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選心生作文彙編九篇

作文3.05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心生作文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心生作文彙編九篇

心生作文 篇1

“鐺”木板磕在石板上鏘然有聲,清脆、卻又不失虔誠。隨着這股敬意,我們來到了布達拉宮。

遠遠地,路上便看到一座白牆,下車時發現是藏族人民去朝聖。通向山頂的路是許多未打磨的大理石砌成,千瘡百孔,卻異常乾淨。

藏民們都被一面較重略長的木板捆往手腕,着一身白衣、白褲,和麻布白鞋。他們行進得極慢,一步、一跪、一磕頭,走大半天才不過百米,但他們那被長年直射曬得黝黑的臉龐上卻無一絲不耐煩,乾裂的嘴脣在每次磕頭時都不停地念着藏語的佛經。

伴着朝聖者的腳步,聆聽着那彷彿傳敲開心門的一聲叩響,我們己到布達拉宮的腳下。

朝天半仰,黃白色的漆牆毫不遲緩地反射從萬里晴空中下來的日光。毫無保留地普照它四周這一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屋檐與牆沿的凸起連接一根根極細的棉線,線上繫着無數小彩旗。泛黃的、嶄新的、玄白的、完整的、殘砍不堪的、日曬雨淋的,無一不寫滿了細如蚊腿的藏傳佛經,不禁對藏民的虔誠肅然起敬。

我踱步繞布達拉宮一週,手指輕抵粉刷過不知多少次的黃牆,它依然光滑。明黃的軀體,溶入暖黃的陽光,浴於金黃其中,只覺温暖,給人以振奮。彷彿先論遇到何事,只需感受一下那温暖的陽光,聆聽佛的訴説,彷彿天地之悠悠,世事變遷紛擾,人生瑣碎勞神,皆不足憂傷,不足牽掛起世俗與名利之心……

追溯布達拉宮的出身,是否在很久以前,人民需要一種信仰,來堅定他們在高藏上艱苦的活着。去慰藉,濡養他們的精神。

佛的博愛,以他的替身——布達拉宮的宏偉身軀,和普照眾生的温暖懷抱感化了我,使我彷彿有一種敬意,油然心生。

心生作文 篇2

週末,閒來無事,便與母親相約去山中游玩。

初到山腳,便可見石階上有點點苔跡,眼隨小路望去,幾米開外便被蒼茫的樹木擋住了視線,猶如一個天然形成的洞口,令人興致盎然。向前走幾步,猶如進入了一個森林公園,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令人將所有煩心之事拋之腦後,高大而又葱鬱的樹木似乎想要遮蔽天空,抬頭望去,只見從樹木中照下一束束陽光把地面,把地面打扮得斑斑駁駁,煞是好看。我踩着陽光圈向前走,兩旁的樹木向後退去,好似與我們擦肩而過的遊人,在這罕見的世外桃園中,除了腳下古老的石階,便再也看不到任何人的痕跡了,我們如同冒然進入的其他生物,在這山中彳亍遊蕩着。

走到半山腰,不禁有些腿痠,那綿延的山路不知何時才能到得了頭。山路猶如一條淘氣的小蛇,一會兒消失在前方,等我們追上去,它卻又一個拐彎,繞進林中不見了。我們只好先站着歇口氣。忽然,一滴晨露落到我的頭頂上,順着脖子流下,我一個機靈用手去摸,涼涼的,好似一滴落入人間的瓊漿。我們緩過了神,繼續向前走着,終於讓那小蛇無處可逃,蜷縮在盡頭。我放眼望去,那是多麼美麗的景象!樹木開闊起來,大片的藍天印在我們頭頂。忽地,風乍起,四周的樹都搖曳起來,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音,陽光照在綠油油的樹葉上,折射着自己的精彩。頓時,我猶如遨遊在一片綠海之中,波光粼粼,柔和而強大的綠浪翻滾着生命的強波,我又想伸手去摸一下,卻又怕使綠浪碎了一地,便站在那兒,貪婪地吸收着這一轉瞬即逝的美,吸收着不知多久後才能重逢的美。

