生怕一個不小心,硬幣就滑進肚子裏了。可是在心裏,誰又都希望做那個“嘎嘣”一聲被咯到牙的“倒黴鬼”。

晚上八點,春晚開始了,媽媽一邊看着電視,一邊也忙碌地準備起包餃子。我站在桌邊,緊緊地盯着媽媽包上硬幣的餃子,悄悄地數一數它有幾個褶,努力分辨它和別的餃子有什麼不一樣,可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所有的餃子就像多胞胎似的長一個樣兒。我有些泄氣,但還是不想放棄,拿牙籤在餃子的邊上紮了個小洞。做完這一切,我便得意地專心看春晚了。

可是,餃子一出鍋,我傻了,簡直要崩潰了。一碗碗餃子端出來,哪裏有什麼不一樣?什麼牙籤扎的小洞,先不説是大海撈針,就算找到了那小小的洞也被膨脹的餃子吞噬了。我在心裏暗暗苦,這樣怎麼才能吃到那個包了硬幣的餃子呢!

既然作弊不允許,那隻能靠實力多吃,快吃,這樣吃到硬幣的可能性會大一些。我夾起了一個白花花的餃子“攔腰咬斷”,嘴裏卻只是柔軟,唉!沒有硬幣,儘管有些泄氣,但是我絕不能放棄,繼續吃。終於在吃第三個餃子時,被夢寐以求的硬幣咯了一下牙。我一蹦三尺高,開心到飛起,什麼不開心啊通通一掃而空。

可是,為什麼過年時吃的餃子裏有硬幣?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久。問爸爸,爸爸不知,問媽媽,媽媽不知,就連年長的奶奶,也説得不清楚。因此,在好奇心的指示下,我上網百度了答案。

查閲資料後我得知,春節包餃子時包入硬幣,吃到帶有硬幣的餃子預示着在這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裏會取得財源廣進的好運。據説,這是來自於農耕文明時,勞動者對於新的一年財富的美好祈願。你説,這樣一個福氣滿滿的餃子,誰又不想吃到呢?

原來,在春節的餃子裏包入硬幣這個習俗,還有這樣吉祥的寓意啊!我要再多吃兩個餃子,多來點財富。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2

我的家鄉在四川,那裏的各個節日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那麼就由我來把家鄉的風俗介紹給大家吧!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曆正月七年級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殺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八年級、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彝族火把節: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羣結隊地舉着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我們四川的風俗都很特別,我喜歡我的家鄉!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鬥牛。

金華鬥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鬥牛是牛與牛鬥,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鬥,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鬥牛當日,參鬥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併力,奮力鬥爭,觀眾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雲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後,鬥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這裏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3

我的家鄉在洛陽,那裏有聞名世界的牡丹、永不垂朽的風俗,今天,我就要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家鄉的風俗。

我説的家鄉,當然就是中國,大家可能會奇怪,我説的是洛陽,怎麼跟中國扯上關係啦,別急,大家聽我細細道來:

洛陽是中國的一個地方,風俗嘛,當然跟洛陽有關係。

中國的風俗,(也就是節日)有端午節、重陽節……今天,我就為大家介紹重陽節:

據説,重陽節的來歷是關於一個叫桓景的人,那年,河裏出了一個瘟魔,很多人都被感染了,只有桓景活了下來,他決定為民除害。他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名叫費長房的神仙,他日日月月的練習劍法,終於練就了一身好武藝,一天,瘟魔又來搗亂,桓景急忙回家,讓大家拿着茱萸葉又讓大家喝了些菊花酒,然後帶大家的上了高山,瘟魔來啦,他追上了山,聞到一股刺鼻的氣味,感覺頭暈眼花,這時,桓景用寶劍在後面把瘟魔給扎死啦。從此,每年這一天,人們都要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4

我在湖南有個美麗的家鄉,讓我來告訴你湖南的習俗吧。

當 正月七年級的時候,媽媽都會帶我和弟弟一起去湖南過年。

我們每次都會帶一桶一百塊的煙花去放。

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時候,我們會一起做湯圓。有一次,奶奶説:“等我回去,她就用桂花做的湯圓給我吃。”

當金秋時節,有的農民在田野裏用竹竿打果子,有的在田野裏燒麥杆子,你想知道為什麼要燒麥杆子嗎?那是因為麥杆子的灰能夠給冬天的菠菜施肥呢。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你的家鄉有什麼習俗?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5

