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在節日裏作文15篇

作文9.7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在節日裏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節日裏作文15篇

在節日裏作文1

敬重母親,弘揚母愛的母親節,至今已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國際性節日。

母親節起源於美國。1906年5月9日,美國費城的安娜賈薇絲的母親不幸去世,她悲痛萬分。在次年母親逝世週年忌日,安娜小姐組織了追思母親的活動,並鼓勵他人也以類似方式來表達對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此後,她到處遊説並向社會各界呼籲,號召設立母親節。她的呼籲獲得熱烈響應。1913年5月10日,美國參眾兩院通過決議案,由威爾遜總統簽署公告,決定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這一舉措引起世界各國紛紛仿效,至1948年安娜謝世時,已有43個國家設立了母親節。

日本的母親節也是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節日裏人們送給母親一枝紅石竹,表示祝賀。

法國首次慶祝母親節是在1928年,節日定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節日這一天,數以百萬計的媽媽們,懷着喜悦的心情接受各自子女們的"節日愉快"的美好祝願。

泰國於1976年宣佈8月12日為母親節。這一天也是泰王后麗吉的生日。節日裏,全國要開展"優秀母親"的評選活動。兒女們手持芳香馥郁的茉莉花,獻給自己的母親。

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很多的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勺,用筷子吃東西,教你穿衣服,綁鞋帶,係扣子,教你洗臉,梳頭,教你擰鼻涕,擦屁股……

這些和你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

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説什麼,我也一併忘記,請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

孩子,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兒歌。

你是否還記得,你每天都逼着我絞盡腦汁回答你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所以,如果我羅羅嗦嗦重複一些老掉呀的故事,如果我情不自禁地哼出哦孩提時代的兒歌,請不要怪罪我。

現在,我經常忘記係扣子,綁鞋帶,吃飯時經常弄髒衣服,梳頭時手還會不停地顫抖……

不要催促我,不要發脾氣,請對我耐心一點,只要有你在眼前,我的心頭就會有很多的温暖。我的孩子,如今,我的腳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所以,請你緊緊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向前走,就像當年我牽着你一樣……

以上文字是我在讀者雜誌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是一位孤苦老人寫在敬老院磚牆上的留言,不知道你看時會是什麼感覺,我和作者一樣心裏一陣陣悸動,麻木的神經被這曾經經歷過的往事驀然觸動,如果你將這段老人的留言認真地,用心地讀上幾遍,你或許會更深瞭解我們上了年紀的父母,或許想到我們年邁時。我彷彿聽見了父母在對我説心裏話,很傷感,想流淚,於是我打開的電腦以我的方式給母親以迴音。

在節日裏作文2

又是一年葉落知秋日,不知那老燕兒在隱瞞着什麼,不知那雛燕兒又在遙望着什麼……

——題記

這是第十六年的十一黃金週,我再一次的走出了這座城市的火車站,完成着我並不完全想去做的事情。往年,歷歷在目的黃金假期,都是在這裏度過的,只因為這裏有我的祖母,我的小姨等等一些親人。雖然刺骨的風吹着,但是我的母親卻依舊熱情不減,在我認為我的母親現在就是“冬天裏的一把火”,奈何我擁有着我所想念的人,奈何我還想和我的兄弟們在大街上做混混,只因為“百事孝為先”,我只能完成着使命般的探親。

為了削弱我身在樹葉,心卻在樹枝上的心情,玩遊戲便是我的解決方式,電腦前,一坐便是一天,吃飯了,取上碗扒拉扒拉,因為帶着耳機,彷彿置身於虛無,不管親人們如何勸告,我都聽不進去,而我的母親知道管我根本是無用功,便不去浪費口舌,直到有一次,朝陽下的我好像個幽靈一般,離開家門,來到,或許是回到遊戲世界裏,我不知道過去了多長時間,直到有個人拍了我一下,我的思想才遊離回來,一回頭,才發現那是我祖父。心裏猛地一驚,我的父母管我很嚴,發生了這種事,都不敢去預想後果,但是,我還是強裝鎮定,反正柿子已經爛了,倒不如淡然面對了好,只是,現實和我的預想不一樣,我的母親並不知道,父親也沒給我不好的臉看。直到現在我才知道,我的姥爺根本沒有告訴我的父母,而是讓我自己明白事情的對錯。這樣的愛,讓我遠離封閉,和親人們呆在了一起。

為什麼我心在樹枝上呢?有很大一部分關係是因為我擁有着這個年紀不該擁有的感情,即使不是第一次擁有,但是它還是像牽風箏一樣拉着我走。她是個小我一歲的女孩,我喜歡她,同樣,她也喜歡我,早起的時候,互相叮囑吃早餐,喝牛奶,互相説着要好好學習,卻時不時拿着手機看,她要補課,我讓她多穿點,早回家,夜晚,她要在網上寫稿子,我就陪着她,我學習,她寫稿,第一天,聊到十一點,第二天午夜零點。有一天,家裏人太多,我怕被發現,就在門外聊,她一直叫我多穿點,多穿點,我説沒事,第二天,便發起了“霍亂”。她生氣,語音中都有彷彿要哭的聲音。我想,這樣的愛,不提倡,但是我卻很高興我能享受到,在我還是雛鳥的時候。