我張開雙臂,擁抱羣山,擁抱藍天。我的腳似乎在地下紮根,伸展着。我能聽到樹木吸收養分的聲音,我能聽到花瓣落地的聲音,我能聽到小鳥織巢的聲音。這,就是大自然的美;這,就是生靈的美!當我的敬意在血液中流淌時,它們也一定能夠聽得到。

心生作文 篇3

不得不承認,西湖之景天人合一。

西湖之景,美。拂曉,日光微熹,陽照蒹葭、楊柳凝翠,細雨迷濛過後,天方破曉,尋一縷煙,是微露點滴的生機,是暖陽下的淺淺薄霧!

靜靜站在岸旁,觀“水光漣豔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之景,如此美景,卻無人伴我觀賞,只有樹葉私語的輕聲,沒有早鳥之鳴。這一絲的蒼涼,卻不讓我心感到孤獨,因我用一顆發現美的心去賞景,蒼涼亦變為了清靜。心美,萬物皆美。

西湖之情,深。日輪當空,雲霏漸散,游魚從湖底鑽出,湖面微動漣漪,到了夕陽西沉的時間,便會從山間中傳來一陣陣長久擁鳥啼。黃昏普照萬物,萬物倒映湖中。無論何時,總有與西湖相伴之物。我心中生起一絲敬意,這是西湖與景物淵遠流長的羈絆吧?景與物點綴着西湖,西湖映襯着景與物,從不缺席,此時連山中的小生物也在歡樂,樹林正在演奏一首安曲。我看不到,也聽不到,卻能感受到。因為西湖與它們之間是有深情的,我便也用真情去感受。情深,萬像皆深。

西湖之鏡,明,日落山,月當空。星影閃爍,此美何及。月光灑下,溢滿西樓,圓月與星,倒映湖中,靜影沉底,西湖好像變成一面鏡子,不染纖塵。讓人心中所想都無所藏匿,洗滌着人的心靈。

我似乎明白了什麼。古今人所真正追求的是比靜更深遠的東西,即心明,美景與深情讓人心明,讓人真正看清自己的內心,一切疑惑與紛擾都銷聲匿跡。非寧靜,無以致遠。此時自己份佛可以看到千里之外的星雲。心明,萬里皆明。

一種對自然古蹟的敬意驟然充滿內心,好像與古人與影致產生了共鳴,真切地感受到了美、深、明。

心生作文 篇4

長城,蜿蜒盤曲在萬山中,叫人驚歎,令人膜拜,使人遐想。

我多次登上長城,每一次攀登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思考。第一次攀登,我還是一個國小生,只有幾歲吧,懵懵懂懂,嘻嘻哈哈,跟着爸爸媽媽一起爬上爬下,就是好玩而已,跟登山沒有什麼兩樣。不過,當我登上555米的時候,媽媽非要我下去不可,不准我接着登上去?因為很多人只在這裏照相留念,前面有一道提示牌,寫着一行字:前方危險,小心攀登。我們一家人就這樣半途而廢了,很不爽快。我們班的同學,好多人登上了好漢坡,他們還背誦毛澤東的`詩詞:不到長城非好漢。我被同學們譏笑為膽小鬼,很不爽。

第二次攀登的時候,跟爺爺奶奶一起,他們老態龍鍾,走路比較吃力。我想登上好漢坡,怕是難上難,怎麼辦?我心生一計,他們不是經常給我講長城的歷史嗎?我提出讓他們給我講歷史,並保證認真傾聽。兩個老人聽我這麼一説,興趣大增,兩個人搶着講故事給我聽,我樂在其中。

長城不是秦始皇一個朝代修建的,而是很多朝代共建的,只不過是秦始皇命令把那些散亂的長城連接起來,編織成綿延萬里的長城,中國北部江山才有了拱衞,所以才有南修五嶺、北修萬里長城之説。秦始皇對於統一全國,做了很多貢獻,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

