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詩經意象之漫想優秀作文

作文6.54K

前段時間看到性淡如菊發表的《現代還有詩人嗎》一文時有些感慨萬千;尤其因裏面的一句“不是現代人沒有寫詩的才華,而是現代人失去了詩意的靈魂”的話語讓我浮想連連。思來想去,有點偏執的認為作者所説的“詩意的靈魂”融進詩裏其實就是詩中的種種意象,並覺得詩中的意象越是故舊越是暗納沉香、自藴意念。關於意象,從讀書唸詩以來,一直有的是那一絲朦朧的感覺,而從這次再次學習《詩經》,尤其是對《詩經》意象粗泛的學習,讓我想了好多,最終想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這一佛家之言之時不得不草草收尾,終結了遐思。

詩經意象之漫想優秀作文

意象者,意為言志,象為載物,用物凝意而明志者。

不論新詩古律,凡揮墨行文皆是為了抒情明意。繁華喧鬧的一天過去,靜,整個的世界需要這個詞,從古至今皆是如此,因此不論念緒還是夢境都升起了一輪月,或缺或圓便再無需太多言語。當今,在鄉村明月依稀如故,而在太多的城市卻是“月終在,不常顯”;而霓虹,朦朧的光,暗夜裏的明,在現代詩歌裏也已開始了不停地訴説。

《詩經》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飛禽走獸的眾多意象無一物都不是在訴説,魚之戀、水之情、山有魂、竹有節、雁過留影、鹿鳴成宴······

象遂意,意成境,凝境為象;以象窺境,臨境明意,觀其象之妙,詠其意之動漫,歎其境之和美。舊塵納香,窺象覓意臨其境。

雖一直遊離在文學的外牆之外,但前段時間忍不住地遐想到詩在現代的存在形式。不知是我離得太遠而看地太偏,還是隻看到了岔路上的一條叉痕,片面的覺得詩發展至今,要麼都市的風颳得太炫太迷濛,鄉野的氣息藏地太深埋地太厚;要麼太多的夢想與思緒的線放地太高太遠;要麼都市的人迷戀着曠野的風,村莊的`人卻眼瞅着街區的燈,追演着一場新穎的“圍城”。

腦海裏浮想不斷,不知什麼時候糾結於琵琶與吉他之間難以釋懷,同為樂器,只不過各領時代不同,皆是在各自時期較為通用的樂器。在詩中,一把琵琶,讓我無法不聯想到傾城傾國的美人,往往琵琶美人引領着我享受一場“景色之靜美,音色之動美”的空靈之妙,更甚者一把琵琶,一曲《琵琶記》,一條五娘尋夫路,讓我贊之不絕、惱之無奈、歎之不盡啊。而詩中的吉他,想有那麼一位清純的少女(或夢想的少年),或是靜靜坐卧於蒼茫的原野,或是默默站立於茫茫的滄海,一把吉他,消停在一旁,或許剛罷了搖滾,或許即將撥動心絃,然此刻只聚焦於這一靜美,悄無聲響。詩中的吉他相較於琵琶,總感覺缺少些許的東西,或許還不夠現實,難以融為和境吧。當然,詩中的琵琶相較於吉他,在近年來也似太過於空靈,難免有感於如絕響之餘音之感。

翻讀《詩經》,格律不見於唐詩,雅韻不比於宋詞,吟詠不較於唱曲,且歷經風雨幾千年,太多事物已煙消雲散而難以通觀。那麼《詩經》的魅力與價值是什麼,我認為最主要的就是其中的種種意象。《詩經》中的所有意象最是“純粹無華”,桑女罵桑、薪者伐薪,游水而慕魚、行途而稱馬,樹竹節以立君子氣、懷碧玉以納春色顏······

《詩經》中的意象源於當時人們的生活周圍,因當時事物與人們的生活關聯並不像現在如此複雜,且每個事物都是最本源,沒有現在人為製作這麼多的物品,幾乎所有物品都是有其各自用途的,甚至每個人所從事的勞作與活動都是固定的,因此《詩經》中的意象最具有典型,一個個都也鮮活明豔。幾乎每一意象都描繪出一副生活場景,將每個故事從頭到尾顯示的淋漓盡致。每讓人觀讀之時,便是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其意自含,其境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