寒食節是一個非常小眾的節日,在這天有這個習俗的地方會禁止生活。我們家鄉在我小的時候也有過這種習俗,但是現在已經慢慢的摒棄了這種習慣,主要是因為這一天不能生活做飯,對於一個正常的家庭來説,我們不生活做飯其實是很難的。不過我記得小時候還是很多人過這個節日的,家家户户都會提前的準備好第二天的食物,在這一天我們全部都是吃昨天剩下的飯菜。

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我們介休的三賢之一介之推的節日。介子推,春秋晉國大夫。因為“割股奉君”之舉而名聞天下。晉文公重耳即位後,大舉封賞功臣,卻淡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言祿,恥與爭功邀賞者為伍,攜母一路跋涉來到介休綿山歸隱。有人寫出《龍蛇歌》為介子推鳴不平,晉文公幡然悔悟,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介子推,介子推不肯相見。晉文公情急之下,命屬下放火燒山,逼迫素以孝子聞名的介子推出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滅了,仍不見介子推的身影。就派人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身背老母,緊抱一棵大柳樹,已經被燒死。重耳萬分悲痛,為了悼念介子推,便下令介子推被燒死的這一天,全國上下不準生火做飯。

不過小時候還有一些其他的習慣,就是在當天小孩子不能出門,據説是因為這一天為了紀念介子推,所以我們也不能出門,要安安分分的呆家在裏。小時候我還是很討厭這個節日的,既沒有好吃的東西吃,也不能像其他的節日一樣出去玩,所以慢慢的我們這邊的鎮子也不過這個節日了,從而現在已經沒有了當年的風俗習慣了。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6

端午節是我們國家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慣,在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會舉行各種各樣的節目來紀念這個日子。我們這邊當然也不例外,舉行活動的節目也是非常多的。當然其實各地的習慣都是差不多的,不是賽龍舟就是吃粽子,灑雄黃酒等等。當然還有一個就是我們會在門口的地方掛上艾葉和菖蒲這類東西,具體的效果我也沒有細問,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龍舟了。

在端午這天,必定是要賽龍舟的,我們往年的龍舟競渡是非常激情的。“端陽的下午,小孩們都穿上新衣服,佩帶“香囊”和“蛋兜子”,高高興興地跟着大人們觀看龍舟競渡。他們都會擠去碼頭或者河邊,掌聲,吶喊,尖叫,口哨,鑼鼓讓你聽不見你自己在説什麼。旌旗,浪花,赤裸的黝黑的臂膀,破浪的龍舟讓你目眩神移。紅旗高舉,飛出深深楊柳渚。鼓擊春雷,直破煙波遠遠回。歡聲震地,驚退萬人爭戰氣,沒有親眼目睹的人是沒有辦法體味當中的激動和振奮的。”而且誰划龍舟贏了還會被人表揚,説明我們這個村的村民比較厲害。現在賽龍舟也都帶有一點比賽的性質,幾個村組合到一起,大家進行比拼。

我們每年都是如此,在岸邊上吃着粽子然後看大人們在下面進行比賽。以前我小的時候,我爸爸也是一個龍舟的選手,不過現在已經不是了,划龍舟還是很需要體力的,我爸爸年紀不小了也就不去賽龍舟了。不過現在可以帶着我在岸邊觀看,端午節日還是快樂的度過了。每年到這個節日就是我們最開心的日子,有好吃的粽子有好看的龍舟,我們這也有自己的風俗和民俗,可能跟全國各地都差不多,但是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的,只有走南闖北的人才能夠體會到其中的不同。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7

重陽節是一個很傳統的節日,但是很多地方其實並不會過重陽節而是過清明節。但是我們老家就喜歡在重陽的時候去祭祖,而且那個動靜非常的大,幾乎是整個村的人都會派一個代表去感謝先輩們遷移到此的恩情,也是因為我們都是同一血脈的人,所以大家也等於是同一個祖先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每年我們這裏都會很熱鬧的原因。當然重陽還有另一個含義就是敬老,這天除了祭祖,還有很多別樣的花樣供我們遊玩。