我還是對有關長城的故事更感興趣一些,希望他們不要再説秦始皇。這長城是怎麼修建起來的,在那個落後的時代,老百姓吃都吃不怕,哪有力氣來修建萬里長城?這應該是外星人的傑作,外星人很厲害,有移山填的能力。修建個長的“根帶”。那還不是舉手之勞。

爺谷奶奶着急了,他們笑我想象力豐富,堅決地説,長城是老百姓修的,有一個孟姜女,就是修建長城的勞役範喜良的妻子,她丈夫長年累月在外面修築長城,吃不飽,穿不暖。她很心疼,就不遠萬里去給丈夫送寒衣。那時候,沒有車馬,她徒步走到長城,找到做工的人,卻沒有找到範喜良,原來她丈夫在抬石頭上山的時候,被滾落的石頭砸死了。孟姜女很愛自己的丈夫,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就大哭起來,長城就倒了很多。

説着,爬着,我終於登上888米,成為了一個好漢,心裏很高興,看着這麼高大巍峨、綿延萬里的長城,我很感歎,心想,這麼雄偉的建築,不是神仙的功勞,而是勞動人民的傑作,我心中湧起一股自豪感。

長城,你是中華民族古老歷史的象徵,你是勞動人民辛勤智慧的結晶,客你是中華民族創造的世界奇蹟:我對你心生敬意。

心生作文 篇5

今天她們説,有些女生長得漂亮,乍一看很好看,看久了就覺得不怎麼樣了。有些女生乍一看長得挺醜,時間長了越看越漂亮。

我聽後笑着感慨,乍一看時,看到的是天生的面容,是父母給的皮囊;而時間長了看到的,是內心。相由心生。

所以漸漸明白,愛一個人,找一個自己可以依賴一生的人,他的面容好壞,真的無關緊要。

我願意相信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儘管有醜惡的一面,我們也可以用心之淨水去洗滌,去淨化。我願意將我的笑容留給每一個人,哪怕是分離依舊的敵人,還是久別重逢的故人。送他們美好的微笑,這與關係好壞無關,這是對他們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的希望。

實際上,每個人的獨一無二都是別人模仿不來的。每個人都有一顆火熱的心,其火熱中或許夾帶着難以融化的冰冷,但我相信,我們一直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那塊冰冷也會濃縮成點,不會佔據內心太多位置。我們應把自己的熱情獻給愛自己的人。

因為,相由心生。

因為心善,所以貌美。

心生作文 篇6

眼前是那個不大的斗升容器,心底卻悄悄被震撼。

規矩的方形,鐫刻的銘文,那帶有微微光澤的表面,顯示着它的歷史沉澱。自秦朝商鞅變法,這方升便成了生活中的重要工具。

屈指未成數,西風忽又來。經歷多年風雨,它依然不偏不倚,精確的度量着那一升。看着它,我彷彿看到了秦朝納糧時農民撥米的手,又彷彿看到了商鞅捧着它在殿前講述自己的宣言。正靜靜躺在我面前的方升,在千年之前散發過那麼大的光芒。

我靜靜佇立在方升面前,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大一樣。我欣賞過不少文物,去過不少古蹟,但卻從來沒有過這種感覺。有一絲震撼,但更多的是敬佩。它不像長城般雄偉,也不像莫高窟般壯美,更不像故宮般莊嚴。為什麼?是歷史的悠久嗎?河姆渡彩陶的年齡可比它大得多。是銅器的秀麗嗎?夏商司母戊鼎的色澤遠遠超出於它。

突然,我想起了在書中看到的一句話:商鞅統一了度量衡,大大促進了秦的發展,使秦最終完成了統一天下的霸業。“方升”、“統一”、“天下”,我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個小小量器竟會與這樣雄壯的兩個詞彙密切相連。一種對方升的敬意在我心底悄悄蔓延開來。是啊!就是這一升的米才促成了天下合一,而這一升的米全都出自於一個小小的細節——方升啊!

