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九年級蘇軾作文(通用43篇)

作文1.47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年級蘇軾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蘇軾作文(通用43篇)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

蘇軾這個人,是中國古代文壇的一株瑞木,中國的精氣全被他採去了,用他自己的話説,就叫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叫化子,他是不出世的人傑。

古來多少文人墨客,誰堪伯仲間?

東坡風華正茂,策馬高歌,豪氣沖天,把酒問天,一樽還酹江月,暢懷恣肆,對酒當歌,休將白髮唱黃雞,曾無數次被他的詩文所傾倒,我卻不知究竟何時才能真正走近那個謫居詩文中的東坡。

一位朋友吹起了洞簫,懷古,感傷。微風吹過兩岸,蘆花飄飛起來,如煙如霧,五歲苦讀,老父蘇詢嚴厲教導,十九歲上京趕考,文章震驚天下,文壇領袖歐陽修毫無保留的讚譽,但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飛鴻踏雪泥。

“宰相三才流浪命”繁華的京師,金鑾殿上無止無休的政黨之爭,無奈又做出幾個讓蘇軾“犧牲”的無名的跳樑小醜,一樁莫名的“烏台詩案”,使他遠謫黃州,與其説犧牲,倒不如説成全,走就走吧!於是,只把一個青山傲骨的背影留給了汴京城裏那羣爭執不休的“忠良”。

沒有官場的爾虞我詐,沒有金鑾殿內劍拔弩張的緊張氣氛,沒有官僚們猜忌排斥的目光,他心境空靈而來,悄帶着孤獨與感傷,卻將自己完全涉入了一個全新的明澈的白描世界,他擺脱詞的鶯鶯燕燕,硬是將獵犬,天狼、大江往裏擱,“豪放派”轟然誕生;他任由自己的意願將竹子一筆通頂,痛快地放蕩自己的心魄,“文人畫”肅然而立,他發明簡易菜餚,藉此在窮困的時候充飢,於是“東坡羹”沿傳至今。

他駕着扁舟,抱着美酒,還是那時的明月,朗照着細草微風的原野,還是千年前的江水,流淌着亙古不變的憂愁,還是那場千年前的“赤壁之戰”刺激着他的呼吸,迷茫而神奇,他活在自己的快樂釋然中,喜歡與和尚佛印鬥嘴,喜歡與機智大師劉份相編故事逗趣……這歷歷都已深深印入了蘇軾仙風道骨的精魂中,早已升騰於他自然哲學的陶冶中。

或許:載月浮舟,扣弦而歌,卸下官場中無力而蒼白的偽裝,這才應該是他乾爽做人的模樣,頓悟、釋懷、執着,曠達、豪邁、豪情、失落、孤傲都為東坡是也。

後記: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回首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一串串的姓名,在大漠中突兀迴盪。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

寥無人際,千里枯葉路;風亦無情,萬丈天陰雨:清瘦人面,知是雨時亦是淚。忽得一聲閃電鳴雷,照亮了那“千里孤墳”,那個呆站在墓前,秋風雨袖,飄帶散發的人,乃是隻吟“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只和“一樽還酹江月”的豁達的——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站在妻子的墓前,模糊地看到了妻子温柔的低頭纖步地走來,他興奮地迎了上去,可是,他抱住的是一塊冰冷的墓碑,涼涼地滲進了他的骨髓。“人生如夢”,放眼望去: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他無暇於陸遊的“錯、錯、錯”的悲憤,他無顧於李清照“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消愁,他無視於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憂慮。他只恨於天,讓他與她陰陽相隔;他只恨地,讓他和她相近而甚遠。

秋風無意吹起他的白髮,而他卻有意地“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吟道。回想以往,憶起往昔,那個壯志如鴻,氣似傲鷹的蘇東坡已經逝去,那個不屈不餒,赤壁英雄的蘇軾已經淡化,那個“一蓑風雨任平生”的文豪已經灑入東流。一路艱辛,一路坎坷,一路無奈,一路悲傷。

“夜來幽夢忽還鄉”他又一次走近妻子,那個竹雕的窗子裏,妻子正在梳粧,正當她梳頭順勢抬起頭的時候,他與她的目光再一次重合,就象往常一樣,卻又不象往常一樣,熟悉的是她的延伸,無言得是她如水一樣地消失而去。他當然是伸手去拉住她,但他卻只能是拉住墓前的一顆小草。隨之,他也醒在墳前,呆呆地注視着,渴望這一切不是真的。

接着只有“淚千行”。

蘇軾,就是這麼“多情卻被無情惱”,秋風無意,缺月無意,疏桐更無意,而他卻是“短松岡”“年年腸斷處”。

他飲酒漫步而去,情綿依依。他知道他要“乘風歸去”。離開了此地,他要做回哪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英雄。他要做回那個“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的英雄,他要做回那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好官。

而此地,《江城子》裏活現的卻是一個多情的蘇軾。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我站在歷史的門外,俯身去看宋朝的雲煙,發現留在心中的不是繁華的市井生活,而是蘇軾,這是宋代最美最獨特的風景。

自宋開國以來,泱泱大國卻沒有多少能與唐人相提並論的詩人,直到蘇軾的出現。“皇天厚土,鑑平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歷史這樣評價他,文字在他手裏便有了靈魂,一遍一遍地吟唱出宋代最清新豪健的音符。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微霜”,好一個“使相逢應不識”果真讓人熱淚縱橫。愛妻王弗早早地離他而去,給他無限打擊,“小軒窗,正梳粧。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音容笑貌猶在,卻不能與她一道。蘇軾對仕途的失意,亡妻的思念都在筆下傾訴。他那豪放的詩句,都在震撼着人們的心靈,每一首都會成為詩歌中的經典,經典中的永恆。

官場黑暗,一心忠於大宋王朝的蘇老夫子,怎經得這暴風驟雨,遭到貶職,但他沒有絕望,沒有退縮,反而更加自信,豁達開朗。“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誰説人不能再回到青春少年時代,門前流水尚且還能向西流淌,不要到老時感歎時光的流逝。

蘇軾的一生坎坷多難,“識與不識,誰不盡傷”。蘇軾實在為後人留下無數悲傷,滿腹經綸,卻一貶再貶。當宋徽宗再啟用蘇軾時,他卻在北歸的途中,離人而去。留給後人無盡的惋惜、悲傷。他一腔熱血,一身傲骨,像一根葦草,堅強而又脆弱,在官場中高昂着頭,盡顯文人本色。夜晚,我彷彿看見蘇軾坐在我面前,用一種温婉平靜的態度,向我一笑,這一笑便了卻生前的所有坎坷。

蘇軾乃一謫仙人,落入凡間,卻掩不住身上的靈氣。在爾虞我詐的朝庭中,依然保持一份清高,保持一份靈氣,保持屬於詞的一份韻律,這獨特又美麗的風景,我怎能錯過呢?

歷史的塵埃落定,時間的洪流帶走了許多,卻不能帶走蘇軾,他依舊在歷史的長河中,迎風而唱,體現了屬於他的獨特與美麗。“風景這邊獨好”。他就是這獨好的風景,烙在宋代,烙在我心中。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4

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為了他的出現,中國,也許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是文壇上的東坡居士,寫下了著名的赤壁兩賦一詞,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歷史上留下了他許多不朽的詩篇。

他雖多次被貶,卻不乏堅韌和樂觀的人生態度,望着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的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感慨萬千。從他身上,我學會了堅韌和不拔;從他身上,我學會了樂觀和豁達;從他身上,我學會了理想的艱辛。他是我的榜樣,他是中國億萬人的榜樣,他的精神,他的人格,流傳至今。因為有他,我們的世界豐富多彩,因為有他,我們的文學源遠流長。

他的出現,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華,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於瞬間而又影響深遠;他的性格,既灑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我彷彿可以看見,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他攜家帶眷,風塵僕僕,跋涉在中國的荒野古道上,無休止地向着新的謫居地進發。最後,孤身一人流放在海南島,他這個一天都離不開朋友的豪放詩人,卻被迫像野人一樣住在蛇蠍衍生的椰樹林裏,在語言不同的一族中了卻殘生。

但是他卻始終保持一顆純潔的童心,他用孩子般的單純天真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慣和成見之囿,於是常常有新鮮的體會和獨特的發現。他用孩子般的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卻又不免顯得不通世俗,不合時宜。我覺得蘇東坡應該感謝的是:他不斷的下放,每一次的下放都有每一次的收穫。因為整個生命被現實的目的性綁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時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寫出這麼美的句子。

繁華落盡見真醇,於是他寄情於優美的詩文,沉澱出不朽的藝術。於是,悽苦得以超越,靈魂得以提升,奇蹟得以出現。歷史永遠記住了這個徹響千古的名字———蘇東坡。痛苦的歷練往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對困難,我們要做的不是用迷霧來遮蓋心靈的光輝,不是把困難放大來羈絆人生。放大困難的蛹,永遠成不了蝶;放大困難的鳥,決不會在烈火中重生。我們要做的是用心靈的月光照亮黑夜的路,用樂觀豁達的浩然之氣點化人生旅途中“千里快哉風”的愜意!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5

爾很愛你,也很怕你,興許是在有你的日子裏輕易讓我傷感。偏,在這個屬於你的節令面播種了一份美妙的回想。

取你相遇只是一次偶爾,你向我投去波光雲影般的微啼,轉瞬間又消散於茫茫人海。

你笑聊生與死,歡舞的人羣煥領誕生命的活氣,實在生死只是一思之間——“生逝世二茫茫,不自質,自難記,絕對無言,只有淚千言。”人有生必將有死,花啟花漲,天然的抉擇,歷史的法則,誰也無奈違反。

“事如芳草春常在,人似浮雲影不留。”與其在膽怯中等候死滅的落臨,不如在有限的性命中煥發出無限的力氣與活力。實的,心態賴,所有皆佳,無論今夕為何旦呀。

由生到死的進程就是一集體的終生。你的畢生波濤伏伏但你卻仍舊那樣豁達、豁達,你大聲吟誦:“大江東往浪淘絕,千古風騷人物,故壘東邊人性是??????”你總是以為人生縱然大訖大落,只有有一顆開朗、爽朗的心,人生照舊美惡。的確,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是非而在於厚度,厚度的發生須要的就是人生的閲歷,而人生的經歷就是起源於生活中。

生活老是充斥了不斷定性。昨天的你還衣着文人的長衫,昔地卻未習慣了日沒而作,日降而息。

《黑台詩案》你被貶黃州,意外就這樣跟生活相陪來臨到你眼前,你不腳為然,甜笑低吟講:“小船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你以生活中的意外為常態。

確實,己種好奇的標能會使你想要無窮的湊近終極發明本相,可是又有誰曉得生活的自身不是一種虛無,一種幻影呢?