重陽那天,人們有敬老的風習,各家晚輩都要給上了年紀的老人多一些體貼。除了專給他們做些可口的吃食外,分家另過的親屬須慰問老者,出了嫁的閨女一早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以報答養育之恩。有條件的人家,還要陪老人去看看熱鬧兒逛逛公園,這樣會讓老人心胸更加開闊,便於長壽。賞菊花是市民多年傳統風俗,戴菊花防災去病也是人們舊時一大習慣。重陽節到來各大公園將舉辦菊花展,北海、天壇、紫竹院、植物園名聲最大。重陽節之時,北京正值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的季節。到空曠之處放風箏,不但簡便易行,也是很受人喜歡的一種娛樂活動。

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習俗這裏沒辦法列舉出來,只有自己親身來感受才能夠明白這其中的樂趣。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雖然比其他的節日沒有那麼的熱鬧,但是在晚上也會有很多豐富的活動展現我們的風俗表演,如果你也是一個喜歡遊玩,喜歡尋找民族風俗的,不妨親自來體會一下。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8

七夕這個節日其實沒有太多的習俗,這個愛情的節日其實主要是年輕人比較喜歡,也沒有太多的習慣傳送下來。在七夕的時候很多的男孩子都會帶女孩子去一些比較浪漫的地方,當然我們是住在海邊的,我們家鄉這邊有非常著名的濱海長廊,綿延10多公里的海岸線在這邊是七夕佳人的最佳去處。無論是什麼節日,只要是跟愛情有關的,這邊就會出很多的活動,也因此吸引了很多遊客和情侶來這裏玩耍。

我們這裏的人許多民俗活動都要用上石榴花枝這種當地人心目中的吉祥物,大多數家庭喜歡在庭院種植石榴,既美觀又實用。“石榴”可供入藥,樹皮、根皮、果肉、果皮對傷寒、痢疾、綠膿、結核桿菌和皮膚真菌有一定治療作用,特別是石榴根皮鹼有很好的驅蟲作用。在缺醫少藥的年代,海島人生活與石榴密不可分。東山島四面環海,是個重點漁區。七夕這天,漁家人總忘不了準備兩樣東西,一是前面所説的石榴,二是自家捕撈的小魷魚。小魷魚蒸熟後連同石榴放在盤碟,擺到牀前,敬奉“牀公牀婆”。牀,是哺育人們成長的搖籃。當地人用石榴敬奉“牀公牀婆”寓意多子多孫。

這也是唯一的一點我們的傳統習俗了,畢竟常年生活在海邊,需要有一點精神上的傳承。不過在中國的其他地方可能也都是如此吧,畢竟不是一個傳統的節日,確實很難找到有七夕傳承的地方。雖然這是我們中國傳統的愛情節日,但是實際上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過西方的情人節的,因此七夕也慢慢的不受人關注了,也從此開始沒落。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9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 同樣也有很多的節日在秋天綻放。在這麼多的節日裏,我最喜歡的還是中秋節,因為我又可以吃上香噴噴的月餅,可以和家人團聚,一起賞月。

中秋節,月亮特別的圓,非常的亮,我們在中秋節都不用開燈吃月餅。每到中秋節都會有各式各樣的月餅,味道也是千奇百怪,可是自己吃的月餅永遠只有兩個味道,一個味道是團圓,另外一個味道則是幸福。

眼看馬上又要到中秋節了,雖然學習壓力特別大,但是想到中秋節快要到了,馬上就覺得如釋重負。回想起之前的中秋節,我們都是一家人一起其樂融融的吃一頓團圓飯,然後大家一起吃着自己喜歡口味的月餅賞月,並談論着彼此的理想和自己完成的.心事。

每當月圓之夜,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想到中秋節,想到在遠方的爸爸為了一個家在外拼搏。此時此刻我多想月亮在圓一些,和中秋節一樣,那我就可以見到我的爸爸了。

家鄉的風俗之中秋

俗話説的好:“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風”。祖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雖然都是過着同樣的節日,但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風俗習慣。在我的家鄉,中秋節有一些特別民風民俗,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一一介紹。

