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為古典詩歌主旨解碼的作文

作文2.91W

為古典詩歌主旨解碼

為古典詩歌主旨解碼的作文

文/陳 富

摘 要:詩歌魅力十足,而學生卻無法把握主旨。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通過幾年詩歌教學的實踐,摸索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與途徑:揣摩詩題的關鍵詞,綜合信息,為解碼詩歌主旨尋找突破口;知人論世,瞭解創作意圖,有助於解碼詩歌主旨;通過由“象”入“意”的意象解讀法,有效地為詩歌的主旨解碼。

關鍵詞:知人論世;詩題;象意;詩歌主旨;解碼

中國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國度。悠久的歷史留給了後人一筆輝煌而燦爛的文化遺產,它不僅滋潤着我們的內心修養,更豐厚着我們的文化底藴。一首首魅力十足的詩歌是那麼的富有靈性,那麼的充滿智慧。欣賞詩篇,實乃人生一大快事。《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要求》(選修模塊)的“學習要求”中説:“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探索、領悟詩歌的豐富意藴和藝術魅力。”

但是,很多學生對學習古典詩歌卻感到索然無味。究其根本原因是無法領會詩歌的主旨。在他們看來,詩歌主旨就像是一道難解的密碼。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引發了我們的擔憂。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以下幾種做法對解碼詩歌主旨頗顯成效。

一、引導學生揣摩詩題

很多學生在欣賞詩歌時,往往忽視了對題目的關注,這是不應該的。讀一首詩歌,首先看到的就是詩歌的題目。它是詩歌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説詩歌題目跟詩歌主旨存有一定的關係。詩歌題目藴含的信息多,或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或交代事件緣由情感。這些信息對詩歌主旨有一定暗示作用,比如,怨恨悲喜等具有感情色彩的詞、贈送憶別等表事件的詞、松竹梅菊等具有象徵意味的詞等等。

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題目中的這些關鍵詞,然後綜合信息加以揣摩,就可以為解碼詩歌的主旨找到一個突破口。比如,高適《別董大》中的“別”,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喜”,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中的“冬至夜”“思”,金昌緒《春怨》中的“怨”等,一看這些詞就知道詩歌大致表現什麼主旨。隱含信息的多是動詞、形容詞或名詞。杜甫有一首詩叫《望嶽》,我在教學時,先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詩人是否登上了泰山?大家眾説紛紜,可見,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詩人登上了泰山。議論後,我沒有表態,而是引導學生關注詩題“望嶽”兩字。還特別在“望”字下畫一個圈,短暫的思考後,學生一下子明白了:詩題中,一個動詞一個名詞,組成動賓短語,動詞“望”是關鍵詞。通過引導,學生就知道了杜甫沒有登上泰山。之後,我又給學生一個思考的問題:用“詩言志”理論分析,“望”“嶽”還隱含什麼信息?詩人僅是想看一看泰山嗎?經過討論後,一個學生是這樣回答:作者希望登上泰山。我點頭示意。接着,我給學生一些提示,説這首詩是詩人落榜後途經五嶽之尊泰山時寫的。經過我的點撥和引導,學生終於明白了“望嶽”還隱含“着將來一定要登上頂峯”的信息。詩人的雄心壯志、敢於進取的人生態度就是從題目的隱含信息中揣摩出來的。引導學生關注題目,並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然後綜合其他信息加以揣摩,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們在教學詩歌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尋找詩題中的關鍵詞語,引導並強化學生揣摩詩題的意識,從而把握詩歌的主旨,這是把握詩歌主旨的最初程序。

二、引導學生知人論世

所謂“知人論世”,就是我們在欣賞詩歌作品時,應該深入探究詩人的生平和經歷,全面瞭解詩人所生活的環境和時代。白居易《與元九書》説:“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時而作。”但在欣賞詩歌把握主旨時,學生卻常常犯一個錯誤,不大關注作者和他所處的時代。其實,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心聲的表露,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詩人在詩歌中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感,詩人自己最清楚。我們現在讀的是他的作品,要體會的是他的感悟;我們現在讀的是那個時代的作品,所以必須瞭解那個時代的情況。可見,知人論世,有助於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有助於理解詩歌的主旨。