“東坡居士”是你的從稱此時的你盼望闊別是長短非的民場,覓找一塊“世外桃源”功着田園生涯安寧靜靜地渡過暮年時間。

也許你的設法主意是準確的,息替人類的我們,應當試着適應環境,應然,假如説,我們幹不到為所欲為,那我們至多應當作到隨遇而安。此時的隨遇而安,安是指戒除心坎的焦躁,

在該下這個急躁的社會中的確,有些願望只能是可逢而不可供。

“你就像煙滅的神祕,這麼神祕,微微劃過無人的天涯,曾經的俏麗牢牢埋躲在口裏;你就像煙火的美麗,那麼漂亮,風吹月動,若便若現。”

不論時期再怎麼變,總有一些貨色是恆定的,不僅收藏在咱們的記憶裏,也綻開在昨天的日子裏。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6

響徹銅琶,千古大江東去;吹殘鐵笛,一生孤鶴南飛。這是一個時代,一個強悍卻如此貧瘠的時代,一個能夠玩弄太多文人雅士於股掌之間的時代。他卻敢於以瘦瘠的身軀去撞擊黑暗社會,他以他的天才、淵博、超逸、多情留下了一段段傳奇佳話。

我眼中的蘇軾是豪放的蘇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豪傑。他站在以前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赤壁面前,像一個關西大漢,手持鐵板,高聲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他雖一生坎坷,歷經風雨,漂泊不定,卻英姿勃發,豪情滿懷。即使到了暮年依然有“老夫聊發少年狂。”“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凌雲壯志。

我眼中的蘇軾是多情的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然而他對自我過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無限,那小軒窗前的“相顧無語”裏讓世人陪他灑下千行心淚。一個懂得柔情的男人才是一個真正的男人。

我眼中的蘇軾是放達的蘇軾。他因黃州詩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輾轉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應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後帶着撕身裂骨的陣痛穿越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鬱結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唯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和“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

我眼中的蘇軾是愛民的蘇軾。

古人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麗的西湖承載了多少中國文人的夢,他雖被貶至此,然而他沒有悲愴,沒有哭天地,沒有憤憤不平。他懂得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簡單道理。於是,一道蘇堤便橫卧西湖。他要讓西湖儲藏他的心靈,淹沒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憂傷。

什麼“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只屬於李清照的小女子。

“楊柳岸,曉風殘月”,“竟無語凝噎”只適合柳三變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慮只為李後主吟唱。

他只吟“大江東去”的豪邁,他只唱“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

風雨的一生,豁達的一生;美麗的一生,多情的一生。

我眼中的蘇軾是千古一人,完美的蘇軾。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7

我介紹的名人是一個北宋文學家、書畫家他的名字叫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

一次,蘇母教蘇軾讀《後漢書》時,讀到了《範滂傳》,蘇母為範滂母子不畏暴,為了正義而視死如歸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動,不禁放下書來,喟然歎息。年幼的蘇軾也深深被感動,他問母親:“如果我長大後,跟範滂一樣,不惜捨身就義,母親會允許嗎?”蘇母肅然答道:“如果你能學範滂的樣,難道我就不能做到像範滂的母親一樣嗎?”

蘇軾從小在母親的教育下成長,二十歲時已經是博通經史,寫起文章來,下筆數千言,毫不費力。1057年考中進士,做過多年地方官,也曾在朝廷中任翰林學士。但因其一身正氣,不阿權貴,所以仕途坎坷。

對蘇東坡的天才世人皆知,就連他的政敵也十分讚佩。然而對蘇東坡天才的成因,歸結為他的天資超人是主流觀點,並沒有多少人瞭解他的天才同樣離不開勤奮和刻苦。

他三次抄寫《漢書》足見其勤奮。四十七歲被貶黃州時,他的生活是十分艱難的,除了承受極大的精神打擊之外,他還要去東坡開荒種地,維持一家幾十口人的生活。勞動之餘仍舊堅持寫作和學術研究。此間,他又開始了第三次手抄《漢書》的工作。手抄《漢書》,起先他是以三個字為題(即書中敍述某事件,他只抄其中三個字,然後憑此將此事背記於心),之後以兩個字為題,這次只以一個字為題,把《漢書》有關的資料背記下來。

他的朋友朱載上去拜訪他,任意挑選一冊《漢書》,任意抽舉其中一個字,蘇東坡立刻應聲背出幾百字的一大段資料來,無一漏錯。

他經常誦讀杜牧的《阿房官賦》,日子久了,就連侍奉他的老兵也能理解杜牧這篇賦的主旨了。

可見蘇東坡勤奮刻苦之程度。

蘇軾的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8

如煙的往事,似水的流年,時間的車輪不住的向前,歲月的風沙掩去了些許痕跡,拭去這風沙,一顆顆閃爍的遺珠映入眼簾。

俯看歷史,聆聽心靈的聲音,一個個響亮的名字浮現在腦海,一句句膾炙人口的詩詞迴盪在耳畔,要屬我心中的最佳,便是宋代大文豪蘇軾了。令我敬佩的不僅是他的詩詞,還有他的性格,對生活的態度,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他的名字,更應記住他。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佛家對世界的認知。一字一哀樂,一詞一人生,是詩人思想情緒,放浪形骸的重要載體。蘇軾其文縱橫恣肆,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其詞豪放自如,清新上口,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學富五車,才高八斗,20餘歲便進士及第,走向人生巔峯。但接下來的路途卻是異常坎坷。母親、父親相繼離世,給予他沉重打擊;反對王安石變法,仕途上倍受打壓,後來又受到宋神宗重用……人生起起落落,後又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

黃州的蘇軾也許才是我們最為熟悉的蘇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來形容蘇軾再合適不過了。來到黃州,去了絲竹亂耳之音,省了案牘勞形之苦。政治上的不幸並未影響到這位詩人,生活反倒是悠閒輕鬆。月色入户,欣然起興,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相與步於中庭。想到什麼,便做什麼,這樣的日子不好麼?心中壯志難酬,也還少不了幾句“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的自嘲。

“至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政治上的失意,斷了他“至君堯舜上”的念頭,當地方官時也未忘“再使民風淳”的理想。地方為政期間,也做過不少利民的好事。水患嚴重,便集資修建堤壩,最廣為人知的也許便是那條“蘇堤”了。如此為民着想的詩人怎能被忘記?

一千多年前的大文豪,我們無法近距離感知。情義卻是他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之一。子由出使契丹,也不忘“莫道中朝第一人”的叮囑,那因遠適更沾巾更表達了他曠達的性格。中秋佳節,不能相聚,作《水調歌頭》兼懷子由,吐露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心願,如此有血有肉的詩人,怎能被忘記?

為文,縱橫恣肆,豪放自己;為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為官,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為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如此大文豪,不應被歷史記住麼!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9

你將至情融化為筆端流淌的華彩;你用豁達凝練成筆上的旋律;你用痛楚壓抑成意識奔湧的篇章。

蘇軾,這個名字在中國傳譽一千年。一千年的花開花落,我依託着你聽花的氣息。一千年的雁回雁歸,我尋着你的腳步,察覺着自然的眷戀。

歷史將記住你,因為你的親情。

秋天的夜,靜謐而安詳,融掉了所有的不安。柔柔的銀輝浸沒了你的全身,任涼風吹亂了頭髮,卻拂不亂心中的牽掛。任憑遠眺,泛光的湖面與天邊的皓月相交織,唯美的弧線,浪漫的光點。你醉了,眼睛卻空洞地望着皎月,以此寄託哀思。怎奈,一泓秋水,一輪碧月,載不動,你心中的愁苦。於是你頹然地合上雙眼,一滴晶瑩悄悄在你眼角滑落,截永的詩篇就此落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你一代偉人!傲人的才華閃越千古,可是當你執筆刻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時,該是怎樣的心碎。智者是如此多情!

歷史將記住你,因為你的愛國。

左牽黃,右擎蒼。正戴錦帽,披着貂裘,傾城百姓追隨着你,千騎馬匹捲過城岡。醉酒八分,胸膽開張,拉開鐵弓,上利箭。“會挽雕功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又是何等壯志,你總説在用你的激情豪邁不遺餘力地灌溉到他愛的土地,他所愛着的百姓,智者是如此愛民如子!

歷史將記住你,因為你的情愫。

紅顏最難忘,雖平淡,卻歇永。陰陽永隔,佳人不返。絃斷妻遠,獨剩孤人,魂斷消香,知音難忘。暮雨將盡,她成為了他最後的愛,“不合時宜,唯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沐浴更思情。”她隨離他越來越遠,可她在他心中的位置,永遠都無法改變,沒有人能挪走她!

蘇軾對着這個破落的塵世落淚,渾濁的淚水當中,似乎就是他對大宋的無望,卻仍抱着對幫國的壯志,時刻為國擔憂,為國着想。他流下的眼淚隨風飄着,跨越歷史的星河,所過之處,無不綻開了熾熱鮮紅的蓮;像一團團火焰般,可我卻不覺灼熱,只感到他往我傳遞春日般的温暖!

花開花落,潮起潮落。一個歷經滄桑的老人,為我論詩品文,為我闡釋宋詞的奧義,為天下蒼生闡釋人生的價值。

對!記憶中的蘇軾,歷史中的蘇軾,彷彿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精神,是最美的民族魂,在歷史長河中,你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蓮花!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0

他豁達樂觀,為國為民,但最終落得一貶再貶;他是北宋的文壇領袖,詩詞書畫無不獨領風騷;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是一段不能被忘記的文化傳奇。他就是天才加全才,人見人愛的蘇軾——蘇東坡。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憂國憂民,敢於直言的人。王安石變法對百姓來説是禍害,蘇東坡敢於上書責問王安石,反對王安石。歐陽修上台後,沒有真正地為百姓謀福利,他依然反對歐陽修,正因為他的直言直語,才有了“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被貶期間,還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西湖上有名的景點“蘇堤”“三潭映月”,都是他主持並監督修築的。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豁達樂觀,積極為百姓的人。有一日,東坡與友人外出遊玩,醉歸遇雨,隨行人慌忙找地方躲雨,唯有東坡一人,挑着竹杖,還在大聲吟詩:“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何等的豪邁、瀟灑。詩人蘇東坡隨處逆境,但仍不畏懼,不頹喪,與“倚杖聽江聲”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他被貶時期,有一朋友來信讓他注意身體,小心氣,不要生病。他卻以幽默風趣的腔調回應了他的朋友:這裏雖然沒有好藥或者好醫生,但並不比北方差,宮中御醫也醫死過很多人啊!

我眼中的蘇東坡,是全才加天才,卻又是親民隨和的人。東坡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東坡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同是豪放派的傑出代表,他擅長繪畫,他擅長書法……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在李白遊玩廬山,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的千古名句後,又遊廬山,卻寫下了與李太白不同的見解“橫看側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就是他的天才之處。他被貶後,看到當地的老百姓不會做豬肉,“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便親自教他們做了豬肉,“待他自熟沒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百姓愛戴他,為肉取名為“東坡肉"。

在那“缺月掛疏桐”之時,“漏斷人初靜”之刻,淺酌小酒,任如水的清風打碎那無盡的思緒。蘇子——東坡先生的吟唱,像無數美麗的流螢一般縈繞在耳畔,一貶再貶的落魄與亡妻之傷痛,任憑那秋風的苦澀,任憑那人生的浮萍,進發出的卻是“鴻飛哪復計東西”。

論古今中外誰最豪邁、豁達,只有一人,也必定只有一個人——蘇東坡。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1

竹影瑟縮,那人自竹林深處緩緩走來。我看見,他,一生出沒於煙雨中,只一蓑笠,他道,無妨無妨,且隨它去。如此,便真是“回首向來瀟灑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麼?為何那年料峭春風拂去酒意,入骨卻是一片微涼?

他從千年前走來,慢慢踱步,淺淺思量,眼神温熱卻滿身風霜。順着他的眼神,我看到小小一扇窗子,定格了舊時光,和故人舊模樣。那麼紅粧冠以蘇軾的姓,是他的妻子,曾予他一腔温柔餘生悠然可期。年少時遇到太驚才絕豔的人,餘生便是折磨。於是,多少歲月流淌,終是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當那麼温柔成了稍縱即碎的夢,夢裏也無言,怕驚醒,怕深陷,小心翼翼,不敢思量,偏偏難忘。温暖失落,相思成疾,恍惚一場劫難,一道坎坷,斑白了誰的鬢角,又惶惶不安將誰的印記擦掉。

世人皆道東坡先生的樂觀豁達,誠然,可襯着這精神的 是他數不盡的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同狂海浮船,無法悠然。烏台詩一案,張揚恣肆的文人茫然失措,卻故作一副樂觀姿態。此後貶謫,左遷,惠州,詹州,他的肌膚熨貼在祖國的山河上,步履悠然。以為是樂觀,確有樂觀,但更多的,是疲憊,是愁腸。相思,漂泊,不得志,來路風塵僕僕,染白了幾縷青絲,黯淡了旅人眼眸,不去看清這個世界,一回眸,只道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捻一抹柳絮,似花非花,“也無人墜從教墜”。他的青春,“春色三分”,卻是“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又到了楊花飄飛的季節,屆時若能駐足端詳,不知能否看見蘇軾的翩翩衣角。宋神宗元豐三年,蘇軾以戴罪之身謫居黃州,杜門謝絕交往。幾場缺月疏桐之景,一人若孤鴻,縹緲無所依。他怕,怕大禍再次降臨,只求默默,不為人所知,得以護此生。磕磕絆絆,如此這般,如此這般竟叫一個明朗如皎月的文人“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醒。”那種神經質的無端驚起,像露出爪牙的幼獸,惶恐而佯裝強大,越如此,越苦澀。