“致廣大而盡精微”。奧運冠軍劉翔只因將八步一欄改為七步,就輕鬆成功,這小小的一步就是他的方升。企業女強人董明珠選擇從底層業務員開始打拼,一步一個腳印打下基礎,最終坐上總裁之位,這日積月累的經驗便是她的方升……人生這道題,還是要細節去給出答案。其實,這個世界不需要添油加醋,哭天喊地,一個完美的細節,就足夠令人敬佩。

將思緒從千里之外拉回來,目光又停在方升上,心底已激起千層浪。重新打量這個決定成敗的細節:普通的方形,陳舊的手柄,寥寥數筆的銘文……你,一個擁有無限能量的完美細節,讓我心生敬意!

心生作文 篇7

城市浮華車馬喧囂,追求紙醉金迷的路上霓虹閃爍。太多人為生而生,為活而活,以至於他們卻忘記了有一種美叫用心生活。

用心生活。這四個字聽起來就如計算一加一等於幾那般簡單,然而真正沉下浮躁的心,在秋日午後的暖陽微薰下泡一杯茶,讀一本書的人又有多少呢?答案几乎為零。其實趕走生活的並非工作與學業的忙碌,而是我們追求物質高昂的路,沉不下的心。

前段時間母親突發奇想,買了許多花草侍弄,陽台添了不少盆盆罐罐。最初我也有些興趣,閒時也會逗弄幾下那綠油油的一片葉,偶爾也為那茉莉、百合澆點兒水。然而時間一長,我便失了耐性,有時到陽台背書,望着腳下一大片綠乎乎的花花草草,不免心生煩意其實我也知道錯不在它們。

有天吃飯時和母親提起:那麼多玩意兒,您一個人也弄不過來,要不乾脆送點給鄰居。母親沒有立刻回答。她想了片刻,反問道:你知道什麼是極致的美嗎?極致的美?女演員奧黛麗·赫本?天山上的雪蓮?莫不是挪威離天堂最近的極光?我一連串反問。母親含笑:極致的美就是用心生活呀。啊?我一愣。侍弄那些花花草草,是我工作之餘的’生活’。那你呢?學習考試之外,你有沒有其他的’生活’?母親走過來拍拍我的肩,你一開口我就明白你是最近功課又不順心,和那些小可憐們拗氣呢。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除了書本和作業,你還有很多時間去參與你想要的生活?

母親睿智的雙眸鎖住了我,讓我心頭一顫。用心生活。尚未長大的我早已將這四個字拋擲腦後。鋪天蓋地的功課掩蓋了我狹窄的眼界,從小口口聲聲説不會忘記快樂的我卻不知不覺忘記了世間最美的東西便是用心生活。

我感激母親教會我了極致的美。在之後的閒暇時光,我也會翻一翻古老的詩集,弄一弄尚未綻放的花苗對了,那些瓶瓶罐罐中的生命還在努力生長呢,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偶爾撥弄古箏,聽絃微顫,也聽來自心靈深處的歲月靜好。

因為,有一種美,叫用心生活呀。

心生作文 篇8

我們的學校有很多美麗的景物,比如:漂亮的兔兔樂園,讓我們增長知識的新能源基地、有趣的童心池……但是,我最喜歡的還要數童心生物園了。

春回大地的時候,童心生物園的青菜、捲心菜、蠶豆……不知在什麼時候從柔弱的土地裏探出了它的小腦袋,這麼多的蔬菜,一個堆在另一個旁邊,沒有堆在一起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從遠處看,就像一張嫩綠的地毯。

春天悄悄地走了,炎熱的夏天來了。火辣辣的太陽照着大地,好像都要被烤焦了。各種蔬菜的葉子也從嫩綠變成深綠,有點菜葉耷拉着腦袋,好像在説:“熱死了,熱死了。”有的菜葉藏在別的菜葉下,好像在和同伴們玩捉迷藏的遊戲:還有的菜葉被夾在其他菜葉裏,好像在乘涼。