中秋節,應該全國都要吃月餅,全國都要吃團圓飯,這個是全國統一的一個大傳統。我的家鄉除了這些還有一些特別的習俗。

每當中秋節到來的時候,我們都要祭祖,各家各户都會在一個時間,沒有事先安排,都是不約而同。祭祖的時候也有很多的講究,例如:祭祖時的祭品,祭品是首先準備好,是在我們吃團圓飯之前,所有飯菜都在桌上,這時候,爸爸會讓我們把所有得水果和飲品都搬到桌子上,然後把爸爸開始燒香磕頭,接着嘴裏念着每年都一樣的話,開始把桌子上每一道菜都取一部分裝在碗裏,最後我們才開始吃飯。

飯後,我們都會集中到一個地方,這時還有一個講究,女的不能一起。大家一起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燒完紙錢後,把準備好的飯菜潑出去,這樣就可以回家了。

回到家,大家就一起吃着月餅賞着月,聊着各色各樣的話題。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0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也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前全國人民都不約而同的忙碌起來。

冬天漸漸的向我們走來,我們也慢慢的在冬天裏歡天喜地的玩耍,我們可以滑冰,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這就是冬天的樂趣。翻看日曆,這時我們發現,原來春節已經尾隨着冬天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在春節前,不論大人小孩,不論男女,全部都開始躁動起來,有的去準備一年的大餐,有的去準備對聯,有的去準備紅包,還有的去準備新衣服、新鞋子......各色各樣的物品映入眼簾,每家每户都是滿目琳琅的美食、新傢俱,彷彿這一年全為這幾天而準備的一樣。

期待已久的除夕夜就到了,我們全家人吃着年夜飯,看着春晚,其實我們小孩子都不想在吃飯上浪費過多的時間,我們希望快點吃完飯,這樣我們就可以拿到大紅包了。在我們這裏,過年是必須發紅包的,年齡大的給年幼的發紅包,但有個習慣就是吃完發之後才能發,所以我們都希望年夜飯快快的結束。

家鄉的風俗

我出生在農村,家鄉有很多風俗習慣,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春節。

春節是一個團聚的日子,不管你在什麼地方,都會回家過春節,每家每户都是開開心心的。在春節中的除夕夜,我家這裏有一些特別奇特的風俗習慣。我們在除夕夜必須要跪着吃飯,還必須要有青松樹的葉子,吃飯前必須要給逝去的親人磕頭,先在嘴裏默默的説:“請某某吃晚飯了”,這樣我們才能動筷子,這其中前期的準備工作也很重要,一點也不能馬虎。

在白天,爸爸會負責做飯,必須要宰雞,這一做就是一天,完全停不下來,因為菜品實在太多。我們小孩子就要去山上尋找青松樹的葉子,傳聞越是青的越好,所以我和我的小夥伴一大早就跋山涉水,儘量尋找最青的松樹葉子,找的時候不覺得辛苦,可是到晚上回來的時候就是背不動。

春節是我國特有的節日,各個地方也有不一樣的文化傳統,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1

我們家鄉每逢春節都要貼春聯。無論是住在樓房,還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都要把紅色的春聯貼在門上,用來辭舊迎新,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

春聯,據説起源於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據古書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宮廷裏就有人在桃符上題寫對聯了。宋代王安石的詩句——“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新桃”“舊符”指的就是桃符。後來,桃符便由桃木板變成了紙張。

貼春聯這一習俗到了明代開始盛行。據説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歡大户人家貼的春聯,於是想推廣,便要求每到春節時,金陵的人家都要將大紅春聯貼在門框上。有一户人家因為忙而沒來得及貼春聯,大年七年級的早晨,被微服巡視的朱元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後親筆題寫了一副春聯送給這户人家,但這户人家捨不得貼,把它當成“限量版”春聯珍藏了起來……隨着時間的流逝,春聯的內容除了表達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讚美之情。

貼春聯有講究,上下聯的位置不能貼錯。貼春聯時,人們可以根據橫批的書寫方式來貼上聯和下聯。如果橫批是從右往左書寫的,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則貼在左邊。

貼春聯,不僅是為了營造喜慶祥和的氣氛,更承載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熱愛之情。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2

“年糕,年糕,年年高。”冬至打年糕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

冬至前後,村子裏到處散發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嘍!瞧,家家户户都像趕廟會似的,或肩扛,或車載,把一袋袋糯米陸續運到村頭。大家把一袋袋糯米倒進碾米機裏,碾成糯米粉來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進了一個個小木桶裏,白花花、軟乎乎的,沾點兒放到嘴裏,淡淡的米香中夾着一絲甜味……糯米全部碾好後,家裏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爐上,只等糯米粉熟了就可以做年糕了。每個人的臉都被爐炭映得紅撲撲的,看起來很喜慶。