若孤鴻,不肯棲;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夜醒復又醉,轉身柱杖臨江。夜闌風靜,恰如此刻他眼前煙波浩渺的江面,迷濛卻又清晰的照見了他的心靈。他內心深處那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在安恬靜美的秋葉境界中迸發: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於是,數十年如一場荒涼至極的夢。醒來,是小半生的離愁。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2

豪,有人説是李白的專利,有人説是辛棄疾的特點。但我覺得,李白的豪帶有一些癲狂,辛棄疾的豪帶有一股悲涼,只有你蘇軾,有最純粹的豪。

那是嘉祐元年,你首次赴京趕考。你清新的,灑脱的文風震動了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讓歐陽修誤以為是弟子曾鞏所寫,為了避嫌,使你只得第二,你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陽修,梅堯臣為你的文章而讚歎,問你這幾句話的出處,你答道:何必知道出處呢?歐陽修讚歎道: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比獨步天下。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讚下,你名聲大噪,名動京師,正準備一展宏圖之時,身後傳來母親病故的噩耗,你隨你弟弟奔喪,可等你返回京師,再次準備大展宏圖時,朝廷已在王安石變法下變得面目全非。你的許多師友,包括從前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在內都因為變法而離開京城。

熙寧七年你又被調往密州任知州,寫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獵》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你寫的詩辭,就像你做的事,挽雕弓,如滿月。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頗有政績。

元豐五年,你又被貶黃州,你多次來到赤壁岸頭,望望那滾滾東逝的江水,又望望那皎潔如雪的明月,長歎一聲,一股報國的熱血湧上胸膛,且沒有被現實的殘酷所冷卻,你瀟灑地舉起筆,豪邁地昂起頭,望着那皎潔的明月,揮筆: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誰説舉杯邀月的只能是李白?你,有李白的豪邁,有李白的熱血,有李白的瀟灑;還比李白少一分癲狂,多一分穩重。配得上把酒問月的不只有詩仙,還有東坡

之後,你又開墾了在城東的一片坡地,人民愛戴你,在此之後,你有了一個流傳千古的稱號東坡居士。

多年後,你,走了,帶着你的豪邁,最純粹的豪邁走了。那麼,子瞻,讓我用你寫的佳句來總結你的一生吧!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3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讀到這裏,我彷彿看到了宋代大文豪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長江邊,英姿勃發、豪情滿懷、手執羽扇,誦出了這首傳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在我眼裏,蘇軾永遠是一個豪邁、驍勇的人,他一生坎坷,歷經風雨卻不忘初衷,直至暮年仍心懷壯志,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他仍唱出”老夫聊發少年狂“,一手執着雕鷹,一手執着弓箭,讀到此,彷彿看到一個龐大的身軀站在原野上,皓月當空,他拿着一支弓箭,將弓拉得如滿月一般圓,直指天穹,發出”西北望,射天狼“的誓言。在他的《赤壁賦》中,他提出了萬物變化和守恆的觀念並堅信造物者之寶藏人人享有。可見蘇軾為人是多麼豪放,每每讀到他的詩,我便不禁對之肅然起敬。

這麼一位豪放、充滿鬥志的人,現實生活中卻是飽經風霜、坎坷挫折的,在他而立之年,他最親愛的妻子離世,他的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可見他當時內心是多麼痛苦,然而,正當他悲痛欲絕之時,一場毀滅性的打擊向他襲來,烏台詩案,在保守派與改革派中保持中立的他,不僅觸怒了改革派的王安石,而且還遭到了保守派的排擠和詆譭,他的詩詞被誣告為”譏諷文字“”愚弄朝廷“,因此冒犯龍顏而一再被貶,最遠的甚至是海角天涯的瓊州,即便如此,蘇軾仍用他鋼勁有力的毛筆和豁達豪邁的情懷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流傳千古的著名詩篇。在被貶黃州的那段日子,他沒有因政治失意而沉迷失落,而是恢復心態甘願做一個像陶淵明一樣的閒人雅士,夜遊長江,閒話桑麻。面對朝廷的屢次貶黜,他既不埋怨朝廷,也不自暴自棄,而是以一副平常心態面對坎坷周折的人生,這是怎樣一個豁達而積極向上的文人。

蘇軾風雨一生、豁達一生、多情一生、美麗一生。他的名篇詩詞扮演了一個古代詩文風格中與眾不同的角色,他的詩詞不像李白那樣崇尚自由,也不像杜甫那樣為民而悲,也不像李清照那樣淒涼悲苦,更不像陸游那樣悲憤痴狂。他的詩文充滿豪放的風格,具有無限的英雄氣概,因此,我心中的蘇軾永遠是一個千古一人的完美學者。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4

日月來往,星移斗轉,數百年轉眼已成為歷史,而歷史卻將永遠銘記。“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是誰?寫得如此盡至!

不假思索,除了東坡外還會有誰敢如此豪放呢?小蘇可謂是寥若晨星的任務啊!

可以用朱自清的話來評判蘇軾的這一句話——一針見血!

在我剛接觸蘇軾的文章時,覺得他可真是“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如此舉足輕重的人物,卻不懂得珍惜利用,實屬宋朝的國君昏庸。無能啊!

當時我還以為蘇軾是一個才貌不凡風流倜儻的才子,正如他在《念如嬌。赤壁懷古》中寫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可在前幾天學習他的名篇《赤壁賦》後才知道他是個年高德劭,不足六尺的“小老頭”,唉!

真是讓我的情緒一下子由“高潮”跌倒“失落”了。很是有種名存“貌”亡的感覺(韓愈,真對不起,改了你的“名存實亡”)。儘管如此,在我心中依然會產生對他才華橫溢的仰慕和尊敬,誰叫《增廣賢文》中有句實實在在的話呢?——“凡人不可貌相,海水難將斗量”!

蘇軾留給我的印象不深,因為我喜歡“獨秀一品菊”的陶淵明。但蘇軾身上那種濃濃的豪放、清雅的形象卻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清淡的詞語、簡單的詩句,組成了一篇篇不同凡響的鴻篇鉅著。乍得一看,好像蘇軾的文章頁不落窠臼。由此看來,陶潛的天下該改朝換代了。品味蘇軾的詩句、文章,總覺得寫得妙趣橫生,説是豪放派一點兒也沒錯,讀起來就如同重返大自然的懷抱,親切而又富有激情,時而平靜,時而波湧,就像一條翻騰於海路之間的巨龍,轉折連貫,恰到好處。

蘇軾的人生道路十分曲折,多次被貶,然而他卻抱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實少許人能做到,他那積極向上的精神,樂觀自信的態度都讓我感到欽佩。

我喜歡陶潛,僅是出於我性格內向,孤身一人,性格等都與他相像;而對於蘇軾我則是有一種只有用內心情感才能評價他的感覺,可能是因為他寫的文章與我的內心情感很相似的緣故吧!

但願在以後我能漸漸喜歡上這個與我有“共性”的人吧!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5

“積石如玉,列鬆如翠。郎豔獨絕,世無其二”每次讀到樂府神弦曲的《白石郎曲》中的這句話,一下子就想到嵇康和蘇軾。

其實,是我想寬了。《白石郎曲》不是寫嵇康也亦不是寫蘇軾的。《神絃歌》是江南民間絃歌以娛神的祭歌。《神絃歌》也雜有人神戀愛的內容。曲詞中,有的讚歎男神的美貌,表現為“女悦男神”,如《白石郎曲》中“白石郎。臨江居。前導江伯後從魚,”“積石如玉,列鬆如翠。郎豔獨絕,世無其二;”有的則表現為“男悦女神,”如《青溪小姑曲》中“開門白水,側近橋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這兩首歌辭通過對神的讚美,流露出愛悦之意,頗有《楚辭.九歌》的餘韻。

而這個“小姑”只是因為哥哥被封神,妹妹也跟着沾了點光,的確有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思。我想,連小姑那樣沒什麼作為的女流都可封神,那麼嵇康,一個有着三千人願拜在他門下,為其求免死,生前後世為無數人景仰膜拜的嵇康,他為什麼不可以是神呢?

嵇康是文人中的神。一個徹底地厭惡官場仕途,清潔的足不沾塵。在他的生活裏很難找到活的那麼精彩那麼純粹那麼激烈的人。

更尤為難得的是,將老莊哲學生活化的他,追尋的是自然之道,即使激烈也是從容,“片雲行過千山去”的從容。

山濤曾這樣讚美嵇康:“叔夜之為人,巖巖若孤鬆之獨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將崩。”沒錯,正是這個山濤,嵇康寫了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原因很簡單,只不過因為山公要從吏部郎的職位上離任,準備推薦嵇康擔任這個職務,嵇康就寫了一篇《與山巨源絕交書》,斷絕了與山濤的來往。

你看,嵇康是一個非常直接的人,直接到無理蠻橫,更是一個徹底厭惡官場的人,他認為“一杯濁酒,一曲琴歌”也就夠了,何必要把他往火坑上推呢。但這在我看來並不是一封絕交書,而是嵇康對山濤的傾訴,更是一個精妙的設局。嵇康知道自己的行為必會招來殺身之禍,他要保全山濤,所以在臨死前他才會對兒子嵇紹説:“去你山伯伯那兒,他會替我好好照顧你。”

這是一種超乎尋常的情意,我相信忠厚的山濤是明白的,多年之後他實現了對亡友的承若。山濤與嵇康是一生的摯友,但司馬昭卻不是,而這位當時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6

穿越唐詩的錦繡華美,一唱三歎;透過五代的濃豔靡麗,嬌柔婉麗;到了北宋,突然閃現出一番別樣的風景。是隻寒鴉嗎?揀盡寒枝卻終不肯棲;是位老翁嗎?竹杖芒鞋且吟嘯徐行;。是個英雄嗎?張弓射虎要試比孫郎;是個醉人嗎?舉杯問月欲乘風歸···

原來,這風景的主角就是蘇軾。在文學長河中大放異彩、獨樹一幟的蘇大學士,在北宋政壇上一波三折、起伏不定的蘇東坡。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他出身在一個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父親蘇洵是著名的散文家,長於策論,文風縱橫恣肆 ,對蘇軾有明顯的影響。蘇軾的散文、詩詞、繪畫等卓越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自己的勤奮,另外蘇洵對他是深有影響的。

茫茫歷史的長河中,蘇軾絕對是一個奇才,詩歌、散文、繪畫樣樣精通,尤其在詞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蘇軾是因散文成就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寫的詩歌被尊為“宋詩的典範”;他的詞,則被稱為“為詞立法”,是公認的豪放派的代表和開創之人;他在繪畫方面與米沛、李龍眠,並稱宋代四大家,擅長畫墨竹,其實他的書法也有獨特的造詣。

蘇軾啊蘇軾,就是歷經這千年的塵埃,我也不得不佩服你,不止是佩服,而是一種仰慕!好像從國小時,我們就開始學習你的詩詞,那時具體學的哪首我也記不清了,但當時只是把你同一般的詩人來對待。直到國中時,語文老師為我們印製了你的《赤壁賦》讓同學們背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這些優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吸引了我;“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話而登仙”,我被這裏面的境界而折服和震撼。從此,我明白了:蘇軾,這個才子學士不一般!

這就是我們的大文豪蘇東坡,高唱着“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我發現他是那樣的高大;有時也會落淚“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原來他也是多情男兒;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身處逆境也那樣地樂觀豁達······

筆一支,詩兩行,我也想為你寫下讚歌,可惜拙筆難以表意啊!