在這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的節日裏,我得到了別人可能永遠都得不到的思念,我得到了別人幾乎得不到的寬恕;這樣的愛,讓我在迷茫中有了尋找的勇氣,在迷失中有了正確的方向。

在節日裏作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香噴噴的粽子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報國無門,最終在陰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一首愛國主義樂章。

今年端午節到了,媽媽特地從超市買了各種各樣、各種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撥開粽葉,大口大口地吃着,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裏。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是生活在祖國的懷抱的少年兒童,要向先輩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的節日裏作文500字左右【三】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龍節。

説起端午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説。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五月五那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抱着石頭,投進了汨羅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把準備的飯糰和雞蛋等食物:“噗通、噗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賽、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風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彩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文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馬上要端午節了,今年我要學會用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在節日裏作文4

媽媽您好:

今天是“三八”國際婦女節,我祝您節日愉快,永遠年輕漂亮。

媽媽,每年“三八”節,我們班上不少同學的媽媽單位都放假,自從您到社區工作這些年,每逢節假日您都加班加點,更別提你們婦女的節日了。在今天這個節日裏,我真不知道送什麼禮物,想來想去還是給您寫封信,就算是我送給您的節日禮物吧。

媽媽您在社區從事的是民政工作,您常對我説別小瞧社區工作,它直接關係到居民們的切身利益。您每天都和社區內那些生活困難的人羣打交道,最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這些生活困難人羣,大部分文化程度低,有不少孤老人,還有吸毒人員,甚至刑滿釋放人員,黨和國家對這些人關心和照顧,以及眾多優惠政策,通過像您這樣的社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傳遞給這些需要關心和照顧的困難人羣。

媽媽每天工作到很晚才能拖着疲憊身體回家,您不僅要承受工作的辛勞,還要忍受一些不講道理居民的辱罵,甚至毆打。前兩天,有一位社區居民要吃低保,可他並不符合相關低户條件,這位居民就很蠻橫,他衝進社區辦公室,不分青紅皂白朝您臉上就是一頓老拳。那天晚上,您回到家時,望着鼻青臉腫的您,我的眼圈紅了,我知道您在工作上又受委屈了,您為了,不讓我擔心,用開玩笑的口吻説:“媽媽這樣也不錯,就當一次化粧美容吧。”

媽媽您白天工作很辛苦,很晚上回到家裏都能聽到您洗碗,拖地和洗衣服的聲音,我是一個很不愛乾淨的人,穿的衣服一、二天就要洗,衣服全是油垢。您常講,每次洗我衣服都想哭,太難洗了。每年冬天,您常在冰冷的水裏洗衣服,雙手生了凍瘡,開了血口,雙手變粗糙了。

媽媽,我已記不清有多少次,我生病的時候,您整夜守護着我。就拿不久前寒假的那天晚上,我躺在牀上,肚子鑽心的疼,您急忙幫我穿好衣服,見我疼的不能走路,媽媽二話不説揹着我下了四樓,由於深夜,家門口打不到出租車,媽媽咬着牙揹着沉沉的我,在寒冷冬夜,艱難地走了好幾站路,才在一個路口打上了一輛出租車,經醫院診斷是小腸出淋巴結腫大,從醫院掛完水,回到家已是早晨,一夜未眠的您,給我喂完藥後,便匆匆地上班去了,媽媽由於,平時我在學校調皮好動,有時招惹小女生,遭到老師和同學的投訴,每當這時,您總是賠着笑臉,向人賠禮道歉。現在我想着這些,心裏不是滋味,媽媽我以後再學校一定要少犯錯誤,不讓你為我錯誤買單。我在一年年長大,我會學會照顧好自己,讓您少一份負擔和牽掛。

媽媽,當我寫完這封信時,您還沒有回家,我只好把信放在您枕頭上,當您讀着這封信時,我已進入夢香,希望我這份節日禮物,您看後能喜歡。

您的兒子:肖澤青

20xx年3月8日晚九點四十二分

在節日裏作文5

端午節,在我的心裏,一直是我向往的節日。今年過得最開心,最愜意,也是最有收穫的一個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粽子,而且還懂得了做事如何成功的道理。

農曆五月初五日,天天盼望的端午節終於到了,爸爸做菜,媽媽包粽子,大人都忙得團團轉,只有我一個人在悠閒地玩,我去找朋友們玩,朋友都在幫媽媽做事,有媽媽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忙的地方。我想“我也得幫爸爸媽媽他們做點什麼,不然,這個端午節過得太沒意思了吧。”