不一會兒,蒸糕師傅喊了一聲:“出鍋嘞!”人羣立刻開始騷動,小孩子們更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熱氣騰騰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可以開始了!”話音剛落,好幾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就挽起衣袖,圍着石臼,拿着木槌,一邊轉一邊舂糯米粉。淘氣的孩子們也會乘機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可他們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臉上,就變成了小花臉。

沒多久,年糕打好了,嬸嬸們就拿着菜刀,嫻熟地將一大塊年糕分成許多小塊的。吃上一口熱乎乎的年糕,香滑軟如,誰嚐了都會嘖嘖稱讚。切剩的年糕角就被心靈手巧的奶奶變成了小兔子、小鯉魚、大元寶……孩子們可喜歡這些了。

最後,每家都把年糕一塊一塊整齊地擺在竹蓆上,再把竹蓆託舉到通風的竹架子上。等風乾後,就能帶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嚐的是鄰里之間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鄉里鄉親的那份情誼。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家鄉的風俗,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我家鄉的風俗吧!

每年端午節,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一大早,我和媽媽到超市買了包粽子的材料。一到家我就嚷嚷着要包粽子。媽媽見我這架勢,忍不住樂了,連忙準備好材料一邊示範,一邊跟我講解要領。

媽媽熟練地把一片粽葉捲成一個錐形,抓一兩把糯米放進去,用手按壓結實,然後用剩下的粽葉封住錐形口,最後用繩把粽子捆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

見媽媽包粽子這麼容易,我更加手癢了。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粽葉,把它捲成一個錐形,然後把糯米放進去。哎呦!由於我技術不過關,糯米全都“逃亡”了,媽媽看了哈哈大笑。

不行!繼續努力的跟媽媽學習才行。這一次,我細心的讓錐尖嚴絲合縫。雖然我的速度比媽媽慢了許多但總算“不露餡”。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我又遇到了難題,媽媽教我好幾次,才勉強完工。

一個成功了,接着兩個、三個……我包得越來越快,也包得越來越好。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滋滋地,跟吃了蜜一樣甜,恨不得馬上就吃上自己包的粽子。

這個端午節太有意思了!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還吃到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4

我的家鄉在南壘河畔,是人們尋找到的一個好地方,名叫“孟連”,這裏天氣晴朗,湖水清澈,還住着勤勞樸實的傣族人們。

傣族人民都有許多熱鬧而又有趣的風俗,其中,一年一度的傣族潑水節最為熱鬧。

這一天的清早,天矇矇亮時,這裏的傣族人民都會去到遙遠的山上,採來鮮花和綠葉到佛寺供奉,盛來那澄碧、甘甜的泉水為高大、威嚴的佛像洗去塵灰。做完這些後,羣眾們都無一例外地來到中心廣場上,那早已佈置好的喜氣洋洋的廣場上,都開滿了鳳仙花,給人以愉悦的心情。

羣眾性的互相潑水開始了!只見一羣羣男女老少,像一羣羣馬蜂似的,朝着對方狂奔而去,他們把手上的銅缽、臉盆、木桶……各種各樣盛水用的工具都急忙丟到水裏盛水,人羣歡呼聲、笑聲……湧出大街小巷,孩童們拿着小桶嬉戲追逐,大人們拿着銅缽、盆,互相潑灑,從頭到腳,全身濕透,就像個濕淋淋的落湯雞,只不過,在他們眼裏,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幸福的水,無論是那個被潑的人,還是潑水的人,都喜笑顏開,笑開了花,像陽光一樣燦爛無比。

中午,進行激烈的運動競賽——划龍舟。在寬闊的瀾滄江上,男女青年奮力划槳前進,歡呼聲、喝彩聲,響徹雲霄。

夜晚,深藍的天空中綻放着無數枝絢麗多彩的,美麗奪目的花,美麗極了!