秋姑娘踏着輕盈的腳步姍姍而來。樹葉也像黃蝴蝶似的紛紛望下掉,不一會的工夫,就給大地鋪上了層黃黃的地毯。童心生物園的蔬菜也可以豐收了,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同學們有的挖番薯,有的搬冬瓜,還有的剝毛豆……全校師生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悦之中。

冬爺爺悄悄地來了,調皮的雪精靈也緊隨其後。雪花給童心生物園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種子們在棉被下呼呼大睡,準備養精蓄鋭明年春天破土而出呢!

瞧!這就是給我無限知識和樂趣的童心生物園。我們學校還有很多美麗的景點,歡迎您來細細遊賞奧!

心生作文 篇9

林語堂先生曾説:“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

想起途中老師所推薦的蘇軾的《定風波》,許是有先見之明,希望我們為蘇軾的那句“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所染,且拋去所有不快,所有煩悶,好好領略這閩南風光。

在江南久居的越人,不曾知這方閩南之地冬日的與眾不同。不同於江南人們在這暮冬蟄居一室,與暖氣為伴,這兒卻宛如初夏,陽光正好,穿過樹隙,帶着奪目的絢麗,似是最繁華的煙火。空氣中瀰漫的是檸檬葉的香氣。確實是一個宜人之地。但由於糾結選課,鬱郁之氣結於胸腹,對這份初夏的温柔便興致缺缺。

林語堂紀念館是一個很讓人靜心的地方,不必按捺心中的不愉悦,煩悶自會被洗滌。坐落於一片香蕉林海,與江浙滬相異的是:這兒少了幾分遊客的喧囂,多了幾分寧靜與從容,大抵任何喧響都是對比般温情最殘忍的打擾。紀念館很小,不過一間二層小樓。但就是這方寸之地,卻讓人輕鬆,讓人愉悦。紀念館講述了林語堂的家庭、他的學歷、他的作品,流露着他的柔情、他的淵博、他的幽默風趣。我其實並不瞭解林語堂,但在這方寸的格局中,我萌生了應該多多認識他的衝動,以及不曾對他有過深入瞭解的後悔,即使我曾讀過《蘇東坡傳》,即使我知道來漳州定會參觀他的紀念館。我總覺得他的文宇過於平實甚至有些平淡,沒有什麼晦澀難懂的哲思之句,不如秋陽般的《黃州突圍》,語言亦不似同代的魯迅那樣尖鋭辛辣,帶着濃濃嘲諷。作為越人,偏愛魯迅無可厚非,因為語言的親切感,因為俚語。但平淡之言加諸於林語堂,實屬無稽之談。

林語堂的文字深刻之處,不在於難懂的字句,而在於背後的深意。他定義蘇東坡是標誌,代表了文人的愉悦,看似好懂,卻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更深層次的理解。

在一塊刻石上,我找到了《京華煙雲》中的一句話:“別輕易認輸,別總對自己説沒有辦法,人生中許多事,只有經歷過,疼過,才能真懂。”很簡單,很直白,卻猝然擊中了我的心,我一直憂心選純文會學不好歷史,但既然喜歡,為什麼不去試一試。

在眺望台上遠眺,陽光漸漸柔和下來。風拂過香蕉樹葉,温柔地輕輕搖晃寬大的葉子。

回想起紀念館最後寫的,林語堂在閩南長大,他有好奇,便用目光在樹幹上摸索;他反感人爭搶,覺得是在高山上看螞蟻。直白而幽默,帶着孩童般的打趣。

或許只有閩南此地才能養出這樣直白而幽默的人才。在閩南久居,亦會沾染此般年少的氣息,養出年輕的心境。

林先生的那句:“賞玩一樣東西中,最重要的是心境。”其實,欣賞的美景,亦是心的風景,而風景的淨化,亦是心的蜕變。越人遊閩,心境改變於雲深不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