回到家裏,我只見媽媽在廚房裏忙得不可開交,渾身汗淋淋的,我連忙跑過去對媽媽説:“媽媽,我幫你包粽子,好嗎?”媽媽聽了,笑得合不攏嘴,興奮地説:“我家的女兒可真乖,能幫媽媽做點事了。”包粽子,對我來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我每年都見媽媽包過,陌生是因為我從來就沒有自己動手包過,我走到媽媽身旁,開始有點措手無策,媽媽好像看懂我的心思,親切地説:“斌豔,我來教你,你可以學,也可以做媽媽的幫手。”我滿口答應了。包粽子開始了,媽媽説:“先準備箬葉,糯米,還有其它雜糧,根據自己的口味,喜歡吃什麼,就包什麼。”媽媽一邊説一邊示範講解,只見她把兩片箬葉折成漏斗狀,先舀一匙米、放上五花肉、香菇、板栗等餡料後,再舀一匙米包合。然後用粽繩紮緊。我似懂非懂地看着,可能是因為我緊張的緣故吧,包出的粽子總是沒有梭角,所以米從縫隙鑽出來了。即使是包住了,也不像個粽子,倒像個湯圓或菜包什麼的,反倒把一雙小手亂得黏乎乎的,媽媽見了哈哈大笑,温和地對我説:“做事別急,學做好一件事情要有一個過程,得有耐心,慢慢領悟。”媽媽包粽子的動作嫻熟,沒我那麼費力,我對媽媽佩服地五體投地。俗話説:看事容易做事難。包了十幾次總算大功告成,勉強像個粽子。以前我只是知道好吃,沒想到粽子這麼難包,為了作個記號,我偷偷地在我包的粽子里加了紅棗,這樣吃到有紅棗的粽子一定是我包的,而且紅棗代表年年都好,我想這樣能給家人一個吉祥。看着我包好的粽子,媽媽的喜悦溢於言表,開心地説:“包粽子不但要觀其形,還要悟其神,心領神會,才能包好,”包粽子是如此,那麼做其它事情又何嘗不是呢?只有認真學,專心做,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愛這個值得我記憶的端午節,因為它在我成長的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腳印。

在節日裏作文6

“媽媽,你知道10月31號是什麼日子嗎?”五歲多的悠悠神祕兮兮地問媽媽。

“嗯……十月的最後一天唄。”忙碌着的媽媽心不在焉地敷衍着。

這下,小悠悠可就得意啦:“媽媽,你真差勁,這都不知道——10月31號是萬聖節哦!幼兒園會有化粧舞會,我們可以帶面具、穿斗篷,打扮成魔鬼的樣子,我們還可以要到很多糖果……媽媽,你趕緊幫我準備舞會的東西吧,我要南瓜燈、鬼臉、斗篷、魔杖……”

不得已,媽媽在悠悠的軟磨硬泡下去批發市場買他需要的舞會“行頭”。不去不要緊,一去才發現,現在的“萬聖節經濟”可紅火得很呀,而採購萬聖節用品的,幾乎全是幼兒園老師、孩子家長。

一位六十開外的婦女,受孫女“重託”專程來買萬聖節服裝,忍不住叨叨着:“你説這幼兒園,還特別發了通知,讓家長準備萬聖節活動的服裝,我跑了好多地兒都沒買着我孫女喜歡的。我以前可從來不知道‘萬聖節’是個啥,這兩天淨為這個洋節跑腿兒了。孩子上了兩年幼兒園,過中國節的時候啥事兒沒有,就過這洋節,真折騰。”

同樣忙着採購的還有幼兒園的老師們。“現在幼兒園不是嘗試雙語教學嗎?我們就想利用‘洋節’搞些特色活動,讓孩子們瞭解西方的節日與西方的文化,這已經成了我們的辦學特色之一,一定得堅持的。”

而據攤主介紹,萬聖節銷售從半個月前就開始了,一天光斗篷就能賣出百十來個。雖然只能熱賣半個多月,但是不怕,“萬聖節過了,還有感恩節、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呢!”

買完東西回家的路上,悠悠媽媽就覺得心裏挺不是滋味——這個和絕大多數中國人八竿子打不着的萬聖節,在幼兒園怎麼就過得那麼熱鬧?仔細想想,近年來,中國人的節日過得越發新奇豐富,什麼洋節都“拿來”過,反倒是我們自己的許多傳統節日越來越邊緣。

回到家,悠悠接過媽媽買來的斗篷、魔杖、南瓜燈,樂得屁顛屁顛的。媽媽告訴悠悠:“其實啊,萬聖節不是咱們中國人的節日,是西方的節日。咱們中國人也有這樣的節日,名字叫‘中元節’,古代的人們把這節過得可熱鬧啦。”於是,悠悠媽媽給孩子仔細講了講“中元節”的時間、來歷、風俗、意義等。末了,她問悠悠:“現在,你知道‘中元節’是怎麼回事了嗎?”悠悠使勁兒點點頭説:“知道了,‘中元節’就是中國的‘萬聖節’嘛!”媽媽這下徹底無語了。