我家鄉的風俗就是那麼有趣,那麼熱鬧。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5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文化深厚,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有着不同風俗習慣,在我們故鄉,我最喜歡春節了。

在我的記憶中,春節是這樣:除夕前幾天在外地的親人趕回家,平常寬闊的廚房,一下子變得狹窄了。我爺爺年輕時是個廚師,做飯口味極好,所以打雜的小事由我爸爸來幹。餐桌上全是堆積如山的鴨雞魚,媽媽把洗好的牀單窗簾全換好,靜靜等待着大年三十的到來。

大年三十向我家敲了門,我與家裏的哥哥姐姐聽奶奶講故事,爺爺在門口煎蛋餃,廚房裏依舊蒸汽蒙面,蛋餃都煎完了,爺爺提起毛筆開始寫對聯,我很小,看不懂寫的是什麼,所以就跳過去,而是看奶奶掛燈籠。這燈籠是外頭買的,又大又紅,我小時候特喜歡。

正月七年級,我老早就起來了,因為可以拿紅包,所以我趕緊換上新衣,偷偷跟爸爸溜出去,我們家親戚忒多,所以給的紅包也特多,糖也好吃,我們走訪時都帶個包去裝小零食。

下午沒什麼好玩的,因為奶奶就住在樓下,而且不能放鞭炮,只有到了晚上才能放,只能靜靜等待着漫長時光。

晚上終於來臨,一家人圍坐在大圓桌邊,熱熱鬧鬧,好不快樂。美味佳餚擺上桌,小朋友們垂涎欲滴,爺爺説完話,大家開始動筷子了,小孩子往嘴裏塞了香腸,大人開開心心聊天,小孩快速吃完飯後,奶奶就開始發紅包了,結果紅包鼓鼓的,小朋友們拿着錢去買炮仗,大朋友則點火看着天空燦爛的煙花,不盡歡呼起來,電視裏放映着春節聯歡晚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倖幸福福,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我童年裏的春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6

在除夕的時候,很多人是在晚上吃年夜飯,在有些人的老家叫做過晚年,可是在我老家過的可不是過晚年,而是趕年。

什麼叫趕年呢?我的家鄉是充滿神奇的湘西,少數民族聚居,而過趕年就是湘西民俗一大特點。關於趕年有幾種説法,而我聽老一輩的説法是,因為在我們老家很久以前的時候,經常有人會過來要債,讓人還錢,因為除夕未吃團年飯的時候不能竄門,怕不吉祥。人們就把年夜飯改在了凌晨吃了,上午就不怕其他人過來要債了,是不是非常奇特。

就在早上三四點起牀,鞭炮煙花開始了,家家户户都忙活起來了。我們晚輩被叫醒了要給長輩拜年,長輩就給我們發紅包,當每個人人都起來了,我們要看煙花,看完了就必須吃飯了。這菜它要按規矩,最重要的就是菜一定要有十二個,寓意在這新的一年裏月月紅。長輩喝酒,晚輩喝飲料,晚輩敬長輩,要説吉祥的話,如:“祝你工作順利,萬事如意。”“祝你壽比南山,福如東海。”等等。吃完了飯,小孩子又開始放煙花,直到天亮,過趕年就結束了。

除夕,在我老家裏,除了過趕年,還要拜山祭祖。

今年除夕,我和爸爸一起去祭祖,我們先在逝去的祖先墳前燒燒紙錢,然後點燃三根香插在墳前,再拜三下,最後再放一個鞭炮,就可以了。

到晚上八點,每家每户都整齊劃一的打開了電視,看着歡天喜地的春節晚會,每個人都吃着熱乎乎的餃子,這期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會給我們壓歲錢,這一個習俗就是家喻户曉的守歲,我們湘西守歲的習俗是要烤大火(除夕的火、元宵的燈)守到大年七年級凌晨,到時又會煙花齊放鞭炮齊鳴熱鬧非凡,這叫送年,也寓意辭舊迎新。

除夕很快很快的過去了,又可惜又快樂。可惜的是時間過的太快了,快樂的是大年七年級是我的生日,過年就是這樣。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7

我的家鄉在茂名,——年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顧名思義,每年都有這樣的案例。年份歷史悠久,早在明清地方誌中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誌風俗》曰:“十二月至陰曆二月,鄉下人沿門追鬼,唱土歌,稱為年。”也就是説,在大年七年級這一天,你要有遊魂驅鬼。