話一句,蘇學士,你的詩詞文采不一般,今生常把你詠歎!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7

蘇軾,在我沒有走近他時,他只是一個文學家、書畫家;但當真正走入他的世界,才發為他找到一個合適的標籤是如此困難。還在冥思苦想時,筆已經在紙上輕輕勾勒出了我眼中的那個蘇軾——哲學家。

蘇軾後半生一直在探索人生奧祕,而這種思考,已經將他鑄造成了哲學家,清冷秋季,霧氣籠着茫茫大江,水天一色,不由使人感歎世界的宏大與自己的渺小,蘇軾卻坐在船頭飲酒,緩緩吟出:”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這卻與柏拉圖的學説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蘇軾,在這一刻已不是單純的樂觀,而是徹底蜕變為了理性的哲學家:常人看到的,是片面上的萬物流動,生生滅滅,那隻不過是感官世界罷了;蘇軾深邃的目光,卻望透了那重重迷霧,用不朽的靈魂,追隨到了永恆不變的理型世界。於是,他淡然了,成熟了,厚重了,心也如冰般透徹且不易被外界事物打擾了,如同他詩中的梨花,將人生看得幾清明。”

蘇軾深刻的思考,使他成為哲學家。常人看到的只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他,卻調轉筆鋒“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廬山美景中,他能寫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堅信,這一切決不是蘇軾有意而為,而是在電光石火間很自然的將這一切聯繫起來,即使時再普通的的事物,他都能輸灌以深刻的思想,反倒讓人們看到的是他的樂觀與豁達,忽視了他的理性與深刻。而他這種深刻,不是有生俱來的,而是經過了坎坷的磨練後沉澱下來的,如厚繭老皮。

蘇軾還擁有一個哲學家應有的智慧。他信仰儒佛道三教,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將其巧妙地融為一體。當他胸懷天下卻屢屢碰壁時,能在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中找到精神慰藉;他一生像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般四處行善,卻不失曠達與灑脱。他用自己的智慧將這三教中的精華集於一身,這無疑加速形成了他獨特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成為哲學家。

就這樣,在柏拉圖一千四百多年後,中國有一位叫蘇軾的文人追隨他腳步,像一個真正的哲學家那樣,衝破了肉體的枷鎖,釋放了靈魂,踏上了迴歸理型世界的旅程。而我們代代相傳的那些詩詞,不過是這位中國歷史上偉大哲學家靈魂的腳印,在那裏呢喃着不知名的歌。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8

我一個人走進晚風的夕陽中,柔和的風吹得我受傷的心隱隱作痛。自己苦心經營的,決不能失敗,但敗得似一幕滑稽劇快降下帷幕,只留下一串串奇怪、探詢的目光閃耀在腦海中。

夕陽將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無力的陽光伴着漫無目的的腳步,“林斷山門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相同的無奈讓我又一次輕輕走近了蘇東坡。

夕陽下的小河邊,碧草茵茵,清澈的河水,點點漣漪,我彷彿望見了東坡先生駕一葉扁舟,緩緩而來。晚風吹起他亂如旌的白髮,“唯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他似一隻孤獨的大雁,無人能知他的志向是天空。“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人們多認為這是悲觀中的消極,無力中的感慨,而我卻一廂情願地認定這無聲之境便是蘇東坡的極致。蒼涼中有着無邊的寧靜與深邃,最痛苦的時刻,正孕育着無限的希望。枝上柳綿被風吹少,而他卻道:“天涯何處無芳草”,任歲月染白頭髮,他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被風雨截住了去路,他會説:“忽如一夜春風來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開。”無情相思襲上心頭,他又説:“休將故國思故園,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東坡是深刻的,就在於他有一雙在黑暗中發現陽光的眼睛,先生躊躇滿志,隨時代的際遇跋涉到了顛峯,厚重,明朗溶為共同的血液,流動在一個人的人格血脈裏面,於是,我們看見先生在滾滾大江前,唱“大江東去浪淘盡”悠悠古江,因為一種不同凡響的胸襟而千古激盪。

你是否看到一位老者信馬由韁,奔馳於天地之間,“左牽黃,右擎蒼”的矯健英姿伴着那句“老夫聊發少年狂”,你是否看到大雪紛飛天地間,對着綻放的寒梅,那位老者心曠神怡,“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東坡先生,面對人世間的滄桑,只留下一句最深最切的感慨“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失意中的安然,快意中的怡然,失敗中的泰然,成功中的淡然,構成了他一生中最閃亮的人格魅力。

……

我從東坡思想那裏歸來,心中舒暢了許多。是他又一次喚起了我興奮的勇氣,我相信,我會用成功來回謝他。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19

穿越千年,夢迴大宋。品味宋詞神韻,欣賞東坡美景,漫步西子湖畔,回味荔枝甘美,詮釋一代大家——蘇軾。

隨着一抹輕煙,我來到了大宋。

宋神宗端坐朝堂之上,你蘇軾跪伏在大殿之上,而後慢慢起身,雙手顫巍巍地接過了那道貶謫的聖旨,邁着蹣跚地腳步退出了朝堂,又回首凝望了一眼神宗。此時,我看到了你那雙充滿浸着淚光的眸子,體會到了你內心的那份不捨和無奈。

一番舟車勞頓,終於到了黃州。卻不曾想到黃州通判正是古人,於是東坡屬於了你。你在坡上築雪堂,植花木,陶冶性情。記得桃花盛開時,你拾起一片落瓣,遠望王師,眼中無限惆悵,遊覽赤壁,面對漫漫江水,你吟出了“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此時,遠離京師萬里,你念念不忘的仍是宋神宗。雖身受貶謫,但心繫國家,這又是一種怎樣的愛國情懷,我知道你沒有沉淪,沒有放棄,否則又怎會有“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豪放,散文的殿堂裏又怎會有前後《赤壁賦》的橫空出世?

隨着一陣濤聲,我又來到了西子湖畔。

被貶荒遠,你沒有悲愴,沒有憤憤不平,你懂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道理。否則,蘇堤又怎會橫卧西湖。其實,那不僅僅是一道蘇堤,那也是埋藏了你所有憂傷和痛苦的墳墓。不然,夕陽下的蘇堤上又怎會有一位提酒對京師的老翁?

聽着西湖邊楊柳輕舞的沙沙聲,我又來到了海角天涯的海南。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是你被貶海南所作,你用荔枝的甘美洗去了心靈的創傷,這是何等地樂觀。當大水壓城城欲摧之際,你振臂高呼:“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又是何等地雄壯。夜晚目睹明月,你的思鄉之情被月光點燃,“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你沒有沉溺於這種傷感之中,而是化作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願。把自己的思念推向了對所有離人的美好祝願,這又是怎樣的寬廣胸襟呢?

面對“風雨”,你沒有像陶淵明一樣選擇逃避;沒有像韓愈一樣沉浸於抑鬱;你選擇了坦然面對,豁達處之。

試問,在官場風雲下,有幾人做到這樣?而你蘇軾做到了。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0

如果他是情人,是最讓你舒心的情人;如果他是長輩,是最讓你願意親近的長輩;如果他是朋友,是最可與暢談共醉的朋友;而他是文人,是最讓人心胸開闊的文人。蘇軾給人類似的感覺。

他接二連三的越貶越遠,高齡而不能落葉歸根,如果是李商隱的悽惻怎麼能受得了?可他真男人,真豁達。他高高興興的吃荔枝,興興頭頭的到村裏看人養蠶農耕,津津有味的看雨,看山,看灰白爐火一撥通紅,看瀟瀟飛雪打在窗櫺。

誰説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他也有人生如夢的浩歎,想過要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可是他最終是快樂的,滿懷希望的。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而又何傷乎?現在還有這麼飄逸的唯物主義者麼?超脱到連死亡都不會帶來恐懼了。清朝人説,他是李白之後唯一有如許大才華的人。

不假,但讓人傾倒的不僅是他的才華。昨天看古文觀止,終於知道了他那句名言的來歷:他做應試文《行賞忠厚之至論》裏有這樣的説法:“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

古文觀止內有注道,這兩句主文的考官皆不知出處,入謝敍禮時歐陽公(是指歐陽修嘛?)問其出處,東坡笑曰:“想當然耳!”數公大笑。讀之莞爾,體會到他親切的爽朗。

有人拍他馬屁,他哈哈大笑絕倒在地;有朋友浩歎人生如夢,他開解再三斟酒共醉。他泛舟,騎馬,淋雨,醉卧溪邊,倚杖聽潮,他活在詩意的人間煙火裏。

傷心的事他也有,他的悼亡詞裏寫的:不思量,自難忘。我可以想象這個明快豁達的男人是如何在一瞬又一瞬的間隙裏想到亡妻,霎那間心酸眼亮。

錢鍾書説,文人最喜歡有人死,因為有題目可以做文章——是的,當元稹把“唯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做得如此悽惻而不到一年就納新妾時更可以為之一笑。但我相信蘇軾的真誠。

就好像宋人的另一首悼亡詞:空牀卧聽風吹雨,誰復挑燈夜補衣?這是追憶,表白都難免虛偽,而追憶大多真痛。張若虛看月亮的時候,生髮出的是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美麗哲學思想;而蘇軾看月亮的時候,超出自己,超出同輩,超出宋朝,生髮出博大的關愛: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自私是人的天性,其實關愛也是;這兩句話,一千年來讓我們心裏的小小關愛有了棲息的地方。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1

夜已深了,天是墨藍的,如深邃的眸子。月光銀銀擠進窄窄的窗縫,在我的眼前瀉下,冰涼如水。我抬頭望去,月平和地面對着我,似一位老友,靜靜候我赴約。

睏意全無,我推門外出。月光為四周蒙上一層白紗,隱約看見前方一道人影。一襲素白,那……“是子瞻嗎?”我走過去。“懷民,你也沒睡?我正要去房中尋你,不曾想竟在這裏相遇。”子瞻的微笑裏有淡淡的驚喜,我亦是一笑。我倆相伴在承天寺的庭院中漫步。柔和的月光傾灑在禪房的台階上,反射出銀白的光,縈繞的光被分成鱗片狀,這樣動人,卻只有我與子瞻欣賞。

“世事都變了,月還這麼單純地照着人間啊!”子瞻捋了捋鬍鬚。“可惜,世人都睡去了,無人欣賞,月竟寂寞如斯。”我歎息道。子瞻笑了:“怎會無人?不是尚有你我二人嘛!”我苦笑一下:“不錯,也只有你我兩個天涯淪落人,才有閒工夫賞月。”

子瞻轉過頭,深深看了我一眼,他白色的衣袖在微風中輕輕飄蕩:“懷民,即便我們是天涯淪落人,但有這輪明月不離不棄相伴,還有什麼不能釋懷的呢?”我又抬頭望向掛在空中的圓月,皎潔的月如一隻明亮的眼睛,温柔地看着我。不知怎的,我心中的抑鬱淡去許多。

“可聽過一首詞?”子瞻的聲音在耳畔響起。“什麼詞?”我問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子瞻朗聲吟道。這不是他的《水調歌頭》嘛,我張口便接:“此事古難全。”他微笑頷首,説道:“你看,你也明白古往今來,世事難全。那這一點失意又算得了什麼!就像月,哪怕被霧擋住了,也總有一日會撥開雲霧重新出來。”我心中豁然開朗。

“其實,清閒也並非一無是處。”子瞻對我眨了眨眼,神色間有我熟悉的狡黠。我一笑:“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他撫掌亦笑:“然也。”我接着説:“況此良辰美景,非有閒情逸致之人,不能賞也。”子瞻重重拍了一下我的肩:“懷民,真乃吾之知己也!”我們相視而笑。

庭前月光如水,簌簌的風吹動了竹林,吹動了月光,竹柏的影子隨風搖曳,如同藻荇在水中輕輕盪漾。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2

我站在浩浩歷史長河的此岸,踮起腳尖,極力眺望彼岸的風景,奈何隔了九百多年的歲月,那些曾經的面孔早已模糊得無從辨認,只能從那一句句的詩詞中遙想蘇軾當年的種種。

想他當年風華正茂、春風得意,大筆一揮便斐然成章,那該是一種怎樣的酣暢淋漓!

當時的主考官是歐陽修,在閲卷時,蘇軾文章的華美使他讚不絕口,一心想評為第一,後因顧及此文風格與其弟子曾鞏很像,為避嫌言故評為第二。後得知此文乃蘇軾所寫,懊悔不已。

蘇軾對此卻不以為意,一笑了之。

如此不凡的文筆與心境令歐陽修大為讚賞,他曾評價過,此人必將成不可之業。

蘇軾也確實如歐陽修所言,到達了那個時代的文人所無法觸及的高度。

然而,我們都太注意他是一位詞人,卻忘了他也是一名政客。

無疑,他是個失敗的政客,在最能有所作為的年齡被人誣陷,從此一貶再貶,最後竟被貶至遙遠的海南島,客死他鄉。這樣的結局是一名政客最大的悲哀,卻也是一位偉大的文人最可能的收場。

如今的我已無從推知蘇軾在暮年回顧自己一生時是幸福還是悲哀,但我在冥冥之中總覺得他在生命的最後應是苦悶的。

他不斷地寫詞,一首又一首,每首詞都是他與自己內心的一場思想激戰。我想,他終究是沒能徹底説服自己,否則何必要一次次地陷入,然後再一次次地努力排解呢?