孩子的記憶是深刻的,引導他們瞭解“洋文化”的同時,對於本土文化的記憶和認同會不會斷裂?民族節日內含一個民族特有思維方式的想象力和文化意識,這種文化如同基因,必須靠活態傳承才會得以發揚光大。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傳承民族文化的血脈,堅守我們的民族文化自信,這成為了一個相當嚴肅的話題。

在節日裏作文7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每年到了那温馨的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團聚在一起,享受着愜意的時光,享受着天倫之樂。中秋的月亮亮極了,似乎連上面斑駁的影子都看的一清二楚,這時讓人忍不住想高誦一句“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在我的故鄉,我們那裏中秋有一個習俗——打火把。火把的製作非常簡單:找一根木棍,上面繞一些棉絮,再用一根鐵絲固定住,就做好了。我看別人做起來都很順利,可是輪到自己動手的時候,就不行了。我試了一次又一次,棉絮繞上去就掉下來,鐵絲太硬,不聽使喚,我累得心煩。可每每看到那些小夥伴們舉着橘色的火把,帶着滿臉的笑顏走過我的身側,那銀鈴般的笑聲在我耳邊縈繞着久久無法散去時,我心裏有個聲音對自己説:我一定要成功一次!。終於,在多次的嘗試後,我終於成功地做出了一支屬於自己的火把!我把它點亮,肆意地在天空下揮舞,這是我在夜空下點亮的第一顆小星星,也是我在星空下留下的第一個耀眼的標誌。我們和小夥伴們開心地揮舞着火把,在那皎白的月光下快活地蹦着跳着。

在打火把時,我不僅學會了如何製作火把,也瞭解了這一習俗背後的故事。聽我爺爺説,這是從“四面楚歌”中傳下來的習俗。那是楚漢相爭之時,楚軍被劉邦的軍隊包圍,那時恰巧又是中秋,四周驟然亮起了無數的火把,嘴裏唱着楚地的民謠,讓楚軍格外的思念家鄉,導致軍心渙散,楚軍不戰自敗,士兵們紛紛迴歸故土。回來後的人們就用這種方式,紀念他們的中秋,這個習俗也保留了下來。這樣的一個流傳了千年的故事,彷彿給這一個節日蒙上了一層柔和的光,使這個節日多了一絲神祕色彩。

我在打火把的時候有一種奇妙的感覺,我彷彿隻身一人,沉浸在銀色的海洋中,一個人在那燈火聚集的舞台上表演着。月光把我那童真的笑臉映在那空濛的夜色中,把我那天清脆響亮的笑聲傳播到了很遠很遠。再温柔的月色下,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在鄉間的小路上盡情享受這一份獨一無二的美妙時光。

抬頭看看天上那輪明月,只見月亮還是高高的掛在那漆黑的夜空中,散發着銀輝,它替我記錄下了中秋節日中的一點一滴,也為我記錄下打火把的歡聲笑語。啊!多麼温馨的中秋之夜啊,多麼難以忘懷的中秋佳節!

在節日裏作文8

春節前夕,剛剛從各地回到老家的人們坐在電視機旁準備迎接新的一年,人們笑着談着,節日的氣息無處不在。就這樣,春節無聲無息地溜進了我們的生活當中。

天剛剛亮,新春的太陽仍未把昨夜的寒冷消釋,空蕩蕩的街上只有掃帚在地上摩擦的聲音。人們早已在馬路上“排長龍”了,睡意未絕的我也被父母叫醒,早早地感受着二月的寒風。

我走在去往親戚家的路上,打着呵欠,慢悠悠地跟着父親,父親用力地牽着我的手讓我快點走,“年輕人啊,可不能走得這麼慢,得有精氣神。”一邊牽着我的手一邊示範着給我看。我撲哧一聲笑了“快點走啦‘年輕人’!”就這樣我們度過了一段清晨時光。

到了親戚家前,我正無聊地走來走去,忽然一件薄薄的工作服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個阿姨正穿着一身單薄的衣服在街上來回掃動,瘦弱的身軀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她來到另外一個清潔工的身邊,她們互相交流着,互相祝福着,互相問候着,然後從自己的口袋中摸出一個薄薄的紅包,“祝你事業順利,早日發大財。”然後便再一次投入於自己的工作之中。