“流浪神”就是舉着偶像繞着村子走。據説這樣做不僅可以驅鬼,還可以保佑自己家和整個村子的村民的健康。説到遊魂,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説光緒年間,一個地方發生了罕見的大旱,當地縣官不忍見人於水深火熱,就開了一個倉庫救人。但是縣長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大批官員當眾砍頭。行刑前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仙女,仙女對他説:“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等你再活過來,你就揹着我,繞着村子走一圈,祝福全村平安,福報,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沒有死。他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自己的夢,發現夢裏的神和小廟裏的安吉聖王一模一樣。所以這個地方方便了好幾年,就是四處流浪的習俗。當然,不同地方攜帶的雕像是不一樣的。茂名抬的雕像是觀音菩薩雕像。

大年七年級,不僅要逛,還要在家裏擺個十幾周的酒席。主菜是白切雞、鴨肉、炒白菜和炒米粉.大年七年級,家家户户都要回老家準備宴席、美食、酒水等東西。新的一年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才能保護自己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養的越來越多。

新年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直保留着這個節日。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如今,無論誰走進一個地方,都會被那裏的美景所吸引。我的家鄉孫藝程有獨特的風俗,其中元宵節是最熱鬧和迷人的!

元宵節,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不只是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往菜市場趕,我家也不例外,你看!媽媽在和“魔鬼”戰鬥!我搶劫!我,嗖,終於打敗了這個頑強的惡魔。

回到家,媽媽拿出準備好的鍋碗瓢盆,只聽“哇”的一聲。(v)嗯?什麼味道?好香!是元宵。

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過一個元宵節。燙和温柔我管不了。我把它放進嘴裏,輕輕地咬了一口。又甜又粘。我的心裏充滿了一種既美好又滿足的感覺。房間裏洋溢着幸福和快樂。

晚上一家人吃喝完去河邊玩。農曆正月十五,大街小巷處處燈火通明,精緻的小燈照亮街道的每個角落,温暖人心!嗯?為什麼這些燈上有字?原來是“燈籠上解謎語大賽”!快看!每一盞燈籠都“雕刻”着“中國五千年文化”。小燈籠像螢火蟲一樣吸引着人們,把人們聚集在一起,讓它充滿歡笑和快樂!

快看!星星在天空閃爍。他把祝福送給人們,把希望灑向世界。整個地球都被這個節日的氣氛包裹着,到處都是笑聲和歡笑!到處洋溢着元宵節的喜慶色彩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8

餃子,為春節必不可少的美食。關於它,你又瞭解多少呢?過年包餃子的習俗你知道嗎?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鄧州人張仲景首先發明作為藥物。它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嬌耳”“粉交”之稱。東漢時期的餃子是用麪皮包上一些驅寒的藥材(羊肉胡椒),避開病人耳朵上生凍瘡。其寓意為更歲餃子,團圓福祿。

在包餃子時,人們經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裏。吃到如有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

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

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

假如説皮餡決定味道,那麼特殊的包法會畫龍點睛。用左手拖住一片薄而不破的麪皮,在手掌中顯得小巧玲瓏,插起肉餡包在中央,將倆邊合二為一,手心空洞用拇指一捏,一隻餃子便由此產生。國人常將硬幣賽進餃子,誰吃出更有好用。

中國人善做善吃,過年吃餃子就是我們偉大的傑作。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9

我的老家在江西,最有年味的還要數做麻餈,很多地方的人們已把傳統美食製作都用機器來取代了,但我們家鄉是傳統的手工工藝,春節前做麻餈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製作麻餈需要的原料有糯米熟米粉紅糖等,首先把新奇的糯米(當年產的)用清水泡一天一夜,一定要泡透,再把濕的糯米放到木蒸籠上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糯米倒進大石兜裏,由兩個力氣比較大的人用大米槌重複捶打成柔韌的糯米餈。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最出色的就是捶打糯米餈,這個過程惟獨有經驗的人才幹準確的把握住,捶打的太久會使糯米餈粘在石兜上,捶打的時間短糯米餈口感不好,捶打糯米餈很費力,捶打得越久才越有韌性,做出來的麻餈才更好吃。糯米餈捶打好之後放在乾淨的案板上伴上熟米粉揉成糯米糰,用手把它壓薄,裏面加入芝麻紅糖粉,這樣好吃的麻餈就做好了。

在做麻餈時,大家在一起有説有笑,其樂融融,很有開心過年的氣氛,想要製作出好吃又好看的麻餈,要注重心到手到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