即使曠達如蘇軾,其內心也總有一個缺口是他自己永遠也填不完的。那是時代賜予更是烙給他的印跡,這個印跡永久地説明了他——蘇軾沒能被那個社會認同。

因此,即使如今的人們將蘇軾視為那一時代最偉大的詞人,即使歷史已客觀公正地接受了蘇軾及他的詞作,但這對於蘇軾本人來説,已沒有任何意義。

因為,逝者已矣!

生命的不可重複性決定了我們只能活在當下,也就只能擁有生前的成敗榮辱、愛恨情仇。那麼,對於蘇軾來説,今天的讚美云云又有何益處?他的生命早在九百年前定格,成為無法更改的人生篇章。

遙想蘇軾當年,何許人也?

一位天才的詩人,還是一名失意的政客?不,都不是,他只是逝去的故人,那個天上地下,亙古如今都絕無僅有的蘇軾!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3

塵世一遭,一個人可取得的最高成就,並非功名有多大,或看財富有多少,而是將自己的精神提升至最高境界。——題記

蘇軾是在苦難中完成了自己的一個人物,他用不可救藥的樂天與始終如一的自持完善自己,實現自我,在俗世塵埃裏妙筆生花,留下無數篇千古名作。正如董卿在中國詩詞大會上提到蘇軾時所説的評語——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他出生於書香門第,在身為文學家的父親蘇洵的影響下,博覽羣書,滿腹經綸,18歲那年,他成家立業,娶了王弗為妻,又與弟弟蘇轍一起進京趕考,那時的他,可謂是風華正茂,揮斥方遒,抱負遠大,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總是骨感的,他保守的思想未得統治者青睞,“如蠅在台,吐之乃已”的性格也受到其他客員的排斥。

因此儘管蘇軾用心入世,但永遠不是遭受貶謫,就是走在被貶謫的路上。

38歲,“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與此事何難?”這是他的自我安慰,也是與弟弟的共勉。

四十不惑,仕途不順,賢內助王弗離開他已有十個年頭,回首往事種種,一句“千里孤墳,無處活淒涼,”道盡了他無限的心酸。

44歲,他因烏台詩案入獄,死裏逃生,被貶黃州,日子堅辛,物質匱乏,捉襟見肘,但他過得照樣活色生香,或許此時的他才更接近真實的自我。

知名之軍,他迎仕途中短暫的春天,但盛名與怨恨同來,誣陷未果,卻讓蘇軾深感厭倦,他渴望“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的淡雅生活,這不是逃避,而是“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的超然物外,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寵辱不驚。他將自己苦難的一生濃縮了無比自嘲的兩句詩“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僝州”。

蘇州虎丘,那裏有蘇軾的足跡,他當年坐在那裏,聽鳥兒啁啾,看漁樵歸來,望日升日落,這看似平平淡淡的美好背後,藴藏着的卻是大悲大痛後的領悟,青年喪妻,中年喪子,仕途不順,重重打擊之下,他只能讓自然撫慰自己內心的創傷,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以無生之感悟做有生之事業,以悲觀之心境過樂觀之生活。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4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裏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低吟着他所作的《蝶戀花》,漫步於小橋流水之間,眼前,隱隱約約,彷彿出現了他輕搖薄扇,睹暮春景色,看絮飛花落,看燕子飛舞,綠水環抱着村上人家,再聽牆裏佳人歡笑,傷春之感,惜春之情,還有他在悲苦失意中又藴含着樂觀曠達的心態,盡在這一曲《蝶戀花》清新婉約的言辭中。

宋時淅淅瀝瀝,飽含愁緒的雨,在窗前下個不停,折射着雨後的陽光,孕育着淚珠,不知驚動了多少悲歡離合。千年前的蘇堤,是否和如今一樣,千年前的蘇軾,是否也在此時沉吟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感歎人生幾多無常。此時此刻,我想起了他——

想起了“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婉致浪漫;

想起了“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慷慨疏狂;

想起了“撿盡寒枝未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寂寞愁苦;

想起了“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樂觀奮進;

想起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孤獨惆悵;

想起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坦然豁達。

他的詩是一種雄渾的藴藏,可以讓時空沸騰,;他的文是高山流水般的風雅,清新暢達。東坡超然的風範鐫刻了山河,震撼了廣宇,那是中華文化長卷上瑰麗的色彩。他出沒於驚濤駭浪之間,從容應對,縱然遭誣陷被排擠,經歷坎坷,卻超然物外,所有的不幸與困苦,都在蘇軾的心中渺小的如同一縷青煙,一顆浮塵。

人生的坎坷多難,讓他逐漸看破塵世,遠離了喧囂,習慣了淡泊,寄情山水,詩詞更顯成就,他的藝術才情在平淡中更俊逸灑脱,他的心靈在寧靜中更乾淨澄澈。優美的詩文,只是對悽苦現實的掙扎和超越。正因他的灑脱,才會有磨難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上下《赤壁賦》,一代文豪的豪邁之氣盡顯其中,高遠的氣象,開闊的境界,曠達的風格,鑄就了大江東去的千古絕唱。一代文豪,引領風騷千秋,不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世界文明的瑰寶。

蘇軾,一個多災多難而又多才多情的文學藝術天才,一個可愛、高貴而有魅力的人。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5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的人生一路坎坷,你或許只看見了他連連被貶的政治生涯,但他那隻神來之筆和超俗的性格才是名垂青史的原因。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蘇軾的狂。這並不是説他的驕傲和自大,更多的是宣揚了他的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精神。“鬢微霜,又何妨!”38歲的蘇軾被貶密州,絲毫沒有一點步入中年的模樣,反倒朝氣蓬勃,風華正茂。“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那兩年,蘇軾寫下一首首震古爍今的詞,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連當時的皇帝聽後也是讚不絕口。蘇東坡既展現出了自己的英雄氣概,又流露出自己的偉大志向。何為狂?“錦帽貂裘,千里卷平岡。”

其次是蘇軾的樂觀,林語堂説過:“蘇東坡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就是這樣的一位樂天派,就算一路被貶,也從來沒有忘記樂觀生活的真諦。被貶黃州期間,如有神助,寫下多首千古絕唱,字裏行間中都流露出他從容樂觀的精神。但樂觀豁達的背後,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沒有怕,他為了人民付出了自己的心血。獨自一人守着東邊的一塊土地耕種,盡情享受這當下的美好,這才是真正的樂觀。“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生活不需要過多的嘈雜與世俗的沾染,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

最後便是蘇軾的生活情趣。“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是個美食家,走到哪都能如魚得水,開發當地的美食,甚至還自己發明了東坡肉。“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他是個旅行家,一生遊遍了大半個中國,寫下無數美景。他也是一個書法家,一個畫家。他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對未來懷有無限的憧憬。他熱愛生活,體貼民情。他堅定自己的內心,用自己的方式開心的過完一生。外界的喧囂與他無關,他只想要自己的一番清淨。“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任性逍遙,隨緣放曠,這才是他生活的本質。

千年之才蘇軾,這樣叫一點也不為過,這樣人間的奇才,詮釋了生活,定義了狂野,發揚了樂觀。我拼命追趕,去成為那個我想成為的千年之才蘇軾。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6

漫步詩苑,手捧詞卷,感受掌心略帶炙熱的温度,我,在與他對話;走進歷史,翻閲史書,輕掂手中五千年文化的重量,我,在與他對話;端坐考場,緊握黑筆,思索如何下筆作答,我,在與他對話。

一杯酒,一曲詞。

在北宋繁華的背後,是無盡的落寞。他空懷才華滿腹,卻一生勞碌奔波。曾經一舉高中榜眼,曾經被皇帝大加賞識,曾經春風得意的他,到頭來卻只能孤身一人,苦中作樂。但他在經歷了大風大雨之後,也依然還能淡然地説出一句“也無風雨也無晴”。“揀盡寒枝不肯棲”是他對自身驕傲的堅守,他絕不將自己交付於塵埃!“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是他對前途的堅定。即使前路荊棘遍佈,仍有着大無畏的勇氣一路向前,披荊斬棘,乘風破浪。

他,是蘇軾,我在詩詞中與他對話。

一隻簫,一場雪。

在無盡的白雪裏,天地間只餘幾隻羊與他為伴。他嚥下羊毛和鮮血,甚至草根,執着地望着東南的方向。他知道,那是長安,那是他心心念念,魂牽夢縈的故鄉。他知道,所以他守望。手中的漢節早已褪盡了穗須,他的鬚髮也早已被這塞外飛雪染得雪白,單于多次勸降,承諾封官以及厚賞,他不!

手中的漢節一握就是十九年,新的單于即位,漢匈關係有所改善,他終於結束了漫長的守望,他回到了他所久久守望的故鄉。他開始加官,開始進爵,他得到了土地和金錢。可他臨走前贈與詩的妻早已改嫁,故舊死死散散,餘下的半生他註定只能孤獨度過。但他並不後悔,他十九年的堅守,維護的是大漢王朝的尊嚴。大漢王朝的驕傲。

他,是蘇武,我在歷史間與他對話。

一支筆,一張卷。

在寂靜無聲的考場裏,三十個人的心跳依稀可辨。她埋頭思索着,似是思考着該如何下筆。對話?這個題目引人遐思:考試成績不理想,父母與你之間的談話,閒暇時,同學之間的閒談……該寫什麼呢?回想心中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大抵是突然有了靈感,他提筆開寫,如行雲流水般,洋洋灑灑。他似乎抱着堅定的信念,又有些必勝的決心,幾乎沒有停頓,十分流暢。走近一看,只見開頭寫道:漫步詩苑,手捧詞卷……

他,是我,我在現在與自己對話。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7

夏夜,靜謐得可以聽得見窗外芒果樹生長的聲音,枝頭一定還帶着白天陽光的味道吧。手邊一本泛黃的書頁訴説着它的蒼老,輕輕撫摸,彷彿回到了古時候,那個屬於詞的時代。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黃州郊外,泛舟赤壁,我的目光隨你飄搖。你迎風而立,衣袖飄飄,面前,是波濤洶湧的長江,望着翻滾的白浪,你豪放灑脱的身姿,是如此的自在,懷念當年,潑墨揮灑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我羨慕於你:“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無限遐想,將東吳火攻曹軍寫的如此傳神;我感歎於你:“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惆悵激盪。你豪放超脱,你成熟從容,你的心胸如大海般博大。

我願與你同行,蘇軾,與你豪放恣意,緬懷三國赤壁之戰。

如怨如慕,如泣如訴……

東坡雪堂,獨飲濁酒,我的心隨你悲喜。酒後你靜立於長江邊,夜深人靜,你的目光盯着前面風平浪靜,深不見底的長江,你的身影微晃,思緒萬千,在這樣的夜色下,你道出了“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的醉言。我理解你“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的官場失意,“烏台詩案”中你幾經挫折,受盡冤屈,滿腹才華,卻落得獲罪貶謫的下場;我亦欣賞你“夜闌風靜觳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豁達。你寂寞如風,你文思泉湧,人生的磨難對於你亦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我願與你同行,蘇軾,追隨你的樂觀曠達。

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山谷在咆哮着,身邊三萬棵松樹,我的筆端隨你遊走。你的眼睛滿是這些松樹,你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牽掛;我想像你“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粧”的妻子,她賢淑、精明,時時幫助你辨別人的動機與人品;我哀愁你的“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心酸。你情深意重,款款愛意,你是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圓潤而不刺耳的音響。

我願與你同行,蘇軾,讓歲月的風雨浸潤,笑看陰晴。

蘇軾,你是這樣的大氣無畏,積極向上,我願與你同行,感受這如畫的江山,壯麗的詩詞……

合上陳舊的書,朝窗外望去,夜漸深了,有小雨飄飛,抑或是我的眼眶潮濕。你的背影慢慢遠去,“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8

我撥開飄渺的雲霧,穿越歷史的長廊,在元豐五年的秋天,看到了七月十六的月亮,還看到蘇子與客夜遊赤壁的場景:清風徐徐吹過,江面水波不興,主客把酒誦詩,興之所至,信口吟誦明月之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我看到蘇軾所描述的景象:白茫茫的水汽籠罩江面,水上浮光遠接天邊,水天一色。這讓蘇軾心胸開闊、舒暢,他任由小船隨意飄蕩,越過茫茫萬頃的江面。他飲酒樂極,扣舷而歌:“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人吹洞簫和之,悽切婉轉,氣氛由樂轉哀,客人感歎世事無常,曹操英雄豪傑,不過過眼雲煙,都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我不禁哀從中來,是啊,如客人所説,我們就如同浮游小蟲一般,朝生暮死,渺小的如同塵埃一般,我看向蘇軾,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坎坷的仕途,“烏台詩獄”對他的影響足以使他鬱郁終生,可他吟哦片刻卻道:“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從事物變化的角度看,天地之間的存在不過轉瞬之間;從不變的角度看,則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無盡的,又何必羨慕其他呢?”