可她們知道這樣下去有可能連自己都養不活,哪能談得上孝敬父母。我輕輕走過去,問那個瘦小的背影:“你想家嗎?”她似乎吃了一驚,然後慢慢答道:“恩。”“那你為什麼還要留在這座城市裏不回家呢?”她聽了之後,坐在旁邊的小花壇上,吸了一口冷氣,慢慢地説:“誰會有家不想回呢?如果清潔工人都回家了,那麼誰又來裝扮這座城市呢?”説完,抬了抬頭上的帽子,用着深邃的眼神看着我,歎了口氣,繼續説:“唉,誰不想在這麼重要的日子裏見見自己的親人呢……”她的淚水在眼眶裏打轉,我也不忍心再折磨一個有着“回家難”問題的城市工作者。

在回家的路上,在這隆重的節日裏,我再一次望見那個單薄的身影,寒風似乎可以馬上吹垮這個小不點,軀體在繁鬧的街上顯得獨特,直到影子離開我的視線。

為何我們不嘗停下來,對一些隱藏在繁鬧的街市中並且一心一意忠實地為人們無私奉獻的人們問候,我們的心中並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對別人的關愛。

在節日裏作文9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到處呈現出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在春節裏,我們要拜年、吃年夜飯、發紅包……

在年九年級這天,下着濛濛細雨,親戚們要到我家來做客。一大早,我們一家就開始做準備工作了。今天,我可是家裏的小主人了,要做好媽媽的幫手。

突然,媽媽的手機“丁鈴鈴,丁鈴鈴”地直響,媽媽一接電話就驚訝地叫道:“啊!你們都到站了,那麼快啊!好的,我這就叫老公去接你們,一會兒見。”媽媽放下電話就對爸爸説:“老公,他們都到了,快去車站接!”爸爸一聽,迅速地穿上鞋子出門了。

不一會兒,親戚們都陸陸續續地來了。我正要跑出門去迎接他們,在廚房裏燒菜的媽媽微笑着對我説:“寶貝,把門前的一塊大毛巾攤在地上,叫他們不要脱鞋子,在那塊毛巾上踩一踩就行了。”“知道了!”我興奮地答道,並且照媽媽説的做了。

大家進門了,互相問了好,外公和外婆們就塞給我紅包,我一一道謝。我有一個小姨,她生了一個小弟弟,小名叫“包子”,我估計他有兩歲多了,還不會説話。一進門,小姨就把“包子”交給我照顧了,不久我就把小“包子”照顧得呵呵直樂。

到了中午,我們吃了甜甜蜜蜜的湯圓。湯圓代表着團團圓圓的。

啊!終於到了吃晚飯的時間了,我連忙坐到桌前一看,開心地想:哇!今天有這麼多好吃的菜,一定要多吃點!“開飯了!”媽媽温柔地“一聲令下”,午餐開始了。飲料倒好後,我舉杯拜年。我響亮地説:“我祝3個外婆,3個外公和1個奶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大家樂呵呵地一一和我碰了杯。我們一邊説説笑笑,一邊欣賞着優美的音樂,屋子裏洋溢着節日的喜慶!

不久,聚餐結束了,親戚們有的喝起了茶,有的打起了牌,還有的看電視。爸爸收拾屋子,媽媽進廚房洗碗。我呢,和哥哥弟弟們玩起了電腦遊戲。

很快就到告別的時間了,我們一家依依不捨地把親戚們送出了家門,約定明年春節再來聚會。

在這個春節裏我招待了許多客人,做了一回小主人,又長大了一歲。我愛春節!

在節日裏作文10

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當今社會,節日已經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密切”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豐富着我們的社會文化。

現在我們天天都在過節日,剛剛過完了元旦,元宵急急而來,不久,清明又如約來到;清明還餘緒未斷,端午又要到了;端午才結束,“五一”“五四”連袂而來……可是,這還不能算是節日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它“融入”得還不夠完美,它只是融入了我們的物質生活,還沒有融入我們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而要真正地使節日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恐怕還要走一段更長的路!我們牢牢地記得在元旦晚會上一定要與親友們狂歡,吃團圓飯,卻不曾想過花上幾分鐘心平氣和地解讀“元旦”的內涵;我們可能會記得在清明那天一定得跟父母長輩登山上墳,給故去的親人友人寄託思念之情,卻不肯記得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擺上一束花;我們可以記得在五月初五那天萬萬不能耽誤吃粽子,看龍舟競賽,卻往往忽略了兩千多年前屈原怎樣的肚腸寸斷……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以無聲的方式提問我們:要何時才能真正懂得去感受節日?

什麼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縮影?是節日!什麼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民族精神的象徵?是節日!什麼是一個社會高度文明經濟高度發達的見證?還是節日!特別是我們這樣一個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國家的興衰榮辱,文明的傳承變遷,可全都寫在節日裏,毫不誇大地説,如何過好一個節日也是該民族文明程度的真實寫照。它須要我們記得,但它更須要我們去用心感受!改用歐陽修的一句話來説“節日之樂,感受在物質上而領會在文化層面上”。每一個節日都是一種文化的符號,而每過一次節日都是在傳遞一回文明。它不止於大操大辦,大吃大喝,然後一鬨而散,這就叫作“過節日”,而在於通過過節讓我們的人民從中接受洗禮,進而弘揚中華文明和精神。精神,就是我們每一個民族傳統節日的魂。我們不能就那樣膚淺地過完了罷,而是深刻一點去理解它到底傳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然後思考它,感悟它,甚至“批判”它!

