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吃虧是福記敍作文

作文2.89W

導語:世間人人都想求福,然而慾望越高越難實現。其實福就在我們身邊,能吃虧就是福之源。下面是吃虧是福作文。歡迎閲讀

吃虧是福記敍作文

  篇一、吃虧是福記敍作文

古人云:用爭奪的方法,你永遠得不到滿足;但是如果用讓步的方法,你可以得到比企盼更多的東西。換句話説:吃虧是福。

吃虧,雖然意味着捨棄和犧牲,但也不失為一種品質,一種風度。如果一個人不擇手段的索取錢財,追求功名利祿,那麼他連做人最起碼的尊嚴也失去了,他還有什麼做人的意義?

不怕吃虧的人,總是把別人往好的方面想,以善良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在他天真,軟弱,迂腐的背後,是一個豁達,淡泊,寬容的不設防的內心世界。

我們千萬要記住:沒有人願意和斤斤計較的人做好朋友,沒有人和惟利是圖的人共事。

一個不怕吃虧的人,才會在一種平和,自由的心境中享受人生的幸福

一進門,一種薯片的香味撲鼻而來。上課時,老師樂呵呵地端上來兩盤薯片,一盤是遠近聞名的盼盼薯片,另一盤卻是不起眼的佳佳薯片,這兩盤薯片外形上沒有什麼區別,都和普通的薯片差不多,但是價格和口味卻有着天壤之別,右邊這盤盼盼薯片可把我給饞壞了。這時老師笑着對我們説:“每個人上來拿一片薯片和一張紙條。”我興高彩烈地走上了台,走到盼盼薯片前,我剛要伸出手,可是我猶豫了一下,我覺得這裏面一定有陰謀,雖然以前人們經常説:"便宜沒有好貨,好貨不便宜。但是,這次,這句話可就失靈了,這麼多人,如果都拿好的那麼老師不就虧大發了嗎?再説,我是這種貪圖小便宜的人嗎?於是,我連想都沒想就拿了那盤便宜的,拿了紙條回去後,我一直閉着眼睛不敢看紙條上的字,可打開紙條上面寫着:“恭喜你,由於你的歉讓,你獲得了一袋美味的山楂。”於是,我領到了一袋香甜可口的山楂片,此時,我站在台上,嘴裏嚼着山楂片,看着下面議論紛紛的同學,心裏是多麼的高興!而那幾個因為伸手拿盼盼薯片的小饞貓,只有站在那裏觀看的份了。

的確,吃虧也是一種福氣,小便宜也不是那麼好得到的,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做一個不貪圖小便宜的人。

  篇二、吃虧是福記敍作文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成語從字面上來看,人們都會以為是“人不為了自己,天、地毀滅”。儘管是誤會了,但人們單單的見解是完全可供參考的。是啊,這種世道,誰不會為自己好?就好比是買來些水果,人們往往不看重別人吃了多少,而是在乎自己吃了多少,有沒有比別人少。也如同是幹家務,人們也總是會想想自己有沒有吃虧,有沒有多幹,而不去理會那些個所謂的“道德”、“情操”。且不説別的,就是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子,當別人去拿他的東西時,他都知道“保衞”他的東西,這是人天生就有的一種意識,完全不需要大人去教的。

在這個人情如紙張張薄的社會中,人們從前的那些優良、高尚而又可貴的品質早已煙飛灰滅,消失得無影無蹤。人們看重的往往只有金錢、利益,為了不讓自己吃虧,甚至可以達到了六親不認的境界當中去。但是,有的時候,吃虧完全就是一種精神,一種道德,這絕不同於懦弱、膽小,而是一種高尚的品質。不知道你有沒有體會到過,當你心甘情願吃虧而讓他人得利時,你的心中會不會洋溢着一種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我想肯定會的。吃虧就是另一種程度上的`忍讓,而忍讓則是另一種程度上的幫助。你無怨無悔的去幫助他人,自然而然就會感到十分幸福。古人不是説嗎,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句話就闡明瞭吃虧的重大意義。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心甘情願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而能吃虧的人,人緣必然好,人緣好的人,眾多的人生機遇也就隨之撲面而來。那些視吃虧如同懦弱,總愛佔小便宜的人,終究佔不了便宜。到頭來只能是撿到一棵小草,失去一片森林。