他的話擲地有聲,猶如一把重錘狠狠砸在我的心上,將困惑迷茫的情緒砸得粉碎。我見客“喜而笑”,想必客人也和我一樣被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折服,為他身處逆境卻能保持超脱隨緣的精神狀態歎服。

我忍不住開口:“難道你對被貶黃州,人生虛度沒有什麼怨言嗎?就沒有記恨過嗎?”

“何以怨言?為何記恨?”他開懷暢飲,反問我的句子灑脱、豪邁。我又想起他的話,他從消極哀怨中解脱出來,並未對坎坷的仕途發表多少看法。我想那些困惑和怨恨也如同煙雲一般在他心中消散了吧,那些愁苦最終化成了流傳千古的不朽篇章。

我看着他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才驀然想起他是蘇軾,是蘇東坡。是隻會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軾,是隻會唱“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蘇軾。他的豪邁與豁達成了他的代名詞,他曠達灑脱的人生態度、坦蕩的胸襟也成為我們如今待人接物的標杆。

東方漸起魚肚白,我帶着蘇軾擲地有聲的話語和對蘇軾更深刻的理解,緩緩退出了雲霧漸起的赤壁。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29

前面是誰,讓我仔細瞧瞧,哦,原來是宋代大詩人蘇軾,我能遇見他,真是我的福氣啊!

蘇軾看見了我,他問我:“你叫什麼名字?”我説:“我叫陳豔明。”“你在哪個私塾唸書啊?”我心裏想:私塾,哦,就是學校啊!我説:“我在珊瑚實驗私塾唸書。”“珊瑚實驗私塾可是個好私塾,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啊!”“好的,我會的,蘇老爺爺。”

我們來到了廬山,蘇老爺爺向我提了個建議,他讓我們用廬山的西林寺來做題材,朗誦一首題壁詩,我們開始朗誦了起來,蘇老爺爺朗誦了起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好啊,我都想不出的詩句,竟然被一個小同學想出來了。”“這就是多看書的好結果啊!”

我們又來到了杭州西湖,蘇老爺爺不服氣,他讓我們在比一場,用西湖做題材,朗誦一首詩。結果是1+1=2比0,又是我贏了,yes!

多年以後,請大家記住我這個曾經與蘇軾同遊過的陳豔明!

與蘇軾同遊

前面是誰,讓我仔細瞧瞧,哦,原來是宋代大詩人蘇軾,我能遇見他,真是我的福氣啊!

蘇軾看見了我,他問我:“你叫什麼名字?”我説:“我叫陳豔明。”“你在哪個私塾唸書啊?”我心裏想:私塾,哦,就是學校啊!我説:“我在珊瑚實驗私塾唸書。”“珊瑚實驗私塾可是個好私塾,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啊!”“好的,我會的,蘇老爺爺。”

我們來到了廬山,蘇老爺爺向我提了個建議,他讓我們用廬山的西林寺來做題材,朗誦一首題壁詩,我們開始朗誦了起來,蘇老爺爺朗誦了起來:“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好啊,我都想不出的詩句,竟然被一個小同學想出來了。”“這就是多看書的好結果啊!”

我們又來到了杭州西湖,蘇老爺爺不服氣,他讓我們在比一場,用西湖做題材,朗誦一首詩。結果是1+1=2比0,又是我贏了,yes!

多年以後,請大家記住我這個曾經與蘇軾同遊過的陳豔明!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0

宋代可謂是詞的王國,而將它推到文壇頂峯的宋代詞人便是我最喜歡的詞人——蘇軾了。“軾”是古代車前扶手的橫木,在行車過程中默默無聞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類似於汽車的方向盤。所以我和哥哥在家談論到我們都喜歡的蘇軾時,常常會開玩笑説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蘇方向盤”。蘇軾之所以能官至一品,流芳百世,想必有許多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點。

第一,他文學成就極高。首先他第一個打破了“詩尊詞卑”的觀念,認為詩、詞本為一體,首次成功地把詞提高到與詩同等的地位。他一生中共寫做三千四百五十九首作品,有詩、有詞、有書法、甚至還有美術作品。在二十一歲時就令當時的科舉主考官歐陽修感到震撼、並且讚歎不已。有了歐陽修的幫助,蘇軾立刻成了進士及弟。俗話説“行行出狀元”,他卻在每一行都做成了狀元。他的散文豪放自如,美譽人間,代代相傳;他在詩作中體現關懷民生和愛國的特點,深受大家喜愛;除了詞作不拘一格,書法和繪畫也特別絕妙,筆畫舒展、輕重錯落。實在是才華橫溢,讓人讚歎不絕啊!

第二就是他的寬容大度。他在杭州上任知州時有人逃税,不上交絲綢。可當他從這名逃税犯口中知道他是為鄉親們着想,怕收税太多導致百姓沒絲綢可用之後,不但沒罰他,還特意為他寫了一份文書,保證他一路上不會都被收税。從這件小事看出,這位知州大人也太寬容了吧!難怪當他被貶時,老百姓都依依不捨地前來送行呢!

還有一點便是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了。他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不平凡,時而名震京師,時而被貶鄉野甚至鋃鐺入獄,就像過山車的軌道一樣,起落不定。可他即使多次被貶,也從不折腰屈服於權貴,一直堅持自己的主見,這真是可敬的堅強不屈的精神啊!

這位詩詞書畫樣樣精通、代表宋詞巔峯的偉人,其實也是很可愛的。他曾寫了一首號稱“八風吹不動,獨坐紫金蓮”的佳作,急忙派書童送給江對岸的佛印大師,就像我們眼巴巴期待老師表揚一樣,自以為一定會等到盛讚,結果卻等來一個“屁”字,氣呼呼地急忙划船到對岸去找佛印評理去了。你也能想象出蘇軾“一屁過江來”的可愛畫面吧?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1

他,是一位詞人,既有“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又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脱;他,是一位畫家,既有墨竹的高雅,又有枯木的蒼勁。他就是蘇軾。他多才多藝,他職業多樣,他是著名的美食家,書法家,詩人,散文家,畫家,教育家,政治家。

蘇軾人生態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輩子,他從來沒拋棄過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釋道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他留下3459首詩詞,他留下東坡肉,東坡蜜酒,東坡羹,東坡餅,烤羊脊骨等,留下景點不計其數,留下書法畫作100餘件。

蘇軾是一位曠世奇才,他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可以相出讓自己快樂的事情,他總是苦中尋樂,將自己融入當地的環境,他曾採納柔奴的觀點“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意思是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是啊,蘇軾也是這樣,將陌生人當作朋友。

他憂國,“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在朝廷為官就會關心民生,在地方為官,就算被貶,也會關心朝政,關心皇帝。

蘇軾還是一個很感性的人,他曾寫道“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呀!人生風雨處處在,風雨人生在所難免,何不樂觀面對呢!

蘇軾還是一個政治家,在政治上他似乎即成功又失敗,他一心想着為民造福,他成功的抗蝗蟲,救孤兒,防洪水,救西湖,建蘇堤,抗瘟疫,救百姓。卻失敗的在朝廷裏面沒有處理好的人際關係。

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奔走四方,對沉浮榮辱保持曠達、冷靜的態度,這在他的詩詞中多有體現。但是此詩出語驚人,開端便説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與詩人一向曠達豪爽的性格很不相符,但是在瞭解了詩人的經歷後,不難理解這是詩人此時真實的心理寫照。詩人在經受三番五次的打擊後,對官場、對功名、對榮辱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所以,“看淡空花塵世,放輕昨日浮名”,是詩人當時非常自然的一種心理狀態。政治上的身不由己,身體上的力不從心,讓詩人生出了這樣一種心死之哀。

最後我想用蘇軾自己的話來總結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2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讀到這裏,我彷彿看到了宋代大文豪蘇軾站在曾經是三國人物競風流的長江邊,英姿勃發、豪情滿懷、手執羽扇,誦出了這首傳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在我眼裏,蘇軾永遠是一個豪邁、驍勇的人,他一生坎坷,歷經風雨卻不忘初衷,直至暮年仍心懷壯志,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中,他仍唱出”老夫聊發少年狂“,一手執着雕鷹,一手執着弓箭,讀到此,彷彿看到一個龐大的身軀站在原野上,皓月當空,他拿着一支弓箭,將弓拉得如滿月一般圓,直指天穹,發出”西北望,射天狼“的誓言。在他的《赤壁賦》中,他提出了萬物變化和守恆的觀念並堅信造物者之寶藏人人享有。可見蘇軾為人是多麼豪放,每每讀到他的詩,我便不禁對之肅然起敬。

這麼一位豪放、充滿鬥志的人,現實生活中卻是飽經風霜、坎坷挫折的,在他而立之年,他最親愛的妻子離世,他的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可見他當時內心是多麼痛苦,然而,正當他悲痛欲絕之時,一場毀滅性的打擊向他襲來,烏台詩案,在保守派與改革派中保持中立的他,不僅觸怒了改革派的王安石,而且還遭到了保守派的排擠,他的詩詞被誣告為”譏諷文字“”愚弄朝廷“,因此冒犯龍顏而一再被貶,最遠的甚至是海角天涯的瓊州,即便如此,蘇軾仍用他鋼勁有力的毛筆和豁達豪邁的情懷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流傳千古的著名詩篇。在被貶黃州的那段日子,他沒有因政治失意而沉迷失落,而是恢復心態甘願做一個像陶淵明一樣的閒人雅士,夜遊長江,閒話桑麻。面對朝廷的屢次貶黜,他既不埋怨朝廷,也不自暴自棄,而是以一副平常心態面對坎坷周折的人生,這是怎樣一個豁達而積極向上的文人。

蘇軾風雨一生、豁達一生、多情一生、美麗一生。他的名篇詩詞扮演了一個古代詩文風格中與眾不同的角色,他的詩詞不像李白那樣崇尚自由,也不像杜甫那樣為民而悲,也不像李清照那樣淒涼悲苦,更不像陸游那樣悲憤痴狂。他的詩文充滿豪放的風格,具有無限的英雄氣概,因此,我心中的蘇軾永遠是一個千古一人的完美學者。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3

花敗了,蝶散了。只有那若有若無的香,塵土飛揚間,輕輕地提及,千百年前的往事,卻也終不過是詞中一夢罷了。我帶着怎樣的心情,輕輕地踏過……

故事的一開始,他不過是十來歲的青年才俊。他生在名門世家,父親和兄弟都在文學上有頗深的造詣,而他本人,在後來的日子裏,也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抹壯麗的色彩,經久不衰。

蘇軾在年幼時,便表現出超高的文學天賦,他詩、詞、書、畫皆工,且將儒、釋、道三家文化中最好的品格和修養融到自己的修養當中,這讓他成為了一個不吐不快的人,由此,也鑄造了蘇軾在文學上豪放派代表詞人的.地位。