現在,有的節日過得有點扭曲了,它成了達人貴婦們揮霍的日子;它成了心懷不軌的人們勾搭的日子;它成了妄想發達的人們走捷徑的便捷之門……我們的節日有些沉淪了……

不過我相信,一個真正屬於我們民族的人,它早晚會懂得如何在節日裏去收穫些真的感受!

在節日裏作文11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想對於每一位華夏兒女都不陌生,它標誌着春節的結束,預示着新年要有新氣象,合合美美,萬事順心。

轉眼間,月圓之日又到了,我不禁想起了先哲們詠月的詩篇,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如“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是啊,“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望着窗外華燈初上,萬家燈火,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飯桌前,焦急地等待着哥哥的歸來。哥哥在外地的公司工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在我的印象裏哥哥是最可愛的人,對我永遠關懷備至,是那麼的和善,那麼的質樸,那麼的誠懇。可今晚,就在這個舉國同慶的時刻,我的哥哥卻因為一些公事,而無法和家人團聚。

牆上的掛鐘滴答作響,時針已經指向6點半,媽媽等不及了,對爸爸説:“你再去打個電話,怎麼還沒到家,路上是不是出什麼事了。”

爸爸説:“你別多想,這才剛幾點啊,在等等看吧!”

這時,一旁的姥姥説了話:“XX,這不是多不多想的事兒,這大過節的,外面車水馬龍,人員混雜,要是萬一有個三長兩短……”

“呸、呸、呸”,姥姥的話還沒説完,老爺就打斷了,説:“這大過年的,盡説些晦氣話,沒事兒,再等等看。”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流過,轉眼間,已經到了7點半媽媽用焦急的目光看了一眼爸爸,此時,眉頭緊縮的爸爸,終於也按耐不住心中的焦慮了,拿起電話撥通了哥哥的手機號碼:“喂,是小軍嗎?你現在在哪兒,姥姥姥爺和大家都在等你啊!”

“什麼,回來的車上有位老人與家人走失了,你正在幫助他尋找親人。”

“好、好、好,彆着急,大家等着你,一定把老人送到家。”

媽媽這才放下懸着的心,臉上重又掛上了一如往常的和藹笑容,姥姥和姥爺也長舒了一口氣,爸爸和我,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心想,哎,這才是我的好兒子哥哥了。

……

時間已近9點,媽媽開口説道:“這麼晚了,爸媽,不如咱們先吃吧?”

“再等等吧,説不定一會兒就回來了呢?”姥姥説道。

“對,小軍這孩子在外奔波不容易,忙了一年回家吃個團圓飯,就再等一下吧。”老爺説道。

...........

時鐘滴答作響,此時,已近11點,姥姥老爺已面露倦容,媽媽見狀,説:“爸媽不如咱們先吃吧,都這麼晚了。”

體諒的姥姥只是説:“再等等。”

.............

終於,咚咚的扣門聲響起,“哥哥,一定是哥哥!”我興奮地喊道,搶着去開門,果不其然。。。。。。

我想,這也許就像是那首歌裏唱的`:心中有家就會團圓吧。

在節日裏作文12

説到節日,大抵第一個想到的詞是温暖吧,可以和家人或是珍視之人在一起,度過一段時光,總歸是甜的。除夕佳夜的聲聲爆竹;正月十五的燈火闌珊;九九重陽的遍插茱萸各色的節日在千年時光中散發着自己的魅力,讓人們找到自己心裏的温柔。但我千思百想,最後記起來的,是那個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七夕。

小時候的我總是覺得七夕和情人節是不同的,但若是真細細説起來,又不能道明白究竟有什麼不同。現在想想,大概是因為情人節少了那一份牛郎織女一年一會的絕美佳話,和痴情女子對着浩瀚星空的一份殷切祈禱吧。

那次七夕我姥姥帶我去了家附近的一個公園,那個公園風景很好,人也不少。有成雙成對的男女;有獨自一人的獨行者,還有滿頭白髮但一臉慈善的老人,當然還有像我這種涉世未深但卻滿心期許的孩子。時間過得很快啊,現在七夕的我們不再關注於鬥巧,穿針乞巧或者是喜蛛應巧,但月亮仍是不可少的。

天黑了,陣陣微風帶動樹梢,這一片漆黑只靠一方燈火來點亮,但用不了多久,俏人的月亮就帶着喜人的星星,撥開層層雲霧,重還天地一方明亮。快看啊,星星好漂亮!一個小女孩對着自己的母親大聲説着。似乎真的是因為看到了月亮而欣喜,嘴咧開了弧度,眼睛也充滿了星輝。