  篇三、吃虧是福記敍作文

古代洛陽曾經流傳過一個“瘦羊博士”的故事。

東漢時,京城洛陽的太學裏,皇帝派人趕來一羣羊,賜給每位博士一隻羊,羊只大小不等,肥瘦不一,難以公平分發。大家正感到左右為難時,一位姓甄的博士站起來説:“還是一人牽一隻吧,我先牽一隻。”

有人嘀咕説:“要是把大的挑走了,剩下的給誰呀?”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甄博士牽走了一隻最小最瘦的羊。於是,博士們你謙我讓,各自牽上一隻羊,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年去了。這事傳了出去,人們紛紛讚揚甄博士,還給他起了個帶有敬意的“瘦羊博士”的別名。

這個故事所説的事情雖小,但甄博士重義輕利、甘願吃虧的道德精神卻至今傳為佳話。

其實,人生總是處於一個有得有失的平衡系統。當你的付出超過回報,就容易取得某種心理優勢,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悦。問心無愧,悠然自得,知足常樂,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反之,當一個人所得大大地超過了付出,甚至不勞而獲時,就很容易陷入某種心理劣勢,甚至惶惶不可終日。其中不擇手段謀利者還可能 一生不得安寧。這種人能有真正的快樂和幸福嗎?

與其損人利己、明爭暗鬥,爭得高官厚祿、榮華富貴卻憂心忡忡,不如甘當平民百姓,終身粗茶淡飯卻無憂無慮。所以,先哲強調“吃虧是福”,正是這樣一個道理。

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奉公守法,誠實勞動,勤奮工作,多做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好事、善事,才是最大的幸福。

  篇四、吃虧是福記敍作文

俗話説:“好漢不吃眼前虧”,其實,不盡然。

縱觀古今,“吃眼前虧”的好漢比比皆是。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不是吃了眼前虧嗎?藺相如不與廉頗爭鋒每天曲道而行不是吃了眼前虧嗎?清朝宰相大學士張英“讓他三尺又何妨”不是吃了眼前虧嗎?張華捨身求老翁、徐洪剛拼死鬥歹徒、洪汛到來之際洪區羣眾讓出家園“泄洪”,不都是吃了眼前虧嗎?結果呢?吃了眼前虧,卻贏得了長遠利益、他人利益、大局利益,贏得了社會的尊重。

韓信成了開國名將,叱吒風雲;藺相如深得廉頗尊重,共謀大業;張英“讓他三尺”傳為千古佳話。張華、徐洪剛的英雄品質為中華民族精神添了濃濃一筆;而為“泄洪”主動讓出家園的人們,不僅保住了城市和國家交通命脈,維護了國家更多的利益,更在精神上為創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可見,“好漢吃眼前虧”是人之常理。但這必須把握兩個前提,一是明白吃的是什麼“虧”,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為了他人和大局利益,為了使自己實現鴻鵠之志,將來更好地報效國家,這樣的“眼前虧”是可以吃的。二是自己必須要做“好漢”。是“好漢”,才雄才偉略,成竹在胸,站得高,看得遠,不在乎一時一事的得失;是“好漢”,才會知己知彼,量力而行,不作無謂犧牲;是“好漢”,才大氣凜然,厚德載物,不計較蠅頭小利和逞一時之勇;是“好漢”,才成大事,創大業,為天下,思明天。沒有“好漢”的氣魄,是吃不了眼前虧的。

如果僅僅從個人利益角度考慮,“吃眼前虧”,有時屬於無奈之舉,比如越王勾踐、淮陰侯韓信,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忍受。不過它更多的還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戰略眼光,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大局意識,是忍辱負重、韜光養晦、“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進取藝術,完全符合人生進取的規律。若只知進不知退,只知得不知舍,試圖時時處處都佔上風、得便宜,結果往往會吃大虧。

古人云:“若爭小可,便失大道”。好漢吃一些眼前虧,使人經受歷練,清醒長智。暫時吃虧不是目的,而是為了達到更高的目標,實現更高的境界。俗語中有一句話:“吃虧是福”,為什麼是福呢?因為它是取得大勝而必付的成本。

標籤:記敍 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