但蘇軾的一生,卻並不如此,甚至可以説是跌宕起伏。這也便能從他在紅塵中留下的足跡看出來了。蘇軾一生有過三個最為特別的女人,從他的生命走過。

第一個是王弗。王弗是他的結髮夫妻,兩人可謂是性情相投,彼時的蘇軾,在官場上初露鋒芒,而王弗則是那“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她精明能幹,可以給予蘇軾建議性的指導。這時的蘇軾可謂是春風得意啊。但好景不長,王弗27歲時便去世了,她只伴了蘇軾11年的光景,卻在他心頭留下最難磨滅的印記。這讓十年後的蘇軾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千古絕唱。

而這時,早已物是人非,他身旁的那個她已然變成了王弗的妹妹——王閏之。王閏之並不如王弗那般精明能幹,但她卻最能明白蘇軾需要的是什麼,她伴他從得意到落魄,又從落魄重新回到頂點。但依舊好景不長,王閏之沒來得及坐享繁華,便甩手歸西,但這次,她沒有隻留他一人,她幫她納了小妾,常伴他左右,名喚朝雲。

王朝雲可以説是最懂蘇軾的女人了,她伴他左右,哪怕窮困潦倒,依舊不離不棄。蘇軾這樣評價過王朝雲:“不合時宜,唯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雲大概是最愛他的人,最後,朝雲卻先蘇軾而去了。

蘇軾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卻依舊“一蓑煙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蘇軾一人。我沉浸在這詩詞中,一遍遍地緬懷他……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4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豪情吟唱的是蘇軾,身陷困境依舊淺笑感歎“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也是蘇軾,既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的蘇軾出生在四川眉山的一個小康之家,他的爺爺大字不識,但卻深知一定要大力培養下一代讀書當官的道理,姑且不論那個年代的唯官論多偏激,但僅憑唐宋八大家蘇家就佔據三人,即可得知,這是多令世人稱奇驚歎的蘇家三父子。

嘉佑二年,年方19歲的蘇軾和弟弟蘇轍跟隨父親一同進京趕考,正值當年的主考官歐陽修改革科考,由曾經的統一命題改為自由發揮,於是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引得歐陽修嘖嘖稱讚,歐陽修以為這麼有見地的文章大概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為,他擔心自己給曾鞏第一名會引來非議,於是提筆給了第二名,事後才知這是蘇軾的答卷,但歐陽修毫不吝嗇地給予蘇軾“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的高度評價,事實證明,歐陽修的評價一點也不為過。

如果説少年中舉對蘇軾而言太過平坦順利,那麼被貶黃州才是歷練東坡居士的真正熔爐。從春風得意的科場奇才到謫居落寞的戴罪犯官,經歷人生巨大落差的蘇軾開始對自己的人生道路進行反思,也正是在這種“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的境地,修煉出了蘇軾沉靜曠達、寵辱不驚的寧靜心境,一句“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讓他擺脱了“烏台詩案”給自己帶來的心靈痛苦。

正當他“倚杖聽江聲”定下心準備快快樂樂過隱居生活的時候,命運似乎又跟他開了一個莫大的玩笑,短短几個月時間讓他從小小的七品芝麻官晉升到翰林大學士,而後又再度捲入政治漩渦,而被貶到惠州。一貶再貶的蘇軾早已將生死置之身外,“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淨。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他自然平淡、淳厚朴實的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對大自然的嚮往以及對官場的厭惡。

不論處在人生高潮還是低谷,東坡先生總能巧妙地找到一種平衡,不得不説他的樂天達觀成就了他的豪放詩性,縱觀歷史上的詩人,大多十指不沾陽春水,唯獨東坡先生的手既可以寫詩作畫彈琴,又可以做飯種地做東坡肉,用入世精神做事,用出世精神做人,東坡先生演繹得可謂淋漓盡致,相比較那些消極悲情的詩人,東坡先生無疑是最接地氣的,而他的精神也正是中國千古讀書人所追求的境界。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5

蘇軾,是一個享譽中外的名人。他不僅是一個名人,更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但這些依然不足以概括蘇東坡的性格。他是如此的深不可測,以至於讓每一個研究他的人都意猶未盡,明白自己並沒有研究透徹。他彷彿一顆耀眼的明星,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長河中始終發着閃亮的光。

蘇軾的性情很難用一個詞來形容,但他的大部分性格像一個藝術家。他才華橫溢、天賦稟異,他直言不諱、實事求是,他寬厚待人、真純憨厚而又機智俏皮、詼諧幽默。

在小時候,蘇軾就已經展現出了很高的才華。在上私塾的時候,有一位先生想在同學們面前表現一下,作了一首《鷺鷥詩》:鷺鳥窺遙浪,寒風掠岸沙。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斜。這時,"懵懂"的小蘇軾把詩的最後三個字改成了“落蒹葭”,老師自愧不如,拂袖而去。他青年時刻苦讀書,高中舉人、狀元,成年後藝術造詣也很深。他是詩人、詞人、散文家、書法家、畫家。他不僅是當代文壇領袖,更培養了大批文學人才,晚宋時期著名文人,如黃庭堅、秦觀,都與他是師徒關係。“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等都是他的弟子。

蘇軾並不是不能當政治家,而是因為他的性格不適合當政治家。他不想捲入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政治漩渦中,他只想為老百姓做實事,所以他每次出任地方官都會如魚得水。他不像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而是實事求是,對新舊黨“擇優錄取”,所以討不到新舊兩黨的歡心。他寬容,在判案時並不會那麼嚴格,而是寬厚斷案。他對人真純憨厚,所以他的朋友、弟子才如此廣泛、如此忠心。而他也有“調皮”的一面,他會和朋友互相逗趣,也會戲弄他厭惡的人,或才思敏捷地與好友、客人對對聯,但有時會棋逢對手。

古代有一人名衞玠,年輕貌美,出遊時萬眾圍觀。但蘇軾如此名譽中外,如此魅力無邊卻並不是因為年輕貌美,而是因為他的文學風彩和人格魅力。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6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捲簾推户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

我手中拿着一本《宋詞》,隨意地遊蕩在人聲喧鬧的街市上。身旁有身着棉衣綢裙的行人匆匆而過。我知道他們看不見我,但我卻透過他們,看到了大宋的繁華。

我走走停停,猶疑不決。我在尋找一個人,他的名字沿着歷史的激流順勢而下,連同他的筆墨文字,在所有世人中口口相傳。他叫蘇軾,一個獨一無二的神話。

上天眷顧了我。迎面有一羣人策馬走來,個個都是華冠錦衣,氣宇不凡,只是為首的一個卻與別人不同,眉宇間自有一番豪氣沖天,偶爾與旁人談論,也是談吐不凡。

我從未見過蘇軾的畫像,卻一眼認定他就是那個寫下“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東坡居士。他略帶狂傲的笑聲讓路人紛紛駐足,他們在悄聲議論這個出塵脱俗的大才子。

氣質十個很奇妙的東西。它源於一個人的內心。它能將一模一樣的兩個人變得迥異分明,因為它是比容貌更加一絲不苟的界線。

我尾隨他們來到一所幽靜的別院。院中並無奇花異草,但遍植青翠,令人耳目一新。再往裏走拐彎,就看見一座二層小樓,走進去就聞到了一股墨香。只見四周書架上擺滿了書籍,中間的案几上也都鋪滿宣紙、書卷。只見蘇軾大步走到案前,提筆蘸墨,順手拿過一張紙,一揮而就。旁邊幾人看得目瞪口呆。我連忙走去一瞧,只見一行如神龍般的濃墨大字盤踞在紙上,字體雄渾,自有一股汪洋浩蕩的氣勢在其中,章法井然有序卻不失大氣。

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這便是上帝對人間的恩賜。

天色漸暗。屋中的人一一散去。良久,蘇軾踱着步子從房中走出,手中拿着一壺酒。他已脱去身上的華美冠服,換上了樸素的棉衣,席地而坐。他彷彿是喝醉了,眼神有些恍惚地看着皓月當空。他的目光中含了幾分無奈、哀痛、疲憊及不甘。他的執着、孤高為後人稱頌,卻不被現世所接受。

他靠在柱子上緩緩睡着。我走近他,看見月色朦朧中,他猶如一個自天上而來的仙人,在凡間沉沉入睡。或許乘風歸去,是他最好的歸宿。

我輕輕地後退,逐漸遠去。在這大宋的萬丈繁華下,慶幸有你,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願人常好,月長圓。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7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我對他最初的印象。

後來。不知是誰説過這樣一句話,“蘇東坡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我對他的印象。從詩詞裏寫的。好轉向,經常被貶職,直到後來。語文老師告訴我。我才知道他是自求外放的,我真的很想問,這樣做值得嗎。

説實話,蘇軾的官運起伏得離奇,他一生共在十四個州縣擔任過職務,足跡遍佈神州大地,早年的蘇軾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眾多師友被迫離京,自己就在熙寧四年自請出京,做了杭州通判,後來他將輾轉到密州,在此寫下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又調往徐州、湖州、黃州,最後,在六十二歲時去了海南詹州。在經歷了王安石變法和馬台詩案後,他對朝廷可謂是失望透頂,幾次。被小人進言,險些丟了腦袋,我想他兩次自行出京。也是情有可原,只是他在外地。生活,一度窮困潦倒,我不禁在問,這樣做值得嗎。

我們一直遺忘了他本身的性格,他這一輩子都是一個性情中人,好吃,就是他當下最大的快樂,不論走到哪裏,官至哪裏,又或者調往哪裏,他的樂觀和食慾拯救了他的一生。

在杭州,最出名的要數東坡肉和東坡肘子了,切得四四方方的帶皮豬肉。大火燒的紅酥,油光閃爍,醬香在空氣中瀰漫,很難想象一千多年前蘇軾竟發明了這樣的美味,在他最難過、最潦倒、最想放棄的時候,自制的一串烤羊蠍子,使他又變回了樂天派,東坡茯苓餅、烤生蠔,東坡炸牡丹等名菜至今流傳,他寫美食的詩也很多,在黃州,他驚喜地發現了。這裏豬肉的價格出奇的低,於是留下了一首。《豬肉賦》,再者,他為自己寫過一篇。《老饕賦》,用今天的話來説就是一首老吃貨的歌,還有最廣為人知的“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為話題詩都離不開美食,走到哪吃到哪是他的一生的信仰。

林語堂曾説,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能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看着在遠離朝廷地方的蘇軾吃得如此的“快活”,我想這樣做,豈不是一種別樣的偉岸!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8

蘇軾一生對散文用力甚勤,咳唾成章,作品宏富,今存各體散文約四千餘篇。體裁有賦銘、頌讚、論議、雜著、記敍、表狀、書牌、碑傳、筆記等多種,略可區分為議論文、記敍文、小品文、雜著幾類。

議論文是蘇文中的一個突出部分,它包括奏議、進策、經解、雜説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論和政論。

記敍文包括碑傳文、山水記、亭台記等,在蘇文中藝術價值最高,最富有獨創性。碑傳文善用生活素材和日常細節刻劃個性,以突現奇人異才的高風特操,《方山子傳》、《石氏書苑記》等可作代表。遊記文長於在寫景記遊、烘染意境中,寄寓識見,融入詩情雅趣,《石鐘山記》、《雩泉記》、前後《赤壁賦》等,是這方面的名篇。

比之歐曾諸家,蘇軾在散文藝術上有新的推進和開拓。

其一,由長於議論到精於思辨。蘇文也以議論見長,它的議論具有一種雄辯的氣勢和化隱為顯的形象狀述力,如蘇軾的史論、政論,大多立意新警,善於翻空出奇,推倒舊案;在論證中,上下古今,援據賅博,雄辯滔滔,一往無前;而筆力縱橫捭闔,騰挪變化,使文章具有一種滾滾不窮,渾浩流轉的氣勢。東坡的議論,不同於某些政治家一味平正的開陳正見,他善於用形象化的手段,來闡述複雜的道理。

其二,由重在傳道義到重在寫性靈。北宋古文運動從倡導尊韓崇道開始,初期古文家多主張宗經明道,至三蘇強調了寫胸達意。蘇軾説:“作文先有意,則經史皆為我用。”(《清波雜誌》)蘇軾寫人耿介曠達,敢笑敢罵,曾自謂“與人無親疏,輒輸寫腑藏(《密州通判廳題名記》),故其文多寫自我,見胸臆,顯性靈。

其三,由容與閒易到靈動活脱,舒捲自如。歐文“修達疏暢”、“容與閒易”,是平易自然風格的典範。東坡沿着歐文的路子邁入了工巧與天然渾化統一的新境界。

蘇軾散文不僅以議論見長,且貫於向思辯化的更高層次昇華,不拘於明道議政,而尤長於寫胸臆,見性靈,妙手生春,涉筆成趣;在手法和體制上,由單一化走向複合化,善於融眾長於一爐,破舊格生新變,由此文風從自然平易一途,邁入了活脱靈動、儀態橫生、出神入化、氣韻天成的高境妙域。因此,我們説蘇文集中體現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一代散文創作藝術的最高成就。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39

風飄飄,水湯湯,撣撣一路素衣風塵,駕一葉扁舟,於清秋黃昏、殘陽如血、滄海如幕中,來到這個古戰場——赤壁。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面前的赤壁卻讓這位大作家看得迷惘。

“這張面具帶得太久了。”蘇軾小聲説道。他回想在朝中的日子,周圍的環境迫使他只能點頭哈腰,沒有人見過真實的他,只有他的詩中才肯把真情流露。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遙想公瑾當年……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想起了公瑾,周公瑾難道不是自己的寫照嗎?經天緯地,胸有經綸,堂堂正正的一個男子漢。為何自己偏偏不能撕開面具,去痛快淋漓地做人呢!