月亮還是月亮,又怎麼會有什麼不一樣呢?我雖這麼想着,可還是隨人羣抬起了頭。的確是美的啊,無雲無霧唯有樹梢枝頭,我似乎看到了那月亮之上相擁的二人,於情於理,它都應該是美的。

我不知不覺陷入其中,而把我拉回來的,是一對滿頭銀髮的老人。他們離我並不算遠,所以我聽得到他們的交談。看見沒,這牽牛織女啊,總歸又是見着嘍。老奶奶坐在椅子上,臉上掛着淺淺的笑,對她的老伴説着。也就你愛信那些,都多大歲數的人了,唉。老爺爺雖然嘴上數落着,但轉手就拿過老奶奶的杯子,又滿上了一杯熱茶。我清楚的看見老奶奶接過茶,細細的吹着,熱氣讓她的眼鏡糊了一片水霧,但她的眼睛,卻止不住的散發和星月一樣的光芒。我的心似乎也變得柔軟了,我想死生挈闊,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大抵就是這樣了吧。

我的眼睛又掃到了那個女孩子,帶着星輝的女孩。她一邊看着月亮一邊纏着自己的母親一遍又一遍講着那悽美故事,母親也不厭其煩的配合着。我悄悄走近些,聽到了女孩那單純可愛的,對未來的期許。我在想,千百年之前某個商賈之家的掌上明珠,是否也是這樣對着月亮,許下最單純的期許呢?

我又抬起了頭,我覺得我看到了天上的那一家,我覺得我感受到了一份温暖。我説不清什麼是愛情,但是我確乎是感受到了温柔,也許愛情就是你遙望月亮時,那一份扣動你心門的温暖悸動吧。

在節日裏作文13

她,是中國著名的大型旅遊節慶,吸引着四海賓朋的紛至沓來;

她,是上海的城市慶典,使整座城市儼然成為了沸騰的歡樂海洋;

她,是大眾的美好盛宴,讓無數百姓為之欣喜若狂,激情迸發;

她,同時又是世界的節日,盡情演繹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

她,就是上海旅遊節,步入第十六個金秋的上海旅遊節。

我與父母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旅遊節的開幕現場。只見激情的鑼鼓、繽紛的煙花、五彩的氣球、沸騰的人羣,向市民和遊客展示着世界各地的美妙風光。

這時候,龐大的花車隊,緩緩駛向了人羣中。那一輛輛絢麗奪目的花車,大多都由金紙做車底,而車上,總掛滿了五光十色的燈花。其中,我最青睞的便是“東方綠舟號”,它的車頭是一個胖嘟嘟的娃娃臉,頭上戴了頂牛仔帽,娃娃正在翻閲一本厚厚的書籍,想必這本書記載的一定是各國的旅遊文化,看着他那專注的神情,讓我再一次感受到書本的魅力。在花車上的明星,猶如王子般帥氣,天仙般美麗,他們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與遊客們交流。歡騰的人羣隨着花車奔跑,幸福的人們隨着方隊歡笑。

花車剛過,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團隊表演開始了。首先登場的是國際小丑聯合會表演團,小丑們頭頂圓點帽,身穿條紋服,腳踏紅皮鞋,臉上掛着奇怪的表情,讓人看了,不禁抿嘴一笑;接着,迎來了芬蘭著名的舞蹈團“Let’sdance”他們手持枴杖跳舞,動作是那樣的協調,那樣的動人;法國巴黎民間音樂團,也為我們獻唱了一首美妙的樂曲,那聲音時而婉轉動人,時而高亢激昂,時而迂迴繚繞。本屆的旅遊節不僅僅藴含着藝術的氣息,還充滿了年輕人所向往的青春飛揚。許多知名的一人紛紛趕到中國·上海為自己的祖國獻上祝福。許多歌手演唱了那些永久不衰的老歌,膾炙人口的網絡歌曲,其中,我最喜歡的20xx年我行我秀的人氣選手——薛之謙也親臨現場,深情地演唱了《認真的雪》。後面的精彩節目更是讓我們感到目不暇接,有的演繹着中世紀的歐洲文化,有的訴説着中國古代的悠久歷史,我好似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了過去,品味着過去的魅力……

旅遊節,給我們帶來了快樂!旅遊節,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讓我們在20xx年上海旅遊節再次相會!