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常常忘記一個環節——作者和時代背景的介紹,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這樣往往造成學生這方面知識的缺失。在賞析詩歌把握主旨時,因為不瞭解作者和時代,往往曲解詩作。

有一次,我們在課堂上賞析李白的《南陵別兒童入京》這首詩時,有一個學生認為“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這句詩表達的是詩人“賜金歸還”後的豁然曠達,很多學生也表示贊同。面對學生的曲解,我不急着拋出答案,而是給學生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當了解該詩是詩人四十二歲時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時寫的之後,學生才真正理解了詩人是通過這首詩表達自己躊躇滿志的興奮之情。出現這樣曲解詩作的現象,我覺得跟學生不瞭解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有很大關係。

還有一次,筆者在教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這首詞的時候,先詳細介紹了作者的生平概況和人生遭遇,然後又展示了另一首詞《聲聲慢·尋尋覓覓》。通過比較,學生就明白,同樣寫愁,前期詩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中“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表現的'是個人的愁;後期詩作《聲聲慢·尋尋覓覓》中“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寫的卻是“濃愁”,表現的不僅有個人孤獨之愁、身世之愁,更有家國之愁。為什麼學生會理解的這麼好?筆者認為,對當時的寫作背景的引導起了很大作用。可見,當學生了解了作者的身世遭遇,就相當於走進了作者的內心世界,瞭解了作者的創作意圖,所以就容易理解詩歌的主旨。

因此,在詩歌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關注與該作品有關的作者的生平經歷、時代背景及寫作意圖等詳細資料,或者要求學生課前查閲這些資料。只有知人論世,才能讓學生真正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才能解碼詩歌的主旨。

三、引導學生解讀意象

清代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曾這樣評價詩歌的物象,他説:“一切景語皆情語。”在作者看來,詩歌中的物象是主觀化、情感化的。《尚書·堯典》曰:“詩言志,歌詠言。”詩人表情達意時,必定融情理於物象中,這就為詩歌主旨的解碼找到一條最有效的途徑。“象”指的是世間萬物,如,風花雪月等,它是客觀的;“意”是指作者的主觀情感,如,人的喜怒哀樂等,它是主觀的。“意象”指的就是帶上作者的主觀情感的世間萬物,是主觀和客觀的結合體、統一體。詩歌的主旨就是通過意象來體現。解碼主旨,從解讀意象入手。

我在教杜甫的《登高》時,分四步指導。第一步,找物象。先拋問題:詩中有哪些物象?然後由學生思考討論。學生找出的物象有:天、風、猿、渚、沙、鳥、落木、長江等。問題解決後,再進行第二步,找物象特點。還是先拋問題:這些物象各有何特點?然後,學生思考討論,找出表示物象特點的詞有:高、急、哀、清、白、無邊、不盡等。這兩步相對簡單。第三步,對物象特點的解讀。問:你對這些體現物象特點的詞怎麼解讀?學生思考討論。結果,他們的解讀五花八門:有的把“急”解讀為“急切”“急忙”“急猛”等、有的把“清”解讀為“乾淨”“清高”“悽清”等、有的把“白”解讀為“明亮”“徒然”“蒼白”等。第四步,找意象表達的共同情感。還是拋問題:這些不同的物象共同寄託作者什麼樣的情感?這時學生就知道應該“異中求同”。根據這樣的思路和方法,學生解讀出來的情況是這樣的,“天”是空曠的,而杜甫覺得自己在空曠的天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渺小,天地之大,竟無我杜甫容身之所;“風”是急猛的秋風,急猛的秋風一定是冰冷的、悲涼的;“猿”是悲哀悽慘的;“渚”是悽清的;“沙”是蒼白的;“鳥”都有家可回,自己卻無家可歸;“落木”是飄零的、無邊無際的;“長江”是奔流不盡的,而自己卻韶光易逝。經過步步引導,學生基本上明白這首詩歌的主旨是杜甫對孤苦飄零、壯志難酬的感慨。可見,這種由“象”入“意”的意象解讀法,可以有效地為詩歌的主旨解碼。

詩歌教學中,只要我們善於歸納總結鑑賞的經驗和方法,然後對學生進行切實有效地指導,就能夠讓學生掌握解決詩歌的鑰匙,為古典詩歌的主旨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