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最愛的節日作文

作文5.64K

過 年

最愛的節日作文

我們家鄉有兩句俚語,“正月七年級頭一天,過了八年級是九年級”。這話乍一聽有點無聊,細想起來挺有意思。這是人們對過年的一種心裏唸叨。過年就那麼短短的幾天,得好好過,過出個名堂來。

小時候好奇,總是傻不即的問老年人,誰興下這過年?老年人有笑我的有罵我的,説我問下這啥話?年麼,是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興下的,誰説的清?我還問,老老老、老的很的先人沒興年咋過?老年人就説我淨問些淡球話。

過了73個年了,細想起來,年過得糊里糊塗,只是跟着感覺走。

後來知道過年是從漢武帝太初元年開始的,以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歲首。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採用公曆(即陽曆)計年,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七年級為春節。至於怎樣過年,還是老人説的那話,“十里鄉俗不同”,各地有各地的講究。過年就是過講究。熱鬧只是過年的外在形式,而祥和的內涵就很豐富了,包括過去封建迷信的東西在內,無不是討個大吉大利。

小時候愛過年,因為“過年好,吃白饃砸核桃”,還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哥哥弟弟放鞭炮”。一年到頭了,辛苦了365天,趁過年蒸白饃犒勞一下自己,讓身心舒服幾天也是情理之中的。可是吃年饃是有很多講究的,好像年饃完全是為了敬神。第一鍋饃蒸出來,先給先人獻上;七年級早上的煮饃面(餃子和麪條)也要先分別給灶爺、土地爺和先人神軸獻上,人才能端起碗來吃。人吃畢了,神的飯涼了,要撤走,得給神磕頭。神是啥,誰也説不清,也似乎沒有必要説清,就猶如我們現在的祝福一樣,真的能夠“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嗎?敬神就是敬人的那顆虔誠的心。包括那淒厲啪啦的響炮,也賦予了一種神念。三十下午,先在門前響一串鞭炮,以示自己家開始請灶爺、敬先人了。也向神打招呼,開始過年了,求神保佑,大吉大利。敬先人的儀式特別隆重,因為那是祖宗三代之神位,神前擺了各種各樣的祭器,點燃了蠟燭,滿屋裏頓時香火繚繞,年氣升騰。誰家的日子過的像個樣子,全看先人神軸前的擺設和香氣升騰。正月七年級早,自家門中的後人們一夥一夥的來拜祖先,香爐中的香火不斷。接着四鄰八舍的來,也是先給先人上香磕頭。我家是小户,每年去六爺家拜先人,父親領着我們。那年六爺家的拜客特別多,父親對我説,你看,神軸上的先人都高興地笑呢。我往上一瞅,啊的一聲,先人的畫像真好象在笑。我沒有料到,第二年春節,我家也開始服侍先人了。為此,父親艱苦了奮鬥一年。春天備木料,夏天打胡基(蓋房的土坯),秋季割簍葦,趕冬季在我家院子對沿蓋起了服侍先人的一間廈房。我家窮,請不起畫匠為先人裝裱神軸,父親就在街上請來一幅只有排位沒有畫像的現成的神軸。過年時,我家也香火繚繞起來了。我老記着他那句話,這才像個過年的樣子。

後來逐步有了“革命化”這種説法,我已經是個大小夥子,彷彿覺得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過年的舊習俗在這種革命化的過程中漸漸淡化以至消失。記得生活困難那幾年,春節蒸的是白苞谷面饃,鍋裏熬的是蘿蔔白菜,連人老幾輩敲的那老鼓也銷聲匿跡了。按説對聯是一種很好的宣傳形式,卻也不貼了。先人的神軸掛到了房樑上。可是奇怪得很,年氣卻未消。我記的很清楚,我們那個生產隊的'隊長領着幹部排住門兒給社員拜年,這可感動得社員不知説啥好,只有滿村裏的笑聲。隊長是社員整天見面的官兒,雖説很小,卻貼着大家的心。他們大娘大嬸地叫着拜年,意味着社會的平等與和諧。那個時候社會竟那麼樣的穩定,人們安貧樂道,不嫌家窮,只求國安。隊幹部拜年之後,社員們緊隨其後,一羣一羣地串家走户拜年,全村人的心都牽在了一起,那年真夠革命化的了。記得我還寫過一首小詩,其中有這樣兩句:“七年級雖無餃子面,照樣開門迎生產!”

我當兵以後,過了好幾年革命化的春節,卻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覺得中國人的過年是永遠打不倒的,那名目繁多的各地鄉俗,只能隨着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而賦予新的內容和形式,讓年過得更熱鬧更有意義。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我家搬進妻所在的“陝拖廠”的家屬區。頭一年春節,我就見家家户户辭舊迎新般的把屋裏收拾得漂漂亮亮。我當時就納悶,乾乾淨淨就行了嘛,何必如此講究呢?工人們説了,每年正月七年級,廠領導都要來工人家拜年,誰家都想在領導面前掙個面子。再説了,領帶見每個工人家庭幸福的樣子,還不心説自己領導有方嗎。當時有這樣一幅對聯 :“廠興家興年年興,你笑我笑人人笑。”我是縣廣播站的記者,當時有種強烈的感覺,工廠給過年賦予了新形式。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寫了一篇春節專稿《工人們的正與七年級》。接着我又去農村採訪。一位區委書記卻給我介紹他們破四舊的經驗。他説農村過年還有小孩挑燈籠。我説挑燈籠有什麼不好?那書記瞪着眼看我,好像在説我這個記者是咋當的,咋這水平?我見他身旁有收沒來的燈籠,就拿過來一隻指着説,何不在燈籠四周寫上革命的新內容呢,比如抓革命,促生產。這不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形式嗎?過年不在形式,全看我們怎樣引導羣眾,除舊佈新。圖個喜慶總是沒錯的吧。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騰飛,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各地的年俗早已被淡化了。如今過年確實是過富裕呢過熱鬧呢,有着那種太平盛世的年味。吃的越來越講究排場,穿的越來越顯得張揚,玩的越來越實現時興。中央電視台一年一度的“年夜飯”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這年確實好過了,卻過得讓人無法捉摸,不知道咋過着好,總覺得自家缺點什麼。前些年,“春晚”還能留下幾首流行歌曲,一些“小品”讓人難忘,而這幾年也不知咋了,越來越不景氣。似乎整個熱鬧、奢華、宏大和鬧着玩沖淡了春晚的內涵和主題。猶如過年一樣,春晚不應當背離民族的傳統的有文化內涵的這樣的正而八經的主題。

標籤: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