在節日裏作文14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在這些節日裏還有很多習俗,比如:中秋節吃月餅,看月亮;元宵節包湯圓、包餃子;清明節掃墓、踏青……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元宵節了。

那是去年的元宵節,元宵節那天,外婆突然宣佈要教我包湯圓,她説:“元宵節,元宵節,就是要吃湯圓嘛!外面買的,還不如自己做的有意義。”“太好了!太好了!”我高興的叫道。

外婆先去超市買回來了一些湯圓皮、紅豆。外婆説:“先把紅豆泡軟了再搗碎。”我想:這麼簡單,誰不會呀!用熱水泡了大約三小時,紅豆就軟了,我開始搗起來,剛剛開始我還很有勁,可到後來,我就漸漸的體力不支了。我把搗好的紅豆沙拿給外婆看,我自以為搗的很好,誰知外婆卻説:“哎呀呀!你都沒有搗爛,我演示給你看看。”只見外婆很熟練的搗起來,不一會兒,紅豆泥就搗好了。我看的目瞪口呆,我想:我可不能輸給外婆。於是我把剩下的紅豆像外婆那樣搗好了。

“然後,我們要把紅豆泥包進湯圓皮裏面,看着是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難多了。”外婆先在手上塗了一些麪粉,接着用一根筷子夾起一些紅豆泥,迅速的搓成一個球,然後放進皮裏面,再把皮捏合。看着外婆熟練的動作,我也想來試試,於是我提議,和外婆比賽誰做的多。我把手上塗滿麪粉,再用筷子夾一些豆沙,我想把它們捏成圓形時,卻總也捏不好。要不就是捏的不圓,就是捏圓了,也散架了。我見外婆那裏已經有一大推了,心裏十分焦急。我想:怎麼辦呀?要輸了!於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亂弄一氣。後來,皮沒了,我們開始數,我做的湯圓比外婆的多,但都包的沒外婆好。外婆説:“做事情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羞愧的低下了頭,甘願服輸,我把我包的都拆開來再包。第二次我包的很仔細,明顯比第一次好。下了鍋,沒幾分鐘,熱氣騰騰的湯圓就出鍋了。吃着自己包的湯圓,我的心裏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樣。

我吃過超市裏賣的湯圓,雖然我包的沒它的好,但畢竟是自己包的,其中包含了自己的勞動,更有意義。

在節日裏作文15

天邊圓月,銀光盪漾,繁星點點。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又是一年中秋夜,而你卻又在何方?

轉眼間,三年的悠悠歲月已如掌中握緊的沙子,無聲無息的流失。月色朦朧,譜出一首扣人心絃的動人旋律,灑在人們心頭。看着眼前的如詩美景,我的思緒隨着縷縷秋風回到了那一年,那一天,那個你還未離去的月夜……

中秋,是個團圓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圍坐在一起,共享團聚的幸福甜蜜。月光皎潔,似是一盞明燈,照亮了門前小院。我和兒時的玩伴一起,搬着小凳,拿着零食到院子裏賞月……早在幾天前,家人就告訴我,表姐就要出國讀書了,平時很少會有空回來,而且,表姐過完這個中秋就會離開。聽完這個消息,我的內心五味雜陳,只是傻傻地盼望着中秋能晚點到來。

像是約定好了似的,當中秋真正來臨的時候,所有得知消息的我們都沒有把悲傷掛在臉上,用微笑拼命掩藏那嘴角殘留的憂傷。可離別的笙簫卻在每個人的心頭奏響,所有的歡笑都欲蓋彌彰。突然寂靜了下來,無聲。

表姐察覺到了氣氛的怪異,她起身,講了一個笑話想讓氣氛重又活躍起來,可終是徒勞。

“去了國外,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為了讀書把自己累壞了。”我正準備拆開零食的手頓了一下,心知肚明那個朋友是對誰在講。“嗯,如果不照顧好自己,我知道了會飛過來打你的啊。”另一個夥伴打趣道。我們卻怎麼也笑不出來,心理的酸澀又增加了幾分。我看見表姐的嘴角顫抖了起來,她用牙齒用力咬着,她隱忍着,不讓淚水流出眼眶。遠處,燈火星星,似乎還能聽見人們熱鬧的交談聲。這裏,小院裏的我們靜謐無言,彷彿傷感已籠罩了這寸土地。表姐扯出了一個微笑,像是平日裏的她一樣,繽紛如光。她永遠是一個樂觀的大姐姐,一直以來都以微笑面對我們。

從那以後,每當我回想起那一年中秋時,眼前總會浮現與我們每個人擁抱後的表姐,一個人走在歸家小路上的孤單背影。那個輕顫的背影是那麼悲涼,表姐似乎早已泣不成聲,柔和的月光灑在她微微顫抖的肩上,徒留下一片清冷孤寂。

往事如煙,抖落一地風塵,歲月的流年塵封了逝去的過往,卻總會時不時湧上心頭。

窗外的月色是這樣柔和,思念卻是如此沉重,淡淡的,靜靜的,她的笑靨仍在腦海中浮現,彷彿她還不曾離去。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我把我的點滴思念匯於這行行字裏,希望它們能隨着清風伴着月光,飄向遠方的你……

標籤: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