他無意中一句實話,就遭人陷害,被貶黃州。他也曾想,等我有了出頭之日,我定要報仇……想到這裏,他不由得一驚,汗水從額上溢出,順着臉往下流着;我怎麼有這種想法,難道裝備着面具整天勾心鬥角的生活我已經適應了,還是因為近墨者黑,我也成為了其中一員?不,我應該出淤泥而不染,我要清者自清!

他的聲音很小,卻迴盪在這靜靜的赤壁中。天空下鋪滿金色,月亮不知何時已經出現,赤壁映着金色顯得更加尊貴。又是一陣清風,吹着水捲起了漣漪,他的心在這水波中慢慢地沉默。

“你是誰?”蘇軾在迷濛中看見了一個身影,他不是曹孟德嗎?想當年他擒呂布,破袁紹,平袁術,敗張魯,挾天子以令諸侯,把酒臨江,橫槊賦詩,豈非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回過神來,那身影已經不在,蘇軾還漂泊在這赤壁之上。

蘇軾如夢初醒,人生在世,何必太在意名利,縱然神勇一世,名垂千古,到頭來不還是化為塵土一堆嗎?何不摘去這遮臉的累贅,做回真實的自己,做大自然的一員,“侶魚嚇而友麇鹿”,“漁樵於江渚之上”,一生逍遙,何其痛快。

蘇軾蹲下身子,以手舀水,用這赤壁之水將面具洗去。傾刻回船艙,命僕人煮酒,痛飲數碗,大醉而卧。

文外音:有很多時候,人總是用自己造的面具來給自己編寫一部悲劇。放棄勾心鬥角吧,放棄老謀深算吧,也放棄追名逐利的醜惡嘴臉吧。真正的人生從取下面具的那一刻開始!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40

蘇軾,我想對你説:你曾是文壇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你的為人和作品深為世人傾倒。

你也曾是一個口出狂言的少年,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書房前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你可知,天下有多少書?至後,才將對聯改為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你曾是滿懷壯志的青年,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能夠想象到你在巍峨的高峯上,大聲喊出的樣子。

你是一個出了名的美食家。東坡肉出自你的手,這道杭州的美食,在閒逛西湖的途中,也能依稀聞到它的香味。

你也是一位好官員,即使你貶官杭州城,還帶領百姓築起蘇堤,讓西湖成為人間天堂以上種種,不再枚舉。

從小開始,我誦讀你的作品。《水調歌頭》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在皎潔的月光下,讀着你在此情此景下所做的詞,我似乎真實地觸摸到你的存在。

看看別人為你所作的傳記,覺得你的人生也真坎坷。

元豐二年,李定等人將你的詩句故意扭曲,給了你作詩諷刺新法,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入獄。這便是著名的烏台詩案。倒黴的你,這是你生平第一個大禍。

在這以後,你的路越走越難,幾乎就是在流放和貶職中度過的。

但我想不通,在這種精神備受打擊的情況下,你同時期的詩文中竟讀不出一點消極的句子。你很樂觀,覺得這個世界就是和平世界,所有人都是好人。

你真傻!

你的詞可以豪放;你的詩可以婉約;你的文可以曠達。

我想不懂,這三個詞怎麼可能會在一個人身上出現,或許你就是這樣特殊吧。

詩文的內容有詠物言情、記遊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説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當然,你曾經歇斯底里地狂吼,表示對現實政治的不滿,但隨着年齡的增長,你已將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

這就是你,一個真實的你,但這是一千年前的事了。如今,要再找一個像你這樣的人很難了,因為你就是你,與眾不同。

林語堂先生也曾這樣評價你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

是的!你直言不諱,才華橫溢,不畏權勢,樂觀向上,這才是真正的中國文人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此,我們真摯地對你説蘇軾,我們想念你!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41

蘇軾,人生的四季

水飄風颺 ,布衣竹杖,黃州落難;大江一詞,前後二賦,赤壁突圍——

蘇軾,衝出寒冬,走進春天!

恍恍惚惚“微雨過,小荷翻”,誰漫步楊柳依依蘇堤?依稀不忘“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誰難逾歡樂夢境?

一聲電閃雷鳴,一幕風雨突襲。烏台詩案,遭受貶謫;落魄鄉野,輾轉難安。你蒙冤受難,遭遇寒冬。畢竟是“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寒鴉,不愧為“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行者,難能有“挽雕弓”“射天狼”的雄心。你不畏“犖确坡頭路”,更有“獨愛鏗然曳杖聲”的憤世曠達;你無視四郊野草閒花,偏愛“燭照紅粧”那一支獨秀海棠。你忘卻蕭條噩夢,躬耕郡東,東坡闢荒;你艱難中自尋其樂,“東坡雪堂”醖釀激情。

你來到赤壁,赤壁成就你。

赤壁,絕地反擊,你從此走進春天!

還記得,曹孟德灰飛煙滅,吟歎哀歌;還記得,小周郎風華正茂,何其得意;還記得,多少豪傑志士古今情豪邁一世……闊大山川擋住無情風雨,浩浩江水衝盡人生苦難:“酒酣胸膽尚開張”,你豪情盡放,把豁達演繹成生命主調;“回首向來蕭瑟處”,你樂觀瀟灑,將蒙冤昇華為理性轉換。身向壁壘,你將古今生命卑微與崇高細細傾吐;面迎江風,你把大徹大悟靈感與激情豁然綻放!

春,撣去你素衣風塵,輕駕扁舟來到古戰場;

春,傾聽你堅韌豪邁,見證你皎潔心靈;

春,沉澱你不屈執着,記載你東山再起!

難忘:“背繩墨而追曲,竟周容以為度”,杜甫,雖失意,仍憂國憂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子,堅守美政,不屈追求;“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李白,蔑視權貴,狂傲不羈;“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更是胸懷天下,豪情萬丈!

伴着涓涓清泉,沐浴習習江風,你赤壁神遊。一攏銀絲白髮,與皎潔月光輝映;一尊還酹江月,高舉烈釀酒杯。啊,消逝了,多少失意和哀傷!

蘇軾,不畏寒風呼嘯,帶着撕心裂肺疼痛衝出佈滿荊棘冬季;

蘇軾,割去鬱結心中的塊壘,駕着滔滔巨浪走向萬紫千紅春天。

春天難以風化,時間抹不去你在我們心中永恆的背影!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42

若有時光隧道,能讓我回到過去,與那些有學識的古人相遇,那將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日落西山,暮色蒼茫,秋風捲來絲絲涼意。我獨自走在小橋上,在遠處,朦朦朧朧的霧中出現了一個人影。身穿古裝,眺望遠處,手輕輕捋着白而凌亂的鬍子。咦,那是誰?仔細打量打量,莫非是傳説中的詩人蘇軾?“你好,請問尊姓大名?”我懷着好奇的心情問了問。“不敢當不敢當,在下蘇東坡。”對了,你為何選擇與我相遇在秋天?我思索片刻,想了想,蘇軾的文章可不能白學啊!

“秋天是個最為特別的季節,司機輪迴,越過了春的輕盈,夏的炎熱,冬的寒意,秋天多了幾分高遠與充實。走在鋪滿紅葉的林蔭小道上,樹葉彷彿在腳下唱着歌兒,聆聽着我們的談話,那感覺是多麼美妙啊!

”“説的好啊!

”蘇軾捋了捋鬍子“是啊,人到中年,這秋天又多了幾分蒼涼啊!

”我帶領蘇軾遊覽了祖國的名山大川,來到泰山頂上,不禁吟誦起《望嶽》中的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吟得妙,吟得妙哇!

站在這泰山頂上,世間萬物盡收眼底一覽無餘,哈哈哈。”我們在泰山頂上暢談人生理想,美妙無比。我們又來到了廬山,望着廬山,我想:蘇軾的《題西林壁》裏不正提到廬山的嗎?不禁吟誦:“遠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望着我,疑惑不解:“咦,你有怎會吟誦我所寫的詩呢?”“蘇軾,你不知道嗎?這首詩已成為了千古名句,在中國廣為流傳。”“當初即興而作,只為了想告訴人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沒曾想如今竟成了千古名句了。”我們站在亭子裏,聽着溪水潺潺的美妙聲音,欣賞着美麗的景色,多麼愜意啊!

“蘇軾,一天的遊玩下來,你也累了吧。不如待會我請你吃你最喜歡的東坡肉吧!

”一扭頭,蘇軾在轉瞬間隨着一束靈光消失了。一次與蘇軾的有趣相遇就這樣結束了。從這次相遇中,我看出了蘇軾從言語中流露出的內心的淒涼、對親人的思念。蘇軾啊蘇軾,你的文采讓我敬佩,你的愛國讓我感動,不枉我與你相遇!

我會以與你相遇為榮,以一顆樂觀之心面對生活!

九年級蘇軾作文 篇43

歷史的洪流總是在轟然前進。多少人,多少事,都如同黑暗中劃過的流星,即使縱然而逝,卻留下了光輝的瞬間。仰頭遙望着明月,不禁想起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境之美,想起了千年之前的你,蘇軾。與你結緣不算太久,但我已深深地仰慕着你。請不要厭惡我的直白,我只想説:“蘇軾,謝謝你。”

謝謝你什麼呢?很多很多。初與你“相識”時,那句“總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已深深地吸引了我。你愛西湖,你愛美景,因為那時你是閒然自得的才子。“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遍足於天下,流連於美景,是你真性情的體現。不管是大景還是小景,總能引起你無限的感慨,於是有了名垂千古的“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可惜呀可惜,現在多少人用這句詞來撫慰愛情上的失意,真正懂得你豁達開闊的人又有幾個呢?侍女朝雲懂得!她懂得,所以每每唱到這,總是黯然淚下,不能自已;你悼念亡妻的“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是怎樣的哀歎與思念?十年時間,卻無法忘記妻子“小軒窗,正梳粧”的景象,我們又看到一個多情的你。

但是,我所要感謝你的,絕不只是你的才情與你的文筆,更多的,是你的思索,你的個人魅力。我要謝的,是赤壁、是黃州、是“烏台詩案”。因為是它們,成就了一個全新的你,使你更加成熟,使你的文筆更加的豐盈,使中國的文學名壇上留下永垂不朽的前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

朋友離你而去,舒適的環境離你而去,名譽也離你而去。一瞬間,你從最富有到最失落、最窮困潦倒。別人都以為你會倒下,從此一蹶不振,但你沒有,你是在思考,你是在摸索,你是在為你的人生升起了另一個高度。你在轉變,驚濤巨浪中你喊出了“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千古名言,吟出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人生哲理。浩浩乎,飄飄乎,你成了我心中的神,你最終明白了“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的真理。

蘇軾,謝謝你。謝謝你為我們留下無盡的寶藏和讓我們深思的哲理,謝謝你為我們留下一個“改變”所帶來的驚喜。是你讓我明白,真正的勇者是無畏生活的洶湧的。

蘇軾,謝謝你!